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笙的这一声“师父”将众人的心神都扯了回来。
这不是小师妹。
弟子们看不见剑尊的神情,不知道他是何感想。
但是在无人看见的角落,他的手背青筋暴起,眉色冷峻。
“你们先出去。”他的声音清冷,好像没有什么可以融化一样。
“是。”
屋里没有其他人,只余他们两个。
“为什么?”
“你......”
太白叹了口气,将灵气注入她的体内,一点点地将阿笙体内流窜的灵气逼出去。
这个过程不能分神,一丁点的错神,灵气不仅逼不出来反而会更加错乱,最后爆体而亡。而输入灵气的人,也会遭到灵气的反噬。
一般情况下,都会让人护法,但是张君尧去药阁,二弟子慕芳不在,剑峰的其他弟子都还不够成气候。
等张君尧带着药阁的费长老来的时候,被挡在门外。
“方才阿笙师叔灵气又乱窜了,师尊在里面给师叔梳理。”
一个弟子上前解释,费偲听罢,说,“不打紧,有你师父在,小女娃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
费偲稳稳当当地坐在一旁长廊地长椅上,“君尧,你来。”他对神色紧绷的张君尧说。
“昨天,你师父带了你师妹回来,我不在宗门内,这份见面礼补上。”他从袖里乾坤中拿出一个盒子。
“呃,里面是几瓶丹药,你师妹资质是差些,我准备的也就比你们的几个师兄妹的多一些。”他指着这些药瓶说,“每个类别的我都写了一张丹方,等你师妹醒来就给她。我明天带下面的弟子去秘境,没空,你代为转交。”
费长老虽说只是个丹修,但是为人温和,是个慈祥的老头。不管是内门还是外门的弟子,找到他的治疗的他都一视同仁,因此他深得宗门的尊敬。
“费长老,你要去秘境?怎么没有听宗门说起?”张君尧不解,甚至颇为担心。
“你什么时候出发,我和你一起去。”五华宗之所以屹立在修真界,他们宗门说第二就没人敢说第一,就是因为宗门内分配合理,团结对外。
即便是平时有口角的几个长老和弟子,只要是在外历练,尤其是去秘境都会安排剑修弟子保护。这些弟子虽然会因此得到的宝贝少了,但是宗门也会给予补贴。
“你师父近来诸事缠身,掌门特意安排了符修弟子......”
“明日,君尧你跟着宗门队伍前行,长郡,沧澜你们两个也一起。”身后传来一道声音,是刚好开门的太白剑尊。
虽脸色浮白,却身姿清朗,言语有不可置喙的清冷。
“师父,你怎么样?”张君尧上前,又往里面看了一眼,但是立马收回了视线。
“无碍。”太白说,“你明日带着弟子去秘境,保护好费老,保护好药阁要找的东西。”
然后对费老说,“费老,麻烦你了,帮忙看看弟子。”说着带着人往屋里走。
费老笑呵呵的,跟在身后,其余弟子更是不敢靠的太近。
“太白啊太白,我也是许久没来你这儿了,”说着,又四处瞧了瞧,“你这冷清了不少,所以说多收些弟子才会热闹,热闹才会有生气,人有生气身体才会好。”他这是从一个医者的角度去说,就算是太白也不好反驳什么,总不能说自己不想活太久吧。
这也反面认同他这次的收徒。
他们再进来的时候,阿笙的气息已经平稳了,要是忽略那件绯红的衣裙,就像是睡着了而已。
费偲取出她的手腕把脉,一会便放下。
“没有触及根本,而且你为她用灵气梳理,她在身体比一般人要好,”他拿了一瓶丹药给他,“再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这弟子已经引起入体了。但是因为是从外强行引气,你的灵气过于霸道,用丹药调和更好。”
太白从药瓶里面取出一颗丹药,轻轻掰开阿笙的嘴唇,指腹触碰到温热的唇瓣,就好像有一串火苗从他的指尖开始燃烧。
太白脸上绷紧,动作缓慢,生怕碰醒了睡觉的人儿。
“果然是老幺更让人心疼啊,看你堂堂剑尊,难得的紧张和小心。”费老在旁取笑他,但是说着无心听者有心。
小童和小紫互相看一眼,眼里都是不屑和嫉妒。
一番折腾下来,剑峰个个好奇心得到满足,也清楚了这位新来剑尊弟子的地位,日后也方便相处。
夜半,阿笙才恍恍惚惚醒来,身上还有些许痛。
她四处瞧了瞧,但每样都不敢多看。
“小童小紫?”声音沙哑,屋内并没有人回应。
她撑着身体坐起来,身上的衣服已经换了,是一件浅蓝色的半袖衫齐腰襦裙,这是宗门内弟子的常服。
她慢慢地走下床,在桌子的茶壶里倒了一杯水,抬眼之际瞧见了屏风后的墙上挂着的画。
屋里没有点灯,只有月光清清浅浅地照射进来,恰好照在那画上。
女子穿着桃红交颈齐腰缘裙,嫩黄披帛下绣三种形态的荷花,和下摆的荷叶边修饰相得益彰,使得整个人灵动又肆意。
女子头上带着帷帽,不能分辨其人。
阿笙只道可惜。
但欲语还休的感觉刚刚好。
“谁人在那?”
