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城门外尚有灾民忍饥挨饿、朝不保夕,奉行侧目。
夏城有圣上派驻良臣建言施行,而诸事裁夺,则出王府。
王府之中,东岭王痴愚,无力处理政务。世子谛,不似能人。眼前这位王妃弱不禁风,忧愁欣喜,俱是真情流露。
会是谁拍板拒灾民于门外?
“舅母心慈爱民,实乃东岭百姓之福。”赵结稍加赞许,复又惆怅,“朝廷掘开进出东岭的通路耗费了许多时间,东岭路险,赈灾队伍前行途中难免损耗,到夏城也不知能剩多少钱粮。耗时费力,不说徒劳,也难说有功。纵然几日后赈灾队伍就能抵达夏城,也救不了早两月间罹难的百姓。”
季真满眼哀戚,潸然落泪:“天灾降世,非凡人所能敌。殿下翻山越岭,历尽重重艰险赶来夏城。殿下明德,足令士民感戴,还请殿下莫再因此自责。”
赵结作态,声调骤沉:“他们本不该死,有人本也能活,可惜远水难救近火。”
奉行心道,这是在兴师问罪。
抵达夏城三日,总算是切入正题。
茶温了。
季真举帕揾泪,怯怯饮茶润喉,落盏幽幽一叹,面露难色道:“殿下学究天人,超尘出俗,比妾身更知:世间万事,往往是人心虽有余,人力有未逮。”
赵结却说:“人力纵有尽,也当不遗余力。”
约是心急回话,季真猛提一口气,噎进肺腑,以致咳声不断。
待病喘稍平,季真哀声:“终归事事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殿下知道,东岭省内多山多瘴,少有连片农田,地瘠民贫,收成原就不好。
“开隆以前,似永苍、南陵等地,土地开阔肥沃,适宜农耕,每年每亩收粮都在三百斤上下。辽洋多川少田,然每年能收两季,每年每亩收粮可达五百斤。而在那时,东岭每年每亩的收成,就只有永苍等地的七成左右。
“开隆三年,天神降罚,六月飞雪,当年收成锐减。次年无夏,此后连年天候寒冷,于东岭瘠土无异于雪上加霜。每年每亩收成甚至不足开隆以前丰年之半。近年稍有回暖,但仍不足从前七成之数。
“今年年初,雨量充沛,原以为会是丰年。可暴雨不停,省内田苗几乎尽数被淹。山洪水涝随之而来,农户自顾不暇,没能及时抢救田苗,致使大量田地绝收。
“如今新粮未收,往年存粮不足。近火熊熊,却也实在无近水可解。
“可即使知道杯水车薪,最初灾民来时,王爷是曾下令好好安置的。无论来自何城何乡,全都接进衙门,好吃好喝好穿供养着。不成想他们身带瘟疫,连累了照顾他们起居的衙役百姓及其亲属,激起城中百姓不满。
“不久又来了大批灾民,城内城外都乱了套。一问才知,熇州已经城毁人亡。他们不是一般的灾民流民,等熬过灾年,回了籍,一切都好。他们无家可归,长途跋涉逃到夏城,伤的伤,病的病,也没力气再去别的地方。
“夏城是省会不假,也只是东岭的省会。在东岭姑且算个富饶地,但比起京都、辽洋,说是穷乡僻壤都不为过。年年厚着脸皮求上求下、东拆西借,才能勉强顾着一城一省之生计。
“数日之间,突然多出来几百号无家可归的老弱病残,要一日日地养着。可这是在东岭,哪里来那样的银钱粮草,去喂饱这多出来的几百张嘴?
