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这已经是赵意清穿越到古代的第六天了。从床上坐起来发呆片刻,她还是觉得有些不真实。

    拉开院子门,太阳刚刚升起,早晨的空气还有些微微发凉却无比清新,完全没有前世无处不在的汽油味。

    看着村民们早早的就起来了开始洗漱去忙着做事,一个皮肤微黑眼睛明亮的姑娘路过小院,冲她挥手:“姑奶奶快来吃早饭啦。”

    说起来赵意清在赵家村这些人里面的辈分还挺高,除了亲大伯,也就只有董大娘张婶婶辈分比她高了。刚刚喊她的这个小少女就是同族的侄孙女,名为赵星,才13岁,是家里最小的女儿,上头还有三个姐姐。

    又比自己小又是小辈的人来喊,赵意清有些不好意思,连忙去洗漱吃饭。

    饭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给小麦浇水。昨天的小麦只是隐隐露出了一点叶子,今天的小麦苗又长高了点,赵意清仔细观察发现麦苗根部已经开始分枝了,进入了新的生长阶段。

    昨天再给小麦用草木灰水的时候,她特意让大家留下了三分之一没有洒上,今天一看区别就特别明显,对比了一下发现洒过草木灰水的麦苗普遍生长得更稍微粗壮些,看起来就是生命力旺盛。没洒到到草木灰的的那些就看起来有些纤弱。

    今天再洒草木灰水的时候,就只留下整块田里六分之一的小麦没有洒,等待成熟后观察麦穗和麦粒的差别了。

    昨天砌好的池子已经干的差不多了,今天派给赵意清帮忙的是三堂姐的大儿子青树,小伙子话不多,倒是很爱笑,比她个子要高一点,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却常常不太能吃饱,有些偏瘦了,却还挺有力气。

    她和青树侄子来回用木桶提了几趟水倒进池子里,就去处理竹子了。中空的竹节就是个天然的容器,村民们砍树的时候也爱砍竹子,因此竹子储备量不少。

    赵意清想了想,似乎看过一个教程,竹子外皮晒干以后可以编成竹篮竹篓的,于是就和青树一起把竹子的皮都削了下来。

    为了让竹子更好地被石灰浸泡,她觉得应该把竹子砍得短一点,弄成木片,青树完全没有意见地跟着她干活。

    竹子处理完,她过去看了一下池子。之前倒水进去的时候她就做好了记号,现在一看水位完全没有下降,防水性能还不错。于是把石灰倒进去搅拌得差不多,再把竹子泡了进去。

    担忧之后下雨会让池子里的水溢出来,她没有弄的很满,池子里的水大概在三分之二的位置。

    接下来就交给时间了,人类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待竹子被石灰水沤烂再进行下一步。

    赵意清看过从纸浆池子里捞纸的视频,师傅们用的好像是缝隙比较小的布料绷在竹棚子上,捞起纤维干了后就是一张纸。

    她立马跑回去翻了翻,现在所拥有的布都是补丁摞补丁的,弄出来的纸怕是会有点不太均匀。

    想想现在自己拥有的资源,她想到了两种办法,一种是用竹子皮编,一种是织布。

    青树给她指了个明路:“小文的奶奶会用竹子皮编东西。村里的女人大多都会织布,但是严婆婆是织布技术最好的一个。”

    赵意清大喜过望,连忙去两人处询问。李家是在许多年前从别的地方迁来赵家村的,李大娘是童养媳,从小在李家长大也跟着李家姓,是个面容慈祥的中年妇人。

    听清她的来意之后,李大娘欣然同意,从家里拿出来了一把奇怪的刀,不过巴掌大,刀尖呈现弯钩形状,整体看上去有些黑漆漆的,但是刀刃雪亮,赵意清猜应该很锋利。

    赵意清和青树两个人的技术都不太好,削下来的竹皮薄有厚的。李大娘到了一堆竹子皮前面,把勉强能够使用的放到一起,又把稍微加工一下还能使用的放在一起,最后把完全没法用的放在一起。

    李大娘动作娴熟地处理完了太厚的竹皮,再用那把小刀把竹皮破开成纤细但是宽度均匀的篾丝。结束这一项工作后,她又烧起了水,将篾丝丢进去蒸煮,能让它变得柔软且去除竹子的潮湿,往后不容易发霉。

    两个在一旁看着的人就有活干了,找了几根竹竿,两根的一端固定在一起另一端分开距离,与地面形成了个三角形,另一边也同样的操作,把一根竹竿架在两个三角形上,一个简单的架子就做好了。篾丝的数量有点多,于是他们做了三个架子。

