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朔六年,十月岁首,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冬日,卫子夫平安诞下了一个女儿。
看着这个女儿,刘彻感觉十分意外,明明应该是个儿子的,怎么会是女儿呢?他很不理解,他的儿子去哪儿了?
刘据则显得十分高兴,而且这份高兴在父亲面前毫不掩饰,一会儿夸妹妹可爱,一会儿夸妹妹好看,一会儿又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要和妹妹分享,唧唧哇哇地和妹妹说个不停。
虽然女儿也不错,可刘彻更希望是个儿子,他和卫子夫已经有三个女儿了,儿子只有一个,尤其这个儿子前世同他有太多恩怨,看见他,他总觉得心中有愧,他想再生个儿子,生个前世和他没有恩怨的。
卫子夫对这个孩子本来就没有太多期待,既然来了就生下来,儿子女儿都一样,只要平安快乐就好。
“娘”,刘据跑过来说:“妹妹有名字吗?”
“有”,卫子夫笑着摸了摸他的脸:“她叫花夷。”
刘据又跑过去喊花夷,让花夷叫他哥哥。
花夷……
刘彻觉得这个名字听着有点耳熟,好像在哪里听过,看着孩子琢磨了半天,忽然想起来花夷是谁了,转头对卫子夫道:“你给她换个名字。”
卫子夫本来是侧躺的,听了他的话换成平躺,没有理他。
刘彻走过去在榻边坐下:“如果她是那个孩子,你取这个名字我没意见,可她又不是那孩子,你干嘛给她取这个名字?”
花夷是阳石公主的名字,阳石的生母是个术士,卫子夫只是她的养母,所以这个孩子不是阳石。
“在我心里她就是那个孩子。”
刘彻嗔她:“你一天不气我你就活不了了是不是?”
卫子夫看着他:“怎么?觉得自己对不住那孩子,心虚了?”
“心虚什么?”刘彻愠怒,忍了忍说:“你刚生完孩子,我不想跟你吵,你不给她换,朕给她换。”
“你换吧,不管你给她换什么名字,我都叫她花夷。”卫子夫打定了主意。
“爹”,刘据唤道:“我也喜欢花夷这个名字。”
“你算个屁!”刘彻瞪着刘据,不能揍他娘还不能揍他吗?再敢跟他唱反调就连他娘的一块儿揍了!
刘据小时候不怕老爹瞪他,现在瞪多了也怕,抱着玩具跑出去玩了。
“一个名字而已,你这么抗拒,不是心虚是什么?”卫子夫望着他问。
千盼万盼,盼她再给他生个儿子,可儿子没盼到,反而又盼来了一个冤家,刘彻郁闷的很,知道她是存心给他找不痛快,心里很生气,又不好发作,起身出了殿。
卫子夫看着他的背影,眼泪不自觉地滑落,她轻轻抬手抹去,转过身去看女儿。
如果前世几个儿子里面他最对不起的人是刘据,那女儿里便是阳石,他将阳石带到这个世上,却在她刚出生的时候杀了她的亲生母亲,也从未给予她一丝一毫的父爱,那个孩子刚长大就卷进了巫蛊,被他赐死,死的时候还不到二十岁,一身污名。
他怎么想的,她大概也能猜到一些,他一直不愿意她提那些事,因为他心虚,想要逃避,前世的血债太多,能少背一点是一点。他愿意弥补诸邑和刘据,是因为他确实喜欢过这几个孩子,而阳石不一样,他对阳石没有感情,所以不愿意弥补,甚至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孩子。
可她不一样,阳石除了不是从她肚子里出来的,跟她的亲生女儿没什么区别,他赐死阳石的时候,亦等同于剜她的肉,她怎能说忘就忘?
她就是要取这个名字,就是要隔应他,就是要时时刻刻提醒他,让他永远别忘了那个可怜的孩子。
刘据在院子里蹴鞠,瞧见父亲出来,站着看他,二人对视了一会儿,看父亲黑着脸,他怕挨揍,又抱着球要跑。
“站住!”刘彻唤住他,举步走近,冲他的屁股上甩了一脚:“看见你爹,你跑什么?”
这一下不重,刘据拍了拍屁股,睁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睛望着父亲:“怕你揍我。”
“怕挨揍你就乖乖听话,别总惹你爹不高兴!”
刘彻拍了一下他的后脑勺,抓起他怀里的球在手上颠了颠说:“走,爹陪你蹴鞠。”
见父亲不生气了,刘据也不怕了,主动去牵他的手:“爹,你为什么不喜欢妹妹的名字啊?”
刘彻:……
果然是有其母必有其子,这母子俩就会往他的心窝子上戳。
刘彻陪儿子在外蹴鞠,碰到田藜过来探望,便让她去进去陪一陪卫子夫。
提起那些事,他生气,卫子夫心里也未必高兴,可她就喜欢干这种伤他一千,自损八百的事,他能怎么办?
