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谭老爹是挺烦花媒婆的,奈何整个镇上的姑娘儿郎要说亲免不了得请媒婆走礼,他家姑娘还未说亲,实在是不好得罪这花媒婆。
“劳烦花婶子挂心了,只是人家秀才公怕是看不上我们这小商户。再说了如今府试还未结束,你怎么就知道一定有人考上了?”
花媒婆捂嘴笑,笑得咯咯弯腰:“那祝童生可是文曲星下凡,才高八斗可聪明着紧,过府试还不是轻轻松松。再说了谁不知道你家阿宜和祝家那童生青梅竹马,那祝童生学问好,长得也俊秀,关键是对阿宜上心,今次他若考中秀才,你家阿宜过了门那可是正经的秀才娘子!”
谭老爹闻言心下意动。
祝家那小子确实不错,他艰难地扭身,低头看自己的女儿,模样甚是般配,而且那祝文君性子温和,待人有礼,行的是君子之风,十里八巷对他是赞誉有加。
可就一点不好,他家那母亲,惜时就一直看不上商户,对他女儿多有挑剔。
谭老爹猛摇头,圆滚滚的身躯麻利下了梯子,一边低头嘀咕,一边进了屋子。
花媒婆没得到回应,扯着嗓子在那头喊人。
谭妆宜懒得理会,收了梯子扭头离开了围墙那,也进屋子里去了。
翌日。
谭妆宜赶早起,烙了几个玉米面饼子,跟慢悠悠喝粥的谭老爹打了招呼就出门去了,她推开院门,就瞧见花媒婆也挎着篮子出门。
大早上的。
“阿宜?这早个天的,往哪去啊?”
花媒婆娴熟地走过去,眼睛将面前这穿鹅黄面裙的姑娘上下打量着,心里喜欢得不行,这身段这样貌,那些书生公子可喜欢得紧,要是给她把媒说成了,那红钱可不少!
谭妆宜抿抿嘴:“花婶子,阿爹让我回村里一趟,这不赶着早集去招个车夫嘛,就先不跟你说了,回见啊。”
谭妆宜说完就走,将花媒婆挽留的话远远抛在后头。
她是怕了这花媒婆了,难缠得很。
天天想着给她介绍亲事,要么是那些后院妾室成群的富家公子,要么是走两步路都喘气的白面书生,出口就是三从四德贤良淑惠,她委实瞧不上。
早集人多,她到的时候,街道两边已经站满了汉子。
这里是官府集中划分出来的区域,找活计的,招人的都在这条街,平日里由衙门管辖着,但今日却没见衙门的人在值守。
谭妆宜一进了这里,就感觉到无数目光往她身上瞄,她一一扫过这些人,大多数都是老实的汉子,靠一身力气活赚铜板,不像外面街头那些无赖混子。
这时一身材板实的汉子殷勤地靠上来询问:“这位姑娘招工吗?我力气大有劲,一天三十文,包吃就行。”
“我!我也行,一天二十五文。”
“我也可以的!”
谭妆宜往后退了一步:“我不招工,是想找一位会驾马车的车夫,一日来回两趟,包括搬一些货物之类的活计,五十文,包吃。”
“我会驾马车,我是镇上武馆的。”,在谭妆宜说完自己的要求后,人群后边挤进来了一个汉子,高声自荐。
他人很高。
谭妆宜第一感觉就是,这人很高。
她仰起头,就瞧见一张颇为硬朗的脸,五官有些锋利,但那双眼睛却很特别,给人一种温润如玉的感觉,再加上这人无甚表情,皮肤又是风吹日晒的铜黄色,那双眼睛就显得格外精致了。
总觉得这样的一双眼睛应该是长在儒雅公子的脸上,而非是这样的一个健硕汉子。
谭妆宜收回视线,轻轻嗯了一声:“武馆的怎么来这里找活计?”
那人挠挠头,作出一副尴尬的模样:“工钱花完了,来赚些零用。”
“你叫什么?”
“李平意。”
名字也像个读书人。
谭妆宜收回好奇心,没再多问什么,带着这个叫李平意的汉子回自家院里牵马车。
谭老爹是不太放心的,所以也还没出门,等谭妆宜领了车夫回来,他考问了一道,得知是武馆的武夫,才放下心来。
武馆的武夫是在县衙备了案的,身份品行都不会有大问题,况且回去还有谭大婶和他儿子陪同,也不怕招人闲话。
他今日本就打算去找武馆的谈一谈话,今日见了人,一身肌肉健硕强壮,看着就很能打,长得也算老实,不像狡猾之辈。
“你叫什么?”
