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造纸
第15章
一样必需品还没做出来,就又想到新的需求了。
董大娘是村里的资源管理员,她在村里的辈分又高,是个热心肠,平时待人和善,心思细致,村里人或多或少都受到过她的帮助,她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她也确实没有辜负大家期待地处理得井井有条。
听到赵意清的询问,董大娘告诉她:“省着点吃的话,还够我们村里吃半个月的。”
半个月听起来多,实际上也就十几天了,就算食物再多,没有盐,也会有很严重的后果的。
赵意清想到自己曾经看到过山里或者会有石盐矿,但那制作出来的好像是工业盐,不能吃,她也不知道里面含有一些什么物质。又有些发愁,但是想到还有工作台,还有些希望,或许明天又需要做些东西看让小院升级后能不能刷新出来相关的图纸。
趁着夜晚没有工作,她去把镰刀升级到三级,没想到这次升级需要的材料超多,村里人收集积攒了好多天的资源瞬间用掉了一半。她有些心疼,但升级还是必须要升,不过这次她只升级了麦种组二十多个人的镰刀,他们手气比较好,掉落新种子的可能性要高些,先紧着他们换新工具。
刚好明天割麦子要用,不知道这次镰刀会不会带来新种子。
做完这些,边思考着明天的安排,边睡了过去。
这天第三茬麦子也熟了,村民们一起收割。从第一天种下麦子到现在八天了,从那之后每一天种下一块田的麦子,现在还剩五块田的麦子没有成熟。目前粮食暂时充足了,可以缓缓再种。
这一茬的秸秆加上上一批剩下的一些秸秆,又制作出来了一个谷仓,等待着昨天和今天收割的麦子晒完之后储存其中。
边想着这次要怎么升级小院,又记挂着昨天放进竹子池子里的二级石灰,过去池子边看了一眼。
没想到这次的变化这么大,赵意清拿着木棍戳了下池子里的竹子,明显地被完全地泡软,轻轻一掰就断成两半。她大喜过望,或许因为一级石灰泡了那么久,再加上二级石灰的作用导致迅速泡好了。
下次再用二级石灰泡看看具体时间,现在就先把其他事情放在一边把纸做出来吧,她总觉得造出来纸的成就奖励会很有用呢。
按照自己的猜测,下一步她要把竹子从池子里拖出来,用清水洗干净。
这时候才发现她没有合适的场地来洗竹子,懊恼于自己的粗心,她去找人帮忙来新挖个池子洗竹子。
除了还在处理麦子的人,其他人一听说马上就要弄出来纸了,快乐地来帮忙。在竹子池子旁边挖了两个连着的池子,一个高一点一个低一点,高点的用来洗竹子,低点的用来处理污水。
上次铺池子用的是青砖,这次则是用的石板。因为板机只是能改变石材木材的形状,但实际上没有改变他们的材质。
桃源谷里山上的石头有点像她去西南地区看到过的那种石头,而正是因为这种石头容易被酸性雨腐蚀的特性,西南地区才会出现喀斯特地貌这种现象。而且硬度不高,做成石板后变得薄了、面积也大了,更容易碎裂,没有青砖耐用些。
这次是为了洗竹子,对池子防水性要求也没有那么高,铺上石板是为了把竹子和泥土隔开,因此用石板更省时省力。
弄好以后,两个池子中间有个洞,用木头做成大小合适的木塞堵上,要洗完一道就可以把木塞拿下来把水放到下面的池子里。
大家回去各自做各自的事情了,董大娘让儿子赵大壮留下,另外还有堂姐赵春和陆长阳留在这给她帮忙。
董大娘向来照顾她,赵春是为了帮妹妹,赵意清看了眼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的陆长阳,他看了回来,犹豫了下主动说:“我的活做完了。”
“哦哦,这样啊。”肯定是因为他也急着想用上纸吧,赵意清想。
借着全心投入造纸大业,陆长阳和赵大壮从小溪里打水倒在清洗池里,赵意清和赵春把竹子捞起来放进清洗池。
第一次洗就先捞出来了四分之一的竹子,放在清洗池,想了想,这个工作台出品的石灰也不大会伤害人的皮肤,就直接穿着鞋子下去踩。
光凭体重和轻飘飘的草鞋似乎效率不高,但要是用木头之类的捶打清洗,又怕被锤得太散纤维都飘走了。适应了这种清洗方法,就把所有的竹子放了进来,洗了两三遍。
