樊东初夏乐游结丝喜
靖国京师樊东城,六月初夏。
“乐游公主今日出嫁了!”
“花轿应该快到东大街了,我要去讨喜糖。”
“要说这乐游公主,可是当今陛下最疼爱的,这嫁人是十里红妆,整个京城都惊动。”
“不知新郎官是谁?”
“这你都不知道?新郎官乃安国府大少爷、京城八少之一的俞谢安俞公子!”
“不是说公主与苍南的镇南侯府间有婚约吗?怎么又变成安国公府了?”
“害,人家大人物的事情,我们哪里参得透,或许皇帝陛下不想让女儿远嫁也不好说……”
洛枣一身嫁衣,坐在摇晃的花轿中。她其实醒了有会儿了,由于被红盖头遮挡没事干,只揉了揉太阳穴,杵着脸细听。
现在是乐游公主出嫁,那么距离靖国被灭还有一年左右。
洛枣来自千年之后,跟随岑导师研究靖国历史三年,只为解开靖国灭亡之谜。
岑老师待洛枣不薄,却在前几天意外去世。为完成导师遗愿,洛枣自动请缨,用科技将自己的意识穿到靖国公主身上,只为看一眼这千古谜题的谜底。
研究人员提醒她,行穿越之事,有三规则:第一,成为公主后,一切按照实录记载和学的靖国历史行事;第二,如果不小心在过去死了,意识就会回来,所以只有一次机会;第三,不可改变重要历史。
花轿帘子被掀开,喧嚣闯入,又很快被隔绝于帘外。
来人是个侍女,端着些红妆之物,俯身跪在洛枣身边,轻言道:“殿下,快到东大街了,奴婢给您补一下唇色,重新梳理下头发吧?”
洛枣坐直身体,不适应地接过,道:“不用……不必,我自己来吧。”
侍女未多言,弯腰俯眉,将绛红的口脂递到盖头之下。
洛枣接过,低头研究了一会儿,照着电视剧上看来的方法,有模有样地抿了两下,还到她手中,故意问道:“我刚听你说,要到东大街了,是要在那做什么吗?”
小侍女恭敬道:“回殿下,一会儿要在东大街给百姓发喜糖。公主出嫁全城百姓有幸沾光,是靖国传统。一会儿婚娇暂停,公主不必出娇,奴婢代劳。”
其实我早知道了。
洛枣乐滋滋地想着,我还知道东大街离安国府不远,还知道未来公主会和安国公府大少爷先琴瑟和鸣同床共枕,然后同床异梦同室操戈。公主会离开京城一段时间,等回来就刚好赶上靖国被灭。
不得不说,这种能看破未来的感觉,还有点爽。
轿子慢了下来。
外面的声音喧闹,似乎真的是全城人都聚集了过来,要不是身份所碍,洛枣真想一把掀开车帘,好好看看万人空巷的场面,看看靖国都城的繁华如梦。
轿子终于晃晃悠悠地停住,侍女也起身离开轿内,帘外的欢呼声更盛。
反正没人,洛枣干脆掀开一点盖头,环顾起四周。
自己坐在一顶黄金轿中,轿壁上画满云裂红香尘纹,云彩部分用金箔点出,似飘若仙。顶部则是纯金制作的百鸟朝凤顶,一只只喜鹊围绕凤凰,栩栩如生。
她不禁抬手,摸了摸那金顶——皇帝真舍得花钱啊。
这时,轿子往下一压,侍女站在轿前,手挎竹篮,里面装满各类喜糖,多是皇家特供,一辈子也吃不到一次,而今日,在场的百姓个个有份。
人们安静了些,翘首看她,更看篮子里的喜糖。洛枣也隔着半透的轿帘往外看,好奇她要怎么发给一街的人。
只听得头顶一声礼炮响起,小侍女用手一抛,将篮子高高抛起,喜糖顺势洒落的同时,她轻巧地跳起来,将喜糖或用手推、或用脚踢,分发到街道两边。
有些糖甚至飞到远在数丈之外的人手中,几乎是整条街、每个人,都拿到了喜糖。
分完后,她轻巧落地,还真像只小喜鹊。
洛枣心念一动,知此人应是乐游公主身边的女侍卫——玄素,在青城山修炼,本为江湖游侠,后冻死街头之际被公主所救,一直跟随公主。
只是洛枣看她背影,年纪并不大,怎么经历了那么多。
外头百姓们拿了糖,喜笑颜开,有几个胆大的还对着公主金轿大声道谢贺喜,被侍卫给拉开了。
玄素喊了声“起轿”,挑夫们抬肩,没走几步,却听得街头处也响起礼炮声,紧接着天上瞬间开出数朵无根月季,描摹出几笔赤色,又消落云间。
这是安国公府的族徽。众人来不及感叹,便瞧见那月季礼花之下,一赤服男子款款而来。
他没有乘轿,而是骑了匹高大的骏马,配上男人俊美的面孔,甚是赏心悦目。
玄素看清来人,转身掀开帘子进轿。
洛枣赶忙又放下盖头,掩饰地咳了两声,问道:“何人前来?”
