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感觉到耳垂一阵温热,秦羽的脸庞蹭着她的小脸,少年脸部上的小绒毛触碰着,让她面痒心痒。
秦羽起身,放开黛玉,此时二人皆面上飞红,最后还是他率先开口,问道:“如有冒犯姑娘,还望姑娘见谅。”
“你逾矩了。”黛玉虽有些心慌意乱,但心中也毫无一丝反感,她抬头看着秦羽高挺的身子,如今的她已经到了出阁的年龄,早已从宝玉给的闲书上知晓男女之事,对此也有所耳闻。
她竖起似蹙非蹙罥烟眉,瞪大那双似睁非睁美人目,用手帕掩住面上的潮红,说:“你我之间并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这样出了界,如何是好?”
只见秦羽眉眼间漫上笑意,好看的桃花眼泛起水光,似笑非笑道:“姑娘可知,当日姑娘可没少摸过我的身子。倒底是谁先逾了矩?”
这话提醒黛玉,她记起自从照顾这只鹦鹉,她就没少把鹦鹉搂在怀中,全身上下都将秦羽摸过几遍,为的就是好好替秦羽梳毛。
“我当时可不知道这鹦鹉就是你。”黛玉笑着就要伸手去捶秦羽,但她身高只到秦羽的胸膛,看着他胸前若有若无的肌肉线条,黛玉竟一时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秦羽见状,握住她的手,放在自己的胸膛上,笑道:“姑娘请自便,可以随便打。”
“放开。”黛玉把手抽回去,放下手帕,因为她知道手帕已经无法遮住自己的面色。
二人正嬉笑时,紫鹃闯了进来,提着手中空荡荡的笼子,有些焦急对黛玉道:“姑娘,听藕官她们说,这几日都没瞧见姑娘的鹦鹉,她们以为鹦鹉是跟着姑娘的。可姑娘是知道的,这鹦鹉并没有跟着来金陵。”
听见紫鹃口中所谓说的鹦鹉失踪,黛玉知道鹦鹉就在自己的面前,因此便淡淡道:“不用担心,这鹦鹉会回来的。”
紫鹃见黛玉说的如此信誓旦旦,也就此作罢。
秦羽瞧了窗边的天色,对黛玉道:“我要飞去南边调往军队。”他摆了摆手中的兵符。
“可是你只有半枚兵符,那些军队未必服从你的调令。”黛玉感到不解。
秦羽微笑地再次拿出玉契,起初黛玉还只当是什么玉佩,直到拿到手上细细观察,才后知后觉,立刻明白秦羽的意图。
他凑到黛玉耳边说了什么,黛玉微微一笑,答应下来。
随后秦羽等紫鹃离开后,他活动活动筋骨,准备变作鹦鹉,黛玉先拦住他,从自己的一个小包裹中拿出一个香囊,递给秦羽,说:“路上安全,这是我给你的东西。”
秦羽接过香囊,上面纹着的龙纹云锦图,笑道:“姑娘与我真是心有灵犀。”他紧紧地把香囊握在手心,秦羽明白这是黛玉的心意,她本就不大做针线活,却如此用心,秦羽也十分了然于心。
于是他当着黛玉的面变作鹦鹉,从窗户飞了出去。
她目送着秦羽飞向天边,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云雾中方关上窗。黛玉命雪雁从外头买来不少宣纸,独坐在桌边,一面思索,一面在纸上写着。
从清晨送秦羽离开后,黛玉就一直埋头苦写,期间雪雁从楼下拿来写吃食,黛玉也只是略略吃几口便放下。
“姑娘,你也要吃点东西才是,如此勤勤恳恳,累坏了身子就不好了。”雪雁劝着黛玉,也悄悄看黛玉在写什么东西。
可惜雪雁也只是略懂些字,对于黛玉上面文邹邹的东西也看不懂,只得退出来。
写至午间,黛玉命藕官和春纤将这些纸散发至清和楼,自己则处理其余的笔墨,让雪雁扔到河边去。而紫鹃陪自己在楼上,把头发束起来,打扮成小郎君的模样。
至晚间用膳时,黛玉终于从楼上下来,此时她也不拘于什么主仆规矩,让雪雁和紫鹃还有藕官等人共坐一桌,让她们一同用膳。
这客栈一楼聚集着晚间归来的船夫,还有四处各地上来的船客。此时的黛玉已经乔装改扮成店内小二的模样,在一楼各处游荡。
在黛玉的示意下,许婆子,也就是林府旧人,开始在餐桌上七嘴八舌议论着她从苏州城水路上遇到的奇事。
“我一老人家也是在这样的夜晚,当时我去甲板去倒水时,你们猜猜我瞧见了什么?”许婆子故意停下,四周的食客也安静下来,听着许婆子到底想说什么。
许婆子只是神秘笑笑,引着旁边的雪雁仰起小脸,催促说:“是什么东西?快说呀,婆婆。”
“我打着灯笼往前探,看见水面上浮着好大一条蛇,这桌上所有的碗加起来,都没有那条蛇粗。”许婆子拍拍胸口,似乎被那场景吓坏。
雪雁听闻,脸色吓得煞白,说道:“这样大的蛇,如果打翻船,那还得了?”
