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惑没持续多久,黎若就把她神游的思绪拉回来了。
“好了好了,桑桑我们快走,英语老师估计快到教室了。”
桑榆答了一声好,立马快步上楼梯。
在充实的课程安排中,早上的疑惑很快就被桑榆抛之脑后了。
上午的一个小课间自习。
桑榆看着手里的二模文综答题卡,上面的地理非选择题被地理老师评了分,非常惨烈。
8分的小题拿4分,必答满分的小题差了一两分。
桑榆看得头疼。
以前三门分考的时候时间绰绰有余,有的是用时间争分数的慢慢磨。
可一合卷,时间就紧张了。
她的地理答题思路不够完善,没有框架感,很多时候都想不出足够答题点。
她之前一直都是选择积累加背诵的模式去强化地理非选择题,可显然这种办法收效甚微。
在考场上她根本无法想起来她背的那些条条段段,太散了。
要怎么办呢?
桑榆苦恼地叹了一口气。
她想,她今晚要向她的笔友写一封求助信。
不知不觉,太阳就由东向西,走向了落幕。
在太阳掖下它露出的最后一抹光角后,整个教室就只剩下灯光了。
班主任坐在讲台上陪同班级上训练课。
训练课不同于自习课,是以考试形式训练学生们对某一科目的考场应试能力。
包括但不限于时间规划,答题顺序的摸索。
今天是文综训练,正好班主任是政治老师,不免也多说了几句。
“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安排好你们的选择题时间,如果超过了40分钟,那就要警惕了,只有把选择题的答题速度提上去,非选择题才能更有时间和把握拿分。”
刚开始都在写选择题,班里安静的只能听到班主任的提醒,再往后是涂答题卡的声音,最后就是马不停蹄的簌簌写字声。
收卷哨声响起的那一刻,写完的如释重负,没写完的还在拼命挣扎。
学习委员敦促着组长收卷,班主任也看情况发出提醒:“没写的别写了,如果是在高考考场,这就是犯规行为,平时注意一点,铃声一落立刻停笔。”
桑榆交完答题卡长舒一口气,活动活动手指,桑榆看见自己小拇指中关节的外侧已经粘上了星星点点的黑色笔墨,平时磨下来的指茧也因为长时间的捏笔有所凹陷。
桑榆走出教室,去厕所洗了洗手,然后站在天井围栏前吹夜风。
自入秋以来,夏日暑气就渐渐消退了,晚风也少了闷热感,变得清爽怡人。
桑榆看着天边的月亮,比前几天又圆了一点,散发着月白色的柔和光晕。
她低头自顾自地在冰凉瓷砖平台上画圈,想着后天就要中秋了,也不知道爸爸妈妈今年中秋会不会回来。
去年就没有回来。
但是前年回来了。
不过只在家待了一个晚上。
出神之际,黎若跑过来喊她:“桑桑,班主任找你,在办公室。”
桑榆感到莫名,问:“啊?找我干什么?”
黎若回答说:“不知道,可能是分析分析这次二模?我刚刚去搬作业的时候看到佟伊伊和蒋燃刚从里面出来。”
桑榆点了点头,转身走了几步,掀开了办公室厚重的军绿色外帘。
班主任见她来了,朝她笑着招了招手。
桑榆问:“老师,您找我是有什么事情么?”
班主任示意她在身边的椅子上坐下,然后说:“也没什么,就是聊一聊这次二模的成绩。”
“你这次进步很大,老师很欣慰,这证明你这段时间是下了功夫的。”
桑榆礼貌地回笑,说:“谢谢老师,我会继续加油的。”
班主任肯定地点了点头,说:“看你这样我就放心了,行稳致远,相信未来高考一定不会辜负你的努力的。”
“我这次找你来,主要还是想给你一点建议。”
“老师看你的数学不太好,平时要多付出些时间和精力,有不会的要多问老师,时间很宝贵,不要一个人死磨。”
“老师不是不认可钻研,但现在是高三,要争取最大效益,有些东西,老师或许微微提点几句,就茅塞顿开了,但是一个人硬想,反而可能会一无所获,这时间不就是白白浪费了么?”
桑榆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她之前的确考虑过这些,但碍于她不是喜欢问问题的一类学生,也就一直没有行动。
她想,或许要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向外看看,可能会有新的收获。
桑榆又想到自己的文综,连忙说:“老师,我的文综其实也不太好,尤其是地理,我最近很苦恼。”
班主任没有直接回应她的烦恼,反而是问她:“那你有多去和地理老师聊聊么?”