玄素答道:“回殿下,是安国公府大公子,俞谢安。”
这不是公主——我,未来的夫婿吗?怎么门都没进,急匆匆来了?
东大街的人群也纷纷议论开来,多是赞美及艳羡之词,说这俞谢安如何如何俊美、人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爱公主……
俞谢安于轿外停住,朝轿子拱手道:“公主殿下万安。今日有幸与殿下携手,乃小臣三世之福分,故难以抑制心中激情,策马来此迎接,还请公主赎罪。”
等等,《乐游公主实录》里没有这段啊,不过一个过场,应没什么影响。洛枣清了清嗓子,说道:“多谢俞郎。”
外面的喝彩声更大了,俞谢安好像也没想到公主会回答,激动道:“臣护公主前去安国公府!恭迎公主!”
玄素叹了口气,对洛枣道:“殿下,您忘了靖国传统吗?若您应了前来迎亲的新郎官,那母家就只能送到这儿了。”
“什么?”洛枣当真不知道有这一说法,更何况,俞谢安出门迎接在历史中从未提及。洛枣心一跳,她一时失语,不会改变历史了吧?
但轿外的喝彩声不停且愈发大,今日若是不出去恐怕难以收场。
洛枣深吸一口气,好吧,反正都是嫁,怎么嫁应该无所谓。
于是让玄素整理了冠服和红盖头,挑开轿帘,弯腰走出轿子。
外面阳光很盛,空气中有一股似有若无的火药味,应是刚刚两次礼花的残余。透过盖头,洛枣勉强能看到俞谢安的轮廓,他身材高大,坐在马上颇有神将之风。
一看公主出轿,全街百姓更沸腾了,推搡着想看乐游公主,侍卫们手挽成墙才勉强抵住。
俞谢安翻身下马,走到轿边,对洛枣伸出一只手,说道:“公主,请。”
洛枣看着盖头下那只骨节修长的手,细白且无茧,便知这俞谢安并非什么神将,而是个肩不能抗手不能提的公子哥,和他父亲安国公定国天下的将才不能比。
历史上,俞谢安也并未展现过什么过人之才,最大的名头便是公主驸马。
想来这乐游公主也是可怜,嫁给一个从未见过的庸人,好日子没过几天就被灭了国。
玄素见乐游公主迟迟未动,低声咳了咳。洛枣回过神来,将一双秀手伸出,轻轻放到俞谢安手里。
俞谢安的笑意更甚,转过身准备牵公主下轿。
好一副公主驸马永结同好的光景。
可这时,东大街毫无征兆地刮起大风,像猛虎咆哮而过一般,吹得人人站立不稳。
那轿子也摇晃起来,洛枣为保持平衡,下意识放开了俞谢安的手。
大风之后更是稀奇,居然漫天下起梅花片来。要知这是盛夏季节,山间梅花早已落败,更何况京城离最近的梅花园都有三十里,怎会有如此多梅花飘落?
百姓们纷纷抬手接住这奇异的梅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向上张望,无人再关注那俞谢安有没有抱得美人归。
俞谢安再庸也是名将之子,警惕起来,命手下人围住花轿保护,一边牵住洛枣的手,说道:“殿下,事有蹊跷,臣先护你回安国公府。”
洛枣一开始以为是俞谢安玩的花样,可见他神情严肃,知事情不简单,点了点头。
洛枣搭住俞谢安的手臂,才要动作,忽听头上传来一句:
“且慢。”
洛枣和一众百姓抬头,只见挂满红灯笼的高架上,一男子背手站于其间。他身着灰青布衣、袖口束起、长发高束、头戴斗笠、怀抱长剑,俨然一副江湖派。
只是带着层薄纱,看不清模样。
侍卫们拔出刀剑,团团将木架围住。俞谢安皱了皱眉,放开洛枣的手,质问道:“你是何人?”
男子答道:“抢亲之人。”
俞谢安以为自己耳朵坏了,又问了一遍,“你是何人??”
