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受命于危难时
崔伟重新穿越了,这一次是往前穿,越往前穿崔伟就越厉害!因为这次带了个系统。而且待遇比以前优厚多了。
崔伟,兵统优秀特工,而且特别的优秀。特工训练毕业时,以高于第二名十一分的成绩拿到了第一的宝座。
不是第二名不行,而是第二名拿到了满分。一共十一项考核,每项十分,崔伟每项拿到了十一分。震撼!
震撼不是我说的,而是特工训练基地的最高长官汇报给戴老板时说的。也是戴老板觐见常凯申时面带喜色的说了。
比如射击考核时,第二名以极快的速度射击完毕,枪枪十环。这个速度比其他所有人都快。
而崔伟以更快的速度射击完毕,每一枪都射中同一个点。
所以对于第二名,教官根据他的成绩,不得不给他满分十分的成绩。
至于崔伟的射术,教官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有人会说:什么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我就在其他小说里看见过。
那么对不起,你还真是没见过。请你细细听我道来:
崔伟当时拿起枪,离射击位还有一段距离,也没见他瞄准,随随便便抬起手……
教官在一旁看着他,以为崔伟要向前走,哪晓得崔伟抬起枪就射,也没见他瞄准。
从头到尾只听到略长于一声枪响的枪声,此枪声过后,崔伟的枪口才略抬了一下,随后垂下枪来,射击已经结束。看得个教官呆若木鸡。因为平常没见着崔伟这样打枪的呀!训练的时候也没见过。难道他自己偷偷摸摸练起来的???一脸懵逼到不行。
这时候报靶员的声音响起:“报告长官,全部十环,而且都是从十环的最中心射入!”
教官除了震惊还是震惊!学员们更是震惊得无以复加。
停顿了大约一秒钟,教官正要开口询问,报靶员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报告长官,我们检查了每一个子弹头,发现子弹头的尾部都有一个凹点,我们判断这个凹点是由子弹头击打出来的。‘
‘所以我们判断,每一颗子弹都排着队从十环最中心射入,
‘当第一颗子弹击中墙壁并嵌入时,第二颗子弹紧接着击中其尾部,第二颗子弹未下坠时,第三颗子弹击中第二颗尾部……直到第十颗子弹击中第九颗子弹尾部。报告完毕!”
教官张大了嘴,好半响才发出声音:“有这种事?!”然后迅速来到靶后,从报靶员手中接过子弹,果然看见尾部的凹陷。第一颗子弹嵌在墙壁里,九颗都有凹陷。
教官转身对崔伟喊到:“崔伟,再射击一枪。等下,我们准备好再开枪。”
教官和报靶员分别退到两边。教官向崔伟喊道:“崔伟,射击吧!”
随着一声略长的枪声响起,教官和报靶员看到:一根长长的一字,临空钉在墙壁上,发着灿灿的金光。停顿了一下,一字摔到了地上。
全场寂静。随即轰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以下不是正文,而是本作品主角的原型的简介:
何捷少校参谋[抗日远征军少校参谋袁学姜的故事]
坐在我面前岁的老人孱弱苍白,因为生病,说话不能连成一气。访问时,我得常常估摸着说完他的下半句,或者把他的话重复一遍等他点头。他的太太和女儿在边上不断地帮他回顾,访问才连续着。这屋子虽然整洁却显得简陋、狭小,令我难以相信住在这里的是当年的抗日远征军少校参谋。墙上挂着他的少校像片:英俊轩昂,眼神里透出机敏和不屈。我对着眼前的他和当年的他,依稀看到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在无声地展开。
我们的谈话如小河流水,轻轻慢慢,续续断断。就在这似断又连的回忆中,我不断看到在他的眼神中闪出的一股英气,一种勇气,和墙上的那个少校别无两样!叫人联想到当年英勇惨烈的远征军战事,叫人想把他的故事听完。
投笔从戎保家卫国
袁学姜,香港黄埔同学会理事长。年出生在香港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在会计师楼工作;母亲是个小学教师,知书识礼管家。袁学姜是他们的唯一的孩子,一家三口生活虽不大富裕,却也安逸。在这样的家庭里,袁学姜所受的教育和所得的宠爱是可想而知的。在家庭的严格管教下,袁学姜的读书成绩在学校总是名列前茅,他的父母亲更把一切的人间希望、人间美好都寄望于这唯一的孩子身上。
那时的袁学姜自己的愿望是什么呢?今天的我好奇地问他。“做个建筑师!”原来,当年的他非常喜欢画画,那时侯,家里的墙上、桌上处处放满了他的画作。由喜欢画画的兴趣延伸出去,十来岁的他朦胧间悟到了自己的事业理想:做个建筑师。这种介于艺术和实用之间的理想,父母亲默认了,这样的家庭认为建筑师算得上是一个高尚的职业。
可是,这世上很多事却原来是无法预计的。
一场战争,让这世界少了一个建筑师,多了一个卫国勇士!一个抗日远征军战士!