田藜进殿时,卫子夫情绪还有些低落,看得出来她哭过,便同她寒暄了几句才进入正题。
“陛下这会儿在殿外陪太子殿下,他很担心娘娘,特地让妾来陪娘娘说说话,若是陛下惹娘娘不高兴了,娘娘莫往心里去,陛下是无心的,他心里是最疼娘娘的。”
卫子夫笑道:“难怪陛下老夸你会说话呢!”
田藜亦笑:“陛下也总夸娘娘,说娘娘温柔贤惠,和他是少年夫妻,陛下很珍惜这样的缘分,还说娘娘以前受过很多委屈,以后要好好弥补娘娘。”
“你这哪是来陪我说话来了,分明是替他来当说客来了!”
“妾可没有替陛下当说客,只是实话实说而已,这宫里人人都怕陛下,受了委屈也只能自己咽下,只有娘娘是个例外。”
田藜偷偷凑到她耳边说:“方才在院子里,妾瞧陛下眼睛都红了,娘娘这回可算帮大家伙出了气了。”
卫子夫轻轻拍她:“这话可不许乱说,回头叫陛下知道了该罚你了。”
“有娘娘护着,妾也不怕他”,田藜握着她的手说:“娘娘既然把陛下赶出去了,就当是眼不见为净,刚生完孩子不能生气,别伤了身子。”
卫子夫叹气,这么好的姑娘怎么就偏偏看上刘彻了呢?
约莫两盏茶的功夫,田藜出了寝殿,刘彻再进来时,卫子夫的情绪已经好多了。
刘彻抱起女儿走到她身边:“孩子的名字你想叫什么就叫什么,封邑也随你,只要你喜欢,朕都听你的。”
卫子夫伸手要抱女儿:“名字就叫花夷,封邑你给她另外选一个吧。”
名字只是提醒他别忘了阳石,这个孩子毕竟不是阳石,不必什么都一样。
“好”,刘彻将孩子放到她手里,在榻边坐下:“肚子饿不饿,想不想吃点什么?”
卫子夫点点头,确实想吃点东西了。
刘彻让宫人拿了些吃食过来,亲自喂她,又说:“刚生完孩子,不要总想那些不开心的事,多想想朕的好,想想以后,孩子们现在都好好的,那些事不会再发生了。”
卫子夫抬眼看他的脸,那张脸偶尔也能让她想起他曾经的好,可一旦想起后来那些事,那些好就不值一提了。
她低下头去看孩子,不再去想。
吃过东西,卫子夫便觉得困了,刘彻抱着孩子在身旁陪她,待她睡着才离开。
毕竟是经验丰富,孕期保养也不错,卫子夫这一胎生的还算顺利,身子恢复地快,未足月便出了月子。
这日,平阳公主和卫青进宫探望,还带上了他们的女儿卫媗,两个孩子相差不到三个月,放在一起互相拉着小手,俨然是一对儿相亲相爱的双生姐妹。
平阳既喜欢,心里又有些小遗憾:“说好我生女儿你生儿子的,这下好了,我的女婿没了。”
卫子夫眼神指了指刘彻:“话是他说的,我可没说,你要怪就怪他。”
卫青望着刘彻笑,前几次次次都叫他算准了,没想到这一回居然算错了。
刘彻笑说:“不是还有据儿嘛,只要你不嫌女婿年岁大,我不介意让据儿给你们家当女婿。”
平阳笑道:“得了吧,你那个宝贝太子,我们可高攀不起!”
太子的亲事可不是随便能定的,定的好了那是一段佳话,定的不好便又是一对怨偶,前面两位废后都是这么来的。
殷鉴不远,没人想去定这个娃娃亲,不过是几句玩笑话罢了,几个人说说笑笑,又将话题绕了过去。
平阳公主和卫子夫在寝殿说话,刘彻和卫青也没有多留,直接去了宣室,开了春便要同匈奴开战,两个人都忙的很。
前世的这一年二月,卫青以大将军的身份率十万大军出定襄,斩首数千后,返回定襄休整。四月,卫青再率兵出定襄,这一战却一言难尽,卫青部斩获匈奴过万,而苏建部因遭遇单于主力全军覆没,翕侯赵信还投降了匈奴。
前世这两战,虽未能达到刘彻歼灭匈奴主力的预期,但意义也很重大,赵信投降后给伊稚斜献计,匈奴自此远遁漠北,漠南再无王庭,彻底解除了匈奴对汉朝边境的威胁。
为这一战,刘彻等了三年,也筹备了三年,新的作战计划他已经想好了,可并没有跟卫青细说,只给卫青配备了人手,定了作战目标和大致方向,第一战还要卫青自己去打。
看着这个女儿,刘彻感觉十分意外,明明应该是个儿子的,怎么会是女儿呢?他很不理解,他的儿子去哪儿了?
