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成想把张之杲棺椁运回浙江钱塘只能走水路,而最近的水路是从泰州去泰兴,从泰兴入江,东可去上海,南可进运河。想-免-费-看-完-整-版请百度搜-只是现而今不比以前,贼匪的水军在江上游弋,徐瀛觉得张光成十有八九不敢冒险走运河。
最稳妥的办法是往东去上海,再想到张光成一定能猜出他会来署理泰州,也一定能猜到他一到任就会清查州库,发现库里的银子全没了也一定会去追,不可能没有防范,徐瀛猛然想起一个人,立马叫上储成贵等十几个快班衙役,征用了两条快船,火急火燎往海安追。
不追不晓得,一追他更急。
经过姜堰时打听到张之杲的灵船不但昨天刚从姜堰过,并且是往海安去了。等他风风火火赶到海安,韩秀峰已收到储成贵悄悄让人报的信,正坐在中坝口恭候。
站在船头的虎子发现不对劲,急忙掀起帘子喊道:“老爷,前头全是船,船上还有兵,挡住了我们的去路!”
“本官倒要看看谁这么大胆!”
徐瀛冷哼了一句,钻出船舱一看,只见七八条船拦在河中央,船头船尾全是盐捕营的官兵,还有一个千总和几个把总。设卡收厘的那些人全在东边往这儿看,谁也不敢靠近。再抬头看岸上,只见韩秀峰正朝他拱手,脸上挂着人畜无害的笑容。
“徐老爷,下官恭候多时了。您赶了一夜路,一定没吃早饭,下官准备了包子、烧饼,大米粥和小咸菜,不晓得徐老爷能不能赏光。”
“韩老弟,你的好意徐某心领了,只是公务在身,实在没空叨扰。”
“徐老爷,据我所知您是来署理泰州事的,可从这儿再往东就是角斜,往北是富安和安丰,往南是如皋,您身为泰州正堂去那些地方有何公务?”
徐瀛不想没空跟韩秀峰绕圈子,背着双手冷冷地说:“实不相瞒,本官是去追张光成的!韩老弟,你不会没见过他吧。”
“见过。”
“既然见过,你身为圣上特授的从五品运副,为何不阻拦。”
“他的船上又没夹带私盐,下官为何要阻拦?”
“他的船上没夹带私盐,难不成本官的船上会夹带?”徐瀛指指拦住他去路的盐捕营官兵,目光再次转移到韩秀峰身上。
“误会误会,徐老爷,您误会了。”再次拱拱手,笑看着他道:“徐老爷,下官没拦张光成,反而拦您,自然有下官的道理。”
“韩老弟,要是没记错,海安好像是我泰州治下。你身为两淮运副,竟在我泰州地界上拦我,还调来这么多兵,你意欲何为?”
“不让你去追张光成。”
“你好大的胆!”
“徐老爷,您也太瞧得起我韩秀峰了。论胆子,您的胆比我韩秀峰大多了,而且是忠肝义胆。”
“既然晓得本官忠肝义胆,你为何还敢阻拦?”徐瀛咬牙切齿地问。
韩秀峰一边招呼他上岸,一边意味深长地说:“因为要不是您那会儿提携,下官就做不上现而今这从五品运副。因为您是郭大人的同乡,下官不想也不能看着您一气之下误了前程。”
徐瀛被搞得哭笑不得,禁不住问:“韩志行,这么说你率兵阻拦本官,还是为本官好?替本官着想?”
“正是。”韩秀峰微微点点头,想想又强调道:“如果郭大人在这儿,郭大人一样会下官拦住您。”
“郭大人要是晓得内情又怎会拦我,真是岂有此理!”
“徐老爷,您怎么就听不进劝呢?既然您不听劝,那就这么耗着吧。只要有我韩秀峰在,您就别想从这儿过!”
“你敢!”
“梁九听令,守住中坝口,谁也不许过,谁要是胆敢冲卡,一概拿下。”
“遵命!”
“韩志行,你敢以下犯上!”
