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家事
大婚过后,顾家的生活虽然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但对顾深来说,反倒是有一种回归日常的感觉。
顾深现在每天的生活节奏,就跟以前一样,上午去村学学堂教书,下午回来自己打发时间,等到晚上......嗯,晚上稍微有点变化,家里多了三个女人一起吃饭。
苏锦儿虽然是嫁给顾深了,但是苏记布庄的生意,她还是放不下的。
苏锦儿每天起的比顾深还早,不仅要早起准备一家人的朝食,还得赶在府城城门开的时间入城,去布庄巡视一番,打理一下生意,然后赶在关城门前,赶回自家小院。
因此嘛,晚饭这一顿,苏锦儿肯定是来不及自己动手做了。
本来按照苏锦儿的意思,是她在府城的时候定好酒楼的菜肴,等回家的时候带上,回去一起吃......但顾深觉得吧,干嘛要给王单他们家送钱呢?!
苏州府城的酒楼,有一半都是王单他们家开的。
再一个,吃酒楼的菜,就没有家的味道了.......所以,顾深决定了,晚饭就由他来做好了。
反正苏锦儿没嫁过来之前,三餐都是顾深自己做的,如今苏锦儿都已经分走了一半的工作量了,剩下的一顿饭自己不做的话,顾深都觉得不好意思。
至于为什么不让月儿或者渔娘做......是因为这俩也不会做饭。
月儿呢,虽然是个陪嫁丫鬟的身份,但实际上,这些年,一直都是苏锦儿在生意上最得力的助手,搁到现代,起码得是个总裁办首席秘书的精英女强人。
你让月儿陪着自家小姐处理一些生意上的事儿,或者顶多做一些点心什么的,她还能做,做饭这种事儿,月儿是真的不擅长。
至于渔娘......她倒是会烤鱼,但问题是,这年月的烤鱼,连去腥的问题都没有完全解决,顾深是真的吃不下去啊。
所以啊,还不如自己来吧。
还有一点,家里拢共就四个人,凑一桌饭而已,工作量又不大,没啥麻烦不麻烦的。
甚至晚上吃饭的时候,四個人都是在一张桌子上吃的。
对这一点,其实本来苏锦儿是不太乐意的......哪有丫鬟上桌,跟主人家一起吃饭的道理。
但是呢,因为顾深坚持,而苏锦儿稍微想了一下,月儿和渔娘,以后大概率也不会一直是丫鬟的身份......就当是提前适应一下吧。
不过嘛,当家主母的位置,苏锦儿可是占据的牢牢的,甚至还花了点小心思,把渔娘的位置,安排在桌子的下位,帮月儿保住仅次于自己的位置。
嗯,这年月,一张桌子怎么坐,也是很有讲究的。
当然,这点顾深是不在意的,而渔娘显然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这两人图的就是一起吃饭热闹而已。
因此,这两人经常在饭桌上吵嘴闹腾,闹得苏锦儿好不容易有了一点愧疚之心,都被这俩给闹腾没了。
确实不合这个时代的用餐礼仪和规矩,但是......就像顾深说的那样,家里就四个人,用餐礼仪啥的,做给谁看呐。
还不如放开拘束,吃的热闹一点的好。
家嘛,就该有个家的感觉。
一家之主都发话了,苏锦儿也就放弃了......而且说起来,苏锦儿未必就不喜欢这样的氛围。
毕竟,苏锦儿从十五岁开始,就只能一个人吃饭了......她只是习惯了安静,不代表她喜欢安静。
新婚过后,类似的小磨合一直在进行中,顾深和苏锦儿都很小心的在迁就着彼此,也开始慢慢习惯彼此的存在。
两个大龄青年的抱团婚姻,慢慢的,越来越有个家的样子了。
关于这一点,数日后来访的王单和张岊,深有体会。
王单是觉得,如今顾深也是已婚人士了,自己终于可以跟顾深一起吐槽一下婚后的生活了......但王单却忘了,顾深和苏锦儿是新婚。
新婚夫妇之间,哪有那么多的槽可以吐,人家现在正是如漆似胶的时候呢。
王单一个不小心,就被塞了一嘴的狗粮。
而张岊吧......张岊现在的兴趣,不在顾深身上,他最近几次来找顾深,更多的时间,是跟渔娘呆在一块的。
起初吧,顾深还以为,张岊这是看着老实,实际上一肚子的花花肠子......连十三岁的小姑娘都不放过,这也太不要脸了!
但......
