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
经过一夜地燃烧,石头圈起的地上已经覆有一层草木灰。中央还未烧尽的木头上一小簇火焰将灭未灭。
陈礿立刻加上一些干透的树叶,引得火苗立马窜高,她再放上两根树枝,这样就又可以烧一阵了。
“啊呜。”打了个哈欠,她昨晚生怕火熄灭了,总是睡不沉,隔一会儿就醒来加点树枝。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火顺利地保存了下来。
等再烧出些草木灰就好了,陈礿还记得以前过年和爸妈一起回老家过年,老家在农村,还在用柴火灶,冬天天冷,烤火多是用火兜——外面用竹子编制,圆形竹筒状,中间“小细腰”将它分成上下两部,上面部分中间镂空,里面放上一个比较深的圆形铁钵,下面部分同样镂空,不过是用来当做底座。
要用的时候先在铁钵里舀入厚厚的草木灰,再将燃烧的小块木柴放进去,最后在上面填上足量的草木灰。
需要注意的是最后一步一定要夯紧实,这样可以有效地限制氧气和木柴的接触,减缓燃烧的速度。
通常火兜上还有一个竹制的把手可以供陈礿提着四处串门,有时候燃烧了一晚,起床时将手放到上面感受,仍有余温。再用树枝拨开草木灰,可以看见点点火星,扔点纸屑上去,又可以复燃起来。
因此等待烧够了草木灰,她也就不用时时刻刻地盯着火堆,只需要隔一段时间重新布置一番即可。
趁着火烧的正旺,陈礿想着自己好多天没有喝过热水,正好昨天段舛送蛇肉过来是用竹筒装的,于是她拿着竹筒去小溪边洗漱后舀了一竹筒水回到山洞,放到火堆边煨着。
等到竹筒里的水咕噜咕噜沸腾后,她再用自制的树枝筷子将竹筒夹出来,稍稍放凉点,喝上一口,热水一路从嘴里沿着食道进入肚子,暖暖的让人满足地喟叹一声。
陈礿双手捧着竹筒小口小口地品尝,珍惜极了,一边喝一边双眼放空地盯着山洞外森林里翠绿的树叶。
既然有竹筒,意味着这附近必定有竹子。竹林可是个好地方,鲜嫩的竹笋可以吃,成熟的竹子可以做成各种手工艺品,还可以搭建竹屋,可以说浑身是宝。
于是她琢磨着今天再去覆盆子林“守株待兔”一番,和段舛好生来一场交易。
陈礿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去拾柴火,直到堆了一米高才停下。一晚上加上一上午的时间也烧出了不少草木灰,用来保存火种已经足够。
于是她惯例将防身刀揣进兜里,一手提柳枝篮子,一手拿着探路棍沿着昨天做的记号向着覆盆子林走去。
陈礿用覆盆子填饱了肚子,也摘了满满一篮子,还在四周仔细看了看有没有“加餐”送货上门,只可惜什么都没有,蛇没有,等的人也不见踪迹。
看着天色渐晚,橘红的晚霞渐渐浮现在天际。她也渐渐没了继续等下去的耐心,于是只好打道回府。
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陈礿在回去的路上发现了意外之喜。
森林里的颜色大多是植物的绿色和土壤的土褐色,因此当森林里出现其他颜色时就会比较显眼。
这时陈礿走累了,想着找块石头坐着歇息一会儿。她四处看了看,发现左手边有一块较大的石头,它像一个滚圆的红糖馒头,一半被埋在土里,一半露出久经风霜的“面容”。
等她走过去坐下才发现,被石头挡住的那一面地上生长着一片特别的植物。它的根茎比较直,叶片底部楔形至叶尖渐尖,上面长着黑褐色新月形斑点,根茎竹节状呈褐红色。此时植株上已经有花骨朵生长,等待合适的时机,悄悄绽放。
这种植物就是辣蓼草——陈礿的老家也将之称作醉鱼草。由名字可知辣蓼草味道辛辣,可入药,同时有一定的麻醉作用,可以醉鱼。
这下好了,她可以捉鱼来吃了!陈礿迫不及待地扯了许多辣蓼草,一把抱住向着小溪跑去,这时候可看不出来丝毫累的样子。
她一鼓作气跑到小溪边,四处寻找合适的水坑。先将辣蓼草用石块砸碎,再混入泥巴和其他杂草揉成一团。
将揉好的泥巴团扔进水里,不一会儿就看见水下自由游动的小鱼从水中飘了起来,陈礿轻易地就抓住了它们。
这些鱼都不大,一共五条,最大的有手掌长,最小的仅有食指长。晚餐就用竹筒煨小鱼汤,等把鱼吃了再往汤里放上点荠菜烫着吃,想必一定十分美味,光是想着她就已经迫不及待了。
就在此时,陈礿看见段舛从前方树林走过,真是“守株待兔”待不来,一不小心找到人。
“段舛!你过来一下,我有事和你商量!”
