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进五月,暑热更甚。
端午当日,趁曙色未现天气凉爽,奉行同逃筝乔装打扮离开张府。带好前日收整的包裹,到巷尾乘马车东拐西绕,碾着初日晖光来到城郊荒地——
现已不是荒地了。
田间满布翠绿幼苗,排排远去,迎风腾起碧浪。地头茅屋简陋但不破落,黄土垒墙古朴厚重,屋顶茅草缠有碎花柳条,生机勃勃,竞发诗意。
往昔聚在破庙残垣下的乞丐,现都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地劳作,见到逃筝、奉行,纷纷搁下活计聚来。
何叔腿脚不太利索,日常都在近处,是以最先赶回。
他努力睁了睁浑浊的双眼,看清是她二人,欣喜却还带有几分落寞,扯着嘶哑的嗓音问:“筝姑娘,归小姐。唐糕那丫头,还没信儿吗?”
奉行神情一黯。
前几日两阁得讯,望京瀑河水位回落,紧急加派人手渡河查探。到对岸刚行处几里地,又被垮塌的山石拦路。几乎可以确认,东岭受密雨影响,山洪四处爆发,进出东岭的通道全部被断。唐糕正是在那段时间前后启程回京,至今生死未卜。
“我一早就打算过完端午去趟东岭,所以提前给唐糕去了信,让她在东岭等着接我。”奉行拍拍逃筝,“何叔有什么话要告诉唐糕的,不妨先说给我,到时我转达给她。”
“何叔别担心,唐糕机灵着呢。”逃筝解开包裹掏出只香囊,“今儿个端午,我和小姐来送点儿过节的东西。”
“那就好,那就好。”看到香囊,何叔手足无措,“哎呦,这怎么使得,我们这些人……”掌心在短衣短裤上擦了又擦才小心翼翼接下,“这香囊可真香。”
奉行扒开包裹:“还有旁的呢。”
人们陆续回到地头,逃筝反客为主,招呼着大家进屋。茅屋虽小但不逼仄,奉行看眼布局便知定是逃筝费心安置过的。屋内只有一张桌、两张椅,原是要给逃筝、奉行来坐,两人自是不肯,将椅子推到角落,与众人席地围坐。
挂艾草,佩香囊,缠彩绳,包粽子,其乐融融。
席间本都是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人,同是四处流浪寻求残瓦遮风避雨,同在街头巷尾忍受打骂乞食求生,同在一张地契签押,最终合力建起间茅屋、垦出片田地、组成密不可分的家庭。
奉行见之欣喜,同去捡柴挑水,晌午煮出满满一锅香粽。
她给年纪最小的小宝剥粽喂水,被天真小童的纯良善语哄得心花怒放。小宝是何叔在荒败多年的死胡同捡回的弃婴,在饥寒交迫的城隍庙边,成人生存尚且不易,何叔能将小宝抚养到如今的年岁,真不知要费去多少心血。
那些不肯离开、不肯改变的朋友,除去认命、怠懒,还有如何叔这般,纵然自身朝不保夕,也不肯抛弃一个婴孩自谋生路的善者。
等吃饱喝足,哄了小宝睡去。奉行与逃筝随众人一起,挑水浇苗,背负烈日在田间劳作。
至申时,她看眼天色,浇了最后一桶水后,心知到了离开的时候。
今夜端午家宴,她不能缺席。
逃筝擦擦汗水,收起挑担,带着奉行悄悄离开。
还未登车,小宝手举木棍蹒跚追来,看得奉行心惊胆战,忙迎上前扶他站稳:“小宝是有什么话忘了说吗?”
小宝踮脚递出木棍,试图塞给奉行。
奉行身量高挑,小宝从前常年食不果腹,个头低矮,举高了手臂也难碰到奉行腰怀。奉行蹲下接过木棍,见棍端经火烧出了炭色,其上火温还未褪尽。
“姐姐,我想,我想……”小宝重复两遍,拧着眉头苦思冥想,显是忘记下文。小宝心急回头张望,不远处,何叔交叉挥舞着双手。小宝看了又看,眼睛亮起,两只小手在奉行眼前摊开并拢,回忆起了来意:“求姐姐给我取个名字。”
这是让她用木棍炭灰作笔墨,将姓名写在小宝手心。她心知肚明,何叔知她身份非同一般,忧心她的怜悯救济只是一时兴起,所以借取名为由,想为小宝铺条去路。
可怜天下父母心。
她怎能拒绝?
“那小宝想要什么样的名字?”
小宝疑惑:“什么是‘什么样的名字’?”
