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接下来的几天,叶均一边在海丰村打听妹妹的下落,一边打听那天河边遇到的姑娘。
好消息是他找到了妹妹的确切消息。
原来海丰村有个老姜家,儿子在京城做厨子,娶了个当地的媳妇儿,多年两人生不出孩子,便抱养了一个,第二年两口子就生了个女儿,后来又生了个儿子,有了亲的,原来抱养的女儿就扔给了乡下老爷子。
根据描述跟年龄,被抱养的孩子就是叶均的妹妹叶灵。
但是这老爷子前年去世了,叶均来之前叶灵还在呢,前几天她到处办手续,去京城投奔父母去了。
当真是来的早不如来得巧,叶均没想到,自己找了七八年妹妹,终于有眉目的时候,竟然擦肩而过。
至于河边的姑娘,村里人都表示没印象。
顾源道:“那还等什么,咱们回去吧,你妹妹就在你家门口,马上就能实现老爷子夙愿了。”
叶均道:“那姑娘不找了?”
顾源眼底闪过一丝狡黠,搭着他的肩膀,眼睛上下打量着他,“你不会把人当成你媳妇儿了吧。”
“一派胡言,我是觉得她身份可疑。”他垂眼想了想,又掀起眼皮肯定道:“她身无分文,也跑不到哪儿去,我们去派出所报个案,完了就回去。”
顾源道:“行。”随即又摇摇头道:“可惜了,那么漂亮。”
叶均跟顾源两个人到镇上的派出所报了案,两人又匆匆赶到当地市里,此时天色已晚,火车票也没了,两人先住在招待所,等明天再回去。
简单洗漱后,叶均便躺下了,皎洁的月光从窗户照进屋,叶均头一次心潮澎湃,八年了,从他知道母亲去世后就开始找,总算能见到妹妹了。而那个女孩儿又去哪儿了。
带着兴奋跟疑问,叶均缓缓的合上了眼皮,直到电流刺穿了他的大脑。
这是一间很小的房间,一张不大的木床,他正忘情的吻着一个女孩儿,她在挣扎,悬殊的男女力量让叶均很轻松的将她禁锢在怀里,直到她的衣服尽落,两人水乳交融。
刺激的酥麻感从紧绷的腹部瞬间传到大脑,他轻轻的喟叹了声,下一秒一巴掌落在脸上。
叶均看着女孩儿红着眼眶,愤恨的瞪着自己,她脸上还带着不正常的潮红。
这让没有恋爱的经验的叶均一时手足无措,甚至不知道该解释这糟糕的场景,直到下一巴掌打来。
叶均睁开了眼,天已经露出了鱼肚白,自己还在招待所,他起身发现自己身体的变化,头疼的皱了皱眉,常年的自律跟工作压力,他无心考虑男女之事,除了青春期,从来没做过这种梦,而且梦里的女孩儿还是河边救下来那个。
简直太无理了。
他摸了根烟在床头醒了会儿神,这次回京,把妹妹找回后,也该考虑自己的婚姻大事了。
——
远在千里外的姜瓷并不知道这些事,因为此时此刻,她已经辗转到了京城。
跑出芦苇荡的那晚,姜瓷还经历了一场惊吓事件。
因辨不清方向,又没手机导航,在慌不择路的情况下,姜瓷被什么绊了一跤,而也正是这一摔,让她发现了一个死人。姜瓷现在用的身份,还有手里的行李包袱,穿的衣服就是这个可怜人的。
可怜人也叫姜瓷,今年19,是南岛上渔村里的姑娘,因爷爷离世,她拿着各种证明,一封信和行李离开渔村投奔父亲。
从信上的邮戳她得出现在是1974年五月,正是大环境紧张的时候,没有身份那跟逃犯没区别,被查住了那是要坐牢的,虽然她屯了千万物资也不能安心,眼下也只能用这个可怜人的身份了。
姜瓷按照信上地址,一路打听着寻到京城城东的槐花胡同,临到胡同门楼下又有些犹豫,上门乱认亲的事儿她还是头一回。
“你谁啊?在这瞎转悠什么?”从菜市场回来的秦大妈,瞧这人眼生,又一身乡下人打扮,不免多了警惕。
等人转过脸,秦大妈明显一愣。这丫头长得也太漂亮了,细眉细眼,小翘鼻,樱桃唇,尤其是那皮肤,当真是吹弹可破,看不到一丝毛孔。她从未见到过如此漂亮的女孩儿,不由多看了两眼。
姜瓷抱着包袱,礼貌笑了下,“姐姐,请问一下您,这附近有位叫姜向东的人吗?”
