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蔺处理完工作,摘下眼镜,捏了捏睛明穴,打开手机看时间,已经差不多是晚上饭点了。
他看见了边静的回复,三点过发的信息。
【司南】:没事
他嘴角轻轻勾起,点开聊天对话框,想着发点什么过去。
边静正在吃饭,点评着小龙虾里的面块很好吃,口感不错,手工扯出来的面块就是要比外面买的面块劲道。
边静和她妈都喜欢夸老边做的饭好吃。最开始老边不太会做饭,为了鼓励老边多下厨,她们俩只好昧着良心夸,后面随着老边手艺渐渐熟练,厨艺越来越好,她们夸得也就更加真心实意了。
边静小的时候老边并不会做饭,只是某一天他突然心血来潮,试着做了个菜,被陈玲大夸特夸,说他有天赋。
边静记得那时候她妈跟她说不能说爸爸做的饭不好吃,要夸爸爸,如果夸得好的话妈妈就会考虑带她去吃薯条。
于是她一直夸得很卖力。
老边被夸的心花怒放,后面又做了几次,每次都被老婆和女儿夸,于是他信心大涨,苦练厨艺,直至完全从陈玲手里接过掌勺大权。
不只是做饭,做其他家务也是这样。
边静记得,很小的时候,她妈就偷偷教她说“爸爸拖的地就是比妈妈拖得要干净”“妈妈擦的玻璃不干净,有水痕”这种话。
老边很受用,觉得他老婆拖地就是没他拖得干净,然后去上网查怎么擦玻璃不留水痕,专门去买了什么擦玻璃神器回来用,确实擦得干净多了。
许多年过去,老边逐渐变成了家庭妇男,看着他各种各样的家务装备,边静真心实意地建议他去干家政。
“叮咚——”,手机的信息提示音响起,边静看见傅蔺给她发了信息。
【初中-1班-傅蔺】:打扰了,你帮我收拾东西的时候看见了我的石锅吗
边静想了想,回复他。
【争青】:下面的橱柜里,靠近冰箱那边,左起第二个
【争青】:你的锅我都放在下面靠冰箱的几个橱柜里了
【初中-1班-傅蔺】:找到了
【初中-1班-傅蔺】:谢谢
【争青】:OK
吃完饭,边静准备美美的去沙发上玩会儿手机,没想到她妈突然发难。
“等等跟我们出去散步消消食。”陈玲看着她。
“年纪轻轻的谁去散步啊,这么热的天,我不去。”边静头也没回,一屁股坐在沙发上。
“今年哪里热了,而且都七八点钟了还热什么热,别一天到晚呆在空调房里,要得空调病。”陈玲说。
“七八点钟也很热的好吗,地气重。”边静无奈。
陈玲说:“散步还是洗碗,你选一个。”
“我都不选。”边静目不转睛看手机。
“你自己看看你肚子上的肉,你回来称过重没有啊,每天吃了就睡睡了就吃。你马上就去称,你看看你自己胖了多少斤。”陈玲走到她面前。
“哪里胖了,我BMI肯定还是偏瘦的,”边静无语,“我都算胖的话那就找不出几个瘦子了,非要瘦成麻杆没二两肉那种吗”。
“你去称称看。”陈玲拉她上秤,边静觉得自己好像过年时被压在秤上的年猪。
“重了十斤,”边静心态平和,“而且我是刚刚吃饱了饭称的,起码得扣掉四斤”。
“那就是重了六斤,能接受。”边静转身就要进卧室。
“你收拾一下,把身上的睡衣换了,一天天就披着你这身皮,像个什么样子。”陈玲开骂。
边静最终还是被压出去散步了,她穿了件短T套了条热裤,踩了双凉鞋出了门。
她本来想穿人字拖的,被她妈阻止。
她想,真不懂潮流,这可是广东省省鞋。
重庆夏日的傍晚并不会褪去炎热,走在路上,风都是热的。
回到家乡的这两个月她出门的次数屈指可数,她都没有好好静下心来观察过她的家乡,只是心里有个粗略的印象。
她走在人行道上,望着眼前拔地而起的高楼,看着川流不息的车辆,听着与她擦身而过的许多人操着的一口外地口音。
她在夜里听过蛙鸣的田野现在长满了光怪陆离的霓虹灯,妈妈牵着她的手常去的那家在路边推着长长的板车卖水果的摊主已经不见了踪影。