阿笙一顿,因为这个声音很像她师父太白剑尊。
她小心翼翼地叫了一声,“师父?”
声音地主人却是沉默,太白隐身在黑暗中,不言不语。
这已经是他两天内,第二次说出这句话。
而且还是对着他刚收的弟子。
如果此刻屋里有宗门的其他人,定会想到无论什么时候,太白剑尊都不会搞不清月恒的声音和身影。
“是师父吗?”阿笙再次询问?
“嗯。”这次却是在她问完后就回答她。
“师父,我......”阿笙有些慌张,她只知他的寝殿在从仙阁,但是不知布局构造,因此刚才不知是是她师父的寝殿。
“你才入宗门,很多礼仪规矩都需要学习。明日你便去圣贤阁和新入门的弟子学习,后回来照着这个剑谱训练,若是又不懂便记下,等为师出关再细说。”又补了一句,“每个弟子都是这般。”
“弟子明白。”他一说完,阿笙便立马道好,十分爽快,就好像恨不得现在就去学习一样。
“你......就没有什么想问的?”太白难得的词穷了。
“没有......”
“嗯。”长久的沉默,“你先休息吧。”然后阿笙就规规矩矩恭恭敬敬地离开回她自己的西厢房了。
太白从黑暗中走出来,看着那背影都偷着快乐的身影,心中苦笑。分明和记忆中的人不一样,若是月恒定要问他许久为什么要闭关,叽叽喳喳磨上他好一会,然后问他能不能等他出关了再学,或者是别人都不如师父,不要别人教。
“太白啊太白......”
阿笙在村子的时候就每天早起,帮阿嬷打理一天的活,小到清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大到田里的庄稼活,没有一刻闲得住。
所以当先生已经到学堂的时候,就瞧见了坐在第一排的阿笙。
孔老走过去,见她在阅读学堂派发的手册,手册最开始介绍的就是修真界其次是宗门。比如圣贤阁有四个学堂,甲乙丙丁。
丁是末等,一般是刚入门需要学习一些基本修炼和了解宗门内务的弟子。一般有天赋的弟子这是就显示出来卓越的能力了,引气入体只需两三个周天。
丙等主要是分化教习术法,有些擅长剑术,有些丹术、符术更胜一筹。课堂教习结束后,还会有学堂小试,届时会有各长老或者已经已经可以收徒的弟子来观看,挑选为内门内弟子。
乙等是主要是外门主持,一般是未被选入内门的弟子,他们便归到外门,学习外门内务,协助内门弟子。
甲等则是内门的长老,主要是一些有感悟的师兄师姐们分享的修炼小学堂,只要愿意的都可以听,也有个别外门弟子抓住这个机会等到先生赏识进入内门。
所以说,丙丁课堂的学习对弟子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能进入内门的最大机会,当然那些早就被相中的弟子就不在这之列了。
阿笙是在孔老走到眼前的时候才发现的,匆匆忙忙行礼,“弟子阿笙,见过......先生。”他们村的读书人就是这么和教书先生问好的,若是知道对方姓名就加上姓氏。
她不知道对方是谁,但是她对教书先生的气质很熟,都是一板一眼,走路无声,学生功课做得好的也不言不语,让人琢磨不出来,心里七上八下。做的不好的说话都是“你们当中有些人啊”,实在看不下去了便拿书籍敲三下脑袋。
果然孔老“嗯。”一声便落座了。
陆陆续续的有弟子进来,瞧见先生也恭恭敬敬问好,有些则是还打着哈欠没睡醒。
孔老都是一视同仁,只要同他问安,都是一个字“嗯”。因此有些弟子小声议论“先生高高在上”“不愧是五华宗,一个小小先生都如此与众不同”“看不起”等等。
阿笙有过心理准备,落差不大,反而是十分激动接下来的学习。
