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凉的石榴入口清脆多汁,甜味自舌尖蔓延至胸腔,令人愉悦。
陆淮习从怀里拿出一个锦盒,暗蓝色的盒面上有金丝镂的云纹。
他将盒子打开,里面放着一支簪子。
簪子上浅绿绒布制成的竹叶栩栩如生,竹叶错落中,坠的金珠散发着柔柔浅金色。
如此眼熟,却刺痛郑颂宜的心。
它干净和完整,没有血垢,也不似前世破残。
前世,周祯用这根簪子,让陆淮习在辛河之战中身负箭伤、昏迷数日,让副将徐珲命丧黄泉。
“前几日,我在街市上看到的,觉得很适合你。”陆淮习将簪子递给郑颂宜。
郑颂宜没了胃口,将石榴放下,“簪子贵重,奴婢不能收。”
语气决绝,陆淮习拿着簪子的手停在空中。
“不贵重,我在夜市的摊前买的,你收下吧。”陆淮习解释道。
郑颂宜看着做工精巧的簪子,前世他也这样说,还说金珠是寻常、普通的珍珠。
“还请将军不要为难奴婢。”郑颂宜垂目,要蹲下行礼拒接。
陆淮习一把扶住她,郑颂宜的手臂在他手里显得细弱,他的力道恰到好处,不许她离座。
“好吧。”一声叹息,陆淮习拿捏着手中簪子,仍不死心,“那你帮我保管着。”
不由分说地把簪子往郑颂宜手里一塞,“即是我的侍女,那这是我的命令,帮我保管簪子。”
陆淮习生怕郑颂宜再拒绝,又强调了一遍。
“好,奴婢替将军保管着。”他如此说,郑颂宜不再拒绝。
陆淮习心满意足的笑了,继续道:“我听闻张家村的人说,你有个幼年时走散的哥哥?”
“没有。”郑颂宜一口否决。
陆淮习疑惑道,“可是,当日她们亲口告诉我的,还向我打听四五年前都城中,是否有半路接回府的公子哥。”
“我那时年幼,记错了,他并不是我哥,他是富贵人家的公子。”郑颂宜面色冷峻,“我是平民之女,不敢攀附。”
陆淮习见她面色不善,一时微怔。
“…对了,十日后宫中办庆功宴,你可想参加?”陆淮习话锋一转。
郑颂宜摇头,“不想。”
前世,她托陆淮习苦寻周祯不得,陆淮习提议带她参加宫里的庆功宴,其中不少达官贵族参加,也许会有所发现。
正是这次庆功宴,郑颂宜发现原来她一直要找的’哥哥‘竟然是三皇子。
宴会中,三皇子周祯一眼看到了郑颂宜,两人私下约见,周祯大倒苦水,说自己在皇宫里如何不受待见、如履薄冰的惨状。
当日的郑颂宜无比痛心,暗暗下定决心要帮周祯。
如今看来,甚是可笑。
陆淮习见她神色百变,“怎么了?是不是吃的太凉不舒服了?”
“不是,我没事。”郑颂宜摇头。
陆淮习点头,还想多嘱咐两句,旁边一小厮上前,同陆淮习耳语,不知说了什么,陆淮习站了起来。
“刚回都城,我还有些事情处理,你在府里待着便好。”陆淮习对郑颂宜道,末了又怕自己的话是在限制她外出,又道:“也可以自由出府,不必拘束。”
陆淮习想到了什么,折身返回,拉过郑颂宜的手,将一个荷包放在她的手心,“随意支配。”
是一袋银两,郑颂宜欲开口却被他一句话挡回,“是预支的工钱。”
说完,陆淮习笑意舒展,和小厮离开了。
回望院中,不知青枝和秋伈何时也走了。
郑颂宜拿着沉甸甸的荷包,心情也变得沉重。
她将荷包放回西厢房中,正欲回到亭中收拾果盘,
却被一股强力捂嘴拉回屋中,力道之蛮横让郑颂宜恼怒,她回瞪着,果然是周祯!