“徐老爷,您又不是不晓得,这官我早不想做了,我有何不敢的。”韩秀峰也懒得他磨嘴皮,干脆坐下端起碗筷,像没事人一样吃起早饭。
徐瀛转身看看耷拉着脑袋连头都不敢抬的那些衙役,再看看那些手持长矛砍刀的盐捕营官兵,终于意识到什么叫“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只能冷哼了一声,硬着头皮上岸。
“徐老爷,坐呀,我们边吃边说。”韩秀峰一边帮他盛稀饭,一边跟拉家常似的说:“张光成这儿估计已经到了通州,我就算让您从这儿过,您十有八九也追不上。就算运气好追上了,您又能拿他怎样?”
见韩秀峰让在一边伺候的人全退下了,徐瀛坐到他对面,紧盯着他气呼呼地问:“州库里空空如也,他把上半年收的赋税全卷走了,留下那么大一亏空,换作你,你会不会追?”
“不会。”
“你又不是正印官,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徐老爷,我要是跟您一样是正印官,我一样不会追。”韩秀峰打开蒸笼,帮徐瀛夹出一个热腾腾的包子,解释道:“要晓得那可是全泰州半年的赋税,少说也有两三万两,您觉得他会带在身上吗?既然他不会带在身上,您就算追上又能拿他怎样。都说冤有头债有主,您就算找也只能找张之杲,可张之杲已经死了,您是能让张之杲死而复生,还是打算鞭张之杲的尸。”() ()
“难不成就这么让张光成把半年的赋税卷走?”徐瀛冷冷地问。
“徐老爷,我晓得您气不过,但遇上这种事还真没什么好办法。”韩秀峰放下筷子,不缓不慢地说:“张之杲父子做得是有些过,但事闹成现在这样,也不能全怪他们父子。俗话说兔子急了还要咬人,狗急了还跳墙呢。您想想,贼匪退守扬州之后张之杲告过多少次病,要是那会儿让他致仕回乡,哪会闹成现在这样。”
“不准他致仕的是福珠朗阿,是雷大人。”
“徐老爷,您推的倒干净,据我所知,您好像没少在雷大人跟前帮张之杲美言。”韩秀峰毫不犹豫拆穿了徐瀛的鬼话,又话锋一转:“要不是念您跟郭大人是同乡,我才不会管这烂事,才不会在这儿拦您呢。”
“韩志行,你到底什么意思,你给我把话说清楚!”
“徐老爷,论年纪,您比我大;论出身,您是堂堂的进士;论做官,您入仕比我早,官做得比我大,甚至做过我的上司,照理说轮不着我韩秀峰班门弄斧。可是您竟因为这点事追到了海安,秀峰有几句肺腑之言不吐不快。”
“说,我倒要请教请教老弟的为官之道。”徐瀛嘴上说请教,语气却带着几分讥讽。
在他们这些科举入仕的官眼中,捐纳出身的就不是正途,韩秀峰并不在意,缓缓地说:“徐老爷,这做人要有一个好名声,做官一样要有个好官声。都说人死为大,张之杲现而今都已经死了,您要是还揪着不放,传出去不但会被人笑话,会坏了您的官声,会没朋友,甚至都不会再有上官敢用您。”
徐瀛赫然发现韩秀峰的话有一定道理,一时间竟无言以对。
让他更意外的是,韩秀峰竟从凳子上取出一份手抄的职官志,一边翻看着一边道:“徐老爷,要是这上面没记载错,您应该是咸丰元年十一月补上的扬州府清军总捕同知。”
“是又怎样?”徐瀛下意识问。
韩秀峰追问道:“那您晓不晓得张之杲做了多少年泰州正堂?”
徐瀛只晓得张之杲做了好多年泰州正堂,具体多少却不清楚,禁不住问:“多少年?”
“他是道光二十三年升任泰州知州的,这一做就做了十年。期间,淮扬道换了五任,扬州知府走马灯似的换了六任,两淮盐运使换了七任,甘泉知县换了八任,江都知县换了七任,仪真知县换的更频,前前后后竟换了九任!”
