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又西1
这一夜,刘溪鸰睡的格外的深沉。自离开江宁之后,母亲便一直在她梦中出现。今天她亦是抱着这个梦在客栈中沉沉睡去的。清晨,天蒙蒙亮,她便被叫醒出发。她揉着眼懵懵懂懂下了楼,只见沈舜和一男子坐在那方桌旁,像是在等她。
“舅舅。”她看了看沈舜,又看向他身旁的陌生男子——那是个青年,瞧着比沈舜年轻不少,面上擎着微笑,却难掩浓霜重雾带来的凛冽之意,密密的长睫下亦有淡淡的倦色。
沈舜打破了短暂的平静:“阿鸰,这是我之前跟你提过的唐叔父,来接你去黄州住些日子。”
她一怔,显然没有反应过来,却也先行了个礼,“叔父好。”
青年颔首,晓得这是个懂事的孩子,沈家把她教得还不错。
沈舜拎起她的包袱,掏出一封信交代起来:“昨儿太晚,就没顾得跟你细说。咱们家里出了些急事,你娘特意叫沈流带了信来,让你先别回去,等我们把那边安顿好了再来接你。”
刘溪鸰打开那信,果然是熟悉的笔迹——“阿鸰乖,先等等,府中有事,暂不能归。”
“可我娘信里也没说是什么事啊?”
“放心,只是情况有些麻烦,你在的话,不好说罢了!你应该明白的吧?不好让你娘难做的。”如此一说她便猜到个七八分了——她不便在场,那兴许就是父辈的事了。
沈舜又继续道:“你娘既然不允你回,自然是有她的道理。他们还在家中……等着我,你先跟着唐叔父去黄州小住,等一切打点好了我们再来接你。到了那边,记得给我和你母亲写信,好吗?”语气虽是商量,但已带了些不容质疑,说着便起了身。
刘溪鸰也顾不着旁边的男子,三步并作两步急急跟着:“舅舅,我能问问是什么事吗?”
哪怕是父亲辈的事情,那她也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能让她半道被扔给了一个陌生人呢?
“眼下不宜多说。”沈舜摇头。
“是不是那邹家人又找事?”沈舜不答。
“或者,是刘家?”
他没料到她在这事情上脑子转的这么快,幸亏沈流等人赶了马车来,他才松了口气,于是言简意赅起来:“都有,这也是你娘的意思,后面我们再细说!”他看一眼唐祁,又看一眼刘溪鸰,压低了声音,“你去了唐叔父处,要照顾好自己,他挺忙,你要听话,别叫你娘担心!”
舅舅身后是收拾妥当的沈府一行人,他们眼下的沉默得让她觉得奇怪,但她来不及思考这些,只是追着沈舜嗫嚅:“可阿翁去世……我不回去能行吗?他们会怪我的,邹府和刘府,都是要瞧我说话的……到时候若是因我怪到了母亲和舅舅头上,岂非,岂非……”
“没人会怪你,只是事急从权,不得已。”沈舜心下亦是凄苦不已,拍了拍她的脸,竭力平静道,“过后你会知道的。别哭,唐叔父看着呢!别怕,他是知县,不会有人欺负你。”
“可是……”
小姑娘的眼泪终于还是没憋住。
沈舜也不忍看她,深吸了气,理理她的衣衫,紧紧她的包带,“阿鸰啊,要乖,咱们不久就来接你了。功课不要落下!”他动作迅速,说完这句,便头也不回地钻进马车。
不时,尘土飞扬,沈家大公子便消失在这地界上。
女孩儿低了头,眼泪砸在了冰冷的土地上,寂静的清晨里仿佛小小石子随意滚动。
一双绣青线的皂靴停在了她面前,一个低沉却温和的声音自头顶传来:“丫头,你叫什么名字。”
她头也不抬,晓得是那唐叔父。可她胸口堵得说不出来话,想了想,拿手在地上写了起来。
刘,溪,鸰。青年沉吟,原来是溪边振翅的小鸟,可瞧着如此乖觉,老实得跟个鹌鹑一样。
不一会,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赶着马车走出,“大人,可以去渡口了,下午还要去衙里呢,早些出发您还能睡会!”
青年静默而立,也许是整夜未眠让他一时失神,亦或是这好友府上的遭遇令他唏嘘。过了会才有些懊恼的摇头,“走吧。”
逆流而上的扁舟之下,江水遥遥。船舱内,刘溪鸰拘谨地坐在一旁,只偶尔默默垂一两滴泪,又默默擦掉,半天几乎不见如何动静,连姿势都鲜少换一个,半个时辰不到,她已经浑身酸痛,但还是一动不动。一旁闭目养神的青年突然开口:“你倒是听话的很,不怕沈子坤卖了你。”子坤是沈舜的字。
“我舅舅才不会卖我。”浓浓的鼻音却出卖了她的不安。
青年睁了眼瞧她,似笑非笑,“那你不怕我卖了你?问也不问就跟了来。”
女孩腾地瞪大眼,但只一瞬,“那我能怎么办呢?”
