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西村由两个自然村组成,听说两姓之间历来有些龃龉。陈友军的姐夫姓黄,这回却把彭家那边的三房头请来一起吃午饭,刚强觉得蛮有意思。跟着两个小青年入村,刚强只是静静地观察路旁需要维修和推倒重建的民宅,并未试图同二人聊天。他既然是来朋友家做客的,问东问西、没话找话容易引起怀疑。
在一众乌黑破旧的民房中七拐八拐了半天,找不出一栋外皮完整的墙壁。每家的防盗门却是坚实的精钢打造,窗户外装着铁栅栏,让人心里五味杂陈。刚强在河北的老家固然穷,可民风淳朴夜不闭户,仔细想想也有道理。老家交通不便,外面的盗贼谁费那功夫跑去穷山沟里偷东西?而海陆丰一带位于祖国南部沿海敞开的大门处,海岸线上有数不清的港口。跳上艘船,往西驶是香港澳门,往东行过了海峡就是台湾,这也是为何此地容易成为□□、制毒、走私据点的原因。
眼前陡然一亮,一座有着金色悬山屋顶和粉色墙壁的古典庭院出现在面前,应当是黄家的祠堂了。关于宗祠这种设施,刚强上次随吴俊去汉溪村开展“美丽乡村”活动时,曾为当地的简家人修过一座牌坊式的祠堂,规模远不如面前的庭院。就那,离开汉溪村时还被村干部们拽着胳膊依依不舍。刚强其实一直挺好奇,南方村落里这些小有规模的祠堂平日都做什么用,闲着吗?
也是巧了,就在他经过祠堂大门口时,右扇印着“加冠”、左扇印着“晋禄”几个金字的大木门被从里向外推开,一个五十来岁,留着短发穿橘红短袖衣的大妈迈出门槛。一眼望见刚强身边系宽腰带的那个青年,大妈杏眼圆睁,尖叫一声:“虾仔!”
被叫到的青年扭头瞅了大妈一眼,肩膀一颤,左腿迈出一步像是要逃跑。最终没能鼓起勇气,就那么定在原地。大妈也不知是不是虾仔家里的长辈,气势汹汹地走过去,拿刚强听不懂的福佬话劈头盖脸地数落青年。虾仔的同伴则站一旁观望,同情中夹杂着幸灾乐祸。
刚强瞧这架势,一时半会儿完不了。探头朝祠堂里张望,见还有位穿淡黄色上衣的大妈坐在靠门的小板凳上,也是短发,脸微胖。面前的地上摆着四个大菜篮子,里面有菠菜、芹菜等。菜篮对面的小凳应当是先前那位大妈坐的。
“阿婶呷饱未?”刚强躬下身,笑嘻嘻地问。“我能进来参观一下吗?不照相,就是随便瞧瞧。”
“呷饱未”是闽南语、福佬话中见面打招呼用语,类似于“你好”,又或者北京人常说的“吃了您呐”。
大妈冲他摇头,用普通话说道:“祠堂不可以给外人参观的!祠堂里供奉的都是自家的祖宗。”
“自家祖宗怎么就不能见外人了呢?”刚强倚着门,抑扬顿挫地说,“是不是嫌我长得丑,怕惊到你家的祖宗?”
大妈停下手中的活,抬起头来冲他一笑,“你呢,就不丑啦。靓仔进来说话吧!”
刚强进门,先扫了一眼祠堂里大致的摆设。四四方方的建筑结构,当中是个天井,四周是一圈带屋顶的走廊,目之所及处没有封闭的屋舍。大门正对着的那条走廊里并列摆着两个大案台,左边的有多个祖宗排位,右边摆着妈祖娘娘像。两个案台均有香火供奉,但除此之外基本都是靠内墙摆放的杂物了,扫帚、拖把、水桶。几张折叠的大圆桌,以及几十个常见于大排档给食客坐的红色塑料凳,如一次性纸杯那样层层叠叠地摞在一起。
“哦呦,这么多的菜,阿婶是在做菜茶对不对?家里有添男丁吗?”刚强赖赖唧唧地问,“做好后要不要请我吃啊,我都还没尝过。”
菜茶是地道的汕尾海陆丰传统大菜,又叫男丁茶,早些年只有家里最近添了男丁的才会做来宴请宾客。后来食物富足,也就成了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家乡菜。可不是只有茶,事实上压根儿也不放茶水。除了十几种青菜、香菇、炒米等素料,还会加鱿鱼、虾米、猪肉和各种腊肠,拿老火骨头汤浇上吃。
“去年底添了个侄孙,”大妈笑得脸蛋滚圆如她手中握着削皮的荸荠,“靓仔来这里做生意的吗?”
