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7 章
虽然在云城的时间很短,在这里的时光确实谢有仪最难忘的。
走在街上热情拉着她说话的阿婆,尝尝到惠宁堂给她送来云城特产的嬢嬢姐姐们,还有小队的同伴们,从义诊再到军营之中,从未有一人抱怨太累。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还有三日,就到了谢有仪和这彩云之城告别的时候了。
想到今后她与陆廷尧要走的路,谢有仪知道,也许今后再难有机会重新到这里生活了。
心中愁绪万千,可在走之前,也还是要安排好这些跟着她的人。
此前谢有仪向小队的人许过诺言,会让他们有朝一日成为真正的大夫,于是谢有仪专门找到了周大夫,他作为军医常年待在云城,对这城中哪些大夫在教徒弟这件事上,还是很清楚的。
果然,周大夫很快给她回信,推荐了几位在云城虽然名气不大,但是都是做这行做了快一辈子的老大夫。
不仅如此,周大夫还提出了,想要让姜慈与蒋大叔都跟着他在军营学习。
“姜慈于医学一道极有天赋,尽管年龄稍长,但其人悟性极高,五年之内定能学有所成。蒋邵虽天赋稍弱,但也是个勤奋苦干之人。臣听闻王妃组此小队初衷本为帮助将士,若是他们愿意随臣学习,臣定然认真负责,不负王妃之愿望。”
“军中几月,王妃与我等同甘共苦,臣感念于此,今后将以毕生所学还之,只愿有更多的好大夫。”
谢有仪捏着信纸,读着读着脸上就不自觉露出了微笑。
起初刚刚组建小队时,有许多人不了解,对他们并不抱有期望,一帮草台班子,能翻出什么花来?
但谢有仪和小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不是在玩过家家,也不是官府为了博一个好名声弄出来的噱头。于是,就连最开始嘲讽他们、阻拦他们的医馆大夫,也都逐渐转变了想法,竟然还有几个大夫主动找上知府陈术,询问是否可以效仿谢大夫一般,组成队伍到乡下去义诊。
其中尽管不乏想要浑水摸鱼的人,但更多的人是被谢有仪的做法打开了思路。
毕竟云城作为边境,总是要比其他州城动荡更多,自己的家人也在此,只有一个人的力量能救下多少人呢?但若是一传十,十带百,或许云城就能少一些支离破碎的家。
对于周大夫的想法,谢有仪哪有不答应的,她问过了姜慈与蒋大叔的想法,两人都是连连点头。
谢有仪:“不过你们平日倒是不用总是待在军中,没有战事的时候,周大夫也是经常住在城中的,我请了他每旬三日到益元堂坐诊,也方便你们跟着学习。若是周大夫对你们有其他安排,你们就听他的。”
姜慈已经知道了谢有仪将要离开的事,此刻眼中泛红,感动于她对自己的点击,“多谢谢大夫,以后,以后一定要再来云城。”
蒋大叔也是满脸惆怅,“是啊,还以为谢大夫能带着我们直到能考行医证的时候,谁知道这么快就要走了。”
听着两人絮叨,谢有仪心中也涌出一些不舍,但她没有说什么以后一定还会回来的话。
只是微笑着听姜慈说要给她带上一些亲手做的腊肉,听蒋大叔说家里刚好最近采了不少菌子,一定得给谢大夫装一些带着。
小队的人各有去处,但他们的志向与目标都是往一同去的。
未来的某一天,这群人或许又因为一件事聚到一起,那时候,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离开前两日,谢有仪来到了府衙,找到了和容彩。
上一次是带着目的与试探,而这一次,谢有仪只是来告别的,也是感谢她当初让镖局的人护送百草谷之人往返于云城,这才能让军中不用愁于药材缺乏。
府衙中所种的花与树也不少,两人坐在樱花树下,看着满树的粉色樱花随着微风微微摇摆着,偶尔飘落下几朵零星的花瓣,散落在手中端着的茶水中,倒是为这杯茶添上了几分樱花香气。
谢有仪说了自己对小队的安排,同时拜托和容彩平日里也多关照他们,和容彩一口答应,还说会写信给她,若是云城有什么有趣的事儿,也让谢有仪听一听。
对这位镖局东家、如风阁成员、知府夫人,谢有仪是由衷敬佩,也很是羡慕她能够活得如此精彩。
临走之前,让谢有仪意外的是,和容彩主动叫住她,说道:“王妃,你们对如风阁和阁主应当已经有了更多的了解,请你们相信,阁主与我们对毓亲王府没有任何恶意,如风阁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女子,而这初衷从未改变。至于阁主,她或许有些自己的私心,但她从不会因此让我们为此付出。”
谢有仪有些意外,原本还以为那次捉住巴青,是因为如风阁参与进来,如今听和容彩这么一说,难道当日就只有阁主一人?