工作台出品的石臼可以选择大小,她造了一个最大的,把洗好的竹子先放进石臼,又做了个大小合适的石杵,这一道步骤有些耗费体力,几人轮换着轮流捶打。
好在她也去做了些砍伐木材、挖石头的活计,手臂力量得到了锻炼,才能好好地参与完这道步骤。
她也不知道具体要捶打成什么样子,但想想用纸时候看到的纤维都是细细的,再对照石臼里的情况,直到竹子变成末末,才觉得差不多了。
花了大半天时间处理竹子,下午的时候才弄完。
拜托木匠制作的方形木池也做好了,赵意清依旧是凭借自己的想法来提出制作池子的要求的。这些纤维漂浮在水中或许会沉底,于是池子不深,但是高一些要方便捞纸,木池子下面还有个架子垫高到刚好方便操作的位置。
板机制作出来几个薄薄的石板,放到一旁,准备一会把竹席上的纸贴在上面晾干。
把捶打竹子得到的竹末放进池子里,用木棍搅动使纤维分布均匀。其他三人看着赵意清拿出竹席,斜着放进池子,直到竹席完全浸了进去,她手腕用力,轻轻摇动竹席,试图让纤维均匀地散布在竹席上,之后感觉差不多了,用力把它平着端出水面,水分从缝隙间落下,纤维留在了上面,互相交叠着。
原本是竹木青白颜色的竹席,竹皮编织的席面上覆盖着一层白色的纤维,赵意清心里激动,旁边看着的赵春问:“这就是纸吗?”
赵意清忍不住心里的高兴,笑了出来:“对!等它晒干就可以使用了!”
她小心翼翼地倒扣竹席,让竹席上的纸落在石板上等着晒干。
竹席颜色也是淡色,纸在上面不太明显,落在石头上,水打湿了石板,颜色变深,才能看得出来其实她捞纸的技术实在不怎么样,纸的上端明显纤维要多一些,下边就太少了,纸就薄了,透出背后石头的灰色。
但她还是很兴奋,这是山谷里做出来的第一张纸!值得永久保存!而且她确实探索出来了造纸的方法,只石灰泡竹子需要时间,但从今天开始做,很快就能拥有源源不断的纸了!
赵意清回到木池子边上,继续锻炼着自己的捞纸技术,逐渐地稍微均匀了些,还是不太完美,用作写字可能很难用,但用作纸巾完全没有什么问题了。
看了看天色,这时候太阳已经偏西了,这样在石板上晒纸,不知道要晒到什么时候。
想了想,热度高些能加速水分的蒸发,于是把火堆搬了出来,把石板架了起来,让火烤热石板,加速石板上晾晒着的纸快速干透。
这一招果然很有效,纸快速地干了,被收集起来。但这种方法太过消耗木材了,今天是因为时间晚了,想要赶快弄完,往后逐渐地热了起来,太阳也一天比一天烈,晾干的方式更好用。
捞了一两百张纸,赵意清有些累了,今天处理竹子的其他三人也累了,刚好有做完其他活的人来好奇地围观,听到她说休息下换人来,于是激动地自己也想来试试。
想来试着捞纸的人还挺多,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竞争,小文的爹李丰谷因为一向做事谨慎的名声而成功上岗。
赵意清跟他简单地讲了下,他就表示明白了,于是沉着地开始捞纸。她倒是半信半疑地看着,结果他捞出来纸的质量确实还不错,于是稍微放心了些。
李丰谷做了一会,就提出了建议:“我觉得这个席子的颜色太浅了,纸也是白色的,这样不太能看的出来有没有弄均匀。”
赵意清其实也在想这个问题,李大娘刚好也在,竹编是她的技能,处理竹子她也懂:“该用火稍微燎一下竹席子,就会变成深色的了。”
她说着就从她的大儿子李丰谷那里拿过来竹席,甩甩水,在一旁的火堆上方,跟火苗稍微隔着一小段距离,但竹席表面的颜色确实在逐渐变深。
李大娘手脚麻利地弄好,交给了李丰谷,他用起来似乎更顺手了,捞纸的动作越来越熟练。
赵意清看了一会就放心了,突然想到自己纸都做出来了,赶快去看下造纸的成就奖励吧。
打开鉴定台一看,居然是一个卷轴,上书“塞溪浸楮舂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字迹如铁画银钩,即便是不懂字也能看出来写的很好。
她挂在了小院的客厅墙上,瞬间白光从上面升起。
