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三个月过去了。
礼部会试早已放榜,殿试的名次也早出来了,包括任禾在内的重庆府各州县的考生一个没能中式,想着明年朝廷很可能按例开恩科,许多考生落第之后都没回原籍。
在此期间,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是在去年顺天乡试时收递过“条子”的那些大员子弟,一律被发配往新疆充苦差。那些身娇肉贵的公子哥儿一听说要去边荒之地,十分惊恐。他们的老子更是纷纷活动,接二连三上疏,一面自责,一面奏请捐银赎罪。
而朝廷现如今最缺的便是银子,皇上几经权衡,最终放了他们一马,准他们花钱消灾。御史陈庆松有些不识时务,进言“赎罪太骤”、“视法太轻”,让皇上很不高兴,所上的折子被“留中”,就这么不了了之。
二是去年跟西夷签过和约,但上头只有皇上的御批,并没有英、佛、咪、俄四夷国主的御批,所以英、佛、咪、俄四夷使臣今年要来换约。俄夷使臣来得最早,经皇上恩准,从北塘登岸,由天津的地方官员护送至通州,再由礼部和理藩院官员接到城内,并将其安置在早准备好的下榻之所。
总之,俄夷使臣已经到了京城,可朝廷去年跟俄夷所签和约的具体条款,别说天下百姓了,连各部院的郎中主事都知之甚少,而知晓内情的王公、军机大臣和各部院堂官对此又讳莫如深,以至于许多人都晓得朝廷要跟洋人换约,但究竟换什么约却说不出个所以然。
新任直隶总督恒福、直隶布政使文煜相继到了天津,崇厚身为长芦盐运使要在制台和藩台跟前听用,实在抽不开身忙别的事儿,所以韩宸已在运司衙门帮了两个多月忙,不但对换约之事了如指掌,而且正紧张地为如何应对英、佛、咪三夷使臣前来换约做最后准备。
早上去府衙跟石赞清商量了近一个时辰,又匆匆赶到制台大人下榻的盐商宅院,跟奉僧王之命来拜见制台的薛焕私下聊了一会儿,然后吃了几口干粮,便带着家人马不停蹄赶到城西六里的一个村庄。
平时见不着几个外人的村子,今天竟有两个皂隶守在村口,见韩宸来了急忙上前拜见。
“从京城来的客人到了吗?”
“禀韩老爷,客人们全到了,昨儿晚上到的,小的照您的吩咐,让他们借住了保正、甲长早说话的那十九户百姓家。领头的那几位老爷,下榻在盐商陈老爷的别院。”
“好,带我去瞧瞧。”
“遵命,韩老爷请。”
事实上韩宸用不着皂隶带路,因为这个不起眼的村子他已来过好几次,甚至在村里囤了足够三百人吃两个月的粮和十几石盐。
陈姓盐商的别院在村北,由于不怎么来乡下住,宅院建的并不奢华,只是一座里外三进的院子,但跟村里那些低矮破旧的民房一比,真能让人感受到大户人家的气派。
大门口有两个人守着,尽管他们既没带兵器也没穿号衣,可一看就晓得不是寻常百姓。
皂隶跑上去通报,那二人急忙上前行礼。
韩宸微微点点头,跟着他们走进宅院,只见永祥、王河东正同几个同样身穿短褂的把总、外委,围着八仙桌上的舆图商量着什么。
“韩某来迟,让几位久等了。”
“韩老爷,您这是说哪里话。”永祥可不敢在韩宸面前摆架子,连忙让把总、外委们先出去,然后一边请韩宸上座,一边拱手道:“禀韩老爷,四爷命卑职和老王先带弟兄们过来,他要等把京里的事安排妥当了才能来。”
“四爷也要来?”韩宸下意识问。
不等永祥开口,王河东就拱手道:“韩老爷,您跟四爷是什么交情,四爷是什么样的人您最清楚不过,天津这边要发生大事,他不来亲眼瞧瞧又怎会放心。”
“这倒是。”韩宸微微点点头,笑看着二人问:“二位老弟,你们这次拢共来了多少人?”