“这憨娘子,倒是一副练武的好身体......可惜,空有力气,却没有名师指导,再拖两年,就白瞎了这身力气了。”
这是张岊对渔娘的评价......他居然是对渔娘有天赋而没有名师教导,感到可惜。() ()
“若如此,岊哥儿传她两手,何如?!”顾深凑过来,跟张岊说了这么一句话。
顾深的本意,就是让张岊随便教渔娘两手,哄着小姑娘玩玩......顾深也没想过让一个小姑娘承担护院这样的责任。
但张岊一听这话,觉得也有些道理......当场就要渔娘拜他为师。
既然是要传艺嘛,总得讲究一个名正言顺,不能不明不白的就乱传武艺......师父是要对弟子负责的。
而渔娘嘛,一开始还不以为意......毕竟像张岊这样个头的男人,她也不是打过一个两个了。
但是吧......渔娘根本没在张岊手下走过一合,直接被张岊给一脚踹倒在地了。
给顾深心疼的......人小姑娘那么点年纪,你说踹就踹啊?!
“不拘私斗还是公斗,厮杀之时,何人会在意对手是男是女?!”张岊对顾深的埋怨,嗤之以鼻,说道,“既要跟我练武,自无男女之别,只有师徒情分......如此,你可还愿拜我为师?!”
顾深刚想说咱不拜了......渔娘当场一跪,一个头磕在地上了。
就这样,渔娘正式的拜了张岊为师,开始在张岊的教导下,学习武艺了。
你还真的别说,张岊这个人吧,平日里看着不显山不露水的,手上功夫还真的挺扎实的......顾深曾经看见张岊耍过一套棍法,直接打趴下十几个泼皮无赖。
渔娘跟着张岊学武,顾深倒是不担心张岊教不好,他就担心......现在自己已经不是渔娘的对手了,这要是再学了武艺,自己就更加不是对手了吧?!
家庭地位堪忧啊!
但很快,顾深就没有心思来考虑这些有的没的了。
范仲淹派人来传话,让顾深在九月二十八日这天,带上苏锦儿一起去一趟府衙。
范仲淹的老师,顾深的师公,宋初三杰之一,大教育家,胡瑗要来了。
胡瑗来苏州,当然是来执掌苏州郡学的......虽然现在苏州郡学依然还是一块平地,但作为未来的山长,胡瑗还是得过来,主持一些事情。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对顾深来说,胡瑗的到来,就意味着,他必须每天去找胡瑗报到,在胡瑗的监视和教导下,努力学习各种经义。
等于是又回到了当初在安定书院时候的日子,甚至比那时候还要严格。
毕竟,顾深在安定书院读书的时候,胡瑗已经是半休养的状态了,偶尔会来学院上几节课而已。
可如今,范仲淹拜托之下,胡瑗要亲自盯着顾深读书,准备科举......这日子能好过才怪咧。
但这个,就是范仲淹想要的结果。
在范仲淹看来,顾深的学业吧,想要考上科举,多少还是需要加倍用功努力才行的。
一方面,顾深的经学造诣还行,但也只是还行而已,他对经学的涉猎还不够广,应试经贴的把握并不算太大。
另一方面,顾深在声律上的造诣很一般,恐怕是很难做出符合声律格调的骈诗来,诗赋贴考试很容易被刷下来。
而大宋的科举,不管考哪一科,基本都是这两个主要考试内容......顾深都不够出彩,竞争力自然不如别人。
说实话,胡瑗本人,其实对范仲淹如此看重顾深,也是不太理解的。
其实胡瑗比顾深本人以为的,要更加了解他......毕竟当初顾深是拿着周温的推荐信,进的安定学院。
周温是胡瑗的弟子,而这个弟子,跟安定书院的普通学生还不一样,是正儿八经的入室弟子。
安定书院的学生,出去了也可以说自己是胡公门下弟子,但问题是,胡瑗认不认,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可周温不一样,周温是正儿八经磕头拜师,拜在胡瑗门下求学的人,是胡瑗承认的入室弟子。
而顾深,又是正儿八经拜了周温为师的入室弟子,这么算起来,顾深叫胡瑗一声“师公”,胡瑗还真的得认。
但是,顾深在安定书院的表现吧,实在不能让胡瑗感到满意。
他胡瑗的徒孙,就算天赋再不行,至少也得在书院的学子中名列前茅吧......但顾深的表现和最后结业式的成绩,也不过是不上不下,排名中等。
而最让胡瑗无法忍受的,是顾深的学习态度.......别人家的学子进了安定书院,基本都是刻苦读书的,而顾深却不是。
这小子还有功夫,三天两头的跑出去玩耍,还在酒楼跟泼皮无懒们打了一架,直接闹到了书院里。
嗯,就是顾深和王单,张岊相识的那一次打架。
因此......胡瑗对顾深,其实印象不是很好。
顾深现在每天的生活节奏,就跟以前一样,上午去村学学堂教书,下午回来自己打发时间,等到晚上......嗯,晚上稍微有点变化,家里多了三个女人一起吃饭。
苏锦儿虽然是嫁给顾深了,但是苏记布庄的生意,她还是放不下的。
苏锦儿每天起的比顾深还早,不仅要早起准备一家人的朝食,还得赶在府城城门开的时间入城,去布庄巡视一番,打理一下生意,然后赶在关城门前,赶回自家小院。
因此嘛,晚饭这一顿,苏锦儿肯定是来不及自己动手做了。
本来按照苏锦儿的意思,是她在府城的时候定好酒楼的菜肴,等回家的时候带上,回去一起吃......但顾深觉得吧,干嘛要给王单他们家送钱呢?!