平静之下自是一股委屈和无奈,他瞧得分明。方才在沈舜面前顾左右而言他,说不回去怕被外人责怪不合礼数云云,条条在理,其实心里早就害怕的不得了。
挺倔啊。唐祁忍不住弯了嘴角,“放心,自然不会卖了你。五年前我就听你舅舅说起过你,你抓周的时候,他抄了两部书才给你攒了件茜色鎏金的披风,你可还留着?”
她一怔,摇头:“我已经大了,穿不了了!”
一会儿又说:“五年吗?那你知道我家很多事了。”
青年抿唇,“是不少。”
女孩表情几经变化,像是想到了什么,但终究还是沉默。
唐祁指着前头和船家坐在一起的少年:“丫头,他是何衍,比你大,他会照顾你的。”
半晌,女孩道:“叔父,您唤我阿鸰吧。”
青年微微动了眉,面上笑意却深了。
延嘉十年初,参知政事黄钧万贪腐军饷案发,数月未在朝堂上露面的副相终于被收了监。
京都,朝野一夜风声鹤唳。淮西,黄州却是明月皎皎。
子夜,黄州麻城知县家的大门急响如擂,在这安静的小地方激起了些许不满,邻里有人骂骂咧咧的点了灯,幼儿被惊醒了啼哭爹娘只好来哄,狗儿们也此起彼伏的叫醒了远处的同伴。
府内,烛火未灭,知县唐祁正在书房埋头修改其新著《解蚕说》的图。他有一绝活,便是对所到之处的地势地貌过目不忘,并能一笔画下来,来麻城不过四五年,这里的一草一木皆入他眼,整个黄州的土壤地貌植被径流,他也几乎都了然于胸。因而他的《解蚕说》与寻常专注于对植被、房舍、蚕种的农事杂说大有不同,里面有大量的图,均是用染了油的纸张叠放的,若想看树,那便看树,若想看坡,那便能看坡。这也足以见得他一介白丁出身,是如何能在延嘉四年那场空前激烈的春闱中夺得一甲第十的。
老仆在房外道:“爷,是蓟州沈家来的,说是家人亡故,有急事相商。”
唐祁手中的笔却未停,“却没说是什么事?”
一会,老仆回道:“是个叫沈四的,说沈大人的父亲和妹妹都亡故了,实在是走投无路,求您施以援手。”
细细勾勒图标的笔一顿,唐祁起身动了动僵硬的脖子,才抬头:“请他进来吧。”
自黄案发以来,二人这几月中也只往来了一二封书信,既是知他这义兄心情不好,也确实为避“黄党”之嫌。听闻他家老父去世,也只是托人交了封子和谍文过去,说有事便可找他。没成想真是麻生专挑细处断,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他沈舜到底还是遇到了更难的事。
打开那封信:
“亦惇贤弟安好?如今兄蒙恩师之难,高堂亦撒手人寰,家门零落,锥心泣血刻魂之伤不可言表。眼下处境之艰险,前途之忧茫,都无抵阖家之离悲。稚子年幼,父亡母失,着实惨烈,个中蹊跷,无所可知,愚兄无能,亦无从顾及吾妹独女之周全。残烛风中,急盼弟至。”
薄薄一张纸,短短几行字,墨色却晕染的一塌糊涂,一些错字也是来不及改,可以想见,这封信在提笔时是如何匆忙,握笔人的涕泪又是如何落满了纸。
思绪被拉回了五年前。
延嘉四年的正月,刘兆柏訇然离世之时,正是他与沈舜榜上有名之时,亦是二人相识相知同游京城之时。
春榜开揭后,他二人春风得意游汴湖,途中遇到个颠老道,追着要给沈舜四个平安符,说是他家中四个兄弟姐妹有一个有血光之灾,都带上能避一避。没成想却还是晚了一步,刘兆柏的死讯几日后便传到了京都,沈舜大恸,当场晕了过去,那时他也在旁。
再往后,便是那轰动一时的龙川大案,朝廷潦草结案,吴氏伏法大快人心,却没人管真正的苦主究竟过的如何。当然自古都是如此,寻常百姓家连个慰藉都不曾有,但这刘氏兆柏好歹还得了皇帝的定论——是个良臣。
唐祁拿着那信也难免感慨,“父亡母失”?这才不过五年,那北冀伯的独女便已成了孤女吗?
