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鼎四年冬十月,刘据和史敏大婚,迁居太子宫。
良娣虽然不是太子正妻,但毕竟是刘据第一次娶亲,在他的要求下,除了名分上差一点外,婚礼的规格堪比太子纳妃,百官亲贵悉数到场为太子祝贺。
宴席上,霍去病看着春风满面喝酒应酬的刘据,对着身边的霍光道:“太子都成亲了,你打算什么时候成亲?”
他比刘据还要大一岁,这几年把他丢在长安让舅舅照应,自己几乎没怎么管过,他也到了娶亲的年纪了,还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霍光有点害怕哥哥突如其来的关心,迟疑道:“我还不想成亲。”
“成不成亲随你,想成亲了就跟我说,我帮你办。”
“好!”霍光立刻应下了,只要不逼他成亲,什么都好说。
霍光和昌安公主的事霍去病听卫长公主说过一些,真真假假的他懒得问,随他去吧,他理解被逼婚的感受,不愿意再强加到其他人身上。
陆续有人过来给他敬酒,霍去病喝了几杯,百无聊赖地往女眷席上瞟去,扫了一圈没看到卫长公主,又起身去殿外找,在凉亭里发现了她正和别人说话。
那人是武强侯嗣子张贺,现任太子家丞,正与卫长公主说着太子宫守卫的事,见霍去病过来,还凶神恶煞地瞪着他,他识趣地给二人作揖,立刻退下了。
昏暗的灯光下,他满脸写着不高兴,卫长公主慢悠悠地上前两步,凑到他眼前道:“怎么啦?吃醋啦?”
霍去病垂下眼眸看着她:“明天我进宫跟姨母提亲。”
“我又没说要嫁给你!”卫长公主扬着脸走开。
霍去病一把将她拉回来道:“你不想嫁给我,亲我做甚?”
卫长公主嘴角一弯,笑眯眯地望着他:“是你先亲我的。”
“你不抱我,我能亲你吗?”
“我乐意,你管的着吗?”
霍去病:……
卫长公主挣脱他,朝他哼了一声走开了。
霍去病想要抓她回来把话说清楚,可转身一看周围人不少,又放弃了。
不嫁就不嫁,他还不想娶了呢!
卫长公主回到自己的席位,径直倒了一杯酒喝了,心中不忿,就他这种人,活该娶不到媳妇儿!
大殿上,卫子夫注视着殿下的一切,看女儿独自喝着闷酒,这样喜庆的日子,别人都成双成对,就她一个人孤苦伶仃的,不免有些心疼。
喜宴结束,卫子夫回宫,拉着卫长公主与她同乘,借着酒劲,刚好可以在车上说几句悄悄话。
卫子夫说:“回来一个月了,娘一直没有问你,你现在怎么样呀?”
“什么怎么样?”卫长公主不太明白母亲想说什么。
“这么久了,你在那边有没有遇上喜欢的人?”
卫长公主笑:“娘,你说什么呢!”
卫子夫握着她的手,认真地说:“襄儿走了四年了,我们都希望你过得好。”
脸上的笑意默然消失,卫长公主低下头,攥紧了母亲的手不说话。
以前一提到曹襄,她就掉眼泪,现在虽然还是会难过,但至少不哭了,比以前好了很多。
卫子夫搂住她,柔声问:“你觉得金日磾怎么样?”
“啊?”卫长公主不由一愣,诧异地望着母亲。
“金日磾模样和品性都不错,你爹爹挺喜欢他的,你要觉得不错,我去跟你爹爹说。”
“没有!”卫长公主立刻否认:“他是昭华喜欢过的人,我怎么可能会喜欢他!”
没有就好!卫子夫也放心了,又问:“那去病呢?我看你们两个这次配合得挺好的,他在河西陪了你这么多年,你对他就一点感觉也没有吗?”
“我想一想吧!”卫长公主靠在母亲肩上,想起霍去病晚上说的话,她还没准备好嫁给他,不想让家里人知道他们俩的事。
卫子夫摸了摸她的脸,没像以前那样强烈拒绝,那就说明他们俩还有可能,她要能嫁给去病,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
元鼎四年冬,南越王赵婴齐病逝,其子赵兴继位为四主,尊生母樛氏为王太后。
南越是汉朝的属国,然而历代南越王却并不肯完全臣服于汉朝。前世赵兴年幼,赵婴齐死后,汉人出身的樛太后主政,力主南越归顺汉朝,遭到了南越丞相吕嘉的阻挠,吕嘉发动政变杀死南越王及太后,破坏了刘彻兵不血刃的收复计划,刘彻随后举兵杀了吕嘉,灭了南越。
“樛太后是邯郸人,她的归汉意愿还是很强烈的,收复南越最大的阻力是南越丞相吕嘉,吕嘉的弟弟是将军,手握兵权,其家族势力与南越王廷势力盘根错节,权倾朝野。如果把吕嘉兄弟俩解决了,收复南越便会容易许多!”
