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喊了一句,没听见秦叔宝回应,却有一个老人的声音从书房传来:
“哈哈,原来是高远来了,快快请进。”
说话的是秦叔宝的父亲秦爱,已经六十多岁了,但身体硬朗,声音洪亮。
李卓连忙回应道:
“伯父,我先去拜见伯母,再来和您说话。”
李卓打定主意,要在秦家多住几日,索性先去拜见秦叔宝的母亲。
“你去吧……”秦爱爽朗的说道。
李卓熟门熟路,领着罗士信直接走到秦家中堂。
秦叔宝的母亲宁氏六十多岁,满头银丝,精神很好。此时正和秦叔宝的妻子贾氏,闲话家常。
贾氏听见声音出门迎接,在门口见李卓直接闯进来,道了个万福笑道:
“原来是高远来了,你秦大哥出门迎接兄长了,一会儿就回来。”
贾氏三十来岁,是城西豪商贾润甫的妹妹。李卓这几年经常来,和贾氏也很熟悉。加上李卓年纪小,她也没有避讳。
李卓连忙行礼,笑着招呼:
“见过嫂嫂,我先跟你去拜见伯母,再和伯父叙话,等秦大哥回来就是。”
“如此甚好!”贾氏笑着,在前面领路。
李卓见到秦叔宝的母亲宁氏,连忙大礼拜见:
“小侄李卓,拜见伯母!”
宁氏很稀罕李卓,指了指旁边的椅子,说道:
“原来是高远来了,你且先坐下……”
秦叔宝家的家具,大部分都是五冠庄生产赠送。不但有交椅、还有圈椅、躺椅等,以及各种二十一世纪的家具样式。
李卓前世只是一个普通人,没办法迅速改变大隋的生产力。但生活中熟悉的东西,都搬到大隋了。
在历城附近销售各种家具,反响不错。
李卓拜谢宁氏,依言坐下。
宁氏上下打量李卓,啧啧称赞:
“唉,都这么高了,还这么俊,可以娶媳妇儿了……我和你嫂子会给你留意的,一定给你找个好人家的姑娘……”
秦爱年轻时做过官,宁氏也是官家夫人,见识不凡。
她年纪大了,担心秦叔宝在家赋闲,秦家会沦为平民之家,无法恢复昔日的荣光,叹道:
“你白手起家,让五冠庄越发昌盛,也算是功成名就。可叹你叔宝哥哥,却是在家磋磨时光,一事无成……”
李卓得知秦叔宝可能会去投军,赶着去洛阳之前来见一面,准备劝一劝他。
哪知道是宁氏见李卓有所成就,动了让秦叔宝搏取功名的念头。
武将出山,一般不会像文人那样,反复盘算,选择时机。但现在是大业六年冬,秦叔宝没必要出去折腾。
过几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才是秦叔宝大显身手,扬威天下的时候。
在真实的历史上,秦叔宝就是这两年去投军,跟随来护儿征讨高句丽。
杨广第一次征讨高句丽失败,文武百官都没有功劳,秦叔宝也没有得到官职。他是投靠李渊后,才在李世民麾下受到重用,中间浪费了很多年。
李卓不想秦叔宝现在去投军,在辽东浪费时间。但在宁氏面前不敢直说,笑呵呵的说道:() ()
“伯母这话太过夸奖,小侄可不敢认。这几年东奔西走,也只是将就维持。看着声势不小,实际上有苦自知。”
“秦大哥秉性至孝,在家照顾二老。附近的人,都很羡慕伯父伯母呢。”
李卓最初拜访秦叔宝,还带着功利性,觉得在乱世中有秦叔宝这样的猛将当朋友,会安全许多。