“李平意。”
李平意在马厩里牵马出来,熟练地上套鞍索,胳膊上因为用力绷紧的肌肉鼓鼓的,很是漂亮。
谭老爹羡慕地盯着看:“看你这身腱子肉身手应当很不错,我正好想要去一趟府城,想请你们武馆的派一队人护送,你可想去?”
套好马鞍,李平意站起身往车厢内搬东西,个头几乎与他们家的院墙持平,他回头看了东家一眼,平静道:“这得跟我们馆长谈的。”
宽肩窄腰的高个汉子,那身漂亮的肌肉油亮亮的,尤其是干活的时候,格外勾人。
谭妆宜不动声色地盯着人打量,觉得白面书生在这汉子面前真是弱爆了。
她转身就进灶房里多装了两块填了肉馅的葱香大饼,粮袋一扎就递给李平意,让他放到车厢里。
拿到粮袋,李平意嗅到肉香,咕咚咽了一把口水,额角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滴到胸口上,他捂着干瘪的肚子,放好粮袋后闷头干活。
东西都收拾好了,谭妆宜上了马车,谭老爹掀开车帘对她叮嘱:“带回去的东西记得平分给你叔伯几户,哪家回送了什么给你都记着。这都是要还礼的。”
“知道,爹你忙自己的去吧。”
“行,那你们出发吧。”
马车从后院驶出去,今日镇上赶集街道小贩行人都多,马车只能慢吞吞地走着。
谭妆宜坐在车厢里头,一侧堆放了些礼品,一侧是空出来等会让谭大婶母子坐的,剩下的空间不多,她只能曲着双腿坐。
“前头路段会有颠簸。”
外边传来一道提醒,话刚说完马车忽的颠簸了一下,谭妆宜忙握紧窗柩横木,待过了这一段颠簸,她松了一口气,对外头驾车的李平意道了一声谢。
李平意根本没注意听。
他驾着马车,满脑子都是那喷香的葱花肉饼,一张硬朗锋利的脸硬生生让他给忍得面目狰狞,煞气满满。
咕噜……咕噜……
李平意拧开水壶喝了两口水,眉头紧皱着。
谭妆宜清晰地捕捉到了外头传来的肚子咕噜咕噜响的声音,她心想,街上这么吵都能听着响,这得是饿多久了?
武馆欠着工钱没给吗?
她从粮袋里拿出两个饼子,透过车帘递出去,轻柔的嗓音善解人意:“李师傅早上还没吃饭吧,说好的包吃,这是两个饼子李师傅先拿着,等回村里再招待你。”
李平意:“……多谢。”
手里的饼子被接了过去,谭妆宜盯了一眼那修长粗糙的手,闲聊似的问:“李师傅不是我们建安镇本地人吧?”
“不是。”李平意一手拽紧缰绳,埋头啃饼。
谭妆宜把靠近车头位置的货物搬开,自己坐了过去,他们之间就隔了一道帘子,她问道:“听说能进镇上武馆的都是练过武,身手不凡的,并且每月工钱能有五两银子呢。你们平时都做些什么呀?”
李平意言简意赅:“打架。”
谭妆宜哦了一声,撇撇嘴不再找话题。
马车慢悠悠走着。
李平意显然对马匹很熟悉,过了那段颠簸之后一路平稳,待到了菜市那街口,马车停靠在街侧一角。
谭妆宜弯腰下了马车,她四处张望一阵,对李平意道:“菜市里不允许马车进去,你在这等着,我稍后就来。”
李平意面无表情地杵着,没应声。
谭妆宜疑惑地抬头看他,这李车夫是怎么回事?
李平意伸手,红着脸问:“还有吃的吗?没饱。”
“……”,谭妆宜小声嘀咕:“武馆都不管你们伙食的吗?而且工钱也不低,怎么像吃不起饭的样子。”
李平意低着脑袋不吱声,下一刻手里多了块玉米饼子。
“说好了包吃,等回村里了会有饭食管饱的。”,谭妆宜见他一脸老实相,便多补充了一句。
菜市里熙熙攘攘的,谭妆宜费了好一番功夫才找到谭大婶的摊子。
她卖的是时下应季的节瓜和野山笋,笋子个头大且嫩,摊子面前停留了好几个妇人在问价。
谭妆宜等那些人买完东西后散开才走过去:“谭婶,您这小摊生意真好。”
谭大婶听见声音抬头一看,鹅黄面裙的小姑娘梨涡浅浅,眼眉弯弯地笑着,脸颊雪白还透着健康的红润,很是惹人喜欢。
她惊喜地站起身:“阿宜你怎么来了?你爹呢?”