宣室殿内,刘彻与卫青商量着出使南越的人选,这一世,既已知道南越归顺的阻力在哪儿,刘彻依旧想不费一兵一卒收复南越,节省出人力和财力来应对和匈奴的战争。
卫青站在殿下,双手交叠在身前,说道:“吕嘉兄弟手里有兵,陛下若不想用兵,派人劝降是最好的,不然的话就只有一个办法了。”
“劝降不太可能,旧族势力大都顽固不化,岂是那么容易劝服的?”刘彻端着一杯水在堂上徘徊,轻轻点着手指说:“朕要用的,就是你说的那个办法。”
卫青看着他道:“陛下打算派谁去?”
一句话就问道重点了,刘彻笑了笑,放下耳杯走下殿来:“这个人既要能洞察时局,还要能当机立断,脑子要快,手段要狠,朕倒是有个人选,就怕姐夫不舍得。”
卫青拱手:“卫氏一族愿为陛下肝脑涂地,赴汤蹈火!”
“没你说的那么严重,真要赴汤蹈火了,朕也舍不得。”
卫青大概知道他说的是谁了,低头思忖着,没有接话。
“猜着了?”刘彻笑问。
卫青拱手:“伉儿资质平庸,恐怕担当不了如此重任。”
“你卫青的儿子,再差能差到哪儿去?”刘彻拍着他的肩膀让他到一边坐下,添了茶水:“伉儿还是很聪明的,有想法有决断,就是懒,缺少历练。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勋贵子弟都摆脱不了这个臭毛病。”
“臣教子无方,让陛下见笑了!”卫青讪讪。
“该让他出来担点事儿了,别老把他放在羽翼下护着,早晚得废了!”刘彻示意他喝水。
卫青捧着水杯不敢喝:“臣是怕他耽误陛下的事。”
“朕还是那句话,有你卫青在,朕不怕他误事。”
卫青知道他心意已决,不安地喝起了水。
刘彻知道卫青的想法,他和前世一样心思都放在朝堂上,对几个孩子疏于管教,也不指望他们能有多大出息,平平安安的就好。可他不一样,前世亏欠诸邑和卫伉太多,所以他还是想多给他们一点机会。
这一次出使的难点在哪儿他已经知道了,安国少季肯定是不能再用了,与其便宜了外人,不如让卫伉去试一试。以他对卫伉的了解,只要按照他说的做,机灵一点,相信是可以处理好的,如果不行,最多也就是像前世那样再打一仗。
元鼎四年冬末,诸邑公主顺利生下一个女儿,母女平安。半个月后,卫伉奉皇帝诏率领辨士谏大夫终军,勇士魏臣等一同出使南越,同时皇帝又令卫尉路博徳领兵驻守桂阳,在军事上威慑南越,接应汉朝使者。
卫伉出使后不久,同年二月,皇帝命霍去病率一万骑兵出五原,征漠北,找单于老巢。命赵破奴率一万骑兵出令居,征河西,切断西羌与匈奴的联系。
此战,霍去病率军渡过黄河,深入漠北,越过姑衍山北进数百里,至郅居水,直奔单于王庭所在。
是时,匈奴左谷蠡王正与呴犁湖单于密谋阻断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未料汉军至,呴犁湖认为在单于王庭,霍去病不是匈奴人的对手,势要将其碎尸万段,于是亲自领兵应对。
霍去病率令一万骑兵与单于接战,鏖战半日,将呴犁湖抓获,直捣单于王庭,斩杀左谷蠡王及大将,俘虏相国、将军及都尉等六十余人,随后沿燕然山,过蒲奴水返回朔方郡,前后共斩杀敌军近五万人。
赵破奴出令居,越过浚稽山,沿蒲奴水北进至燕然山,再由匈河水南下至涿邪山,与匈奴右日逐王部交战,斩杀万余人而还。
汉军凯旋时已是五月,刘据亲率朝臣至城门口迎接,刘彻下诏加封霍去病之子霍嬗为童乡侯,食邑三千户,加封赵破奴食邑千户。
“你姐姐呢?”霍去病问道,他看了一圈没看到卫长公主的身影。
刘据道:“长姐说不放心赤羽营,半个月前已经回河西了。”
回河西不等他?生气了?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霍去病想不到其他理由了。
回到宫里,刘彻设宴为他们庆功,霍去病只觉得索然无味,庆功宴结束后,向皇帝提出想回河西镇守,刘彻不放心女儿一个人在河西,虽有不舍,也只能应允。
良娣虽然不是太子正妻,但毕竟是刘据第一次娶亲,在他的要求下,除了名分上差一点外,婚礼的规格堪比太子纳妃,百官亲贵悉数到场为太子祝贺。
宴席上,霍去病看着春风满面喝酒应酬的刘据,对着身边的霍光道:“太子都成亲了,你打算什么时候成亲?”