几年相处下来,这份功利早就消失不见。李卓内心里,非常认可秦叔宝一家。
秦爱和宁氏对李卓很亲近,让孤独一人的李卓,找到些许家人长辈的感觉。
“你伯父生性恬淡,觉得早晚桑田闲淡过一生,未尝不是福气,不曾让叔宝去求取功名。”
宁氏有心让秦叔宝求取功名,但又舍不得他离家外出,心中有些矛盾,感慨的说道:
“叔宝担心他离家我们没人照顾,这才蹉跎至今。”
秦叔宝三十多岁还在家,一个原因是父母尚在,膝下无子,要留在家尽孝。另一个原因是大隋一统,没多少建功立业的机会。
“伯母不必多虑,秦大哥不是普通人,时机到了自然一飞冲天。”
李卓劝慰一番,拉过罗士信对宁氏说道:
“他叫罗士信,很有习武的天赋。小侄准备请叔宝哥哥教导他,往后怕是要经常劳烦伯母。”
宁氏和贾氏一样,正因为秦叔宝没有子嗣,很是愁闷。她觉得家里多一个孩子,也许会有好运气,高兴的说道:
“你这话却是客气了,有个孩子热闹些好。这孩子看着倒是不差……你且过来……”
罗士信听到宁氏叫他,乖巧的上前。他见宁氏慈祥的看着他,顿时哭了,说道:
“我小时候没了母亲,今日见到伯母,真与我母亲一般,令人亲近。”
罗士信性子没定,要女性叮嘱管教。李卓特意拉着来拜见宁氏,就是这个意思,特意叮嘱罗士信:
“这位是秦大哥的母亲,我称呼伯母。虽然我把你当作兄弟一样,但你要跟着秦大哥学武,可要想好怎么称呼……”
罗士信只有十一岁,跟着李卓叫宁氏伯母也可以,但李卓怕秦叔宝以后不好管教,有意让他再低一个辈分。
宁氏很喜欢罗士信,含笑对李卓说道:
“你就不要为难他了,既然是你的兄弟,跟着叫我伯母就是了……”
李卓心中有小计较,但也不会逆了宁氏的意,连忙提醒罗士信:
“还不拜见伯母和嫂嫂!”
罗士信第一次在别人家登堂入室,被人如此亲昵对待,还有些不适应。眼眶泛红,再次行礼道:
“罗士信拜见伯母,拜见嫂嫂……”
贾氏成亲多年,至今未有子嗣。见罗士信瘦骨嶙峋,裹着李卓的衣衫完全不合体,心疼得直掉眼泪,连忙扶起他。
“真是个好孩子……”宁氏满意的点点头,非常高兴。
闲谈一阵,宁氏吩咐李卓:
“士信留在这里,叫你嫂嫂看着就是。高远你去和你伯父说话,不要和我们女人家浪费时间。”
“哈哈,原来是高远来了,快快请进。”
说话的是秦叔宝的父亲秦爱,已经六十多岁了,但身体硬朗,声音洪亮。
李卓连忙回应道:
“伯父,我先去拜见伯母,再来和您说话。”
李卓打定主意,要在秦家多住几日,索性先去拜见秦叔宝的母亲。
“你去吧……”秦爱爽朗的说道。
李卓熟门熟路,领着罗士信直接走到秦家中堂。
秦叔宝的母亲宁氏六十多岁,满头银丝,精神很好。此时正和秦叔宝的妻子贾氏,闲话家常。
贾氏听见声音出门迎接,在门口见李卓直接闯进来,道了个万福笑道:
“原来是高远来了,你秦大哥出门迎接兄长了,一会儿就回来。”
贾氏三十来岁,是城西豪商贾润甫的妹妹。李卓这几年经常来,和贾氏也很熟悉。加上李卓年纪小,她也没有避讳。
李卓连忙行礼,笑着招呼:
“见过嫂嫂,我先跟你去拜见伯母,再和伯父叙话,等秦大哥回来就是。”
“如此甚好!”贾氏笑着,在前面领路。
李卓见到秦叔宝的母亲宁氏,连忙大礼拜见:
“小侄李卓,拜见伯母!”