一声惊起林中鸟。
前面的男子听到声音后停下了脚步,略微踌躇了一下还是依着陈礿走了过来。“什么事?”
“想不想做场交易?你出原料,我出手艺,绝不让你吃亏!”陈礿一幅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的样子。
段舛回问:“什么交易?”
陈礿指着他手里提着的篮子,循循善诱:“给你的柳枝篮子好用吧?我还会编其他的东西哦!比如竹背篓,有了竹背篓就可以解放双手,更加方便。”
一边说着,她一边做了一个背背篓的动作。
“你昨天用竹筒装的蛇肉,所以这附近肯定有竹林,你只需要给我一些手指粗的长竹片,我就可以还你一个竹背篓,怎么样?”
段舛略一思考,同意了下来,说:“可以。你要多少竹片?一片多长?”
于是两人又就具体的细节商量了起来,最后约定明天下午段舛将原料给她送到山洞来。
陈礿又问:“做好了我怎么给你呢?你住在哪里呀?”
意料之中,段舛再次回避了这个问题,道:“后天我来山洞拿。”
这人,还真的是小心谨慎。不过陈礿也能理解,毕竟防人之心不可无。
但是为什么她从未想过他知道自己住在这个山洞会有危险呢?毕竟深山老林,孤男寡女……
可能就是段舛的这份谨慎和相处时能避则避的肢体接触给了她安全感。毕竟两人靠近一点,这人就一幅避之不及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两人中他是“小姑娘”呢。
陈礿不免恶趣味地想,她冲上去亲他一口,这张冷漠脸会不会裂开?光是想想就让她不由自主地笑了出来。段舛看着她盯着自己笑的一脸莫名,一头雾水。
“诶,我今天抓到了鱼,你要不要留下来一起吃?今晚做荠菜小鱼汤。”陈礿指指树叶上小鱼,热情的邀请他共进晚餐。
段舛看着可怜巴巴的五条鱼,想着她倒大方,不过还是算了吧。于是回绝了她的好意,打了声招呼,又走了。
小溪清澈,水草丰美,生于其中的小鱼个头虽小,滋味却不错。
鱼肉细嫩,鱼汤鲜美,荠菜多汁,若是加上点盐,一定是一道难得的佳肴。不过也很不错了,陈礿将采摘的荠菜都吃完了,汤也喝个精光,就连鱼骨头都嚼了又嚼才吐出来。
夜色再次降临,又是一天过去了,陈礿躺在蒲草席上掏出手机,省电模式下电量耗的少,但目前也仅有60%的电量了。
她解开省电模式,打开图库看了看和父母的合照,手指小心翼翼地触碰着他们的脸庞。就好像透过屏幕摸到了人一样,她突然一阵心酸,不敢多用手机,再珍惜的看几眼,像是刻在了心里,然后将手机关机。
陈礿将关机了的手机贴近心脏。远处橘红的火焰跳动,隐约间一颗晶莹的水滴自眼角悄悄滑下,留下一串痕迹,消失在鬓角。
————
第二天,太阳刚刚升上头顶,小溪对面出现了段舛的身影,他拖着两捆细长的竹片缓缓走来。森林的路并不好走,竹片擦过地面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声音清脆响亮,惊动了正在山洞里收拾东西的人。
陈礿听到声音立刻钻出山洞,等到段舛走近,她去检查了一下竹片,都是大概手指粗,片成了薄片,只留竹子表面的部分。
她给段舛竖起一个大拇指,夸赞道:“很好,就是这样!”
