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上京有两市,东市和西市,西市卖瓜果吃食,东市卖布匹,饰品等家用,穆姑娘开的玻璃店就在东市靠近东城门的位置。
姜宴曦领着和琴隔挺远就看到了玻璃厂的大招牌:明净玻璃
两边的窗户也都换成了名亮的玻璃,跟两边的店铺格格不入,甚至她还弄了个旋转玻璃门。
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姜宴曦摇了摇扇子,进了门,和琴随侍在后。
很多人凑在展示玻璃新奇的打量,小声交谈,偶尔有疑问店内的伙计穿着统一深蓝色短打,非常热心为有疑问的人解答问题。
账房先生摆弄着算盘,偶尔一个抬眼,注意到了一位与众不同的客人。
她穿着丝绸制作的白裙,梳着高马尾,耳朵上缀着珍珠耳环,右手拿着的纸扇闭合,有一下没一下的轻轻敲击左手掌心,在喧闹的氛围里有种格格不入的沉静。
看起来是个不差钱的主,是位娇养的贵客,账房先生摸了摸嘴边的小胡子,想了想,挂上笑脸招呼了一声“姑娘,你是要看玻璃么?”
接话的是旁边的和琴:“不,我们家小姐已经决定直接买了,不过我们买的量比较大,还有一些别的要求,穆小姐在店里么,我家小姐想见见穆小姐。”
账房先生摇摇头“真是不凑巧,主家两个时辰前来过一次,交代了一些事情,说要出一趟远门,姑娘要有什么事情,可以给将要说的话写在信中,小老儿可代为转交。”
姜朝,文学兴盛,各地都有民办的学院,女子也可入学读书,参加科举后入朝为官,所以再贫穷的女子也都识得几个字。
那确实是非常不巧,对于没见到穆姑娘这件事,姜宴曦觉得有些可惜,不过还好她做了两手准备,眼神示意将和琴将准备好的暗金色带着莲花纹络请帖交给账房先生,让其代为转交给穆姑娘。
花朝会的请帖,半个月后在公主府举办,官家小姐和公子都会参加,既然穆姑娘病好了,也是要参加的。
从明净玻璃店里出来,姜宴曦直接带着和琴巡视自家产业,她名下也有不少店铺,她要购买大量的玻璃不是托词,偌大的公主府就不说了,她要把手里边的店铺的窗户都换成玻璃的。
傻了十几年的人突然清醒,还做出了玻璃,跟坐轮椅的三皇兄有婚约,要素过多,怎么看都像拿的都是穿越女主的剧本。
姜宴曦只是好奇这可能是女主角的穆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不过现在见不到也就算了,本来就是心血来潮,姜宴曦也不强求。
穿越后我退了三皇子的婚。
穿越之我的病弱夫君很腹黑。
穿越之发家致富。
以穆姑娘为女主,三皇兄为男主,根据看过的小说随手捏了几个名字,姜宴曦内心乐不可支,眼里都带上了笑意,决定没事多关注一下两人。
“那是谁的家姑娘?”
坐在茶馆二楼的男子骄矜的扬起下颚,骨节分明的手攥着折扇,点着人群中的某一个人,俊俏的脸上带了些稚气。
他旁边的人寻着看去,是一位不认识的姑娘,温声询问“怎么了小少爷?她碍着你的眼了?”
“那到没有,小爷我还是头一次见到笑得像是捡到很多钱的姑娘,看起来很适合做我的侍女,我连名字都给她想好叫什么了。”
小少爷说一不二的性子,站起来就想下去找人,身边的人满头黑线的拉住他。
“别了吧,小少年,你看那姑娘身上衣服的料子,身上的气质,一看就非富即贵,身后还跟着侍女,我们初来乍到还是不要惹事了。”
“扫兴,我看不到招财了。”小少爷撇了撇嘴,耍起来了小性子,瞪了对方一眼。
对方倒是不觉得生气,觉得小少爷耍起性子来带着些稚气的可爱。
皇商家的幼子,家里娇宠着长大的孩子,任性些也正常。不过,“招财?”
“你还真把名字给人家起好了?”
“小爷觉得这个名字特别适合她。”
严子卿抽了抽嘴角,饶他是个温润的性子,都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面目表情,这时候就格外怀念参军的面瘫脸大哥。
严子卿拿出请帖摆在桌子上,“半个月后的花朝会,在公主府举行,小少爷要参加么?”