“恭喜晒啦!多子多孙才会家财兴旺嘛。我也有三个兄弟,只有大哥结婚了。”刚强给大妈看了眼手中提着的礼品,“不是做生意,来找黄兆兴家人的。我平时是帮人盖楼的,阿婶家有没有危房?”
“房子,就还能住,”大妈抬手指着几米外的一张方桌,“那边有做好的龟仔粿,你自己去拿。酒宴是明晚,要摆八桌的,你有空就来吃喽。”
果然秘诀在于拉家常,刚强心想,有些后悔没把郭采莉带上,可以现身说法教她如何同村民们打交道。无知导致恐惧,陌生让人戒备,所以就要靠多说话、多聊天来拉近距离。一来二往别人发现你就是个同他们思维差不多的普通市民,尤其是——你肯吃他们做的东西,就会松弛下来。
龟仔粿外形和颜色像只龟,糯米团里包上芝麻、猪肉等馅料,压成扁扁的一坨。刚强吃着这款陆丰特色小食,注意力被身边墙上贴着的几张大幅公告吸引住了。红色的海报纸上写满密密麻麻的斜体毛笔字,谈不上艺术,倒也工整。
这左边第一幅记录的是2003年部分黄姓村民上缴的“丁口费”。笼统地看下来,一个八口之家——本地家庭生三四个孩子的算低配——每年大约要交200元。有的十几口人,欠了两三年,一次性补交一千多块。还有一个人给一百来人连交两年的,不知道是什么状况。整个后西村共有五千在籍人口,刚强按一半为黄姓村民算的话,本族每年的收入就有五万。累计下来可不少啊,都拿去做什么用了?
再看第二张公告,是宗族去年支出的明细。祭祖活动的费用只是零头,大头是修祖坟和建砖厂。
祖坟花了两万多,包括请先生来勘山择日的钱,这钱是所有黄姓人家必须出的。砖厂嘛,应当就是刚强在农田附近见过的那个锁着门的小院。购进设备和原材料花了三万五,厂房估计一早就盖好了,这里列出来的只是去年的花费,在那之前有没有投入就不清楚了。嗯,既然是全族人集资,日后获利也要分红的吧?有点儿原始股份的意思。
让刚强纳闷的是,还有一项“土地资源劳力”,花费一万多。这是做什么的?难道与田边那些莫名其妙的大坑有关?正想问问大妈,听虾仔在门口叫他:“喂,走啦!”
刚强从手中提着的袋子里掐了束荔枝下来,搁到大妈篮子里,随虾仔离开祠堂。
******
陈友军姐夫家就在祠堂后方。简单方正的灰色二层小楼,占地不大也没有阳台,在村里属于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家了。正门上贴着幅对联:“天行好运丁财旺,富贵平安福满堂”。
“强哥!哎呀辛苦了强哥,我都说去接你了……怎么还带东西?强哥真是见外了。”
陈友军听到敲门声后,热情地将刚强拉进屋,冲护送刚强前来的两个小青年点了下头。一楼客厅不大,摆了张大圆桌和五把椅子后就没多少走道的地方了。圆桌与祠堂里贴墙而立的那些桌子是同一款式,刚强估计都是族里的公物,谁家用到时就去借,这样倒也不占地方。
陈友军今天看来是精心修饰过的,脸刮得干干净净,花衬衣外还套了件崭新的皮夹克。其实大可不必,刚强在心里说,祠堂里那俩大妈都换上短袖了。陈友军请刚强先在饭桌旁的木沙发上入座。南方地区由于天气热,好多人家都是这种光溜溜的木沙发,不配任何罩子和坐垫。又请姐夫黄兆兴下楼陪刚强说话,自己则飞毛腿一般去东村请彭支书的弟弟彭裕生。
“原先在河北帮家里种地,”刚强对黄兆兴说,“羡慕死广东的水稻了,一年三熟。我们那里一到冬天就只能在炕头窝着。”
“是、是,”黄兆兴笑眯眯地点头。和他小舅子不同,黄兆兴像个不善言辞的老实生意人。三十不到,气质却老成持重,宽脸宽鼻高额头,在刚强印象中,似乎不少祖籍潮汕的香港富豪都长这么个样儿。
