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密秘建储
康熙神色肃然,睛神一眨不眨看着李言,似乎想看到李言内心,看看他说的是不是真心话。
直看得李言心里发慌的时候,康熙舒了一口气,全身放松了下来,笑着说道:“你啊,身为皇子,怎么能没一点志向,就顾着自己舒服,照你这么说,朕就是那只被锁在龙椅上的猴子了!”
“儿臣失言,皇阿玛恕罪!”李言唯唯诺诺的躬身一礼。
“那你说,谁最适合当太子?”
李言心里暗道,又来了,真是没完没了。这种事情,我说了能算吗,这一遍一遍的试探,烦不烦啊!
“皇阿玛,儿臣个人认为,立谁都不妥当,当前的局势并不适合立太子。”
康熙的表情一愣,似乎没想到李言是这样的答案:“你说说看,为什么不适合立太子。”
“皇阿玛,儿臣可以说说心里话吗?”
“当然,今天只有我们父子二人,你尽管说,言者无罪,朕就想听听你的心里话。”
李言想了想说道:“皇阿玛也看到了,太子之位已经引起了众位兄弟的觊觎。二哥还没倒,大哥就站出来攻讦;大哥刚起了夺嫡的心思,三哥就揭出了魇镇事件,还有四哥八哥的暗中争夺,都是为了储君之位。”
“这还没怎么着呢,九哥就没了!”
“此时无论立谁为太子,这个人都将成为众矢之地,在其它阿哥的或明或暗的竟争中,难免重蹈二哥的覆辙。到时候这个新太子,应付其它兄弟的明枪暗箭都顾不上了,哪儿还有精力去辅助皇阿玛署理政务。”
李言见康熙若有所思的神情,忧心忡忡的说道:“而且还不仅仅是皇子,那些大臣一样会身不由已的被卷入其中,相互攻讦,党同伐异。”
“那时候,谁还有心思放在政务上。而这样的风气一旦形成,就会影响深远,到时候,难勉重蹈前明因党争而亡国的覆辙!”
“况且,不说以后了,就是眼前也有巨的大隐患!这文武百官各自站队,辅对了人,新皇登基难免恃功自傲,难以约束;这辅错了人,新主上位又不免大开杀戒。这损失的,不都是皇阿玛一辈子为国家积攒下来的元气吗!”
康熙听到这里,不禁露出凝重的神色,这也是自己心里忧虑的。
没想到老十竟然看得如此清楚,每次和老十聊天,这个儿子,都能让自己耳目一新,老十的很多看法都和自己不谋而合。很多顾虑,自己都只是在心里盘算,并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
但这是自己一生为帝,历经多少磨难和阅历,才有的这份世事洞明的见识。没想到老十年纪轻轻,看问题竟然如此鞭辟入里、入目三分。有时候恍忽间,自己似乎在和一个饱经世事的同龄人在交流心得。
或许,这就是英雄所见略同吧,看来,自己真的要慎重的考虑一下,后继人选了!
李言的声音继在康熙耳边响起,将康熙从沉思中拉了回来:“宋仁宗三十年不立太子,天下不是照样政清人和,朝廷也正常运转。何况皇阿玛春秋鼎盛,身子骨硬朗,何必一定要立太子呢!”
康熙听到这里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赞叹的看着李言:“哈哈哈...朕是身体康健,可朕总有千秋万岁的那天。”
“这大清江山,总需要后人继承的啊!”
“儿臣有個不成熟的建议,皇阿玛参详一下,若觉得可能,便可采纳,若是觉得不妥,就当儿臣说的玩笑话。”
“你说说看...”
李言将后世的方法说了出来:“皇阿玛不如实行密秘建储。”
“哦,何谓密秘建储?”康熙听到这里,兴趣大增。
“就是皇阿玛在适当的时候,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立储诏书写好,然后封起来锁于匣中。在大庭广众之下,将匣子放入乾清官的正大光明牌匾之后,着大内侍卫日夜看守。等到皇阿玛千秋万岁的那天,众臣可取下昭书,依皇阿玛的旨意行事。”
李言侃侃而谈的说道:“这样做好处有四,第一,众臣不用为大清不立太子使得国本动摇而心生忧虑;”
“第二呢,因为不知道是谁,诸位皇子也不会相互攻讦,大家没有了攻击目标,就只有放下心思,做好自己的差事了;”() ()
“第三点,这位诏书上的太子也不用担心别人的明枪暗箭,可以放心理政;”
“第四就是皇阿玛可根据诸位阿哥的表现,随时更换诏书上的名字,而不用大动干戈,引得朝臣震动。”
“这样一来,天下臣民的心安了,而诸位皇子的心反而都在悬着!”