孔老见时辰已到,开声道,“上课”说着一拂袖便关了学堂的门,有两个弟子慌慌张张,就差一步,门就关上了。
“先生,先生,弟子今日记错时间了,还请先生原谅,让弟子进入学堂。”声音清晰传到学堂里面,孔先生依旧气定神闲和看热闹的弟子说,“学堂有学堂的规矩,不按要求做事就要按要求接受惩罚,今日只是一次小小的惩罚,但是今后的学习中超过三次迟到便不再是学堂弟子。”
有弟子不满,直言,“先生他们只是差了一步。”
有不敢发言的,也在底下默默点头。
“你们是觉得门外弟子没有错?”孔老一个反问,弟子们不敢多瞧,只刚才发言的弟子倔强道,“弟子不敢,只是弟子们对诸多规矩条例还不甚清楚,有疏漏在所难免,门外的同门也是第一次,如此未免有些苛刻,这难免会打击他们的信心。而且凡事都小心翼翼以规矩束缚,最终只会有更多的人想打破规矩。”说完便坐下了。
“此言差矣。”有一名弟子站起来反驳,“失之毫厘差之千里【1】 ,差一步就是千差万别。就如医者而言,差不一步药方药理便不明,这不是害人害己吗?更何况我们修行者本就逆天而行,甚至是抢占天地机缘,修行容不得差一步。”
“好,此言在理。”另一个应该是认识的,“梁兄说得不错,规矩就是规矩,站在门外又不是听不了课,只不过是丢些面子而已,先生也说了迟到三次才离开学堂,今日后好好反省,不再犯便是,实在没有必要耽误大家上课时间。”
“如此,耽误的便是两位同门,你们方才也说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如果正是这一日没有听课,或者听差了,我们修真界岂不是失去了两个可塑之才?”
学堂里瞬间哄吵起来,谁都不服谁,有学生甚至请先生主持公道。
王丛说,“既然我们谁都不服谁,那就辩上一辩。每人一次发言的机会,只要想发言都可以站起来说。请先生准许。”
他请示孔老,孔老无可无不可,“你们都同意吗?”没有人反对,“那就随你们。”
虽然没有分站队,但是有些人迫不及待地选了王丛一队,因为如果他们赢了,以后就可以轻松一点呢了。反而在考虑其中风险的进入两难,一是以后难免会一起组队,现在闹掰了不好看。二是虽然看上去是他们占据主动权,但是先生肯定是反对的,要不然一开始就不会有这些规矩,说不定会有长老因此觉得他们是在不敬师长而失去进内门的机会。直到发言了还在犹犹豫豫。
第一波站起来的弟子看着是迫不及待,但是多是附和之言,“我同意。”“我觉得王兄说得没错,确实苛刻。”云云。反对的弟子则是说,“你觉得?你能大得过学堂?”“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2】等等。
谁都不能说服谁,反而最后吵起来。孔老反而是最安静的一个,不赞成也不反对,甚至都没有出言阻止吵闹的课堂,引得纪律堂的先生都来瞧过一两回。
阿笙是最后发言的,吵啦那么久,最终要有结果了,反而安静了下来。
“先生,”阿笙笨拙地学着村里的学子,引得众人好一阵笑。
“弟子认为......”阿笙磕磕绊绊的说了几遍认为,又是被嘲笑一番,“说不出来,便随便说你是同意还是反对吧。”
阿笙抿着唇,转身,“我反对。”因为紧张所以声音尤其大,而且学堂此刻十分安静,声音就这样响彻了整个学堂。
这不是小师妹。
弟子们看不见剑尊的神情,不知道他是何感想。
但是在无人看见的角落,他的手背青筋暴起,眉色冷峻。
“你们先出去。”他的声音清冷,好像没有什么可以融化一样。
“是。”
屋里没有其他人,只余他们两个。
“为什么?”
