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前面的县试府试,院试是整个大乾科举体制中最简单的一关,这种简单体现在方方面面。

    首先,院试只考两场,正场和复试。第一天考时文和杂记,杂记考察包括历史、地理、法律等常识性问题;第二日考经义和诗。

    虽然多了项杂记的考察,但难度不大,而且考试题量减少,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比较友好。

    其次院试录取率极高,大乾规定“县考取二倍,府考取一倍”1,县、府两级考试录取的名额,分别可以是院试最终录取的考生名额的二倍和一倍。

    也就是说,这一年院试录取的人,数应当是当年府试通过人数的一半。

    即使有往年通过府试的人来报名参考,大致估算下,今年报名的学子中,应有四成能上榜。县试府试可是十取一二,院试直接十取四!

    最后,院试的出题人是各省的学政,一省学政每三年,会依次在该省下各个府进行巡考,轮到安庆府大概是在八月初。

    换个说法,县试府试由于出题人是抽签决定的,学子们无法揣摩出题人喜好,但是院试,确实留了一个空子给大家钻。

    他们安省的学政已经在这个位置上两年了。据流传出来的消息称,这位学政,出题讲究四平八稳,不求标新立异只求不出错。自然,也喜欢简明扼要言之有物的文章,哦,这位学政还习的颜体,倾向于写颜体的文章。

    可见大家都把他习惯摸得透透的,而且这样一位“不粘锅”学政,他也不会轻易改革出些奇形怪状的题,毕竟不想挨骂影响自己名声嘛。

    总之,在院试开始之前,一切看上去都显得前途光明。

    虽然赵惟明一再告诫自己要沉着,不能因为简单而松懈。但事后想想,自己也应该有被这种轻松地氛围感染,几乎以为秀才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由此,这四个月备考虽然安排的满满当当,但却不至于像前几个月那样累到掉头发。

    六月六他生辰那日,不仅赵夫子还他寄了不少文章过来,孟夫子也托赵夫子转交给他一封信,里面是他对安省现任学政的一些见闻。

    赵蓁蓁也专门从从女学请假赶过来,给他塞了一本文集,说是这三年廪生的院试文章,让他好好参详莫辜负了她熬了五日收集抄录的苦心,赵惟明真是哭笑不得。

    八月初四,赵惟明跨过龙门,开始院试。

    有了两次经验,这回可以算得上得心应手,题目也如同大家之前猜测的那样中规中矩。

    唯一有点难以下手的题为:“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这题目出自《论语八佾》,原句是:“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韶》是歌颂虞舜的一种乐舞,这里圣人谈到对艺术的评价,他很重视艺术的形式美,更注意艺术内容的善。

    这题目理解起来不难,难的是如何下笔,因为通篇要紧扣《韶》乐的美和善,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容易词藻堆砌而内容空泛。

    赵惟明冥思苦想,以“圣人赞有虞之乐,文备而情亦备焉。夫乐乃功德之形容也。大舜之乐,有以极情文之备如此,岂复有过之者哉!夫子称而赞之,所感深矣!”开篇,体现对韶乐的赞美与推崇。

    下面以:“且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乐”作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说明音乐是时代的产物,《韶》乐之盛亦是尧舜朝之盛。

    后面开始具体论证:“羲黄以降,作者非一人矣,而舜之《韶》,何其盛乎!盖其本蕴蓄于升闻绍位之初,而其制大备于治定功成之日。笙镛琴瑟,有以极音律之和,而闻之者心融。干戚羽旄,有以备物采之华,而观之者忘倦。”

    这样顺下来思路便开阔了,赵惟明笔下不停,一口气写到:“谓之尽善,则美之中又有实焉,而非徒以其文矣。《韶》之为乐,其盛也一至于此哉。”作为结尾,紧扣开篇。2

    写这篇文章时,赵惟明似乎感觉眼前有人走来走去。他一开始没在意,直至那人停留在他眼前盯着他作答,余光一瞥才意识到是学政在看他答题。

    前世今生加在一起也有了三十余年经历,赵惟明对这种老师监考时走过来盯着看的情况见怪不怪。

    只是这回看他试卷的可是一省学政,翰林出身,正四品大员。一时间他觉得是不是祖坟冒青烟了,人翰林都为了自己文章驻足了。

    院试两日,赵惟明头一次写得酣畅淋漓,待出考院时甚至有些意犹未尽。这回同样是等着结保同窗出来,彼此交谈两句就各自回住处,奖励自己早睡一日。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在失败之前,成功看起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备试时心无旁骛博采众长,号房里文思泉涌下笔一气呵成,就连出来后,将文章与同窗探讨,寄与师长点评,得到的反馈都是极为正面的。