苏州府城的酒楼,有一半都是王单他们家开的。
再一个,吃酒楼的菜,就没有家的味道了.......所以,顾深决定了,晚饭就由他来做好了。
反正苏锦儿没嫁过来之前,三餐都是顾深自己做的,如今苏锦儿都已经分走了一半的工作量了,剩下的一顿饭自己不做的话,顾深都觉得不好意思。
至于为什么不让月儿或者渔娘做......是因为这俩也不会做饭。
月儿呢,虽然是个陪嫁丫鬟的身份,但实际上,这些年,一直都是苏锦儿在生意上最得力的助手,搁到现代,起码得是个总裁办首席秘书的精英女强人。
你让月儿陪着自家小姐处理一些生意上的事儿,或者顶多做一些点心什么的,她还能做,做饭这种事儿,月儿是真的不擅长。
至于渔娘......她倒是会烤鱼,但问题是,这年月的烤鱼,连去腥的问题都没有完全解决,顾深是真的吃不下去啊。
所以啊,还不如自己来吧。
还有一点,家里拢共就四个人,凑一桌饭而已,工作量又不大,没啥麻烦不麻烦的。
甚至晚上吃饭的时候,四個人都是在一张桌子上吃的。
对这一点,其实本来苏锦儿是不太乐意的......哪有丫鬟上桌,跟主人家一起吃饭的道理。
但是呢,因为顾深坚持,而苏锦儿稍微想了一下,月儿和渔娘,以后大概率也不会一直是丫鬟的身份......就当是提前适应一下吧。
不过嘛,当家主母的位置,苏锦儿可是占据的牢牢的,甚至还花了点小心思,把渔娘的位置,安排在桌子的下位,帮月儿保住仅次于自己的位置。
嗯,这年月,一张桌子怎么坐,也是很有讲究的。
当然,这点顾深是不在意的,而渔娘显然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这两人图的就是一起吃饭热闹而已。
因此,这两人经常在饭桌上吵嘴闹腾,闹得苏锦儿好不容易有了一点愧疚之心,都被这俩给闹腾没了。
确实不合这个时代的用餐礼仪和规矩,但是......就像顾深说的那样,家里就四个人,用餐礼仪啥的,做给谁看呐。
还不如放开拘束,吃的热闹一点的好。
家嘛,就该有个家的感觉。
一家之主都发话了,苏锦儿也就放弃了......而且说起来,苏锦儿未必就不喜欢这样的氛围。
毕竟,苏锦儿从十五岁开始,就只能一个人吃饭了......她只是习惯了安静,不代表她喜欢安静。
新婚过后,类似的小磨合一直在进行中,顾深和苏锦儿都很小心的在迁就着彼此,也开始慢慢习惯彼此的存在。
两个大龄青年的抱团婚姻,慢慢的,越来越有个家的样子了。
关于这一点,数日后来访的王单和张岊,深有体会。
王单是觉得,如今顾深也是已婚人士了,自己终于可以跟顾深一起吐槽一下婚后的生活了......但王单却忘了,顾深和苏锦儿是新婚。
新婚夫妇之间,哪有那么多的槽可以吐,人家现在正是如漆似胶的时候呢。
王单一个不小心,就被塞了一嘴的狗粮。
而张岊吧......张岊现在的兴趣,不在顾深身上,他最近几次来找顾深,更多的时间,是跟渔娘呆在一块的。
起初吧,顾深还以为,张岊这是看着老实,实际上一肚子的花花肠子......连十三岁的小姑娘都不放过,这也太不要脸了!
但......