“你......”
太白叹了口气,将灵气注入她的体内,一点点地将阿笙体内流窜的灵气逼出去。
这个过程不能分神,一丁点的错神,灵气不仅逼不出来反而会更加错乱,最后爆体而亡。而输入灵气的人,也会遭到灵气的反噬。
一般情况下,都会让人护法,但是张君尧去药阁,二弟子慕芳不在,剑峰的其他弟子都还不够成气候。
等张君尧带着药阁的费长老来的时候,被挡在门外。
“方才阿笙师叔灵气又乱窜了,师尊在里面给师叔梳理。”
一个弟子上前解释,费偲听罢,说,“不打紧,有你师父在,小女娃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
费偲稳稳当当地坐在一旁长廊地长椅上,“君尧,你来。”他对神色紧绷的张君尧说。
“昨天,你师父带了你师妹回来,我不在宗门内,这份见面礼补上。”他从袖里乾坤中拿出一个盒子。
“呃,里面是几瓶丹药,你师妹资质是差些,我准备的也就比你们的几个师兄妹的多一些。”他指着这些药瓶说,“每个类别的我都写了一张丹方,等你师妹醒来就给她。我明天带下面的弟子去秘境,没空,你代为转交。”
费长老虽说只是个丹修,但是为人温和,是个慈祥的老头。不管是内门还是外门的弟子,找到他的治疗的他都一视同仁,因此他深得宗门的尊敬。
“费长老,你要去秘境?怎么没有听宗门说起?”张君尧不解,甚至颇为担心。
“你什么时候出发,我和你一起去。”五华宗之所以屹立在修真界,他们宗门说第二就没人敢说第一,就是因为宗门内分配合理,团结对外。
即便是平时有口角的几个长老和弟子,只要是在外历练,尤其是去秘境都会安排剑修弟子保护。这些弟子虽然会因此得到的宝贝少了,但是宗门也会给予补贴。
“你师父近来诸事缠身,掌门特意安排了符修弟子......”
“明日,君尧你跟着宗门队伍前行,长郡,沧澜你们两个也一起。”身后传来一道声音,是刚好开门的太白剑尊。
虽脸色浮白,却身姿清朗,言语有不可置喙的清冷。
“师父,你怎么样?”张君尧上前,又往里面看了一眼,但是立马收回了视线。
“无碍。”太白说,“你明日带着弟子去秘境,保护好费老,保护好药阁要找的东西。”
然后对费老说,“费老,麻烦你了,帮忙看看弟子。”说着带着人往屋里走。
费老笑呵呵的,跟在身后,其余弟子更是不敢靠的太近。
“太白啊太白,我也是许久没来你这儿了,”说着,又四处瞧了瞧,“你这冷清了不少,所以说多收些弟子才会热闹,热闹才会有生气,人有生气身体才会好。”他这是从一个医者的角度去说,就算是太白也不好反驳什么,总不能说自己不想活太久吧。
这也反面认同他这次的收徒。
他们再进来的时候,阿笙的气息已经平稳了,要是忽略那件绯红的衣裙,就像是睡着了而已。
费偲取出她的手腕把脉,一会便放下。
“没有触及根本,而且你为她用灵气梳理,她在身体比一般人要好,”他拿了一瓶丹药给他,“再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这弟子已经引起入体了。但是因为是从外强行引气,你的灵气过于霸道,用丹药调和更好。”
太白从药瓶里面取出一颗丹药,轻轻掰开阿笙的嘴唇,指腹触碰到温热的唇瓣,就好像有一串火苗从他的指尖开始燃烧。
太白脸上绷紧,动作缓慢,生怕碰醒了睡觉的人儿。
“果然是老幺更让人心疼啊,看你堂堂剑尊,难得的紧张和小心。”费老在旁取笑他,但是说着无心听者有心。
小童和小紫互相看一眼,眼里都是不屑和嫉妒。
一番折腾下来,剑峰个个好奇心得到满足,也清楚了这位新来剑尊弟子的地位,日后也方便相处。
夜半,阿笙才恍恍惚惚醒来,身上还有些许痛。
她四处瞧了瞧,但每样都不敢多看。
“小童小紫?”声音沙哑,屋内并没有人回应。
她撑着身体坐起来,身上的衣服已经换了,是一件浅蓝色的半袖衫齐腰襦裙,这是宗门内弟子的常服。
她慢慢地走下床,在桌子的茶壶里倒了一杯水,抬眼之际瞧见了屏风后的墙上挂着的画。
屋里没有点灯,只有月光清清浅浅地照射进来,恰好照在那画上。
女子穿着桃红交颈齐腰缘裙,嫩黄披帛下绣三种形态的荷花,和下摆的荷叶边修饰相得益彰,使得整个人灵动又肆意。
女子头上带着帷帽,不能分辨其人。
阿笙只道可惜。
但欲语还休的感觉刚刚好。
“谁人在那?”