周祯瞧见她愤恨的眼神,不怒反笑,“怎么?几天不见,心就跟着陆淮习走了?”
说罢,周祯的手从郑颂宜的嘴往下移,在她脖颈间比划。
周祯盯着她雪白的脖颈,细看还能看到一条淡黄色的条痕,眉毛一挑。
“你又想干什么?!”郑颂宜不快,迅速将袖下的簪子收紧,往里藏了藏。
周祯另一只手掐住她的手腕,郑颂宜吃痛仍不肯松开。
“别藏了,我早就看见了。”周祯夺了她手中的簪子,郑颂宜见状想抢回来。
周祯高举着簪子,反手擒住她的双手,眼神挑衅,仿佛在说’休想耍什么花招‘。
他靠近郑颂宜的耳边,郑颂宜觉得无比恶心。
“毒针就别用了,我要是死在将军府,你们可不好交代。”
郑颂宜又退后两步,却发现抵住了墙。
“前世你可是自己把簪子给了我,替我想了一个好计谋。”周祯低头看郑颂宜,“怎么,这一次不肯了?”
郑颂宜知道强夺不成,眼神犀利,“前世,我可没有这么早就给你。”
“是,倒也没错。”周祯却收下簪子,“但是,这一次我要提前拿走。”
郑颂宜冷笑,“前世,我常戴着,所以你才能仅凭一个簪子,便让陆淮习相信我被人绑了,以此调动徐珲前去凉序台搭救,最终伤亡惨重。”
“这次,你猜陆淮习能不能记得他给过我簪子?又或者会不会疑心是别人偷去了?”郑颂宜字字在理,周祯显然听进去了。
“那真是无趣了。”周祯看着簪子,眼神扫过郑颂宜,随手将其带在她的发鬓间。
郑颂宜瞪着他,周祯无视她的眼刀,戏谑道,“陆淮习眼光不错嘛,挺配你,既然如此,那你便先戴着。”
周祯松开手,郑颂宜速走开两步。
“庆功宴,”周祯上前两步,居高临下道,“你要参加。”
郑颂宜仰着头回视,“这就大可不必了吧!”
毕竟前世,庆功宴是两人重逢的契机,这一世,显得多此一举。
周祯嗤笑,“来一趟将军府太不容易,庆功宴,你来宫里是汇报情报。”
不等郑颂宜说话,周祯命令的语气道,“我要你,查一查将军府里谁重生了。”
“将军府里没有人重生。”郑颂宜盯着他,语气决断,“你难道忘了?我亲手下的药,她们都是在睡梦里死去的,何来的不甘心?何来的重生?”
周祯冷哼一声,“恐怕只是你的以为,我的人说将军府有重生之气。”
郑颂宜皱眉看着他,心中思量着,难不成说的是长公主?
可是长公主当时只是在将军府待了半天,早已回公主府了。
难道是自己?
郑颂宜盯着周祯一字一句问道。
“你确定是将军府里的人?还是来将军府的人?”
周祯不屑一笑,“在你来将军府之前,这块地方就有重生的人,听明白了吗?”
他双手禁锢住郑颂宜的肩,不容她分辩,“你最好实相点,庆功宴如实来报,否则我今日进得来将军府,下次就能……”
他后半句话并没有说完,只是阴冷地笑着。
——
傍晚时分,天色一点点暗下来。
长公主府的后门开了个小口,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溜了进去。
长公主看着将军府吴管事走路不大利索,眉头微蹙。
觉青姑姑见状,出声问道。
“吴管事,你的腿脚怎么了?”
吴管事噢了一声,“不碍事,多谢觉青姑姑、长公主关心。”
“挨板子了?”长公主直言道。
吴管事欠身,觉得有些没脸面,“是……”
陆淮习一向厚待下人,甚少罚下人挨板子。
吴管事如此,长公主便知道陆淮习定是为着郑颂宜责罚的他。
“为着什么事罚你?”长公主直入正题。
吴管事恭敬道,“是奴才疏忽了,没给郑姑娘送冰块。”
长公主记得郑颂宜一向怕热,又有梦魇,正值酷暑,怕是睡不安生。
“我让你留意府内动向,又没让你苛待她!”