“禀韩老爷,卑职这次拢共带来三百零八人,其中有十几个马夫和几个蒙古医生。”生怕韩宸担心他们来天津的事,一旦传出去没法儿跟新任直隶总督恒福交代,永祥又转身取来一个信袋:“这是四爷命卑职等人来天津办差的公文,上头盖有内务府的大印。”
韩宸根本不在乎他们究竟有没有公文,顺手放到一边,开门见山地说:“永祥老弟,咱们都不是外人,还是说说正事吧。”
“韩老爷请讲!”() ()
“你们的粮,韩某和崇厚大人早帮着准备好了,就囤在村里,待会儿你们安排个人去验收下。盐,为你们准备了十八石,足够你们吃的了。银钱就对不住了,这两年的事是一件接着一件,运司衙门早被掏空了,你们要是想买些瓜果蔬菜或想买些鸡鸭鱼肉犒劳犒劳弟兄们,只能自个儿想办法。”
“韩老爷这是说哪里话,您和崇厚大人已经帮了我们大忙了,银钱我们有,开拔时四爷让王千里王老爷给了我们三千两!”
“有银子就好。”韩宸微微点点头,随即从袖子里取出一份书信,很认真很严肃地盯着二人道:“这是刘山阳专程差人送给薛大人的急报,确切地说这是后来誊抄的,原件正在僧王手里,韩某觉得二位也应该瞧瞧。”
“谢韩老爷关照,卑职先看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永祥真吓了一跳!
英佛二夷不但派使臣来换约,还派来了一支大军。
英夷派来的大小炮舰炮艇共艘,其中蒸汽大舰一艘,叫“切撒皮克”号,装有大小火炮五十一尊,炮舰上连同船工水手在内的洋兵竟多达五百二十余人;“高飞”号、“巡洋”号、“魔术师”号等蒸汽中舰六艘,装炮六尊至二十一尊不等,载兵九十名至两百四十名不等。
“科罗曼德尔”号、“庇护”号、“巴特勒”号等蒸汽炮艇十一艘,此外还派来一艘叫作“协助”号的运兵船和一艘叫作“海斯泼”号的辎重船。佛夷这次只派来两艘蒸汽炮舰,一艘叫“迪歇尔”号,一艘叫“诺尔札加拉”号。
永祥默默算了一下,凝重地说:“两千多兵,竟多达两百二十余门炮,算下来每十人就有一门炮!”
过去近一年,王河东在南苑做了不少功课,甚至不止一次研究过洋人炮船的模型,接过书信沉吟道:“有些炮是装在船上的,上不了岸,能运上岸的全是小炮。”
“那些打得远的大炮是上不了岸,可够得着炮台啊!”
“二位应该听四爷说过,南北两岸五座炮台上的大小铜铁炮加起来也就五十来尊,其中能够着洋人炮船的恐怕只有富贵从福建运来的那十几尊洋炮,尽管僧王做了不少准备,但要是打起来胜负还真难料,二位心里应该有个数。”
“敢问韩老爷,僧王做了哪些准备?”
“一时半会儿说也说不清楚,二位真要是想知道,不妨去炮台瞧瞧。”
“我们去方便吗?”
“后头我要去送盐,二位可扮成我的随员一道去。”
“谢韩老爷成全。”永祥拱拱手,想想又说道:“韩老爷,卑职还想去城里瞧瞧,想带弟兄们去看看城墙。”
“这事好办,我回头跟石府台说一声,他会命家人陪你们去。”
想到来前四爷说过的那些话,永祥又说道:“韩老爷,有件事卑职差点忘了跟您禀报,来前四爷说皇上之所以命俄夷使臣从北塘上岸,然后由天津官员护送至通州,那是不想让俄使窥破朝廷在海口两岸的布置,英、佛、咪三夷使臣来了同样如此。”
“这我知道一些。”韩宸低声道。
“但还有一件事您恐怕不晓得。”
“啥事?”