竹背篓的编织方法并不难,背篓部分和编织柳枝篮子的方法大同小异。只是竹子会更加硬一些,因此编织的时候要小心,以免伤到手指。
背篓底部同样以压一挑一的方式编织,等到底部编好,将四周的竹片向上拢起,取新的竹片以压一挑二的编织方式循环向上,达到自己想要的深度为止。再将多余的竹片去掉,弯折收口。
值得一谈的是背篓背带的编法,陈礿采取的是七股编法。这样编织出来的背篓背带会更加的结实耐用。
将七根竹片对齐,先交叉扭动,再用蒲草捆起来。然后取最左边的竹片用一压二挑的方法,将最左边的竹片放置到最中间,然后取最右边的竹片,同样以一压二挑的方法编织,这次这一根最右边的竹片又变成了最中间的,接下来循环往复,一直编到自己想要的长度为止。
编好后将背带和背篓连接起来,一个竹背篓就完成了。竹背篓比柳枝篮子的难度更大,花的时间也更多,因此两个竹背篓花了陈礿一下午加一个晚上的时间。
第二天,将段舛的背篓给他后,陈礿背上她新鲜出炉的小背篓,打算向更远处的森林探索。
寻找新鲜的食物果腹,有多的可以囤积起来,如果能找到森林的出口就最好不过。
距离陈礿来到森林已经有10天时间,时间也从五月悄悄进入到了六月,六月的森林里生机勃勃。阳光从树叶里透下来,照在地上显出一幅“水墨树叶画”来,微风拂过,地上的“画”便活了过来。
她的脚步从画上踏过,带上一片“金墨汁”,脚踝传来温暖的感觉。
四处搜寻,森林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的植物丰富极了,只要用心,就会发现一些可以入口的吃食。
此时陈礿在一片草丛里发现了许多野地瓜被掩在野草下。摘至一块大石头,想着上次石头后的辣蓼草,她带着探宝的心情绕过石头看去。
这一看可不得了,没探到宝,只探到了惊吓。
首先入眼的是一只手,手里拿着小刀,刀上一条蛇,蛇一动不动,已经死透了。
当然惊吓到陈礿的不是这条蛇,而是蛇旁一个一动不动的人!
陈礿立刻加上一些干透的树叶,引得火苗立马窜高,她再放上两根树枝,这样就又可以烧一阵了。
“啊呜。”打了个哈欠,她昨晚生怕火熄灭了,总是睡不沉,隔一会儿就醒来加点树枝。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火顺利地保存了下来。
等再烧出些草木灰就好了,陈礿还记得以前过年和爸妈一起回老家过年,老家在农村,还在用柴火灶,冬天天冷,烤火多是用火兜——外面用竹子编制,圆形竹筒状,中间“小细腰”将它分成上下两部,上面部分中间镂空,里面放上一个比较深的圆形铁钵,下面部分同样镂空,不过是用来当做底座。
要用的时候先在铁钵里舀入厚厚的草木灰,再将燃烧的小块木柴放进去,最后在上面填上足量的草木灰。
需要注意的是最后一步一定要夯紧实,这样可以有效地限制氧气和木柴的接触,减缓燃烧的速度。
通常火兜上还有一个竹制的把手可以供陈礿提着四处串门,有时候燃烧了一晚,起床时将手放到上面感受,仍有余温。再用树枝拨开草木灰,可以看见点点火星,扔点纸屑上去,又可以复燃起来。
因此等待烧够了草木灰,她也就不用时时刻刻地盯着火堆,只需要隔一段时间重新布置一番即可。
趁着火烧的正旺,陈礿想着自己好多天没有喝过热水,正好昨天段舛送蛇肉过来是用竹筒装的,于是她拿着竹筒去小溪边洗漱后舀了一竹筒水回到山洞,放到火堆边煨着。
等到竹筒里的水咕噜咕噜沸腾后,她再用自制的树枝筷子将竹筒夹出来,稍稍放凉点,喝上一口,热水一路从嘴里沿着食道进入肚子,暖暖的让人满足地喟叹一声。