吴管事见状扑通跪下,“是是,奴才的错。”
长公主揉了揉眉心,“这几日府里情况如何?”
吴管事战战兢兢说了许多,诸如青枝、秋伈服侍郑姑娘、孟嬷嬷教郑姑娘制香、郑姑娘午时才起等等。
长公主闻言叹气。
“还有,将军送了根簪子给郑姑娘,奴才远远瞧着是竹叶的式样……”
长公主追问,“是不是还坠着金珠?”
吴管事仔细回忆,“仿佛是的。”
长公主心中一颤。
竟然这么早,陆淮习就将簪子给了她。
长公主心中又不免感叹,所谓一见误终身,大抵是如此了。
“以后琐碎之事不必来报,有异动时再来报。”长公主对吴管事吩咐道。
吴管事连连称是,觉青姑姑将吴管事送离,临了塞了些银子给他,叫他去治伤。
吴管事悬着的心才稍稍放松,他原本以为长公主是不待见郑姑娘的意思,便没把将军嘱咐的话放在心上。
谁知是曲解了长公主的意思,办错了事,吴管事心中一番懊恼。
觉青姑姑回到长公主身边,忍不住问,“长公主,将军把簪子给了郑姑娘,这怕是……”
长公主抬眸,觉青的眼里有疑惑、担心。
“他动心了。”长公主轻叹,想起吴管事方才的模样,转而又道,“再另外找个人,留意将军府的动向。”
“是。”觉青领命退下。
长公主望着庭院的竹叶陷入沉思。
前世,自己因儿子死于宫变伤心过度,没多久便离世了。
人死如灯灭。
一切感知消失,记忆戛然而止。
长公主眼中还有觉青的残影。
自己走后,觉青后来过得如何。
为什么她没有重生?
陆淮习从怀里拿出一个锦盒,暗蓝色的盒面上有金丝镂的云纹。
他将盒子打开,里面放着一支簪子。
簪子上浅绿绒布制成的竹叶栩栩如生,竹叶错落中,坠的金珠散发着柔柔浅金色。
如此眼熟,却刺痛郑颂宜的心。
它干净和完整,没有血垢,也不似前世破残。
前世,周祯用这根簪子,让陆淮习在辛河之战中身负箭伤、昏迷数日,让副将徐珲命丧黄泉。
“前几日,我在街市上看到的,觉得很适合你。”陆淮习将簪子递给郑颂宜。
郑颂宜没了胃口,将石榴放下,“簪子贵重,奴婢不能收。”
语气决绝,陆淮习拿着簪子的手停在空中。
“不贵重,我在夜市的摊前买的,你收下吧。”陆淮习解释道。
郑颂宜看着做工精巧的簪子,前世他也这样说,还说金珠是寻常、普通的珍珠。
“还请将军不要为难奴婢。”郑颂宜垂目,要蹲下行礼拒接。
陆淮习一把扶住她,郑颂宜的手臂在他手里显得细弱,他的力道恰到好处,不许她离座。
“好吧。”一声叹息,陆淮习拿捏着手中簪子,仍不死心,“那你帮我保管着。”
不由分说地把簪子往郑颂宜手里一塞,“即是我的侍女,那这是我的命令,帮我保管簪子。”
陆淮习生怕郑颂宜再拒绝,又强调了一遍。
“好,奴婢替将军保管着。”他如此说,郑颂宜不再拒绝。
陆淮习心满意足的笑了,继续道:“我听闻张家村的人说,你有个幼年时走散的哥哥?”