刘据则显得十分高兴,而且这份高兴在父亲面前毫不掩饰,一会儿夸妹妹可爱,一会儿夸妹妹好看,一会儿又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要和妹妹分享,唧唧哇哇地和妹妹说个不停。
虽然女儿也不错,可刘彻更希望是个儿子,他和卫子夫已经有三个女儿了,儿子只有一个,尤其这个儿子前世同他有太多恩怨,看见他,他总觉得心中有愧,他想再生个儿子,生个前世和他没有恩怨的。
卫子夫对这个孩子本来就没有太多期待,既然来了就生下来,儿子女儿都一样,只要平安快乐就好。
“娘”,刘据跑过来说:“妹妹有名字吗?”
“有”,卫子夫笑着摸了摸他的脸:“她叫花夷。”
刘据又跑过去喊花夷,让花夷叫他哥哥。
花夷……
刘彻觉得这个名字听着有点耳熟,好像在哪里听过,看着孩子琢磨了半天,忽然想起来花夷是谁了,转头对卫子夫道:“你给她换个名字。”
卫子夫本来是侧躺的,听了他的话换成平躺,没有理他。
刘彻走过去在榻边坐下:“如果她是那个孩子,你取这个名字我没意见,可她又不是那孩子,你干嘛给她取这个名字?”
花夷是阳石公主的名字,阳石的生母是个术士,卫子夫只是她的养母,所以这个孩子不是阳石。
“在我心里她就是那个孩子。”
刘彻嗔她:“你一天不气我你就活不了了是不是?”
卫子夫看着他:“怎么?觉得自己对不住那孩子,心虚了?”
“心虚什么?”刘彻愠怒,忍了忍说:“你刚生完孩子,我不想跟你吵,你不给她换,朕给她换。”
“你换吧,不管你给她换什么名字,我都叫她花夷。”卫子夫打定了主意。
“爹”,刘据唤道:“我也喜欢花夷这个名字。”
“你算个屁!”刘彻瞪着刘据,不能揍他娘还不能揍他吗?再敢跟他唱反调就连他娘的一块儿揍了!
刘据小时候不怕老爹瞪他,现在瞪多了也怕,抱着玩具跑出去玩了。
“一个名字而已,你这么抗拒,不是心虚是什么?”卫子夫望着他问。
千盼万盼,盼她再给他生个儿子,可儿子没盼到,反而又盼来了一个冤家,刘彻郁闷的很,知道她是存心给他找不痛快,心里很生气,又不好发作,起身出了殿。
卫子夫看着他的背影,眼泪不自觉地滑落,她轻轻抬手抹去,转过身去看女儿。
如果前世几个儿子里面他最对不起的人是刘据,那女儿里便是阳石,他将阳石带到这个世上,却在她刚出生的时候杀了她的亲生母亲,也从未给予她一丝一毫的父爱,那个孩子刚长大就卷进了巫蛊,被他赐死,死的时候还不到二十岁,一身污名。
他怎么想的,她大概也能猜到一些,他一直不愿意她提那些事,因为他心虚,想要逃避,前世的血债太多,能少背一点是一点。他愿意弥补诸邑和刘据,是因为他确实喜欢过这几个孩子,而阳石不一样,他对阳石没有感情,所以不愿意弥补,甚至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孩子。
可她不一样,阳石除了不是从她肚子里出来的,跟她的亲生女儿没什么区别,他赐死阳石的时候,亦等同于剜她的肉,她怎能说忘就忘?
她就是要取这个名字,就是要隔应他,就是要时时刻刻提醒他,让他永远别忘了那个可怜的孩子。
刘据在院子里蹴鞠,瞧见父亲出来,站着看他,二人对视了一会儿,看父亲黑着脸,他怕挨揍,又抱着球要跑。
“站住!”刘彻唤住他,举步走近,冲他的屁股上甩了一脚:“看见你爹,你跑什么?”
这一下不重,刘据拍了拍屁股,睁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睛望着父亲:“怕你揍我。”
“怕挨揍你就乖乖听话,别总惹你爹不高兴!”
刘彻拍了一下他的后脑勺,抓起他怀里的球在手上颠了颠说:“走,爹陪你蹴鞠。”
见父亲不生气了,刘据也不怕了,主动去牵他的手:“爹,你为什么不喜欢妹妹的名字啊?”
刘彻:……
果然是有其母必有其子,这母子俩就会往他的心窝子上戳。
刘彻陪儿子在外蹴鞠,碰到田藜过来探望,便让她去进去陪一陪卫子夫。
提起那些事,他生气,卫子夫心里也未必高兴,可她就喜欢干这种伤他一千,自损八百的事,他能怎么办?