这是小院升级的白光。
一样必需品还没做出来,就又想到新的需求了。
董大娘是村里的资源管理员,她在村里的辈分又高,是个热心肠,平时待人和善,心思细致,村里人或多或少都受到过她的帮助,她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她也确实没有辜负大家期待地处理得井井有条。
听到赵意清的询问,董大娘告诉她:“省着点吃的话,还够我们村里吃半个月的。”
半个月听起来多,实际上也就十几天了,就算食物再多,没有盐,也会有很严重的后果的。
赵意清想到自己曾经看到过山里或者会有石盐矿,但那制作出来的好像是工业盐,不能吃,她也不知道里面含有一些什么物质。又有些发愁,但是想到还有工作台,还有些希望,或许明天又需要做些东西看让小院升级后能不能刷新出来相关的图纸。
趁着夜晚没有工作,她去把镰刀升级到三级,没想到这次升级需要的材料超多,村里人收集积攒了好多天的资源瞬间用掉了一半。她有些心疼,但升级还是必须要升,不过这次她只升级了麦种组二十多个人的镰刀,他们手气比较好,掉落新种子的可能性要高些,先紧着他们换新工具。
刚好明天割麦子要用,不知道这次镰刀会不会带来新种子。
做完这些,边思考着明天的安排,边睡了过去。
这天第三茬麦子也熟了,村民们一起收割。从第一天种下麦子到现在八天了,从那之后每一天种下一块田的麦子,现在还剩五块田的麦子没有成熟。目前粮食暂时充足了,可以缓缓再种。
这一茬的秸秆加上上一批剩下的一些秸秆,又制作出来了一个谷仓,等待着昨天和今天收割的麦子晒完之后储存其中。
边想着这次要怎么升级小院,又记挂着昨天放进竹子池子里的二级石灰,过去池子边看了一眼。
没想到这次的变化这么大,赵意清拿着木棍戳了下池子里的竹子,明显地被完全地泡软,轻轻一掰就断成两半。她大喜过望,或许因为一级石灰泡了那么久,再加上二级石灰的作用导致迅速泡好了。
下次再用二级石灰泡看看具体时间,现在就先把其他事情放在一边把纸做出来吧,她总觉得造出来纸的成就奖励会很有用呢。
按照自己的猜测,下一步她要把竹子从池子里拖出来,用清水洗干净。
这时候才发现她没有合适的场地来洗竹子,懊恼于自己的粗心,她去找人帮忙来新挖个池子洗竹子。
除了还在处理麦子的人,其他人一听说马上就要弄出来纸了,快乐地来帮忙。在竹子池子旁边挖了两个连着的池子,一个高一点一个低一点,高点的用来洗竹子,低点的用来处理污水。
上次铺池子用的是青砖,这次则是用的石板。因为板机只是能改变石材木材的形状,但实际上没有改变他们的材质。
桃源谷里山上的石头有点像她去西南地区看到过的那种石头,而正是因为这种石头容易被酸性雨腐蚀的特性,西南地区才会出现喀斯特地貌这种现象。而且硬度不高,做成石板后变得薄了、面积也大了,更容易碎裂,没有青砖耐用些。
这次是为了洗竹子,对池子防水性要求也没有那么高,铺上石板是为了把竹子和泥土隔开,因此用石板更省时省力。
弄好以后,两个池子中间有个洞,用木头做成大小合适的木塞堵上,要洗完一道就可以把木塞拿下来把水放到下面的池子里。
大家回去各自做各自的事情了,董大娘让儿子赵大壮留下,另外还有堂姐赵春和陆长阳留在这给她帮忙。
董大娘向来照顾她,赵春是为了帮妹妹,赵意清看了眼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的陆长阳,他看了回来,犹豫了下主动说:“我的活做完了。”
“哦哦,这样啊。”肯定是因为他也急着想用上纸吧,赵意清想。
借着全心投入造纸大业,陆长阳和赵大壮从小溪里打水倒在清洗池里,赵意清和赵春把竹子捞起来放进清洗池。
第一次洗就先捞出来了四分之一的竹子,放在清洗池,想了想,这个工作台出品的石灰也不大会伤害人的皮肤,就直接穿着鞋子下去踩。
光凭体重和轻飘飘的草鞋似乎效率不高,但要是用木头之类的捶打清洗,又怕被锤得太散纤维都飘走了。适应了这种清洗方法,就把所有的竹子放了进来,洗了两三遍。
