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思殿内,刘据坐在几案前捧着书简愁眉不展,史敏送了些吃食过来,问道:“还在为那对母女的事情发愁?”

    刘据放下书简说:“她们昨天找过来,今天那对父子就死了,太蹊跷了,如果他们真有罪,有必要这么巧吗?”

    “如果真的是官商勾结,你打算怎么办?”

    “当然要将他们绳之以法!”

    史敏迟疑了一会儿,帮他整理书案:“监国以来,殿下平反的冤狱不少,为政以德,为民请命这是好事,可如果陛下知道了这事儿,他会如何看?”

    “我知道你的意思”,刘据说道:“怕我平反父皇治下的冤案,会惹父皇不高兴,可我身为储君,明知百姓含冤受屈,怎么能坐视不管?”

    史敏握着他的手:“妾不是不让殿下管,只是母后走之前让妾提醒殿下注意分寸,平反冤狱虽然得了民心,却也得罪了不少酷吏,陛下最是宠幸这些酷吏,得罪了他们于殿下有害无益。”

    “我知道了”,刘据揽过她的肩:“我会注意分寸的!”

    张贺以抓捕盗贼为由,带人至刁家搜查,仍旧未能找到吴氏,刘据又让人盯紧刁家和刁习,让官府全城张贴告示继续寻人,如此过了十来日,直到暗探尾随刁闲至城外一处私宅,在屋外听到有女子哭喊的声音,这才将吴氏解救出来,同时也将刁闲抓获。

    原是吴氏被刁闲哄骗至刁家后,先被其囚禁在家中虐待,后刁闲得知杨氏找到了太子告状,恐叫人发现,这才将其送至城外幽禁,吴氏获救后,状告刁闲强掠□□,与廷尉王温舒私相勾结,徇私枉法。刁闲一概不认,反说吴氏死了丈夫耐不住寂寞勾引他,主动做了他的外室。

    商贾最是精明,吴氏除了一张嘴,什么证据都没有,遭了此等祸事,丈夫又死了,还被人这般污蔑,心如死灰,案件还在审理过程中她便在家中自缢身亡,将刁闲扯进了人命官司。

    忍无可忍的刘据命张贺亲自审理此案,张贺深得其父张汤的真传,一番严刑拷打后,刁闲自知在劫难逃,供出了和廷尉王温舒私相贿受一事,杨氏的丈夫和儿子确实是被人诬告屈打致死,刘据将王温舒下狱。

    王温舒早些年本是一个强盗,因其手段严苛狠辣,极具威慑力,经张汤举荐,得皇帝赏识,做了一名酷吏,十多年来抓捕盗贼,惩办各地豪强,从郡县小吏一路做到九卿之一的廷尉,政绩颇丰,治下的冤案也不少。

    朝廷是允许官吏治办冤案的,如果只是冤案错案,还治不了王温舒的罪,可他与张汤最大的不同在于,张汤是狠而不贪,而他除了徇私枉法,草菅人命外,还贪污受贿,结党营私,得罪的人不少,一朝入狱,墙倒众人推,不到一个月,张贺便摸清了他的全部罪行,足至灭族的地步。

    元鼎五年五月末,刘据判了刁闲弃市,抄没其家产,家眷皆没入宫中为奴,将王温舒及其家眷下狱,等父亲回来发落。

    六月中旬,刁闲弃市的后一日,家臣在太子宫门口发现了悠悠,将她交给了良娣。

    史敏问道:“你自己一个人过来的?”

    悠悠跪下,手里攥着刘据给他的玉佩,哭着说:“我娘想见太子哥哥……”

    “你娘怎么不自己过来呢?”

    “她病了……”

    傍晚,刘据从宫中回来,连夜跟着悠悠去了一趟闾里见杨氏。

    有罪的宗室子在永巷养大也是不允许离开长安的,他们会被会放出宫进行婚配,居住在长安城各个乡闾继续接受官府监视,杨氏一家便住在尚冠里。然而好端端的一家五口遭此横祸,相继送走丈夫、儿子和儿媳后的杨氏一病不起,不过两个月便瘦得不成人样。

    刘据看见她不免心疼,拦住要行礼的杨氏,让人去请医者过来。

    “太子殿下不必费心了”,杨氏坚持跪下:“民妇请殿下过来,是有一事想问殿下,王温舒会被处死吗?”

    刘据蹲下说:“王温舒罪行颇多,以父皇的秉性定会严惩,夫人放心。”

    杨氏放心了,磕了头道:“民妇多谢太子殿下为民妇一家雪冤。”

    “快起来”,刘据去扶她:“你好好养病,不用担心以后的生活,我已经告知了宗正,他会安排的。”

    “多谢太子殿下”,杨氏不肯起,反而拉着悠悠一起跪下:“民妇自知油尽灯枯,命不久矣,现在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悠悠。民妇走了以后,这孩子估计会被送进永巷,她一个人孤苦伶仃的,民妇怕她会受欺负,想请太子殿下帮忙照拂。”

    “好,我答应你”,刘据宽慰:“你放心,会好起来的。”

    “会好起来的”,杨氏点头笑:“有太子殿下这样的储君,是百姓之福,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她是笑着的,可却比哭还让人难受,刘据红了眼睛,如今酷吏盛行,她们一家在众多冤假错案里不过是九牛一毛。