“四爷说皇上不太想让蛮横无理的英、佛二夷使臣进京,想让他们在上海跟桂良大人换约,我们开拔时皇上还下了一道谕旨,命桂良大人在上海等候。据说也给僧王下了旨,谕旨中说换约之事须由桂良亲自办理。”
韩宸反应过来,喃喃地说:“难怪薛焕一大早去拜见制台,原来是因为这事儿。”
王河东苦笑道:“去年说好了让洋人今年来换约,现在却反悔了。而洋人又蛮不讲理,他们要是见咱们不许他们从大沽口上岸,见换约之事僧王又没个准信儿,他们一定会强闯甚至会炮轰海口两岸炮台,所以说这一仗是躲不掉的。”
韩宸之前还对换约抱几分希望,毕竟能不打就不打,听永祥和王河东这一说,韩宸意识到这一仗已无法避免,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抬头道:“洋人名为换约,却派这么多兵来,究竟是何意?既然他们没诚意,那就只能打。”
“韩老爷,您说的是,他们没诚意在先,也就别怪咱们没诚意。”
“好一个都没诚意,不说了,衙门里还有一堆事,我先回去。你们要是想去炮台瞧瞧,要是想亲眼看看天津城防,随时可去运司衙门找我。”
礼部会试早已放榜,殿试的名次也早出来了,包括任禾在内的重庆府各州县的考生一个没能中式,想着明年朝廷很可能按例开恩科,许多考生落第之后都没回原籍。
在此期间,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是在去年顺天乡试时收递过“条子”的那些大员子弟,一律被发配往新疆充苦差。那些身娇肉贵的公子哥儿一听说要去边荒之地,十分惊恐。他们的老子更是纷纷活动,接二连三上疏,一面自责,一面奏请捐银赎罪。
而朝廷现如今最缺的便是银子,皇上几经权衡,最终放了他们一马,准他们花钱消灾。御史陈庆松有些不识时务,进言“赎罪太骤”、“视法太轻”,让皇上很不高兴,所上的折子被“留中”,就这么不了了之。
二是去年跟西夷签过和约,但上头只有皇上的御批,并没有英、佛、咪、俄四夷国主的御批,所以英、佛、咪、俄四夷使臣今年要来换约。俄夷使臣来得最早,经皇上恩准,从北塘登岸,由天津的地方官员护送至通州,再由礼部和理藩院官员接到城内,并将其安置在早准备好的下榻之所。
总之,俄夷使臣已经到了京城,可朝廷去年跟俄夷所签和约的具体条款,别说天下百姓了,连各部院的郎中主事都知之甚少,而知晓内情的王公、军机大臣和各部院堂官对此又讳莫如深,以至于许多人都晓得朝廷要跟洋人换约,但究竟换什么约却说不出个所以然。
新任直隶总督恒福、直隶布政使文煜相继到了天津,崇厚身为长芦盐运使要在制台和藩台跟前听用,实在抽不开身忙别的事儿,所以韩宸已在运司衙门帮了两个多月忙,不但对换约之事了如指掌,而且正紧张地为如何应对英、佛、咪三夷使臣前来换约做最后准备。
早上去府衙跟石赞清商量了近一个时辰,又匆匆赶到制台大人下榻的盐商宅院,跟奉僧王之命来拜见制台的薛焕私下聊了一会儿,然后吃了几口干粮,便带着家人马不停蹄赶到城西六里的一个村庄。
平时见不着几个外人的村子,今天竟有两个皂隶守在村口,见韩宸来了急忙上前拜见。
“从京城来的客人到了吗?”
“禀韩老爷,客人们全到了,昨儿晚上到的,小的照您的吩咐,让他们借住了保正、甲长早说话的那十九户百姓家。领头的那几位老爷,下榻在盐商陈老爷的别院。”
“好,带我去瞧瞧。”
“遵命,韩老爷请。”
事实上韩宸用不着皂隶带路,因为这个不起眼的村子他已来过好几次,甚至在村里囤了足够三百人吃两个月的粮和十几石盐。
陈姓盐商的别院在村北,由于不怎么来乡下住,宅院建的并不奢华,只是一座里外三进的院子,但跟村里那些低矮破旧的民房一比,真能让人感受到大户人家的气派。
大门口有两个人守着,尽管他们既没带兵器也没穿号衣,可一看就晓得不是寻常百姓。
皂隶跑上去通报,那二人急忙上前行礼。
韩宸微微点点头,跟着他们走进宅院,只见永祥、王河东正同几个同样身穿短褂的把总、外委,围着八仙桌上的舆图商量着什么。
“韩某来迟,让几位久等了。”
“韩老爷,您这是说哪里话。”永祥可不敢在韩宸面前摆架子,连忙让把总、外委们先出去,然后一边请韩宸上座,一边拱手道:“禀韩老爷,四爷命卑职和老王先带弟兄们过来,他要等把京里的事安排妥当了才能来。”
“四爷也要来?”韩宸下意识问。
不等永祥开口,王河东就拱手道:“韩老爷,您跟四爷是什么交情,四爷是什么样的人您最清楚不过,天津这边要发生大事,他不来亲眼瞧瞧又怎会放心。”
“这倒是。”韩宸微微点点头,笑看着二人问:“二位老弟,你们这次拢共来了多少人?”