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
年月,“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
年月,“淞沪抗战”!日本军制造事端,魔爪伸向上海;
年月,“卢沟桥事变”!日军以有士兵失踪为借口,突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意夺军事要塞;
年月,“南京大屠杀”!日军攻入南京城,不分对象地烧杀掳掠六个星期,屠城之暴,举世震惊;
……
中国在东北被打开缺口,伤口之痛却直入她世上的每个儿女心底!“抗日救国,保家卫国!”“不愿做奴隶,不愿做牛马”的口号震动着整个香港。袁学姜每天和他的双亲一样,关心着报纸、电台报道的这些新闻,使他的心像被日本军的尖刀刺伤了,血被同胞的鲜血激扬沸腾了!他不再耽于画画,恍于建筑,一个不为人知的念头在他心底慢慢成熟。适逢中央军校(黄埔军校)在香港招生,他直白地告诉双亲:他要报考黄埔军校,要投笔从戎,保家卫国!
听着他显然不是冲动的想法,他的父母亲先是愣住了!尤其做母亲的一迭声地坚决反对:“我的独生儿子不可以走这条路!不可以!”说完伤心地哭了。她有一百个理由反对,战争新闻的种种残酷让她只是慌乱地重复着“不可以!不可以!”三个字。父亲较为冷静,震惊之余和儿子仔细聊了聊,结果很奇特,父亲最后竟然被儿子同化了,竟然同样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二比一,母亲成了唯一的反对派。母亲始终是个知书达理的人,纵是万般不舍得,还是眼泪婆娑地送袁学姜去了。让儿子去为国家尽他的大孝、大爱、大义去了。
时值春,袁学姜岁。军校在广东地区招收的名额只有人,报名者却达一千多人,袁学姜曾想做建筑师的知识功底这会儿倒是派了用场,经过几轮考试,他以名列第七被录取了。
挥别香港,挥别亲人,这些未来的勇士们在周雍能①招考人的率领下,取道越南,经海防、河内、凉山,过镇南关入广西,再经龙州南宁,步行前往宜山六坡村四分校报到。
四分校原来建校于广州,因日寇陷粤,广州失守,才迁到此地。军校在当地租了一片山坡,自建营舍。当时已到达的海外青年学生有人,被编为两个大队,组成华侨总队。各队分工建舍,荷锄负铲,平地冲墙,学生们干劲十足,胼手胝足,只用了两个月时间,一座完整的校舍平地而起。
同年月正式开课——黄埔军校十七期。
袁学姜在军校里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学习:战略的、战术的、战史的、兵器的等等,体能上由一个普通的城市青年迅速成长为能打善战的军人。除了学习军事知识外,他们也学习了各类政治文化知识,包括三民主义、政治地理、政治学、经济学等,以及外国语文类等等,思想认识上由一个单纯的学生升华成熟为坚定的“努力众生平等、不计成败利钝”的抗日爱国战士。黄埔生涯,把袁学姜由一个热血青年培育为一个成熟的青年军官。磨刀成器,随时听命。
临危受命浴血滇缅
如今的滇缅公路静静的,甚至有点寂寞的盘卧在那里,人们嫌弃它的狭小和陡峭,选择走大路或是高速公路,它几乎被人们遗弃了。可是当年,它却引发了一场兵戎数国、尸骨成山的战争!当年,这条自中国昆明直达缅甸腊戍,并经由铁路公路南抵仰光港连通海运,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期间最重要的一条国际交通运输线,对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来说,也是一条坚持抗战的生命线。扼杀和解救这条生命线,也成了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和中国及其盟国的争战焦点。
