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廿五,华胥王朝国都鹤京。
各府州县的朝集使已陆续入京,通过了地方乡试的举子也随贡物入京。
富家弟子若前来应试则有车马相送,但寒门士子须自备骑驴或步行,一路艰辛,舟车劳顿。终于抵达鹤京,他们大多已是风尘仆仆,无暇欣赏花天锦地,急着客栈投宿。
然而接下来也不能彻底歇息。在向礼部纳状之前,举子还需行卷,即自拟诗文干谒朝官显贵,以求名声鹊起。
而在举子们私下流传的惜才好笼络的官员表上,有一人是不在其上却又无人不晓、甚至比其他官员都更有效的谒见对象——长公主晏灵徽。
长公主爱诗文,更惜文人,尤其重视才貌俱佳的年轻士子。凡向她投诗送文的皆有赏,作品上佳者经公主面见后可被引荐为重官。
但大家又心知肚明这是个幌子。因为些许风流倜傥的文人去公主府上作客后几乎都不在官场上露面,反倒时常被人瞧见在酒楼画舫和公主打情骂俏——是作了面首,沦为公主的裙下之臣。
可见公主的惜才只是表象,爱慕美人才是事实。但偏偏她又是深受皇上宠爱的长公主,无人敢与之作对。
甚至于很多人心里暗暗期慕,那个被公主瞧上从此平步青云一飞冲天的人是自己。
安扈坊的朝歌酒楼内,三名刚入京的文人正聚在一起,不消时走过来一位富态的老丈,笑呵呵地坐下。
“欢迎三位公子,老朽今日在酒楼设宴,为各位接风洗尘。先前与各位书信往来过,这下再自我介绍一番。老朽徐胜记,在鹤京经营米粮买卖,家住在一坊之隔的清平街上,有一乖巧小女,正是芳龄十五的好年纪。”
三位年轻的才俊纷纷敬酒表示谢意。
他们三人都是寒门出身,虽然文采斐然,却因贫困多有不便。徐胜记愿意资助他们赴京,包揽食宿,还在生意兴隆的朝歌酒楼内宴请,三人自然无比感激。
与此同时,徐胜记对他们也十分满意:左边正斜靠着饮酒、颇有些洒脱无羁的叫苍宜,盐津省解元;右边瘦削的是双子明,坐得虽然端正,却显得有些拘谨,在拟文上小有名气。
两人都仪表堂堂,眉目清秀。
至于坐在中间的这一个叫姒厌的,可不能仅仅用“相貌不错”来形容。
明明都出自乡野里,姒厌却无端显露出清贵矜傲之气。石青的圆领窄袖长袍,用的虽是最朴素的粗布,却无半点污迹与褶皱。他身姿挺拔修长,腰间用红色丝绳系着横玉与冲牙,却因坐得端庄而没有发出声响。剑眉星目,澄澈温润的眼光含着感激,他向徐胜记道谢,声音如清泉过石。
徐胜记和蔼应下,忍不住多瞧了他几眼。
作为一个事业有成的老丈,他别无所求,只希望替女儿觅个好夫郎。出身乡下的读书人自然是最佳人选,一来前途可期,二是想必不敢跟他女儿叫板。他一次资助了好些个,不怕押不中。
徐胜记好心地向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介绍鹤京的风俗,推杯换盏之间,几人已经迷醉。苍宜胡吃海喝之余大说胡话,双子明眯着眼睛频频点头。只有姒厌的眼神依然清明,却纵容地陪着他们胡诹。
“不过……几位年轻人,老朽冒昧地提点一句:若无要事,可千万别去平康坊啊。”
“这个老丈请放心。我们可不是那沾花惹草、惹是生非之辈,风月所是切不敢停留。”苍宜边嚼肉边喃喃,他为节省盘缠素食许久,现下开荤了简直没有节制。双子明还保持着些微理智,拉着苍宜让他注意点。“平康坊内官署云集,我们若想投名状恐怕还是得有来往的,还望老丈明示。”
“欸,平康坊毗邻皇城,自然是风流薮泽。只是长公主府也在其中......”徐胜记娓娓道来:“像你们这样才貌俱佳的文人,若是被长公主瞧见了,她免不了要不依不挠地......当然了,这自然是平步青云,但你们胸怀大志,就这样囿于内室,岂不可惜......
前些年有几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成为面首后就没有在抛头露面了,只听到有人说看见他们在公主府内,整日寻欢作乐......”