紫鹃在一旁不以为然,说:“或许只是船推向前的波浪,你老人家一时眼花也是有的。”
那许婆子似乎受到耻辱,说:“我活了一辈子,还没撒过这样奇怪的谎,我一开始也是以为是波浪,但那蛇尾我看的真真切切,绝对是真的!”
众人哗然。“我来回这条河数年,从未见过什么大蛇。”一船夫也加入许婆子间的谈话,质疑道。
林黛玉见是时候,忙插嘴一句,说:“或许这并不是什么大蛇。”她故意引导那几个船夫往另一个方向想。
此时,又有几个食客从外头回来,手中抓着几份纸张,面上皆是六神无主。
客栈老板见有趣,问道:“你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表情,说出来让大伙听听。”
“义忠亲王下令让侍卫们搜查清和楼,说是要寻这样物品。”说着,那食客把手中的纸打开,示与众人。
只见纸上画的便是一块玉契,旁边的标注将玉契的细节交代得清清楚楚。
众人迎上去,便明白义忠亲王为何下令搜寻清和楼。
“这不是太子的玉契吗?”一人惊呼,吓的旁边一人捂住那人的嘴,说:“你这样说,你的小命还要不要了?”
“我们只听闻天下只有一枚玉契,为太子独有,这样详细的细节图,定是太子本人或太子亲近之人才能画出来。”那人解释。
“所以,失踪多年的太子已经回来了。”在场的人终于说出黛玉想听到的话。
客栈里面一阵沉默,众人刚从玉契图的震惊中回过神来,又想起许婆子适才说的一番神神叨叨的话,河里有大蛇,如果不是蛇,那便是潜伏在水中的蛟,如今蛟浮现水面,那也就是昭示着太子已经回来了。
当年太子消失得不明不白,让天下人怀疑,有说太子已经死于京城的战斗中,也有说太子已经归隐山林,但更多的人认为太子仍在四处逃亡,躲避京城的追杀。
但天下人也知道太子年少有为,却召来如此横祸,对于圣上废太子之位的说法,他们不相信也不会接受。
此时的黛玉早已将自己隐没在黑暗中,如今的局面造势正是她想要的。
当时秦羽带她进入秦府时,她就隐隐感觉到秦羽的身份不一般,于是便随心留意,便猜测到太子的关键就在他身上。
当秦羽出发前往南边,黛玉也开始自己的行动,为太子的回来造势,引的太子敌人先露出马脚。
她知道父亲的遗物落在自己的手上后,义忠亲王就不可能会放过她,因此黛玉只得从秦羽身上寻庇护,为自己和他出谋划策。
黛玉垂眼,知道今夜的金陵城将酝酿着一场看不见的风暴,直到这风暴波动于京城。
……
义忠亲王府。
整个王府上下是死一般的沉寂。自从有小厮从清和楼寻回玉契图后,义忠亲王先是疑惑,最后才回过神来。
“去把甄府老爷叫来!”义忠亲王府命侍卫们将关押好几日的老爷送到正厅。
此时的义忠亲王如愤怒的狮子,上前直接揪住甄老爷的脖子,说:“你不是说玉契在你这甄府里吗?”
甄老爷冷笑道:“王爷请冷静,这玉契确实是在我府里,只是说王爷把我关押后,或许就有人趁其混乱入府将这玉契偷了去。”
听见甄老爷将玉契的失踪怪罪于自己身上,也如此有理有据,义忠亲王只得把甄老爷放开,随后又道:“可就只有你我二人知道玉契在甄府,怎又会有旁人知道,是不是你放风出去?”
“这玉契的下落,除王爷和薨逝的老太妃,再也没有旁人知晓。”甄老爷语气坚决。
义忠亲王把甄老爷扔到地上,命人把他拖下去,旁边的心腹太监欲上前扶起甄老爷,被义忠亲王一脚踹开,骂道:“没用的奴才,如今甄府已经毫无用处,你还上赶着侍候什么?”
随后他手一挥,命侍卫任意处置甄府的小姐们,听见自己的女儿们要被沾污,甄老爷忙道:“难道王爷就不想知道,玉契知情人另有其人?”