中国远征军由此而生。
年,袁学姜经过三年的军校习训,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此时正值滇缅战事激烈,部队急需大量精壮力量。学校由学生各人自报志愿,然后分发到各战区前线加入战斗。全校同学临危受命,个个浩气冲天,义无反顾,决意我以我血荐轩辕。
战事虽已过去六七十年,但对这位少校参谋来说那一幕幕战斗依然历历在目,我在他的一些笔忆中,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远征军战场上战火燃烧:
……我被分配到中国入缅远征军第六军,不胜欣喜,终能请缨杀敌,以报国仇!年月,由师部派来了领队唐亲义率领到师部报到,我被实时分配上火线师团三营连当少尉排长。
那时部队正参加“同古会战”②,师奉命迎战日方盟军——泰军。在日方统一指挥下,泰军以两个师的兵力与我师对撼,我军浴血奋战,力克敌方!鏖战约一个月,相持不下。泰军最后竟出动了大象部队。当“战象团”忽然抵达阵地时,我军官兵没见过这阵势,一时不知如何应战。然而,就在这瞬间,泰军“战象团“疾速冲过我阵地,战象上的泰军疯狂向我军扫射……。战友们成片倒下来,血溅四方!我连一排排长何昌驣阵亡时,脸已没了大半,以他特大脚板才认出来!亲见战友、同学昨仍鲜活,今却……恨仇倍添!
崔伟,兵统优秀特工,而且特别的优秀。特工训练毕业时,以高于第二名十一分的成绩拿到了第一的宝座。
不是第二名不行,而是第二名拿到了满分。一共十一项考核,每项十分,崔伟每项拿到了十一分。震撼!
震撼不是我说的,而是特工训练基地的最高长官汇报给戴老板时说的。也是戴老板觐见常凯申时面带喜色的说了。
比如射击考核时,第二名以极快的速度射击完毕,枪枪十环。这个速度比其他所有人都快。
而崔伟以更快的速度射击完毕,每一枪都射中同一个点。
所以对于第二名,教官根据他的成绩,不得不给他满分十分的成绩。
至于崔伟的射术,教官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有人会说:什么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我就在其他小说里看见过。
那么对不起,你还真是没见过。请你细细听我道来:
崔伟当时拿起枪,离射击位还有一段距离,也没见他瞄准,随随便便抬起手……
教官在一旁看着他,以为崔伟要向前走,哪晓得崔伟抬起枪就射,也没见他瞄准。
从头到尾只听到略长于一声枪响的枪声,此枪声过后,崔伟的枪口才略抬了一下,随后垂下枪来,射击已经结束。看得个教官呆若木鸡。因为平常没见着崔伟这样打枪的呀!训练的时候也没见过。难道他自己偷偷摸摸练起来的???一脸懵逼到不行。
这时候报靶员的声音响起:“报告长官,全部十环,而且都是从十环的最中心射入!”
教官除了震惊还是震惊!学员们更是震惊得无以复加。
停顿了大约一秒钟,教官正要开口询问,报靶员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报告长官,我们检查了每一个子弹头,发现子弹头的尾部都有一个凹点,我们判断这个凹点是由子弹头击打出来的。‘
‘所以我们判断,每一颗子弹都排着队从十环最中心射入,
‘当第一颗子弹击中墙壁并嵌入时,第二颗子弹紧接着击中其尾部,第二颗子弹未下坠时,第三颗子弹击中第二颗尾部……直到第十颗子弹击中第九颗子弹尾部。报告完毕!”