陈礿双手捧着竹筒小口小口地品尝,珍惜极了,一边喝一边双眼放空地盯着山洞外森林里翠绿的树叶。
既然有竹筒,意味着这附近必定有竹子。竹林可是个好地方,鲜嫩的竹笋可以吃,成熟的竹子可以做成各种手工艺品,还可以搭建竹屋,可以说浑身是宝。
于是她琢磨着今天再去覆盆子林“守株待兔”一番,和段舛好生来一场交易。
陈礿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去拾柴火,直到堆了一米高才停下。一晚上加上一上午的时间也烧出了不少草木灰,用来保存火种已经足够。
于是她惯例将防身刀揣进兜里,一手提柳枝篮子,一手拿着探路棍沿着昨天做的记号向着覆盆子林走去。
陈礿用覆盆子填饱了肚子,也摘了满满一篮子,还在四周仔细看了看有没有“加餐”送货上门,只可惜什么都没有,蛇没有,等的人也不见踪迹。
看着天色渐晚,橘红的晚霞渐渐浮现在天际。她也渐渐没了继续等下去的耐心,于是只好打道回府。
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陈礿在回去的路上发现了意外之喜。
森林里的颜色大多是植物的绿色和土壤的土褐色,因此当森林里出现其他颜色时就会比较显眼。
这时陈礿走累了,想着找块石头坐着歇息一会儿。她四处看了看,发现左手边有一块较大的石头,它像一个滚圆的红糖馒头,一半被埋在土里,一半露出久经风霜的“面容”。
等她走过去坐下才发现,被石头挡住的那一面地上生长着一片特别的植物。它的根茎比较直,叶片底部楔形至叶尖渐尖,上面长着黑褐色新月形斑点,根茎竹节状呈褐红色。此时植株上已经有花骨朵生长,等待合适的时机,悄悄绽放。
这种植物就是辣蓼草——陈礿的老家也将之称作醉鱼草。由名字可知辣蓼草味道辛辣,可入药,同时有一定的麻醉作用,可以醉鱼。
这下好了,她可以捉鱼来吃了!陈礿迫不及待地扯了许多辣蓼草,一把抱住向着小溪跑去,这时候可看不出来丝毫累的样子。
她一鼓作气跑到小溪边,四处寻找合适的水坑。先将辣蓼草用石块砸碎,再混入泥巴和其他杂草揉成一团。
将揉好的泥巴团扔进水里,不一会儿就看见水下自由游动的小鱼从水中飘了起来,陈礿轻易地就抓住了它们。
这些鱼都不大,一共五条,最大的有手掌长,最小的仅有食指长。晚餐就用竹筒煨小鱼汤,等把鱼吃了再往汤里放上点荠菜烫着吃,想必一定十分美味,光是想着她就已经迫不及待了。
就在此时,陈礿看见段舛从前方树林走过,真是“守株待兔”待不来,一不小心找到人。
“段舛!你过来一下,我有事和你商量!”
一声惊起林中鸟。
前面的男子听到声音后停下了脚步,略微踌躇了一下还是依着陈礿走了过来。“什么事?”
“想不想做场交易?你出原料,我出手艺,绝不让你吃亏!”陈礿一幅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的样子。
段舛回问:“什么交易?”
陈礿指着他手里提着的篮子,循循善诱:“给你的柳枝篮子好用吧?我还会编其他的东西哦!比如竹背篓,有了竹背篓就可以解放双手,更加方便。”
一边说着,她一边做了一个背背篓的动作。
“你昨天用竹筒装的蛇肉,所以这附近肯定有竹林,你只需要给我一些手指粗的长竹片,我就可以还你一个竹背篓,怎么样?”
段舛略一思考,同意了下来,说:“可以。你要多少竹片?一片多长?”
于是两人又就具体的细节商量了起来,最后约定明天下午段舛将原料给她送到山洞来。
陈礿又问:“做好了我怎么给你呢?你住在哪里呀?”