不过这件事就没必要与和容彩说了,对她表现出的善意,谢有仪接受了,“嗯,我与王爷确实有所猜测,既然如此,若是阁主想好了,可到京城寻我们,我与王爷随时欢迎。”
这人十有八九是陆廷尧的亲生母亲,虽然不知道为何她一直隐姓埋名,连自己儿子都不告诉,但若是还能够见面,终究是一件喜事。
回到王府,文静主动说想要与王妃说个事。
谢有仪还有些惊讶,平日里她们总是待在惠宁堂,有话都在惠宁堂说了,回到王府反而不怎么互相见面。
想着他们即将离开,谢有仪觉得文静应该是来和她说这件事的。
只是她原以为文静是想尽快回家,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小姑娘,想家了很正常。
可没想到,文静一开口,就给谢有仪扔了个炸弹。
“夫人,我想留在云城,继续待在惠宁堂。”
谢有仪皱眉:“你这是何意?难道你不想回家吗?”
文静抿唇,沉默了几息,最终还是选择坦白,掏出了一封信递给谢有仪,“夫人你先看看这个。”
看见信封,谢有仪有些了然,恐怕文静不想回去,又是因为家里。
果然,信里一开始写了两句话草草关心了一下文静,然后才是写信的真正意图,原来是文静离开了半年多,文母坐等右等不见文静有回来的意思,可他哥哥还要成亲呢,家里条件一般,还指望着文静也快些定亲,好给她哥哥成亲加些礼钱。
恰好,有家做豆腐生意的掌柜托了媒人上门说亲,若是成了,就给五十两银子的彩礼,这对文家来说可真是一笔不小的财了。
因此,就算走前谢有仪亲自上门说了让文静跟着她学,学成了做大夫前途可好着呢,文母文父最终还是等不了这么久,想让文静快些定亲出嫁。
看完信,谢有仪叹气,“你不想回去我也理解,只是你要想好,若是留在云城,你孤身一人,没有亲人在身边,我与豆蔻也要回京城去,你能不能待得下去?”
文静连忙点头,“只要夫人同意让我继续在惠宁堂做事,我肯定能养活自己。”
谢有仪摆手,“我不是说银钱上的事情,就算我们走了,王府你可以继续住着反正空着也是空着,惠宁堂你自然可以待着,有你继续做掌柜,我还更放心呢。”
“我担忧的是,你孤身在此,会不会觉得孤单?”
文静哑然,她的确没有想过这方面的事情,但思考半晌,她还是笃定道:“夫人,就算我回到家里,不久也会被嫁出去,到时候又与孤身一人有何区别?更别提,到时候我肯定不能如今一般,能够当医馆的掌柜,能够给人看病抓药,能够自己赚钱,不自由的生活,就算有再多人在一起又如何?”
