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
一篇西水商女赋,在建安镇激起了层层水花。
有学子道出那是长鸿书院丁班的田学才写的,一些耻于与田学才交好的学子纷纷谴责起来,不过也只是责其丢读书人脸面,至于其中的受害者,全然被忽略了。
谭妆宜到集市买东西,一路被人注视着指指点点,更有一些书生眼神直白盯着她,笑得不怀好意,铺子门口还围了一帮嗑瓜子闲聊的妇人,见她过来齐齐往别处看,走了后议论得火热。
不想再平白供人指点,谭妆宜干脆关了铺子,不出门了。
——
“田学才真是个鳖孙,躲书院里没出来了。”,牛大寒在长鸿书院外蹲守了两日,都没蹲到田学才,周围蚊子都被他喂饱了一圈。
吴大带着独眼罩,撕咬手上的大面饼:“肯定会出来的,我可查到了,那鳖孙装得一副道貌岸然,其实经常拿钱去钻花柳巷,一身风流毛病。”
吴二握起沙包大的拳头:“看不打得他满地找牙,谭姑娘可是我们意弟相中的媳妇,真当我们武馆没人了不成!”
三人打定了主意要蹲到田学才打一顿,到了晚间书院下学,天色渐暗,书院里的学子都陆续走完了,那田学才才拎着灯笼出来,一路直奔花柳巷。
几人跟着田学才到花柳巷,见他没进青楼,而是去了巷子深处。
吴二有些莫不着头脑:“田学才怎么没进青楼?”
“跟上去看看就知道了。”
田学才在巷子尽头那间屋吹熄了灯笼,熟门熟路地敲了三下,门被人从里面打开,他一闪身就进去了。
天色太暗看不到里面的人,牛大寒和吴大,吴二对视一眼,悄没声息地翻上围墙,爬到屋顶去。
三人揭了瓦片往下看,顿时直呼辣眼,目光无处安放。
屋里的人迫不及待地折腾起来了,他们三未成家的汉子听得浑身火热,趴在屋顶一动不动等下面完事。
“哥,要不抓他们一个现行?”,吴二小声询问。
吴大摇头:“先等等。”
“等啥啊,还得等他们办完事不成。”,吴二急眼,踹了一下牛大寒,让他说句话。
牛大寒指指脸,意思明确,先蒙脸再揍人。
吴二熟练掏出三张蒙面巾,自己快速蒙好脸,虎躯一震直接将人家屋顶给踩榻了,也不管屋里情况,在两人发出尖叫前一手刀打晕了那女子,然后扯着光溜溜的田学才捂住嘴按地狂揍。
牛大寒和吴大紧随其后,扯过被子盖在晕过去的女子身上,也加入了揍人行列。
可怜田学才手无缚鸡之力,被三个习武的大汉一顿揍,嘴还被捂住无法呼救,最后肿着一张猪头脸光着身体被扔到了大街上。
夜风呼呼吹,罪魁祸首闻风四散,连个影都没让人看见。
田学才哀嚎痛喊,引来了花柳巷寻欢的恩客和姑娘注意,才有人好心将他送往医馆去。
这一通闹,田秀才青楼寻欢却被光身丢至街上的消息第二日就传遍了建安镇。
这等事可新奇,谭妆宜原还在心里鼓掌,下午衙门的人就上门来将她爹压走了,说是田秀才状告谭家殴打秀才,如今正在公堂要求对质。
到了衙门公堂,那田学才哎哟哎哟喊了起来,大呼谭家歹毒,要断他的科举路,求县令大人给他公道。
谭妆宜观他,确实被打得挺惨的。
“谭昌,学子田学才状告你雇人殴打他至伤重,你可承认?“,县令一拍惊堂木,坐于高位,通身威严。
谭昌跪下喊冤:“大人,草民冤枉!草民与田秀才无冤无仇,怎么会雇人打他?这田秀才我今日都还是头一次见!望大人明察秋毫!”
