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日下的轿车像雪片一样纷纷闪耀着飞入大屿山广袤的热带丛林,生华背靠在后座上划着手机屏幕斟酌着联系人列表里的名字。威利的无理由退出是一剂鉴戒,利士邦的事变得微妙,看来她得多方打听了。再抬眼山道上便只余他们一辆车子了,余光里掠过岔道上的路牌:Egret Lake Villa. 第二排则用荧光质感的亮白色给出了警示:Private Drive.

    鹭湖宅邸闲卧大屿山西耳,近天坛大佛而远凤凰山巅,有湖一覃汇大屿山四方福水,环湖以宝莲禅寺为尊,星落清修礼佛之禅堂客院。西环韶善堂堂主生桓昀幽居于半山,邻湖经营一家湿地生态邀请制私人艺廊。

    生华是从山肩里入的宅,高墙合院、静水流深,不饰不造、脱略平疏,碳基以小、硅基以有常,有桃山时代催枯山水的禅定,那是对比老爷子的凤凰山府苑要收束不少的现代风格宅邸,傍山依水,藏星隐月,小而美的空间才更适合终日乾乾、夕惕若厉的灵长类居住。

    引路的女孩子眼白干净瞳仁水亮而一颦一笑间又浅尝辄止,不免老成,一路上无微不至、红炉点雪却不着一言——那是生姓掌情,不同于白家以色浅为贵、而后司任,生华自小被教导规矩天大,蹑足翼翼、如履薄冰,口舌生是非,嘴巴闭得甚是急紧。

    是日西斜,有山间鸟雀飞掠,庭前一汪小叶鱼鳞坝无声惜细流,女孩儿领着生华在水上一担鱼沼飞梁阒行,过工字厅听书页沙沙,前方祠堂外、石道左右人头攒动,一个个面前陈案摊牍,炫目的日光下耀成白花花一片,好似仲春时节山中梨林落英纷飞、扑簌簌吹了一地春雪。

    堂院内凉风送爽,呵竹如喃。姨娘们单衣束发,双手戴着蚕丝手套,低头将书页在日光下舒展,寻到霉变处则垫入硅藻片定位,合半打一摞统一送往头案修理,头案主修女娘端坐一排,悬小、寸、中、大楷笔一架,蘸朱红、草本两液交替点于斑浊处,拭后有专人晾晒。全院洋洋洒洒数十人,各司其事、杳无人言。见人来也不聒噪,抬眼瞧过即是,偶有眼神相碰也颔首奉礼,慎外静内。生华细瞧,各个低眉有莞,面目甯宓,都是安宁的人。

    生华悄立中庭待引路女孩儿觅人问话,心安神泰。庭院里一方大好晴空,阳光竞四溟,敲石安所施?

    生华复又迂囿被引至内院,前方焉见一座中式仿古派系融合的六层阁楼,苏派字画砖雕脊角翘,徽派青砖小瓦马头墙,还有粤人常年旅居南洋带回来的海派穿堂用以清凉走湿,端方抱厦四水归堂。两抱人粗的四根中流砥柱中央盘桓出一绕西洋式的雕花琉璃螺旋金丝楠木云梯蜿蜒跃升,一尾苍艾纱衣在周而复始的回旋中彳亍,麒麟竭的粗麻布鞋上揪出一双青白跟腱,窈窕身段在及踝的纱衣下犹抱琵琶半遮面,但那不是如不胜衣的弱柳扶风,那是美在醉腕云手,却是惊在项强腰挺、踩跷入化一般。生华回想起昨日妙手偶得的白舅爷——不,那是较白舅爷更为浑然天成的虚灵顶劲,飒沓如流星。

    生华向来是不惮被冠以嘉誉的,然而昨日被谢峻拿来与姑姑作比此时却只觉受宠若惊——外看姿色,内看身段,这一眼便知自己是不如了。

    “堂主。”

    引路的女孩儿立在堂下行古礼,做声叫住了正款上云梯的倩影。

    “大小姐嚟嘞。”

    生华端立在门厅中央,抬首瞧那人迤迤然驻足回眸——旋腰带颈,根基不移,腰肢在纱衣朦胧下曼妙,身体像弓一般拉开,仪态万方。

    生桓昀用素玉簪绾着颗弛懈的单螺髻,挽臂夹书,垂首莞尔,眉目柔然。须知姑姑生桓昀只比年近古稀的父亲生桓芳小不过三岁,岁月竟几乎未能在她身上留下半点儿沧桑,除了那双含情霏微的眸子,只有那些眼角唇缘怯生的细纹和转颈间浮表上倏忽而逝的雕琢在亦步亦趋地透露着无稽的时年。也正因如此,生华才能不费吹灰之力地领悟到自己与姑姑之间那不可名状的神似。她几乎是骇得打了个冷,这是她平生有记忆以来第一次得见这位父亲的胞妹,她姑侄二人身量相仿、容颜肖似,若是同着裹身旗袍,打远一瞧真如一对孪生姐妹,也难怪昨日恨水上的莲妹妹们干脆混为一谈,而那素来眼界非凡的谢峻也要啧啧称上一奇。