期间黄兆兴的老爹从外归家,和刚强打了个招呼后,自己上楼。孙辈们不知都去了哪里,厨房里一直能听到炒菜声和细密的说话声。只有五把椅子,刚强一合计,看来女人们是不上桌的。记得上大学时客家人施祖同大家科普过,广东某些地区的农村比北方还要保守。家里若是来了生客,施祖的母亲从不出来见人,连做好的饭菜都是其他人去厨房里端出来的。
十来分钟后,陈友军领着彭裕生进门,先请客人们入座,再把老爹喊下来吃饭。刚强没料到这么快就吃上了菜茶,此外还有陆丰特产清蒸虾姑、甲子鱼丸、糕烧番薯芋。
“听说许主任是从广州调来陆丰的?”彭裕生问刚强,“没想到这么年轻又靓仔。”
彭裕生五十六七岁的模样,瘦硬的身板儿,穿一件老式长衫。稀薄的头发梳偏分,唇上方的胡子倒是很浓密。别说,同为贫困村的领导,刚强觉得这位后西村治保主任、也是彭家宗族三房头的彭长老文质彬彬,很有那种封建大家长的气场。而刚强记忆中,河北老家的刘书记等村干部则是一副八路军政委的做派。
还未答话,一直在忙着给席上各位斟茶倒酒的陈友军抢先说道:“强哥在广州那也是大领导,还讲义气!我堂哥有事,都要找他帮忙。”
刚强呵呵一笑,“哪里啊?我年初才公务员转正,机缘巧合被派来陆丰建设局,到今天还是两眼一抹黑。多亏友军引见,才跟彭主任攀上关系,改天再专门来拜访彭支书吧。噢,还有村委会的黄主任。”
提到黄家那边的宗族首脑黄先猷时,刚强见黄兆兴和彭裕生互望一眼,二人均未吭声。心道这位黄大首领莫非是村霸吗?不得民心?当然了,倘若后西村真的存在不法行为,刚强不相信彭裕生会毫不知情。怎么可能呢?几十年都在一个村子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所以一旦有事,谁都跑不了。
然而刚强并非执法人员,他已为自己划好了线。适当摸清当地的状况便可,只是为了他在建设局的工作得以顺利展开。至于幕帘后面藏着什么见不得人的,他不会主动伸头去看。知道了也不会往外说。
“唉,我们后西村的旧房危房问题吧,”彭裕生吃了几口菜,说道,“的确是不好解决。话说你们政府给的补助也少了些,村民们都想住好房啊,但凡有那个能力的也不会任由自己的家破成那样。我们几个公厅虽然也有集资,救急不救穷,都拿去给村民盖房也盖不了几间。”
刚强知道公厅便是祠堂的代指,点头说道:“所以还是要发展产业。来这里的路上我就在琢磨,让乡亲们做点儿什么好。”
彭裕生摇头,“不瞒许主任,村里的壮劳力大部分都外出谋生去了,剩下的人除了种地干不了别的。”
“种地也有致富希望的,”刚强说,“只是传统农业不行。比方说盆栽有机蔬菜,九十年代在欧美和港澳一些地区已开始兴起,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未见到产业化的趋势。”
“那是什么东西?”黄兆兴问。
刚强解释道:“我想是起源于民众满足温饱后,对健康和新鲜蔬菜的追求。这行的标语是‘活着的最新鲜’。走高端路线,买家定位于发达城市里的高档酒店。我感觉你们海陆丰的村庄适合干这个,因为你们的地理位置太优越了!一出海就可以送去港澳台的市场。将来通了高速公路和铁路,也可以运往内陆。”
彭裕生听了刚强的建议没有立即表态,对此刚强也不意外。毕竟这个想法过于超前,他不指望当地人能立刻接受。然而对于一个只会务农的村庄而言,想要致富,不还是要从农产品上入手吗?
这时一直在安静观望的陈友军插嘴了:“还有技术问题吧,技术怎么解决?你这个什么……有机盆栽,我们不会种啊,谁来告诉我们怎么弄?”
