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 章
崔余下午下班回到家时,余晚已经走了。
崔见阳简单和崔余说了下后面余晚的话,就没再多提。
崔见阳看出来了,崔余心情有些复杂。自崔余回来,关于余晚和省城那一家人的事情,她没有多说过一个字。不管崔见阳和崔晓心怎么问,她都是拿“都挺好”三个字搪塞。
而下午崔余和余晚寥寥几句,崔见阳就能明白了,崔余在省城过得一点都不好。
她本不想说的,可面对余晚追问时,她不得不揭开过去的伤疤。
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事,能比明确知道妈妈没有那么爱自己会让人更伤心。
所以崔见阳不想多提,只是做好了晚饭,叫了崔余来吃。
晚饭是红薯粥,加上一碟小咸菜和崔晓心拿来的糟鱼。
崔见阳还煎了韭菜盒子,里面放了小虾皮,都是崔余最爱吃的。
吃饭的时候,崔余吃得有点急,崔见阳喊她慢慢吃,别噎着。
“爸爸,你饭怎么做得这么好吃?”崔余笑着说,“我也想吃慢点,可是根本做不到啊。”
“谁知道呢。”崔见阳也笑了,“还有很多,没人和你抢。”
崔余抬眼看她爸,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只有她自己知道。
崔余打小就嘴馋,爷爷奶奶做饭吧,又不是那么好吃。崔见阳为了让她多吃一点,经常偷偷带着她去小饭馆吃。可是经常在外面吃,也不是个事儿。崔见阳便开始学着做饭。
做饭不是什么难事,难得的是有心去做。
崔见阳带崔余去吃饭的时候,经常和老板聊天,或者后厨观摩,时间长了,就学会了,回家再试着做。每一样菜,每一道主食,只要是崔余说过好吃的,他都想着办法去学。
比如今天这个韭菜盒子。
崔余在邻居家吃过一次,一口气吃了四个,小小人儿当天就积食了,后来崔见阳去学,学会了,自己给崔余做,做的多了,崔余也就不那么贪吃了。
“我知道。”崔余对崔见阳道。
崔见阳只觉得这孩子前言不搭后语的,问:“知道什么啊?”
“我什么都知道。”崔余笑了。
第二天,崔余从家里出来,骑上车去报社,刚到报社大门口,就被沈博堵住了。
沈博扶着自行车,看见崔余来了,连忙说:“你有什么要拿的吗?”
崔余拍一下自己的包:“都在包里了。”
“那别进去了,跟我走。”沈博说完,跨上自行车,用力踩起来。
崔余的自行车是变速的,比沈博的快,三两下追上了,问:“去你昨天说的地方?”
“对。”沈博扫了一眼崔余的自行车,说:“可以啊,你这车追得挺快。”
“是挺好骑。”崔余道。
也不知道骑了多久,反正沈博怎么走,崔余就跟着怎么走,骑了许久,才算到地方。
崔余跟着下了车,走到沈博身边,道:“这是哪儿?”
“电子厂。”沈博指指牌匾,“瞧,那写着呢。”
崔余顺着沈博指的方向看去,上面写着“清原电子厂”。
再往四周看去,厂房很大,围墙自东向西延伸到很远很远。
“这么大?”崔余问。
“里面还有很多小厂,其实就是小作坊。没啥名字,就是做加工的。”沈博道,“这个清原是最大的。”
沈博说完,走到门口和保安说了几句话,又递了烟,那人一挥手,就让进了。
沈博推好自行车,“走,咱们进去。”
沈博一边走一边给崔余介绍,路边这些搭的简易房,都是临时起的小作坊,清原电子厂在里面,还要往里走。外面这些有做灯具的,有做玩具的,还有做开关的,反正做什么的都有。大多都是家庭式的小厂。
“咱们今天去的地方是清原电子厂。他们主要是做电路板的。”沈博说着看向崔余,“知道什么是电路板吗?”
崔余点头,“就是录音机里的那种?”