    生华惊魂不定,几近失态,只好急急颔首叫人:“姑姑。”尾音却还是落花流水地哑了一撮。

    那一撮似把梯上人逗出一抿忍俊,嗔爱地回了一句:“来了呀。”

    来了呀——那吴侬软语在生华耳蜗里湿漉漉地回荡,那是十一二岁之前还没遇见贻误终生的那个少年的故里水乡,情窦未开的少女水淋淋地泡在母亲和家里女娘们的浊音碎语里,磨包浆的石板路和泡发的山墙,还有雾成一团烟雨的绰约河坊。母亲去世后生华几乎没有再回去过那个地方,那乡音遥远又素稔,会心的体己里渗着难愈的隐痍。

    “来搞头呀,搞头(上来吧)。”生桓昀笑笑讲着家乡话,又带着点儿姑苏一带的嗲,皱纹里藏着来自长辈的恺悌,示意生华跟她上楼去。她又转而对那引路女孩儿吩咐了一句:“嗰阵唔早啦,书收咗啦。”

    女孩儿回着“系呀”转身和生华彼此礼貌颔首,迭出了楼。

    生华随生桓昀步上云梯。姑姑的背影在夕照梯栏的娉婷光影里婀娜,近看才知如老爷子一般润肩已卸,倒是颇有些“只是尽黄昏”的怅然若失。可能人心里最美好的,就是晚一步没有赶上却又见到些许残存的东西。

    “那听听懂啦(能听懂么)?嗯哦呲来久(我出来久),喔不清森嗯的呀(说不好)。”

    生华一边转梯一边仰头对候在梯口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姑姑恭谨颔首,表示自己听得懂姑姑那捉襟见肘但又绘声绘色的温存,然后体贴地用普通话宽慰姑姑:“听得懂一些,不太会讲。小时候母亲在家里讲,学校里不讲的,出来好些年,许久不听了。”

    “就讲吖嘛,”那是楼梯口的狭间,姑姑柔柔牵住生华的手换回普通话,字里句间却满是软糯糯的广府入声,“五六岁话都讲不会就和你爸爸一起送到这里啦,小囡儿的时候和祠堂的大人学讲这里的话,像你这么大的光景也回去过上海,结果搞得家里话讲的不伦不类。”

    生华不觉莞尔。

    “你爸爸好的哇?”狭间插过一探塔窗,明洞洞的,照在姑姑笑盈盈的面上,很是明艳。

    生华也握住姑姑暖暖干干的小手,点点头:“爸爸回绍兴了,有弟弟生平在身边照顾。他听说我来这里,让我给您带声好。”

    “噉好噉好。”姑姑笑眯眼,爱不释手地拉着生华向楼内走去,“你爸爸呀他小气得很。你还是囡囡儿的时候我见过你的,当时你爸爸在那边主家,嫂嫂一个人带着你和你弟弟怪辛苦,我看你欢喜得紧,就说把华儿接来我这里养一养,他不同意,说子女教养羞家,叨扰他人成何体统,说什么也不答应。我看嫂嫂也亲囡囡得很,不舍得,就未能成行。”

    生华垂眸附喝:“教养琐细、训诫伤情,怎能烦扰姑姑?”

    生桓昀闻言骄矜不忿,步子也不迈了,拧回身大睁着湿哒哒的杏眼软绵绵地嗔怪:“你呀你呀,点同你爸爸一个口硬?”

    生华赶紧好言劝慰,嘴里说着“见笑”,笑眼里却挂着亲昵。

    “在哪里高就呀?”

    “还在念书。在伦敦。”

    “囡囡你今年多大啦?”

    “二十有九了。”

    “PhD呀?”

    “是。”

    ……

    姑侄俩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平常,生华被姑姑拉着在万花筒一样的云梯上骈行,一路上到顶层华堂毓秀的阁楼。生桓昀纤细的臂间夹着两本十分破朽的经籍,外侧这本封面上用蝇头小楷自上而下书写着“普贤菩萨行愿品”,法度谨严、笔锋劲健,第二本被挡着看不到款印,只知首字亦是个“普”。

    生桓昀笑盈盈地看过生华,发现她正注目在自己捧的这两本书卷上,便问:“在教?”