“没有。”郑颂宜一口否决。
陆淮习疑惑道,“可是,当日她们亲口告诉我的,还向我打听四五年前都城中,是否有半路接回府的公子哥。”
“我那时年幼,记错了,他并不是我哥,他是富贵人家的公子。”郑颂宜面色冷峻,“我是平民之女,不敢攀附。”
陆淮习见她面色不善,一时微怔。
“…对了,十日后宫中办庆功宴,你可想参加?”陆淮习话锋一转。
郑颂宜摇头,“不想。”
前世,她托陆淮习苦寻周祯不得,陆淮习提议带她参加宫里的庆功宴,其中不少达官贵族参加,也许会有所发现。
正是这次庆功宴,郑颂宜发现原来她一直要找的’哥哥‘竟然是三皇子。
宴会中,三皇子周祯一眼看到了郑颂宜,两人私下约见,周祯大倒苦水,说自己在皇宫里如何不受待见、如履薄冰的惨状。
当日的郑颂宜无比痛心,暗暗下定决心要帮周祯。
如今看来,甚是可笑。
陆淮习见她神色百变,“怎么了?是不是吃的太凉不舒服了?”
“不是,我没事。”郑颂宜摇头。
陆淮习点头,还想多嘱咐两句,旁边一小厮上前,同陆淮习耳语,不知说了什么,陆淮习站了起来。
“刚回都城,我还有些事情处理,你在府里待着便好。”陆淮习对郑颂宜道,末了又怕自己的话是在限制她外出,又道:“也可以自由出府,不必拘束。”
陆淮习想到了什么,折身返回,拉过郑颂宜的手,将一个荷包放在她的手心,“随意支配。”
是一袋银两,郑颂宜欲开口却被他一句话挡回,“是预支的工钱。”
说完,陆淮习笑意舒展,和小厮离开了。
回望院中,不知青枝和秋伈何时也走了。
郑颂宜拿着沉甸甸的荷包,心情也变得沉重。
她将荷包放回西厢房中,正欲回到亭中收拾果盘,
却被一股强力捂嘴拉回屋中,力道之蛮横让郑颂宜恼怒,她回瞪着,果然是周祯!
周祯瞧见她愤恨的眼神,不怒反笑,“怎么?几天不见,心就跟着陆淮习走了?”
说罢,周祯的手从郑颂宜的嘴往下移,在她脖颈间比划。
周祯盯着她雪白的脖颈,细看还能看到一条淡黄色的条痕,眉毛一挑。
“你又想干什么?!”郑颂宜不快,迅速将袖下的簪子收紧,往里藏了藏。
周祯另一只手掐住她的手腕,郑颂宜吃痛仍不肯松开。
“别藏了,我早就看见了。”周祯夺了她手中的簪子,郑颂宜见状想抢回来。
周祯高举着簪子,反手擒住她的双手,眼神挑衅,仿佛在说’休想耍什么花招‘。
他靠近郑颂宜的耳边,郑颂宜觉得无比恶心。
“毒针就别用了,我要是死在将军府,你们可不好交代。”
郑颂宜又退后两步,却发现抵住了墙。
“前世你可是自己把簪子给了我,替我想了一个好计谋。”周祯低头看郑颂宜,“怎么,这一次不肯了?”
郑颂宜知道强夺不成,眼神犀利,“前世,我可没有这么早就给你。”
“是,倒也没错。”周祯却收下簪子,“但是,这一次我要提前拿走。”
郑颂宜冷笑,“前世,我常戴着,所以你才能仅凭一个簪子,便让陆淮习相信我被人绑了,以此调动徐珲前去凉序台搭救,最终伤亡惨重。”
“这次,你猜陆淮习能不能记得他给过我簪子?又或者会不会疑心是别人偷去了?”郑颂宜字字在理,周祯显然听进去了。
“那真是无趣了。”周祯看着簪子,眼神扫过郑颂宜,随手将其带在她的发鬓间。
郑颂宜瞪着他,周祯无视她的眼刀,戏谑道,“陆淮习眼光不错嘛,挺配你,既然如此,那你便先戴着。”
周祯松开手,郑颂宜速走开两步。
“庆功宴,”周祯上前两步,居高临下道,“你要参加。”
郑颂宜仰着头回视,“这就大可不必了吧!”