“谁?”义忠亲王呵斥,问道。
甄府老爷一字一句道:“贤德妃,也就是贾府的嫡长女,元妃。”
秦羽起身,放开黛玉,此时二人皆面上飞红,最后还是他率先开口,问道:“如有冒犯姑娘,还望姑娘见谅。”
“你逾矩了。”黛玉虽有些心慌意乱,但心中也毫无一丝反感,她抬头看着秦羽高挺的身子,如今的她已经到了出阁的年龄,早已从宝玉给的闲书上知晓男女之事,对此也有所耳闻。
她竖起似蹙非蹙罥烟眉,瞪大那双似睁非睁美人目,用手帕掩住面上的潮红,说:“你我之间并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这样出了界,如何是好?”
只见秦羽眉眼间漫上笑意,好看的桃花眼泛起水光,似笑非笑道:“姑娘可知,当日姑娘可没少摸过我的身子。倒底是谁先逾了矩?”
这话提醒黛玉,她记起自从照顾这只鹦鹉,她就没少把鹦鹉搂在怀中,全身上下都将秦羽摸过几遍,为的就是好好替秦羽梳毛。
“我当时可不知道这鹦鹉就是你。”黛玉笑着就要伸手去捶秦羽,但她身高只到秦羽的胸膛,看着他胸前若有若无的肌肉线条,黛玉竟一时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秦羽见状,握住她的手,放在自己的胸膛上,笑道:“姑娘请自便,可以随便打。”
“放开。”黛玉把手抽回去,放下手帕,因为她知道手帕已经无法遮住自己的面色。
二人正嬉笑时,紫鹃闯了进来,提着手中空荡荡的笼子,有些焦急对黛玉道:“姑娘,听藕官她们说,这几日都没瞧见姑娘的鹦鹉,她们以为鹦鹉是跟着姑娘的。可姑娘是知道的,这鹦鹉并没有跟着来金陵。”
听见紫鹃口中所谓说的鹦鹉失踪,黛玉知道鹦鹉就在自己的面前,因此便淡淡道:“不用担心,这鹦鹉会回来的。”
紫鹃见黛玉说的如此信誓旦旦,也就此作罢。
秦羽瞧了窗边的天色,对黛玉道:“我要飞去南边调往军队。”他摆了摆手中的兵符。
“可是你只有半枚兵符,那些军队未必服从你的调令。”黛玉感到不解。
秦羽微笑地再次拿出玉契,起初黛玉还只当是什么玉佩,直到拿到手上细细观察,才后知后觉,立刻明白秦羽的意图。
他凑到黛玉耳边说了什么,黛玉微微一笑,答应下来。
随后秦羽等紫鹃离开后,他活动活动筋骨,准备变作鹦鹉,黛玉先拦住他,从自己的一个小包裹中拿出一个香囊,递给秦羽,说:“路上安全,这是我给你的东西。”
秦羽接过香囊,上面纹着的龙纹云锦图,笑道:“姑娘与我真是心有灵犀。”他紧紧地把香囊握在手心,秦羽明白这是黛玉的心意,她本就不大做针线活,却如此用心,秦羽也十分了然于心。
于是他当着黛玉的面变作鹦鹉,从窗户飞了出去。
她目送着秦羽飞向天边,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云雾中方关上窗。黛玉命雪雁从外头买来不少宣纸,独坐在桌边,一面思索,一面在纸上写着。
从清晨送秦羽离开后,黛玉就一直埋头苦写,期间雪雁从楼下拿来写吃食,黛玉也只是略略吃几口便放下。
“姑娘,你也要吃点东西才是,如此勤勤恳恳,累坏了身子就不好了。”雪雁劝着黛玉,也悄悄看黛玉在写什么东西。
可惜雪雁也只是略懂些字,对于黛玉上面文邹邹的东西也看不懂,只得退出来。
写至午间,黛玉命藕官和春纤将这些纸散发至清和楼,自己则处理其余的笔墨,让雪雁扔到河边去。而紫鹃陪自己在楼上,把头发束起来,打扮成小郎君的模样。
至晚间用膳时,黛玉终于从楼上下来,此时她也不拘于什么主仆规矩,让雪雁和紫鹃还有藕官等人共坐一桌,让她们一同用膳。
这客栈一楼聚集着晚间归来的船夫,还有四处各地上来的船客。此时的黛玉已经乔装改扮成店内小二的模样,在一楼各处游荡。
在黛玉的示意下,许婆子,也就是林府旧人,开始在餐桌上七嘴八舌议论着她从苏州城水路上遇到的奇事。
“我一老人家也是在这样的夜晚,当时我去甲板去倒水时,你们猜猜我瞧见了什么?”许婆子故意停下,四周的食客也安静下来,听着许婆子到底想说什么。
许婆子只是神秘笑笑,引着旁边的雪雁仰起小脸,催促说:“是什么东西?快说呀,婆婆。”
“我打着灯笼往前探,看见水面上浮着好大一条蛇,这桌上所有的碗加起来,都没有那条蛇粗。”许婆子拍拍胸口,似乎被那场景吓坏。
雪雁听闻,脸色吓得煞白,说道:“这样大的蛇,如果打翻船,那还得了?”
