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中的秋末少雨,但临海的缘故,台风时不时降临。

    邬春从学校回来,避开了街巷两边的商户走在最中间,马路上尘土飞扬,有没挂稳的广告牌被台风吹得到处飘。

    这种天气没人敢出门,就连学校广播里也下了通知,未来三天在家自学,等台风过境。

    “没被什么砸到吧?”邬静栓上门,仔仔细细将女儿打量个遍,没见着什么伤口,这才放下心,“你邬叔叔今天在鞋厂值班,二楼那个玻璃窗不知道怎么脱落了掉下来,还好偏了一寸,只被碎玻璃划伤了一点。”

    她将晚饭从厨房里端出来,顺口问一嘴,“学校应该停课了?”

    邬春“嗯”了声,放下厚重的书包,从堆叠的鞋垫里穿梭去洗手,“停三天,如果继续刮大风就还在家自习。”

    “那还好。”邬静解下围裙,“高三是不是特别辛苦?”

    其实也还好。

    无非就是要做的试题变得更多,也要将高一二的内容再重学一遍,要说非有什么辛苦的,大概是学校食堂的饭菜太难吃了。

    被瓯江环绕的都中气候湿润,燥热的末伏天,又闷又潮,食堂的菜油腻难以下咽,大多时候邬春更愿意选择吃一点红薯包子等,不太管饱,于是下午上课的时候就显得分外煎熬。

    邬静叹了口气,不好说些什么,只笑了下,“那在家多吃点,妈妈以后晚上给你煲汤喝。”她看着女儿,清瘦的手腕,脸上也没什么血色,眼睑下藏不住的黑眼圈,有时她半夜醒来,仍见她房门缝隙间透出来的微弱的光。

    也不知道每天休息了几个小时。邬静心里发酸,锤了锤自己不中用的腿,要不是她身体差,早该像母亲一样去学校给子女送饭了。

    邬春应了声“好”。

    邬静温温婉婉的笑起来,起身给她倒了杯茶,看见开水壶边搁置的信封,这才想起来这件事。

    “下午邮局有人送过来的,好像是你那个男同学寄过来的?”邬静拿起来,放到她手边的椅子上。

    邬春歪头,目光捕捉到熟悉又陌生的“上海”两个字上。

    再然后,注意到长长的寄信地址,落款苍劲肆意的“应野”署名。

    一口丝瓜汤还闷在嘴里,邬春放下碗筷,又擦了擦手,这才拿起凳子上的信封。

    酒黄色的纸张上粘贴着一叶嫩绿色的银杏叶80分邮票,信封不厚,但摸着有一点恪守,不知道里面放了些什么。

    “对,是上次我们在街上散步遇到的那个。”邬春一边回母亲,一边小心翼翼拆开。

    两页轻薄的信纸,夹着一叶银杏叶,橙黄色的,只有叶根还留有残绿。

    *

    展信佳:

    恰逢霜降,杭州露重,清晨从西湖路走过的时候,街边的草上已有蒙蒙白雾。

    我所学习的画室外有一课据说百年的银杏树,今天交作业的时候,恰好这一叶被风吹坠在我怀里。

    有想到李清照的“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觉得很是应景,于是想着给你寄“一叶秋”过来。

    秋绥冬禧,顺颂时祺。

    *

    邬春翻过一页,另一张是小半张素描纸,上面是一幅简单的黑白画,也不知道用什么笔墨画的,隐隐约约还透着一点清香。

    画上大概就是他在的画室了,线条闭合的教室,宽阔的后院,中央屹立着一颗粗大的银杏树,占了大半画面,树下有一只躲懒倦怠的猫儿,蜷缩成一团。

    尽管没有色彩,邬春却能在脑子里想象到了那该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也不自觉的,抿着的嘴角一点点上扬起来。

    -

    杭州。望江路。法式小别墅画室外的长椅。

    入冬后昼短夜长,这会才虽然傍晚五点,天际却已经暗下来了。

    长椅边上立着两盏路灯,街市灯火通明,IN77就在附近,这里大概是不分昼夜的。

    应野闭着眼,正靠在这里歇息。

    入夜的晚风带着凉意,好在,他怀里抱着一块宽大的画板在胸前,挡去了不少风。

    这是他来到杭州的第四个月,再过小半段时间,就要去各大学校报名联考。

    同时,一周之前崔诗韵给他打电话,说期末要回上海的学校考试。早在他去找李老师签字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但一想到记忆里的少女,他又忍不住想要驳回母亲的安排。

    一开始,他有和邬春说过,要在春天来临前回春水巷的。

    “大哥哥,你边上可以坐吗?”

    一道突如其来的小女孩声将他的思绪唤回。

    应野睁开眼,看见面前站了个七八岁的小妹妹,尽管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但脸上被吹得红彤彤的,眼睛圆溜溜的,乖巧得令人欢喜。

    只是这孩子这么小,身边却没跟着大人。

    应野看了一圈,没发现有朝这边过来的大人,目光又落回到她身上去,“你叫什么名字,爸爸妈妈呢?”