“这憨娘子,倒是一副练武的好身体......可惜,空有力气,却没有名师指导,再拖两年,就白瞎了这身力气了。”
这是张岊对渔娘的评价......他居然是对渔娘有天赋而没有名师教导,感到可惜。() ()
“若如此,岊哥儿传她两手,何如?!”顾深凑过来,跟张岊说了这么一句话。
顾深的本意,就是让张岊随便教渔娘两手,哄着小姑娘玩玩......顾深也没想过让一个小姑娘承担护院这样的责任。
但张岊一听这话,觉得也有些道理......当场就要渔娘拜他为师。
既然是要传艺嘛,总得讲究一个名正言顺,不能不明不白的就乱传武艺......师父是要对弟子负责的。
而渔娘嘛,一开始还不以为意......毕竟像张岊这样个头的男人,她也不是打过一个两个了。
但是吧......渔娘根本没在张岊手下走过一合,直接被张岊给一脚踹倒在地了。
给顾深心疼的......人小姑娘那么点年纪,你说踹就踹啊?!
“不拘私斗还是公斗,厮杀之时,何人会在意对手是男是女?!”张岊对顾深的埋怨,嗤之以鼻,说道,“既要跟我练武,自无男女之别,只有师徒情分......如此,你可还愿拜我为师?!”
顾深刚想说咱不拜了......渔娘当场一跪,一个头磕在地上了。
就这样,渔娘正式的拜了张岊为师,开始在张岊的教导下,学习武艺了。
你还真的别说,张岊这个人吧,平日里看着不显山不露水的,手上功夫还真的挺扎实的......顾深曾经看见张岊耍过一套棍法,直接打趴下十几个泼皮无赖。
渔娘跟着张岊学武,顾深倒是不担心张岊教不好,他就担心......现在自己已经不是渔娘的对手了,这要是再学了武艺,自己就更加不是对手了吧?!
家庭地位堪忧啊!
但很快,顾深就没有心思来考虑这些有的没的了。
范仲淹派人来传话,让顾深在九月二十八日这天,带上苏锦儿一起去一趟府衙。
范仲淹的老师,顾深的师公,宋初三杰之一,大教育家,胡瑗要来了。
胡瑗来苏州,当然是来执掌苏州郡学的......虽然现在苏州郡学依然还是一块平地,但作为未来的山长,胡瑗还是得过来,主持一些事情。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对顾深来说,胡瑗的到来,就意味着,他必须每天去找胡瑗报到,在胡瑗的监视和教导下,努力学习各种经义。
等于是又回到了当初在安定书院时候的日子,甚至比那时候还要严格。
毕竟,顾深在安定书院读书的时候,胡瑗已经是半休养的状态了,偶尔会来学院上几节课而已。
可如今,范仲淹拜托之下,胡瑗要亲自盯着顾深读书,准备科举......这日子能好过才怪咧。
但这个,就是范仲淹想要的结果。
在范仲淹看来,顾深的学业吧,想要考上科举,多少还是需要加倍用功努力才行的。
一方面,顾深的经学造诣还行,但也只是还行而已,他对经学的涉猎还不够广,应试经贴的把握并不算太大。
另一方面,顾深在声律上的造诣很一般,恐怕是很难做出符合声律格调的骈诗来,诗赋贴考试很容易被刷下来。
而大宋的科举,不管考哪一科,基本都是这两个主要考试内容......顾深都不够出彩,竞争力自然不如别人。
说实话,胡瑗本人,其实对范仲淹如此看重顾深,也是不太理解的。
其实胡瑗比顾深本人以为的,要更加了解他......毕竟当初顾深是拿着周温的推荐信,进的安定学院。
周温是胡瑗的弟子,而这个弟子,跟安定书院的普通学生还不一样,是正儿八经的入室弟子。
安定书院的学生,出去了也可以说自己是胡公门下弟子,但问题是,胡瑗认不认,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可周温不一样,周温是正儿八经磕头拜师,拜在胡瑗门下求学的人,是胡瑗承认的入室弟子。
而顾深,又是正儿八经拜了周温为师的入室弟子,这么算起来,顾深叫胡瑗一声“师公”,胡瑗还真的得认。
但是,顾深在安定书院的表现吧,实在不能让胡瑗感到满意。
他胡瑗的徒孙,就算天赋再不行,至少也得在书院的学子中名列前茅吧......但顾深的表现和最后结业式的成绩,也不过是不上不下,排名中等。
而最让胡瑗无法忍受的,是顾深的学习态度.......别人家的学子进了安定书院,基本都是刻苦读书的,而顾深却不是。
这小子还有功夫,三天两头的跑出去玩耍,还在酒楼跟泼皮无懒们打了一架,直接闹到了书院里。
嗯,就是顾深和王单,张岊相识的那一次打架。
因此......胡瑗对顾深,其实印象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