“但千难万难,王爷到底主理东岭,即使捉襟见肘,也不能眼看着治下灾民全都饿死。
“只是这几百号人,再于心不忍,也万不能仓促放进城。否则一旦闹起事,或者带了病,城内百姓何辜?不得已才出了下策,忍痛含泪将他们拒之门外,安置在护城河对岸。
“谁也不知这一养要养多久,只能精打细算过日子。拒之门外已经做了回‘恶人’,便也不惧再继续做着。粮不够,就隔日施粥赈济,不能日日饱腹,可总不至于饿死。
“只要留条性命,等六月收成,新粮入库核算后按余量分派。或是朝廷赈灾粮款千里迢迢送来。一切便都宽绰起来。至多到七月、八月,他们有吃有喝,找些做工的生计,慢慢地在夏城或周边村镇安顿下来,这次的灾方才算是渡了。
“妾身愚笨,以为这样的安排已经很好。”
说完这些,季真已经泣不成声,却仍执着着起身,颤抖着向赵结叩首:“对朝廷赈灾粮款,夏城士民望眼欲穿。殿下不惧艰险,昼夜兼程、跋山涉水,提早带来消息,王府上下、夏城内外,千恩万谢亦不为过。妾身代东岭百姓先行谢恩。”
洋洋洒洒千余言,声泪俱下。
季真直身,抬袖轻沾泪痕:“妾身深知拒灾民于城外,短其口粮,罪孽深重。殿下倘要问罪,妾身甘愿代夏城上下官员受罚。但请宽限数日,待亲眼见城外百姓领得赈灾粮草,无论是贬是囚,妾身都无憾了。”
字字句句,情真意切,赵结闻之动容,欲言又止。
奉行觑眼赵结,看到对方眼中的心酸神伤,只稍加思索,快步越过婢女,端起茶盏俯身递向季真。
万千情绪,均被这一盏温茶打断。
赵结醒了神,缓缓捻过珠串,“先扶王妃起身。”
奉行随手把茶盏塞给婢女,搀起季真后再夺回送上。动作粗鲁迅捷,全然不按常理出牌,搅得婢女发懵。但碍于赵结在场,婢女最终只横她一眼,小心扶季真落座。
季真形容愈发憔悴,勉强扯出浅笑,坐下安抚了婢女,接了茶,再一并向赵结道谢。
“这几百号人,莫说是夏城,即便在京城,一时也难安置妥当。”赵结温声,“夏城殚精竭虑为百姓计划筹谋,舅母内外操持耗尽心血,我等——怎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兴师问罪?”
季真泪眼婆娑,别过头去,悄悄抹泪。
赵结再忧心道:“可城外灾民食不果腹、风餐露宿却是事实,再几日两阁钦差赶至,见此情形,不定会听分辩。何况那些灾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又在夏城碰壁,届时添油加醋哭诉一番。虽事出有因,但两阁为平众怒,难保不会让舅母受委屈。”
季真道:“能渡过难关,妾身受些委屈算得了什么。”
“若叫有功之臣受委屈,岂不寒了夏城官兵的心?”赵结握住珠串,“方才听舅母说,许多地都被淹了。凡人吃饭,靠天靠地,不能一直淹着。近日来天朗气清,经日晒风干,地里应该能进人了。依我看,不如送这些灾民去清理农田,就不会堆在城门前被两阁钦差瞧见。”
得了赵结体谅,季真又惊又喜,但说:“雨停之后,农户们就开始整理各自的农田了。田地有主,贸然叫他们插手,恐怕不妥。”
“有主田地确实去不得,是我疏忽了。”赵结再问,“那无主荒地呢?让他们自行开荒垦田,此后定居也有田耕,说不上衣食无忧,总能顾个温饱。”
季真愁道:“东岭这地方……哪里来的良田沃土,给这几百人自给自足?”
如此辩来,前后左右全是难处。
赵结不置可否,垂眼瞟向奉行。
奉行捉住这一隙目光,不动声色勾勾手指,暗暗指向自身。
默默旁听许久,看来是安分不住了。
赵结低眉藏笑,随即轻敲桌面,似在苦思冥想,片刻后凝眉向奉行询问:“你来说说。”
“我?”奉行开口,用熇州方言掺着官话答说,“我有劲儿,能跟着去做工搬石头,每回能赚俩窝头呢!”
“做工?原来有工役赈民,是件好事。方才倒没听舅母提起。”赵结转而去问季真,“不过工役劳力辛苦,每日两个窝头,够吃吗?”
奉行抢答:“够吃够吃。俩窝头已经很排场啦!跟着公子打猎,吭哧吭哧从早逃到晚,鼻青脸肿、血肉模糊地回来,才能得一张饼子——还没我手大。”
说着把手摊开,露出掌中层层粗茧和横七竖八的伤口。
赵结心头一紧,脸色微沉,串珠挤压磨擦出声响,在短暂安静的屋内显得尤为刺耳。
季真听得出此事利害,难以置信地问:“你可知是哪家公子?”