田藜进殿时,卫子夫情绪还有些低落,看得出来她哭过,便同她寒暄了几句才进入正题。
“陛下这会儿在殿外陪太子殿下,他很担心娘娘,特地让妾来陪娘娘说说话,若是陛下惹娘娘不高兴了,娘娘莫往心里去,陛下是无心的,他心里是最疼娘娘的。”
卫子夫笑道:“难怪陛下老夸你会说话呢!”
田藜亦笑:“陛下也总夸娘娘,说娘娘温柔贤惠,和他是少年夫妻,陛下很珍惜这样的缘分,还说娘娘以前受过很多委屈,以后要好好弥补娘娘。”
“你这哪是来陪我说话来了,分明是替他来当说客来了!”
“妾可没有替陛下当说客,只是实话实说而已,这宫里人人都怕陛下,受了委屈也只能自己咽下,只有娘娘是个例外。”
田藜偷偷凑到她耳边说:“方才在院子里,妾瞧陛下眼睛都红了,娘娘这回可算帮大家伙出了气了。”
卫子夫轻轻拍她:“这话可不许乱说,回头叫陛下知道了该罚你了。”
“有娘娘护着,妾也不怕他”,田藜握着她的手说:“娘娘既然把陛下赶出去了,就当是眼不见为净,刚生完孩子不能生气,别伤了身子。”
卫子夫叹气,这么好的姑娘怎么就偏偏看上刘彻了呢?
约莫两盏茶的功夫,田藜出了寝殿,刘彻再进来时,卫子夫的情绪已经好多了。
刘彻抱起女儿走到她身边:“孩子的名字你想叫什么就叫什么,封邑也随你,只要你喜欢,朕都听你的。”
卫子夫伸手要抱女儿:“名字就叫花夷,封邑你给她另外选一个吧。”
名字只是提醒他别忘了阳石,这个孩子毕竟不是阳石,不必什么都一样。
“好”,刘彻将孩子放到她手里,在榻边坐下:“肚子饿不饿,想不想吃点什么?”
卫子夫点点头,确实想吃点东西了。
刘彻让宫人拿了些吃食过来,亲自喂她,又说:“刚生完孩子,不要总想那些不开心的事,多想想朕的好,想想以后,孩子们现在都好好的,那些事不会再发生了。”
卫子夫抬眼看他的脸,那张脸偶尔也能让她想起他曾经的好,可一旦想起后来那些事,那些好就不值一提了。
她低下头去看孩子,不再去想。
吃过东西,卫子夫便觉得困了,刘彻抱着孩子在身旁陪她,待她睡着才离开。
毕竟是经验丰富,孕期保养也不错,卫子夫这一胎生的还算顺利,身子恢复地快,未足月便出了月子。
这日,平阳公主和卫青进宫探望,还带上了他们的女儿卫媗,两个孩子相差不到三个月,放在一起互相拉着小手,俨然是一对儿相亲相爱的双生姐妹。
平阳既喜欢,心里又有些小遗憾:“说好我生女儿你生儿子的,这下好了,我的女婿没了。”
卫子夫眼神指了指刘彻:“话是他说的,我可没说,你要怪就怪他。”
卫青望着刘彻笑,前几次次次都叫他算准了,没想到这一回居然算错了。
刘彻笑说:“不是还有据儿嘛,只要你不嫌女婿年岁大,我不介意让据儿给你们家当女婿。”
平阳笑道:“得了吧,你那个宝贝太子,我们可高攀不起!”
太子的亲事可不是随便能定的,定的好了那是一段佳话,定的不好便又是一对怨偶,前面两位废后都是这么来的。
殷鉴不远,没人想去定这个娃娃亲,不过是几句玩笑话罢了,几个人说说笑笑,又将话题绕了过去。
平阳公主和卫子夫在寝殿说话,刘彻和卫青也没有多留,直接去了宣室,开了春便要同匈奴开战,两个人都忙的很。
前世的这一年二月,卫青以大将军的身份率十万大军出定襄,斩首数千后,返回定襄休整。四月,卫青再率兵出定襄,这一战却一言难尽,卫青部斩获匈奴过万,而苏建部因遭遇单于主力全军覆没,翕侯赵信还投降了匈奴。
前世这两战,虽未能达到刘彻歼灭匈奴主力的预期,但意义也很重大,赵信投降后给伊稚斜献计,匈奴自此远遁漠北,漠南再无王庭,彻底解除了匈奴对汉朝边境的威胁。
为这一战,刘彻等了三年,也筹备了三年,新的作战计划他已经想好了,可并没有跟卫青细说,只给卫青配备了人手,定了作战目标和大致方向,第一战还要卫青自己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