从听到“长公主”三个字起,姒厌就不着痕迹地攥紧了掩于桌下的右手。待听到她面首成群,有些坐不稳,腰间佩玉相撞,发出铿锵声。原本悦耳的玉佩相撞倒让他深觉失态。
只是其余人还沉浸在长公主的风流韵事中,没有留意。
“长公主可是我们华胥的神女啊。听说她宿慧纯真,幼时还有仙人指点......”话头既开,徐胜记便滔滔不绝地跟他们讲起长公主。周围已经有人注意到了他们在说皇室的闲话,面色不详地转过来。
“公主金枝玉叶,丈人这话叫我们难以担待。”姒厌止住徐胜记的话头,示意他们看窗外暗沉的天色:“已经是戌正了。双兄和苍兄醉了,该回去好好歇息。多谢徐丈今日的盛情款待,您赏识的恩情不才铭记在心,改日必亲自登门道谢。”
双子明和苍宜虽醉得厉害,还是没有忽视刻入骨髓的礼节。他们又说了些客套话,哄得徐胜记高高兴兴地上了马车回家。
待他一离开,苍宜直接不顾脸面地趴到桌上,嚷嚷要睡觉。双子明勉力扶着卓起身,没走几步就要堪堪摔倒。姒厌眼明手快地扶住他,又把苍宜搭在肩上,在众人异样的眼光中走向对面的客栈。
“长公主,哈,真是个奇女子啊。居然是这幅做派。”可能是刚刚徐胜记的话震惊了原本始终恪守夫权的苍宜,他靠在姒厌肩上也不安分地呢喃。
长公主可不是你能随意肖想非议的。姒厌皱了皱眉。
他力度一松,侧过身子,使苍宜毫无防备地从他肩上滑下来,陡然清醒。
“哈,我......”他摸不着头脑,只见一同赶考的姒厌和蔼地伸出手拉他起来:“苍兄你方才醉倒了。快些起来,回房休息吧。”
“噢噢、好。”苍宜有些羞赧,借姒厌的力气支起身来。觉得自己果然没见过世面,初来鹤京就这么丢脸,还好同行人是个善良可靠的。
回到各自的房间后,苍宜不管不顾直接睡了。双子明沐浴完毕,还懂得敲敲姒厌的房门:“姒兄可还好吗?苍宜这家伙直接昏了。我让掌柜准备了些醒酒汤,要不要给你来一碗?”
房间里传来闷闷的声音:“多谢双兄。我身体尚可,只是困意难耐,已经歇下了,就不多劳烦了。”
“好,明日再见。”双子明没有多顾忌,在他心里姒厌是很可靠的晚辈,虽然才过弱冠却少年老成。他喝下醒酒汤后便也就寝了。
但姒厌并没有休息。他在沐浴后换上了镶了银线的灰白长袍。在夜色中遥遥一看只能辨出个人影。但若是凑近了,便能在幽幽发亮的银线映衬下看到他精心装点过的好皮囊:本就肤白因而未曾糊面,却用朱砂红粉在眼角眉梢画上动人心魄的瑰色,口含唇脂,石黛描眉,端得是风情万种。
以他如今的积蓄,花重金化妆实在不应该。但如果能引得长公主垂青一眼,那便一切都值得。
他小心地推门而出,步伐平稳地走到街上。手心却因紧张而微微出汗。
他已经十一年没有见过长公主了。
九岁时恰逢公主五岁生辰,携妻带子入京考察的姒司南受邀参加宴席。隔着恢弘的长桌,在末席的姒厌抬头遥望,看见尽头的公主形容尚小,举手投足间却是贵不可言的气度。
“你若好好努力,兴许能有幸入京,侍奉公主身侧呢。”母亲怜爱地摸摸痴痴呆看的他的头,语气里满是希冀与景仰。
从安扈坊走出,穿过平安街,走至平康坊内。
圣上为显示京城长乐未央,不设宵禁。因而虽是人定,街上也还有酒馆瓦子熙攘。但在平康坊内部,声音可就渐渐小下去。虽然达官显贵的府邸依然灯光不灭,却没有世俗的吵闹,反而透露出戒律森严的静谧。
姒厌在公主府前的街上驻足,遥遥望着宽宏的公主府邸。
一如无数个午夜梦回,他遥遥望着坐在宴席上方、不可企及的公主。
他并不是想着强闯公主府然后夜遇佳人,这太荒诞太冒险了。
姒厌只是抑制不住心头的潮涌,想离公主再近一些,哪怕是在院外独徘徊也好。
只是心头还带着隐秘的渴盼,使他画眉点唇。
他无法容忍自己蓬头垢面地出现在公主眼前。