关于这点,刚强当然也考虑到了。事实上,他已经有了个不需要花钱、或者说只需极少投入便能获得科技外援的方法,灵感来自于他的大学生活。只是眼下还不成熟。
“技术方面嘛,等我下周去见陆丰市长,先跟他商量一下。”
?
在一众乌黑破旧的民房中七拐八拐了半天,找不出一栋外皮完整的墙壁。每家的防盗门却是坚实的精钢打造,窗户外装着铁栅栏,让人心里五味杂陈。刚强在河北的老家固然穷,可民风淳朴夜不闭户,仔细想想也有道理。老家交通不便,外面的盗贼谁费那功夫跑去穷山沟里偷东西?而海陆丰一带位于祖国南部沿海敞开的大门处,海岸线上有数不清的港口。跳上艘船,往西驶是香港澳门,往东行过了海峡就是台湾,这也是为何此地容易成为□□、制毒、走私据点的原因。
眼前陡然一亮,一座有着金色悬山屋顶和粉色墙壁的古典庭院出现在面前,应当是黄家的祠堂了。关于宗祠这种设施,刚强上次随吴俊去汉溪村开展“美丽乡村”活动时,曾为当地的简家人修过一座牌坊式的祠堂,规模远不如面前的庭院。就那,离开汉溪村时还被村干部们拽着胳膊依依不舍。刚强其实一直挺好奇,南方村落里这些小有规模的祠堂平日都做什么用,闲着吗?
也是巧了,就在他经过祠堂大门口时,右扇印着“加冠”、左扇印着“晋禄”几个金字的大木门被从里向外推开,一个五十来岁,留着短发穿橘红短袖衣的大妈迈出门槛。一眼望见刚强身边系宽腰带的那个青年,大妈杏眼圆睁,尖叫一声:“虾仔!”
被叫到的青年扭头瞅了大妈一眼,肩膀一颤,左腿迈出一步像是要逃跑。最终没能鼓起勇气,就那么定在原地。大妈也不知是不是虾仔家里的长辈,气势汹汹地走过去,拿刚强听不懂的福佬话劈头盖脸地数落青年。虾仔的同伴则站一旁观望,同情中夹杂着幸灾乐祸。
刚强瞧这架势,一时半会儿完不了。探头朝祠堂里张望,见还有位穿淡黄色上衣的大妈坐在靠门的小板凳上,也是短发,脸微胖。面前的地上摆着四个大菜篮子,里面有菠菜、芹菜等。菜篮对面的小凳应当是先前那位大妈坐的。
“阿婶呷饱未?”刚强躬下身,笑嘻嘻地问。“我能进来参观一下吗?不照相,就是随便瞧瞧。”
“呷饱未”是闽南语、福佬话中见面打招呼用语,类似于“你好”,又或者北京人常说的“吃了您呐”。
大妈冲他摇头,用普通话说道:“祠堂不可以给外人参观的!祠堂里供奉的都是自家的祖宗。”
“自家祖宗怎么就不能见外人了呢?”刚强倚着门,抑扬顿挫地说,“是不是嫌我长得丑,怕惊到你家的祖宗?”
大妈停下手中的活,抬起头来冲他一笑,“你呢,就不丑啦。靓仔进来说话吧!”
刚强进门,先扫了一眼祠堂里大致的摆设。四四方方的建筑结构,当中是个天井,四周是一圈带屋顶的走廊,目之所及处没有封闭的屋舍。大门正对着的那条走廊里并列摆着两个大案台,左边的有多个祖宗排位,右边摆着妈祖娘娘像。两个案台均有香火供奉,但除此之外基本都是靠内墙摆放的杂物了,扫帚、拖把、水桶。几张折叠的大圆桌,以及几十个常见于大排档给食客坐的红色塑料凳,如一次性纸杯那样层层叠叠地摞在一起。
“哦呦,这么多的菜,阿婶是在做菜茶对不对?家里有添男丁吗?”刚强赖赖唧唧地问,“做好后要不要请我吃啊,我都还没尝过。”
菜茶是地道的汕尾海陆丰传统大菜,又叫男丁茶,早些年只有家里最近添了男丁的才会做来宴请宾客。后来食物富足,也就成了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家乡菜。可不是只有茶,事实上压根儿也不放茶水。除了十几种青菜、香菇、炒米等素料,还会加鱿鱼、虾米、猪肉和各种腊肠,拿老火骨头汤浇上吃。
“去年底添了个侄孙,”大妈笑得脸蛋滚圆如她手中握着削皮的荸荠,“靓仔来这里做生意的吗?”