秦大妈被这声姐姐叫的春心荡漾,她声音也柔了下来,“这我肯定知道,不过你又是谁?找这人干什么?”
“我是她大女儿,姜瓷。”
“大女儿?”
秦大妈明显被惊着,不过很快又想起来,姜向东之前生不出孩子抱养了一个,生了亲生的又把大女儿扔在了乡下,这应该就是那个女孩儿。眼下姜向东离婚又娶了巷子口老刘家的女儿,原来他一儿一女留下来,老刘家女儿还有个大儿子过来,也不知道这小姑娘能不能有容身之地。
秦大妈当即眉开眼笑,“丫头,你等着,姐姐帮你叫人去。”
说着脚下生风,朝胡同拐角棚子下的一堆老头走去。
“刘老头,你外孙女来了。”
刘老头正琢磨棋局,头都没抬,他冷笑了声,“便宜孙女。”
“不是姜宝珠,是另一个。”
秦大妈声音拔高,笑得不怀好意,“你快别下了,你老刘家今天是来稀客了,天上掉下来的仙女儿,以后小伙子踏破你家门槛。”
刘老头被说得额角一跳,姜向东那王八羔子带着两个孩子就算了,乡下的穷亲戚还时不时的打电话想来投奔,前段时间老爹没了,估计是乡下的小姑娘找上门了,他让出棋局位,走到门楼下,等看清抱着包袱的乡下丫头。
刘老头在心里骂了声娘,果然是来了。
秦大妈看刘老头不说话,笑呵呵地提着菜篮子说,“瞧我这记性,忘了打酱油,还得去跑一趟。”这一趟自然就是逢人说八卦。
等秦大妈走远,刘老头才朝小丫头招手,“跟我进来吧。”
姜瓷没动,暗暗打量老大爷,这难不成是原主的姥爷?看着脸色不大对啊。
走在前头的刘老头,察觉到她没跟上,又回头催。
“还傻站着做什么?”
“真是一点规矩都没有,连人都不知道叫……”
“一会等你爸下班,让你爸把你领回去,我这儿可不养闲人。”
倒是后头的姜瓷闷不吭声,乍然多了个姥爷,等会还要多个爹妈,她真有些叫不出口。回海丰村是不可能了,毕竟她跟原主长得也不一样,去了必然露馅儿,搞不好还会扣上个杀人的罪名,最后吃枪子儿。
自己只能留在京城,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姜瓷稍微纠结了下就喊了声。
“…姥爷好。”
声音虽小,刘老头却听见了。
“诶,这还差不多,一会儿见了人记得叫人,别光站着不招人待见。”
姜瓷被领着进了四合院,进院以后,又是七拐八拐,一条两人宽的石板路,曲曲折折到了最后头的小跨院。小院三面住了三户人。
刘家住北面,有三间房,外头还搭了半间窝棚。
姜瓷虽然不是京市人,也见识过胡同里的四合院,普通百姓的住宿条件多数都是这样,逼仄有限。
五月阳光正好,光影穿过院中的石榴树,斑斑驳驳,有种说不出的静谧。
姜瓷有瞬间恍神,刘老头进了屋子,出来手上多了个印着伟人画像的搪瓷缸。
“来,喝些水。”
姜瓷接过茶缸也不挑,“谢谢姥爷。”
刘老头坐在躺椅上,他拿出烟袋扫了姜瓷一眼,长得真水灵,以前就听说姜家抱养过一个,果然是抱养的,就姜向东那歪瓜裂枣也生不出这样的美人,估计是走投无路了才来投靠姜向东。但姜家那边儿还有仨孩子呢,以后女儿再生一个,姜瓷多吃一口,女儿就少吃一口。
刘老头是打心底嫌弃这个没血缘关系的娃,但是谁让她好看的不是一星半点,还是个女娃娃,要是能说一门好亲事,女儿还能跟着沾光。
“你多大了?”他脱口而出。
“十九。”
那能嫁人了。
姜瓷不知道刘老头的小九九,想留下来,就得有点本事,这个年代多一个人就多一张嘴,来城里投奔的多了,谁家都嫌麻烦,偏偏姜瓷最不缺的就是东西。
她把搪瓷缸放在窗台上,又打开包袱从里面拿出两包香烟,“姥爷,这是知青院儿的知青给的,您抽吧。”
刘老头瞧着包装不像市面上的烟,但这东西可贵了,他平时都舍不买,便急不可耐的撕开了包装,拿出一根在鼻子边闻了闻,“好烟。”
姜瓷又道:“说是从港城弄的稀罕货。”
刘老头高兴了,扯着笑道:“还算懂事儿,比姜宝珠那个疯丫头强多了。”
好消息是他找到了妹妹的确切消息。
原来海丰村有个老姜家,儿子在京城做厨子,娶了个当地的媳妇儿,多年两人生不出孩子,便抱养了一个,第二年两口子就生了个女儿,后来又生了个儿子,有了亲的,原来抱养的女儿就扔给了乡下老爷子。
根据描述跟年龄,被抱养的孩子就是叶均的妹妹叶灵。
但是这老爷子前年去世了,叶均来之前叶灵还在呢,前几天她到处办手续,去京城投奔父母去了。
当真是来的早不如来得巧,叶均没想到,自己找了七八年妹妹,终于有眉目的时候,竟然擦肩而过。
至于河边的姑娘,村里人都表示没印象。
顾源道:“那还等什么,咱们回去吧,你妹妹就在你家门口,马上就能实现老爷子夙愿了。”
叶均道:“那姑娘不找了?”