“而且,还有姜大娘,蒋大叔,还有小路,他们也都在这里呢。”
谢有仪听完文静的话,心中的担忧也散去几分,小姑娘虽然年轻,但做事一直谨慎细心,既然如此,她也不想继续干预她的选择。
“好,既然你想清楚了,那就留下吧。只是有三件事你要做到,第一,你要和家里说清楚你自己的想法,不能逃避,他们接不接受是一件事,而你表达你的想法是另一件事,这样今后你心中也更安定一些。”见文静点头,谢有仪继续说:“第二,豆蔻也要跟着我走,还剩下两天时间,你让豆蔻将益元堂的事儿交接给你,今后你就是两家医馆的掌柜。放心,我会让王府管家帮你,直到你能完全接手。”
文静刚提起的一口气又立马松了下去,“好,夫人放心,我一定努力,不负您的期望。”
谢有仪莞尔,“我相信你。”
“还有第三件事,你就住在王府,不必去另外找住处。尽管碍于种种原因,你不能一直跟着我,但对外,今后你就是我的徒弟。”
“我会派人定期与你传信,给你布置学习的任务,我也与军中的周大夫说了,你也到他那学习,等你火候到了,就去考行医证。”
文静对后面的内容自无不可,“多谢夫人!只是王府我一个人恐怕并不适合……”
谢有仪:“这件事没商量,我把你带来云城,有义务保证你的安全,除了王府,其他地方我都不放心。”
“你是我徒弟,师徒关系相比于家人也不差什么了,你住这没什么不合适的。”
“还有,以后也该改一改称呼了。”
文静抬起胳膊用袖子擦了擦眼睛,拭去刚刚滴落下的眼泪,“是!师傅!”
既然要正式收文静为徒,仪式也不能少。
离开云城的前一日,谢有仪在王府为文静办了拜师礼,邀请了周大夫来主持。
跪拜、敬茶、训诫、礼成,从此,谢有仪就有了在历朝的第一个徒弟。
说起来,谢有仪其实有些心虚,她是因为时代的原因,所以站在前面一些,但其实就算是与历朝的大夫想必,她也还是由短板,还不到能够收徒的程度。但为了文静能够更好地生活在云城,也是因为她的确想将自己掌握的只是都传给她,她才想出这个办法。
谢有仪相信,总有一日等文静成长起来,能够直面家人的时候,她们就能够重逢,共同将所学所知传给更多人。
走在街上热情拉着她说话的阿婆,尝尝到惠宁堂给她送来云城特产的嬢嬢姐姐们,还有小队的同伴们,从义诊再到军营之中,从未有一人抱怨太累。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还有三日,就到了谢有仪和这彩云之城告别的时候了。
想到今后她与陆廷尧要走的路,谢有仪知道,也许今后再难有机会重新到这里生活了。
心中愁绪万千,可在走之前,也还是要安排好这些跟着她的人。
此前谢有仪向小队的人许过诺言,会让他们有朝一日成为真正的大夫,于是谢有仪专门找到了周大夫,他作为军医常年待在云城,对这城中哪些大夫在教徒弟这件事上,还是很清楚的。
果然,周大夫很快给她回信,推荐了几位在云城虽然名气不大,但是都是做这行做了快一辈子的老大夫。
不仅如此,周大夫还提出了,想要让姜慈与蒋大叔都跟着他在军营学习。
“姜慈于医学一道极有天赋,尽管年龄稍长,但其人悟性极高,五年之内定能学有所成。蒋邵虽天赋稍弱,但也是个勤奋苦干之人。臣听闻王妃组此小队初衷本为帮助将士,若是他们愿意随臣学习,臣定然认真负责,不负王妃之愿望。”
“军中几月,王妃与我等同甘共苦,臣感念于此,今后将以毕生所学还之,只愿有更多的好大夫。”
谢有仪捏着信纸,读着读着脸上就不自觉露出了微笑。
起初刚刚组建小队时,有许多人不了解,对他们并不抱有期望,一帮草台班子,能翻出什么花来?
