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曹操称丞相也过去两个多月了,这段时间里,许都上下都蔓延着一种奇怪的氛围。
按理说,大胜袁绍这么大的喜事,大家不说放浪形骸,至少也该是喜上眉梢的。可事实上,除了少部分憨批以外,大多数人的眉头,皱的比特么官渡之前还深。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大汉已经太久没有出现过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的“丞相”了。
也不能这么说,几年前,曾经出现了一个差不多的“相国”,那个人叫董卓。
所以,曹操这是已经不打算掩饰他的野心了吗?那如果他真的要进位王公,甚至是更进一步的话,我等又该何去何从?
这个问题不止刘协和百官在想,曹营中许多外姓将领同样也在想。
这也导致了,即使曹操刚成为丞相,便立刻大肆给手下们升官,大家还是没有表现出多少喜意。
曹操对此心知肚明,但他更明白之所以会搞得这么人心惶惶,荀或的的态度才是主要原因。
当日天子下诏封自己为丞相的时候,荀或直接放下了尚书台的工作,一路跑到自己府上来求见。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huanyuanapp】
“明公,如今朝廷三公之职,太尉空缺,司徒赵温尸位素餐,大权本就握在明公您的手上,明公为何还要做丞相?这般行事,定会被他人说您揽权的。”
“文若以为,如今便无人骂我了吗?不,他们何止是骂,应该说,他们是恨不得要了我曹操的命!”
原本一脸焦急的荀或闻言,脸色更苦了两分。前有董承等人,后有韦晃耿纪,这些人的手段太激烈了。以至于自己现在想劝,都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了。
难不成,要让自己对曹操说,“天子要掌权,你还是赶紧死了给天子腾位置吧”这样的话吗?他荀或是忠于汉室,可对于曹操,他也是真心拥护的。
这就是荀或后期痛苦的原因,曹操与汉室的裂痕越来越大,最难受的,便是他这个夹在中间的尚书令。
“韦晃之事,是或失察,明公若是心中有气,可罢免或之官职,哪怕是送入大牢受刑,或也没有半点怨言。只是恳请明公,收回此令吧!”
说罢,荀或跪在了地上,重重的叩了一个头。
其实以曹操此时的功劳,封个丞相真的不算是有多僭越。但世上的事,往往不是你有资格,便可以做的。
荀或考虑的是以后,袁绍手中尤握着两个半州,南方的刘备更是声势熏天,马腾、刘章等辈也并非弹指可灭。
如今就封曹操为丞相,那么灭了袁绍以后呢,是不是就要封公了?再说远一点,击败刘备之后呢?
荀或是真的不希望看到自己与曹操之间,最终因为是否称帝的事,走上陌路。
曹操当时盯着荀或看了半晌,荀或也坦然承受着曹操的目光。良久,曹操才缓缓开口道。
“文若不必如此,韦晃等人之事事发突然,文若能及时应对,乃是大功一件,如何会有罪?
只是,这段时间文若你也太过忙碌了,先回家休息几日吧。三天以后,我会在丞相府设宴款待一众有功之臣,文若定要准时来啊!”
曹操的拒绝很干脆,没有留下任何缓和的余地。荀或沉默了一瞬,施了一礼后,疲惫的说道。
“或,明白了。”
他知道曹操在经历过两次背刺之后,不会再相信任何一个汉臣了,所以必然要选择大权在握。
他同样知道,如今虽去了袁绍之患,但又添上了刘备。当此时节,如果不想拖着整个汉室和曹操同归于尽的话,他甚至连辞官威胁都不能做。
可,是什么时候,他和曹操之间,从亦师亦友亦主臣,变成了现在这样,动辄以性命相逼了呢?
满心茫然的荀或回到了尚书台,浑浑噩噩的通过了那封圣旨,随后便起身回家了。() ()
三天以后的庆功宴上,荀或托人向曹操告了病。
这年头身居高位的有几个是傻子?上次衣带诏之后,曹操与荀或的关系直降冰点谁能看不出来?眼下曹操刚当上丞相,荀或就病倒了?说这是巧合谁信呐!
“唉!”
独坐于相府的曹操,正唉声叹气的发着呆。所以说自己那天干嘛要把话说的这么绝?搞得现在,想去找文若和解都没办法去了。
想起这件事,曹操便忍不住露出了满面的愁容。贴心小棉袄郭嘉不在,荀或的弟子,自己的好大儿曹昂也不在,自己甚至都找不到一个可以商量的人。
虽说也不是没有其他谋士,可荀攸是荀或的亲侄子,找他不合适。程昱的手段太铁血,更加不合适。至于贾诩…
等等,还有贾诩啊!这个老阴比最善算人心,说不准就有办法呢?
说到底,曹操也不想与荀或决裂。不管是为了两人的友情,还是为了如今的局势。
“来人,速去请贾文和来相府议事。”
让你这个混子吃了这么久的白饭,也是时候出出力了吧?