奉行不语。
季真扶桌要起,还未站直就又晕晕乎乎倒回座位,深喘了喘,再三追问:“这般欺辱戏耍百姓,决不能容。到底是哪家的公子?你说出来,我即刻派人去查!”
“这事,我倒知晓一二。”赵结替奉行挡住追问,轻描淡写道,“表弟年轻贪玩,算不得什么大事。眼前这奴婢,还是表弟的猎犬替我选出来的。”
季真如闻晴天霹雳,面如土灰,尖声疑道:“谛儿?!”
赵结柔声安抚:“不过寻常儿戏,也没闹出什么人命。实在不值当舅母动怒。舅母身子弱,当心平气和才是。倒是方才所说工赈之事,不知是哪家大户?有此善心,当予嘉奖。”
季真哽住,手足无措,将茶盏端端搁搁,思索良久方开口道:“不是大户,是城中一座佛寺的大师们。”
有意抚平掌中珠串,赵结垂眼讼句佛号,抬眼温笑谢说:“大师们有心。”
“是然。”季真叹说,“此事说出来实在难堪,所以妾身方才没有提及。先前说过城里存粮不足,只能隔日施粥。然而老弱妇孺吃少些没什么关紧,但那些青壮年,隔日吃一顿,饥肠辘辘,定是忍不了的。所以就生了个法子,借城外的废弃铁矿,招他们在外围做些劳力,按照做工多少分发口粮。因为量实在不多,只好以寺庙斋饭的名义分发下去。毕竟普度众生的事儿,不会有人明着计较什么多了少了的。”
“既有青壮劳力,夏城中难道没有商贾大户愿意聘人做工?”
“四月时候染上瘟疫病死的那十几号人尸骨未寒,哪家商号肯雇灾民呢?”季真轻咳,“况且他们长途跋涉过来,多多少少都有伤病,效率远比不得城里熟工。须知世事多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同样的工钱,他们做的少,原先工人做的多,即使商号肯招他们来,熟工心里总会有不满,难免影响工作。所以至今没有商号愿意招工。至于新修工程——夏城这穷乡僻壤,又刚经洪涝灾害,没有闲钱大兴土木。”
工赈的路,这就被堵上了。
赵结还在思索,门外忽而通禀:“娘娘,您要的身契送来了。”
夏城有圣上派驻良臣建言施行,而诸事裁夺,则出王府。
王府之中,东岭王痴愚,无力处理政务。世子谛,不似能人。眼前这位王妃弱不禁风,忧愁欣喜,俱是真情流露。
会是谁拍板拒灾民于门外?
“舅母心慈爱民,实乃东岭百姓之福。”赵结稍加赞许,复又惆怅,“朝廷掘开进出东岭的通路耗费了许多时间,东岭路险,赈灾队伍前行途中难免损耗,到夏城也不知能剩多少钱粮。耗时费力,不说徒劳,也难说有功。纵然几日后赈灾队伍就能抵达夏城,也救不了早两月间罹难的百姓。”
季真满眼哀戚,潸然落泪:“天灾降世,非凡人所能敌。殿下翻山越岭,历尽重重艰险赶来夏城。殿下明德,足令士民感戴,还请殿下莫再因此自责。”
赵结作态,声调骤沉:“他们本不该死,有人本也能活,可惜远水难救近火。”
奉行心道,这是在兴师问罪。
抵达夏城三日,总算是切入正题。
茶温了。
季真举帕揾泪,怯怯饮茶润喉,落盏幽幽一叹,面露难色道:“殿下学究天人,超尘出俗,比妾身更知:世间万事,往往是人心虽有余,人力有未逮。”
赵结却说:“人力纵有尽,也当不遗余力。”
约是心急回话,季真猛提一口气,噎进肺腑,以致咳声不断。
待病喘稍平,季真哀声:“终归事事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殿下知道,东岭省内多山多瘴,少有连片农田,地瘠民贫,收成原就不好。
“开隆以前,似永苍、南陵等地,土地开阔肥沃,适宜农耕,每年每亩收粮都在三百斤上下。辽洋多川少田,然每年能收两季,每年每亩收粮可达五百斤。而在那时,东岭每年每亩的收成,就只有永苍等地的七成左右。