    “我叫桐桐,来找表姐玩的。”小女孩眨巴着眼睛,又望着长椅上那被书包占着的位置。

    应野给她腾出位置,又问:“你迷路了?”

    桐桐摇摇头,蹦跶着坐上去:“走累了。”

    这么小的孩子,也不怕被拐了去。

    应野放心不下,追问:“你记得你姐姐的电话吗,要不要让她来接你?”

    “你带着画板,也是学画画的吗?”桐桐答非所问。

    应野捕捉到这个也字,顿了顿,说是啊。国美在上城那边,但西湖边画室云集,他猜不到这小妹妹的姐姐是画室老师还是学生。

    “你姐姐多大了?”

    桐桐想了想,摆着手指数数,不确定地回:“十七?和哥哥差不多的样子耶。”

    晚风徐徐,桐桐的鞋带不知道什么时候散了,她坐在椅子上,也不知道会不会系。长椅还是有一点高度的,若是等下这小姑娘跳下去踩到鞋带,指不齐要摔一跤。

    看着对方可怜巴巴的弯腰却又够不着绳子的样子,应野叹了口气,认命地转过身蹲下去。

    一边,又轻言细语哄她,还记得姐姐电话吗?

    “哟,这不是我的小豆点?”

    “姐姐!”

    声音几乎是同时传到应野耳边的。

    工整的蝴蝶结也在此时系好。

    应野转过身,想着还是叮嘱一下小孩的姐姐不要随意将这么大的孩子搪在路边。

    “应野?!”方渔早有些震惊,眼里写满讶异:“三点多就下课了,你怎么还在这?”

    “嗳?”应野短促地冒出一个音,也有些意外,“这......?”

    “我小叔叔的女儿,刚从上海过来。”方渔早牵过桐桐的手,“才一小会呢,就跑出来了,婶婶不放心,让我出来找她。”

    上海。

    触及这两个字眼,应野缄默一瞬,神情恢复那副淡淡的样子,只“嗯”了声,表示自己在听。

    “姐姐,你和哥哥认识呀!”桐桐抬着头望着他们。

    方渔早瞪了一眼这不省心的小孩,得亏两家就几步路,不然真是没法想。

    她揉了下小破孩肉乎乎的脸,看着夜色浓郁的天际,犹豫了下,开口道:“我们刚好准备吃晚饭,你要不来吃点?”

    西湖边上永远是喧闹的。匆匆来往的车辆,牵着晚辈散步的行人,推车叫卖的小贩......各类声音混杂在一起,凑成一道生活气的风景线。

    应野站在那里,他背后是繁华的西湖公园,五彩斑斓的碎灯二极管一闪一闪的。湿冷的冬日,他就穿着一件黑色的长风衣,内里搭着雾灰色的V领毛衣,整个人看上去分外的萧索,与这方天地显得格格不入。

    像强行被粘贴在油画上的一笔水墨。

    “不了,谢谢。”应野朝她点了下头,捡起地上的背包,转身就走。

    意料之中的答案,这个邀约本就只是客套一下,可真的被确定这个回答后,又有些微妙的生气感。

    不就是吃个饭?方渔早撇了下嘴,抬手给桐桐的脑袋一个爆栗子,“叫你乱跑,改天遇到怪蜀黍给你抓走了!”

    桐桐努嘴,敢怒不敢言。

    西湖路边的灯盏是不会熄灭的,应野的身影在明明暗暗里走过。

    方渔早看着对方渐行渐远的背影,静静地站了会,忽然想起来爸爸对他的评价。

    大概是因为精湛的画工,又有和应叔叔的交情占了几分,爸爸对应野格外喜欢,更不吝啬在画室里夸赞他,不过也因此,画室里有些人也对应野颇有微词。

    可不管别人怎么说,应野都仿佛没听见似的,每天到点就走,孑然一身,似乎从来不将那些话放在身上。

    方渔早觉得应野应该是内心很强大的一个人。

    尽管如此,但此刻看着对方消失在暗处的拐角,她心里竟然生出一丝浅浅的难过来。

    “姐姐,这个哥哥好帅哦!”桐桐忽然出声。

    方渔早回过神,被小表妹的话逗笑:“那可不,他可是我们画室里的室草呢!”

    桐桐长长的“喔”了一下,瞪大眼睛看表姐:“那姐姐喜不喜欢他,我可以帮忙哟!”

    人小鬼大,也不知道从哪学的。

    方渔早笑出声,揉了揉对方被风吹得散乱的头发:“姐姐可是要仗剑走天下的人,可不能被小情小爱耽误了!”

    而且啊,他一看就是心里已经有惦记着的人了的。

    那是前几天的一个清晨,她因为失眠没睡,恰好见到早来的应野。

    彼时,他站在家里那颗祈福的老银杏树下,拿着片叶子站了许久许久。

章节目录

春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杜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杜渐并收藏春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