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四起
安宁郡主很快看完信,放下手中的信纸。
低头想了一会儿,她抬起头看看站在一旁的任瑶瑶。
机缘巧合,任遥遥目睹了今天的一切。
而且不知道为何,从见到她第一眼,安宁郡主就觉得有一种亲切感。她想,可能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吧。
相处了些时日,安宁郡主也大致了解任遥遥的秉性人品。
此时,干脆征求她的意见。
她把手中的信递向任瑶瑶。
“看看吧。看完了与我说说。对于此事,你怎么看?”
任遥遥说了声“是”,接过了手中的信。
信的内容不长。
除却一些温情的问候,基本上就说了一件事。
是谢羡留给原主的护卫统领,姓石名瞫。
信中提到,纪瑶留意到石瞫最近有些异常。
石瞫是谢羡的父亲留下的护卫。身为孤儿的他从小被谢父收留培养,对谢家是毫无疑问的忠心耿耿,且执行命令时行事果断,一向得谢羡重用。
他本人也就像是主人的一把剑,没有多余的情感和思考。
可前一段时间,纪瑶留意到石瞫随身携带着一些小姑娘喜欢的玩意儿。东西暴露在纪瑶面前后,纪瑶本也没太当回事儿,打趣了石瞫两句。可是石瞫却目光闪动,反应过激。先是否认连连,而后顾左右而言他。这样的态度让纪瑶起了些疑心。
纪瑶开始留意起石瞫的行踪,竟然发现他几次出入京城名为永泰的一家当铺,且有明显遮掩行踪的动作。看着每日心思重重的石瞫,纪瑶不免开始有些怀疑。
不过她担心的是谢羡,她只怕石瞫会做出什么对谢羡不利的事情。
所以她寄出了这封信,是想给谢羡一个提醒。
而石瞫在谢羡的吩咐下把纪瑶保护得密不透风。纪瑶担心是自己想多了,也担心打草惊蛇,所以不愿意在石瞫的眼线下把信寄出。才把信件交给了在京城住了一段时间正要回父亲封地的安宁郡主。
看完了信,任遥遥明白安宁郡主刚才为什么是那副表情了。
这封信,几乎是洗清了谢羡一半的嫌疑。
原主的记忆中,就是这个护卫统领“石瞫”逼她喝下的毒酒。
任遥遥也是由这个推断谢羡杀妻的概率最大。
而如果石瞫有问题,是个叛徒的话。
那只怕所有的推断都得从头推翻了。
只是,也不一定,如果……
“如果一切都是谢羡做的戏。他命令石瞫演这么一出戏给阿瑶看,然后又把信放到了我这里。那么事情败露后,他便可以用这一封阿瑶的亲笔信洗脱嫌疑。”
郡主显然也在怀疑任遥遥刚刚在想的事情。
“正是。”任遥遥点头附和。
“只不过,如此行事未免过于拖泥带水。这是谢将军平时行事的风格吗?”
安宁郡主也有些犹疑:“谢羡此人在行军上是算无遗策。只是虽然他诡计多端,但一般行事上,若是出击便是一击必杀,鲜少会多留退路。若从道理上来讲,这确实不大像是谢羡行事的风格。”
任遥遥点点头。
而且有一件事,是她从一开始就有些疑惑的。
“按理说,谢羡若是为争权利而杀死了纪二小姐。那此刻对于他最重要的事情,想来该是在京城运筹,趁机收拢掌握住更多的权势利益。”任遥遥开口道,“他在这么关键的时候,离开权力的中心京城,到这里来要一封信,图的又是什么呢?”
难道为了洗清嫌疑,就避嫌不去争权了吗。
那一开始又何必杀了纪瑶,何苦白白辛苦一场。
安宁郡主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她紧紧地攥着拳头,皱眉沉思着。
到底是不是谢羡杀了纪瑶,此事还完全没有定论。
可如果真的不是谢羡,那么是谁杀了纪瑶。
挑起当朝两位权势最盛的将军反目,谁能得到利益?
北齐吗?
北齐这些年被大梁压着打,早已经退到接近两国边境的地方。
怎么可能把手伸得这么长,能到京城里来杀了纪瑶?
大梁朝的势力吗?