“禀韩老爷,卑职这次拢共带来三百零八人,其中有十几个马夫和几个蒙古医生。”生怕韩宸担心他们来天津的事,一旦传出去没法儿跟新任直隶总督恒福交代,永祥又转身取来一个信袋:“这是四爷命卑职等人来天津办差的公文,上头盖有内务府的大印。”
韩宸根本不在乎他们究竟有没有公文,顺手放到一边,开门见山地说:“永祥老弟,咱们都不是外人,还是说说正事吧。”
“韩老爷请讲!”() ()
“你们的粮,韩某和崇厚大人早帮着准备好了,就囤在村里,待会儿你们安排个人去验收下。盐,为你们准备了十八石,足够你们吃的了。银钱就对不住了,这两年的事是一件接着一件,运司衙门早被掏空了,你们要是想买些瓜果蔬菜或想买些鸡鸭鱼肉犒劳犒劳弟兄们,只能自个儿想办法。”
“韩老爷这是说哪里话,您和崇厚大人已经帮了我们大忙了,银钱我们有,开拔时四爷让王千里王老爷给了我们三千两!”
“有银子就好。”韩宸微微点点头,随即从袖子里取出一份书信,很认真很严肃地盯着二人道:“这是刘山阳专程差人送给薛大人的急报,确切地说这是后来誊抄的,原件正在僧王手里,韩某觉得二位也应该瞧瞧。”
“谢韩老爷关照,卑职先看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永祥真吓了一跳!
英佛二夷不但派使臣来换约,还派来了一支大军。
英夷派来的大小炮舰炮艇共艘,其中蒸汽大舰一艘,叫“切撒皮克”号,装有大小火炮五十一尊,炮舰上连同船工水手在内的洋兵竟多达五百二十余人;“高飞”号、“巡洋”号、“魔术师”号等蒸汽中舰六艘,装炮六尊至二十一尊不等,载兵九十名至两百四十名不等。
“科罗曼德尔”号、“庇护”号、“巴特勒”号等蒸汽炮艇十一艘,此外还派来一艘叫作“协助”号的运兵船和一艘叫作“海斯泼”号的辎重船。佛夷这次只派来两艘蒸汽炮舰,一艘叫“迪歇尔”号,一艘叫“诺尔札加拉”号。
永祥默默算了一下,凝重地说:“两千多兵,竟多达两百二十余门炮,算下来每十人就有一门炮!”
过去近一年,王河东在南苑做了不少功课,甚至不止一次研究过洋人炮船的模型,接过书信沉吟道:“有些炮是装在船上的,上不了岸,能运上岸的全是小炮。”
“那些打得远的大炮是上不了岸,可够得着炮台啊!”
“二位应该听四爷说过,南北两岸五座炮台上的大小铜铁炮加起来也就五十来尊,其中能够着洋人炮船的恐怕只有富贵从福建运来的那十几尊洋炮,尽管僧王做了不少准备,但要是打起来胜负还真难料,二位心里应该有个数。”
“敢问韩老爷,僧王做了哪些准备?”
“一时半会儿说也说不清楚,二位真要是想知道,不妨去炮台瞧瞧。”
“我们去方便吗?”
“后头我要去送盐,二位可扮成我的随员一道去。”
“谢韩老爷成全。”永祥拱拱手,想想又说道:“韩老爷,卑职还想去城里瞧瞧,想带弟兄们去看看城墙。”
“这事好办,我回头跟石府台说一声,他会命家人陪你们去。”
想到来前四爷说过的那些话,永祥又说道:“韩老爷,有件事卑职差点忘了跟您禀报,来前四爷说皇上之所以命俄夷使臣从北塘上岸,然后由天津官员护送至通州,那是不想让俄使窥破朝廷在海口两岸的布置,英、佛、咪三夷使臣来了同样如此。”
“这我知道一些。”韩宸低声道。
“但还有一件事您恐怕不晓得。”
“啥事?”
“四爷说皇上不太想让蛮横无理的英、佛二夷使臣进京,想让他们在上海跟桂良大人换约,我们开拔时皇上还下了一道谕旨,命桂良大人在上海等候。据说也给僧王下了旨,谕旨中说换约之事须由桂良亲自办理。”
韩宸反应过来,喃喃地说:“难怪薛焕一大早去拜见制台,原来是因为这事儿。”
王河东苦笑道:“去年说好了让洋人今年来换约,现在却反悔了。而洋人又蛮不讲理,他们要是见咱们不许他们从大沽口上岸,见换约之事僧王又没个准信儿,他们一定会强闯甚至会炮轰海口两岸炮台,所以说这一仗是躲不掉的。”
韩宸之前还对换约抱几分希望,毕竟能不打就不打,听永祥和王河东这一说,韩宸意识到这一仗已无法避免,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抬头道:“洋人名为换约,却派这么多兵来,究竟是何意?既然他们没诚意,那就只能打。”
“韩老爷,您说的是,他们没诚意在先,也就别怪咱们没诚意。”
“好一个都没诚意,不说了,衙门里还有一堆事,我先回去。你们要是想去炮台瞧瞧,要是想亲眼看看天津城防,随时可去运司衙门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