紫鹃在一旁不以为然,说:“或许只是船推向前的波浪,你老人家一时眼花也是有的。”
那许婆子似乎受到耻辱,说:“我活了一辈子,还没撒过这样奇怪的谎,我一开始也是以为是波浪,但那蛇尾我看的真真切切,绝对是真的!”
众人哗然。“我来回这条河数年,从未见过什么大蛇。”一船夫也加入许婆子间的谈话,质疑道。
林黛玉见是时候,忙插嘴一句,说:“或许这并不是什么大蛇。”她故意引导那几个船夫往另一个方向想。
此时,又有几个食客从外头回来,手中抓着几份纸张,面上皆是六神无主。
客栈老板见有趣,问道:“你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表情,说出来让大伙听听。”
“义忠亲王下令让侍卫们搜查清和楼,说是要寻这样物品。”说着,那食客把手中的纸打开,示与众人。
只见纸上画的便是一块玉契,旁边的标注将玉契的细节交代得清清楚楚。
众人迎上去,便明白义忠亲王为何下令搜寻清和楼。
“这不是太子的玉契吗?”一人惊呼,吓的旁边一人捂住那人的嘴,说:“你这样说,你的小命还要不要了?”
“我们只听闻天下只有一枚玉契,为太子独有,这样详细的细节图,定是太子本人或太子亲近之人才能画出来。”那人解释。
“所以,失踪多年的太子已经回来了。”在场的人终于说出黛玉想听到的话。
客栈里面一阵沉默,众人刚从玉契图的震惊中回过神来,又想起许婆子适才说的一番神神叨叨的话,河里有大蛇,如果不是蛇,那便是潜伏在水中的蛟,如今蛟浮现水面,那也就是昭示着太子已经回来了。
当年太子消失得不明不白,让天下人怀疑,有说太子已经死于京城的战斗中,也有说太子已经归隐山林,但更多的人认为太子仍在四处逃亡,躲避京城的追杀。
但天下人也知道太子年少有为,却召来如此横祸,对于圣上废太子之位的说法,他们不相信也不会接受。
此时的黛玉早已将自己隐没在黑暗中,如今的局面造势正是她想要的。
当时秦羽带她进入秦府时,她就隐隐感觉到秦羽的身份不一般,于是便随心留意,便猜测到太子的关键就在他身上。
当秦羽出发前往南边,黛玉也开始自己的行动,为太子的回来造势,引的太子敌人先露出马脚。
她知道父亲的遗物落在自己的手上后,义忠亲王就不可能会放过她,因此黛玉只得从秦羽身上寻庇护,为自己和他出谋划策。
黛玉垂眼,知道今夜的金陵城将酝酿着一场看不见的风暴,直到这风暴波动于京城。
……
义忠亲王府。
整个王府上下是死一般的沉寂。自从有小厮从清和楼寻回玉契图后,义忠亲王先是疑惑,最后才回过神来。
“去把甄府老爷叫来!”义忠亲王府命侍卫们将关押好几日的老爷送到正厅。
此时的义忠亲王如愤怒的狮子,上前直接揪住甄老爷的脖子,说:“你不是说玉契在你这甄府里吗?”
甄老爷冷笑道:“王爷请冷静,这玉契确实是在我府里,只是说王爷把我关押后,或许就有人趁其混乱入府将这玉契偷了去。”
听见甄老爷将玉契的失踪怪罪于自己身上,也如此有理有据,义忠亲王只得把甄老爷放开,随后又道:“可就只有你我二人知道玉契在甄府,怎又会有旁人知道,是不是你放风出去?”
“这玉契的下落,除王爷和薨逝的老太妃,再也没有旁人知晓。”甄老爷语气坚决。
义忠亲王把甄老爷扔到地上,命人把他拖下去,旁边的心腹太监欲上前扶起甄老爷,被义忠亲王一脚踹开,骂道:“没用的奴才,如今甄府已经毫无用处,你还上赶着侍候什么?”
随后他手一挥,命侍卫任意处置甄府的小姐们,听见自己的女儿们要被沾污,甄老爷忙道:“难道王爷就不想知道,玉契知情人另有其人?”
“谁?”义忠亲王呵斥,问道。
甄府老爷一字一句道:“贤德妃,也就是贾府的嫡长女,元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