“你怎么这么会猜!”沈博笑了,“他家就是给录音机收音机做电路板的。里面可干净可大了,走,马上就到了,我带你进去看看。”
车间门口不远处,自行车一排排停在车棚里,崔余和沈博也把自行车停好,两人一齐往里走。
“你认识他们老板?”崔余问。
“那当然,他们在咱们报社的第一份广告就是我拉的。”沈博说,“工厂开工那天,我还来拍照写了新闻呢。”
崔余点头,“原来如此。”
跟着沈博进去没多久,电子厂的厂长就出来了,笑眯眯地请沈博和崔余进了办公室。
厂长姓刘,一位中年男人,不似崔余见到那些肚满肠肥的老板们,这位刘厂长身材瘦削,说话十分有腔调。给崔余和沈博倒了茶,才说:“真是不巧,一会儿我还得出去,怕是陪不了两位。”
“您忙您的。”沈博说话也十分客气,“我该拍照拍照,该写写,你不用管。”
“那行。”刘厂长说,“得空我们再坐。”
刘厂长说完,便叫了满飞雪来,说让她陪着在厂里转转。
沈博和满飞雪挺熟,远远看见,就向对方挥了挥手。
低头对崔余道:“这是刘老板一个什么亲戚,很能干,比我还大几岁,叫姐就成。”
说着话,满飞雪就走近了,十分利落一个女人,扎着马尾,穿了一身蓝色工作服,匆匆赶来,远远地,没说话就先笑了。
“沈记者,好久不见。”她说着,转头看向崔余,问:“这是?”
“我们报社新来的记者。”沈博道。
“你好,我叫崔余。”崔余说。
“你好,崔记者,我叫满飞雪,应该比你大几岁,你叫我飞雪就可以。”
崔余听了这名字,感觉这一辈子都忘不了了,好名字,姓满,叫飞雪。
“走吧,我带你们转转。”满飞雪说,“刘厂长交代过了,这次也是登广告对吧,麻烦沈记者给我们拍的好看一点。”
“你放心。”沈博笑道。
“对了,这一会儿派出所的人在,要不然咱们先拍第二车间。”
“派出所?”沈博看向满飞雪,“出什么事了?”
“没事。就是日常检查。”满飞雪连忙道。
三人一齐去第二车间,没想着能遇见林听和王兵从第一车间出来。
几个人正好碰面,沈博先打了招呼。
“王警官,林警官。”
王兵一看是沈博,就说:“怎么这么巧,来采访?”
“简单拍点照片。”沈博还想着给崔余介绍,对王兵和林听道:“这是我们报社新来的记者,崔余。”
“两位警官好。”崔余道。
“以后肯定会经常见面。”沈博对崔余说,“我啊,没事就跑派出所,每次去,都是找这两位警官。没想到今天这么巧,在这里遇见了。”
沈博说的是社会新闻版面,一般有什么案件通报之类的,都会直接对接到沈博那里。
“是啊。”王兵说,“那这样,我们还有事要忙,咱们回见。”
“好好。”
沈博站定了,目送两位出门,低声对崔余说,“看见没,这俩警官,咱们有什么新闻要报道,一般都是和他们对接。我和你说,这俩,一个啊滑不溜丢,你别想从他嘴里问出点什么有用的,一个啊直接找不见人,就算找到了,也难说上几个字,就给你打发回来了。”
崔余笑了,“另外那个,我见过。”
“见过?”沈博疑惑看向崔余,一秒后又自己释然了,“知道了,肯定是和魏辰阳在一起。对吧。”
崔余点头,“是。”
“他俩是发小。好几次,我都是通过魏辰阳才找到他的。姓林,叫林听。”沈博说完,突然想起什么,问崔余:“是不是没我帅?”
“啊?”崔余一滞,不明白这沈博的脑回路,怎么就想到这上面去了。
“开玩笑开玩笑。”沈博笑着迈了几步,率先走进第二车间。
林听和王兵两人从车间出来,又去人事上核对在厂工人的名字。
电子厂最近新招来一批工人,所里让他俩核实一下新工人的背景,主要就是看看有没有什么案底。
两人核对着,林听就看见一个熟悉的名字。
他顺手指了一下,给王兵看,“老王,你看。”
王兵看一眼,上面格子里写着俩字,高清。
王兵看向林听:“是他吗?”