“名字是愿望。小宝有什么愿望?”
“那我,我想筝姐姐每天都来。”
稚子无邪,小宝心中深记逃筝恩情方有此言。
她油然欣喜:“那让筝姐姐给你取名好不好?”
“好!”小宝雀跃,片刻后回头看看何叔,犹犹豫豫再改口说:“不好……”
奉行知道缘由:“我取姓,筝姐姐取名,这样好不好?”
小宝似懂非懂,重重点头。
“好好取名,莫辜负了咱们小宝。”奉行搂小宝进怀,一大一小,两双眼睛,齐齐含笑面向逃筝。
“归青。”一个名字脱口而出,逃筝说完停顿些时候,才试探问道,“怎样?”
奉行好奇:“是哪个字?”
“青草的青。”逃筝搜肠刮肚,再补句诗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①。希望小宝身在田野,志在凌云。”
“小宝觉得好不好?”
小宝点头:“好!”
“那就叫归青。”
征得小宝同意。奉行拔去发间素簪划破掌心,指腹蘸血,另取丝绢作纸,写下“归青”二字。
“拿我的私印来。”
逃筝取出私印,双手捧绢,掌心作垫。
奉行呵口热气,印子落在“归青”二字旁,轻轻吹干后层层叠起,放进小宝手心:“身耕黄土地,志盖九重天。小宝、归青,从今以后,这两个名字都是你的。莫叫筝姐姐失望。”
“小宝知道,归青也知道。”小宝把丝绢按在心口,咧嘴笑露缺齿,“小宝喜欢归姐姐,归青喜欢筝姐姐,两个姐姐都在小宝心里。”说完扑通跪下叩拜。
逃筝着急要拦,奉行挡下逃筝。受了归青三叩首,方才将他扶起,拍去他双膝砂土:“回去吧。”
“两位姐姐再见!”归青笑着挥手,脚步蹒跚地跑向何叔。
目送归青稳稳扑进何叔怀里,两人安心回宫。
到裕昆宫已是傍晚,东池等人心急如焚,看奉行回来,急忙拉她到浴池梳洗。解去衣衫方才发觉,她的后颈两臂都晒得赤红,经水一浇,立时脱了层皮。
东池差人去请文素,小心翼翼替她擦洗身子。
这厢未完,那厢逃筝独个儿泡在浴桶中,内侍叩门送衣无人应答,破门而入,才发现她昏倒在浴桶里。
文素到后调侃:“此行不虚,一来收获两个病人。”
“小舅舅别看热闹了。”奉行披件柔软纱衣,仍磨得蜕皮肌肤阵阵刺痛,“先看看逃筝怎么回事。”
文素诊了脉,不禁咂舌:“看来没少从宜巽那儿顺药。滋补过甚,内火灼烧五脏六腑,再经热气一逼,血气上涌。再者连日少眠多劳,精神紧绷,一经松懈,内外火气尽数迸发,这才昏了过去。”
奉行大惊:“那怎么办?”她这才记起,自己在宜巽那儿拿的两盒丹丸,几乎全数填进逃筝腹中。
文素丢给她盒药膏涂抹晒伤,抛下句:“找宜巽去。”便扬长而去。人未走远,宜巽的药就送进裕昆宫,附一纸说明,道是几剂败火汤,每日饭前各服一碗,半月后内火自然退去。
厨房炉灶全部烧起,奉行将送来的药全数煎了。
几碗汤药短时间内齐齐灌进腹中,逃筝被迫苏醒。
暑夜溽热,内火旺盛,内外夹击,犹处火炉。逃筝热燥难耐,不顾阻拦,拖着病体奔去冰窖凿冰。
宫宴定在戌时。
酉正时分,两人仍未收拾齐整。奉行颈臂脱皮,敷冰帕降温;逃筝内外热燥,抱冰缸取凉。
更漏点滴,戌时将近,逃筝见冰块融化大半,浸出几张冰帕留给奉行,自己抱起冰缸再去取冰。奉行趴在床榻,有气无力念着:“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②”
喃喃经声中,有人脚步轻悄来到床边,动作轻柔地揭去奉行身上湿帕,换条干燥棉巾蘸去残余水珠。
奉行懒懒散散睁开眼睛乜去,立时弓身爬起:“绫姐姐,你怎么来了?”
“端午家宴,沈娘娘给我和你玉蓉姐姐都下了帖子。沈娘娘没同你商量?约么是想给你个惊喜。”解桑重新将她按回床上,取来药膏小心在晒伤处涂抹,“我和玉蓉一同到的,在宣天阁见了宜巽国师,听他说你和逃筝突然病倒。玉蓉带着两个孩子不便过来,央我带着她的份儿一并过来,探望探望你。”
“沈宜芳下的帖子?”
