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华初载,有一仙君下凡游历,途经一市集,热闹非凡,路人啧啧惊叹之声不绝于耳,许是仙君也觉得好奇,便凑上前去一探究竟。
只见这市集中央,赫然摆放着一只锈迹斑斑的铁笼,笼中困着一只通体雪白的三尾狐妖,唯有耳尖与尾尖带着些赤色,当真是一只绝品灵兽。
这狐妖的模样甚是凄惨,前爪与三尾之一皆被长钉刺穿,将它牢牢困于笼中,动弹不得。然而这狐妖却气势不减,凶戾异常,眼中绿焰盛极旺极,獠牙毕露,不断低低嘶吼着。路人们见此狐妖如此凶猛,皆心生恐惧,可狐妖毕竟是个百年难遇的稀罕物,难免心生好奇,故远远围成一个圈,对着这只狐妖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大抵是心有不甘,尽管锁链嵌进了皮肉里,狐妖也挣扎得厉害,把铁笼撞得咯吱作响,鲜血凄凄然溅了一地。
围观的路人越来越多,里三层外三层地将这只狐妖包围起来,这时旁边突然传来几声凌厉鞭响,一道粗壮的声音响起:
“这灵狐品相上乘,价值千金,在下以命相搏,方才捕获,可有哪位贵人愿意将这灵狐买下?”
发话者是东街菜市口的一个屠户,体格健硕,满口黄牙,似是过于亢奋,双眼暴突,不断扫视着围观的路人,见无人回应,也不觉意外,将早已准备好的下一句话大声吆喝出来:
“各位看官可还看得痛快!可这奇珍异兽也不是白看的,既然看了这么久,总该付些赏钱给咱家不是?”
屠户身旁有一道士,那道士身材矮小,骨瘦如柴,双眼吊梢,显得阴鸷狠厉,道袍与拂尘皆已老旧破损,手持一钵盂,去路人面前挨个收钱。本就是看个稀奇,谁知还要交钱?当真是强买强卖,于情于理都说不通。众人皆怨声载道,不愿出钱,甚至有人还想站出来理论一番,可那屠户身形魁梧,将手中的鞭子啪啪挥了几下,大有不付钱就动手的架势,教这些路人只得自认倒霉,掏出腰包忿忿交钱。
仙君看够了这种场面,觉得乏味不堪,抬头看了看天,此时正骄阳似火,炙热难耐;又低头看了看狐妖,这狐妖血流不止,已在地上漫成了一片,恐怕是命不久矣。
那道士还在前方继续收钱,忽闻人群中有人肆意笑出声来,朗声讥讽道:
“这种不值钱的便宜货,竟也敢光天化日之下拿出来显摆。”
屠户脾气火爆,听不得这话,正要发飙,只见一人不紧不慢地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在屠户面前从容站定,正是围观已久的仙君。屠户不知仙君身份,但见此人气度不凡,姿貌卓绝,想必定是什么不得了的大人物,嚣张气焰当即便敛去三分,可心中却仍不服气,梗着脖子问道:
“这狐妖乃三尾灵狐,相关传说数不胜数,怎的就是不值钱的便宜货了!?”
仙君也不恼,很是好脾气地向屠户娓娓道来:“狐妖大多与寻常妖类无异,然狐妖一族承天独运,每逢百年便有九尾神狐降世,修为了得,有祥瑞之兆,所到之处皆呈一片盛景,真可谓是百年难遇,故被称为‘神狐’;而笼中所困的三尾妖狐,只是妖界异种,虽颇通灵性,却有不祥之兆,所到之处轻则家破人亡,重则国运衰退。孰轻孰重,劝二位可要好好掂量一番。”
这世上到底有没有九尾神狐,其实仙君也不知道,左不过都是些胡编乱造的说辞。然而仙君声音清亮,说的那叫个有理有据,众人听完皆是信服,纷纷起哄让屠户和道士退钱,将这二人搞得骑虎难下、进退两难。仙君早料到如此,清清嗓子,出面替他们解了围:
“二位所赚皆为百姓们的血汗钱,不如先尽数归还。我看这笼中生灵与我颇为投缘,心生怜悯,不忍见它殒命于此,便勉为其难地收下吧,且当是行善积德了,所出之物定让二位满意。”
仙君此次下凡游历,刚寻获了一把青霜剑,此剑薄如芦叶,轻巧锋利,刀刃见血便莹润生光,乃世间不可多得之名器。仙君也不吝啬,将此剑给了道士,又给了屠户一大笔银子和一个金葫芦,二人这辈子没见过这些稀罕玩意儿,眼睛都直了,谄媚地冲着仙君赔笑。
仙君摆摆手,示意道士先干正事,这道士施了个咒,长钉便自己从狐妖体内拔了出来,锁链也即刻化为了乌有。仙君把笼子打开,本想把这只重伤的狐妖抱出来,谁知它竟狠狠咬了仙君一口,头也不回地跑了。
道士哑然,不知如何是好,惶然问道:“这…这…您不追吗?”