看着徐瀛将信将疑的样子,韩秀峰干脆念道:“陈文杰,广东博罗举人,二十年八月选;孙纬,道光二十五年署;张学襄,顺天大兴人,道光二十六年任;方榆,江西南昌人,道光二十七年九月解,二十九年再任;王检心,河南内乡举人,二十七年十月调……”
“你到底想说什么?”徐瀛不耐烦地问。
“徐老爷,您外放扬州虽不到三年,但不可能不晓得知府和州县正堂为何换这么频,不是因为别的,全是因为赋税!张之杲能做十年泰州正堂,一样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过去十年泰州应缴藩库的赋税从未拖欠过,泰州应协济各大小衙门的粮饷从来没短缺过,刑名一样没出过差错,每三年一次的考绩评语全是卓异!”
“照你这么说他张之杲还是个能吏,还是个好官?”
“对朝廷而言,他还真是。”韩秀峰把职官志放到一边,接着道:“再说任上留下亏空,那亏空的州县多了,有的甚至拖欠朝廷年赋税,而泰州只亏空半年,相比其他州县官,张之杲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换言之,您不但没吃多大亏,反而占了个大便宜,甚至要感谢张之杲,毕竟这无论如何也算不上是一个烂摊子。”
“可是……”
“徐老爷,相信我,真没那么多可是。您要是不信,将来大可去问问郭大人,也可以去问问雷大人,看郭大人和雷大人会怎么说。”看着徐瀛欲言又止的样子,韩秀峰又提醒道:“您那几位幕友我见过,在我看来他们与其说您延聘的幕友,不如说是您的好友,让他们干点别的还行,指望他们辅佐您做泰州正堂可不行,要是有合适的赶紧延聘一位。”
“这官该怎么做,我徐瀛用不着你韩志行教!”
“好吧,当我没说。”
“告辞。”
“不送。”
徐瀛甩手而去,不过没再去追张光成,而是怒气冲冲的率储成贵等衙役掉头回泰州。苏觉明跑过来,看着远去的帆影问:“四爷,您觉得他这泰州正堂能做几天?”
韩秀峰沉默了片刻,回头道:“会读书不一定会做人,能考上功名不一定会做官。他刚愎自用,自以为是,我看这泰州正堂他署理不了几天。”
“他会不会记恨您?”
“要是记恨我,他就不会打道回府了,死要面子活受罪,说得就是他这种人。”韩秀峰抬起胳膊,示意梁九带兵回营,想想又凝重地说:“他或许真是清官,对朝廷也忠心耿耿,但绝不是一个好官。让他来署理泰州事,真不是泰州百姓之福。”
“
顶点
最稳妥的办法是往东去上海,再想到张光成一定能猜出他会来署理泰州,也一定能猜到他一到任就会清查州库,发现库里的银子全没了也一定会去追,不可能没有防范,徐瀛猛然想起一个人,立马叫上储成贵等十几个快班衙役,征用了两条快船,火急火燎往海安追。
不追不晓得,一追他更急。
经过姜堰时打听到张之杲的灵船不但昨天刚从姜堰过,并且是往海安去了。等他风风火火赶到海安,韩秀峰已收到储成贵悄悄让人报的信,正坐在中坝口恭候。
站在船头的虎子发现不对劲,急忙掀起帘子喊道:“老爷,前头全是船,船上还有兵,挡住了我们的去路!”
“本官倒要看看谁这么大胆!”
徐瀛冷哼了一句,钻出船舱一看,只见七八条船拦在河中央,船头船尾全是盐捕营的官兵,还有一个千总和几个把总。设卡收厘的那些人全在东边往这儿看,谁也不敢靠近。再抬头看岸上,只见韩秀峰正朝他拱手,脸上挂着人畜无害的笑容。
“徐老爷,下官恭候多时了。您赶了一夜路,一定没吃早饭,下官准备了包子、烧饼,大米粥和小咸菜,不晓得徐老爷能不能赏光。”
“韩老弟,你的好意徐某心领了,只是公务在身,实在没空叨扰。”
“徐老爷,据我所知您是来署理泰州事的,可从这儿再往东就是角斜,往北是富安和安丰,往南是如皋,您身为泰州正堂去那些地方有何公务?”
徐瀛不想没空跟韩秀峰绕圈子,背着双手冷冷地说:“实不相瞒,本官是去追张光成的!韩老弟,你不会没见过他吧。”
“见过。”
“既然见过,你身为圣上特授的从五品运副,为何不阻拦。”
“他的船上又没夹带私盐,下官为何要阻拦?”