“诸兄弟只有争先恐后的办好差事,以取得皇阿玛的认可,而不是只想着打击对手,将对手拉下马,避免了恶意竟争,相互残杀。因为说不定本来诏书上的人就是自己,若是自己胡乱做为,反而引得皇阿玛不喜而被悄悄换掉,那就得不尝失了。”
“妙啊!哈哈哈....”
“此策大善,朕怎么就没想到这个办法呢?”康熙听后击节叫好,喜出望外,近来忧虑的心情如阴霾尽散,豁然开朗,目泛异彩的看着李言。
“好你个老十,有这么好的方法,怎么不早点和朕说!”
“朕这段时间为了立太子的事情,心烦意乱,自从出了老九的事情后,更是担心诸阿哥相互倾轧,这段时间是茶不思饭不想的,想不出来一个妥善之策。”
李言也高兴起来,脸上带着笑容说道:“皇阿玛,儿臣也是担忧众兄弟为了太子之位伤了骨肉之情,私下里苦思冥想,才想出这个办法。”
“不过儿臣才疏学浅,只想到这样做的好处,至于其中是否有什么蔽端,儿臣还没有想得十分妥当,所以没有贸然向皇阿玛进言。今天皇阿玛问起,才说出来,其中不足之处,还需要皇阿玛加以完善。”
康熙摆摆手,一脸随意的说道:“这个不用你说,朕和上书房诸位大臣,自会拾遗补缺,想一个万全之策的。有了这个思道,立储之事,朕自然会处理妥当的。”
李言看到康熙一脸开心的样子,心想康熙果然不想再立太子了!
心里一动,从怀里拿出一面金牌递给了康熙:“皇阿玛,这是上次您让儿臣查太子手谕的事情,给儿臣的令牌。如今十四弟的事情,也已清楚了,这个令牌就还给您吧!”
康熙接过令牌,放在手中,摩擦了两下,又将令牌还给了李言,笑着说道:“这令牌可于紧急情况通行大内,以后你就留着吧!万一有重要的事情,可凭此闯宫见朕,不受阻拦。”
“就当是朕对你出了密秘建储这个好主意的奖赏吧!”
“儿臣谢皇阿玛赏赐!”
李言行了一礼,高兴的收了下来。这样好了,不用担心随时有可能被收回去了,以后就可以合理合法的据为已有了。
李言不能寄希望于康熙忘了这事儿,毕竟皇上的每一个信物,都代表了莫大的权威,怎么可能轻易遗忘?不主动提起,或许就是想试探一下李言的内心,若是李言也装做不知,黑不提白不提的,康熙就会察觉自己的私心过重,哪天康熙就会下旨收回。
这次趁着康熙高兴,这么一过手,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留下了。
......
李言回到府里,将今日面君的事情详细的说了一遍!
邬思道也是大惊失色,后怕不已,连声道好险,好险!并且再三嘱咐接下的来十爷要谨小慎微,深居简出,不可再有动作了。
李言也是深以为然,决定在接下来的时间,好好陪陪家人,再就是和邬先生好好学学治国理政之道。
再加强一下英语、日语、蒙语和满语的学习!
艺多不压身,这些知识或许在以后,就能给自己带来帮助。
这几年,博尔济吉特氏和秋月先后为自己添了两个儿子,这让李言大喜过望,这可是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后,才生的孩子,也算自己的亲生骨肉了。
李言给自己的嫡长子,也就是正福晋博尔济吉特氏所生的儿子,按皇室宗谱起名为弘暄,如果不出意外,这就是自己未来的太子了。秋月生的孩子,起名为弘晖,是自己的次子。
漫长的时间,有时候真的让李言忘记了自己是在任务世界,还是真实的现实!