仙君甩了甩血淋淋的手,无所谓地笑笑,叹了一声“天地灵物,本应自由”,便起身离去了。
多年前,数九寒冬,白雪皑皑。有一年迈老者在山中巡猎,本想抓几只兔子炖暖身汤,然而上了年纪,眼神不好,兜兜转转一下午竟是什么也没抓到,眼看天就要黑了,只得背起篓子下山。老者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雪地里,忽的竟踩到了一块软肉!老者吓了一跳,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昏迷的白狐。这白狐身形瘦弱,毛色枯槁,然而腹部却鼓出一块,随着呼吸不断起伏,老者伸手探了探,才发现这白狐正怀着身孕。
若是放任不管,将这白狐弃于冰天雪地之中,怕是要落得个一尸两命的惨剧。老者于心不忍,咬了咬牙将白狐装进篓子里,背着它找到了一处挡风的山洞。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想下山也下不去了,老者看向一旁虚弱的白狐,把自己的棉衣脱了下来,将它紧紧裹住。
可谁知这不是普通狐狸,而是一只狐妖,白狐刚一苏醒,便朝老者扑了上去,狠狠吸食/精气,她饿极了,拖着怀孕的身子找不到吃食,谁成想刚一醒来,身边就有一个送上门的活人。
白狐意识渐渐回笼,才意识到自己都做了些什么,赶紧松开了口。她的妖力不足,无法变成人形,只得叼起棉衣盖在老者身上,急得团团转。所幸老者身体硬朗,咳嗽了几声便醒来,老者见狐妖心存善念,也不怪她,只当是妖性使然,虚弱地点点头,便睡了过去。狐妖守了老者一夜,第二天亲自护送老者下了山。
来年春天,万物复苏。一日老者出门回来,竟看见家门口多出了几块黄金,老者知道这是白狐报恩来了,心下感动,却又不知道白狐在哪,只得向山中喊道:
“山下危险———别再来了———”
谁知白狐当夜竟带着自己生下来的小狐狸,一同造访了老者家。老者很开心,抱抱这个,又抱抱那个,小狐狸身上的绒毛才刚刚长齐,坐在老者腿上四处张望,而大狐狸则守在一旁优雅地舔舐爪子。老者的儿子是个屠夫,本想起夜解手,却在门后看到这般奇景异象。
白狐心存不舍,放心不下,但老者语气坚决,叫它们赶紧离开,于是白狐再次留下了一笔黄金,带着小狐狸走了。老者孤身一人,平日里没有什么花钱的地方,便把钱全都托给了屠夫,嘱咐他安稳度日,然而屠夫拿到钱后,整日在赌庄内沉浮,不出三年,钱财散尽,被伙计赶了出去。
屠夫心性大变,觉得这狐妖理应继续给他送钱,反被老者呵斥了一番,老泪纵横地劝他赶紧收手,屠夫表面上答应下来,背地里却去道观寻了个道士,二人一拍即合,要捉拿狐妖。
屠夫与道士趁夜上山,遍寻无果,屠夫心生一计,大声喊道:
“白狐!我家老头临终前想再见你一面,你可愿随我一同下山?”