“应该是。”林听道,“上次我来,好像也看见他了。”
王兵点点头,“应该没什么事,正常工作嘛,如果有事,在咱们这小地方,早就闹起来了。对了,那算是你接的第一个案子,对吧。”
“是。”林听嗯了一声,继续手里的工作。
崔见阳简单和崔余说了下后面余晚的话,就没再多提。
崔见阳看出来了,崔余心情有些复杂。自崔余回来,关于余晚和省城那一家人的事情,她没有多说过一个字。不管崔见阳和崔晓心怎么问,她都是拿“都挺好”三个字搪塞。
而下午崔余和余晚寥寥几句,崔见阳就能明白了,崔余在省城过得一点都不好。
她本不想说的,可面对余晚追问时,她不得不揭开过去的伤疤。
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事,能比明确知道妈妈没有那么爱自己会让人更伤心。
所以崔见阳不想多提,只是做好了晚饭,叫了崔余来吃。
晚饭是红薯粥,加上一碟小咸菜和崔晓心拿来的糟鱼。
崔见阳还煎了韭菜盒子,里面放了小虾皮,都是崔余最爱吃的。
吃饭的时候,崔余吃得有点急,崔见阳喊她慢慢吃,别噎着。
“爸爸,你饭怎么做得这么好吃?”崔余笑着说,“我也想吃慢点,可是根本做不到啊。”
“谁知道呢。”崔见阳也笑了,“还有很多,没人和你抢。”
崔余抬眼看她爸,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只有她自己知道。
崔余打小就嘴馋,爷爷奶奶做饭吧,又不是那么好吃。崔见阳为了让她多吃一点,经常偷偷带着她去小饭馆吃。可是经常在外面吃,也不是个事儿。崔见阳便开始学着做饭。
做饭不是什么难事,难得的是有心去做。
崔见阳带崔余去吃饭的时候,经常和老板聊天,或者后厨观摩,时间长了,就学会了,回家再试着做。每一样菜,每一道主食,只要是崔余说过好吃的,他都想着办法去学。
比如今天这个韭菜盒子。
崔余在邻居家吃过一次,一口气吃了四个,小小人儿当天就积食了,后来崔见阳去学,学会了,自己给崔余做,做的多了,崔余也就不那么贪吃了。
“我知道。”崔余对崔见阳道。
崔见阳只觉得这孩子前言不搭后语的,问:“知道什么啊?”
“我什么都知道。”崔余笑了。
第二天,崔余从家里出来,骑上车去报社,刚到报社大门口,就被沈博堵住了。
沈博扶着自行车,看见崔余来了,连忙说:“你有什么要拿的吗?”
崔余拍一下自己的包:“都在包里了。”
“那别进去了,跟我走。”沈博说完,跨上自行车,用力踩起来。
崔余的自行车是变速的,比沈博的快,三两下追上了,问:“去你昨天说的地方?”
“对。”沈博扫了一眼崔余的自行车,说:“可以啊,你这车追得挺快。”
“是挺好骑。”崔余道。
也不知道骑了多久,反正沈博怎么走,崔余就跟着怎么走,骑了许久,才算到地方。
崔余跟着下了车,走到沈博身边,道:“这是哪儿?”
“电子厂。”沈博指指牌匾,“瞧,那写着呢。”
崔余顺着沈博指的方向看去,上面写着“清原电子厂”。
再往四周看去,厂房很大,围墙自东向西延伸到很远很远。
“这么大?”崔余问。
“里面还有很多小厂,其实就是小作坊。没啥名字,就是做加工的。”沈博道,“这个清原是最大的。”
沈博说完,走到门口和保安说了几句话,又递了烟,那人一挥手,就让进了。
沈博推好自行车,“走,咱们进去。”
沈博一边走一边给崔余介绍,路边这些搭的简易房,都是临时起的小作坊,清原电子厂在里面,还要往里走。外面这些有做灯具的,有做玩具的,还有做开关的,反正做什么的都有。大多都是家庭式的小厂。
“咱们今天去的地方是清原电子厂。他们主要是做电路板的。”沈博说着看向崔余,“知道什么是电路板吗?”
崔余点头,“就是录音机里的那种?”