“臣工婚丧、年节宫宴,这些事近年都是沈娘娘操办。想是你从没放在心上。”解桑轻拍拍她脊背,示意她向外腾挪,方便给内侧胳膊上药。
她索性原地翻身,伸直手臂。
“往年都是宫宴,宴请的是四品以上京官及其家眷。”解桑捏着她的手心,蘸去药膏轻轻抹上手臂,边抹边吹风止痛,“今年临时改成家宴,理应只请皇室血脉。我和玉蓉借了你的光,才在受邀之列。”
端午宫宴改作家宴,正是她的主意。今夜她有要事安排,不便旁人在场,且不愿牵扯解桑。是以皇亲国戚之外,仅额外邀请孟文椒与奚和二人。
而给解桑、方微下帖,是沈宜芳自作主张。
“沈娘娘素来柔和,善解人意,此番下帖是知道咱们姐妹情深。”解桑缓了缓声,“听说她前些时日因故受罚,若非操持端午宴,且还得些日子禁足。我想着,旁人或许说不上话,但你开口,太子总会听一听……”
解桑平素总怕给她添麻烦,所以极少找她说情。覃月恒失踪至今,即便解桑忧心如焚,知她能调禁军、城防彻搜京城,也没在她跟前提过——连欲言又止的暗示都没有。
今日竟然破例为沈宜芳开口,多半是沈宜芳下帖时明里暗里开了口,拿准解桑领了请帖的顺水人情后不忍拒绝,逼着解桑过来求她。
端午已到,沈宜芳贼心不死,甚至胆敢去求解桑。
哪来的脸去求解桑?怎敢去求解桑?
她当初就不该轻饶了她!
“沈宜芳操办端午宴有功,即便有过,也能功过相抵。况且这是赵结家事,外人不知来龙去脉,不便插手。”她松开攥紧被褥的手,指向更漏。
再有一刻,便到戌时,宫宴即开。
解桑循指望去,欲说还休。
她趁机伏进解桑怀中撒娇:“时候不早了,绫姐姐快帮我挑件衣裳,咱们该去宣天阁赴宴了。”
端午当日,趁曙色未现天气凉爽,奉行同逃筝乔装打扮离开张府。带好前日收整的包裹,到巷尾乘马车东拐西绕,碾着初日晖光来到城郊荒地——
现已不是荒地了。
田间满布翠绿幼苗,排排远去,迎风腾起碧浪。地头茅屋简陋但不破落,黄土垒墙古朴厚重,屋顶茅草缠有碎花柳条,生机勃勃,竞发诗意。
往昔聚在破庙残垣下的乞丐,现都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地劳作,见到逃筝、奉行,纷纷搁下活计聚来。
何叔腿脚不太利索,日常都在近处,是以最先赶回。
他努力睁了睁浑浊的双眼,看清是她二人,欣喜却还带有几分落寞,扯着嘶哑的嗓音问:“筝姑娘,归小姐。唐糕那丫头,还没信儿吗?”
奉行神情一黯。
前几日两阁得讯,望京瀑河水位回落,紧急加派人手渡河查探。到对岸刚行处几里地,又被垮塌的山石拦路。几乎可以确认,东岭受密雨影响,山洪四处爆发,进出东岭的通道全部被断。唐糕正是在那段时间前后启程回京,至今生死未卜。
“我一早就打算过完端午去趟东岭,所以提前给唐糕去了信,让她在东岭等着接我。”奉行拍拍逃筝,“何叔有什么话要告诉唐糕的,不妨先说给我,到时我转达给她。”
“何叔别担心,唐糕机灵着呢。”逃筝解开包裹掏出只香囊,“今儿个端午,我和小姐来送点儿过节的东西。”
“那就好,那就好。”看到香囊,何叔手足无措,“哎呦,这怎么使得,我们这些人……”掌心在短衣短裤上擦了又擦才小心翼翼接下,“这香囊可真香。”
奉行扒开包裹:“还有旁的呢。”
人们陆续回到地头,逃筝反客为主,招呼着大家进屋。茅屋虽小但不逼仄,奉行看眼布局便知定是逃筝费心安置过的。屋内只有一张桌、两张椅,原是要给逃筝、奉行来坐,两人自是不肯,将椅子推到角落,与众人席地围坐。
挂艾草,佩香囊,缠彩绳,包粽子,其乐融融。
席间本都是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人,同是四处流浪寻求残瓦遮风避雨,同在街头巷尾忍受打骂乞食求生,同在一张地契签押,最终合力建起间茅屋、垦出片田地、组成密不可分的家庭。
奉行见之欣喜,同去捡柴挑水,晌午煮出满满一锅香粽。
她给年纪最小的小宝剥粽喂水,被天真小童的纯良善语哄得心花怒放。小宝是何叔在荒败多年的死胡同捡回的弃婴,在饥寒交迫的城隍庙边,成人生存尚且不易,何叔能将小宝抚养到如今的年岁,真不知要费去多少心血。
那些不肯离开、不肯改变的朋友,除去认命、怠懒,还有如何叔这般,纵然自身朝不保夕,也不肯抛弃一个婴孩自谋生路的善者。
等吃饱喝足,哄了小宝睡去。奉行与逃筝随众人一起,挑水浇苗,背负烈日在田间劳作。
至申时,她看眼天色,浇了最后一桶水后,心知到了离开的时候。
今夜端午家宴,她不能缺席。
逃筝擦擦汗水,收起挑担,带着奉行悄悄离开。
还未登车,小宝手举木棍蹒跚追来,看得奉行心惊胆战,忙迎上前扶他站稳:“小宝是有什么话忘了说吗?”