不多时,贾诩便到了。说实话,这个节骨眼上,贾诩是一点也不想来的。早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当初我特么就该自请去外镇一方。
“诩,见过丞相。”
“文和不必多礼,快快请起,来啊,看茶。”
“丞相不必如此,敢问丞相,唤诩来此,可是为了荀令君之事?”
贾诩对于人心的分析,纵观天下也无人能出其右,他知道眼下如果继续装湖涂摸鱼,曹操虽不至于砍了他,以后却也极为碍难,索性便挑明说了。
“文和真是智谋过人,不错,操正为此事烦心,敢问文和,可有教我?”
“一点浅见,或可一试。”
“请说。”
“高祖曾有遗命,非刘氏不可封王,却不曾说,不可为公。”
贾诩这话说的不算隐秘,曹操也瞬间领会了。
的确,整汉一朝,自刘邦之后,异姓者能封公的凤毛麟角,封王者更是一个没有。但这至少说明了一件事,异姓封公,还在规矩范围之内,不算僭越。
然而,不管是历史上的荀或,还是现在的荀或,他们都是在为以后考虑。
贾诩的话,是一个明面上的大义,却并不能说服荀或。
或许是看出了曹操脸上的犹疑,贾诩垂下头,接着说道。
“丞相与令君相识十几年,患难与共。若丞相肯许诺止步于公,令君他会相信的。”
荀或不是白痴,但他眼下早已心乱如麻,只要曹操给他一个承诺,哪怕是自欺欺人,他也会愿意相信的。
还是那句话,现在两人翻脸,那纯纯的是便宜刘备。
这回曹操听明白了,只是他脸上并未露出欣喜之色,反而是沉吟道。
“文和之计甚妙,然则,若是我不愿意止步于公,又当如何?”
贾诩:!
!
淦啊!这种事情和我说干嘛?你找郭嘉去啊!再不济你去找你们曹氏的将领啊,他们肯定愿意和你好好交流一下的。
“丞相以此语,当可与令君重修于好,只是以后之事么,诩才疏智短,却是想不透了,但凭丞相吩咐。”
曹操见贾诩不接话茬,也不甚在意,笑眯眯的对贾诩道。
“文和过谦了,对了,此次文和又立下大功了,不知想要什么赏赐?”
“请恕贾诩放肆,在下听闻西凉马腾正在整顿兵马,似有向长安用兵之意。在下不才,愿自请去西凉坐镇,以抵挡马、韩二人。”
此刻,远在西凉的马腾打了个喷嚏,随后便不在意的摇了摇头。
可怜的他还不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开始了莫名背锅的一生。日后凡顶尖谋士,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某有一计,就说那西凉马腾…”
按理说,大胜袁绍这么大的喜事,大家不说放浪形骸,至少也该是喜上眉梢的。可事实上,除了少部分憨批以外,大多数人的眉头,皱的比特么官渡之前还深。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大汉已经太久没有出现过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的“丞相”了。
也不能这么说,几年前,曾经出现了一个差不多的“相国”,那个人叫董卓。
所以,曹操这是已经不打算掩饰他的野心了吗?那如果他真的要进位王公,甚至是更进一步的话,我等又该何去何从?
这个问题不止刘协和百官在想,曹营中许多外姓将领同样也在想。
这也导致了,即使曹操刚成为丞相,便立刻大肆给手下们升官,大家还是没有表现出多少喜意。
曹操对此心知肚明,但他更明白之所以会搞得这么人心惶惶,荀或的的态度才是主要原因。
当日天子下诏封自己为丞相的时候,荀或直接放下了尚书台的工作,一路跑到自己府上来求见。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huanyuanapp】
“明公,如今朝廷三公之职,太尉空缺,司徒赵温尸位素餐,大权本就握在明公您的手上,明公为何还要做丞相?这般行事,定会被他人说您揽权的。”
“文若以为,如今便无人骂我了吗?不,他们何止是骂,应该说,他们是恨不得要了我曹操的命!”
原本一脸焦急的荀或闻言,脸色更苦了两分。前有董承等人,后有韦晃耿纪,这些人的手段太激烈了。以至于自己现在想劝,都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了。
难不成,要让自己对曹操说,“天子要掌权,你还是赶紧死了给天子腾位置吧”这样的话吗?他荀或是忠于汉室,可对于曹操,他也是真心拥护的。
这就是荀或后期痛苦的原因,曹操与汉室的裂痕越来越大,最难受的,便是他这个夹在中间的尚书令。
“韦晃之事,是或失察,明公若是心中有气,可罢免或之官职,哪怕是送入大牢受刑,或也没有半点怨言。只是恳请明公,收回此令吧!”
说罢,荀或跪在了地上,重重的叩了一个头。
其实以曹操此时的功劳,封个丞相真的不算是有多僭越。但世上的事,往往不是你有资格,便可以做的。
荀或考虑的是以后,袁绍手中尤握着两个半州,南方的刘备更是声势熏天,马腾、刘章等辈也并非弹指可灭。
如今就封曹操为丞相,那么灭了袁绍以后呢,是不是就要封公了?再说远一点,击败刘备之后呢?