“你怎么这么会猜!”沈博笑了,“他家就是给录音机收音机做电路板的。里面可干净可大了,走,马上就到了,我带你进去看看。”
车间门口不远处,自行车一排排停在车棚里,崔余和沈博也把自行车停好,两人一齐往里走。
“你认识他们老板?”崔余问。
“那当然,他们在咱们报社的第一份广告就是我拉的。”沈博说,“工厂开工那天,我还来拍照写了新闻呢。”
崔余点头,“原来如此。”
跟着沈博进去没多久,电子厂的厂长就出来了,笑眯眯地请沈博和崔余进了办公室。
厂长姓刘,一位中年男人,不似崔余见到那些肚满肠肥的老板们,这位刘厂长身材瘦削,说话十分有腔调。给崔余和沈博倒了茶,才说:“真是不巧,一会儿我还得出去,怕是陪不了两位。”
“您忙您的。”沈博说话也十分客气,“我该拍照拍照,该写写,你不用管。”
“那行。”刘厂长说,“得空我们再坐。”
刘厂长说完,便叫了满飞雪来,说让她陪着在厂里转转。
沈博和满飞雪挺熟,远远看见,就向对方挥了挥手。
低头对崔余道:“这是刘老板一个什么亲戚,很能干,比我还大几岁,叫姐就成。”
说着话,满飞雪就走近了,十分利落一个女人,扎着马尾,穿了一身蓝色工作服,匆匆赶来,远远地,没说话就先笑了。
“沈记者,好久不见。”她说着,转头看向崔余,问:“这是?”
“我们报社新来的记者。”沈博道。
“你好,我叫崔余。”崔余说。
“你好,崔记者,我叫满飞雪,应该比你大几岁,你叫我飞雪就可以。”
崔余听了这名字,感觉这一辈子都忘不了了,好名字,姓满,叫飞雪。
“走吧,我带你们转转。”满飞雪说,“刘厂长交代过了,这次也是登广告对吧,麻烦沈记者给我们拍的好看一点。”
“你放心。”沈博笑道。
“对了,这一会儿派出所的人在,要不然咱们先拍第二车间。”
“派出所?”沈博看向满飞雪,“出什么事了?”
“没事。就是日常检查。”满飞雪连忙道。
三人一齐去第二车间,没想着能遇见林听和王兵从第一车间出来。
几个人正好碰面,沈博先打了招呼。
“王警官,林警官。”
王兵一看是沈博,就说:“怎么这么巧,来采访?”
“简单拍点照片。”沈博还想着给崔余介绍,对王兵和林听道:“这是我们报社新来的记者,崔余。”
“两位警官好。”崔余道。
“以后肯定会经常见面。”沈博对崔余说,“我啊,没事就跑派出所,每次去,都是找这两位警官。没想到今天这么巧,在这里遇见了。”
沈博说的是社会新闻版面,一般有什么案件通报之类的,都会直接对接到沈博那里。
“是啊。”王兵说,“那这样,我们还有事要忙,咱们回见。”
“好好。”
沈博站定了,目送两位出门,低声对崔余说,“看见没,这俩警官,咱们有什么新闻要报道,一般都是和他们对接。我和你说,这俩,一个啊滑不溜丢,你别想从他嘴里问出点什么有用的,一个啊直接找不见人,就算找到了,也难说上几个字,就给你打发回来了。”
崔余笑了,“另外那个,我见过。”
“见过?”沈博疑惑看向崔余,一秒后又自己释然了,“知道了,肯定是和魏辰阳在一起。对吧。”
崔余点头,“是。”
“他俩是发小。好几次,我都是通过魏辰阳才找到他的。姓林,叫林听。”沈博说完,突然想起什么,问崔余:“是不是没我帅?”
“啊?”崔余一滞,不明白这沈博的脑回路,怎么就想到这上面去了。
“开玩笑开玩笑。”沈博笑着迈了几步,率先走进第二车间。
林听和王兵两人从车间出来,又去人事上核对在厂工人的名字。
电子厂最近新招来一批工人,所里让他俩核实一下新工人的背景,主要就是看看有没有什么案底。
两人核对着,林听就看见一个熟悉的名字。
他顺手指了一下,给王兵看,“老王,你看。”
王兵看一眼,上面格子里写着俩字,高清。
王兵看向林听:“是他吗?”
“应该是。”林听道,“上次我来,好像也看见他了。”
王兵点点头,“应该没什么事,正常工作嘛,如果有事,在咱们这小地方,早就闹起来了。对了,那算是你接的第一个案子,对吧。”
“是。”林听嗯了一声,继续手里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