谭妆宜走近挽着谭大婶的胳膊,亲昵地说:“我爹今日有事,所以就我一人回村里,我们家里马车在停在街口那了,等会去书院接上一闲哥我们一起回村去。”
“我们走着回去就行了还累得你专程跑来一趟,你这丫头。”
谭大婶嘴里抱怨着,心里却甜滋滋的,她看着摊子上的菜卖得差不多了,就蹲下麻利收了摊,将竹篓子背起,对谭妆宜说:“你一闲哥提前出来了,我让他在镇口那等我,我们直接走就成,不用到书院那边去了。”
“哎那好。”
谭妆宜往竹篓子那看了眼,与谭大婶一起走出菜市:“还有几棵大竹笋,婶子怎么不一道卖完?”
谭大婶笑说:“这不卖,留着给你带回去,镇上什么都要花销,我们村里有的就尽量不用买,浪费铜板。”
“嗯嗯,婶子说得是。”,谭妆宜乖巧地应声,这个时节春笋确实很鲜嫩,到时割点腊肉一起爆炒,老头肯定很喜欢吃。
二人出了菜市。
谭大婶背上的竹篓子猝不及防的被卸了去,她瞪大眼瞧着人。
李平意单手提着竹篓子放到了车板上,转身询问:“可以走了吗?”
谭妆宜愣了下,旋即忙点头,拉着谭大婶一起上了马车。
谭大婶有些心悸,待进了车厢才小声吁叹:“我刚还以为这青天白日的打劫呢,又高又壮的还冷着脸,阿宜,这车夫你哪雇的啊?可别是些亡命之徒。”
近日镇上死了人,都传是外来的山匪干的,闹得人心惶惶,谭大婶被吓得心惊胆颤的,生怕自己也遭了那等祸事。
谭妆宜轻拍着她的手背,解释道:“婶子莫怕,那是镇上武馆的武夫,县衙都有备案的,不会是那些凶恶之徒。”
“镇上武馆的啊?那我就放心了。”
谭大婶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背靠着车璧用手背扇风,紧张的心情慢慢缓和过来,等到了镇路口接到自己的儿子谭一闲,就彻底放宽了心,一路上握着谭妆宜的手说话。
“劳烦花婶子挂心了,只是人家秀才公怕是看不上我们这小商户。再说了如今府试还未结束,你怎么就知道一定有人考上了?”
花媒婆捂嘴笑,笑得咯咯弯腰:“那祝童生可是文曲星下凡,才高八斗可聪明着紧,过府试还不是轻轻松松。再说了谁不知道你家阿宜和祝家那童生青梅竹马,那祝童生学问好,长得也俊秀,关键是对阿宜上心,今次他若考中秀才,你家阿宜过了门那可是正经的秀才娘子!”
谭老爹闻言心下意动。
祝家那小子确实不错,他艰难地扭身,低头看自己的女儿,模样甚是般配,而且那祝文君性子温和,待人有礼,行的是君子之风,十里八巷对他是赞誉有加。
可就一点不好,他家那母亲,惜时就一直看不上商户,对他女儿多有挑剔。
谭老爹猛摇头,圆滚滚的身躯麻利下了梯子,一边低头嘀咕,一边进了屋子。
花媒婆没得到回应,扯着嗓子在那头喊人。
谭妆宜懒得理会,收了梯子扭头离开了围墙那,也进屋子里去了。
翌日。
谭妆宜赶早起,烙了几个玉米面饼子,跟慢悠悠喝粥的谭老爹打了招呼就出门去了,她推开院门,就瞧见花媒婆也挎着篮子出门。
大早上的。
“阿宜?这早个天的,往哪去啊?”
花媒婆娴熟地走过去,眼睛将面前这穿鹅黄面裙的姑娘上下打量着,心里喜欢得不行,这身段这样貌,那些书生公子可喜欢得紧,要是给她把媒说成了,那红钱可不少!