教官张大了嘴,好半响才发出声音:“有这种事?!”然后迅速来到靶后,从报靶员手中接过子弹,果然看见尾部的凹陷。第一颗子弹嵌在墙壁里,九颗都有凹陷。
教官转身对崔伟喊到:“崔伟,再射击一枪。等下,我们准备好再开枪。”
教官和报靶员分别退到两边。教官向崔伟喊道:“崔伟,射击吧!”
随着一声略长的枪声响起,教官和报靶员看到:一根长长的一字,临空钉在墙壁上,发着灿灿的金光。停顿了一下,一字摔到了地上。
全场寂静。随即轰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以下不是正文,而是本作品主角的原型的简介:
何捷少校参谋[抗日远征军少校参谋袁学姜的故事]
坐在我面前岁的老人孱弱苍白,因为生病,说话不能连成一气。访问时,我得常常估摸着说完他的下半句,或者把他的话重复一遍等他点头。他的太太和女儿在边上不断地帮他回顾,访问才连续着。这屋子虽然整洁却显得简陋、狭小,令我难以相信住在这里的是当年的抗日远征军少校参谋。墙上挂着他的少校像片:英俊轩昂,眼神里透出机敏和不屈。我对着眼前的他和当年的他,依稀看到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在无声地展开。
我们的谈话如小河流水,轻轻慢慢,续续断断。就在这似断又连的回忆中,我不断看到在他的眼神中闪出的一股英气,一种勇气,和墙上的那个少校别无两样!叫人联想到当年英勇惨烈的远征军战事,叫人想把他的故事听完。
投笔从戎保家卫国
袁学姜,香港黄埔同学会理事长。年出生在香港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在会计师楼工作;母亲是个小学教师,知书识礼管家。袁学姜是他们的唯一的孩子,一家三口生活虽不大富裕,却也安逸。在这样的家庭里,袁学姜所受的教育和所得的宠爱是可想而知的。在家庭的严格管教下,袁学姜的读书成绩在学校总是名列前茅,他的父母亲更把一切的人间希望、人间美好都寄望于这唯一的孩子身上。
那时的袁学姜自己的愿望是什么呢?今天的我好奇地问他。“做个建筑师!”原来,当年的他非常喜欢画画,那时侯,家里的墙上、桌上处处放满了他的画作。由喜欢画画的兴趣延伸出去,十来岁的他朦胧间悟到了自己的事业理想:做个建筑师。这种介于艺术和实用之间的理想,父母亲默认了,这样的家庭认为建筑师算得上是一个高尚的职业。
可是,这世上很多事却原来是无法预计的。
一场战争,让这世界少了一个建筑师,多了一个卫国勇士!一个抗日远征军战士!
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
年月,“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
年月,“淞沪抗战”!日本军制造事端,魔爪伸向上海;
年月,“卢沟桥事变”!日军以有士兵失踪为借口,突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意夺军事要塞;
年月,“南京大屠杀”!日军攻入南京城,不分对象地烧杀掳掠六个星期,屠城之暴,举世震惊;
……
中国在东北被打开缺口,伤口之痛却直入她世上的每个儿女心底!“抗日救国,保家卫国!”“不愿做奴隶,不愿做牛马”的口号震动着整个香港。袁学姜每天和他的双亲一样,关心着报纸、电台报道的这些新闻,使他的心像被日本军的尖刀刺伤了,血被同胞的鲜血激扬沸腾了!他不再耽于画画,恍于建筑,一个不为人知的念头在他心底慢慢成熟。适逢中央军校(黄埔军校)在香港招生,他直白地告诉双亲:他要报考黄埔军校,要投笔从戎,保家卫国!