小宝踮脚递出木棍,试图塞给奉行。
奉行身量高挑,小宝从前常年食不果腹,个头低矮,举高了手臂也难碰到奉行腰怀。奉行蹲下接过木棍,见棍端经火烧出了炭色,其上火温还未褪尽。
“姐姐,我想,我想……”小宝重复两遍,拧着眉头苦思冥想,显是忘记下文。小宝心急回头张望,不远处,何叔交叉挥舞着双手。小宝看了又看,眼睛亮起,两只小手在奉行眼前摊开并拢,回忆起了来意:“求姐姐给我取个名字。”
这是让她用木棍炭灰作笔墨,将姓名写在小宝手心。她心知肚明,何叔知她身份非同一般,忧心她的怜悯救济只是一时兴起,所以借取名为由,想为小宝铺条去路。
可怜天下父母心。
她怎能拒绝?
“那小宝想要什么样的名字?”
小宝疑惑:“什么是‘什么样的名字’?”
“名字是愿望。小宝有什么愿望?”
“那我,我想筝姐姐每天都来。”
稚子无邪,小宝心中深记逃筝恩情方有此言。
她油然欣喜:“那让筝姐姐给你取名好不好?”
“好!”小宝雀跃,片刻后回头看看何叔,犹犹豫豫再改口说:“不好……”
奉行知道缘由:“我取姓,筝姐姐取名,这样好不好?”
小宝似懂非懂,重重点头。
“好好取名,莫辜负了咱们小宝。”奉行搂小宝进怀,一大一小,两双眼睛,齐齐含笑面向逃筝。
“归青。”一个名字脱口而出,逃筝说完停顿些时候,才试探问道,“怎样?”
奉行好奇:“是哪个字?”
“青草的青。”逃筝搜肠刮肚,再补句诗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①。希望小宝身在田野,志在凌云。”
“小宝觉得好不好?”
小宝点头:“好!”