    是以赵惟明虽然不断劝自己人生无定数,别对院试抱有太大期望,可这一系列正反馈砸下来,还是让他一连数日都睡得香甜。

    却不知在他酣睡之时,有人将他人生玩弄于股掌之间。

    安庆府,致公堂。

    本该空无一人的考院内堂这会儿却点起几根蜡烛,晃得里面二人眉目闪烁。

    “这……”一名老者捋着他的山羊胡,“学政真要拿这份考卷替那李公子的?”

    “那是自然,学政可是亲口吩咐的,咱快些交换双方名册,待久了佥事若察觉出异常,你我都担不起这个篓子!”

    另一名稍年轻些的胖子不以为意,二人皆是孙学政的幕友,学政这回找他们作为阅卷人,他们自然要懂为自个儿上司分忧。

    “以往那些,都得找个诗文稀疏平常的,力求能拿个中游即可。但你看这份考卷,华彩其词,金贵庄严,尤其是八佾那篇,题蕴尽出,辉映其章。这至少能有个优等,或是超等啊。”

    “可李公子习的柳体,这次学子中用柳体的可不多,而且学政特地叮嘱过要找交卷时间稍迟的,跟李公子差不多时间交卷才不容易被发现嘛。”

    山羊胡叹口气,这份考卷拿去顶替,着实有些冒险了。

    “你怕什么!”年轻些的继续劝他“大不了用交卷稍迟不够敏捷当借口,把这份卷子塞到优等行列去,不是超等便没那么明显了。”

    这倒也是个办法,山羊胡不再犹豫,二人便熟练地调换起两份考卷。

    安庆府,李宅。

    满头珠翠的李夫人眼见日头落山了自家小儿子还没回来,没忍住直冲李老爷书房,“官人这回给嘉言交代了些什么!怎么都快亥时了还不见人影!”

    “嚷嚷什么!你不知隔墙有耳?”

    李老爷皱眉,夫人怎得一把年纪了还沉不住气,这事是能当着这么多下人的面儿说的吗?

    李夫人也觉察出来一时失言,挥退众仆从悄声问道:“那官人也该去找找,咱们嘉言毕竟还小呢,我怕他知你安排,沉不住气。”

    李老爷也皱眉,不是早叮嘱了写得好坏不要紧,务必趁着交卷人多时一并交上去吗?不该现在还不着家啊。

    “找不找,官人你可发句话!”李夫人是真着急,“我早就说过官人何苦搞这些幺蛾子,咱们李家人何苦求那功名!只需……”

    “你懂什么!”李老爷再次严厉阻止,无知妇人,哪里知道过了科举仕途才算如鱼得水,他可不光要保自己儿子考秀才,将来考举人也是少不得要运作一番的。

    李夫人看他那眼神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心里嗤笑一声,男人将女人锁在内院一方天地,却还要嫌她无知。

    她是无知,可换她来,也干不出来这群男人的龌龊事!

    二人正犹豫是否派人去寻他,李宅大公子及时捆着李嘉言回来了。原是这小子趁着交卷时天色还早,出了考院便跟着自个儿那些纨绔朋友逛勾栏瓦舍。没成想却被自家大哥逮了个现行。

    李夫人当场就指挥人扇他,小小年纪便学会鬼混了。李老爷不在意这些,皱着眉问:“之前交代你的都办好没?”

    “知道知道,别惹人注意,随大溜交卷。”李嘉言回答得有气无力。

    李老爷听见令自己满意的答案便回书房了。留这浑球给他人料理。

    一时间,李宅的人围着李小公子一会儿骂一会儿哄,鸡飞狗跳。

    不过这宅子里几位主事人,皆是知道李嘉言这事稳了,心里难免喜意,也没真打算收拾他。

    至于那个被调换卷子的考生,谁在意呢?庶民而已。

章节目录

折得一枝春(科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范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范病并收藏折得一枝春(科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