天未亮,唐知县便着人给县里留了书,匆匆上马。
两日后,泰州沈府内院,沈舜形容枯槁。
如今门庭孤残,满园伤情,母亲陈氏神志不清,妹妹更是不知去向生死难料,小弟沈仪鸡骨支床,只有夫人洪玉与弟妹料理家中。
真是:数把离别泪,萧索绕心头。
“舅舅。”她看了看沈舜,又看向他身旁的陌生男子——那是个青年,瞧着比沈舜年轻不少,面上擎着微笑,却难掩浓霜重雾带来的凛冽之意,密密的长睫下亦有淡淡的倦色。
沈舜打破了短暂的平静:“阿鸰,这是我之前跟你提过的唐叔父,来接你去黄州住些日子。”
她一怔,显然没有反应过来,却也先行了个礼,“叔父好。”
青年颔首,晓得这是个懂事的孩子,沈家把她教得还不错。
沈舜拎起她的包袱,掏出一封信交代起来:“昨儿太晚,就没顾得跟你细说。咱们家里出了些急事,你娘特意叫沈流带了信来,让你先别回去,等我们把那边安顿好了再来接你。”
刘溪鸰打开那信,果然是熟悉的笔迹——“阿鸰乖,先等等,府中有事,暂不能归。”
“可我娘信里也没说是什么事啊?”
“放心,只是情况有些麻烦,你在的话,不好说罢了!你应该明白的吧?不好让你娘难做的。”如此一说她便猜到个七八分了——她不便在场,那兴许就是父辈的事了。
沈舜又继续道:“你娘既然不允你回,自然是有她的道理。他们还在家中……等着我,你先跟着唐叔父去黄州小住,等一切打点好了我们再来接你。到了那边,记得给我和你母亲写信,好吗?”语气虽是商量,但已带了些不容质疑,说着便起了身。
刘溪鸰也顾不着旁边的男子,三步并作两步急急跟着:“舅舅,我能问问是什么事吗?”
哪怕是父亲辈的事情,那她也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能让她半道被扔给了一个陌生人呢?
“眼下不宜多说。”沈舜摇头。
“是不是那邹家人又找事?”沈舜不答。
“或者,是刘家?”
他没料到她在这事情上脑子转的这么快,幸亏沈流等人赶了马车来,他才松了口气,于是言简意赅起来:“都有,这也是你娘的意思,后面我们再细说!”他看一眼唐祁,又看一眼刘溪鸰,压低了声音,“你去了唐叔父处,要照顾好自己,他挺忙,你要听话,别叫你娘担心!”
舅舅身后是收拾妥当的沈府一行人,他们眼下的沉默得让她觉得奇怪,但她来不及思考这些,只是追着沈舜嗫嚅:“可阿翁去世……我不回去能行吗?他们会怪我的,邹府和刘府,都是要瞧我说话的……到时候若是因我怪到了母亲和舅舅头上,岂非,岂非……”
“没人会怪你,只是事急从权,不得已。”沈舜心下亦是凄苦不已,拍了拍她的脸,竭力平静道,“过后你会知道的。别哭,唐叔父看着呢!别怕,他是知县,不会有人欺负你。”
“可是……”
小姑娘的眼泪终于还是没憋住。
沈舜也不忍看她,深吸了气,理理她的衣衫,紧紧她的包带,“阿鸰啊,要乖,咱们不久就来接你了。功课不要落下!”他动作迅速,说完这句,便头也不回地钻进马车。
不时,尘土飞扬,沈家大公子便消失在这地界上。
女孩儿低了头,眼泪砸在了冰冷的土地上,寂静的清晨里仿佛小小石子随意滚动。
一双绣青线的皂靴停在了她面前,一个低沉却温和的声音自头顶传来:“丫头,你叫什么名字。”
她头也不抬,晓得是那唐叔父。可她胸口堵得说不出来话,想了想,拿手在地上写了起来。
刘,溪,鸰。青年沉吟,原来是溪边振翅的小鸟,可瞧着如此乖觉,老实得跟个鹌鹑一样。
不一会,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赶着马车走出,“大人,可以去渡口了,下午还要去衙里呢,早些出发您还能睡会!”
青年静默而立,也许是整夜未眠让他一时失神,亦或是这好友府上的遭遇令他唏嘘。过了会才有些懊恼的摇头,“走吧。”
逆流而上的扁舟之下,江水遥遥。船舱内,刘溪鸰拘谨地坐在一旁,只偶尔默默垂一两滴泪,又默默擦掉,半天几乎不见如何动静,连姿势都鲜少换一个,半个时辰不到,她已经浑身酸痛,但还是一动不动。一旁闭目养神的青年突然开口:“你倒是听话的很,不怕沈子坤卖了你。”子坤是沈舜的字。
“我舅舅才不会卖我。”浓浓的鼻音却出卖了她的不安。
青年睁了眼瞧她,似笑非笑,“那你不怕我卖了你?问也不问就跟了来。”
女孩腾地瞪大眼,但只一瞬,“那我能怎么办呢?”
