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语,不但郭象哑口无言。
一旁勉强保持镇静自若的王衍,也被捣到喉咙管子。
尔母婢也!
当面揭短!
王衍只觉一张老脸,热辣辣的。若不是多年历练的脸皮和情绪控制,这一下,当真要破防!
但一条老命,也被气掉了半条。
心中不光记恨刘舆,也不禁暗骂郭象,为何惹这个疯子!
看着众人,刘舆此时心中十分快意。这三女真入不入宫,他完全不在乎。
他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说出来,就是恶心你!
之所以反击郭象,涉及到王衍,是因为郭象能从一介布衣平民,如今跻身上层权力,全是王衍为之扬名,提携之故。
刘舆也一直怀疑,郭象在太傅府横行争权,是后面有王衍为其张目。
这是他们派系的阴谋!
这就不得不提及王衍等人的派系。跟此时的风尚——玄学有关。
王衍等人所崇,乃贵无派,是玄学的主要流派。王衍和乐广,同是此流派这一代的大佬。
曹魏正始年间,王弼、何晏、夏侯玄等正始名士,倡导解“三玄”经义,即《老子》、《庄子》和《周易》。
其中老庄为道,周易为儒,期以儒道归一。又以道家的天道自然,儒家的名分尊卑等名教观念,试图调和自然与名教的矛盾。
这就是魏晋玄学的开端。也是贵无之始。
正始名士之后,继任的是竹林七贤。七人思想也略有分化。
有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也有向秀的名教与自然合一。
政治和个人命运上也千差万别。
嵇康被杀,山涛、王戎当了重臣,向秀、阮籍被迫出仕,官职也不小。刘伶、阮咸不被看重,前者不被用,后者官至太守。
但七人也都是贵无思想的延续。
而山涛、王戎等人高居重位后,又培养提携了王衍、乐广等人。
待到惠帝时期,贾南风掌权的九年,贵无派开始以王衍、乐广为首,为元康玄学。
然而此时,有掌权的名士裴頠,忧虑虚无思想的危害,遂作“崇有论”抨击贵无。
他是贾南风的表兄弟,其母与贾母郭氏为亲姐妹。于是,被贾南风重用,与名士张华共掌朝权。
虽然此时,玄学之风盛行,已成风气,但还没有一手遮天,儒门的礼法派也一直存在。
同为贾南风势力集团,贾谧所组的“二十四友”,也多是崇有尚实或礼法派的思想。其中,尤以石崇的外甥欧阳建为甚,其作《言尽意论》,声援崇有论。
待到王乱,两派都被波及。但崇有派因为崇有尚实,积极参与朝政,而不像贵无那样崇无尚虚,消极应付政务,所以在王乱中,崇有派多数被波及而死。
从“二十四友”各人的命运,就可以知晓一二。
如今司马越的太傅府,就只有刘舆和邹捷是原“二十四友”。其他大多是以王衍为首的贵无玄学派。
这里倒不是刘舆以崇有派自居,其本质还是争夺权力资源。
太傅府的权力,乃至全朝堂的权力,就是那么多。你占了,他就没有。我占了,你就居我之下。() ()
贵无派在太傅府侵占权力,刘舆要么入伙,要么就得与其等争夺。
这也是为何,潘滔也要与刘舆结盟,共抗郭象的原因。何况,潘滔与“二十四友”也有渊源。
其实贵无,到了如今,也是博名声的一种手段罢了。已远远偏离了嵇康向秀那时的探究天理的主题。
真要贵无,何不归家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
还要在朝堂之上,争权夺利,做什么?