大狐狸没出来,小狐狸却吱吱现身了,一蹦一跳向二人跑来。道士见这只狐狸品色上乘,当即施了个咒,把它缚住了,虽抓不到大的,可这小的却也是个意外之喜。二人心满意足,准备下山,可就在这时,一道黑影直直向二人袭来,正是外出觅食归来的白狐。
二人一妖殊死搏斗,白狐妖力极盛,不多时便处于上风,正准备一爪贯穿屠夫胸口,却突然想到,眼前之人正是救命恩人的儿子,心念一转,猛地收回了爪尖,屠夫抓住这个时机,反手一刀,便将狐妖的头颅直直斩下。
幽夜山谷,响彻了小狐狸撕心裂肺的哀嚎声,待它再次醒来,已被禁锢于铁笼之中。
只见这市集中央,赫然摆放着一只锈迹斑斑的铁笼,笼中困着一只通体雪白的三尾狐妖,唯有耳尖与尾尖带着些赤色,当真是一只绝品灵兽。
这狐妖的模样甚是凄惨,前爪与三尾之一皆被长钉刺穿,将它牢牢困于笼中,动弹不得。然而这狐妖却气势不减,凶戾异常,眼中绿焰盛极旺极,獠牙毕露,不断低低嘶吼着。路人们见此狐妖如此凶猛,皆心生恐惧,可狐妖毕竟是个百年难遇的稀罕物,难免心生好奇,故远远围成一个圈,对着这只狐妖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大抵是心有不甘,尽管锁链嵌进了皮肉里,狐妖也挣扎得厉害,把铁笼撞得咯吱作响,鲜血凄凄然溅了一地。
围观的路人越来越多,里三层外三层地将这只狐妖包围起来,这时旁边突然传来几声凌厉鞭响,一道粗壮的声音响起:
“这灵狐品相上乘,价值千金,在下以命相搏,方才捕获,可有哪位贵人愿意将这灵狐买下?”
发话者是东街菜市口的一个屠户,体格健硕,满口黄牙,似是过于亢奋,双眼暴突,不断扫视着围观的路人,见无人回应,也不觉意外,将早已准备好的下一句话大声吆喝出来:
“各位看官可还看得痛快!可这奇珍异兽也不是白看的,既然看了这么久,总该付些赏钱给咱家不是?”
屠户身旁有一道士,那道士身材矮小,骨瘦如柴,双眼吊梢,显得阴鸷狠厉,道袍与拂尘皆已老旧破损,手持一钵盂,去路人面前挨个收钱。本就是看个稀奇,谁知还要交钱?当真是强买强卖,于情于理都说不通。众人皆怨声载道,不愿出钱,甚至有人还想站出来理论一番,可那屠户身形魁梧,将手中的鞭子啪啪挥了几下,大有不付钱就动手的架势,教这些路人只得自认倒霉,掏出腰包忿忿交钱。
仙君看够了这种场面,觉得乏味不堪,抬头看了看天,此时正骄阳似火,炙热难耐;又低头看了看狐妖,这狐妖血流不止,已在地上漫成了一片,恐怕是命不久矣。
那道士还在前方继续收钱,忽闻人群中有人肆意笑出声来,朗声讥讽道:
“这种不值钱的便宜货,竟也敢光天化日之下拿出来显摆。”
屠户脾气火爆,听不得这话,正要发飙,只见一人不紧不慢地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在屠户面前从容站定,正是围观已久的仙君。屠户不知仙君身份,但见此人气度不凡,姿貌卓绝,想必定是什么不得了的大人物,嚣张气焰当即便敛去三分,可心中却仍不服气,梗着脖子问道:
“这狐妖乃三尾灵狐,相关传说数不胜数,怎的就是不值钱的便宜货了!?”
仙君也不恼,很是好脾气地向屠户娓娓道来:“狐妖大多与寻常妖类无异,然狐妖一族承天独运,每逢百年便有九尾神狐降世,修为了得,有祥瑞之兆,所到之处皆呈一片盛景,真可谓是百年难遇,故被称为‘神狐’;而笼中所困的三尾妖狐,只是妖界异种,虽颇通灵性,却有不祥之兆,所到之处轻则家破人亡,重则国运衰退。孰轻孰重,劝二位可要好好掂量一番。”
这世上到底有没有九尾神狐,其实仙君也不知道,左不过都是些胡编乱造的说辞。然而仙君声音清亮,说的那叫个有理有据,众人听完皆是信服,纷纷起哄让屠户和道士退钱,将这二人搞得骑虎难下、进退两难。仙君早料到如此,清清嗓子,出面替他们解了围:
“二位所赚皆为百姓们的血汗钱,不如先尽数归还。我看这笼中生灵与我颇为投缘,心生怜悯,不忍见它殒命于此,便勉为其难地收下吧,且当是行善积德了,所出之物定让二位满意。”
仙君此次下凡游历,刚寻获了一把青霜剑,此剑薄如芦叶,轻巧锋利,刀刃见血便莹润生光,乃世间不可多得之名器。仙君也不吝啬,将此剑给了道士,又给了屠户一大笔银子和一个金葫芦,二人这辈子没见过这些稀罕玩意儿,眼睛都直了,谄媚地冲着仙君赔笑。
仙君摆摆手,示意道士先干正事,这道士施了个咒,长钉便自己从狐妖体内拔了出来,锁链也即刻化为了乌有。仙君把笼子打开,本想把这只重伤的狐妖抱出来,谁知它竟狠狠咬了仙君一口,头也不回地跑了。
道士哑然,不知如何是好,惶然问道:“这…这…您不追吗?”