工作台出品的石臼可以选择大小,她造了一个最大的,把洗好的竹子先放进石臼,又做了个大小合适的石杵,这一道步骤有些耗费体力,几人轮换着轮流捶打。
好在她也去做了些砍伐木材、挖石头的活计,手臂力量得到了锻炼,才能好好地参与完这道步骤。
她也不知道具体要捶打成什么样子,但想想用纸时候看到的纤维都是细细的,再对照石臼里的情况,直到竹子变成末末,才觉得差不多了。
花了大半天时间处理竹子,下午的时候才弄完。
拜托木匠制作的方形木池也做好了,赵意清依旧是凭借自己的想法来提出制作池子的要求的。这些纤维漂浮在水中或许会沉底,于是池子不深,但是高一些要方便捞纸,木池子下面还有个架子垫高到刚好方便操作的位置。
板机制作出来几个薄薄的石板,放到一旁,准备一会把竹席上的纸贴在上面晾干。
把捶打竹子得到的竹末放进池子里,用木棍搅动使纤维分布均匀。其他三人看着赵意清拿出竹席,斜着放进池子,直到竹席完全浸了进去,她手腕用力,轻轻摇动竹席,试图让纤维均匀地散布在竹席上,之后感觉差不多了,用力把它平着端出水面,水分从缝隙间落下,纤维留在了上面,互相交叠着。
原本是竹木青白颜色的竹席,竹皮编织的席面上覆盖着一层白色的纤维,赵意清心里激动,旁边看着的赵春问:“这就是纸吗?”
赵意清忍不住心里的高兴,笑了出来:“对!等它晒干就可以使用了!”
她小心翼翼地倒扣竹席,让竹席上的纸落在石板上等着晒干。
竹席颜色也是淡色,纸在上面不太明显,落在石头上,水打湿了石板,颜色变深,才能看得出来其实她捞纸的技术实在不怎么样,纸的上端明显纤维要多一些,下边就太少了,纸就薄了,透出背后石头的灰色。
但她还是很兴奋,这是山谷里做出来的第一张纸!值得永久保存!而且她确实探索出来了造纸的方法,只石灰泡竹子需要时间,但从今天开始做,很快就能拥有源源不断的纸了!
赵意清回到木池子边上,继续锻炼着自己的捞纸技术,逐渐地稍微均匀了些,还是不太完美,用作写字可能很难用,但用作纸巾完全没有什么问题了。
看了看天色,这时候太阳已经偏西了,这样在石板上晒纸,不知道要晒到什么时候。
想了想,热度高些能加速水分的蒸发,于是把火堆搬了出来,把石板架了起来,让火烤热石板,加速石板上晾晒着的纸快速干透。
这一招果然很有效,纸快速地干了,被收集起来。但这种方法太过消耗木材了,今天是因为时间晚了,想要赶快弄完,往后逐渐地热了起来,太阳也一天比一天烈,晾干的方式更好用。
捞了一两百张纸,赵意清有些累了,今天处理竹子的其他三人也累了,刚好有做完其他活的人来好奇地围观,听到她说休息下换人来,于是激动地自己也想来试试。
想来试着捞纸的人还挺多,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竞争,小文的爹李丰谷因为一向做事谨慎的名声而成功上岗。
赵意清跟他简单地讲了下,他就表示明白了,于是沉着地开始捞纸。她倒是半信半疑地看着,结果他捞出来纸的质量确实还不错,于是稍微放心了些。
李丰谷做了一会,就提出了建议:“我觉得这个席子的颜色太浅了,纸也是白色的,这样不太能看的出来有没有弄均匀。”
赵意清其实也在想这个问题,李大娘刚好也在,竹编是她的技能,处理竹子她也懂:“该用火稍微燎一下竹席子,就会变成深色的了。”
她说着就从她的大儿子李丰谷那里拿过来竹席,甩甩水,在一旁的火堆上方,跟火苗稍微隔着一小段距离,但竹席表面的颜色确实在逐渐变深。
李大娘手脚麻利地弄好,交给了李丰谷,他用起来似乎更顺手了,捞纸的动作越来越熟练。
赵意清看了一会就放心了,突然想到自己纸都做出来了,赶快去看下造纸的成就奖励吧。
打开鉴定台一看,居然是一个卷轴,上书“塞溪浸楮舂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字迹如铁画银钩,即便是不懂字也能看出来写的很好。
她挂在了小院的客厅墙上,瞬间白光从上面升起。
这是小院升级的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