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没想到,打了几十年的仗,才吃了几年的安生饭,半截身子都要入土的人了,还会被一个年轻人质疑为什么不去开荒。
开荒那是人干的事吗?
畜生看了都摇头啊!
想把一块荒地开垦到有收成,就算是一头牛都得累死在地里面!
老头敲了敲烟锅,倒掉里面灰白色的烟灰末,对吴世璠说。
“娃娃啊,开地太苦了,没有官家组织,仅凭乡民自行组织开垦的话,根本做不到。”
“除非……他们家愿意拿一代人的命去换。”
老头缓缓地转过头,望了望远处,似乎在回忆什么。
“一看少爷您就是个贵人,没下过地,不清楚地里的事情很正常,这些都是俺们这些下贱坯子做的,少爷您还是别去在意……”
老翁说完,站了起来,提了提自己的裤头,弯着腰屈起脚,正穿鞋准备结束话题要回去,却被吴世璠一句话气得差点背过气来。
“哦!我明白了,老爹您这是怕吃苦对吧。”
“嗯嗯,怕吃苦这也是正常嘛。”
吴世璠一副“原来是这样子啊”的表情。
老翁一脚踉跄,差点没站稳。
这是谁家的娃娃,会不会说话啊!
庄稼人,哪能被人说吃不了苦的!这跟男人被说你不行有什么区别?
老头被吴世璠一句话气得直哆嗦,手指弯曲,在那里虚指着一直在“你、你、你……”
吴世璠一看老头这样子,看来老头这是有故事啊,兴趣也被勾了起来。
“老爹,别急着回去嘛,跟小子说说这开荒的事嘛,小子家里祖上也是地里刨粮的,现在家里的长辈都没开过地,小子想听听这开地的情况。”
接著赶紧再掏出祖父的烟丝,往老头怀里塞去。
“这烟老爹喜欢,就留着慢慢抽,时间还早,您边抽边说嘛。”
老翁深呼吸几口气,让自己顺了顺胸口免得岔气。
看在烟的份上,也不拒绝少年,不客气地一把拿了过来。
得跟这小子好好说说清楚,不然老头子我一辈子引以为傲善于“吃苦耐劳”的美德说不定就被这小子诋毁得一干二净了。
在绝大多数庄稼人心目中,你可以夺走他们的牛羊,夺走他们的粮食,夺走他们的土地,甚至夺走他们的生命,唯独夺不走的,就是他们引以为傲的“善于吃苦耐劳”,并且鄙视地主老爷那种“喜欢享乐”的精神美德。
对一个庄稼汉子而言,“壮如牛、能吃苦”六个字,就是最好的媒妁之言,也是对他们最好的赞词。
而嫁女儿,自然也要嫁给那些肯吃苦卖力的汉子。
那些有几个小钱却身体羸弱的男人,更是受不到女方家的青睐。
吃苦,才是正确的;享乐,是错误的。
这种想法世代相传,然后还要告诉自己的子孙,这是一种美德。
老头拿起自己的老烟锅轻轻地敲了个干净,又慢悠悠地从自己的烟袋子里捻起一小撮烟丝,细心地往烟锅里加了些,用火折子点上火后,深深地吸了一口,把烟含在嘴巴里,慢慢的让它与自己的舌头接触;
在他的思绪中似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后,才缓缓地将烟雾从口中吐出;
升腾而起的烟气,缭绕在老翁的身旁,仿佛一幅悠扬的画卷,给世人展现出一副往事的回忆,勾勒出了当年披荆斩棘、开荒拓地的艰辛岁月,诉说日月流转间的点点滴滴。
“娃儿啊,开地,是会死人的。”老翁缓缓说起他家的故事。
……
老翁他家祖上,用了两代人,才开了十三亩旱地。
在很久很久之前,大概是前朝万历爷时期吧,老翁的祖上家乡遭了白灾。漫天飘起了鹅毛般的大雪,地上的积雪厚达几寸深。