顾源眼底闪过一丝狡黠,搭着他的肩膀,眼睛上下打量着他,“你不会把人当成你媳妇儿了吧。”
“一派胡言,我是觉得她身份可疑。”他垂眼想了想,又掀起眼皮肯定道:“她身无分文,也跑不到哪儿去,我们去派出所报个案,完了就回去。”
顾源道:“行。”随即又摇摇头道:“可惜了,那么漂亮。”
叶均跟顾源两个人到镇上的派出所报了案,两人又匆匆赶到当地市里,此时天色已晚,火车票也没了,两人先住在招待所,等明天再回去。
简单洗漱后,叶均便躺下了,皎洁的月光从窗户照进屋,叶均头一次心潮澎湃,八年了,从他知道母亲去世后就开始找,总算能见到妹妹了。而那个女孩儿又去哪儿了。
带着兴奋跟疑问,叶均缓缓的合上了眼皮,直到电流刺穿了他的大脑。
这是一间很小的房间,一张不大的木床,他正忘情的吻着一个女孩儿,她在挣扎,悬殊的男女力量让叶均很轻松的将她禁锢在怀里,直到她的衣服尽落,两人水乳交融。
刺激的酥麻感从紧绷的腹部瞬间传到大脑,他轻轻的喟叹了声,下一秒一巴掌落在脸上。
叶均看着女孩儿红着眼眶,愤恨的瞪着自己,她脸上还带着不正常的潮红。
这让没有恋爱的经验的叶均一时手足无措,甚至不知道该解释这糟糕的场景,直到下一巴掌打来。
叶均睁开了眼,天已经露出了鱼肚白,自己还在招待所,他起身发现自己身体的变化,头疼的皱了皱眉,常年的自律跟工作压力,他无心考虑男女之事,除了青春期,从来没做过这种梦,而且梦里的女孩儿还是河边救下来那个。
简直太无理了。
他摸了根烟在床头醒了会儿神,这次回京,把妹妹找回后,也该考虑自己的婚姻大事了。
——
远在千里外的姜瓷并不知道这些事,因为此时此刻,她已经辗转到了京城。
跑出芦苇荡的那晚,姜瓷还经历了一场惊吓事件。
因辨不清方向,又没手机导航,在慌不择路的情况下,姜瓷被什么绊了一跤,而也正是这一摔,让她发现了一个死人。姜瓷现在用的身份,还有手里的行李包袱,穿的衣服就是这个可怜人的。
可怜人也叫姜瓷,今年19,是南岛上渔村里的姑娘,因爷爷离世,她拿着各种证明,一封信和行李离开渔村投奔父亲。
从信上的邮戳她得出现在是1974年五月,正是大环境紧张的时候,没有身份那跟逃犯没区别,被查住了那是要坐牢的,虽然她屯了千万物资也不能安心,眼下也只能用这个可怜人的身份了。
姜瓷按照信上地址,一路打听着寻到京城城东的槐花胡同,临到胡同门楼下又有些犹豫,上门乱认亲的事儿她还是头一回。
“你谁啊?在这瞎转悠什么?”从菜市场回来的秦大妈,瞧这人眼生,又一身乡下人打扮,不免多了警惕。
等人转过脸,秦大妈明显一愣。这丫头长得也太漂亮了,细眉细眼,小翘鼻,樱桃唇,尤其是那皮肤,当真是吹弹可破,看不到一丝毛孔。她从未见到过如此漂亮的女孩儿,不由多看了两眼。
姜瓷抱着包袱,礼貌笑了下,“姐姐,请问一下您,这附近有位叫姜向东的人吗?”