“他的船上没夹带私盐,难不成本官的船上会夹带?”徐瀛指指拦住他去路的盐捕营官兵,目光再次转移到韩秀峰身上。
“误会误会,徐老爷,您误会了。”再次拱拱手,笑看着他道:“徐老爷,下官没拦张光成,反而拦您,自然有下官的道理。”
“韩老弟,要是没记错,海安好像是我泰州治下。你身为两淮运副,竟在我泰州地界上拦我,还调来这么多兵,你意欲何为?”
“不让你去追张光成。”
“你好大的胆!”
“徐老爷,您也太瞧得起我韩秀峰了。论胆子,您的胆比我韩秀峰大多了,而且是忠肝义胆。”
“既然晓得本官忠肝义胆,你为何还敢阻拦?”徐瀛咬牙切齿地问。
韩秀峰一边招呼他上岸,一边意味深长地说:“因为要不是您那会儿提携,下官就做不上现而今这从五品运副。因为您是郭大人的同乡,下官不想也不能看着您一气之下误了前程。”
徐瀛被搞得哭笑不得,禁不住问:“韩志行,这么说你率兵阻拦本官,还是为本官好?替本官着想?”
“正是。”韩秀峰微微点点头,想想又强调道:“如果郭大人在这儿,郭大人一样会下官拦住您。”
“郭大人要是晓得内情又怎会拦我,真是岂有此理!”
“徐老爷,您怎么就听不进劝呢?既然您不听劝,那就这么耗着吧。只要有我韩秀峰在,您就别想从这儿过!”
“你敢!”
“梁九听令,守住中坝口,谁也不许过,谁要是胆敢冲卡,一概拿下。”
“遵命!”
“韩志行,你敢以下犯上!”
“徐老爷,您又不是不晓得,这官我早不想做了,我有何不敢的。”韩秀峰也懒得他磨嘴皮,干脆坐下端起碗筷,像没事人一样吃起早饭。
徐瀛转身看看耷拉着脑袋连头都不敢抬的那些衙役,再看看那些手持长矛砍刀的盐捕营官兵,终于意识到什么叫“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只能冷哼了一声,硬着头皮上岸。
“徐老爷,坐呀,我们边吃边说。”韩秀峰一边帮他盛稀饭,一边跟拉家常似的说:“张光成这儿估计已经到了通州,我就算让您从这儿过,您十有八九也追不上。就算运气好追上了,您又能拿他怎样?”
见韩秀峰让在一边伺候的人全退下了,徐瀛坐到他对面,紧盯着他气呼呼地问:“州库里空空如也,他把上半年收的赋税全卷走了,留下那么大一亏空,换作你,你会不会追?”
“不会。”
“你又不是正印官,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徐老爷,我要是跟您一样是正印官,我一样不会追。”韩秀峰打开蒸笼,帮徐瀛夹出一个热腾腾的包子,解释道:“要晓得那可是全泰州半年的赋税,少说也有两三万两,您觉得他会带在身上吗?既然他不会带在身上,您就算追上又能拿他怎样。都说冤有头债有主,您就算找也只能找张之杲,可张之杲已经死了,您是能让张之杲死而复生,还是打算鞭张之杲的尸。”() ()
“难不成就这么让张光成把半年的赋税卷走?”徐瀛冷冷地问。
“徐老爷,我晓得您气不过,但遇上这种事还真没什么好办法。”韩秀峰放下筷子,不缓不慢地说:“张之杲父子做得是有些过,但事闹成现在这样,也不能全怪他们父子。俗话说兔子急了还要咬人,狗急了还跳墙呢。您想想,贼匪退守扬州之后张之杲告过多少次病,要是那会儿让他致仕回乡,哪会闹成现在这样。”
“不准他致仕的是福珠朗阿,是雷大人。”
“徐老爷,您推的倒干净,据我所知,您好像没少在雷大人跟前帮张之杲美言。”韩秀峰毫不犹豫拆穿了徐瀛的鬼话,又话锋一转:“要不是念您跟郭大人是同乡,我才不会管这烂事,才不会在这儿拦您呢。”
“韩志行,你到底什么意思,你给我把话说清楚!”