小少爷靠在栏杆上“人应该很多吧。”
“很多,官家小姐公子哥都会参加,偶尔还会有年轻的官员在。”
“那小爷要去。”
丝毫不知道出门一趟,被人隔空起了个小狗名字的姜宴曦,在外边转悠一圈,买了一堆东西打道回府。
秦朝、汉朝都在研究天幕女子讲的科举制。
嬴政觉得大有可为,将科举制的实行交给了李斯,学校的创办交给了蒙毅,先搭出来一个大概的框架。
汉朝,朝堂上反对的官员被陛下盯得瑟瑟发抖,心里发寒。
“朕给你们发俸禄不是让你们来反对朕的,科举制朕说实行就实行,朕说了算!”刘彻一挥衣袖“退朝!”
陛下怒气冲冲的大步走了,剩下的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说什么好,也走了,挨骂的大臣青着脸,垂着头离开。
天幕隔了两天又开了,里面的人换了一身红色的华丽裙装,腰上缀着环佩,换了个复杂的发型,面上带着笑容,气色很好,看起来身上的伤应该好的差不多了,阳光照射下,身上都多了一丝活泼劲。
[我身后有就是造纸厂,大家可以跟我一起看看造纸的流程,边看边听我讲解造纸的制作流程。]
[第一步把树皮、破布、麻头、旧渔网等物进行清洗和浸泡。第二步用草木灰除去原料中的油脂和色素。第三步把原料捣碎煮烂,这一步要注意温度。第四步把原料捣碎,并放入水池搅成纸浆。第五步用模具捞取纸浆,并晒干使之成型。最后码放成纸。我愿称造纸术为最伟大的发明。]
秦,两汉,三国都记好了造纸的步骤,直接委派了人担任造纸的职责。
秦始皇嬴政直接宣了墨家弟子,委以重任。
在朝为官的儒家弟子面色难看。
[造纸厂隔壁就是印刷厂哦,我们去隔壁看看,我给大家说说印刷术,印刷术分为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雕版印刷是将字刻在木板上,注意字要反着刻,这样印在纸上才是我们看到的正常的字,我手上的这块木板是刻的道德经,刷上墨水直接印在纸上,最后装订成册就成了书。]
[活字印刷是字面意思是可以活动的字,看我手上的这些块状物,是用质地较细的带着粘性的胶泥做成的,同样在上面刻反写的字,然后放进土窑里烧,出来的就是活字,最后,按照文章内容依序排列文字,做成印刷版,涂上墨,印刷在纸上。]
[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术灵活,但如果是印刷典籍,固定的文章还是雕版印刷术方便,两者是互补的,可以交替使用。]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使得知识在平民百姓中传播,是非常伟大的发明。]
[本次直播就到这里了,明天我带大家一起上朝吃瓜。]
逛的当然是自家造纸厂和印刷厂,姜宴曦悠哉悠哉的逛完,跟旁边负责管理两家厂子的下属打了招呼,回了公主府。
印刷这件事嬴政也交给了墨家,不是没住意到儒臣淳于越的黑脸,但墨家专业对口啊,至于淳于越,嬴政越发的嫌他烦了。
汉,刘彻怀疑的看向卫青“如果朕没听错,天幕女子说了她明天要上朝?”
“陛下没有听错,臣也听到了。”
“朕有点怀疑他们那什么姜朝不会还有还有女子做官吧?”
卫青:“臣不知。”
宋明清就比较不和谐了。
一群读圣贤书的读书人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女子上朝,荒唐至极!”
“这有违天理。”
“宋兄说的对,女子无才便是德。”
“女子属阴,怎可上朝?”
“就是,也不怕坏了朝堂风水。”
......
还好,姜宴曦是最后通知的下次直播内容,没让这些人有留言的机会,要是她在留言区看到这些个,高低得跟他们撕一撕,然后全部拉黑。
姜宴曦的朝服是紫色,衣襟上绣着金色的凤凰,皇子的除了太子穿黄,也是紫色的朝服,衣襟上都绣着蛟。
皇帝开朝会,并不勤勉,每隔六天开一次,姜宴曦也就需要每隔六天上一次朝,一点都不辛苦,还有俸禄拿。
至于平时有什么事,皇帝都是叫相应的官员开小会解决,解决不了才会拿到朝会上大家一起研究。
朝堂上站了两排,一排站文官,一排站武官,皇子皇女站在最前面,最最前面站的是太子。
姜宴曦点开了直播[哈喽大家好啊,因为朝堂上不能大声喧哗,所以今天是心音直播,大家听到的但是我内心所想的,所要是听到什么不该听的,就当没听到就好了。]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身边的兄弟姐妹,最前面站着的那个是太子,跟我一母同胞的嫡长子,非常好认,他后边站着那个圆圆后脑勺的那个,是庶长子,被封为寿王,比太子大一岁,一会儿要吃的瓜就是他们产的。]
姜宴曦领着和琴隔挺远就看到了玻璃厂的大招牌:明净玻璃
两边的窗户也都换成了名亮的玻璃,跟两边的店铺格格不入,甚至她还弄了个旋转玻璃门。
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姜宴曦摇了摇扇子,进了门,和琴随侍在后。
很多人凑在展示玻璃新奇的打量,小声交谈,偶尔有疑问店内的伙计穿着统一深蓝色短打,非常热心为有疑问的人解答问题。
账房先生摆弄着算盘,偶尔一个抬眼,注意到了一位与众不同的客人。
她穿着丝绸制作的白裙,梳着高马尾,耳朵上缀着珍珠耳环,右手拿着的纸扇闭合,有一下没一下的轻轻敲击左手掌心,在喧闹的氛围里有种格格不入的沉静。
看起来是个不差钱的主,是位娇养的贵客,账房先生摸了摸嘴边的小胡子,想了想,挂上笑脸招呼了一声“姑娘,你是要看玻璃么?”