    杨氏又对女儿说:“娘不能陪你了,太子殿下是个好人,你跟他走吧,去了太子宫要听太子和良娣的话,别给他们添麻烦。”

    “娘,我不走,我要陪着娘!”悠悠抱着母亲大哭。

    杨氏抱着女儿宽慰了几句,在她的坚持下,刘据强行将悠悠带走,让随行的侍从留下照料,当日夜里,杨氏便于家中病殁。

    ……

    敦煌地处偏西,前世因黄河一带水患严重,刘彻曾迁徙大量流民来此屯田戍边,然而这一世,刘彻很早就堵了黄河决口,水患问题得到了很大缓解,流民不多,河西收复以后,迁徙来此的大多是奸猾吏民,是以,这里的百姓不多,因当地干旱少雨,大多都还是以放牧为生。

    卫子夫收集民歌时,时常会陪牧民去草原放牧,草原粗犷豪迈,牧民大都很乐意施展自己的才艺,同时作为交换,她也会唱歌给牧民听,她唱歌好听,不仅大人喜欢,小孩子也喜欢,经常有孩子跟着她学,借着这个机会,她也尝试将乐府诗歌传扬出去。

    “河西归降已经十年了,还是有很多人不会说汉话。”

    卫子夫发现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教他们唱歌,释义时还需要卫长公主来翻译,学起来费劲不说,还很容易忘。

    卫长公主说道:“确实如此,孩子说话都是和父母学的,很多大人都不会说汉话,更别说小孩子了。”

    正是因为他们不会说汉话,所以她和霍去病来河西后才渐渐学了胡语,方便和当地人交流。

    这和前世不同,前世移民边境的汉人多达数百万,在这么多人中匈奴降者根本不值一提,不知不觉就融了进去,而这一世因着徙民的人少,又多是奸猾之人,兼容并包做的远不如前世,卫子夫觉得长此以往并不利于边境安定,谁能保证如果哪天匈奴人反扑过来这些人不会再复叛?

    “娘亲,我们去看看爹爹吧?”卫长公主又说。

    卫子夫点头,因为敦煌缺水,刘彻准备在这里修一条明渠,引端河水,自西南流经敦煌郡,解决百姓生活用水及屯田灌溉等问题,这会儿正和霍去病在监督挖渠呢。

    二人骑马来到明渠边上,刘彻正和霍去病及敦煌郡太守督尉在讨论挖渠进度的问题,为了尽快建成明渠,赤羽营的女兵承接了全部守望烽遂及做饭的任务,男兵们则全被调来挖渠。

    “怎么样?累不累?”卫长公主下马跑了过去。

    刘彻回头,正想应一句还好,却见女儿越过他,巴巴地跑向了霍去病。

    “不累”,霍去病笑着回应,眼神示意刘彻还在。

    卫长公主这才美滋滋地望向父亲:“姨父!”

    “他又不挖渠累什么累?”刘彻没好气地横了霍去病一眼,像他这种天生贵胄,向来不知道什么是跟士兵同甘共苦的,连饭都不跟他们一起吃,挖渠就更不可能,怎么会累?

    卫子夫看着好笑,不在一起的时候拼命撮合,在一起了又拈酸吃醋,各种嫌弃,做皇帝的女婿真难。

    “姨父辛苦了”,卫长公主凑过去讨好父亲:“我帮姨父捶捶背。”

    “行了”,刘彻不吃她这一套,挥手道:“走走走,赶紧从我眼前消失。”

    还没嫁人呢,一口一个姨父叫着,知道的是他女儿,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外甥媳妇儿呢。

    卫长公主并不把父亲的生气当回事,哄不好就不哄了,拉着霍去病往别处去。

    霍去病边跟着她走边从腰上抠出一块石头递给她:“这个给你。”

    卫长公主回头去看,好奇道:“怎么想到要送东西给我?”

    霍去病说:“昨天巡视的时候看到的,想着你应该喜欢就捡起来打磨了一下,如果不喜欢就丢掉吧。”

    “喜欢,谁说不喜欢了”,卫长公主接过来打量,这是一块彩石,有黑、白、红、绿、蓝五种花纹,形状圆不圆方不方的,被他打磨得很是光滑。

    礼物贵重与否倒在其次,重要的是他有这个心,她蹦起来,在他脸上亲了一下,狡黠一笑:“这是我送给你的。”

    霍去病下意识地回头瞄了帝后一眼,看他们往相反方向去了没看他们,松了口气,再看他对那石头爱不释手的样子,他摸了摸被她亲过的脸,微微发热,不由笑了起来。

    “回去我要把它挂在我的剑钩上”,她举着彩石打量,忽地想起一事,又问:“我爹爹的生辰马上就要到了,你想好送什么礼物没有?”

    “没有!”霍去病果断摇头,他从不操心这些事的,以前在长安都是随便挑些贵重的东西送过去,反正皇帝从不在乎他送什么东西,只要他□□就好了,可是现在不行了,敦煌比不得长安,没什么贵重的东西好送,他也不知道送什么。

    “我也没有”,卫长公主倒退着走:“可是我们好多年没给爹爹过生辰了,这次我想让爹爹好好高兴一下。”

    他们离开长安五年,这五年都没给父亲过过生辰,现在赶上了,得好好庆祝一下才行。

章节目录

重生之归来望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小苍栮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小苍栮并收藏重生之归来望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