    “嗯?”生华本目不转睛地盯着随姑姑身姿摇曳而将将浮突出书名的第二本典籍,闻言如梦初醒地对上姑姑的慈眉善目。

    生桓昀以为她没听懂,便换了个问法:“Affiliated?”

    “Affiliated, not affiliated to though.” 脱口自己也愣了一下,生华抿唇噎声。她常和陈靛这样中英掺杂地交谈,有些话他用中文讲不清楚,有些话她用英文讲不清楚,只是如今换着旁人总还是担心会轻慢了对方。

    生华的魂不守舍被姑姑吃了个透,生桓昀了了一笑:“Stick to it.”

    生华有些惶惑,抬首看着姑姑,那张历久弥新的脸上巧笑倩兮。生桓昀着云手齐乳拿了个身段,眼随手动,卧云望月,机敏活泛得简直要唱出来。

    “‘我与我周旋许久,宁作我。’”

    为那剔透玲珑所震,生华凝目呆住。然而对面的生桓昀却率先噗嗤一声笑出来,“年纪小抄过的两本经,日头久了破得可以,存不住了,我收起来。人到了一定年纪,时辰自会拿走那份额,怨不得人,所以捏在手里的不舍得,念旧人也念旧情——主要是念旧我。”说着,咯咯又顾自笑弯了眉眼。

    这时两声脆响沿梯柱蓦地窜上来。生华眉目一拎,听到楼下传来脆生生的一句“堂主”。

    生桓昀把书随手放到一尊金身佛龛旁边的黄铜供桌上,步到梯口玉手虚扶宝莲梯柱,垂首向楼下张望。

    “讲啦。”

    “山落嚟电话,人够数咁滞咯。”

    “好嘅,好快就落。”

    生桓昀这才转回身来有些难为情地冲生华笑:“听得懂吗?”

    生华笑着摇摇头。

    “小时候这里长大的,习惯啦。我有些词讲你听不懂跟我讲啊。”

    生华颔首轻笑。

    “经楼阁楼是我秘密空间嘛,我都不带他们上来的。”生桓昀念叨着,复又回身迈入佛龛后的暗格摸出一方推光漆搭扣密盒,新的造楞,老的润泽,胚玉似的,掀开盒盖将那两本典籍小心存放了进去,“正当年时抄的经,是学老人来着,可不知怎的就特别容易入心,再后来入的心老了,字字句句都是心声,倒不如前个全心全意了。说来也只是些念想。中原读书人以儒家为正统,谈佛论经是业余雅兴。全心信仰,被认作是偏激。”

    生华静立,闻言想了一想,还是开口道:“特定人群对特定形象有心理寄托。鱼在水中,感觉不到水,鱼可能觉得自己在飞。人在佛心里,感觉不到佛心。”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Jungian psychology.”但生华也知道,生家素来讲尊卑有伦、中和清雅,而雅,是怕给别人造成不适,于是她又不自觉仔细端详供桌前借供台上烛光摇曳摒挡抄本的姑姑,后者轻笑一声,在黄昏前的逆光里有些慵懒地看向自己,笑着说:“你的礼物嘛。我收到的。”

    从朗仕轩运来的是一尊蛇纹石玉藏传佛教白度母坐像,由工艺美术大师张梅暄为江南珠宝美术馆设计创作金玉度母造像时作为白度母素胚雕刻完成,素胚无金玉缠饰、花丝螺钿,本为张老师自留收藏,如今老师年逾鲐背委托朗仕轩将其捐赠出去,朗仕轩经老师同意决定先将其在轩内作为拍品,拍卖所得税后全额捐赠西南教育基金会。此度母像去年底作为朗仕轩冬季拍品亮相,因同期一同亮相一尊海外回流的北魏石窟残像而留拍至今年春季在朗仕轩北美区展出。其时生华刚刚收到陈老爷子赴港的邀请,既赴港便定然是要拜访姑姑生桓昀的,须备厚礼。因为年限近又石胎素胚,这尊造像的价值并不算高不可攀,如此生华几经甄选虽囊中羞涩还是对此像情有独钟。陈靛提出愿意出四成的价钱与生华分摊购置此像的款项并共同将其赠予姑姑,但鉴于陈靛新任家主与姑姑之间微妙的尊亲关系生华并不打算这次带他冒然造访,因此以暂借的形式承抵了陈靛的慷慨解囊,并在一项咨询业务回款之后就尽快奉还了相应的份额。就这样这尊白度母像的归宿终于尘埃落定,这月初才托朗仕轩渡运回港,也在今日再次得见她真容。

    生桓昀一经收到即将这份礼物陈展于山下湖畔艺廊前的芳草地上,掩一方素纱广巾,留作宾客宴后共赏。

章节目录

记忆碎落成海·香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樟檀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樟檀柳并收藏记忆碎落成海·香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