谭妆宜抿抿嘴:“花婶子,阿爹让我回村里一趟,这不赶着早集去招个车夫嘛,就先不跟你说了,回见啊。”
谭妆宜说完就走,将花媒婆挽留的话远远抛在后头。
她是怕了这花媒婆了,难缠得很。
天天想着给她介绍亲事,要么是那些后院妾室成群的富家公子,要么是走两步路都喘气的白面书生,出口就是三从四德贤良淑惠,她委实瞧不上。
早集人多,她到的时候,街道两边已经站满了汉子。
这里是官府集中划分出来的区域,找活计的,招人的都在这条街,平日里由衙门管辖着,但今日却没见衙门的人在值守。
谭妆宜一进了这里,就感觉到无数目光往她身上瞄,她一一扫过这些人,大多数都是老实的汉子,靠一身力气活赚铜板,不像外面街头那些无赖混子。
这时一身材板实的汉子殷勤地靠上来询问:“这位姑娘招工吗?我力气大有劲,一天三十文,包吃就行。”
“我!我也行,一天二十五文。”
“我也可以的!”
谭妆宜往后退了一步:“我不招工,是想找一位会驾马车的车夫,一日来回两趟,包括搬一些货物之类的活计,五十文,包吃。”
“我会驾马车,我是镇上武馆的。”,在谭妆宜说完自己的要求后,人群后边挤进来了一个汉子,高声自荐。
他人很高。
谭妆宜第一感觉就是,这人很高。
她仰起头,就瞧见一张颇为硬朗的脸,五官有些锋利,但那双眼睛却很特别,给人一种温润如玉的感觉,再加上这人无甚表情,皮肤又是风吹日晒的铜黄色,那双眼睛就显得格外精致了。
总觉得这样的一双眼睛应该是长在儒雅公子的脸上,而非是这样的一个健硕汉子。
谭妆宜收回视线,轻轻嗯了一声:“武馆的怎么来这里找活计?”
那人挠挠头,作出一副尴尬的模样:“工钱花完了,来赚些零用。”
“你叫什么?”
“李平意。”
名字也像个读书人。
谭妆宜收回好奇心,没再多问什么,带着这个叫李平意的汉子回自家院里牵马车。
谭老爹是不太放心的,所以也还没出门,等谭妆宜领了车夫回来,他考问了一道,得知是武馆的武夫,才放下心来。
武馆的武夫是在县衙备了案的,身份品行都不会有大问题,况且回去还有谭大婶和他儿子陪同,也不怕招人闲话。
他今日本就打算去找武馆的谈一谈话,今日见了人,一身肌肉健硕强壮,看着就很能打,长得也算老实,不像狡猾之辈。
“你叫什么?”
“李平意。”
李平意在马厩里牵马出来,熟练地上套鞍索,胳膊上因为用力绷紧的肌肉鼓鼓的,很是漂亮。
谭老爹羡慕地盯着看:“看你这身腱子肉身手应当很不错,我正好想要去一趟府城,想请你们武馆的派一队人护送,你可想去?”
套好马鞍,李平意站起身往车厢内搬东西,个头几乎与他们家的院墙持平,他回头看了东家一眼,平静道:“这得跟我们馆长谈的。”
宽肩窄腰的高个汉子,那身漂亮的肌肉油亮亮的,尤其是干活的时候,格外勾人。
谭妆宜不动声色地盯着人打量,觉得白面书生在这汉子面前真是弱爆了。
她转身就进灶房里多装了两块填了肉馅的葱香大饼,粮袋一扎就递给李平意,让他放到车厢里。
拿到粮袋,李平意嗅到肉香,咕咚咽了一把口水,额角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滴到胸口上,他捂着干瘪的肚子,放好粮袋后闷头干活。
东西都收拾好了,谭妆宜上了马车,谭老爹掀开车帘对她叮嘱:“带回去的东西记得平分给你叔伯几户,哪家回送了什么给你都记着。这都是要还礼的。”
“知道,爹你忙自己的去吧。”
“行,那你们出发吧。”
马车从后院驶出去,今日镇上赶集街道小贩行人都多,马车只能慢吞吞地走着。
谭妆宜坐在车厢里头,一侧堆放了些礼品,一侧是空出来等会让谭大婶母子坐的,剩下的空间不多,她只能曲着双腿坐。
“前头路段会有颠簸。”
外边传来一道提醒,话刚说完马车忽的颠簸了一下,谭妆宜忙握紧窗柩横木,待过了这一段颠簸,她松了一口气,对外头驾车的李平意道了一声谢。
李平意根本没注意听。
他驾着马车,满脑子都是那喷香的葱花肉饼,一张硬朗锋利的脸硬生生让他给忍得面目狰狞,煞气满满。
咕噜……咕噜……
李平意拧开水壶喝了两口水,眉头紧皱着。
谭妆宜清晰地捕捉到了外头传来的肚子咕噜咕噜响的声音,她心想,街上这么吵都能听着响,这得是饿多久了?