田学才听罢气得当场从担架弹坐起身,狰狞瞪视着他:“你分明就是为了报复于我还好意思狡辩!”
“报复?我们有何仇?”
见谭昌装傻充愣,田学才气得口不择言,当场道:“我让媒婆上你家提亲,可你家瞧不起清贫学子将我拒之门外,我酒后才思狂野,实在气不过便挥洒笔墨写了一篇西水商女赋。此事本不是我意,我也万分抱歉,亦从一品居拿回了赋词,你为何还如此咄咄逼人,竟恶毒到要断我的科举前程!大人,您要为学生做主啊!”
县令淡扫他一眼,询问谭昌:“田秀才所言可是属实?”
谭昌跪在地上,听完那番言论当场暴怒,却只能隐忍着,他红着眼,难掩怒火:“好啊原来那下作诗赋是你写的!我女儿尚未出阁,一个清清白白的小女娘竟被污蔑诋毁至此,就因为拒了你的提亲,田学才,你好狠毒的心,你枉读圣贤书!”
“大人!草民从未说过瞧不起清贫学子这等话,草民每年给长鸿书院捐银子,书籍笔墨纸张,这些祝院长与书院众学子有目共睹,如今平白蒙受冤屈,还带累了女儿,求大人定要严惩田贼,以示公道!”
田学才气愤道:“你别转移话题,我说的是你雇人殴打我的罪行,大人,学生身上的伤实实在在的,其他那些无凭无据,学生冤枉!”
“你说我爹雇人殴打你,你可有人证物证?可亲眼看见了行凶者?”,谭妆宜一脸嫌恶地瞪着田学才那张猪头脸,到堂前跪下行了礼。
她低头,落下两行清泪,哀泣道:“大人,民女自懂事起从未与人为恶,孝顺父亲,与邻友好,如今因为他肆意诋毁,已然没了名声。士子贵重,难道女子的清誉就不重要吗?若都像他一般,提亲被拒就随手一赋诋毁女家,这以后谁家还敢将女儿许配给读书郎。”
谭妆宜在镇上素有温良和善的名声,如今见她泣涕涟涟跪在公堂下诉说委屈,围观的百姓顿时就从秀才那层清贵的身份脱离开,与谭妆宜感同身受。
是啊,她们家中都是有女儿的,如果以后他人上门提亲,拒绝了就要被读书人诋毁,如此行径恶劣,那他们怎么还敢把女儿嫁给读书人。
一些书生也是这般想,提亲不成就写赋诋毁女子,他们苦读圣贤书难道就是用在这种地方?
以后谁家还敢把女儿嫁给他们?
这田学才实在可恨!
“你这贱人休要胡言!不过是一篇赋词而已哪有你说的这般严重,妇者愚也,蠢不可及!”,田学才此刻没了半点书生应有的端正,死死盯咬着谭妆宜像是随时都要扑上去。
县令此时已对堂下的秀才郎没了先前的维护之情,这秀才心胸狭隘,毫无圣人气度,与人攀扯起来竟枉顾书生仪态,像个疯妇一般,不过到底是自己点的秀才,此事不宜闹大。
他沉吟思索,片刻后道:“田秀才,你说谭家加害你,可能拿出证据来?”
田学才对上县令压迫的质问目光,心虚低下头,目光闪烁,他避重就轻道:“那时贼人蒙面,夜色又沉,故未能看见行凶者真容。”
恰时围观百姓有昨夜在花柳巷的公子,他秉着看戏的心情,大声嚷嚷道:“嘿!田秀才,你怎不说说昨晚为什么在花柳巷啊?”
“哈哈哈哈哈哈是啊,又为什么被光着身扔出来,莫不是没给银子?”
“怕不是嫖了姑娘不给银子被打手轰出来,这也能赖到人谭家头上,想讹药钱不成?”