“开隆三年,天神降罚,六月飞雪,当年收成锐减。次年无夏,此后连年天候寒冷,于东岭瘠土无异于雪上加霜。每年每亩收成甚至不足开隆以前丰年之半。近年稍有回暖,但仍不足从前七成之数。
“今年年初,雨量充沛,原以为会是丰年。可暴雨不停,省内田苗几乎尽数被淹。山洪水涝随之而来,农户自顾不暇,没能及时抢救田苗,致使大量田地绝收。
“如今新粮未收,往年存粮不足。近火熊熊,却也实在无近水可解。
“可即使知道杯水车薪,最初灾民来时,王爷是曾下令好好安置的。无论来自何城何乡,全都接进衙门,好吃好喝好穿供养着。不成想他们身带瘟疫,连累了照顾他们起居的衙役百姓及其亲属,激起城中百姓不满。
“不久又来了大批灾民,城内城外都乱了套。一问才知,熇州已经城毁人亡。他们不是一般的灾民流民,等熬过灾年,回了籍,一切都好。他们无家可归,长途跋涉逃到夏城,伤的伤,病的病,也没力气再去别的地方。
“夏城是省会不假,也只是东岭的省会。在东岭姑且算个富饶地,但比起京都、辽洋,说是穷乡僻壤都不为过。年年厚着脸皮求上求下、东拆西借,才能勉强顾着一城一省之生计。
“数日之间,突然多出来几百号无家可归的老弱病残,要一日日地养着。可这是在东岭,哪里来那样的银钱粮草,去喂饱这多出来的几百张嘴?
“但千难万难,王爷到底主理东岭,即使捉襟见肘,也不能眼看着治下灾民全都饿死。
“只是这几百号人,再于心不忍,也万不能仓促放进城。否则一旦闹起事,或者带了病,城内百姓何辜?不得已才出了下策,忍痛含泪将他们拒之门外,安置在护城河对岸。
“谁也不知这一养要养多久,只能精打细算过日子。拒之门外已经做了回‘恶人’,便也不惧再继续做着。粮不够,就隔日施粥赈济,不能日日饱腹,可总不至于饿死。
“只要留条性命,等六月收成,新粮入库核算后按余量分派。或是朝廷赈灾粮款千里迢迢送来。一切便都宽绰起来。至多到七月、八月,他们有吃有喝,找些做工的生计,慢慢地在夏城或周边村镇安顿下来,这次的灾方才算是渡了。
“妾身愚笨,以为这样的安排已经很好。”
说完这些,季真已经泣不成声,却仍执着着起身,颤抖着向赵结叩首:“对朝廷赈灾粮款,夏城士民望眼欲穿。殿下不惧艰险,昼夜兼程、跋山涉水,提早带来消息,王府上下、夏城内外,千恩万谢亦不为过。妾身代东岭百姓先行谢恩。”
洋洋洒洒千余言,声泪俱下。
季真直身,抬袖轻沾泪痕:“妾身深知拒灾民于城外,短其口粮,罪孽深重。殿下倘要问罪,妾身甘愿代夏城上下官员受罚。但请宽限数日,待亲眼见城外百姓领得赈灾粮草,无论是贬是囚,妾身都无憾了。”
字字句句,情真意切,赵结闻之动容,欲言又止。
奉行觑眼赵结,看到对方眼中的心酸神伤,只稍加思索,快步越过婢女,端起茶盏俯身递向季真。
万千情绪,均被这一盏温茶打断。
赵结醒了神,缓缓捻过珠串,“先扶王妃起身。”
奉行随手把茶盏塞给婢女,搀起季真后再夺回送上。动作粗鲁迅捷,全然不按常理出牌,搅得婢女发懵。但碍于赵结在场,婢女最终只横她一眼,小心扶季真落座。
季真形容愈发憔悴,勉强扯出浅笑,坐下安抚了婢女,接了茶,再一并向赵结道谢。
“这几百号人,莫说是夏城,即便在京城,一时也难安置妥当。”赵结温声,“夏城殚精竭虑为百姓计划筹谋,舅母内外操持耗尽心血,我等——怎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兴师问罪?”