她忽然想起曾经做过的语文阅读理解题,那是余光中的《思台北念台北》,她现在还记得那句“……半田园风的小省城变成了国际化的现代立体大城市。镜头一转,前文提要一样跳速,台北也惊见我,如何从一个寂寞而迷惘的流亡少年变成大四的学生……”。
她十八岁离开这里,前往北京求学,在快到二十六岁的年纪重新回到这里,期间她很少回来,每次回来都觉得快要分辨不出它原本的样子。
她还记得八年前,这里只是个小镇,教学资源落后,学生们总是早早的辍学,或者上职高,很少有学生能够考上大学。
所以她的高考成绩出来,镇上的人听说她考上A大的时候,都说凤凰镇终于飞出了个凤凰,这某种程度上也是她决定读研的原因之一,她觉得她需要成为研究生。
可是啊,她想,背井离乡的孩子终究没能变成凤凰,而是灰溜溜的又回到了家乡。
凤凰啊凤凰,你也惊见我吗?
她正陷在感慨的思绪里,手机的信息提示音将她拉回现实。
【初中-1班-傅蔺】:你有看见我的剃须刀吗?
边静迅速从这种怀古伤今的忧愁中脱身,氤氲着的愁绪一扫而空,氛围没了。
她想,这样好像傅蔺是住在她的家一样,什么东西找不到都来问她。
【争青】:洗漱台镜子背后的柜子里
边静忍不住腹诽,剃须刀除了放在卫生间还能放在什么地方,你家卫生间能放的地方就只有洗漱台的柜子,这还要来问我,你是一点儿没找啊。
【初中-1班-傅蔺】:你在做什么?
【争青】:散步
【初中-1班-傅蔺】:你在哪里散步,我也正准备出来走走
边静看了一圈周围,没认出来这是哪里,问了她爸妈一句。
【争青】:在凤北路,快到时代广场了
【初中-1班-傅蔺】:你在时代广场等我
【争青】:好
傅蔺放下手机,脸上忍不住微笑。
随即出门。
关于跟傅蔺散步这件事,边静是乐见其成的。
她妈是个社牛,一路上散步过来遇见好多个熟人,边静已经营业多次,给好多个阿姨打了招呼。
“爸、妈,你们等等自己逛,我有点事儿,待会儿自己回去。”边静给爸妈说了一声,然后就去了时代广场,等着傅蔺过来。
傅蔺比边静想象中来得快。
正当她看拿着画笔的小孩在石膏娃娃上涂鸦看得津津有味时,听到有人在喊她。
她转身,看见了不远处的傅蔺,正朝她走来。
“你也想画吗。”傅蔺走近她,在她身侧站定。
“我还是算了,”边静摇摇头,对他说,“走吧,去哪转转。”
“你回来之后去过凤中吗?”傅蔺问她。
“没有诶,”边静看向他,“你想去凤中转转吗。”
“嗯,我们去转转吧。那里变化很大,你肯定认不出来了。”
“我先去买水,你要喝什么。”傅蔺问她。
“矿泉水就好。”
两人并肩走在路上,天边橘红色的晚霞又变换了模样。
刚刚出门的时候还只是普普通通的日落,现在竟然慢慢长成了一片火烧云。
“真美”,边静拿出手机,拍下了这片正在静静燃烧的天空。她有些后悔,刚才该买一瓶橘子汽水的。
傅蔺也跟她一起感叹:“重庆夏日傍晚的天空常常很美丽,但是像这样的火烧云却是不多见。”
傅蔺也喜欢看日落,他常常站在他家里的落地窗前,将渝中半岛绮罗一样的晚霞和银镜般的江面尽收眼底。
他低头看边静,很想对她说,有一天你也能看到。
“好奇怪,我以前从来都没有注意过重庆的晚霞,”边静举着镜头对着晚霞,像是舍不得放下来,“我之前竟然一直以为只有滨海城市才能看见好看的晚霞,那种粉紫色的晚霞。看来是我舍近求远了。”
“要我帮你拍照吗,拍你和晚霞。”傅蔺看着她。
“不用了。”边静终于放下手机。
“好。”傅蔺心里稍稍有些遗憾,他其实很想给她拍照的。
“走这边。”他们走到了一个岔路口,傅蔺伸手指了一个方向。
她对现在的凤凰镇一点也不熟,所以只好跟着傅蔺走。
但傅蔺为什么看起来对凤凰很熟的样子呢,他常常回来吗?