意料之中,段舛再次回避了这个问题,道:“后天我来山洞拿。”
这人,还真的是小心谨慎。不过陈礿也能理解,毕竟防人之心不可无。
但是为什么她从未想过他知道自己住在这个山洞会有危险呢?毕竟深山老林,孤男寡女……
可能就是段舛的这份谨慎和相处时能避则避的肢体接触给了她安全感。毕竟两人靠近一点,这人就一幅避之不及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两人中他是“小姑娘”呢。
陈礿不免恶趣味地想,她冲上去亲他一口,这张冷漠脸会不会裂开?光是想想就让她不由自主地笑了出来。段舛看着她盯着自己笑的一脸莫名,一头雾水。
“诶,我今天抓到了鱼,你要不要留下来一起吃?今晚做荠菜小鱼汤。”陈礿指指树叶上小鱼,热情的邀请他共进晚餐。
段舛看着可怜巴巴的五条鱼,想着她倒大方,不过还是算了吧。于是回绝了她的好意,打了声招呼,又走了。
小溪清澈,水草丰美,生于其中的小鱼个头虽小,滋味却不错。
鱼肉细嫩,鱼汤鲜美,荠菜多汁,若是加上点盐,一定是一道难得的佳肴。不过也很不错了,陈礿将采摘的荠菜都吃完了,汤也喝个精光,就连鱼骨头都嚼了又嚼才吐出来。
夜色再次降临,又是一天过去了,陈礿躺在蒲草席上掏出手机,省电模式下电量耗的少,但目前也仅有60%的电量了。
她解开省电模式,打开图库看了看和父母的合照,手指小心翼翼地触碰着他们的脸庞。就好像透过屏幕摸到了人一样,她突然一阵心酸,不敢多用手机,再珍惜的看几眼,像是刻在了心里,然后将手机关机。
陈礿将关机了的手机贴近心脏。远处橘红的火焰跳动,隐约间一颗晶莹的水滴自眼角悄悄滑下,留下一串痕迹,消失在鬓角。
————
第二天,太阳刚刚升上头顶,小溪对面出现了段舛的身影,他拖着两捆细长的竹片缓缓走来。森林的路并不好走,竹片擦过地面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声音清脆响亮,惊动了正在山洞里收拾东西的人。
陈礿听到声音立刻钻出山洞,等到段舛走近,她去检查了一下竹片,都是大概手指粗,片成了薄片,只留竹子表面的部分。
她给段舛竖起一个大拇指,夸赞道:“很好,就是这样!”
竹背篓的编织方法并不难,背篓部分和编织柳枝篮子的方法大同小异。只是竹子会更加硬一些,因此编织的时候要小心,以免伤到手指。
背篓底部同样以压一挑一的方式编织,等到底部编好,将四周的竹片向上拢起,取新的竹片以压一挑二的编织方式循环向上,达到自己想要的深度为止。再将多余的竹片去掉,弯折收口。
值得一谈的是背篓背带的编法,陈礿采取的是七股编法。这样编织出来的背篓背带会更加的结实耐用。
将七根竹片对齐,先交叉扭动,再用蒲草捆起来。然后取最左边的竹片用一压二挑的方法,将最左边的竹片放置到最中间,然后取最右边的竹片,同样以一压二挑的方法编织,这次这一根最右边的竹片又变成了最中间的,接下来循环往复,一直编到自己想要的长度为止。
编好后将背带和背篓连接起来,一个竹背篓就完成了。竹背篓比柳枝篮子的难度更大,花的时间也更多,因此两个竹背篓花了陈礿一下午加一个晚上的时间。
第二天,将段舛的背篓给他后,陈礿背上她新鲜出炉的小背篓,打算向更远处的森林探索。
寻找新鲜的食物果腹,有多的可以囤积起来,如果能找到森林的出口就最好不过。
距离陈礿来到森林已经有10天时间,时间也从五月悄悄进入到了六月,六月的森林里生机勃勃。阳光从树叶里透下来,照在地上显出一幅“水墨树叶画”来,微风拂过,地上的“画”便活了过来。
她的脚步从画上踏过,带上一片“金墨汁”,脚踝传来温暖的感觉。
四处搜寻,森林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的植物丰富极了,只要用心,就会发现一些可以入口的吃食。
此时陈礿在一片草丛里发现了许多野地瓜被掩在野草下。摘至一块大石头,想着上次石头后的辣蓼草,她带着探宝的心情绕过石头看去。
这一看可不得了,没探到宝,只探到了惊吓。
首先入眼的是一只手,手里拿着小刀,刀上一条蛇,蛇一动不动,已经死透了。
当然惊吓到陈礿的不是这条蛇,而是蛇旁一个一动不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