但谢有仪和小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不是在玩过家家,也不是官府为了博一个好名声弄出来的噱头。于是,就连最开始嘲讽他们、阻拦他们的医馆大夫,也都逐渐转变了想法,竟然还有几个大夫主动找上知府陈术,询问是否可以效仿谢大夫一般,组成队伍到乡下去义诊。
其中尽管不乏想要浑水摸鱼的人,但更多的人是被谢有仪的做法打开了思路。
毕竟云城作为边境,总是要比其他州城动荡更多,自己的家人也在此,只有一个人的力量能救下多少人呢?但若是一传十,十带百,或许云城就能少一些支离破碎的家。
对于周大夫的想法,谢有仪哪有不答应的,她问过了姜慈与蒋大叔的想法,两人都是连连点头。
谢有仪:“不过你们平日倒是不用总是待在军中,没有战事的时候,周大夫也是经常住在城中的,我请了他每旬三日到益元堂坐诊,也方便你们跟着学习。若是周大夫对你们有其他安排,你们就听他的。”
姜慈已经知道了谢有仪将要离开的事,此刻眼中泛红,感动于她对自己的点击,“多谢谢大夫,以后,以后一定要再来云城。”
蒋大叔也是满脸惆怅,“是啊,还以为谢大夫能带着我们直到能考行医证的时候,谁知道这么快就要走了。”
听着两人絮叨,谢有仪心中也涌出一些不舍,但她没有说什么以后一定还会回来的话。
只是微笑着听姜慈说要给她带上一些亲手做的腊肉,听蒋大叔说家里刚好最近采了不少菌子,一定得给谢大夫装一些带着。
小队的人各有去处,但他们的志向与目标都是往一同去的。
未来的某一天,这群人或许又因为一件事聚到一起,那时候,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离开前两日,谢有仪来到了府衙,找到了和容彩。
上一次是带着目的与试探,而这一次,谢有仪只是来告别的,也是感谢她当初让镖局的人护送百草谷之人往返于云城,这才能让军中不用愁于药材缺乏。
府衙中所种的花与树也不少,两人坐在樱花树下,看着满树的粉色樱花随着微风微微摇摆着,偶尔飘落下几朵零星的花瓣,散落在手中端着的茶水中,倒是为这杯茶添上了几分樱花香气。
谢有仪说了自己对小队的安排,同时拜托和容彩平日里也多关照他们,和容彩一口答应,还说会写信给她,若是云城有什么有趣的事儿,也让谢有仪听一听。
对这位镖局东家、如风阁成员、知府夫人,谢有仪是由衷敬佩,也很是羡慕她能够活得如此精彩。
临走之前,让谢有仪意外的是,和容彩主动叫住她,说道:“王妃,你们对如风阁和阁主应当已经有了更多的了解,请你们相信,阁主与我们对毓亲王府没有任何恶意,如风阁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女子,而这初衷从未改变。至于阁主,她或许有些自己的私心,但她从不会因此让我们为此付出。”
谢有仪有些意外,原本还以为那次捉住巴青,是因为如风阁参与进来,如今听和容彩这么一说,难道当日就只有阁主一人?
不过这件事就没必要与和容彩说了,对她表现出的善意,谢有仪接受了,“嗯,我与王爷确实有所猜测,既然如此,若是阁主想好了,可到京城寻我们,我与王爷随时欢迎。”
这人十有八九是陆廷尧的亲生母亲,虽然不知道为何她一直隐姓埋名,连自己儿子都不告诉,但若是还能够见面,终究是一件喜事。
回到王府,文静主动说想要与王妃说个事。
谢有仪还有些惊讶,平日里她们总是待在惠宁堂,有话都在惠宁堂说了,回到王府反而不怎么互相见面。
想着他们即将离开,谢有仪觉得文静应该是来和她说这件事的。
只是她原以为文静是想尽快回家,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小姑娘,想家了很正常。
可没想到,文静一开口,就给谢有仪扔了个炸弹。
“夫人,我想留在云城,继续待在惠宁堂。”
谢有仪皱眉:“你这是何意?难道你不想回家吗?”