公主府门前横亘的是她钦点装潢的琉璃街,街南耸立着两尊石狮子,街正中是雕梁画栋的大门。院墙上是图画院丹青手的妙染。
隔着院墙,姒厌无法看清里面的情况,只能感受到透出来的灯光,昭示着公主未眠。
这和他先前打听到的一样:公主玩起来膏油继晷,睡到日上三竿才起。
他在院外逡巡片刻,惹得护院投来不善的眼光,才不得不承认今晚偶遇的美梦落空。
他本也没抱多大希望,但就这么离开依然觉得可惜。
姒厌扫了眼守在正门前依然精神抖擞的几名护院,绕过这边,打算从东南的角门探探。
按礼,正门只有贵客才能进入。但长公主一向不在乎这些陈规揭露,放言入府皆是贵客,从来大张旗鼓地拉着人从正门进。因而稍偏的角门旁只有一名昏昏欲睡的护院。
姒厌思索片刻,把腰间的的佩玉解下来纂在手里,深吸口气,抬脚向前。他自我约束极严,走起来悄然无声。但伸手推门时,门扉洞开的声响还是惊动了靠在一旁柱子上的护院。
实在不是护院松懒,而是鹤京一向太平,又岂有贼人敢在公主头上作祟。他揉揉眼睛,下意识想把人拦住,却在来人凑近的时候愣住了。眼前人仿佛醉玉颓山,正是公主中意的模样。虽然他从未见过此人,但极有可能是公主新进瞧上的欢好。
何况这人也太自然了一些。姒厌仿佛老熟人般朝护院点点头,神色自若的信步向前,倒让护院伸出的手僵住。
护院愣在原地想了想,眼看这人都把角门推开一半了,决定还是追上去。
“令牌叫我看看......”
凡有资格随意进入公主府的,都能拿到公主亲自颁发的令牌。剪裁精巧的桃木牌上是字迹风流的【檀郎】二字,有这副令牌的无论在官场上还是在公主府内都能被另眼相看。
各府州县的朝集使已陆续入京,通过了地方乡试的举子也随贡物入京。
富家弟子若前来应试则有车马相送,但寒门士子须自备骑驴或步行,一路艰辛,舟车劳顿。终于抵达鹤京,他们大多已是风尘仆仆,无暇欣赏花天锦地,急着客栈投宿。
然而接下来也不能彻底歇息。在向礼部纳状之前,举子还需行卷,即自拟诗文干谒朝官显贵,以求名声鹊起。
而在举子们私下流传的惜才好笼络的官员表上,有一人是不在其上却又无人不晓、甚至比其他官员都更有效的谒见对象——长公主晏灵徽。
长公主爱诗文,更惜文人,尤其重视才貌俱佳的年轻士子。凡向她投诗送文的皆有赏,作品上佳者经公主面见后可被引荐为重官。
但大家又心知肚明这是个幌子。因为些许风流倜傥的文人去公主府上作客后几乎都不在官场上露面,反倒时常被人瞧见在酒楼画舫和公主打情骂俏——是作了面首,沦为公主的裙下之臣。
可见公主的惜才只是表象,爱慕美人才是事实。但偏偏她又是深受皇上宠爱的长公主,无人敢与之作对。
甚至于很多人心里暗暗期慕,那个被公主瞧上从此平步青云一飞冲天的人是自己。
安扈坊的朝歌酒楼内,三名刚入京的文人正聚在一起,不消时走过来一位富态的老丈,笑呵呵地坐下。
“欢迎三位公子,老朽今日在酒楼设宴,为各位接风洗尘。先前与各位书信往来过,这下再自我介绍一番。老朽徐胜记,在鹤京经营米粮买卖,家住在一坊之隔的清平街上,有一乖巧小女,正是芳龄十五的好年纪。”
三位年轻的才俊纷纷敬酒表示谢意。
他们三人都是寒门出身,虽然文采斐然,却因贫困多有不便。徐胜记愿意资助他们赴京,包揽食宿,还在生意兴隆的朝歌酒楼内宴请,三人自然无比感激。
与此同时,徐胜记对他们也十分满意:左边正斜靠着饮酒、颇有些洒脱无羁的叫苍宜,盐津省解元;右边瘦削的是双子明,坐得虽然端正,却显得有些拘谨,在拟文上小有名气。
两人都仪表堂堂,眉目清秀。
至于坐在中间的这一个叫姒厌的,可不能仅仅用“相貌不错”来形容。