“徐老爷,论年纪,您比我大;论出身,您是堂堂的进士;论做官,您入仕比我早,官做得比我大,甚至做过我的上司,照理说轮不着我韩秀峰班门弄斧。可是您竟因为这点事追到了海安,秀峰有几句肺腑之言不吐不快。”
“说,我倒要请教请教老弟的为官之道。”徐瀛嘴上说请教,语气却带着几分讥讽。
在他们这些科举入仕的官眼中,捐纳出身的就不是正途,韩秀峰并不在意,缓缓地说:“徐老爷,这做人要有一个好名声,做官一样要有个好官声。都说人死为大,张之杲现而今都已经死了,您要是还揪着不放,传出去不但会被人笑话,会坏了您的官声,会没朋友,甚至都不会再有上官敢用您。”
徐瀛赫然发现韩秀峰的话有一定道理,一时间竟无言以对。
让他更意外的是,韩秀峰竟从凳子上取出一份手抄的职官志,一边翻看着一边道:“徐老爷,要是这上面没记载错,您应该是咸丰元年十一月补上的扬州府清军总捕同知。”
“是又怎样?”徐瀛下意识问。
韩秀峰追问道:“那您晓不晓得张之杲做了多少年泰州正堂?”
徐瀛只晓得张之杲做了好多年泰州正堂,具体多少却不清楚,禁不住问:“多少年?”
“他是道光二十三年升任泰州知州的,这一做就做了十年。期间,淮扬道换了五任,扬州知府走马灯似的换了六任,两淮盐运使换了七任,甘泉知县换了八任,江都知县换了七任,仪真知县换的更频,前前后后竟换了九任!”
看着徐瀛将信将疑的样子,韩秀峰干脆念道:“陈文杰,广东博罗举人,二十年八月选;孙纬,道光二十五年署;张学襄,顺天大兴人,道光二十六年任;方榆,江西南昌人,道光二十七年九月解,二十九年再任;王检心,河南内乡举人,二十七年十月调……”
“你到底想说什么?”徐瀛不耐烦地问。
“徐老爷,您外放扬州虽不到三年,但不可能不晓得知府和州县正堂为何换这么频,不是因为别的,全是因为赋税!张之杲能做十年泰州正堂,一样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过去十年泰州应缴藩库的赋税从未拖欠过,泰州应协济各大小衙门的粮饷从来没短缺过,刑名一样没出过差错,每三年一次的考绩评语全是卓异!”
“照你这么说他张之杲还是个能吏,还是个好官?”
“对朝廷而言,他还真是。”韩秀峰把职官志放到一边,接着道:“再说任上留下亏空,那亏空的州县多了,有的甚至拖欠朝廷年赋税,而泰州只亏空半年,相比其他州县官,张之杲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换言之,您不但没吃多大亏,反而占了个大便宜,甚至要感谢张之杲,毕竟这无论如何也算不上是一个烂摊子。”
“可是……”
“徐老爷,相信我,真没那么多可是。您要是不信,将来大可去问问郭大人,也可以去问问雷大人,看郭大人和雷大人会怎么说。”看着徐瀛欲言又止的样子,韩秀峰又提醒道:“您那几位幕友我见过,在我看来他们与其说您延聘的幕友,不如说是您的好友,让他们干点别的还行,指望他们辅佐您做泰州正堂可不行,要是有合适的赶紧延聘一位。”
“这官该怎么做,我徐瀛用不着你韩志行教!”
“好吧,当我没说。”
“告辞。”
“不送。”
徐瀛甩手而去,不过没再去追张光成,而是怒气冲冲的率储成贵等衙役掉头回泰州。苏觉明跑过来,看着远去的帆影问:“四爷,您觉得他这泰州正堂能做几天?”
韩秀峰沉默了片刻,回头道:“会读书不一定会做人,能考上功名不一定会做官。他刚愎自用,自以为是,我看这泰州正堂他署理不了几天。”
“他会不会记恨您?”
“要是记恨我,他就不会打道回府了,死要面子活受罪,说得就是他这种人。”韩秀峰抬起胳膊,示意梁九带兵回营,想想又凝重地说:“他或许真是清官,对朝廷也忠心耿耿,但绝不是一个好官。让他来署理泰州事,真不是泰州百姓之福。”
“
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