荀或是真的不希望看到自己与曹操之间,最终因为是否称帝的事,走上陌路。
曹操当时盯着荀或看了半晌,荀或也坦然承受着曹操的目光。良久,曹操才缓缓开口道。
“文若不必如此,韦晃等人之事事发突然,文若能及时应对,乃是大功一件,如何会有罪?
只是,这段时间文若你也太过忙碌了,先回家休息几日吧。三天以后,我会在丞相府设宴款待一众有功之臣,文若定要准时来啊!”
曹操的拒绝很干脆,没有留下任何缓和的余地。荀或沉默了一瞬,施了一礼后,疲惫的说道。
“或,明白了。”
他知道曹操在经历过两次背刺之后,不会再相信任何一个汉臣了,所以必然要选择大权在握。
他同样知道,如今虽去了袁绍之患,但又添上了刘备。当此时节,如果不想拖着整个汉室和曹操同归于尽的话,他甚至连辞官威胁都不能做。
可,是什么时候,他和曹操之间,从亦师亦友亦主臣,变成了现在这样,动辄以性命相逼了呢?
满心茫然的荀或回到了尚书台,浑浑噩噩的通过了那封圣旨,随后便起身回家了。() ()
三天以后的庆功宴上,荀或托人向曹操告了病。
这年头身居高位的有几个是傻子?上次衣带诏之后,曹操与荀或的关系直降冰点谁能看不出来?眼下曹操刚当上丞相,荀或就病倒了?说这是巧合谁信呐!
“唉!”
独坐于相府的曹操,正唉声叹气的发着呆。所以说自己那天干嘛要把话说的这么绝?搞得现在,想去找文若和解都没办法去了。
想起这件事,曹操便忍不住露出了满面的愁容。贴心小棉袄郭嘉不在,荀或的弟子,自己的好大儿曹昂也不在,自己甚至都找不到一个可以商量的人。
虽说也不是没有其他谋士,可荀攸是荀或的亲侄子,找他不合适。程昱的手段太铁血,更加不合适。至于贾诩…
等等,还有贾诩啊!这个老阴比最善算人心,说不准就有办法呢?
说到底,曹操也不想与荀或决裂。不管是为了两人的友情,还是为了如今的局势。
“来人,速去请贾文和来相府议事。”
让你这个混子吃了这么久的白饭,也是时候出出力了吧?
不多时,贾诩便到了。说实话,这个节骨眼上,贾诩是一点也不想来的。早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当初我特么就该自请去外镇一方。
“诩,见过丞相。”
“文和不必多礼,快快请起,来啊,看茶。”
“丞相不必如此,敢问丞相,唤诩来此,可是为了荀令君之事?”
贾诩对于人心的分析,纵观天下也无人能出其右,他知道眼下如果继续装湖涂摸鱼,曹操虽不至于砍了他,以后却也极为碍难,索性便挑明说了。
“文和真是智谋过人,不错,操正为此事烦心,敢问文和,可有教我?”
“一点浅见,或可一试。”
“请说。”
“高祖曾有遗命,非刘氏不可封王,却不曾说,不可为公。”
贾诩这话说的不算隐秘,曹操也瞬间领会了。
的确,整汉一朝,自刘邦之后,异姓者能封公的凤毛麟角,封王者更是一个没有。但这至少说明了一件事,异姓封公,还在规矩范围之内,不算僭越。
然而,不管是历史上的荀或,还是现在的荀或,他们都是在为以后考虑。
贾诩的话,是一个明面上的大义,却并不能说服荀或。
或许是看出了曹操脸上的犹疑,贾诩垂下头,接着说道。
“丞相与令君相识十几年,患难与共。若丞相肯许诺止步于公,令君他会相信的。”
荀或不是白痴,但他眼下早已心乱如麻,只要曹操给他一个承诺,哪怕是自欺欺人,他也会愿意相信的。
还是那句话,现在两人翻脸,那纯纯的是便宜刘备。
这回曹操听明白了,只是他脸上并未露出欣喜之色,反而是沉吟道。
“文和之计甚妙,然则,若是我不愿意止步于公,又当如何?”
贾诩:!
!
淦啊!这种事情和我说干嘛?你找郭嘉去啊!再不济你去找你们曹氏的将领啊,他们肯定愿意和你好好交流一下的。
“丞相以此语,当可与令君重修于好,只是以后之事么,诩才疏智短,却是想不透了,但凭丞相吩咐。”
曹操见贾诩不接话茬,也不甚在意,笑眯眯的对贾诩道。
“文和过谦了,对了,此次文和又立下大功了,不知想要什么赏赐?”
“请恕贾诩放肆,在下听闻西凉马腾正在整顿兵马,似有向长安用兵之意。在下不才,愿自请去西凉坐镇,以抵挡马、韩二人。”
此刻,远在西凉的马腾打了个喷嚏,随后便不在意的摇了摇头。
可怜的他还不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开始了莫名背锅的一生。日后凡顶尖谋士,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某有一计,就说那西凉马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