“看起来你对这边很熟的样子,”边静转头看他,“你常常回来吗?”
“也不算常常回来吧,只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回来。”傅蔺答道。
“哦。”
其实只是因为这段路傅蔺走过很多遍,所以记得清楚。
走着走着,边静忽然觉得周围有些眼熟。
她想起来,她之前转到这边来过,她爸妈说她们家之前就在这里,后来旧城被拆,这里新建了一所小学。
“我家以前就住这里。”边静开口。
“这里变得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要不是我之前来过,我根本就认不出来。”她接着说。
我知道你家在这里,所以我带你来了这里,傅蔺在心底说道,但他嘴上说的却是:“是吗?”
边静开始描述这里过去的样子。
一点一点,边静的描述和傅蔺的记忆渐渐重合。
边静伸手指着面前的小学:“我家以前就在这里。”
她又指着远处的一个环岛路口:“那个环岛路口以前是一个农贸市场。”
“那时候我周末也睡不了懒觉,赶集的时候一大清早就有小贩拿着大喇叭吆喝,那声音大老远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我家楼上那时候也住了一对大爷大妈,他俩年轻的时候应该是喜欢去舞厅,一把年纪了还在家里拖着音响放舞曲,整栋楼都听得见。”
傅蔺知道那个农贸市场,凤凰镇当时只有一个农贸市场,整个凤凰镇的人都来这里买菜。
这个农贸市场离她家很近,离他家却很远,他奶奶那时候也去那里买菜,需要提着东西走很远的路,所以他常常陪他奶奶一起买菜,帮他奶奶拎东西。
边静又指了一处房子,刚准备开口,就听见傅蔺的声音。
“那里以前是一片农田,种着许多菜。”
边静拍了拍脑袋,说道:“哎呀,我忘了你也是凤凰的人,凤凰镇就这么大,这些地方你肯定知道。”
“你家里是什么样子的呢?”傅蔺问她,他想知道她的童年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
她家一定很温暖,不像他家那样冷清。
“我家有两个卧室,还有个小书房,小书房里有个沙发,那个沙发可以变成小床。有时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会来我家,那个时候我就会去睡那张沙发床。”
“客厅电视墙挂着我妈绣的十字绣,一副很大的《家和万事兴》,那时候很流行,感觉家家户户都有同款。”
“我妈有个小阳台,阳台上种了很多花。但是我家楼上那家人在阳台上养鸡,经常有鸡毛从楼上飘下来飘到我家阳台上,每当这个时候我妈就很生气。”
边静语气里带着笑,沉浸在过去的回忆里,如果她没有那么专注,就会发现傅蔺正深深地看着她,嘴角扬起一个好看的弧度,眼里全是她。
“我卧室里有个小飘窗,上面堆满了我的洋娃娃。那些洋娃娃后来我搬家的时候也带走了,现在也在我的卧室里。”
边静又说了一会儿,然后两个人继续肩并肩的往前走。
她的视线又转移到天空。
这一场华丽的火烧云似乎走到了谢幕之际,一条银白色的绸带将火烧云往天际线压去。
远处高耸着一个塔吊,从她站立的角度看,塔吊的长臂前的刚好与天边那条银白色的绸带重合,那绸带看起来像是被塔吊发射出去似的。
“新的房子要建起来了。”她喃喃道。
没过多久,最后一缕霞光散去,夜幕渐渐爬上天穹。
他看见了边静的回复,三点过发的信息。
【司南】:没事