平静之下自是一股委屈和无奈,他瞧得分明。方才在沈舜面前顾左右而言他,说不回去怕被外人责怪不合礼数云云,条条在理,其实心里早就害怕的不得了。
挺倔啊。唐祁忍不住弯了嘴角,“放心,自然不会卖了你。五年前我就听你舅舅说起过你,你抓周的时候,他抄了两部书才给你攒了件茜色鎏金的披风,你可还留着?”
她一怔,摇头:“我已经大了,穿不了了!”
一会儿又说:“五年吗?那你知道我家很多事了。”
青年抿唇,“是不少。”
女孩表情几经变化,像是想到了什么,但终究还是沉默。
唐祁指着前头和船家坐在一起的少年:“丫头,他是何衍,比你大,他会照顾你的。”
半晌,女孩道:“叔父,您唤我阿鸰吧。”
青年微微动了眉,面上笑意却深了。
延嘉十年初,参知政事黄钧万贪腐军饷案发,数月未在朝堂上露面的副相终于被收了监。
京都,朝野一夜风声鹤唳。淮西,黄州却是明月皎皎。
子夜,黄州麻城知县家的大门急响如擂,在这安静的小地方激起了些许不满,邻里有人骂骂咧咧的点了灯,幼儿被惊醒了啼哭爹娘只好来哄,狗儿们也此起彼伏的叫醒了远处的同伴。
府内,烛火未灭,知县唐祁正在书房埋头修改其新著《解蚕说》的图。他有一绝活,便是对所到之处的地势地貌过目不忘,并能一笔画下来,来麻城不过四五年,这里的一草一木皆入他眼,整个黄州的土壤地貌植被径流,他也几乎都了然于胸。因而他的《解蚕说》与寻常专注于对植被、房舍、蚕种的农事杂说大有不同,里面有大量的图,均是用染了油的纸张叠放的,若想看树,那便看树,若想看坡,那便能看坡。这也足以见得他一介白丁出身,是如何能在延嘉四年那场空前激烈的春闱中夺得一甲第十的。
老仆在房外道:“爷,是蓟州沈家来的,说是家人亡故,有急事相商。”
唐祁手中的笔却未停,“却没说是什么事?”
一会,老仆回道:“是个叫沈四的,说沈大人的父亲和妹妹都亡故了,实在是走投无路,求您施以援手。”
细细勾勒图标的笔一顿,唐祁起身动了动僵硬的脖子,才抬头:“请他进来吧。”
自黄案发以来,二人这几月中也只往来了一二封书信,既是知他这义兄心情不好,也确实为避“黄党”之嫌。听闻他家老父去世,也只是托人交了封子和谍文过去,说有事便可找他。没成想真是麻生专挑细处断,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他沈舜到底还是遇到了更难的事。
打开那封信:
“亦惇贤弟安好?如今兄蒙恩师之难,高堂亦撒手人寰,家门零落,锥心泣血刻魂之伤不可言表。眼下处境之艰险,前途之忧茫,都无抵阖家之离悲。稚子年幼,父亡母失,着实惨烈,个中蹊跷,无所可知,愚兄无能,亦无从顾及吾妹独女之周全。残烛风中,急盼弟至。”
薄薄一张纸,短短几行字,墨色却晕染的一塌糊涂,一些错字也是来不及改,可以想见,这封信在提笔时是如何匆忙,握笔人的涕泪又是如何落满了纸。
思绪被拉回了五年前。
延嘉四年的正月,刘兆柏訇然离世之时,正是他与沈舜榜上有名之时,亦是二人相识相知同游京城之时。
春榜开揭后,他二人春风得意游汴湖,途中遇到个颠老道,追着要给沈舜四个平安符,说是他家中四个兄弟姐妹有一个有血光之灾,都带上能避一避。没成想却还是晚了一步,刘兆柏的死讯几日后便传到了京都,沈舜大恸,当场晕了过去,那时他也在旁。
再往后,便是那轰动一时的龙川大案,朝廷潦草结案,吴氏伏法大快人心,却没人管真正的苦主究竟过的如何。当然自古都是如此,寻常百姓家连个慰藉都不曾有,但这刘氏兆柏好歹还得了皇帝的定论——是个良臣。
唐祁拿着那信也难免感慨,“父亡母失”?这才不过五年,那北冀伯的独女便已成了孤女吗?
天未亮,唐知县便着人给县里留了书,匆匆上马。
两日后,泰州沈府内院,沈舜形容枯槁。
如今门庭孤残,满园伤情,母亲陈氏神志不清,妹妹更是不知去向生死难料,小弟沈仪鸡骨支床,只有夫人洪玉与弟妹料理家中。
真是:数把离别泪,萧索绕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