毕竟前世,庆功宴是两人重逢的契机,这一世,显得多此一举。
周祯嗤笑,“来一趟将军府太不容易,庆功宴,你来宫里是汇报情报。”
不等郑颂宜说话,周祯命令的语气道,“我要你,查一查将军府里谁重生了。”
“将军府里没有人重生。”郑颂宜盯着他,语气决断,“你难道忘了?我亲手下的药,她们都是在睡梦里死去的,何来的不甘心?何来的重生?”
周祯冷哼一声,“恐怕只是你的以为,我的人说将军府有重生之气。”
郑颂宜皱眉看着他,心中思量着,难不成说的是长公主?
可是长公主当时只是在将军府待了半天,早已回公主府了。
难道是自己?
郑颂宜盯着周祯一字一句问道。
“你确定是将军府里的人?还是来将军府的人?”
周祯不屑一笑,“在你来将军府之前,这块地方就有重生的人,听明白了吗?”
他双手禁锢住郑颂宜的肩,不容她分辩,“你最好实相点,庆功宴如实来报,否则我今日进得来将军府,下次就能……”
他后半句话并没有说完,只是阴冷地笑着。
——
傍晚时分,天色一点点暗下来。
长公主府的后门开了个小口,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溜了进去。
长公主看着将军府吴管事走路不大利索,眉头微蹙。
觉青姑姑见状,出声问道。
“吴管事,你的腿脚怎么了?”
吴管事噢了一声,“不碍事,多谢觉青姑姑、长公主关心。”
“挨板子了?”长公主直言道。
吴管事欠身,觉得有些没脸面,“是……”
陆淮习一向厚待下人,甚少罚下人挨板子。
吴管事如此,长公主便知道陆淮习定是为着郑颂宜责罚的他。
“为着什么事罚你?”长公主直入正题。
吴管事恭敬道,“是奴才疏忽了,没给郑姑娘送冰块。”
长公主记得郑颂宜一向怕热,又有梦魇,正值酷暑,怕是睡不安生。
“我让你留意府内动向,又没让你苛待她!”
吴管事见状扑通跪下,“是是,奴才的错。”
长公主揉了揉眉心,“这几日府里情况如何?”
吴管事战战兢兢说了许多,诸如青枝、秋伈服侍郑姑娘、孟嬷嬷教郑姑娘制香、郑姑娘午时才起等等。
长公主闻言叹气。
“还有,将军送了根簪子给郑姑娘,奴才远远瞧着是竹叶的式样……”
长公主追问,“是不是还坠着金珠?”
吴管事仔细回忆,“仿佛是的。”
长公主心中一颤。
竟然这么早,陆淮习就将簪子给了她。
长公主心中又不免感叹,所谓一见误终身,大抵是如此了。
“以后琐碎之事不必来报,有异动时再来报。”长公主对吴管事吩咐道。
吴管事连连称是,觉青姑姑将吴管事送离,临了塞了些银子给他,叫他去治伤。
吴管事悬着的心才稍稍放松,他原本以为长公主是不待见郑姑娘的意思,便没把将军嘱咐的话放在心上。
谁知是曲解了长公主的意思,办错了事,吴管事心中一番懊恼。
觉青姑姑回到长公主身边,忍不住问,“长公主,将军把簪子给了郑姑娘,这怕是……”
长公主抬眸,觉青的眼里有疑惑、担心。
“他动心了。”长公主轻叹,想起吴管事方才的模样,转而又道,“再另外找个人,留意将军府的动向。”
“是。”觉青领命退下。
长公主望着庭院的竹叶陷入沉思。
前世,自己因儿子死于宫变伤心过度,没多久便离世了。
人死如灯灭。
一切感知消失,记忆戛然而止。
长公主眼中还有觉青的残影。
自己走后,觉青后来过得如何。
为什么她没有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