阿笙一顿,因为这个声音很像她师父太白剑尊。
她小心翼翼地叫了一声,“师父?”
声音地主人却是沉默,太白隐身在黑暗中,不言不语。
这已经是他两天内,第二次说出这句话。
而且还是对着他刚收的弟子。
如果此刻屋里有宗门的其他人,定会想到无论什么时候,太白剑尊都不会搞不清月恒的声音和身影。
“是师父吗?”阿笙再次询问?
“嗯。”这次却是在她问完后就回答她。
“师父,我......”阿笙有些慌张,她只知他的寝殿在从仙阁,但是不知布局构造,因此刚才不知是是她师父的寝殿。
“你才入宗门,很多礼仪规矩都需要学习。明日你便去圣贤阁和新入门的弟子学习,后回来照着这个剑谱训练,若是又不懂便记下,等为师出关再细说。”又补了一句,“每个弟子都是这般。”
“弟子明白。”他一说完,阿笙便立马道好,十分爽快,就好像恨不得现在就去学习一样。
“你......就没有什么想问的?”太白难得的词穷了。
“没有......”
“嗯。”长久的沉默,“你先休息吧。”然后阿笙就规规矩矩恭恭敬敬地离开回她自己的西厢房了。
太白从黑暗中走出来,看着那背影都偷着快乐的身影,心中苦笑。分明和记忆中的人不一样,若是月恒定要问他许久为什么要闭关,叽叽喳喳磨上他好一会,然后问他能不能等他出关了再学,或者是别人都不如师父,不要别人教。
“太白啊太白......”
阿笙在村子的时候就每天早起,帮阿嬷打理一天的活,小到清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大到田里的庄稼活,没有一刻闲得住。
所以当先生已经到学堂的时候,就瞧见了坐在第一排的阿笙。
孔老走过去,见她在阅读学堂派发的手册,手册最开始介绍的就是修真界其次是宗门。比如圣贤阁有四个学堂,甲乙丙丁。
丁是末等,一般是刚入门需要学习一些基本修炼和了解宗门内务的弟子。一般有天赋的弟子这是就显示出来卓越的能力了,引气入体只需两三个周天。
丙等主要是分化教习术法,有些擅长剑术,有些丹术、符术更胜一筹。课堂教习结束后,还会有学堂小试,届时会有各长老或者已经已经可以收徒的弟子来观看,挑选为内门内弟子。
乙等是主要是外门主持,一般是未被选入内门的弟子,他们便归到外门,学习外门内务,协助内门弟子。
甲等则是内门的长老,主要是一些有感悟的师兄师姐们分享的修炼小学堂,只要愿意的都可以听,也有个别外门弟子抓住这个机会等到先生赏识进入内门。
所以说,丙丁课堂的学习对弟子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能进入内门的最大机会,当然那些早就被相中的弟子就不在这之列了。
阿笙是在孔老走到眼前的时候才发现的,匆匆忙忙行礼,“弟子阿笙,见过......先生。”他们村的读书人就是这么和教书先生问好的,若是知道对方姓名就加上姓氏。
她不知道对方是谁,但是她对教书先生的气质很熟,都是一板一眼,走路无声,学生功课做得好的也不言不语,让人琢磨不出来,心里七上八下。做的不好的说话都是“你们当中有些人啊”,实在看不下去了便拿书籍敲三下脑袋。
果然孔老“嗯。”一声便落座了。
陆陆续续的有弟子进来,瞧见先生也恭恭敬敬问好,有些则是还打着哈欠没睡醒。
孔老都是一视同仁,只要同他问安,都是一个字“嗯”。因此有些弟子小声议论“先生高高在上”“不愧是五华宗,一个小小先生都如此与众不同”“看不起”等等。