“恭喜晒啦!多子多孙才会家财兴旺嘛。我也有三个兄弟,只有大哥结婚了。”刚强给大妈看了眼手中提着的礼品,“不是做生意,来找黄兆兴家人的。我平时是帮人盖楼的,阿婶家有没有危房?”
“房子,就还能住,”大妈抬手指着几米外的一张方桌,“那边有做好的龟仔粿,你自己去拿。酒宴是明晚,要摆八桌的,你有空就来吃喽。”
果然秘诀在于拉家常,刚强心想,有些后悔没把郭采莉带上,可以现身说法教她如何同村民们打交道。无知导致恐惧,陌生让人戒备,所以就要靠多说话、多聊天来拉近距离。一来二往别人发现你就是个同他们思维差不多的普通市民,尤其是——你肯吃他们做的东西,就会松弛下来。
龟仔粿外形和颜色像只龟,糯米团里包上芝麻、猪肉等馅料,压成扁扁的一坨。刚强吃着这款陆丰特色小食,注意力被身边墙上贴着的几张大幅公告吸引住了。红色的海报纸上写满密密麻麻的斜体毛笔字,谈不上艺术,倒也工整。
这左边第一幅记录的是2003年部分黄姓村民上缴的“丁口费”。笼统地看下来,一个八口之家——本地家庭生三四个孩子的算低配——每年大约要交200元。有的十几口人,欠了两三年,一次性补交一千多块。还有一个人给一百来人连交两年的,不知道是什么状况。整个后西村共有五千在籍人口,刚强按一半为黄姓村民算的话,本族每年的收入就有五万。累计下来可不少啊,都拿去做什么用了?
再看第二张公告,是宗族去年支出的明细。祭祖活动的费用只是零头,大头是修祖坟和建砖厂。
祖坟花了两万多,包括请先生来勘山择日的钱,这钱是所有黄姓人家必须出的。砖厂嘛,应当就是刚强在农田附近见过的那个锁着门的小院。购进设备和原材料花了三万五,厂房估计一早就盖好了,这里列出来的只是去年的花费,在那之前有没有投入就不清楚了。嗯,既然是全族人集资,日后获利也要分红的吧?有点儿原始股份的意思。
让刚强纳闷的是,还有一项“土地资源劳力”,花费一万多。这是做什么的?难道与田边那些莫名其妙的大坑有关?正想问问大妈,听虾仔在门口叫他:“喂,走啦!”
刚强从手中提着的袋子里掐了束荔枝下来,搁到大妈篮子里,随虾仔离开祠堂。
******
陈友军姐夫家就在祠堂后方。简单方正的灰色二层小楼,占地不大也没有阳台,在村里属于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家了。正门上贴着幅对联:“天行好运丁财旺,富贵平安福满堂”。
“强哥!哎呀辛苦了强哥,我都说去接你了……怎么还带东西?强哥真是见外了。”
陈友军听到敲门声后,热情地将刚强拉进屋,冲护送刚强前来的两个小青年点了下头。一楼客厅不大,摆了张大圆桌和五把椅子后就没多少走道的地方了。圆桌与祠堂里贴墙而立的那些桌子是同一款式,刚强估计都是族里的公物,谁家用到时就去借,这样倒也不占地方。
陈友军今天看来是精心修饰过的,脸刮得干干净净,花衬衣外还套了件崭新的皮夹克。其实大可不必,刚强在心里说,祠堂里那俩大妈都换上短袖了。陈友军请刚强先在饭桌旁的木沙发上入座。南方地区由于天气热,好多人家都是这种光溜溜的木沙发,不配任何罩子和坐垫。又请姐夫黄兆兴下楼陪刚强说话,自己则飞毛腿一般去东村请彭支书的弟弟彭裕生。
“原先在河北帮家里种地,”刚强对黄兆兴说,“羡慕死广东的水稻了,一年三熟。我们那里一到冬天就只能在炕头窝着。”
“是、是,”黄兆兴笑眯眯地点头。和他小舅子不同,黄兆兴像个不善言辞的老实生意人。三十不到,气质却老成持重,宽脸宽鼻高额头,在刚强印象中,似乎不少祖籍潮汕的香港富豪都长这么个样儿。
期间黄兆兴的老爹从外归家,和刚强打了个招呼后,自己上楼。孙辈们不知都去了哪里,厨房里一直能听到炒菜声和细密的说话声。只有五把椅子,刚强一合计,看来女人们是不上桌的。记得上大学时客家人施祖同大家科普过,广东某些地区的农村比北方还要保守。家里若是来了生客,施祖的母亲从不出来见人,连做好的饭菜都是其他人去厨房里端出来的。