宁氏很稀罕李卓,指了指旁边的椅子,说道:
“原来是高远来了,你且先坐下……”
秦叔宝家的家具,大部分都是五冠庄生产赠送。不但有交椅、还有圈椅、躺椅等,以及各种二十一世纪的家具样式。
李卓前世只是一个普通人,没办法迅速改变大隋的生产力。但生活中熟悉的东西,都搬到大隋了。
在历城附近销售各种家具,反响不错。
李卓拜谢宁氏,依言坐下。
宁氏上下打量李卓,啧啧称赞:
“唉,都这么高了,还这么俊,可以娶媳妇儿了……我和你嫂子会给你留意的,一定给你找个好人家的姑娘……”
秦爱年轻时做过官,宁氏也是官家夫人,见识不凡。
她年纪大了,担心秦叔宝在家赋闲,秦家会沦为平民之家,无法恢复昔日的荣光,叹道:
“你白手起家,让五冠庄越发昌盛,也算是功成名就。可叹你叔宝哥哥,却是在家磋磨时光,一事无成……”
李卓得知秦叔宝可能会去投军,赶着去洛阳之前来见一面,准备劝一劝他。
哪知道是宁氏见李卓有所成就,动了让秦叔宝搏取功名的念头。
武将出山,一般不会像文人那样,反复盘算,选择时机。但现在是大业六年冬,秦叔宝没必要出去折腾。
过几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才是秦叔宝大显身手,扬威天下的时候。
在真实的历史上,秦叔宝就是这两年去投军,跟随来护儿征讨高句丽。
杨广第一次征讨高句丽失败,文武百官都没有功劳,秦叔宝也没有得到官职。他是投靠李渊后,才在李世民麾下受到重用,中间浪费了很多年。
李卓不想秦叔宝现在去投军,在辽东浪费时间。但在宁氏面前不敢直说,笑呵呵的说道:() ()
“伯母这话太过夸奖,小侄可不敢认。这几年东奔西走,也只是将就维持。看着声势不小,实际上有苦自知。”
“秦大哥秉性至孝,在家照顾二老。附近的人,都很羡慕伯父伯母呢。”
李卓最初拜访秦叔宝,还带着功利性,觉得在乱世中有秦叔宝这样的猛将当朋友,会安全许多。
几年相处下来,这份功利早就消失不见。李卓内心里,非常认可秦叔宝一家。
秦爱和宁氏对李卓很亲近,让孤独一人的李卓,找到些许家人长辈的感觉。
“你伯父生性恬淡,觉得早晚桑田闲淡过一生,未尝不是福气,不曾让叔宝去求取功名。”
宁氏有心让秦叔宝求取功名,但又舍不得他离家外出,心中有些矛盾,感慨的说道:
“叔宝担心他离家我们没人照顾,这才蹉跎至今。”
秦叔宝三十多岁还在家,一个原因是父母尚在,膝下无子,要留在家尽孝。另一个原因是大隋一统,没多少建功立业的机会。
“伯母不必多虑,秦大哥不是普通人,时机到了自然一飞冲天。”
李卓劝慰一番,拉过罗士信对宁氏说道:
“他叫罗士信,很有习武的天赋。小侄准备请叔宝哥哥教导他,往后怕是要经常劳烦伯母。”
宁氏和贾氏一样,正因为秦叔宝没有子嗣,很是愁闷。她觉得家里多一个孩子,也许会有好运气,高兴的说道:
“你这话却是客气了,有个孩子热闹些好。这孩子看着倒是不差……你且过来……”
罗士信听到宁氏叫他,乖巧的上前。他见宁氏慈祥的看着他,顿时哭了,说道:
“我小时候没了母亲,今日见到伯母,真与我母亲一般,令人亲近。”
罗士信性子没定,要女性叮嘱管教。李卓特意拉着来拜见宁氏,就是这个意思,特意叮嘱罗士信:
“这位是秦大哥的母亲,我称呼伯母。虽然我把你当作兄弟一样,但你要跟着秦大哥学武,可要想好怎么称呼……”
罗士信只有十一岁,跟着李卓叫宁氏伯母也可以,但李卓怕秦叔宝以后不好管教,有意让他再低一个辈分。
宁氏很喜欢罗士信,含笑对李卓说道:
“你就不要为难他了,既然是你的兄弟,跟着叫我伯母就是了……”
李卓心中有小计较,但也不会逆了宁氏的意,连忙提醒罗士信:
“还不拜见伯母和嫂嫂!”
罗士信第一次在别人家登堂入室,被人如此亲昵对待,还有些不适应。眼眶泛红,再次行礼道:
“罗士信拜见伯母,拜见嫂嫂……”
贾氏成亲多年,至今未有子嗣。见罗士信瘦骨嶙峋,裹着李卓的衣衫完全不合体,心疼得直掉眼泪,连忙扶起他。
“真是个好孩子……”宁氏满意的点点头,非常高兴。
闲谈一阵,宁氏吩咐李卓:
“士信留在这里,叫你嫂嫂看着就是。高远你去和你伯父说话,不要和我们女人家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