他比刘据还要大一岁,这几年把他丢在长安让舅舅照应,自己几乎没怎么管过,他也到了娶亲的年纪了,还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霍光有点害怕哥哥突如其来的关心,迟疑道:“我还不想成亲。”
“成不成亲随你,想成亲了就跟我说,我帮你办。”
“好!”霍光立刻应下了,只要不逼他成亲,什么都好说。
霍光和昌安公主的事霍去病听卫长公主说过一些,真真假假的他懒得问,随他去吧,他理解被逼婚的感受,不愿意再强加到其他人身上。
陆续有人过来给他敬酒,霍去病喝了几杯,百无聊赖地往女眷席上瞟去,扫了一圈没看到卫长公主,又起身去殿外找,在凉亭里发现了她正和别人说话。
那人是武强侯嗣子张贺,现任太子家丞,正与卫长公主说着太子宫守卫的事,见霍去病过来,还凶神恶煞地瞪着他,他识趣地给二人作揖,立刻退下了。
昏暗的灯光下,他满脸写着不高兴,卫长公主慢悠悠地上前两步,凑到他眼前道:“怎么啦?吃醋啦?”
霍去病垂下眼眸看着她:“明天我进宫跟姨母提亲。”
“我又没说要嫁给你!”卫长公主扬着脸走开。
霍去病一把将她拉回来道:“你不想嫁给我,亲我做甚?”
卫长公主嘴角一弯,笑眯眯地望着他:“是你先亲我的。”
“你不抱我,我能亲你吗?”
“我乐意,你管的着吗?”
霍去病:……
卫长公主挣脱他,朝他哼了一声走开了。
霍去病想要抓她回来把话说清楚,可转身一看周围人不少,又放弃了。
不嫁就不嫁,他还不想娶了呢!
卫长公主回到自己的席位,径直倒了一杯酒喝了,心中不忿,就他这种人,活该娶不到媳妇儿!
大殿上,卫子夫注视着殿下的一切,看女儿独自喝着闷酒,这样喜庆的日子,别人都成双成对,就她一个人孤苦伶仃的,不免有些心疼。
喜宴结束,卫子夫回宫,拉着卫长公主与她同乘,借着酒劲,刚好可以在车上说几句悄悄话。
卫子夫说:“回来一个月了,娘一直没有问你,你现在怎么样呀?”
“什么怎么样?”卫长公主不太明白母亲想说什么。
“这么久了,你在那边有没有遇上喜欢的人?”
卫长公主笑:“娘,你说什么呢!”
卫子夫握着她的手,认真地说:“襄儿走了四年了,我们都希望你过得好。”
脸上的笑意默然消失,卫长公主低下头,攥紧了母亲的手不说话。
以前一提到曹襄,她就掉眼泪,现在虽然还是会难过,但至少不哭了,比以前好了很多。
卫子夫搂住她,柔声问:“你觉得金日磾怎么样?”
“啊?”卫长公主不由一愣,诧异地望着母亲。
“金日磾模样和品性都不错,你爹爹挺喜欢他的,你要觉得不错,我去跟你爹爹说。”
“没有!”卫长公主立刻否认:“他是昭华喜欢过的人,我怎么可能会喜欢他!”
没有就好!卫子夫也放心了,又问:“那去病呢?我看你们两个这次配合得挺好的,他在河西陪了你这么多年,你对他就一点感觉也没有吗?”
“我想一想吧!”卫长公主靠在母亲肩上,想起霍去病晚上说的话,她还没准备好嫁给他,不想让家里人知道他们俩的事。
卫子夫摸了摸她的脸,没像以前那样强烈拒绝,那就说明他们俩还有可能,她要能嫁给去病,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
元鼎四年冬,南越王赵婴齐病逝,其子赵兴继位为四主,尊生母樛氏为王太后。
南越是汉朝的属国,然而历代南越王却并不肯完全臣服于汉朝。前世赵兴年幼,赵婴齐死后,汉人出身的樛太后主政,力主南越归顺汉朝,遭到了南越丞相吕嘉的阻挠,吕嘉发动政变杀死南越王及太后,破坏了刘彻兵不血刃的收复计划,刘彻随后举兵杀了吕嘉,灭了南越。
“樛太后是邯郸人,她的归汉意愿还是很强烈的,收复南越最大的阻力是南越丞相吕嘉,吕嘉的弟弟是将军,手握兵权,其家族势力与南越王廷势力盘根错节,权倾朝野。如果把吕嘉兄弟俩解决了,收复南越便会容易许多!”