男子把怀里的剑放下,握在手中,高声道:
“我说,抢亲之人。”
“乐游公主今日出嫁了!”
“花轿应该快到东大街了,我要去讨喜糖。”
“要说这乐游公主,可是当今陛下最疼爱的,这嫁人是十里红妆,整个京城都惊动。”
“不知新郎官是谁?”
“这你都不知道?新郎官乃安国府大少爷、京城八少之一的俞谢安俞公子!”
“不是说公主与苍南的镇南侯府间有婚约吗?怎么又变成安国公府了?”
“害,人家大人物的事情,我们哪里参得透,或许皇帝陛下不想让女儿远嫁也不好说……”
洛枣一身嫁衣,坐在摇晃的花轿中。她其实醒了有会儿了,由于被红盖头遮挡没事干,只揉了揉太阳穴,杵着脸细听。
现在是乐游公主出嫁,那么距离靖国被灭还有一年左右。
洛枣来自千年之后,跟随岑导师研究靖国历史三年,只为解开靖国灭亡之谜。
岑老师待洛枣不薄,却在前几天意外去世。为完成导师遗愿,洛枣自动请缨,用科技将自己的意识穿到靖国公主身上,只为看一眼这千古谜题的谜底。
研究人员提醒她,行穿越之事,有三规则:第一,成为公主后,一切按照实录记载和学的靖国历史行事;第二,如果不小心在过去死了,意识就会回来,所以只有一次机会;第三,不可改变重要历史。
花轿帘子被掀开,喧嚣闯入,又很快被隔绝于帘外。
来人是个侍女,端着些红妆之物,俯身跪在洛枣身边,轻言道:“殿下,快到东大街了,奴婢给您补一下唇色,重新梳理下头发吧?”
洛枣坐直身体,不适应地接过,道:“不用……不必,我自己来吧。”
侍女未多言,弯腰俯眉,将绛红的口脂递到盖头之下。
洛枣接过,低头研究了一会儿,照着电视剧上看来的方法,有模有样地抿了两下,还到她手中,故意问道:“我刚听你说,要到东大街了,是要在那做什么吗?”
小侍女恭敬道:“回殿下,一会儿要在东大街给百姓发喜糖。公主出嫁全城百姓有幸沾光,是靖国传统。一会儿婚娇暂停,公主不必出娇,奴婢代劳。”
其实我早知道了。
洛枣乐滋滋地想着,我还知道东大街离安国府不远,还知道未来公主会和安国公府大少爷先琴瑟和鸣同床共枕,然后同床异梦同室操戈。公主会离开京城一段时间,等回来就刚好赶上靖国被灭。
不得不说,这种能看破未来的感觉,还有点爽。
轿子慢了下来。
外面的声音喧闹,似乎真的是全城人都聚集了过来,要不是身份所碍,洛枣真想一把掀开车帘,好好看看万人空巷的场面,看看靖国都城的繁华如梦。
轿子终于晃晃悠悠地停住,侍女也起身离开轿内,帘外的欢呼声更盛。
反正没人,洛枣干脆掀开一点盖头,环顾起四周。
自己坐在一顶黄金轿中,轿壁上画满云裂红香尘纹,云彩部分用金箔点出,似飘若仙。顶部则是纯金制作的百鸟朝凤顶,一只只喜鹊围绕凤凰,栩栩如生。
她不禁抬手,摸了摸那金顶——皇帝真舍得花钱啊。
这时,轿子往下一压,侍女站在轿前,手挎竹篮,里面装满各类喜糖,多是皇家特供,一辈子也吃不到一次,而今日,在场的百姓个个有份。
人们安静了些,翘首看她,更看篮子里的喜糖。洛枣也隔着半透的轿帘往外看,好奇她要怎么发给一街的人。
只听得头顶一声礼炮响起,小侍女用手一抛,将篮子高高抛起,喜糖顺势洒落的同时,她轻巧地跳起来,将喜糖或用手推、或用脚踢,分发到街道两边。
有些糖甚至飞到远在数丈之外的人手中,几乎是整条街、每个人,都拿到了喜糖。
分完后,她轻巧落地,还真像只小喜鹊。
洛枣心念一动,知此人应是乐游公主身边的女侍卫——玄素,在青城山修炼,本为江湖游侠,后冻死街头之际被公主所救,一直跟随公主。
只是洛枣看她背影,年纪并不大,怎么经历了那么多。
外头百姓们拿了糖,喜笑颜开,有几个胆大的还对着公主金轿大声道谢贺喜,被侍卫给拉开了。
玄素喊了声“起轿”,挑夫们抬肩,没走几步,却听得街头处也响起礼炮声,紧接着天上瞬间开出数朵无根月季,描摹出几笔赤色,又消落云间。
这是安国公府的族徽。众人来不及感叹,便瞧见那月季礼花之下,一赤服男子款款而来。
他没有乘轿,而是骑了匹高大的骏马,配上男人俊美的面孔,甚是赏心悦目。
玄素看清来人,转身掀开帘子进轿。
洛枣赶忙又放下盖头,掩饰地咳了两声,问道:“何人前来?”