富人家有暖炕,冬衣,热汤;穷人家却连热水都舍不得煮,只能靠自己身板硬抗。
熬得过,就是过了一节;熬不过,就是过了一劫。
所谓的瑞雪兆丰年,那是给还活着的人。冬季,死得人多了,地也肥了,人也少了,来年吃粮人少了,自然是个丰年。
降雪尚且能忍,雪融之时,才是真正的杀人天。
那年积雪融化,倒春寒来临,爹妈和弟弟妹妹都熬不过,陆续冻死饿死了。
祖上只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靠着身强体壮,硬生生地抗了下来。
老娘临死之前,掏出了家里最后一把稻种,塞给少年后,就咽了气。
而孑然一身的少年,则孤身一路南下,一路逃荒。
走啊走,不知道走了多远,逃到通州(今四川达州),还在逃荒路上捡了个一起逃荒的老婆。
到了通州的一个叫东乡的小县城附近一个村落,夫妻二人被心善的地主老爷收留,靠着一身的力气,成为家里的长工。
就这样白天给地主耕地、劈柴、割草、喂羊,晚上就睡在地主家的羊圈。
不是地主做贱人,而是地主家也没多余的房子,反正你要就睡,不要就自己想办法弄个地方睡。
羊圈是在山脚下的一个小木屋,对于逃荒的人来说,自己去搭茅房还不如先跟羊一起挤着,至少晚上还暖和,这对逃荒路上历经白眼和恶意的少年夫妻而言,此处已是人间仙境,又岂敢妄生贪念。
可人总是不安分的。
等人安定下来后,肚子也算能有五分饱了,就开始琢磨着能落个户,成为这里的正经人家。
而落户则必须要有产业,不然就是流氓。
流氓,就是流动的、不稳定的无产人员,这种人受不到朝廷的保护,随时都可以抓捕,击杀。
而不想当流氓,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地、房屋、生计。
吴世璠提了对老翁的故事提了个问题,
“老爹啊,为什么你祖上不能回老家呢?灾过了,回老家不好吗?”
老翁吧嗒吧嗒的抽着烟,苦笑着说,
“娃啊,因为老家已经回不去了。老家的地,已经在灾年卖给了贪婪的乡绅,换成微薄的口粮逃难了。不然你以为祖上仅靠一把米,就能逃到南方?我祖上的媳妇,就真的是捡的?”() ()
老翁没有理吴世璠,继续地讲他祖上的故事。
对于他的祖上,想要像个人样而不是如牲畜般被人随意辱杀,就只能在这个新地方扎下根来。
只为了两个字——活着。
因此想办法弄块地,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像人一样的活着,而不是像自己夫妻,跟畜生一起同吃同住。
没有地没有房,在传统的社会观念中,就是“盲流子”。无地的流民等同贱民,境遇非常的惨。
首先,从官府层面就遭受到体制性的歧视,征召徭役、修桥开渠也是优先征召;
同时,本地人也是集体的鄙视和抵制,动辄羞辱驱赶,抢夺财产,霸占其妻女。
最后,就连找个吃饭的活计都难。
想在城里找个营生,都得有本地人给你担保。
没有本地人出面,谁又能保证,你这个无田地无房产,且来路不明的外乡人会不会做出什么坏事?
为什么逃难大多数人想着去投靠远亲?
因为至少看在亲戚的面上,作为本地人的亲戚能给逃难者做个担保,让逃难者能在城里找个营生,求个活计。
但即使如此,担保的亲戚也是担了极大的风险。
多年不见的亲戚,突然来到这里,又怎么知道你这人,是否是在外面担了命案的强人,还是吃了官司的要犯呢?