桑榆摇了摇头。
班主任用手指在空中朝她空点了一下,接着说:“那就是了,你既然有困惑,为什么不去问问老师呢?”
桑榆恍然大悟,点了点头,说:“我明白了,谢谢老师。”
告别老师后,桑榆回到教室,在计划本上写下明天的第六条安排:问问地理老师关于地理的非选择题答题思路。
放学回家,桑榆照例在信箱驻足,取下了回信。
回到房间,书桌上,灯光下,信纸展开,字体一如既往的好看。
「 收到你的好消息,我也很开心,恭喜你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图书馆的确是一个假期学习的不错选择,我也很喜欢在那里学习,顺便安利一下,图书馆附近的广场有一家好吃面馆,他们家的招牌香菇鸡丁米线特别美味。
学生时代为一个目标奋勇拼搏的日子虽然会有苦累,但也很美好。继续加油吧,祝愿你能越来越好。 」
读完信件,桑榆内心浮上一股奇妙的感觉,在她看到“好吃面馆”和“香菇鸡丁米线”的时候,她突然就很感慨,原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如此出其不意,或许她和她的神秘笔友在现实中就曾有过几面之缘呢?
想想就觉得神奇。
片刻,一阵手机铃声划破夜晚寂静,桑榆拿起一看,备注是妈妈。
难道是要说中秋回来的事?
沉浸在欢欣里的桑榆第一反应就是好事,开心地接了电话:“喂,妈妈,你和爸爸后天要回来吗?”
电话那头静了几秒,然后传来了温柔的女声:“桑桑呀,妈妈来电话是要告诉你,爸爸妈妈今年可能不能回去陪你过中秋了,你一个人要照顾好自己哦,抱歉啦宝贝,爸爸妈妈今天实在太忙了。”
桑榆沉默了几秒,回复说:“嗯,没事的,我会照顾好自己的,很晚了,明天还要上学,先挂了,你们也早点休息。”
通话挂断声响起的那一刻,桑榆的眼泪就决堤而下。
她倔强地用手背去擦净,可擦拭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落泪的速度,反而还把自己擦成了一个小花脸。
桑榆抽出几张纸巾,胳膊肘支在桌面上,双手捏着叠成小叠的纸巾按在双眼上,克制地抽泣。
夜晚,万家灯火煌煌,熄灭的是白日欢聚,不曾熄灭的是戚戚分离。
“好了好了,桑桑我们快走,英语老师估计快到教室了。”
桑榆答了一声好,立马快步上楼梯。
在充实的课程安排中,早上的疑惑很快就被桑榆抛之脑后了。
上午的一个小课间自习。
桑榆看着手里的二模文综答题卡,上面的地理非选择题被地理老师评了分,非常惨烈。
8分的小题拿4分,必答满分的小题差了一两分。
桑榆看得头疼。
以前三门分考的时候时间绰绰有余,有的是用时间争分数的慢慢磨。
可一合卷,时间就紧张了。
她的地理答题思路不够完善,没有框架感,很多时候都想不出足够答题点。
她之前一直都是选择积累加背诵的模式去强化地理非选择题,可显然这种办法收效甚微。
在考场上她根本无法想起来她背的那些条条段段,太散了。
要怎么办呢?
桑榆苦恼地叹了一口气。
她想,她今晚要向她的笔友写一封求助信。
不知不觉,太阳就由东向西,走向了落幕。
在太阳掖下它露出的最后一抹光角后,整个教室就只剩下灯光了。
班主任坐在讲台上陪同班级上训练课。
训练课不同于自习课,是以考试形式训练学生们对某一科目的考场应试能力。
包括但不限于时间规划,答题顺序的摸索。
今天是文综训练,正好班主任是政治老师,不免也多说了几句。
“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安排好你们的选择题时间,如果超过了40分钟,那就要警惕了,只有把选择题的答题速度提上去,非选择题才能更有时间和把握拿分。”
刚开始都在写选择题,班里安静的只能听到班主任的提醒,再往后是涂答题卡的声音,最后就是马不停蹄的簌簌写字声。
收卷哨声响起的那一刻,写完的如释重负,没写完的还在拼命挣扎。
学习委员敦促着组长收卷,班主任也看情况发出提醒:“没写的别写了,如果是在高考考场,这就是犯规行为,平时注意一点,铃声一落立刻停笔。”
桑榆交完答题卡长舒一口气,活动活动手指,桑榆看见自己小拇指中关节的外侧已经粘上了星星点点的黑色笔墨,平时磨下来的指茧也因为长时间的捏笔有所凹陷。
桑榆走出教室,去厕所洗了洗手,然后站在天井围栏前吹夜风。
自入秋以来,夏日暑气就渐渐消退了,晚风也少了闷热感,变得清爽怡人。
桑榆看着天边的月亮,比前几天又圆了一点,散发着月白色的柔和光晕。
她低头自顾自地在冰凉瓷砖平台上画圈,想着后天就要中秋了,也不知道爸爸妈妈今年中秋会不会回来。
去年就没有回来。
但是前年回来了。
不过只在家待了一个晚上。
出神之际,黎若跑过来喊她:“桑桑,班主任找你,在办公室。”
桑榆感到莫名,问:“啊?找我干什么?”