阿笙有过心理准备,落差不大,反而是十分激动接下来的学习。
孔老见时辰已到,开声道,“上课”说着一拂袖便关了学堂的门,有两个弟子慌慌张张,就差一步,门就关上了。
“先生,先生,弟子今日记错时间了,还请先生原谅,让弟子进入学堂。”声音清晰传到学堂里面,孔先生依旧气定神闲和看热闹的弟子说,“学堂有学堂的规矩,不按要求做事就要按要求接受惩罚,今日只是一次小小的惩罚,但是今后的学习中超过三次迟到便不再是学堂弟子。”
有弟子不满,直言,“先生他们只是差了一步。”
有不敢发言的,也在底下默默点头。
“你们是觉得门外弟子没有错?”孔老一个反问,弟子们不敢多瞧,只刚才发言的弟子倔强道,“弟子不敢,只是弟子们对诸多规矩条例还不甚清楚,有疏漏在所难免,门外的同门也是第一次,如此未免有些苛刻,这难免会打击他们的信心。而且凡事都小心翼翼以规矩束缚,最终只会有更多的人想打破规矩。”说完便坐下了。
“此言差矣。”有一名弟子站起来反驳,“失之毫厘差之千里【1】 ,差一步就是千差万别。就如医者而言,差不一步药方药理便不明,这不是害人害己吗?更何况我们修行者本就逆天而行,甚至是抢占天地机缘,修行容不得差一步。”
“好,此言在理。”另一个应该是认识的,“梁兄说得不错,规矩就是规矩,站在门外又不是听不了课,只不过是丢些面子而已,先生也说了迟到三次才离开学堂,今日后好好反省,不再犯便是,实在没有必要耽误大家上课时间。”
“如此,耽误的便是两位同门,你们方才也说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如果正是这一日没有听课,或者听差了,我们修真界岂不是失去了两个可塑之才?”
学堂里瞬间哄吵起来,谁都不服谁,有学生甚至请先生主持公道。
王丛说,“既然我们谁都不服谁,那就辩上一辩。每人一次发言的机会,只要想发言都可以站起来说。请先生准许。”
他请示孔老,孔老无可无不可,“你们都同意吗?”没有人反对,“那就随你们。”
虽然没有分站队,但是有些人迫不及待地选了王丛一队,因为如果他们赢了,以后就可以轻松一点呢了。反而在考虑其中风险的进入两难,一是以后难免会一起组队,现在闹掰了不好看。二是虽然看上去是他们占据主动权,但是先生肯定是反对的,要不然一开始就不会有这些规矩,说不定会有长老因此觉得他们是在不敬师长而失去进内门的机会。直到发言了还在犹犹豫豫。
第一波站起来的弟子看着是迫不及待,但是多是附和之言,“我同意。”“我觉得王兄说得没错,确实苛刻。”云云。反对的弟子则是说,“你觉得?你能大得过学堂?”“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2】等等。
谁都不能说服谁,反而最后吵起来。孔老反而是最安静的一个,不赞成也不反对,甚至都没有出言阻止吵闹的课堂,引得纪律堂的先生都来瞧过一两回。
阿笙是最后发言的,吵啦那么久,最终要有结果了,反而安静了下来。
“先生,”阿笙笨拙地学着村里的学子,引得众人好一阵笑。
“弟子认为......”阿笙磕磕绊绊的说了几遍认为,又是被嘲笑一番,“说不出来,便随便说你是同意还是反对吧。”
阿笙抿着唇,转身,“我反对。”因为紧张所以声音尤其大,而且学堂此刻十分安静,声音就这样响彻了整个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