“那就叫归青。”
征得小宝同意。奉行拔去发间素簪划破掌心,指腹蘸血,另取丝绢作纸,写下“归青”二字。
“拿我的私印来。”
逃筝取出私印,双手捧绢,掌心作垫。
奉行呵口热气,印子落在“归青”二字旁,轻轻吹干后层层叠起,放进小宝手心:“身耕黄土地,志盖九重天。小宝、归青,从今以后,这两个名字都是你的。莫叫筝姐姐失望。”
“小宝知道,归青也知道。”小宝把丝绢按在心口,咧嘴笑露缺齿,“小宝喜欢归姐姐,归青喜欢筝姐姐,两个姐姐都在小宝心里。”说完扑通跪下叩拜。
逃筝着急要拦,奉行挡下逃筝。受了归青三叩首,方才将他扶起,拍去他双膝砂土:“回去吧。”
“两位姐姐再见!”归青笑着挥手,脚步蹒跚地跑向何叔。
目送归青稳稳扑进何叔怀里,两人安心回宫。
到裕昆宫已是傍晚,东池等人心急如焚,看奉行回来,急忙拉她到浴池梳洗。解去衣衫方才发觉,她的后颈两臂都晒得赤红,经水一浇,立时脱了层皮。
东池差人去请文素,小心翼翼替她擦洗身子。
这厢未完,那厢逃筝独个儿泡在浴桶中,内侍叩门送衣无人应答,破门而入,才发现她昏倒在浴桶里。
文素到后调侃:“此行不虚,一来收获两个病人。”
“小舅舅别看热闹了。”奉行披件柔软纱衣,仍磨得蜕皮肌肤阵阵刺痛,“先看看逃筝怎么回事。”
文素诊了脉,不禁咂舌:“看来没少从宜巽那儿顺药。滋补过甚,内火灼烧五脏六腑,再经热气一逼,血气上涌。再者连日少眠多劳,精神紧绷,一经松懈,内外火气尽数迸发,这才昏了过去。”
奉行大惊:“那怎么办?”她这才记起,自己在宜巽那儿拿的两盒丹丸,几乎全数填进逃筝腹中。
文素丢给她盒药膏涂抹晒伤,抛下句:“找宜巽去。”便扬长而去。人未走远,宜巽的药就送进裕昆宫,附一纸说明,道是几剂败火汤,每日饭前各服一碗,半月后内火自然退去。
厨房炉灶全部烧起,奉行将送来的药全数煎了。
几碗汤药短时间内齐齐灌进腹中,逃筝被迫苏醒。
暑夜溽热,内火旺盛,内外夹击,犹处火炉。逃筝热燥难耐,不顾阻拦,拖着病体奔去冰窖凿冰。
宫宴定在戌时。
酉正时分,两人仍未收拾齐整。奉行颈臂脱皮,敷冰帕降温;逃筝内外热燥,抱冰缸取凉。
更漏点滴,戌时将近,逃筝见冰块融化大半,浸出几张冰帕留给奉行,自己抱起冰缸再去取冰。奉行趴在床榻,有气无力念着:“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②”
喃喃经声中,有人脚步轻悄来到床边,动作轻柔地揭去奉行身上湿帕,换条干燥棉巾蘸去残余水珠。
奉行懒懒散散睁开眼睛乜去,立时弓身爬起:“绫姐姐,你怎么来了?”
“端午家宴,沈娘娘给我和你玉蓉姐姐都下了帖子。沈娘娘没同你商量?约么是想给你个惊喜。”解桑重新将她按回床上,取来药膏小心在晒伤处涂抹,“我和玉蓉一同到的,在宣天阁见了宜巽国师,听他说你和逃筝突然病倒。玉蓉带着两个孩子不便过来,央我带着她的份儿一并过来,探望探望你。”
“沈宜芳下的帖子?”
“臣工婚丧、年节宫宴,这些事近年都是沈娘娘操办。想是你从没放在心上。”解桑轻拍拍她脊背,示意她向外腾挪,方便给内侧胳膊上药。
她索性原地翻身,伸直手臂。
“往年都是宫宴,宴请的是四品以上京官及其家眷。”解桑捏着她的手心,蘸去药膏轻轻抹上手臂,边抹边吹风止痛,“今年临时改成家宴,理应只请皇室血脉。我和玉蓉借了你的光,才在受邀之列。”
端午宫宴改作家宴,正是她的主意。今夜她有要事安排,不便旁人在场,且不愿牵扯解桑。是以皇亲国戚之外,仅额外邀请孟文椒与奚和二人。
而给解桑、方微下帖,是沈宜芳自作主张。
“沈娘娘素来柔和,善解人意,此番下帖是知道咱们姐妹情深。”解桑缓了缓声,“听说她前些时日因故受罚,若非操持端午宴,且还得些日子禁足。我想着,旁人或许说不上话,但你开口,太子总会听一听……”
解桑平素总怕给她添麻烦,所以极少找她说情。覃月恒失踪至今,即便解桑忧心如焚,知她能调禁军、城防彻搜京城,也没在她跟前提过——连欲言又止的暗示都没有。
今日竟然破例为沈宜芳开口,多半是沈宜芳下帖时明里暗里开了口,拿准解桑领了请帖的顺水人情后不忍拒绝,逼着解桑过来求她。
端午已到,沈宜芳贼心不死,甚至胆敢去求解桑。
哪来的脸去求解桑?怎敢去求解桑?
她当初就不该轻饶了她!
“沈宜芳操办端午宴有功,即便有过,也能功过相抵。况且这是赵结家事,外人不知来龙去脉,不便插手。”她松开攥紧被褥的手,指向更漏。
再有一刻,便到戌时,宫宴即开。
解桑循指望去,欲说还休。
她趁机伏进解桑怀中撒娇:“时候不早了,绫姐姐快帮我挑件衣裳,咱们该去宣天阁赴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