接话的是旁边的和琴:“不,我们家小姐已经决定直接买了,不过我们买的量比较大,还有一些别的要求,穆小姐在店里么,我家小姐想见见穆小姐。”
账房先生摇摇头“真是不凑巧,主家两个时辰前来过一次,交代了一些事情,说要出一趟远门,姑娘要有什么事情,可以给将要说的话写在信中,小老儿可代为转交。”
姜朝,文学兴盛,各地都有民办的学院,女子也可入学读书,参加科举后入朝为官,所以再贫穷的女子也都识得几个字。
那确实是非常不巧,对于没见到穆姑娘这件事,姜宴曦觉得有些可惜,不过还好她做了两手准备,眼神示意将和琴将准备好的暗金色带着莲花纹络请帖交给账房先生,让其代为转交给穆姑娘。
花朝会的请帖,半个月后在公主府举办,官家小姐和公子都会参加,既然穆姑娘病好了,也是要参加的。
从明净玻璃店里出来,姜宴曦直接带着和琴巡视自家产业,她名下也有不少店铺,她要购买大量的玻璃不是托词,偌大的公主府就不说了,她要把手里边的店铺的窗户都换成玻璃的。
傻了十几年的人突然清醒,还做出了玻璃,跟坐轮椅的三皇兄有婚约,要素过多,怎么看都像拿的都是穿越女主的剧本。
姜宴曦只是好奇这可能是女主角的穆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不过现在见不到也就算了,本来就是心血来潮,姜宴曦也不强求。
穿越后我退了三皇子的婚。
穿越之我的病弱夫君很腹黑。
穿越之发家致富。
以穆姑娘为女主,三皇兄为男主,根据看过的小说随手捏了几个名字,姜宴曦内心乐不可支,眼里都带上了笑意,决定没事多关注一下两人。
“那是谁的家姑娘?”
坐在茶馆二楼的男子骄矜的扬起下颚,骨节分明的手攥着折扇,点着人群中的某一个人,俊俏的脸上带了些稚气。
他旁边的人寻着看去,是一位不认识的姑娘,温声询问“怎么了小少爷?她碍着你的眼了?”
“那到没有,小爷我还是头一次见到笑得像是捡到很多钱的姑娘,看起来很适合做我的侍女,我连名字都给她想好叫什么了。”
小少爷说一不二的性子,站起来就想下去找人,身边的人满头黑线的拉住他。
“别了吧,小少年,你看那姑娘身上衣服的料子,身上的气质,一看就非富即贵,身后还跟着侍女,我们初来乍到还是不要惹事了。”
“扫兴,我看不到招财了。”小少爷撇了撇嘴,耍起来了小性子,瞪了对方一眼。
对方倒是不觉得生气,觉得小少爷耍起性子来带着些稚气的可爱。
皇商家的幼子,家里娇宠着长大的孩子,任性些也正常。不过,“招财?”
“你还真把名字给人家起好了?”
“小爷觉得这个名字特别适合她。”
严子卿抽了抽嘴角,饶他是个温润的性子,都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面目表情,这时候就格外怀念参军的面瘫脸大哥。
严子卿拿出请帖摆在桌子上,“半个月后的花朝会,在公主府举行,小少爷要参加么?”
