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后我小学毕业了,去了镇上的中学上初中,有条件住读了,一个星期才回一次家,所走的道路再也不会经过那所村小学,渐渐听不到周老师的消息。
时光荏苒。
三年后我读完初中,又继续到县城去上高中,离家就更远了。
而我是我们村儿唯一一个上高中读大学的学生。
不是说没成绩好的学生,而是我初中毕业那年,大人们的观念里,仍旧认为中专和中师才是最好的出路,所以同学们中考的时候都去报考中专中师去了,考不上,就走上打工的道路……一代又一代人重复着先辈们的老路。
我又是幸运的。
当年我报考高中,我爸专门从云南赶回来喊我改志愿。我在校长办公室里狠哭了一场,校长劝我爸尊重我的意愿。
没想到,冥冥中我或许有些先见之明,上了高中后不久国家政策就变了,当年周老师他们那种极受大众欢迎的吃香的中师中专生被时代淘汰,上高中读大学才是这个时代新的洪流。
我最后一次听到周老师的消息,竟然是他的死讯。
高二还是高三的时候我放假回家——那时候我已经考入了县城重点高中,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那种假称之为“月假”,有两天半的时间,周五下午开始放,周天晚上回去上晚自习——有次放月假回家,爷爷跟我说,你们小学那个教过你的周老师死了。
我呆怔半晌,以为是出现了幻听。
但是,这个消息一定是真的。
可说是意料之中。
只看时间来得早或晚。
或许我这么说,这样写,太过冷漠,但是,它就是这样,会必然到来的事实。
不过,也没什么。因为,人都有一死,人也终有一死,谁也逃不过。不过是早晚的问题,不过是形式的问题。不过是留给生人,有记忆没记忆的问题。不过是对这世界而言,有意义没意义的问题。
周老师是我们村小唯一的老师,他的去世,影响很多孩子上学。出了意外,自然很快就能传得全村皆知了,所以我也很快就从家人和乡邻的口中知道了周老师去世的细节。
其实,那细节也不是多么复杂。
那天,是这样的。
放学的时间,周老师同他新一届的学生心情欢快的回家去,陆续踏上学校操场坝外面那条田坎上。
孩子们鱼贯走在前面,周老师殿后。
天色在天边落下。
这天其实天气晴好,冬日。
但黄昏的冬天的落日已经失去了温度,此时只剩了惨淡的余晖斜斜地照在寂寞的冬水田里。
冬水田里都蓄满了水。水田宁静而安详,水质清澈见底,灰黑的淤泥、腐烂的稻桩、田螺蚌壳和水草,都清晰可见。
那条田坎的两边都是蓄满了水的冬水田,一高一低,上田下田,落差约有两米多。
田坎眼见就要走完,快要拐上另一条较宽的土路时,周老师突然发病了。他一如既往身体如同触电般僵直着开始抽搐,然后“咚”的一声,栽进了下面两米多高的冬水田里。
孩子们惊恐失措,尖叫、大哭、声嘶力竭的大喊周老师、周老师……
等到附近村民赶来,七手八脚把周老师弄上来的时候,他早已窒息而死。
我最敬爱的周老师,他死在了自己奉献了全部青春的岗位上。
时光荏苒。
三年后我读完初中,又继续到县城去上高中,离家就更远了。
而我是我们村儿唯一一个上高中读大学的学生。
不是说没成绩好的学生,而是我初中毕业那年,大人们的观念里,仍旧认为中专和中师才是最好的出路,所以同学们中考的时候都去报考中专中师去了,考不上,就走上打工的道路……一代又一代人重复着先辈们的老路。
我又是幸运的。
当年我报考高中,我爸专门从云南赶回来喊我改志愿。我在校长办公室里狠哭了一场,校长劝我爸尊重我的意愿。
没想到,冥冥中我或许有些先见之明,上了高中后不久国家政策就变了,当年周老师他们那种极受大众欢迎的吃香的中师中专生被时代淘汰,上高中读大学才是这个时代新的洪流。
我最后一次听到周老师的消息,竟然是他的死讯。
高二还是高三的时候我放假回家——那时候我已经考入了县城重点高中,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那种假称之为“月假”,有两天半的时间,周五下午开始放,周天晚上回去上晚自习——有次放月假回家,爷爷跟我说,你们小学那个教过你的周老师死了。
我呆怔半晌,以为是出现了幻听。
但是,这个消息一定是真的。
可说是意料之中。
只看时间来得早或晚。
或许我这么说,这样写,太过冷漠,但是,它就是这样,会必然到来的事实。
不过,也没什么。因为,人都有一死,人也终有一死,谁也逃不过。不过是早晚的问题,不过是形式的问题。不过是留给生人,有记忆没记忆的问题。不过是对这世界而言,有意义没意义的问题。
周老师是我们村小唯一的老师,他的去世,影响很多孩子上学。出了意外,自然很快就能传得全村皆知了,所以我也很快就从家人和乡邻的口中知道了周老师去世的细节。
其实,那细节也不是多么复杂。
那天,是这样的。
放学的时间,周老师同他新一届的学生心情欢快的回家去,陆续踏上学校操场坝外面那条田坎上。
孩子们鱼贯走在前面,周老师殿后。
天色在天边落下。
这天其实天气晴好,冬日。
但黄昏的冬天的落日已经失去了温度,此时只剩了惨淡的余晖斜斜地照在寂寞的冬水田里。
冬水田里都蓄满了水。水田宁静而安详,水质清澈见底,灰黑的淤泥、腐烂的稻桩、田螺蚌壳和水草,都清晰可见。
那条田坎的两边都是蓄满了水的冬水田,一高一低,上田下田,落差约有两米多。
田坎眼见就要走完,快要拐上另一条较宽的土路时,周老师突然发病了。他一如既往身体如同触电般僵直着开始抽搐,然后“咚”的一声,栽进了下面两米多高的冬水田里。
孩子们惊恐失措,尖叫、大哭、声嘶力竭的大喊周老师、周老师……
等到附近村民赶来,七手八脚把周老师弄上来的时候,他早已窒息而死。
我最敬爱的周老师,他死在了自己奉献了全部青春的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