武馆欠着工钱没给吗?
她从粮袋里拿出两个饼子,透过车帘递出去,轻柔的嗓音善解人意:“李师傅早上还没吃饭吧,说好的包吃,这是两个饼子李师傅先拿着,等回村里再招待你。”
李平意:“……多谢。”
手里的饼子被接了过去,谭妆宜盯了一眼那修长粗糙的手,闲聊似的问:“李师傅不是我们建安镇本地人吧?”
“不是。”李平意一手拽紧缰绳,埋头啃饼。
谭妆宜把靠近车头位置的货物搬开,自己坐了过去,他们之间就隔了一道帘子,她问道:“听说能进镇上武馆的都是练过武,身手不凡的,并且每月工钱能有五两银子呢。你们平时都做些什么呀?”
李平意言简意赅:“打架。”
谭妆宜哦了一声,撇撇嘴不再找话题。
马车慢悠悠走着。
李平意显然对马匹很熟悉,过了那段颠簸之后一路平稳,待到了菜市那街口,马车停靠在街侧一角。
谭妆宜弯腰下了马车,她四处张望一阵,对李平意道:“菜市里不允许马车进去,你在这等着,我稍后就来。”
李平意面无表情地杵着,没应声。
谭妆宜疑惑地抬头看他,这李车夫是怎么回事?
李平意伸手,红着脸问:“还有吃的吗?没饱。”
“……”,谭妆宜小声嘀咕:“武馆都不管你们伙食的吗?而且工钱也不低,怎么像吃不起饭的样子。”
李平意低着脑袋不吱声,下一刻手里多了块玉米饼子。
“说好了包吃,等回村里了会有饭食管饱的。”,谭妆宜见他一脸老实相,便多补充了一句。
菜市里熙熙攘攘的,谭妆宜费了好一番功夫才找到谭大婶的摊子。
她卖的是时下应季的节瓜和野山笋,笋子个头大且嫩,摊子面前停留了好几个妇人在问价。
谭妆宜等那些人买完东西后散开才走过去:“谭婶,您这小摊生意真好。”
谭大婶听见声音抬头一看,鹅黄面裙的小姑娘梨涡浅浅,眼眉弯弯地笑着,脸颊雪白还透着健康的红润,很是惹人喜欢。
她惊喜地站起身:“阿宜你怎么来了?你爹呢?”
谭妆宜走近挽着谭大婶的胳膊,亲昵地说:“我爹今日有事,所以就我一人回村里,我们家里马车在停在街口那了,等会去书院接上一闲哥我们一起回村去。”
“我们走着回去就行了还累得你专程跑来一趟,你这丫头。”
谭大婶嘴里抱怨着,心里却甜滋滋的,她看着摊子上的菜卖得差不多了,就蹲下麻利收了摊,将竹篓子背起,对谭妆宜说:“你一闲哥提前出来了,我让他在镇口那等我,我们直接走就成,不用到书院那边去了。”
“哎那好。”
谭妆宜往竹篓子那看了眼,与谭大婶一起走出菜市:“还有几棵大竹笋,婶子怎么不一道卖完?”
谭大婶笑说:“这不卖,留着给你带回去,镇上什么都要花销,我们村里有的就尽量不用买,浪费铜板。”
“嗯嗯,婶子说得是。”,谭妆宜乖巧地应声,这个时节春笋确实很鲜嫩,到时割点腊肉一起爆炒,老头肯定很喜欢吃。
二人出了菜市。
谭大婶背上的竹篓子猝不及防的被卸了去,她瞪大眼瞧着人。
李平意单手提着竹篓子放到了车板上,转身询问:“可以走了吗?”
谭妆宜愣了下,旋即忙点头,拉着谭大婶一起上了马车。
谭大婶有些心悸,待进了车厢才小声吁叹:“我刚还以为这青天白日的打劫呢,又高又壮的还冷着脸,阿宜,这车夫你哪雇的啊?可别是些亡命之徒。”
近日镇上死了人,都传是外来的山匪干的,闹得人心惶惶,谭大婶被吓得心惊胆颤的,生怕自己也遭了那等祸事。
谭妆宜轻拍着她的手背,解释道:“婶子莫怕,那是镇上武馆的武夫,县衙都有备案的,不会是那些凶恶之徒。”
“镇上武馆的啊?那我就放心了。”
谭大婶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背靠着车璧用手背扇风,紧张的心情慢慢缓和过来,等到了镇路口接到自己的儿子谭一闲,就彻底放宽了心,一路上握着谭妆宜的手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