秦大妈被这声姐姐叫的春心荡漾,她声音也柔了下来,“这我肯定知道,不过你又是谁?找这人干什么?”
“我是她大女儿,姜瓷。”
“大女儿?”
秦大妈明显被惊着,不过很快又想起来,姜向东之前生不出孩子抱养了一个,生了亲生的又把大女儿扔在了乡下,这应该就是那个女孩儿。眼下姜向东离婚又娶了巷子口老刘家的女儿,原来他一儿一女留下来,老刘家女儿还有个大儿子过来,也不知道这小姑娘能不能有容身之地。
秦大妈当即眉开眼笑,“丫头,你等着,姐姐帮你叫人去。”
说着脚下生风,朝胡同拐角棚子下的一堆老头走去。
“刘老头,你外孙女来了。”
刘老头正琢磨棋局,头都没抬,他冷笑了声,“便宜孙女。”
“不是姜宝珠,是另一个。”
秦大妈声音拔高,笑得不怀好意,“你快别下了,你老刘家今天是来稀客了,天上掉下来的仙女儿,以后小伙子踏破你家门槛。”
刘老头被说得额角一跳,姜向东那王八羔子带着两个孩子就算了,乡下的穷亲戚还时不时的打电话想来投奔,前段时间老爹没了,估计是乡下的小姑娘找上门了,他让出棋局位,走到门楼下,等看清抱着包袱的乡下丫头。
刘老头在心里骂了声娘,果然是来了。
秦大妈看刘老头不说话,笑呵呵地提着菜篮子说,“瞧我这记性,忘了打酱油,还得去跑一趟。”这一趟自然就是逢人说八卦。
等秦大妈走远,刘老头才朝小丫头招手,“跟我进来吧。”
姜瓷没动,暗暗打量老大爷,这难不成是原主的姥爷?看着脸色不大对啊。
走在前头的刘老头,察觉到她没跟上,又回头催。
“还傻站着做什么?”
“真是一点规矩都没有,连人都不知道叫……”
“一会等你爸下班,让你爸把你领回去,我这儿可不养闲人。”
倒是后头的姜瓷闷不吭声,乍然多了个姥爷,等会还要多个爹妈,她真有些叫不出口。回海丰村是不可能了,毕竟她跟原主长得也不一样,去了必然露馅儿,搞不好还会扣上个杀人的罪名,最后吃枪子儿。
自己只能留在京城,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姜瓷稍微纠结了下就喊了声。
“…姥爷好。”
声音虽小,刘老头却听见了。
“诶,这还差不多,一会儿见了人记得叫人,别光站着不招人待见。”
姜瓷被领着进了四合院,进院以后,又是七拐八拐,一条两人宽的石板路,曲曲折折到了最后头的小跨院。小院三面住了三户人。
刘家住北面,有三间房,外头还搭了半间窝棚。
姜瓷虽然不是京市人,也见识过胡同里的四合院,普通百姓的住宿条件多数都是这样,逼仄有限。
五月阳光正好,光影穿过院中的石榴树,斑斑驳驳,有种说不出的静谧。
姜瓷有瞬间恍神,刘老头进了屋子,出来手上多了个印着伟人画像的搪瓷缸。
“来,喝些水。”
姜瓷接过茶缸也不挑,“谢谢姥爷。”
刘老头坐在躺椅上,他拿出烟袋扫了姜瓷一眼,长得真水灵,以前就听说姜家抱养过一个,果然是抱养的,就姜向东那歪瓜裂枣也生不出这样的美人,估计是走投无路了才来投靠姜向东。但姜家那边儿还有仨孩子呢,以后女儿再生一个,姜瓷多吃一口,女儿就少吃一口。
刘老头是打心底嫌弃这个没血缘关系的娃,但是谁让她好看的不是一星半点,还是个女娃娃,要是能说一门好亲事,女儿还能跟着沾光。
“你多大了?”他脱口而出。
“十九。”
那能嫁人了。
姜瓷不知道刘老头的小九九,想留下来,就得有点本事,这个年代多一个人就多一张嘴,来城里投奔的多了,谁家都嫌麻烦,偏偏姜瓷最不缺的就是东西。
她把搪瓷缸放在窗台上,又打开包袱从里面拿出两包香烟,“姥爷,这是知青院儿的知青给的,您抽吧。”
刘老头瞧着包装不像市面上的烟,但这东西可贵了,他平时都舍不买,便急不可耐的撕开了包装,拿出一根在鼻子边闻了闻,“好烟。”
姜瓷又道:“说是从港城弄的稀罕货。”
刘老头高兴了,扯着笑道:“还算懂事儿,比姜宝珠那个疯丫头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