直看得李言心里发慌的时候,康熙舒了一口气,全身放松了下来,笑着说道:“你啊,身为皇子,怎么能没一点志向,就顾着自己舒服,照你这么说,朕就是那只被锁在龙椅上的猴子了!”
“儿臣失言,皇阿玛恕罪!”李言唯唯诺诺的躬身一礼。
“那你说,谁最适合当太子?”
李言心里暗道,又来了,真是没完没了。这种事情,我说了能算吗,这一遍一遍的试探,烦不烦啊!
“皇阿玛,儿臣个人认为,立谁都不妥当,当前的局势并不适合立太子。”
康熙的表情一愣,似乎没想到李言是这样的答案:“你说说看,为什么不适合立太子。”
“皇阿玛,儿臣可以说说心里话吗?”
“当然,今天只有我们父子二人,你尽管说,言者无罪,朕就想听听你的心里话。”
李言想了想说道:“皇阿玛也看到了,太子之位已经引起了众位兄弟的觊觎。二哥还没倒,大哥就站出来攻讦;大哥刚起了夺嫡的心思,三哥就揭出了魇镇事件,还有四哥八哥的暗中争夺,都是为了储君之位。”
“这还没怎么着呢,九哥就没了!”
“此时无论立谁为太子,这个人都将成为众矢之地,在其它阿哥的或明或暗的竟争中,难免重蹈二哥的覆辙。到时候这个新太子,应付其它兄弟的明枪暗箭都顾不上了,哪儿还有精力去辅助皇阿玛署理政务。”
李言见康熙若有所思的神情,忧心忡忡的说道:“而且还不仅仅是皇子,那些大臣一样会身不由已的被卷入其中,相互攻讦,党同伐异。”
“那时候,谁还有心思放在政务上。而这样的风气一旦形成,就会影响深远,到时候,难勉重蹈前明因党争而亡国的覆辙!”
“况且,不说以后了,就是眼前也有巨的大隐患!这文武百官各自站队,辅对了人,新皇登基难免恃功自傲,难以约束;这辅错了人,新主上位又不免大开杀戒。这损失的,不都是皇阿玛一辈子为国家积攒下来的元气吗!”
康熙听到这里,不禁露出凝重的神色,这也是自己心里忧虑的。
没想到老十竟然看得如此清楚,每次和老十聊天,这个儿子,都能让自己耳目一新,老十的很多看法都和自己不谋而合。很多顾虑,自己都只是在心里盘算,并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
但这是自己一生为帝,历经多少磨难和阅历,才有的这份世事洞明的见识。没想到老十年纪轻轻,看问题竟然如此鞭辟入里、入目三分。有时候恍忽间,自己似乎在和一个饱经世事的同龄人在交流心得。
或许,这就是英雄所见略同吧,看来,自己真的要慎重的考虑一下,后继人选了!
李言的声音继在康熙耳边响起,将康熙从沉思中拉了回来:“宋仁宗三十年不立太子,天下不是照样政清人和,朝廷也正常运转。何况皇阿玛春秋鼎盛,身子骨硬朗,何必一定要立太子呢!”
康熙听到这里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赞叹的看着李言:“哈哈哈...朕是身体康健,可朕总有千秋万岁的那天。”
“这大清江山,总需要后人继承的啊!”
“儿臣有個不成熟的建议,皇阿玛参详一下,若觉得可能,便可采纳,若是觉得不妥,就当儿臣说的玩笑话。”
“你说说看...”
李言将后世的方法说了出来:“皇阿玛不如实行密秘建储。”
“哦,何谓密秘建储?”康熙听到这里,兴趣大增。
“就是皇阿玛在适当的时候,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立储诏书写好,然后封起来锁于匣中。在大庭广众之下,将匣子放入乾清官的正大光明牌匾之后,着大内侍卫日夜看守。等到皇阿玛千秋万岁的那天,众臣可取下昭书,依皇阿玛的旨意行事。”
李言侃侃而谈的说道:“这样做好处有四,第一,众臣不用为大清不立太子使得国本动摇而心生忧虑;”
“第二呢,因为不知道是谁,诸位皇子也不会相互攻讦,大家没有了攻击目标,就只有放下心思,做好自己的差事了;”() ()
“第三点,这位诏书上的太子也不用担心别人的明枪暗箭,可以放心理政;”
“第四就是皇阿玛可根据诸位阿哥的表现,随时更换诏书上的名字,而不用大动干戈,引得朝臣震动。”
“这样一来,天下臣民的心安了,而诸位皇子的心反而都在悬着!”