黎若回答说:“不知道,可能是分析分析这次二模?我刚刚去搬作业的时候看到佟伊伊和蒋燃刚从里面出来。”
桑榆点了点头,转身走了几步,掀开了办公室厚重的军绿色外帘。
班主任见她来了,朝她笑着招了招手。
桑榆问:“老师,您找我是有什么事情么?”
班主任示意她在身边的椅子上坐下,然后说:“也没什么,就是聊一聊这次二模的成绩。”
“你这次进步很大,老师很欣慰,这证明你这段时间是下了功夫的。”
桑榆礼貌地回笑,说:“谢谢老师,我会继续加油的。”
班主任肯定地点了点头,说:“看你这样我就放心了,行稳致远,相信未来高考一定不会辜负你的努力的。”
“我这次找你来,主要还是想给你一点建议。”
“老师看你的数学不太好,平时要多付出些时间和精力,有不会的要多问老师,时间很宝贵,不要一个人死磨。”
“老师不是不认可钻研,但现在是高三,要争取最大效益,有些东西,老师或许微微提点几句,就茅塞顿开了,但是一个人硬想,反而可能会一无所获,这时间不就是白白浪费了么?”
桑榆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她之前的确考虑过这些,但碍于她不是喜欢问问题的一类学生,也就一直没有行动。
她想,或许要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向外看看,可能会有新的收获。
桑榆又想到自己的文综,连忙说:“老师,我的文综其实也不太好,尤其是地理,我最近很苦恼。”
班主任没有直接回应她的烦恼,反而是问她:“那你有多去和地理老师聊聊么?”
桑榆摇了摇头。
班主任用手指在空中朝她空点了一下,接着说:“那就是了,你既然有困惑,为什么不去问问老师呢?”
桑榆恍然大悟,点了点头,说:“我明白了,谢谢老师。”
告别老师后,桑榆回到教室,在计划本上写下明天的第六条安排:问问地理老师关于地理的非选择题答题思路。
放学回家,桑榆照例在信箱驻足,取下了回信。
回到房间,书桌上,灯光下,信纸展开,字体一如既往的好看。
「 收到你的好消息,我也很开心,恭喜你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图书馆的确是一个假期学习的不错选择,我也很喜欢在那里学习,顺便安利一下,图书馆附近的广场有一家好吃面馆,他们家的招牌香菇鸡丁米线特别美味。
学生时代为一个目标奋勇拼搏的日子虽然会有苦累,但也很美好。继续加油吧,祝愿你能越来越好。 」
读完信件,桑榆内心浮上一股奇妙的感觉,在她看到“好吃面馆”和“香菇鸡丁米线”的时候,她突然就很感慨,原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如此出其不意,或许她和她的神秘笔友在现实中就曾有过几面之缘呢?
想想就觉得神奇。
片刻,一阵手机铃声划破夜晚寂静,桑榆拿起一看,备注是妈妈。
难道是要说中秋回来的事?
沉浸在欢欣里的桑榆第一反应就是好事,开心地接了电话:“喂,妈妈,你和爸爸后天要回来吗?”
电话那头静了几秒,然后传来了温柔的女声:“桑桑呀,妈妈来电话是要告诉你,爸爸妈妈今年可能不能回去陪你过中秋了,你一个人要照顾好自己哦,抱歉啦宝贝,爸爸妈妈今天实在太忙了。”
桑榆沉默了几秒,回复说:“嗯,没事的,我会照顾好自己的,很晚了,明天还要上学,先挂了,你们也早点休息。”
通话挂断声响起的那一刻,桑榆的眼泪就决堤而下。
她倔强地用手背去擦净,可擦拭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落泪的速度,反而还把自己擦成了一个小花脸。
桑榆抽出几张纸巾,胳膊肘支在桌面上,双手捏着叠成小叠的纸巾按在双眼上,克制地抽泣。
夜晚,万家灯火煌煌,熄灭的是白日欢聚,不曾熄灭的是戚戚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