小少爷靠在栏杆上“人应该很多吧。”
“很多,官家小姐公子哥都会参加,偶尔还会有年轻的官员在。”
“那小爷要去。”
丝毫不知道出门一趟,被人隔空起了个小狗名字的姜宴曦,在外边转悠一圈,买了一堆东西打道回府。
秦朝、汉朝都在研究天幕女子讲的科举制。
嬴政觉得大有可为,将科举制的实行交给了李斯,学校的创办交给了蒙毅,先搭出来一个大概的框架。
汉朝,朝堂上反对的官员被陛下盯得瑟瑟发抖,心里发寒。
“朕给你们发俸禄不是让你们来反对朕的,科举制朕说实行就实行,朕说了算!”刘彻一挥衣袖“退朝!”
陛下怒气冲冲的大步走了,剩下的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说什么好,也走了,挨骂的大臣青着脸,垂着头离开。
天幕隔了两天又开了,里面的人换了一身红色的华丽裙装,腰上缀着环佩,换了个复杂的发型,面上带着笑容,气色很好,看起来身上的伤应该好的差不多了,阳光照射下,身上都多了一丝活泼劲。
[我身后有就是造纸厂,大家可以跟我一起看看造纸的流程,边看边听我讲解造纸的制作流程。]
[第一步把树皮、破布、麻头、旧渔网等物进行清洗和浸泡。第二步用草木灰除去原料中的油脂和色素。第三步把原料捣碎煮烂,这一步要注意温度。第四步把原料捣碎,并放入水池搅成纸浆。第五步用模具捞取纸浆,并晒干使之成型。最后码放成纸。我愿称造纸术为最伟大的发明。]
秦,两汉,三国都记好了造纸的步骤,直接委派了人担任造纸的职责。
秦始皇嬴政直接宣了墨家弟子,委以重任。
在朝为官的儒家弟子面色难看。
[造纸厂隔壁就是印刷厂哦,我们去隔壁看看,我给大家说说印刷术,印刷术分为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雕版印刷是将字刻在木板上,注意字要反着刻,这样印在纸上才是我们看到的正常的字,我手上的这块木板是刻的道德经,刷上墨水直接印在纸上,最后装订成册就成了书。]
[活字印刷是字面意思是可以活动的字,看我手上的这些块状物,是用质地较细的带着粘性的胶泥做成的,同样在上面刻反写的字,然后放进土窑里烧,出来的就是活字,最后,按照文章内容依序排列文字,做成印刷版,涂上墨,印刷在纸上。]
[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术灵活,但如果是印刷典籍,固定的文章还是雕版印刷术方便,两者是互补的,可以交替使用。]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使得知识在平民百姓中传播,是非常伟大的发明。]
[本次直播就到这里了,明天我带大家一起上朝吃瓜。]
逛的当然是自家造纸厂和印刷厂,姜宴曦悠哉悠哉的逛完,跟旁边负责管理两家厂子的下属打了招呼,回了公主府。
印刷这件事嬴政也交给了墨家,不是没住意到儒臣淳于越的黑脸,但墨家专业对口啊,至于淳于越,嬴政越发的嫌他烦了。
汉,刘彻怀疑的看向卫青“如果朕没听错,天幕女子说了她明天要上朝?”
“陛下没有听错,臣也听到了。”
“朕有点怀疑他们那什么姜朝不会还有还有女子做官吧?”
卫青:“臣不知。”
宋明清就比较不和谐了。
一群读圣贤书的读书人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女子上朝,荒唐至极!”
“这有违天理。”
“宋兄说的对,女子无才便是德。”
“女子属阴,怎可上朝?”
“就是,也不怕坏了朝堂风水。”
......
还好,姜宴曦是最后通知的下次直播内容,没让这些人有留言的机会,要是她在留言区看到这些个,高低得跟他们撕一撕,然后全部拉黑。
姜宴曦的朝服是紫色,衣襟上绣着金色的凤凰,皇子的除了太子穿黄,也是紫色的朝服,衣襟上都绣着蛟。
皇帝开朝会,并不勤勉,每隔六天开一次,姜宴曦也就需要每隔六天上一次朝,一点都不辛苦,还有俸禄拿。
至于平时有什么事,皇帝都是叫相应的官员开小会解决,解决不了才会拿到朝会上大家一起研究。
朝堂上站了两排,一排站文官,一排站武官,皇子皇女站在最前面,最最前面站的是太子。
姜宴曦点开了直播[哈喽大家好啊,因为朝堂上不能大声喧哗,所以今天是心音直播,大家听到的但是我内心所想的,所要是听到什么不该听的,就当没听到就好了。]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身边的兄弟姐妹,最前面站着的那个是太子,跟我一母同胞的嫡长子,非常好认,他后边站着那个圆圆后脑勺的那个,是庶长子,被封为寿王,比太子大一岁,一会儿要吃的瓜就是他们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