十来分钟后,陈友军领着彭裕生进门,先请客人们入座,再把老爹喊下来吃饭。刚强没料到这么快就吃上了菜茶,此外还有陆丰特产清蒸虾姑、甲子鱼丸、糕烧番薯芋。
“听说许主任是从广州调来陆丰的?”彭裕生问刚强,“没想到这么年轻又靓仔。”
彭裕生五十六七岁的模样,瘦硬的身板儿,穿一件老式长衫。稀薄的头发梳偏分,唇上方的胡子倒是很浓密。别说,同为贫困村的领导,刚强觉得这位后西村治保主任、也是彭家宗族三房头的彭长老文质彬彬,很有那种封建大家长的气场。而刚强记忆中,河北老家的刘书记等村干部则是一副八路军政委的做派。
还未答话,一直在忙着给席上各位斟茶倒酒的陈友军抢先说道:“强哥在广州那也是大领导,还讲义气!我堂哥有事,都要找他帮忙。”
刚强呵呵一笑,“哪里啊?我年初才公务员转正,机缘巧合被派来陆丰建设局,到今天还是两眼一抹黑。多亏友军引见,才跟彭主任攀上关系,改天再专门来拜访彭支书吧。噢,还有村委会的黄主任。”
提到黄家那边的宗族首脑黄先猷时,刚强见黄兆兴和彭裕生互望一眼,二人均未吭声。心道这位黄大首领莫非是村霸吗?不得民心?当然了,倘若后西村真的存在不法行为,刚强不相信彭裕生会毫不知情。怎么可能呢?几十年都在一个村子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所以一旦有事,谁都跑不了。
然而刚强并非执法人员,他已为自己划好了线。适当摸清当地的状况便可,只是为了他在建设局的工作得以顺利展开。至于幕帘后面藏着什么见不得人的,他不会主动伸头去看。知道了也不会往外说。
“唉,我们后西村的旧房危房问题吧,”彭裕生吃了几口菜,说道,“的确是不好解决。话说你们政府给的补助也少了些,村民们都想住好房啊,但凡有那个能力的也不会任由自己的家破成那样。我们几个公厅虽然也有集资,救急不救穷,都拿去给村民盖房也盖不了几间。”
刚强知道公厅便是祠堂的代指,点头说道:“所以还是要发展产业。来这里的路上我就在琢磨,让乡亲们做点儿什么好。”
彭裕生摇头,“不瞒许主任,村里的壮劳力大部分都外出谋生去了,剩下的人除了种地干不了别的。”
“种地也有致富希望的,”刚强说,“只是传统农业不行。比方说盆栽有机蔬菜,九十年代在欧美和港澳一些地区已开始兴起,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未见到产业化的趋势。”
“那是什么东西?”黄兆兴问。
刚强解释道:“我想是起源于民众满足温饱后,对健康和新鲜蔬菜的追求。这行的标语是‘活着的最新鲜’。走高端路线,买家定位于发达城市里的高档酒店。我感觉你们海陆丰的村庄适合干这个,因为你们的地理位置太优越了!一出海就可以送去港澳台的市场。将来通了高速公路和铁路,也可以运往内陆。”
彭裕生听了刚强的建议没有立即表态,对此刚强也不意外。毕竟这个想法过于超前,他不指望当地人能立刻接受。然而对于一个只会务农的村庄而言,想要致富,不还是要从农产品上入手吗?
这时一直在安静观望的陈友军插嘴了:“还有技术问题吧,技术怎么解决?你这个什么……有机盆栽,我们不会种啊,谁来告诉我们怎么弄?”
关于这点,刚强当然也考虑到了。事实上,他已经有了个不需要花钱、或者说只需极少投入便能获得科技外援的方法,灵感来自于他的大学生活。只是眼下还不成熟。
“技术方面嘛,等我下周去见陆丰市长,先跟他商量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