季真泪眼婆娑,别过头去,悄悄抹泪。
赵结再忧心道:“可城外灾民食不果腹、风餐露宿却是事实,再几日两阁钦差赶至,见此情形,不定会听分辩。何况那些灾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又在夏城碰壁,届时添油加醋哭诉一番。虽事出有因,但两阁为平众怒,难保不会让舅母受委屈。”
季真道:“能渡过难关,妾身受些委屈算得了什么。”
“若叫有功之臣受委屈,岂不寒了夏城官兵的心?”赵结握住珠串,“方才听舅母说,许多地都被淹了。凡人吃饭,靠天靠地,不能一直淹着。近日来天朗气清,经日晒风干,地里应该能进人了。依我看,不如送这些灾民去清理农田,就不会堆在城门前被两阁钦差瞧见。”
得了赵结体谅,季真又惊又喜,但说:“雨停之后,农户们就开始整理各自的农田了。田地有主,贸然叫他们插手,恐怕不妥。”
“有主田地确实去不得,是我疏忽了。”赵结再问,“那无主荒地呢?让他们自行开荒垦田,此后定居也有田耕,说不上衣食无忧,总能顾个温饱。”
季真愁道:“东岭这地方……哪里来的良田沃土,给这几百人自给自足?”
如此辩来,前后左右全是难处。
赵结不置可否,垂眼瞟向奉行。
奉行捉住这一隙目光,不动声色勾勾手指,暗暗指向自身。
默默旁听许久,看来是安分不住了。
赵结低眉藏笑,随即轻敲桌面,似在苦思冥想,片刻后凝眉向奉行询问:“你来说说。”
“我?”奉行开口,用熇州方言掺着官话答说,“我有劲儿,能跟着去做工搬石头,每回能赚俩窝头呢!”
“做工?原来有工役赈民,是件好事。方才倒没听舅母提起。”赵结转而去问季真,“不过工役劳力辛苦,每日两个窝头,够吃吗?”
奉行抢答:“够吃够吃。俩窝头已经很排场啦!跟着公子打猎,吭哧吭哧从早逃到晚,鼻青脸肿、血肉模糊地回来,才能得一张饼子——还没我手大。”
说着把手摊开,露出掌中层层粗茧和横七竖八的伤口。
赵结心头一紧,脸色微沉,串珠挤压磨擦出声响,在短暂安静的屋内显得尤为刺耳。
季真听得出此事利害,难以置信地问:“你可知是哪家公子?”
奉行不语。
季真扶桌要起,还未站直就又晕晕乎乎倒回座位,深喘了喘,再三追问:“这般欺辱戏耍百姓,决不能容。到底是哪家的公子?你说出来,我即刻派人去查!”
“这事,我倒知晓一二。”赵结替奉行挡住追问,轻描淡写道,“表弟年轻贪玩,算不得什么大事。眼前这奴婢,还是表弟的猎犬替我选出来的。”
季真如闻晴天霹雳,面如土灰,尖声疑道:“谛儿?!”
赵结柔声安抚:“不过寻常儿戏,也没闹出什么人命。实在不值当舅母动怒。舅母身子弱,当心平气和才是。倒是方才所说工赈之事,不知是哪家大户?有此善心,当予嘉奖。”
季真哽住,手足无措,将茶盏端端搁搁,思索良久方开口道:“不是大户,是城中一座佛寺的大师们。”
有意抚平掌中珠串,赵结垂眼讼句佛号,抬眼温笑谢说:“大师们有心。”
“是然。”季真叹说,“此事说出来实在难堪,所以妾身方才没有提及。先前说过城里存粮不足,只能隔日施粥。然而老弱妇孺吃少些没什么关紧,但那些青壮年,隔日吃一顿,饥肠辘辘,定是忍不了的。所以就生了个法子,借城外的废弃铁矿,招他们在外围做些劳力,按照做工多少分发口粮。因为量实在不多,只好以寺庙斋饭的名义分发下去。毕竟普度众生的事儿,不会有人明着计较什么多了少了的。”
“既有青壮劳力,夏城中难道没有商贾大户愿意聘人做工?”
“四月时候染上瘟疫病死的那十几号人尸骨未寒,哪家商号肯雇灾民呢?”季真轻咳,“况且他们长途跋涉过来,多多少少都有伤病,效率远比不得城里熟工。须知世事多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同样的工钱,他们做的少,原先工人做的多,即使商号肯招他们来,熟工心里总会有不满,难免影响工作。所以至今没有商号愿意招工。至于新修工程——夏城这穷乡僻壤,又刚经洪涝灾害,没有闲钱大兴土木。”
工赈的路,这就被堵上了。
赵结还在思索,门外忽而通禀:“娘娘,您要的身契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