明明都出自乡野里,姒厌却无端显露出清贵矜傲之气。石青的圆领窄袖长袍,用的虽是最朴素的粗布,却无半点污迹与褶皱。他身姿挺拔修长,腰间用红色丝绳系着横玉与冲牙,却因坐得端庄而没有发出声响。剑眉星目,澄澈温润的眼光含着感激,他向徐胜记道谢,声音如清泉过石。
徐胜记和蔼应下,忍不住多瞧了他几眼。
作为一个事业有成的老丈,他别无所求,只希望替女儿觅个好夫郎。出身乡下的读书人自然是最佳人选,一来前途可期,二是想必不敢跟他女儿叫板。他一次资助了好些个,不怕押不中。
徐胜记好心地向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介绍鹤京的风俗,推杯换盏之间,几人已经迷醉。苍宜胡吃海喝之余大说胡话,双子明眯着眼睛频频点头。只有姒厌的眼神依然清明,却纵容地陪着他们胡诹。
“不过……几位年轻人,老朽冒昧地提点一句:若无要事,可千万别去平康坊啊。”
“这个老丈请放心。我们可不是那沾花惹草、惹是生非之辈,风月所是切不敢停留。”苍宜边嚼肉边喃喃,他为节省盘缠素食许久,现下开荤了简直没有节制。双子明还保持着些微理智,拉着苍宜让他注意点。“平康坊内官署云集,我们若想投名状恐怕还是得有来往的,还望老丈明示。”
“欸,平康坊毗邻皇城,自然是风流薮泽。只是长公主府也在其中......”徐胜记娓娓道来:“像你们这样才貌俱佳的文人,若是被长公主瞧见了,她免不了要不依不挠地......当然了,这自然是平步青云,但你们胸怀大志,就这样囿于内室,岂不可惜......
前些年有几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成为面首后就没有在抛头露面了,只听到有人说看见他们在公主府内,整日寻欢作乐......”
从听到“长公主”三个字起,姒厌就不着痕迹地攥紧了掩于桌下的右手。待听到她面首成群,有些坐不稳,腰间佩玉相撞,发出铿锵声。原本悦耳的玉佩相撞倒让他深觉失态。
只是其余人还沉浸在长公主的风流韵事中,没有留意。
“长公主可是我们华胥的神女啊。听说她宿慧纯真,幼时还有仙人指点......”话头既开,徐胜记便滔滔不绝地跟他们讲起长公主。周围已经有人注意到了他们在说皇室的闲话,面色不详地转过来。
“公主金枝玉叶,丈人这话叫我们难以担待。”姒厌止住徐胜记的话头,示意他们看窗外暗沉的天色:“已经是戌正了。双兄和苍兄醉了,该回去好好歇息。多谢徐丈今日的盛情款待,您赏识的恩情不才铭记在心,改日必亲自登门道谢。”
双子明和苍宜虽醉得厉害,还是没有忽视刻入骨髓的礼节。他们又说了些客套话,哄得徐胜记高高兴兴地上了马车回家。
待他一离开,苍宜直接不顾脸面地趴到桌上,嚷嚷要睡觉。双子明勉力扶着卓起身,没走几步就要堪堪摔倒。姒厌眼明手快地扶住他,又把苍宜搭在肩上,在众人异样的眼光中走向对面的客栈。
“长公主,哈,真是个奇女子啊。居然是这幅做派。”可能是刚刚徐胜记的话震惊了原本始终恪守夫权的苍宜,他靠在姒厌肩上也不安分地呢喃。
长公主可不是你能随意肖想非议的。姒厌皱了皱眉。
他力度一松,侧过身子,使苍宜毫无防备地从他肩上滑下来,陡然清醒。
“哈,我......”他摸不着头脑,只见一同赶考的姒厌和蔼地伸出手拉他起来:“苍兄你方才醉倒了。快些起来,回房休息吧。”
“噢噢、好。”苍宜有些羞赧,借姒厌的力气支起身来。觉得自己果然没见过世面,初来鹤京就这么丢脸,还好同行人是个善良可靠的。
回到各自的房间后,苍宜不管不顾直接睡了。双子明沐浴完毕,还懂得敲敲姒厌的房门:“姒兄可还好吗?苍宜这家伙直接昏了。我让掌柜准备了些醒酒汤,要不要给你来一碗?”