听着他显然不是冲动的想法,他的父母亲先是愣住了!尤其做母亲的一迭声地坚决反对:“我的独生儿子不可以走这条路!不可以!”说完伤心地哭了。她有一百个理由反对,战争新闻的种种残酷让她只是慌乱地重复着“不可以!不可以!”三个字。父亲较为冷静,震惊之余和儿子仔细聊了聊,结果很奇特,父亲最后竟然被儿子同化了,竟然同样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二比一,母亲成了唯一的反对派。母亲始终是个知书达理的人,纵是万般不舍得,还是眼泪婆娑地送袁学姜去了。让儿子去为国家尽他的大孝、大爱、大义去了。
时值春,袁学姜岁。军校在广东地区招收的名额只有人,报名者却达一千多人,袁学姜曾想做建筑师的知识功底这会儿倒是派了用场,经过几轮考试,他以名列第七被录取了。
挥别香港,挥别亲人,这些未来的勇士们在周雍能①招考人的率领下,取道越南,经海防、河内、凉山,过镇南关入广西,再经龙州南宁,步行前往宜山六坡村四分校报到。
四分校原来建校于广州,因日寇陷粤,广州失守,才迁到此地。军校在当地租了一片山坡,自建营舍。当时已到达的海外青年学生有人,被编为两个大队,组成华侨总队。各队分工建舍,荷锄负铲,平地冲墙,学生们干劲十足,胼手胝足,只用了两个月时间,一座完整的校舍平地而起。
同年月正式开课——黄埔军校十七期。
袁学姜在军校里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学习:战略的、战术的、战史的、兵器的等等,体能上由一个普通的城市青年迅速成长为能打善战的军人。除了学习军事知识外,他们也学习了各类政治文化知识,包括三民主义、政治地理、政治学、经济学等,以及外国语文类等等,思想认识上由一个单纯的学生升华成熟为坚定的“努力众生平等、不计成败利钝”的抗日爱国战士。黄埔生涯,把袁学姜由一个热血青年培育为一个成熟的青年军官。磨刀成器,随时听命。
临危受命浴血滇缅
如今的滇缅公路静静的,甚至有点寂寞的盘卧在那里,人们嫌弃它的狭小和陡峭,选择走大路或是高速公路,它几乎被人们遗弃了。可是当年,它却引发了一场兵戎数国、尸骨成山的战争!当年,这条自中国昆明直达缅甸腊戍,并经由铁路公路南抵仰光港连通海运,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期间最重要的一条国际交通运输线,对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来说,也是一条坚持抗战的生命线。扼杀和解救这条生命线,也成了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和中国及其盟国的争战焦点。
中国远征军由此而生。
年,袁学姜经过三年的军校习训,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此时正值滇缅战事激烈,部队急需大量精壮力量。学校由学生各人自报志愿,然后分发到各战区前线加入战斗。全校同学临危受命,个个浩气冲天,义无反顾,决意我以我血荐轩辕。
战事虽已过去六七十年,但对这位少校参谋来说那一幕幕战斗依然历历在目,我在他的一些笔忆中,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远征军战场上战火燃烧:
……我被分配到中国入缅远征军第六军,不胜欣喜,终能请缨杀敌,以报国仇!年月,由师部派来了领队唐亲义率领到师部报到,我被实时分配上火线师团三营连当少尉排长。
那时部队正参加“同古会战”②,师奉命迎战日方盟军——泰军。在日方统一指挥下,泰军以两个师的兵力与我师对撼,我军浴血奋战,力克敌方!鏖战约一个月,相持不下。泰军最后竟出动了大象部队。当“战象团”忽然抵达阵地时,我军官兵没见过这阵势,一时不知如何应战。然而,就在这瞬间,泰军“战象团“疾速冲过我阵地,战象上的泰军疯狂向我军扫射……。战友们成片倒下来,血溅四方!我连一排排长何昌驣阵亡时,脸已没了大半,以他特大脚板才认出来!亲见战友、同学昨仍鲜活,今却……恨仇倍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