可连年征战几乎掏空了朝廷。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梁朝内部再怎么内斗,也不该有人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刻意离间两位将军。
毕竟梁朝再战败,朝堂上谁又能得到利益?
那么,到底是谁?
任遥遥和安宁郡主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里看到了疑惑和忧虑。
只怕,这件事情远远不止表面上的这么简单。
背后的水不知多深。
大梁的天空,不知道还能晴朗多久了。
*
第二天,谢羡果然准时来到雍王府。
他今日换了一身衣服,只是还是一身黑色。
他好像极为偏好黑色。长长的头发也只是由一根黑色棉布带随意地绑起来。
宽松的衣衫在他行走间勾勒出他紧窄的一段腰线,挺阔的脊背挺直得像一杆青竹。
任瑶瑶今天仍然混在侍女的队伍尾巴里。
她偷看着谢羡走来,心里吐槽。
这个人脸色惨白,唇色也惨白,身上头上还一水儿的黑色。全身上下一丝色彩也没有,就像个黑白照片儿一样。给他拍张照,不用调色就能直接挂灵堂上供人瞻仰了。
谢羡昨日脸上的伤明显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皮肉仍旧外翻着。
左半张脸一片惨不忍睹,右半张脸确是人神共愤的美貌。
安宁郡主因为前一日的疑虑,今日没有再多为难谢羡,痛快地让人取了信交给他。
婢女双手捧着漆木托盘把信呈给谢羡。
谢羡向着托盘伸手,不知为何停住一瞬。不过他马上重新伸手,很小心地拿起托盘上的信件。
他珍重地将信放入胸口,妥善放好。
他脊背挺直地和郡主行了告辞礼后,大步跨出屋门。
眼看着谢羡的背影消失在院门之外。
安宁郡主叹了口气,“昨天情绪过于激愤,我竟也没多留意。其实谢羡这几日实在算是客气了。”
任遥遥看向郡主,这是什么意思?
安宁郡主道:“你不知道。谢羡可是出了名的行事胆大包天,无所顾忌。有一年,朝廷官员为一己私利克扣粮草辎重,谢羡的三十万大军整装待发却没有等来足够的粮草。这个谢羡直接冲进时任兵部尚书的翟大人的府邸里,把他拎出来,看着他使人把粮草车装满了才放的人。不知道他是怎么吓唬人的,翟大人被放的时候腿软的都站不住,可是丢了好大的人。”
任遥遥“啊”了一声。
那要是这么对比,谢羡昨日可是真够客气的了。
安宁郡主摇了摇头道:“我只希望阿瑶真的不是谢羡所害。”
一想到纪瑶,安宁郡主又红了眼睛,“否则的话,她该有多伤心啊。”
安宁郡主红着眼睛伤心了一会儿,调整了下情绪。
阿瑶已经不在了,但她一定要想尽办法找到真相。
查出是谁杀害了阿瑶,然后替她报仇。
“昨日我们商讨过后,我已经向兄长写信了。想来不日便会有回信。”
前一日二人看了信件后,讨论了半日。
最后两人有一致的想法,就是要根据永泰当铺的线索往下查。
只是这个当铺安宁郡主略有了解。
在京城,永泰当铺并非是规模最大的,或是名头最响亮的当铺。
不过,各个达官贵人,若是有什么不便明面上出手的物件,一般都会找上这里。
高官贵族们都知道这个当铺后面有人,而且关系很硬。不过无人知道背后站台之人具体是谁。
京城的永泰当铺她们自然是无法可施。
不过,这家当铺在几个重要的城池都有分号。
好巧不巧,在琢州就有一家他们的分号。
是以,安宁郡主想要借着兄长雍王世子,实际上也就是琢州最高统治者,的名头想些办法。
他们兄妹二人感情很好,安宁郡主并不担心会被拒绝。
所以昨日给兄长寄出信后,只等回信便好。
任遥遥于是也踏实下心,在王府继续修理原主留下的首饰。
且那日郡主给任遥遥看过一些纪瑶设计的首饰图并得到任遥遥不绝口的称赞后,郡主便想要她实现纪瑶留下的设计 - - 郡主要她按着图纸把首饰真切地做出来。
任遥遥接受了这个活计的委托,在王府踏踏实实地做起了手工活儿。
低头想了一会儿,她抬起头看看站在一旁的任瑶瑶。
机缘巧合,任遥遥目睹了今天的一切。
而且不知道为何,从见到她第一眼,安宁郡主就觉得有一种亲切感。她想,可能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吧。
相处了些时日,安宁郡主也大致了解任遥遥的秉性人品。
此时,干脆征求她的意见。
她把手中的信递向任瑶瑶。
“看看吧。看完了与我说说。对于此事,你怎么看?”