房间里传来闷闷的声音:“多谢双兄。我身体尚可,只是困意难耐,已经歇下了,就不多劳烦了。”
“好,明日再见。”双子明没有多顾忌,在他心里姒厌是很可靠的晚辈,虽然才过弱冠却少年老成。他喝下醒酒汤后便也就寝了。
但姒厌并没有休息。他在沐浴后换上了镶了银线的灰白长袍。在夜色中遥遥一看只能辨出个人影。但若是凑近了,便能在幽幽发亮的银线映衬下看到他精心装点过的好皮囊:本就肤白因而未曾糊面,却用朱砂红粉在眼角眉梢画上动人心魄的瑰色,口含唇脂,石黛描眉,端得是风情万种。
以他如今的积蓄,花重金化妆实在不应该。但如果能引得长公主垂青一眼,那便一切都值得。
他小心地推门而出,步伐平稳地走到街上。手心却因紧张而微微出汗。
他已经十一年没有见过长公主了。
九岁时恰逢公主五岁生辰,携妻带子入京考察的姒司南受邀参加宴席。隔着恢弘的长桌,在末席的姒厌抬头遥望,看见尽头的公主形容尚小,举手投足间却是贵不可言的气度。
“你若好好努力,兴许能有幸入京,侍奉公主身侧呢。”母亲怜爱地摸摸痴痴呆看的他的头,语气里满是希冀与景仰。
从安扈坊走出,穿过平安街,走至平康坊内。
圣上为显示京城长乐未央,不设宵禁。因而虽是人定,街上也还有酒馆瓦子熙攘。但在平康坊内部,声音可就渐渐小下去。虽然达官显贵的府邸依然灯光不灭,却没有世俗的吵闹,反而透露出戒律森严的静谧。
姒厌在公主府前的街上驻足,遥遥望着宽宏的公主府邸。
一如无数个午夜梦回,他遥遥望着坐在宴席上方、不可企及的公主。
他并不是想着强闯公主府然后夜遇佳人,这太荒诞太冒险了。
姒厌只是抑制不住心头的潮涌,想离公主再近一些,哪怕是在院外独徘徊也好。
只是心头还带着隐秘的渴盼,使他画眉点唇。
他无法容忍自己蓬头垢面地出现在公主眼前。
公主府门前横亘的是她钦点装潢的琉璃街,街南耸立着两尊石狮子,街正中是雕梁画栋的大门。院墙上是图画院丹青手的妙染。
隔着院墙,姒厌无法看清里面的情况,只能感受到透出来的灯光,昭示着公主未眠。
这和他先前打听到的一样:公主玩起来膏油继晷,睡到日上三竿才起。
他在院外逡巡片刻,惹得护院投来不善的眼光,才不得不承认今晚偶遇的美梦落空。
他本也没抱多大希望,但就这么离开依然觉得可惜。
姒厌扫了眼守在正门前依然精神抖擞的几名护院,绕过这边,打算从东南的角门探探。
按礼,正门只有贵客才能进入。但长公主一向不在乎这些陈规揭露,放言入府皆是贵客,从来大张旗鼓地拉着人从正门进。因而稍偏的角门旁只有一名昏昏欲睡的护院。
姒厌思索片刻,把腰间的的佩玉解下来纂在手里,深吸口气,抬脚向前。他自我约束极严,走起来悄然无声。但伸手推门时,门扉洞开的声响还是惊动了靠在一旁柱子上的护院。
实在不是护院松懒,而是鹤京一向太平,又岂有贼人敢在公主头上作祟。他揉揉眼睛,下意识想把人拦住,却在来人凑近的时候愣住了。眼前人仿佛醉玉颓山,正是公主中意的模样。虽然他从未见过此人,但极有可能是公主新进瞧上的欢好。
何况这人也太自然了一些。姒厌仿佛老熟人般朝护院点点头,神色自若的信步向前,倒让护院伸出的手僵住。
护院愣在原地想了想,眼看这人都把角门推开一半了,决定还是追上去。
“令牌叫我看看......”
凡有资格随意进入公主府的,都能拿到公主亲自颁发的令牌。剪裁精巧的桃木牌上是字迹风流的【檀郎】二字,有这副令牌的无论在官场上还是在公主府内都能被另眼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