他嘴角轻轻勾起,点开聊天对话框,想着发点什么过去。
边静正在吃饭,点评着小龙虾里的面块很好吃,口感不错,手工扯出来的面块就是要比外面买的面块劲道。
边静和她妈都喜欢夸老边做的饭好吃。最开始老边不太会做饭,为了鼓励老边多下厨,她们俩只好昧着良心夸,后面随着老边手艺渐渐熟练,厨艺越来越好,她们夸得也就更加真心实意了。
边静小的时候老边并不会做饭,只是某一天他突然心血来潮,试着做了个菜,被陈玲大夸特夸,说他有天赋。
边静记得那时候她妈跟她说不能说爸爸做的饭不好吃,要夸爸爸,如果夸得好的话妈妈就会考虑带她去吃薯条。
于是她一直夸得很卖力。
老边被夸的心花怒放,后面又做了几次,每次都被老婆和女儿夸,于是他信心大涨,苦练厨艺,直至完全从陈玲手里接过掌勺大权。
不只是做饭,做其他家务也是这样。
边静记得,很小的时候,她妈就偷偷教她说“爸爸拖的地就是比妈妈拖得要干净”“妈妈擦的玻璃不干净,有水痕”这种话。
老边很受用,觉得他老婆拖地就是没他拖得干净,然后去上网查怎么擦玻璃不留水痕,专门去买了什么擦玻璃神器回来用,确实擦得干净多了。
许多年过去,老边逐渐变成了家庭妇男,看着他各种各样的家务装备,边静真心实意地建议他去干家政。
“叮咚——”,手机的信息提示音响起,边静看见傅蔺给她发了信息。
【初中-1班-傅蔺】:打扰了,你帮我收拾东西的时候看见了我的石锅吗
边静想了想,回复他。
【争青】:下面的橱柜里,靠近冰箱那边,左起第二个
【争青】:你的锅我都放在下面靠冰箱的几个橱柜里了
【初中-1班-傅蔺】:找到了
【初中-1班-傅蔺】:谢谢
【争青】:OK
吃完饭,边静准备美美的去沙发上玩会儿手机,没想到她妈突然发难。
“等等跟我们出去散步消消食。”陈玲看着她。
“年纪轻轻的谁去散步啊,这么热的天,我不去。”边静头也没回,一屁股坐在沙发上。
“今年哪里热了,而且都七八点钟了还热什么热,别一天到晚呆在空调房里,要得空调病。”陈玲说。
“七八点钟也很热的好吗,地气重。”边静无奈。
陈玲说:“散步还是洗碗,你选一个。”
“我都不选。”边静目不转睛看手机。
“你自己看看你肚子上的肉,你回来称过重没有啊,每天吃了就睡睡了就吃。你马上就去称,你看看你自己胖了多少斤。”陈玲走到她面前。
“哪里胖了,我BMI肯定还是偏瘦的,”边静无语,“我都算胖的话那就找不出几个瘦子了,非要瘦成麻杆没二两肉那种吗”。
“你去称称看。”陈玲拉她上秤,边静觉得自己好像过年时被压在秤上的年猪。
“重了十斤,”边静心态平和,“而且我是刚刚吃饱了饭称的,起码得扣掉四斤”。
“那就是重了六斤,能接受。”边静转身就要进卧室。
“你收拾一下,把身上的睡衣换了,一天天就披着你这身皮,像个什么样子。”陈玲开骂。
边静最终还是被压出去散步了,她穿了件短T套了条热裤,踩了双凉鞋出了门。
她本来想穿人字拖的,被她妈阻止。
她想,真不懂潮流,这可是广东省省鞋。
重庆夏日的傍晚并不会褪去炎热,走在路上,风都是热的。
回到家乡的这两个月她出门的次数屈指可数,她都没有好好静下心来观察过她的家乡,只是心里有个粗略的印象。
她走在人行道上,望着眼前拔地而起的高楼,看着川流不息的车辆,听着与她擦身而过的许多人操着的一口外地口音。
她在夜里听过蛙鸣的田野现在长满了光怪陆离的霓虹灯,妈妈牵着她的手常去的那家在路边推着长长的板车卖水果的摊主已经不见了踪影。