“胡扯!”,最害怕的事就这样被捅了出来,田学才脸色红了又白,他抖着嘴唇,慌乱地给自己想着辩词自证清白。
他本意是想借着这次闹到公堂上,敲谭家一笔银子的,可是却忽略了那晚自己糗样所见之人甚多,此时已悔不当初。
“安静!”
县令严肃看着堂下,惊堂木下全然没有半分惜才之心,不耐烦地只想尽快结束这场闹剧,他视线淡淡扫过浑身发抖的田学才,和安静不语的谭家女,心中有了成算。
“田秀才,你既拿不出证据,那谭家雇人殴打你一事便就此了了,而你写赋诋毁谭家姑娘一事却是自己亲口承认的。这样,本着以和为贵之心,谭家姑娘因你影响婚配,你需负责任,本官为你二人配婚,此事算揭过。”
谭妆宜:?我听错了?
谭昌愣住。
峰回路转,田学才听闻县令的宣判,心中当即涌上狂喜,不顾周身疼痛爬起来连嗑响头:“学生遵大人令!遵大人令!”
“我不同意!”,谭昌怒吼,怒目直视堂上县令:“我女儿不嫁田家子!”
县令望着他皱眉,烦躁道:“不是说你女儿因他诋毁名声而导致婚嫁困难吗?田学才有秀才功名,让他负责娶你女儿有何不对?”
这狗县令!
狗官!
谭昌在心里大骂狗官,更为商户的地位感到悲哀,事情到了这般清楚明白的地步,这狗官还是偏颇读书人,竟糊涂到要将他女儿推入火堆。
谭昌道:“我只这一个女儿,是打算招赘的,并且已经有了人选,也谈好了只差过礼,所以断断不能应县令点的这门亲。”,大不了等退了堂他从熟悉的子侄里挑一个出来,反正他也早就在挑选合适的赘婿了。
田学才哪能让到手的亲事飞了,他义正言辞道:“大人金口玉言,已说出去的话岂能更改!”
县令烦得不能再烦,心中正骂这谭昌不识好歹,一道从容之音徐徐传来。
有学子道出那是长鸿书院丁班的田学才写的,一些耻于与田学才交好的学子纷纷谴责起来,不过也只是责其丢读书人脸面,至于其中的受害者,全然被忽略了。
谭妆宜到集市买东西,一路被人注视着指指点点,更有一些书生眼神直白盯着她,笑得不怀好意,铺子门口还围了一帮嗑瓜子闲聊的妇人,见她过来齐齐往别处看,走了后议论得火热。
不想再平白供人指点,谭妆宜干脆关了铺子,不出门了。
——
“田学才真是个鳖孙,躲书院里没出来了。”,牛大寒在长鸿书院外蹲守了两日,都没蹲到田学才,周围蚊子都被他喂饱了一圈。
吴大带着独眼罩,撕咬手上的大面饼:“肯定会出来的,我可查到了,那鳖孙装得一副道貌岸然,其实经常拿钱去钻花柳巷,一身风流毛病。”
吴二握起沙包大的拳头:“看不打得他满地找牙,谭姑娘可是我们意弟相中的媳妇,真当我们武馆没人了不成!”
三人打定了主意要蹲到田学才打一顿,到了晚间书院下学,天色渐暗,书院里的学子都陆续走完了,那田学才才拎着灯笼出来,一路直奔花柳巷。
几人跟着田学才到花柳巷,见他没进青楼,而是去了巷子深处。
吴二有些莫不着头脑:“田学才怎么没进青楼?”