不过这时期,玄学名士还有很多出身寒门或更低微的人士,如乐广、郭象、光逸、王尼等。算是一个入仕的途径。
后来,还会更惨。
永嘉南渡后,贵无派在东晋朝堂彻底占据了主导。
世家大族开始把控玄学博名这个途径,再结合九品中正,最终彻底将入仕途径垄断。
至此,寒门再无出头之日。除非战争。
刘舆也不怕与王衍等人闹翻。他有把握,太傅只要有野心,就还得任用他们这些干实事的人。
王衍等辈,只是供着用以养望而已。
而且,刘舆心中一直憋着一股气儿。
当初,他冒险杀了成都王后,太傅征召其入府。但有人进谗言:舆犹腻也,近则污人。
意思是,刘舆好像油垢一样,离他近了,就会被污染弄脏。
若不是他花了好大功夫,表现自己,受到太傅青睐。还真被小人给得逞了。
若真那样,他恐怕很难活命太久,说不定还会牵连家族。
因为背着弑杀宗室王的名头,无人庇护。说不定哪天,朝堂舆论一反转,他就被人当做由头给杀了。
到目前,他还没找到到底是何人谗言。但郭象这些人,无疑是最大的嫌疑对象。
堂中安静了好一会儿。
王衍看向司马越,但见其似神游天外,毫无出声缓解气氛的意思。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沉默,控制好情绪,呵呵一笑,吸引了众人目光。
然后含笑徐徐道,“刘家大郎,何必如此!若太傅点头应允,吾便送二女入宫,又有何妨?”
“吾与君,皆为太傅臂膀,当守望相助!若事需,吾二女与君妹,结伴入宫,亦如吾与君也!”
老狐狸!不要脸皮!
刘舆心中暗骂,但面带微笑,恭敬俯首一拜,“王公雅量,舆不及也!”
王衍没理他的阴阳怪气,泰然自若。
司马越适时开口,“好了,此事暂且如此,以后再议!”
继而他环视堂中众人,厉声道,“今日之事,孤不希望传出去。望诸君记于心,莫宣于口!不然,孤之佩剑,定斩泄密之徒!”
众人心中一凛,纷纷起身,拱手应诺。
“好!诸君再饮!”
司马越最后招呼道。但若仔细观察,他的脸色已开始转阴。
众人纷纷再次举酒相贺。一时间又热闹起来,似乎什么都没发生。
但堂中气氛弥漫着诡异,再不复起初。
不多久,便有人因狠灌了几杯,趴倒在几案上,装醉。
硬挺着,估摸着时间差不多,司马越才宣布堂中小聚结束,允众人离席自去。
一旁勉强保持镇静自若的王衍,也被捣到喉咙管子。
尔母婢也!
当面揭短!
王衍只觉一张老脸,热辣辣的。若不是多年历练的脸皮和情绪控制,这一下,当真要破防!
但一条老命,也被气掉了半条。
心中不光记恨刘舆,也不禁暗骂郭象,为何惹这个疯子!
看着众人,刘舆此时心中十分快意。这三女真入不入宫,他完全不在乎。
他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说出来,就是恶心你!
之所以反击郭象,涉及到王衍,是因为郭象能从一介布衣平民,如今跻身上层权力,全是王衍为之扬名,提携之故。
刘舆也一直怀疑,郭象在太傅府横行争权,是后面有王衍为其张目。
这是他们派系的阴谋!
这就不得不提及王衍等人的派系。跟此时的风尚——玄学有关。
王衍等人所崇,乃贵无派,是玄学的主要流派。王衍和乐广,同是此流派这一代的大佬。
曹魏正始年间,王弼、何晏、夏侯玄等正始名士,倡导解“三玄”经义,即《老子》、《庄子》和《周易》。
其中老庄为道,周易为儒,期以儒道归一。又以道家的天道自然,儒家的名分尊卑等名教观念,试图调和自然与名教的矛盾。
这就是魏晋玄学的开端。也是贵无之始。
正始名士之后,继任的是竹林七贤。七人思想也略有分化。
有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也有向秀的名教与自然合一。
政治和个人命运上也千差万别。
嵇康被杀,山涛、王戎当了重臣,向秀、阮籍被迫出仕,官职也不小。刘伶、阮咸不被看重,前者不被用,后者官至太守。
但七人也都是贵无思想的延续。