至于借钱借粮,那更是不可能了。亲戚做到这个地步,已经对得起了。
听到这些,已经开始脱离了吴世璠的认知了。
在温室里成长的少年没想到,底层民众的生活,是如此的残酷。
吴世璠不服气,觉得老翁有些危言耸听,因为在他身边的那些宗亲,都是极好的,对他都是客客气气,和蔼可亲。
老翁听了之后,“呵呵”直笑。
“那是你的家族势力大,还没遇到落魄的时候。娃儿啊,你别怪老头子说话难听,老头子说的都是实话:
如果你家落魄了,第一个站出来要伤害你的,就是你的族人、你视为手足的亲朋。
当你得势的时候,他们是你的亲人,走近你是想从你身上获取好处;当你失势的时候,他们就会趁你还没完全失去价值前,榨干你最后的价值。”
吴世璠沉默了。
的确,他记得在他的前世里面,就是他的族人为了一己私利,在紧要关头,背叛身为族长的自己。
这是件多么令人心痛的经历。而老头又是经历过了什么,才能得出这样的教训呢。
“那……那些没地、没亲的外乡人的人呢?要怎么办?不能找官府吗?”吴世璠迫切想知道,老翁所说的那些无亲戚担保的流氓们,会怎么选择。
“娃娃啊,你以为外面的山贼土匪,为什么会这么多呢?流落他乡,要么当贼,要么从匪,要么饿死。人啊,但凡有条生路,谁愿意去当贼呢,哪怕这条路苦了点。至于官府……”
老翁吧嗒吧嗒的深抽了几口后,说了句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话:
“老头子我是命好,遇上了咱们王爷,不然的话,我也是沦为‘长工’。”
“啊,老爹,啥子意思哦?”吴世璠不太懂,什么叫沦为“长工”。
可老翁只是笑了笑,没有继续深入解释,而是岔开话题,继续讲祖上的故事。
“刚刚我说的这些还是逃难的外乡人来城里找个生计,可就算生计找到了,那正常的邻里交往呢?就像咱们之间,都是良家子,咱们虽然是一老一少,但也能坐下来抽口烟,聊聊天,对吧。”
老翁看着吴世璠,拿老少二人打了个比方。
“嗯,对啊,逃难的外乡人不是也这样像咱们这样交往吗?”
“不,逃难的外乡人比村头的狗都不如,狗晚上还有个地方可以回,而逃难的外乡人,如果没人收留,他们连住哪里都不知道,然后,他们会慢慢变成流氓,变成祸害。
而流氓跟当地的百姓、乡民自然没有、也不会有任何交往,甚至说一句话。
娃儿,你想想。
身为一个有田、有地、有户籍、有营生的农民,堂堂排名第二的良家子,身家清白的庶民,会跟一个无田、无地、无户籍、无营生的贱民流氓交往?
能让逃难的外乡人在村子里住下来,不欺负你,就算是那个村子仁义了。
庶民这个称呼,可不是谁都担得起的。得有户籍、有田地、给官家纳过粮、服过役,当过差的人家,才有拥有的称号。
至于娶妻,那更是奢望。
谁又会把女儿嫁给无田无地的外乡人?
你就算满身力气能干活能赚钱,天天都是吃白面,但你吃的是别人的粮,不是你自己地里种出来的,当有一天没人肯卖粮给你的时候,你一颗粮食都买不到,你吃啥?
有土地的农民,是看不起贩夫货郎的,哪怕你卖的是牛羊肉,贩的是丝绸绢帛,可是,贱民还是贱民。
在朴素的乡民观念中,粮不抓在自己手里,跟要饭没啥区别,牛羊不是乡民们养的,你有得吃?
如果女儿嫁给你,一旦遇上灾。粮食减产不够吃了,你来求救,亲戚之间帮不帮?
帮,地主家也没余粮啊,更别说普通人;
不帮,那就是陷入道德困境,左右为难,还不如一开始咱们就别来往了。
不是不肯帮,而是粮食不够吃,没法帮。
因此只得对方有土地、有营生了,这样外来人的心才会拴在这里,你心在这里了,女方父母才会考虑把女儿嫁给你。
父母嫁女儿,不怕女儿吃苦,是怕女儿没地方吃苦。
女婿赚多赚少是另一回事,吃好吃孬也不重要,反正嫁去哪,都是饿肚子。
这千百年来,王朝何其多,盛世一个个,可农民们一年到头,有多少顿能吃饱呢?
从古自今,人心都一样。
只有家产在这里的人,遇上个灾年、盗匪、械斗什么的,大家才会齐心协力,同仇敌忾,共渡难关。
只有共患难过,才会得到认可。
有恒产者有恒心。
开荒那是人干的事吗?