“跟上去看看就知道了。”
田学才在巷子尽头那间屋吹熄了灯笼,熟门熟路地敲了三下,门被人从里面打开,他一闪身就进去了。
天色太暗看不到里面的人,牛大寒和吴大,吴二对视一眼,悄没声息地翻上围墙,爬到屋顶去。
三人揭了瓦片往下看,顿时直呼辣眼,目光无处安放。
屋里的人迫不及待地折腾起来了,他们三未成家的汉子听得浑身火热,趴在屋顶一动不动等下面完事。
“哥,要不抓他们一个现行?”,吴二小声询问。
吴大摇头:“先等等。”
“等啥啊,还得等他们办完事不成。”,吴二急眼,踹了一下牛大寒,让他说句话。
牛大寒指指脸,意思明确,先蒙脸再揍人。
吴二熟练掏出三张蒙面巾,自己快速蒙好脸,虎躯一震直接将人家屋顶给踩榻了,也不管屋里情况,在两人发出尖叫前一手刀打晕了那女子,然后扯着光溜溜的田学才捂住嘴按地狂揍。
牛大寒和吴大紧随其后,扯过被子盖在晕过去的女子身上,也加入了揍人行列。
可怜田学才手无缚鸡之力,被三个习武的大汉一顿揍,嘴还被捂住无法呼救,最后肿着一张猪头脸光着身体被扔到了大街上。
夜风呼呼吹,罪魁祸首闻风四散,连个影都没让人看见。
田学才哀嚎痛喊,引来了花柳巷寻欢的恩客和姑娘注意,才有人好心将他送往医馆去。
这一通闹,田秀才青楼寻欢却被光身丢至街上的消息第二日就传遍了建安镇。
这等事可新奇,谭妆宜原还在心里鼓掌,下午衙门的人就上门来将她爹压走了,说是田秀才状告谭家殴打秀才,如今正在公堂要求对质。
到了衙门公堂,那田学才哎哟哎哟喊了起来,大呼谭家歹毒,要断他的科举路,求县令大人给他公道。
谭妆宜观他,确实被打得挺惨的。
“谭昌,学子田学才状告你雇人殴打他至伤重,你可承认?“,县令一拍惊堂木,坐于高位,通身威严。
谭昌跪下喊冤:“大人,草民冤枉!草民与田秀才无冤无仇,怎么会雇人打他?这田秀才我今日都还是头一次见!望大人明察秋毫!”
田学才听罢气得当场从担架弹坐起身,狰狞瞪视着他:“你分明就是为了报复于我还好意思狡辩!”
“报复?我们有何仇?”
见谭昌装傻充愣,田学才气得口不择言,当场道:“我让媒婆上你家提亲,可你家瞧不起清贫学子将我拒之门外,我酒后才思狂野,实在气不过便挥洒笔墨写了一篇西水商女赋。此事本不是我意,我也万分抱歉,亦从一品居拿回了赋词,你为何还如此咄咄逼人,竟恶毒到要断我的科举前程!大人,您要为学生做主啊!”
县令淡扫他一眼,询问谭昌:“田秀才所言可是属实?”
谭昌跪在地上,听完那番言论当场暴怒,却只能隐忍着,他红着眼,难掩怒火:“好啊原来那下作诗赋是你写的!我女儿尚未出阁,一个清清白白的小女娘竟被污蔑诋毁至此,就因为拒了你的提亲,田学才,你好狠毒的心,你枉读圣贤书!”
“大人!草民从未说过瞧不起清贫学子这等话,草民每年给长鸿书院捐银子,书籍笔墨纸张,这些祝院长与书院众学子有目共睹,如今平白蒙受冤屈,还带累了女儿,求大人定要严惩田贼,以示公道!”
田学才气愤道:“你别转移话题,我说的是你雇人殴打我的罪行,大人,学生身上的伤实实在在的,其他那些无凭无据,学生冤枉!”