宣室殿内,刘彻与卫青商量着出使南越的人选,这一世,既已知道南越归顺的阻力在哪儿,刘彻依旧想不费一兵一卒收复南越,节省出人力和财力来应对和匈奴的战争。
卫青站在殿下,双手交叠在身前,说道:“吕嘉兄弟手里有兵,陛下若不想用兵,派人劝降是最好的,不然的话就只有一个办法了。”
“劝降不太可能,旧族势力大都顽固不化,岂是那么容易劝服的?”刘彻端着一杯水在堂上徘徊,轻轻点着手指说:“朕要用的,就是你说的那个办法。”
卫青看着他道:“陛下打算派谁去?”
一句话就问道重点了,刘彻笑了笑,放下耳杯走下殿来:“这个人既要能洞察时局,还要能当机立断,脑子要快,手段要狠,朕倒是有个人选,就怕姐夫不舍得。”
卫青拱手:“卫氏一族愿为陛下肝脑涂地,赴汤蹈火!”
“没你说的那么严重,真要赴汤蹈火了,朕也舍不得。”
卫青大概知道他说的是谁了,低头思忖着,没有接话。
“猜着了?”刘彻笑问。
卫青拱手:“伉儿资质平庸,恐怕担当不了如此重任。”
“你卫青的儿子,再差能差到哪儿去?”刘彻拍着他的肩膀让他到一边坐下,添了茶水:“伉儿还是很聪明的,有想法有决断,就是懒,缺少历练。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勋贵子弟都摆脱不了这个臭毛病。”
“臣教子无方,让陛下见笑了!”卫青讪讪。
“该让他出来担点事儿了,别老把他放在羽翼下护着,早晚得废了!”刘彻示意他喝水。
卫青捧着水杯不敢喝:“臣是怕他耽误陛下的事。”
“朕还是那句话,有你卫青在,朕不怕他误事。”
卫青知道他心意已决,不安地喝起了水。
刘彻知道卫青的想法,他和前世一样心思都放在朝堂上,对几个孩子疏于管教,也不指望他们能有多大出息,平平安安的就好。可他不一样,前世亏欠诸邑和卫伉太多,所以他还是想多给他们一点机会。
这一次出使的难点在哪儿他已经知道了,安国少季肯定是不能再用了,与其便宜了外人,不如让卫伉去试一试。以他对卫伉的了解,只要按照他说的做,机灵一点,相信是可以处理好的,如果不行,最多也就是像前世那样再打一仗。
元鼎四年冬末,诸邑公主顺利生下一个女儿,母女平安。半个月后,卫伉奉皇帝诏率领辨士谏大夫终军,勇士魏臣等一同出使南越,同时皇帝又令卫尉路博徳领兵驻守桂阳,在军事上威慑南越,接应汉朝使者。
卫伉出使后不久,同年二月,皇帝命霍去病率一万骑兵出五原,征漠北,找单于老巢。命赵破奴率一万骑兵出令居,征河西,切断西羌与匈奴的联系。
此战,霍去病率军渡过黄河,深入漠北,越过姑衍山北进数百里,至郅居水,直奔单于王庭所在。
是时,匈奴左谷蠡王正与呴犁湖单于密谋阻断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未料汉军至,呴犁湖认为在单于王庭,霍去病不是匈奴人的对手,势要将其碎尸万段,于是亲自领兵应对。
霍去病率令一万骑兵与单于接战,鏖战半日,将呴犁湖抓获,直捣单于王庭,斩杀左谷蠡王及大将,俘虏相国、将军及都尉等六十余人,随后沿燕然山,过蒲奴水返回朔方郡,前后共斩杀敌军近五万人。
赵破奴出令居,越过浚稽山,沿蒲奴水北进至燕然山,再由匈河水南下至涿邪山,与匈奴右日逐王部交战,斩杀万余人而还。
汉军凯旋时已是五月,刘据亲率朝臣至城门口迎接,刘彻下诏加封霍去病之子霍嬗为童乡侯,食邑三千户,加封赵破奴食邑千户。
“你姐姐呢?”霍去病问道,他看了一圈没看到卫长公主的身影。
刘据道:“长姐说不放心赤羽营,半个月前已经回河西了。”
回河西不等他?生气了?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霍去病想不到其他理由了。
回到宫里,刘彻设宴为他们庆功,霍去病只觉得索然无味,庆功宴结束后,向皇帝提出想回河西镇守,刘彻不放心女儿一个人在河西,虽有不舍,也只能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