“诸兄弟只有争先恐后的办好差事,以取得皇阿玛的认可,而不是只想着打击对手,将对手拉下马,避免了恶意竟争,相互残杀。因为说不定本来诏书上的人就是自己,若是自己胡乱做为,反而引得皇阿玛不喜而被悄悄换掉,那就得不尝失了。”
“妙啊!哈哈哈....”
“此策大善,朕怎么就没想到这个办法呢?”康熙听后击节叫好,喜出望外,近来忧虑的心情如阴霾尽散,豁然开朗,目泛异彩的看着李言。
“好你个老十,有这么好的方法,怎么不早点和朕说!”
“朕这段时间为了立太子的事情,心烦意乱,自从出了老九的事情后,更是担心诸阿哥相互倾轧,这段时间是茶不思饭不想的,想不出来一个妥善之策。”
李言也高兴起来,脸上带着笑容说道:“皇阿玛,儿臣也是担忧众兄弟为了太子之位伤了骨肉之情,私下里苦思冥想,才想出这个办法。”
“不过儿臣才疏学浅,只想到这样做的好处,至于其中是否有什么蔽端,儿臣还没有想得十分妥当,所以没有贸然向皇阿玛进言。今天皇阿玛问起,才说出来,其中不足之处,还需要皇阿玛加以完善。”
康熙摆摆手,一脸随意的说道:“这个不用你说,朕和上书房诸位大臣,自会拾遗补缺,想一个万全之策的。有了这个思道,立储之事,朕自然会处理妥当的。”
李言看到康熙一脸开心的样子,心想康熙果然不想再立太子了!
心里一动,从怀里拿出一面金牌递给了康熙:“皇阿玛,这是上次您让儿臣查太子手谕的事情,给儿臣的令牌。如今十四弟的事情,也已清楚了,这个令牌就还给您吧!”
康熙接过令牌,放在手中,摩擦了两下,又将令牌还给了李言,笑着说道:“这令牌可于紧急情况通行大内,以后你就留着吧!万一有重要的事情,可凭此闯宫见朕,不受阻拦。”
“就当是朕对你出了密秘建储这个好主意的奖赏吧!”
“儿臣谢皇阿玛赏赐!”
李言行了一礼,高兴的收了下来。这样好了,不用担心随时有可能被收回去了,以后就可以合理合法的据为已有了。
李言不能寄希望于康熙忘了这事儿,毕竟皇上的每一个信物,都代表了莫大的权威,怎么可能轻易遗忘?不主动提起,或许就是想试探一下李言的内心,若是李言也装做不知,黑不提白不提的,康熙就会察觉自己的私心过重,哪天康熙就会下旨收回。
这次趁着康熙高兴,这么一过手,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留下了。
......
李言回到府里,将今日面君的事情详细的说了一遍!
邬思道也是大惊失色,后怕不已,连声道好险,好险!并且再三嘱咐接下的来十爷要谨小慎微,深居简出,不可再有动作了。
李言也是深以为然,决定在接下来的时间,好好陪陪家人,再就是和邬先生好好学学治国理政之道。
再加强一下英语、日语、蒙语和满语的学习!
艺多不压身,这些知识或许在以后,就能给自己带来帮助。
这几年,博尔济吉特氏和秋月先后为自己添了两个儿子,这让李言大喜过望,这可是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后,才生的孩子,也算自己的亲生骨肉了。
李言给自己的嫡长子,也就是正福晋博尔济吉特氏所生的儿子,按皇室宗谱起名为弘暄,如果不出意外,这就是自己未来的太子了。秋月生的孩子,起名为弘晖,是自己的次子。
漫长的时间,有时候真的让李言忘记了自己是在任务世界,还是真实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