    篾丝煮好后就捞出来,摆放的均匀些晒在架子上,今天的天气很好,阳光晴暖,能很快把水分带走。

    捞纸的工具有了着落,但赵意清想了想大家的衣服,还是去找了下严婆婆。

    严婆婆则是和她的名字一样有些严肃,从前的困苦生活在她的脸上留下了深刻的纹路在两鬓添了几笔霜白,听赵意清说完,她深深地看了赵意清一样,带着赵意清出了门,给她指着一根木杆上绑着的一坨毛绒绒的东西:“前两天割草时候割掉的苎麻我都捡回来了,这些麻片纺成线就可以织成麻布了。”

    简直意外之喜,赵意清脱口而出的是对严婆婆动作迅速的赞美,也有些羞愧于自己想的不周到,询问严婆婆需要帮什么忙。

    严婆婆居然露出了个淡淡的笑容,拍了拍她的肩膀:“如果能有个纺锤就好了。来的时候太匆忙没有带上。”

    简单地描述了下纺锤的样子,还告诉赵意清,她们祖孙二人是和同村的宋姓兄弟俩一起来到赵家村的,宋二弟曾经学过木工。

    来到宋家兄弟俩的木屋的时候,宋三弟宋明亮正在做着活。大家来的时候因为匆忙带的东西都不多,这几天村里渐渐多起来的各种木头做的用具大多出自他的手里。

    赵意清按照严婆婆的描述说了要求,宋明亮思考了下就爽快地答应下来,放下手里正在做着的木盆拿起了一根新的木头。

    她连忙说:“宋三哥你先做完你手上的活也行,我这个不急。”

    宋明亮笑笑,手上已经开始削木头了:“这个木盆才真是不急。你请严婆婆织布,有了布大家或许能换上新衣服了,你看我这衣服,是不是比木盆更急。”

    赵意清看着这位宋三哥展示衣服上的破洞,生动形象地理解了什么叫“捉襟见肘”,也不再推脱,坐在一旁看着他做。

    宋明亮使用的工具是石斧和石镰刀。石斧在小院一级之后得到了一次升级机会,和它粗糙的外表十分不符地有些锋利。他两种工具轮换这使用,先大致的把下半段削出来个木棍的形状,又抓住木棍部分把最上方削出来个弯钩形状。

    赵意清想起来会做竹编的李大娘都有把小刀,为什么宋明亮这个木匠手艺这么好却没有自己的刀呢。看的入迷居然把心里话说出来了,她猛然反应过来,会不会问到别人的隐私上了,连忙他表示歉意:“对不起宋三哥,我就是有点好奇。”

    他风轻云淡地安慰这赵意清:“没关系,这有啥嘛。因为家里穷,之前跟着木匠师父做学徒。说起来我现在都还没出师,算不上个合格的木匠。铁刀太贵了,跟着师父学习的时候,要做活了师父就把刀发给我,做完了就把刀收回去。我还想着等出师了做木匠攒钱买把刀呢,后来为了逃苦役就跟着我大嫂和二哥来赵家村了。”

    听完之后赵意清沉默了下,想说或许以后能找到铁矿送他一把最快的刀,但是又不确定,只好赞美他的手艺:“在我看来宋三哥你这手艺已经很好了,用这斧子和镰刀都能做出这么好的东西。”

    主体木棍部分已经做完了,他又削出来一个奶茶盖那么大的圆形木片,中间挖了个洞,又在边缘削出来一个豁口。听到她的话宋明亮完全不掩饰自己的开心,把木棍穿进圆形木片里,塞了一小块木片让圆形木片卡住,把露出来的部分稍微打磨一下除去木刺,就完成了这件作品,递到她手上。

    “好了,拿去吧。有你这话,看来我更要好好练练我的手艺了。”

    谢过宋明亮,赵意清带回去给严婆婆,严婆婆惊讶她动作居然这么快,还以为明天才能做好。麻片还需要晾晒一下,明天才能开始纺线。

    这时也差不多到了傍晚了,赵意清看着山边绚丽无比的夕阳发呆。在这里没有钟表,都不知道是几点钟,总在忙碌着做事,日子过的也挺快。

    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种想要获得一样东西就要先完成无数前置条件的日子啊!

    被她忘记的事情突然出现在脑海里,这几天她忙着使用了下小院升级后的工具,倒是忘了提升小院繁荣度或许可以解锁对她做的事情有帮助的新工具!

    赵意清一下子从地上蹦了起来,吓了正路过的陆长阳一跳。想到新思路的她心情甚好,笑眯眯地打了声招呼跑走了。

    留下再次听到“陆大哥”这个称呼的陆长阳愣在原地,夕阳照在脸上身上,染上了落日的颜色。

章节目录

带着游戏小院建设桃源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最萦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最萦梦并收藏带着游戏小院建设桃源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