玄素答道:“回殿下,是安国公府大公子,俞谢安。”
这不是公主——我,未来的夫婿吗?怎么门都没进,急匆匆来了?
东大街的人群也纷纷议论开来,多是赞美及艳羡之词,说这俞谢安如何如何俊美、人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爱公主……
俞谢安于轿外停住,朝轿子拱手道:“公主殿下万安。今日有幸与殿下携手,乃小臣三世之福分,故难以抑制心中激情,策马来此迎接,还请公主赎罪。”
等等,《乐游公主实录》里没有这段啊,不过一个过场,应没什么影响。洛枣清了清嗓子,说道:“多谢俞郎。”
外面的喝彩声更大了,俞谢安好像也没想到公主会回答,激动道:“臣护公主前去安国公府!恭迎公主!”
玄素叹了口气,对洛枣道:“殿下,您忘了靖国传统吗?若您应了前来迎亲的新郎官,那母家就只能送到这儿了。”
“什么?”洛枣当真不知道有这一说法,更何况,俞谢安出门迎接在历史中从未提及。洛枣心一跳,她一时失语,不会改变历史了吧?
但轿外的喝彩声不停且愈发大,今日若是不出去恐怕难以收场。
洛枣深吸一口气,好吧,反正都是嫁,怎么嫁应该无所谓。
于是让玄素整理了冠服和红盖头,挑开轿帘,弯腰走出轿子。
外面阳光很盛,空气中有一股似有若无的火药味,应是刚刚两次礼花的残余。透过盖头,洛枣勉强能看到俞谢安的轮廓,他身材高大,坐在马上颇有神将之风。
一看公主出轿,全街百姓更沸腾了,推搡着想看乐游公主,侍卫们手挽成墙才勉强抵住。
俞谢安翻身下马,走到轿边,对洛枣伸出一只手,说道:“公主,请。”
洛枣看着盖头下那只骨节修长的手,细白且无茧,便知这俞谢安并非什么神将,而是个肩不能抗手不能提的公子哥,和他父亲安国公定国天下的将才不能比。
历史上,俞谢安也并未展现过什么过人之才,最大的名头便是公主驸马。
想来这乐游公主也是可怜,嫁给一个从未见过的庸人,好日子没过几天就被灭了国。
玄素见乐游公主迟迟未动,低声咳了咳。洛枣回过神来,将一双秀手伸出,轻轻放到俞谢安手里。
俞谢安的笑意更甚,转过身准备牵公主下轿。
好一副公主驸马永结同好的光景。
可这时,东大街毫无征兆地刮起大风,像猛虎咆哮而过一般,吹得人人站立不稳。
那轿子也摇晃起来,洛枣为保持平衡,下意识放开了俞谢安的手。
大风之后更是稀奇,居然漫天下起梅花片来。要知这是盛夏季节,山间梅花早已落败,更何况京城离最近的梅花园都有三十里,怎会有如此多梅花飘落?
百姓们纷纷抬手接住这奇异的梅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向上张望,无人再关注那俞谢安有没有抱得美人归。
俞谢安再庸也是名将之子,警惕起来,命手下人围住花轿保护,一边牵住洛枣的手,说道:“殿下,事有蹊跷,臣先护你回安国公府。”
洛枣一开始以为是俞谢安玩的花样,可见他神情严肃,知事情不简单,点了点头。
洛枣搭住俞谢安的手臂,才要动作,忽听头上传来一句:
“且慢。”
洛枣和一众百姓抬头,只见挂满红灯笼的高架上,一男子背手站于其间。他身着灰青布衣、袖口束起、长发高束、头戴斗笠、怀抱长剑,俨然一副江湖派。
只是带着层薄纱,看不清模样。
侍卫们拔出刀剑,团团将木架围住。俞谢安皱了皱眉,放开洛枣的手,质问道:“你是何人?”
男子答道:“抢亲之人。”
俞谢安以为自己耳朵坏了,又问了一遍,“你是何人??”
男子把怀里的剑放下,握在手中,高声道:
“我说,抢亲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