任遥遥说了声“是”,接过了手中的信。
信的内容不长。
除却一些温情的问候,基本上就说了一件事。
是谢羡留给原主的护卫统领,姓石名瞫。
信中提到,纪瑶留意到石瞫最近有些异常。
石瞫是谢羡的父亲留下的护卫。身为孤儿的他从小被谢父收留培养,对谢家是毫无疑问的忠心耿耿,且执行命令时行事果断,一向得谢羡重用。
他本人也就像是主人的一把剑,没有多余的情感和思考。
可前一段时间,纪瑶留意到石瞫随身携带着一些小姑娘喜欢的玩意儿。东西暴露在纪瑶面前后,纪瑶本也没太当回事儿,打趣了石瞫两句。可是石瞫却目光闪动,反应过激。先是否认连连,而后顾左右而言他。这样的态度让纪瑶起了些疑心。
纪瑶开始留意起石瞫的行踪,竟然发现他几次出入京城名为永泰的一家当铺,且有明显遮掩行踪的动作。看着每日心思重重的石瞫,纪瑶不免开始有些怀疑。
不过她担心的是谢羡,她只怕石瞫会做出什么对谢羡不利的事情。
所以她寄出了这封信,是想给谢羡一个提醒。
而石瞫在谢羡的吩咐下把纪瑶保护得密不透风。纪瑶担心是自己想多了,也担心打草惊蛇,所以不愿意在石瞫的眼线下把信寄出。才把信件交给了在京城住了一段时间正要回父亲封地的安宁郡主。
看完了信,任遥遥明白安宁郡主刚才为什么是那副表情了。
这封信,几乎是洗清了谢羡一半的嫌疑。
原主的记忆中,就是这个护卫统领“石瞫”逼她喝下的毒酒。
任遥遥也是由这个推断谢羡杀妻的概率最大。
而如果石瞫有问题,是个叛徒的话。
那只怕所有的推断都得从头推翻了。
只是,也不一定,如果……
“如果一切都是谢羡做的戏。他命令石瞫演这么一出戏给阿瑶看,然后又把信放到了我这里。那么事情败露后,他便可以用这一封阿瑶的亲笔信洗脱嫌疑。”
郡主显然也在怀疑任遥遥刚刚在想的事情。
“正是。”任遥遥点头附和。
“只不过,如此行事未免过于拖泥带水。这是谢将军平时行事的风格吗?”
安宁郡主也有些犹疑:“谢羡此人在行军上是算无遗策。只是虽然他诡计多端,但一般行事上,若是出击便是一击必杀,鲜少会多留退路。若从道理上来讲,这确实不大像是谢羡行事的风格。”
任遥遥点点头。
而且有一件事,是她从一开始就有些疑惑的。
“按理说,谢羡若是为争权利而杀死了纪二小姐。那此刻对于他最重要的事情,想来该是在京城运筹,趁机收拢掌握住更多的权势利益。”任遥遥开口道,“他在这么关键的时候,离开权力的中心京城,到这里来要一封信,图的又是什么呢?”
难道为了洗清嫌疑,就避嫌不去争权了吗。
那一开始又何必杀了纪瑶,何苦白白辛苦一场。
安宁郡主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她紧紧地攥着拳头,皱眉沉思着。
到底是不是谢羡杀了纪瑶,此事还完全没有定论。
可如果真的不是谢羡,那么是谁杀了纪瑶。
挑起当朝两位权势最盛的将军反目,谁能得到利益?
北齐吗?
北齐这些年被大梁压着打,早已经退到接近两国边境的地方。
怎么可能把手伸得这么长,能到京城里来杀了纪瑶?
大梁朝的势力吗?