畜生看了都摇头啊!
想把一块荒地开垦到有收成,就算是一头牛都得累死在地里面!
老头敲了敲烟锅,倒掉里面灰白色的烟灰末,对吴世璠说。
“娃娃啊,开地太苦了,没有官家组织,仅凭乡民自行组织开垦的话,根本做不到。”
“除非……他们家愿意拿一代人的命去换。”
老头缓缓地转过头,望了望远处,似乎在回忆什么。
“一看少爷您就是个贵人,没下过地,不清楚地里的事情很正常,这些都是俺们这些下贱坯子做的,少爷您还是别去在意……”
老翁说完,站了起来,提了提自己的裤头,弯着腰屈起脚,正穿鞋准备结束话题要回去,却被吴世璠一句话气得差点背过气来。
“哦!我明白了,老爹您这是怕吃苦对吧。”
“嗯嗯,怕吃苦这也是正常嘛。”
吴世璠一副“原来是这样子啊”的表情。
老翁一脚踉跄,差点没站稳。
这是谁家的娃娃,会不会说话啊!
庄稼人,哪能被人说吃不了苦的!这跟男人被说你不行有什么区别?
老头被吴世璠一句话气得直哆嗦,手指弯曲,在那里虚指着一直在“你、你、你……”
吴世璠一看老头这样子,看来老头这是有故事啊,兴趣也被勾了起来。
“老爹,别急着回去嘛,跟小子说说这开荒的事嘛,小子家里祖上也是地里刨粮的,现在家里的长辈都没开过地,小子想听听这开地的情况。”
接著赶紧再掏出祖父的烟丝,往老头怀里塞去。
“这烟老爹喜欢,就留着慢慢抽,时间还早,您边抽边说嘛。”
老翁深呼吸几口气,让自己顺了顺胸口免得岔气。
看在烟的份上,也不拒绝少年,不客气地一把拿了过来。
得跟这小子好好说说清楚,不然老头子我一辈子引以为傲善于“吃苦耐劳”的美德说不定就被这小子诋毁得一干二净了。
在绝大多数庄稼人心目中,你可以夺走他们的牛羊,夺走他们的粮食,夺走他们的土地,甚至夺走他们的生命,唯独夺不走的,就是他们引以为傲的“善于吃苦耐劳”,并且鄙视地主老爷那种“喜欢享乐”的精神美德。
对一个庄稼汉子而言,“壮如牛、能吃苦”六个字,就是最好的媒妁之言,也是对他们最好的赞词。
而嫁女儿,自然也要嫁给那些肯吃苦卖力的汉子。
那些有几个小钱却身体羸弱的男人,更是受不到女方家的青睐。
吃苦,才是正确的;享乐,是错误的。
这种想法世代相传,然后还要告诉自己的子孙,这是一种美德。
老头拿起自己的老烟锅轻轻地敲了个干净,又慢悠悠地从自己的烟袋子里捻起一小撮烟丝,细心地往烟锅里加了些,用火折子点上火后,深深地吸了一口,把烟含在嘴巴里,慢慢的让它与自己的舌头接触;
在他的思绪中似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后,才缓缓地将烟雾从口中吐出;
升腾而起的烟气,缭绕在老翁的身旁,仿佛一幅悠扬的画卷,给世人展现出一副往事的回忆,勾勒出了当年披荆斩棘、开荒拓地的艰辛岁月,诉说日月流转间的点点滴滴。
“娃儿啊,开地,是会死人的。”老翁缓缓说起他家的故事。
……
老翁他家祖上,用了两代人,才开了十三亩旱地。
在很久很久之前,大概是前朝万历爷时期吧,老翁的祖上家乡遭了白灾。漫天飘起了鹅毛般的大雪,地上的积雪厚达几寸深。
富人家有暖炕,冬衣,热汤;穷人家却连热水都舍不得煮,只能靠自己身板硬抗。
熬得过,就是过了一节;熬不过,就是过了一劫。