她忽然想起曾经做过的语文阅读理解题,那是余光中的《思台北念台北》,她现在还记得那句“……半田园风的小省城变成了国际化的现代立体大城市。镜头一转,前文提要一样跳速,台北也惊见我,如何从一个寂寞而迷惘的流亡少年变成大四的学生……”。
她十八岁离开这里,前往北京求学,在快到二十六岁的年纪重新回到这里,期间她很少回来,每次回来都觉得快要分辨不出它原本的样子。
她还记得八年前,这里只是个小镇,教学资源落后,学生们总是早早的辍学,或者上职高,很少有学生能够考上大学。
所以她的高考成绩出来,镇上的人听说她考上A大的时候,都说凤凰镇终于飞出了个凤凰,这某种程度上也是她决定读研的原因之一,她觉得她需要成为研究生。
可是啊,她想,背井离乡的孩子终究没能变成凤凰,而是灰溜溜的又回到了家乡。
凤凰啊凤凰,你也惊见我吗?
她正陷在感慨的思绪里,手机的信息提示音将她拉回现实。
【初中-1班-傅蔺】:你有看见我的剃须刀吗?
边静迅速从这种怀古伤今的忧愁中脱身,氤氲着的愁绪一扫而空,氛围没了。
她想,这样好像傅蔺是住在她的家一样,什么东西找不到都来问她。
【争青】:洗漱台镜子背后的柜子里
边静忍不住腹诽,剃须刀除了放在卫生间还能放在什么地方,你家卫生间能放的地方就只有洗漱台的柜子,这还要来问我,你是一点儿没找啊。
【初中-1班-傅蔺】:你在做什么?
【争青】:散步
【初中-1班-傅蔺】:你在哪里散步,我也正准备出来走走
边静看了一圈周围,没认出来这是哪里,问了她爸妈一句。
【争青】:在凤北路,快到时代广场了
【初中-1班-傅蔺】:你在时代广场等我
【争青】:好
傅蔺放下手机,脸上忍不住微笑。
随即出门。
关于跟傅蔺散步这件事,边静是乐见其成的。
她妈是个社牛,一路上散步过来遇见好多个熟人,边静已经营业多次,给好多个阿姨打了招呼。
“爸、妈,你们等等自己逛,我有点事儿,待会儿自己回去。”边静给爸妈说了一声,然后就去了时代广场,等着傅蔺过来。
傅蔺比边静想象中来得快。
正当她看拿着画笔的小孩在石膏娃娃上涂鸦看得津津有味时,听到有人在喊她。
她转身,看见了不远处的傅蔺,正朝她走来。
“你也想画吗。”傅蔺走近她,在她身侧站定。
“我还是算了,”边静摇摇头,对他说,“走吧,去哪转转。”
“你回来之后去过凤中吗?”傅蔺问她。
“没有诶,”边静看向他,“你想去凤中转转吗。”
“嗯,我们去转转吧。那里变化很大,你肯定认不出来了。”
“我先去买水,你要喝什么。”傅蔺问她。
“矿泉水就好。”
两人并肩走在路上,天边橘红色的晚霞又变换了模样。
刚刚出门的时候还只是普普通通的日落,现在竟然慢慢长成了一片火烧云。
“真美”,边静拿出手机,拍下了这片正在静静燃烧的天空。她有些后悔,刚才该买一瓶橘子汽水的。
傅蔺也跟她一起感叹:“重庆夏日傍晚的天空常常很美丽,但是像这样的火烧云却是不多见。”
傅蔺也喜欢看日落,他常常站在他家里的落地窗前,将渝中半岛绮罗一样的晚霞和银镜般的江面尽收眼底。
他低头看边静,很想对她说,有一天你也能看到。
“好奇怪,我以前从来都没有注意过重庆的晚霞,”边静举着镜头对着晚霞,像是舍不得放下来,“我之前竟然一直以为只有滨海城市才能看见好看的晚霞,那种粉紫色的晚霞。看来是我舍近求远了。”
“要我帮你拍照吗,拍你和晚霞。”傅蔺看着她。
“不用了。”边静终于放下手机。
“好。”傅蔺心里稍稍有些遗憾,他其实很想给她拍照的。
“走这边。”他们走到了一个岔路口,傅蔺伸手指了一个方向。
她对现在的凤凰镇一点也不熟,所以只好跟着傅蔺走。
但傅蔺为什么看起来对凤凰很熟的样子呢,他常常回来吗?