而山涛、王戎等人高居重位后,又培养提携了王衍、乐广等人。
待到惠帝时期,贾南风掌权的九年,贵无派开始以王衍、乐广为首,为元康玄学。
然而此时,有掌权的名士裴頠,忧虑虚无思想的危害,遂作“崇有论”抨击贵无。
他是贾南风的表兄弟,其母与贾母郭氏为亲姐妹。于是,被贾南风重用,与名士张华共掌朝权。
虽然此时,玄学之风盛行,已成风气,但还没有一手遮天,儒门的礼法派也一直存在。
同为贾南风势力集团,贾谧所组的“二十四友”,也多是崇有尚实或礼法派的思想。其中,尤以石崇的外甥欧阳建为甚,其作《言尽意论》,声援崇有论。
待到王乱,两派都被波及。但崇有派因为崇有尚实,积极参与朝政,而不像贵无那样崇无尚虚,消极应付政务,所以在王乱中,崇有派多数被波及而死。
从“二十四友”各人的命运,就可以知晓一二。
如今司马越的太傅府,就只有刘舆和邹捷是原“二十四友”。其他大多是以王衍为首的贵无玄学派。
这里倒不是刘舆以崇有派自居,其本质还是争夺权力资源。
太傅府的权力,乃至全朝堂的权力,就是那么多。你占了,他就没有。我占了,你就居我之下。() ()
贵无派在太傅府侵占权力,刘舆要么入伙,要么就得与其等争夺。
这也是为何,潘滔也要与刘舆结盟,共抗郭象的原因。何况,潘滔与“二十四友”也有渊源。
其实贵无,到了如今,也是博名声的一种手段罢了。已远远偏离了嵇康向秀那时的探究天理的主题。
真要贵无,何不归家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
还要在朝堂之上,争权夺利,做什么?
不过这时期,玄学名士还有很多出身寒门或更低微的人士,如乐广、郭象、光逸、王尼等。算是一个入仕的途径。
后来,还会更惨。
永嘉南渡后,贵无派在东晋朝堂彻底占据了主导。
世家大族开始把控玄学博名这个途径,再结合九品中正,最终彻底将入仕途径垄断。
至此,寒门再无出头之日。除非战争。
刘舆也不怕与王衍等人闹翻。他有把握,太傅只要有野心,就还得任用他们这些干实事的人。
王衍等辈,只是供着用以养望而已。
而且,刘舆心中一直憋着一股气儿。
当初,他冒险杀了成都王后,太傅征召其入府。但有人进谗言:舆犹腻也,近则污人。
意思是,刘舆好像油垢一样,离他近了,就会被污染弄脏。
若不是他花了好大功夫,表现自己,受到太傅青睐。还真被小人给得逞了。
若真那样,他恐怕很难活命太久,说不定还会牵连家族。
因为背着弑杀宗室王的名头,无人庇护。说不定哪天,朝堂舆论一反转,他就被人当做由头给杀了。
到目前,他还没找到到底是何人谗言。但郭象这些人,无疑是最大的嫌疑对象。
堂中安静了好一会儿。
王衍看向司马越,但见其似神游天外,毫无出声缓解气氛的意思。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沉默,控制好情绪,呵呵一笑,吸引了众人目光。
然后含笑徐徐道,“刘家大郎,何必如此!若太傅点头应允,吾便送二女入宫,又有何妨?”
“吾与君,皆为太傅臂膀,当守望相助!若事需,吾二女与君妹,结伴入宫,亦如吾与君也!”
老狐狸!不要脸皮!
刘舆心中暗骂,但面带微笑,恭敬俯首一拜,“王公雅量,舆不及也!”
王衍没理他的阴阳怪气,泰然自若。
司马越适时开口,“好了,此事暂且如此,以后再议!”
继而他环视堂中众人,厉声道,“今日之事,孤不希望传出去。望诸君记于心,莫宣于口!不然,孤之佩剑,定斩泄密之徒!”
众人心中一凛,纷纷起身,拱手应诺。
“好!诸君再饮!”
司马越最后招呼道。但若仔细观察,他的脸色已开始转阴。
众人纷纷再次举酒相贺。一时间又热闹起来,似乎什么都没发生。
但堂中气氛弥漫着诡异,再不复起初。
不多久,便有人因狠灌了几杯,趴倒在几案上,装醉。
硬挺着,估摸着时间差不多,司马越才宣布堂中小聚结束,允众人离席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