所谓的瑞雪兆丰年,那是给还活着的人。冬季,死得人多了,地也肥了,人也少了,来年吃粮人少了,自然是个丰年。
降雪尚且能忍,雪融之时,才是真正的杀人天。
那年积雪融化,倒春寒来临,爹妈和弟弟妹妹都熬不过,陆续冻死饿死了。
祖上只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靠着身强体壮,硬生生地抗了下来。
老娘临死之前,掏出了家里最后一把稻种,塞给少年后,就咽了气。
而孑然一身的少年,则孤身一路南下,一路逃荒。
走啊走,不知道走了多远,逃到通州(今四川达州),还在逃荒路上捡了个一起逃荒的老婆。
到了通州的一个叫东乡的小县城附近一个村落,夫妻二人被心善的地主老爷收留,靠着一身的力气,成为家里的长工。
就这样白天给地主耕地、劈柴、割草、喂羊,晚上就睡在地主家的羊圈。
不是地主做贱人,而是地主家也没多余的房子,反正你要就睡,不要就自己想办法弄个地方睡。
羊圈是在山脚下的一个小木屋,对于逃荒的人来说,自己去搭茅房还不如先跟羊一起挤着,至少晚上还暖和,这对逃荒路上历经白眼和恶意的少年夫妻而言,此处已是人间仙境,又岂敢妄生贪念。
可人总是不安分的。
等人安定下来后,肚子也算能有五分饱了,就开始琢磨着能落个户,成为这里的正经人家。
而落户则必须要有产业,不然就是流氓。
流氓,就是流动的、不稳定的无产人员,这种人受不到朝廷的保护,随时都可以抓捕,击杀。
而不想当流氓,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地、房屋、生计。
吴世璠提了对老翁的故事提了个问题,
“老爹啊,为什么你祖上不能回老家呢?灾过了,回老家不好吗?”
老翁吧嗒吧嗒的抽着烟,苦笑着说,
“娃啊,因为老家已经回不去了。老家的地,已经在灾年卖给了贪婪的乡绅,换成微薄的口粮逃难了。不然你以为祖上仅靠一把米,就能逃到南方?我祖上的媳妇,就真的是捡的?”() ()
老翁没有理吴世璠,继续地讲他祖上的故事。
对于他的祖上,想要像个人样而不是如牲畜般被人随意辱杀,就只能在这个新地方扎下根来。
只为了两个字——活着。
因此想办法弄块地,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像人一样的活着,而不是像自己夫妻,跟畜生一起同吃同住。
没有地没有房,在传统的社会观念中,就是“盲流子”。无地的流民等同贱民,境遇非常的惨。
首先,从官府层面就遭受到体制性的歧视,征召徭役、修桥开渠也是优先征召;
同时,本地人也是集体的鄙视和抵制,动辄羞辱驱赶,抢夺财产,霸占其妻女。
最后,就连找个吃饭的活计都难。
想在城里找个营生,都得有本地人给你担保。
没有本地人出面,谁又能保证,你这个无田地无房产,且来路不明的外乡人会不会做出什么坏事?
为什么逃难大多数人想着去投靠远亲?
因为至少看在亲戚的面上,作为本地人的亲戚能给逃难者做个担保,让逃难者能在城里找个营生,求个活计。
但即使如此,担保的亲戚也是担了极大的风险。
多年不见的亲戚,突然来到这里,又怎么知道你这人,是否是在外面担了命案的强人,还是吃了官司的要犯呢?