仙君甩了甩血淋淋的手,无所谓地笑笑,叹了一声“天地灵物,本应自由”,便起身离去了。
多年前,数九寒冬,白雪皑皑。有一年迈老者在山中巡猎,本想抓几只兔子炖暖身汤,然而上了年纪,眼神不好,兜兜转转一下午竟是什么也没抓到,眼看天就要黑了,只得背起篓子下山。老者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雪地里,忽的竟踩到了一块软肉!老者吓了一跳,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昏迷的白狐。这白狐身形瘦弱,毛色枯槁,然而腹部却鼓出一块,随着呼吸不断起伏,老者伸手探了探,才发现这白狐正怀着身孕。
若是放任不管,将这白狐弃于冰天雪地之中,怕是要落得个一尸两命的惨剧。老者于心不忍,咬了咬牙将白狐装进篓子里,背着它找到了一处挡风的山洞。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想下山也下不去了,老者看向一旁虚弱的白狐,把自己的棉衣脱了下来,将它紧紧裹住。
可谁知这不是普通狐狸,而是一只狐妖,白狐刚一苏醒,便朝老者扑了上去,狠狠吸食/精气,她饿极了,拖着怀孕的身子找不到吃食,谁成想刚一醒来,身边就有一个送上门的活人。
白狐意识渐渐回笼,才意识到自己都做了些什么,赶紧松开了口。她的妖力不足,无法变成人形,只得叼起棉衣盖在老者身上,急得团团转。所幸老者身体硬朗,咳嗽了几声便醒来,老者见狐妖心存善念,也不怪她,只当是妖性使然,虚弱地点点头,便睡了过去。狐妖守了老者一夜,第二天亲自护送老者下了山。
来年春天,万物复苏。一日老者出门回来,竟看见家门口多出了几块黄金,老者知道这是白狐报恩来了,心下感动,却又不知道白狐在哪,只得向山中喊道:
“山下危险———别再来了———”
谁知白狐当夜竟带着自己生下来的小狐狸,一同造访了老者家。老者很开心,抱抱这个,又抱抱那个,小狐狸身上的绒毛才刚刚长齐,坐在老者腿上四处张望,而大狐狸则守在一旁优雅地舔舐爪子。老者的儿子是个屠夫,本想起夜解手,却在门后看到这般奇景异象。
白狐心存不舍,放心不下,但老者语气坚决,叫它们赶紧离开,于是白狐再次留下了一笔黄金,带着小狐狸走了。老者孤身一人,平日里没有什么花钱的地方,便把钱全都托给了屠夫,嘱咐他安稳度日,然而屠夫拿到钱后,整日在赌庄内沉浮,不出三年,钱财散尽,被伙计赶了出去。
屠夫心性大变,觉得这狐妖理应继续给他送钱,反被老者呵斥了一番,老泪纵横地劝他赶紧收手,屠夫表面上答应下来,背地里却去道观寻了个道士,二人一拍即合,要捉拿狐妖。
屠夫与道士趁夜上山,遍寻无果,屠夫心生一计,大声喊道:
“白狐!我家老头临终前想再见你一面,你可愿随我一同下山?”
大狐狸没出来,小狐狸却吱吱现身了,一蹦一跳向二人跑来。道士见这只狐狸品色上乘,当即施了个咒,把它缚住了,虽抓不到大的,可这小的却也是个意外之喜。二人心满意足,准备下山,可就在这时,一道黑影直直向二人袭来,正是外出觅食归来的白狐。
二人一妖殊死搏斗,白狐妖力极盛,不多时便处于上风,正准备一爪贯穿屠夫胸口,却突然想到,眼前之人正是救命恩人的儿子,心念一转,猛地收回了爪尖,屠夫抓住这个时机,反手一刀,便将狐妖的头颅直直斩下。
幽夜山谷,响彻了小狐狸撕心裂肺的哀嚎声,待它再次醒来,已被禁锢于铁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