“看起来你对这边很熟的样子,”边静转头看他,“你常常回来吗?”
“也不算常常回来吧,只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回来。”傅蔺答道。
“哦。”
其实只是因为这段路傅蔺走过很多遍,所以记得清楚。
走着走着,边静忽然觉得周围有些眼熟。
她想起来,她之前转到这边来过,她爸妈说她们家之前就在这里,后来旧城被拆,这里新建了一所小学。
“我家以前就住这里。”边静开口。
“这里变得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要不是我之前来过,我根本就认不出来。”她接着说。
我知道你家在这里,所以我带你来了这里,傅蔺在心底说道,但他嘴上说的却是:“是吗?”
边静开始描述这里过去的样子。
一点一点,边静的描述和傅蔺的记忆渐渐重合。
边静伸手指着面前的小学:“我家以前就在这里。”
她又指着远处的一个环岛路口:“那个环岛路口以前是一个农贸市场。”
“那时候我周末也睡不了懒觉,赶集的时候一大清早就有小贩拿着大喇叭吆喝,那声音大老远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我家楼上那时候也住了一对大爷大妈,他俩年轻的时候应该是喜欢去舞厅,一把年纪了还在家里拖着音响放舞曲,整栋楼都听得见。”
傅蔺知道那个农贸市场,凤凰镇当时只有一个农贸市场,整个凤凰镇的人都来这里买菜。
这个农贸市场离她家很近,离他家却很远,他奶奶那时候也去那里买菜,需要提着东西走很远的路,所以他常常陪他奶奶一起买菜,帮他奶奶拎东西。
边静又指了一处房子,刚准备开口,就听见傅蔺的声音。
“那里以前是一片农田,种着许多菜。”
边静拍了拍脑袋,说道:“哎呀,我忘了你也是凤凰的人,凤凰镇就这么大,这些地方你肯定知道。”
“你家里是什么样子的呢?”傅蔺问她,他想知道她的童年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
她家一定很温暖,不像他家那样冷清。
“我家有两个卧室,还有个小书房,小书房里有个沙发,那个沙发可以变成小床。有时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会来我家,那个时候我就会去睡那张沙发床。”
“客厅电视墙挂着我妈绣的十字绣,一副很大的《家和万事兴》,那时候很流行,感觉家家户户都有同款。”
“我妈有个小阳台,阳台上种了很多花。但是我家楼上那家人在阳台上养鸡,经常有鸡毛从楼上飘下来飘到我家阳台上,每当这个时候我妈就很生气。”
边静语气里带着笑,沉浸在过去的回忆里,如果她没有那么专注,就会发现傅蔺正深深地看着她,嘴角扬起一个好看的弧度,眼里全是她。
“我卧室里有个小飘窗,上面堆满了我的洋娃娃。那些洋娃娃后来我搬家的时候也带走了,现在也在我的卧室里。”
边静又说了一会儿,然后两个人继续肩并肩的往前走。
她的视线又转移到天空。
这一场华丽的火烧云似乎走到了谢幕之际,一条银白色的绸带将火烧云往天际线压去。
远处高耸着一个塔吊,从她站立的角度看,塔吊的长臂前的刚好与天边那条银白色的绸带重合,那绸带看起来像是被塔吊发射出去似的。
“新的房子要建起来了。”她喃喃道。
没过多久,最后一缕霞光散去,夜幕渐渐爬上天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