可连年征战几乎掏空了朝廷。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梁朝内部再怎么内斗,也不该有人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刻意离间两位将军。
毕竟梁朝再战败,朝堂上谁又能得到利益?
那么,到底是谁?
任遥遥和安宁郡主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里看到了疑惑和忧虑。
只怕,这件事情远远不止表面上的这么简单。
背后的水不知多深。
大梁的天空,不知道还能晴朗多久了。
*
第二天,谢羡果然准时来到雍王府。
他今日换了一身衣服,只是还是一身黑色。
他好像极为偏好黑色。长长的头发也只是由一根黑色棉布带随意地绑起来。
宽松的衣衫在他行走间勾勒出他紧窄的一段腰线,挺阔的脊背挺直得像一杆青竹。
任瑶瑶今天仍然混在侍女的队伍尾巴里。
她偷看着谢羡走来,心里吐槽。
这个人脸色惨白,唇色也惨白,身上头上还一水儿的黑色。全身上下一丝色彩也没有,就像个黑白照片儿一样。给他拍张照,不用调色就能直接挂灵堂上供人瞻仰了。
谢羡昨日脸上的伤明显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皮肉仍旧外翻着。
左半张脸一片惨不忍睹,右半张脸确是人神共愤的美貌。
安宁郡主因为前一日的疑虑,今日没有再多为难谢羡,痛快地让人取了信交给他。
婢女双手捧着漆木托盘把信呈给谢羡。
谢羡向着托盘伸手,不知为何停住一瞬。不过他马上重新伸手,很小心地拿起托盘上的信件。
他珍重地将信放入胸口,妥善放好。
他脊背挺直地和郡主行了告辞礼后,大步跨出屋门。
眼看着谢羡的背影消失在院门之外。
安宁郡主叹了口气,“昨天情绪过于激愤,我竟也没多留意。其实谢羡这几日实在算是客气了。”
任遥遥看向郡主,这是什么意思?
安宁郡主道:“你不知道。谢羡可是出了名的行事胆大包天,无所顾忌。有一年,朝廷官员为一己私利克扣粮草辎重,谢羡的三十万大军整装待发却没有等来足够的粮草。这个谢羡直接冲进时任兵部尚书的翟大人的府邸里,把他拎出来,看着他使人把粮草车装满了才放的人。不知道他是怎么吓唬人的,翟大人被放的时候腿软的都站不住,可是丢了好大的人。”
任遥遥“啊”了一声。
那要是这么对比,谢羡昨日可是真够客气的了。
安宁郡主摇了摇头道:“我只希望阿瑶真的不是谢羡所害。”
一想到纪瑶,安宁郡主又红了眼睛,“否则的话,她该有多伤心啊。”
安宁郡主红着眼睛伤心了一会儿,调整了下情绪。
阿瑶已经不在了,但她一定要想尽办法找到真相。
查出是谁杀害了阿瑶,然后替她报仇。
“昨日我们商讨过后,我已经向兄长写信了。想来不日便会有回信。”
前一日二人看了信件后,讨论了半日。
最后两人有一致的想法,就是要根据永泰当铺的线索往下查。
只是这个当铺安宁郡主略有了解。
在京城,永泰当铺并非是规模最大的,或是名头最响亮的当铺。
不过,各个达官贵人,若是有什么不便明面上出手的物件,一般都会找上这里。
高官贵族们都知道这个当铺后面有人,而且关系很硬。不过无人知道背后站台之人具体是谁。
京城的永泰当铺她们自然是无法可施。
不过,这家当铺在几个重要的城池都有分号。
好巧不巧,在琢州就有一家他们的分号。
是以,安宁郡主想要借着兄长雍王世子,实际上也就是琢州最高统治者,的名头想些办法。
他们兄妹二人感情很好,安宁郡主并不担心会被拒绝。
所以昨日给兄长寄出信后,只等回信便好。
任遥遥于是也踏实下心,在王府继续修理原主留下的首饰。
且那日郡主给任遥遥看过一些纪瑶设计的首饰图并得到任遥遥不绝口的称赞后,郡主便想要她实现纪瑶留下的设计 - - 郡主要她按着图纸把首饰真切地做出来。
任遥遥接受了这个活计的委托,在王府踏踏实实地做起了手工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