“你说我爹雇人殴打你,你可有人证物证?可亲眼看见了行凶者?”,谭妆宜一脸嫌恶地瞪着田学才那张猪头脸,到堂前跪下行了礼。
她低头,落下两行清泪,哀泣道:“大人,民女自懂事起从未与人为恶,孝顺父亲,与邻友好,如今因为他肆意诋毁,已然没了名声。士子贵重,难道女子的清誉就不重要吗?若都像他一般,提亲被拒就随手一赋诋毁女家,这以后谁家还敢将女儿许配给读书郎。”
谭妆宜在镇上素有温良和善的名声,如今见她泣涕涟涟跪在公堂下诉说委屈,围观的百姓顿时就从秀才那层清贵的身份脱离开,与谭妆宜感同身受。
是啊,她们家中都是有女儿的,如果以后他人上门提亲,拒绝了就要被读书人诋毁,如此行径恶劣,那他们怎么还敢把女儿嫁给读书人。
一些书生也是这般想,提亲不成就写赋诋毁女子,他们苦读圣贤书难道就是用在这种地方?
以后谁家还敢把女儿嫁给他们?
这田学才实在可恨!
“你这贱人休要胡言!不过是一篇赋词而已哪有你说的这般严重,妇者愚也,蠢不可及!”,田学才此刻没了半点书生应有的端正,死死盯咬着谭妆宜像是随时都要扑上去。
县令此时已对堂下的秀才郎没了先前的维护之情,这秀才心胸狭隘,毫无圣人气度,与人攀扯起来竟枉顾书生仪态,像个疯妇一般,不过到底是自己点的秀才,此事不宜闹大。
他沉吟思索,片刻后道:“田秀才,你说谭家加害你,可能拿出证据来?”
田学才对上县令压迫的质问目光,心虚低下头,目光闪烁,他避重就轻道:“那时贼人蒙面,夜色又沉,故未能看见行凶者真容。”
恰时围观百姓有昨夜在花柳巷的公子,他秉着看戏的心情,大声嚷嚷道:“嘿!田秀才,你怎不说说昨晚为什么在花柳巷啊?”
“哈哈哈哈哈哈是啊,又为什么被光着身扔出来,莫不是没给银子?”
“怕不是嫖了姑娘不给银子被打手轰出来,这也能赖到人谭家头上,想讹药钱不成?”
“胡扯!”,最害怕的事就这样被捅了出来,田学才脸色红了又白,他抖着嘴唇,慌乱地给自己想着辩词自证清白。
他本意是想借着这次闹到公堂上,敲谭家一笔银子的,可是却忽略了那晚自己糗样所见之人甚多,此时已悔不当初。
“安静!”
县令严肃看着堂下,惊堂木下全然没有半分惜才之心,不耐烦地只想尽快结束这场闹剧,他视线淡淡扫过浑身发抖的田学才,和安静不语的谭家女,心中有了成算。
“田秀才,你既拿不出证据,那谭家雇人殴打你一事便就此了了,而你写赋诋毁谭家姑娘一事却是自己亲口承认的。这样,本着以和为贵之心,谭家姑娘因你影响婚配,你需负责任,本官为你二人配婚,此事算揭过。”
谭妆宜:?我听错了?
谭昌愣住。
峰回路转,田学才听闻县令的宣判,心中当即涌上狂喜,不顾周身疼痛爬起来连嗑响头:“学生遵大人令!遵大人令!”
“我不同意!”,谭昌怒吼,怒目直视堂上县令:“我女儿不嫁田家子!”
县令望着他皱眉,烦躁道:“不是说你女儿因他诋毁名声而导致婚嫁困难吗?田学才有秀才功名,让他负责娶你女儿有何不对?”
这狗县令!
狗官!
谭昌在心里大骂狗官,更为商户的地位感到悲哀,事情到了这般清楚明白的地步,这狗官还是偏颇读书人,竟糊涂到要将他女儿推入火堆。
谭昌道:“我只这一个女儿,是打算招赘的,并且已经有了人选,也谈好了只差过礼,所以断断不能应县令点的这门亲。”,大不了等退了堂他从熟悉的子侄里挑一个出来,反正他也早就在挑选合适的赘婿了。
田学才哪能让到手的亲事飞了,他义正言辞道:“大人金口玉言,已说出去的话岂能更改!”
县令烦得不能再烦,心中正骂这谭昌不识好歹,一道从容之音徐徐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