至于借钱借粮,那更是不可能了。亲戚做到这个地步,已经对得起了。
听到这些,已经开始脱离了吴世璠的认知了。
在温室里成长的少年没想到,底层民众的生活,是如此的残酷。
吴世璠不服气,觉得老翁有些危言耸听,因为在他身边的那些宗亲,都是极好的,对他都是客客气气,和蔼可亲。
老翁听了之后,“呵呵”直笑。
“那是你的家族势力大,还没遇到落魄的时候。娃儿啊,你别怪老头子说话难听,老头子说的都是实话:
如果你家落魄了,第一个站出来要伤害你的,就是你的族人、你视为手足的亲朋。
当你得势的时候,他们是你的亲人,走近你是想从你身上获取好处;当你失势的时候,他们就会趁你还没完全失去价值前,榨干你最后的价值。”
吴世璠沉默了。
的确,他记得在他的前世里面,就是他的族人为了一己私利,在紧要关头,背叛身为族长的自己。
这是件多么令人心痛的经历。而老头又是经历过了什么,才能得出这样的教训呢。
“那……那些没地、没亲的外乡人的人呢?要怎么办?不能找官府吗?”吴世璠迫切想知道,老翁所说的那些无亲戚担保的流氓们,会怎么选择。
“娃娃啊,你以为外面的山贼土匪,为什么会这么多呢?流落他乡,要么当贼,要么从匪,要么饿死。人啊,但凡有条生路,谁愿意去当贼呢,哪怕这条路苦了点。至于官府……”
老翁吧嗒吧嗒的深抽了几口后,说了句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话:
“老头子我是命好,遇上了咱们王爷,不然的话,我也是沦为‘长工’。”
“啊,老爹,啥子意思哦?”吴世璠不太懂,什么叫沦为“长工”。
可老翁只是笑了笑,没有继续深入解释,而是岔开话题,继续讲祖上的故事。
“刚刚我说的这些还是逃难的外乡人来城里找个生计,可就算生计找到了,那正常的邻里交往呢?就像咱们之间,都是良家子,咱们虽然是一老一少,但也能坐下来抽口烟,聊聊天,对吧。”
老翁看着吴世璠,拿老少二人打了个比方。
“嗯,对啊,逃难的外乡人不是也这样像咱们这样交往吗?”
“不,逃难的外乡人比村头的狗都不如,狗晚上还有个地方可以回,而逃难的外乡人,如果没人收留,他们连住哪里都不知道,然后,他们会慢慢变成流氓,变成祸害。
而流氓跟当地的百姓、乡民自然没有、也不会有任何交往,甚至说一句话。
娃儿,你想想。
身为一个有田、有地、有户籍、有营生的农民,堂堂排名第二的良家子,身家清白的庶民,会跟一个无田、无地、无户籍、无营生的贱民流氓交往?
能让逃难的外乡人在村子里住下来,不欺负你,就算是那个村子仁义了。
庶民这个称呼,可不是谁都担得起的。得有户籍、有田地、给官家纳过粮、服过役,当过差的人家,才有拥有的称号。
至于娶妻,那更是奢望。
谁又会把女儿嫁给无田无地的外乡人?
你就算满身力气能干活能赚钱,天天都是吃白面,但你吃的是别人的粮,不是你自己地里种出来的,当有一天没人肯卖粮给你的时候,你一颗粮食都买不到,你吃啥?
有土地的农民,是看不起贩夫货郎的,哪怕你卖的是牛羊肉,贩的是丝绸绢帛,可是,贱民还是贱民。
在朴素的乡民观念中,粮不抓在自己手里,跟要饭没啥区别,牛羊不是乡民们养的,你有得吃?
如果女儿嫁给你,一旦遇上灾。粮食减产不够吃了,你来求救,亲戚之间帮不帮?
帮,地主家也没余粮啊,更别说普通人;
不帮,那就是陷入道德困境,左右为难,还不如一开始咱们就别来往了。
不是不肯帮,而是粮食不够吃,没法帮。
因此只得对方有土地、有营生了,这样外来人的心才会拴在这里,你心在这里了,女方父母才会考虑把女儿嫁给你。
父母嫁女儿,不怕女儿吃苦,是怕女儿没地方吃苦。
女婿赚多赚少是另一回事,吃好吃孬也不重要,反正嫁去哪,都是饿肚子。
这千百年来,王朝何其多,盛世一个个,可农民们一年到头,有多少顿能吃饱呢?
从古自今,人心都一样。
只有家产在这里的人,遇上个灾年、盗匪、械斗什么的,大家才会齐心协力,同仇敌忾,共渡难关。
只有共患难过,才会得到认可。
有恒产者有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