文静抿唇,沉默了几息,最终还是选择坦白,掏出了一封信递给谢有仪,“夫人你先看看这个。”
看见信封,谢有仪有些了然,恐怕文静不想回去,又是因为家里。
果然,信里一开始写了两句话草草关心了一下文静,然后才是写信的真正意图,原来是文静离开了半年多,文母坐等右等不见文静有回来的意思,可他哥哥还要成亲呢,家里条件一般,还指望着文静也快些定亲,好给她哥哥成亲加些礼钱。
恰好,有家做豆腐生意的掌柜托了媒人上门说亲,若是成了,就给五十两银子的彩礼,这对文家来说可真是一笔不小的财了。
因此,就算走前谢有仪亲自上门说了让文静跟着她学,学成了做大夫前途可好着呢,文母文父最终还是等不了这么久,想让文静快些定亲出嫁。
看完信,谢有仪叹气,“你不想回去我也理解,只是你要想好,若是留在云城,你孤身一人,没有亲人在身边,我与豆蔻也要回京城去,你能不能待得下去?”
文静连忙点头,“只要夫人同意让我继续在惠宁堂做事,我肯定能养活自己。”
谢有仪摆手,“我不是说银钱上的事情,就算我们走了,王府你可以继续住着反正空着也是空着,惠宁堂你自然可以待着,有你继续做掌柜,我还更放心呢。”
“我担忧的是,你孤身在此,会不会觉得孤单?”
文静哑然,她的确没有想过这方面的事情,但思考半晌,她还是笃定道:“夫人,就算我回到家里,不久也会被嫁出去,到时候又与孤身一人有何区别?更别提,到时候我肯定不能如今一般,能够当医馆的掌柜,能够给人看病抓药,能够自己赚钱,不自由的生活,就算有再多人在一起又如何?”
“而且,还有姜大娘,蒋大叔,还有小路,他们也都在这里呢。”
谢有仪听完文静的话,心中的担忧也散去几分,小姑娘虽然年轻,但做事一直谨慎细心,既然如此,她也不想继续干预她的选择。
“好,既然你想清楚了,那就留下吧。只是有三件事你要做到,第一,你要和家里说清楚你自己的想法,不能逃避,他们接不接受是一件事,而你表达你的想法是另一件事,这样今后你心中也更安定一些。”见文静点头,谢有仪继续说:“第二,豆蔻也要跟着我走,还剩下两天时间,你让豆蔻将益元堂的事儿交接给你,今后你就是两家医馆的掌柜。放心,我会让王府管家帮你,直到你能完全接手。”
文静刚提起的一口气又立马松了下去,“好,夫人放心,我一定努力,不负您的期望。”
谢有仪莞尔,“我相信你。”
“还有第三件事,你就住在王府,不必去另外找住处。尽管碍于种种原因,你不能一直跟着我,但对外,今后你就是我的徒弟。”
“我会派人定期与你传信,给你布置学习的任务,我也与军中的周大夫说了,你也到他那学习,等你火候到了,就去考行医证。”
文静对后面的内容自无不可,“多谢夫人!只是王府我一个人恐怕并不适合……”
谢有仪:“这件事没商量,我把你带来云城,有义务保证你的安全,除了王府,其他地方我都不放心。”
“你是我徒弟,师徒关系相比于家人也不差什么了,你住这没什么不合适的。”
“还有,以后也该改一改称呼了。”
文静抬起胳膊用袖子擦了擦眼睛,拭去刚刚滴落下的眼泪,“是!师傅!”
既然要正式收文静为徒,仪式也不能少。
离开云城的前一日,谢有仪在王府为文静办了拜师礼,邀请了周大夫来主持。
跪拜、敬茶、训诫、礼成,从此,谢有仪就有了在历朝的第一个徒弟。
说起来,谢有仪其实有些心虚,她是因为时代的原因,所以站在前面一些,但其实就算是与历朝的大夫想必,她也还是由短板,还不到能够收徒的程度。但为了文静能够更好地生活在云城,也是因为她的确想将自己掌握的只是都传给她,她才想出这个办法。
谢有仪相信,总有一日等文静成长起来,能够直面家人的时候,她们就能够重逢,共同将所学所知传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