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下一灯如豆。
眼中的景象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跳跃的火苗像活泼的小鸟,富有生机地跃动着,也像他胸膛里那颗还在怦怦跳动的心脏。
顾况的意识逐渐回笼。
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寻找摸虎贲匕首和随身携带的玉佩。玉佩好端端躺在他胸前,身上的衣服却换了一套干燥的粗布单衣。
这救命恩人不图他的玉佩,多半也不会拿他的匕首。顾况的目光移到身侧的案几上,果然看到匕首静静地躺在那里。
虽然不知道是谁救了自己,但是匕首放在别人那里终归不放心。顾况想要起身去拿回匕首,却感觉四肢酸软,只能无力倒下,在床上躺成一个大字。
此时门板嘎吱一声。
顾况使劲抻着脖子看去,想要知道自己的救命恩人是何形貌。
门口进来的却是一位矮个敦实得像树桩子一样的老婆婆。粗布头巾,葛布围裙,皮肤也像树皮一样粗粝暗沉。
婆婆手里端了一碗姜汤,隔大老远就能闻到浓烈刺鼻的姜味儿。见顾况醒了,她说:“程姑娘说你在水中受了寒,让老婆子备上热辣辣的姜汤,等你起身了灌上一碗,消病消灾。”说着,把碗朝顾况面前一凑。
程姑娘?顾况心下疑惑。本能地伸手去接姜汤,手指一触碗沿,便被烫得一缩。
这婆婆也意识到了,粗黑的脸上泛起一点赧然的红色,笑道:“你们年轻人手嫩,不比老婆子。手老啦,不怕烫。”说着又朝碗里的汤匙努努嘴,”你用勺子,吹凉了再吃。”
顾况从小到大都喜欢在将军府中明德湖里凫水,每一次他上岸后,总得灌一碗姜汤下去。
可是眼前这碗姜汤与他往日里服用的都不一样。
将军府的姜汤,更应该叫作红糖姜水,明澄澄的橙红色汤面,吃进嘴里甜丝丝的,偶尔有一丝辣味,也立马被甜味盖过了。一碗下去,全身暖洋洋的,像是泡了个热水澡,通体舒畅。
眼下老婆婆端来的姜汤,黄黄水儿,底下半条捣碎的生姜,就算把姜末撇到勺底,稍不注意还是有漏网之鱼顺着水流进嘴里。这黄汤甫一入口,便有一股呛味儿直冲鼻腔。
婆婆一番好意,顾况面上也不好意思露出半分嫌弃之色,他只能一勺一勺,是捏着鼻子吃下了整碗姜汤。婆婆还想劝他嚼一嚼碗底剩下的姜末儿,被顾况婉言谢绝了。
喝完汤,顾况只感到一股热气从他肚子贯通到天灵盖。四肢百髓,暖是暖了,但是暖得暴力,暖得直接,暖得粗犷。
婆婆服侍他吃完姜汤就准备走了。顾况见状,赶忙拦下她:“婆婆刚刚说到程姑娘,请问她现在在何处?我想见见她。”
这婆婆倒也爽快:“程姑娘说啦,你看到这碗姜汤,应该就知道她是谁啦。她现在歇息下了,小公子不如明天再找她罢。”
顾况心中正摸不着头脑。但是他知道这婆婆叫自己小公子,并不是因为认出自己是将军府贵胄,只是老人家看自己着通身气度不似常人,猜出来的。
也就是说,眼前这位婆婆虽然不是敌人,但也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份。
因此,顾况也不敢再多问下去,生怕一个不慎再次将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中。他装作了然的样子,千恩万谢地送走了婆婆。
婆婆心善,临走时为他熄了灯。室内顿时一片黢黑。
顾况却一时半会睡不着。他睁着眼,逐渐适应了黑暗的环境。
月光透过薄薄的窗户纸洒将进来,婆娑的树影也被勾勒在窗纸上,像一副工笔画作。有风拂过,树叶子簌簌摇晃,窸窸窣窣的,却令人莫名安心。
顾况这才想起来今晚是十五,正是明月高悬,清辉无限的时候。
经历了一晚上的火场逃生,月下惊魂,直到此时此刻,顾况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来。他又一次感受到自己坚实有力的心跳声,年轻,笃定,有无限的希望。
久违的睡意渐渐爬上顾况的眼皮,但是他心中有诸多疑问牵挂着,关于刘公子和玉郎,关于异族人阿叵苏,关于神秘的程姑娘。半梦半醒间,他的记忆不断倒流,流回临水听风,流回年少时的明德湖,最终流回六岁时的夏日。
他记起这所谓的程姑娘是谁了。
程遥青。
八年前不声不响地消失,她如何又突然出现了?
他恨恨地在舌尖转过她的名字,心头一松,沉沉睡去。
*
在混沌未明的梦境中,顾况回到了第一次见程遥青的场景。
那时他正和爷爷送来的新朋友在明德湖里玩一种追浮标的游戏。
所谓追浮标,就是一个人身后绑了浮标,先行出发,第二个人待他游出一尺有余时奋起直追。
如若追上,则能赢下顾小少爷所设的奖励。
顾况兴致勃勃地当戴浮标的那个人。
岸上一声号令,他便往湖心奋力排浪游去。
也许是他游得有点太性急了,没划拉几下,就感到左小腿的腿肚子一片酸软,根本使不上力。
他的心一下子慌乱如麻。腿上无处使力,手里还在扑腾,奋力将自己的头浮出水面,高喊:“救命啊!救命啊!”
所幸岸上家丁众多,水里还有一个能泳的,很快,乌泱泱一群人如同下饺子一般,把呛了好几口水的顾小少爷从水里捞了出来。
顾况伏在地上,在仆人们的帮助下呕出脏水。
正当他呕得胃里酸水都要出来的时候,抬眼看到了一角素白的裙裾。
他抬起头,看到了一位一身缟素,头簪白花的少女。
剪水瞳,远山眉。
顾盼神辉,肤赛霜雪。
容色逼人,摄人心魄。
顾况的呼吸不由得一窒。
如果不是此时一身秽物的尴尬境地,他一定会盛赞一句:“姑射仙子真临世,九天仙女落凡尘!”
只是这少女脸上带着些掩不住的憔悴,眼中还含着一种顾况没见过的神色。
后来顾况才品出来,这种神色叫嫌弃。
少女手里拿了一个花鸟纹青瓷碗,蹲下往顾况嘴边一凑。
“喏,姜汤。”
顾况想也不想,一仰脖子灌下去。
舌尖传来燎烧般的辣意。
嘶,好辣!
顾况欲哭无泪。
仙女姐姐,你忘了放红糖!
*
一觉醒来,已是天光大亮。
一宿黑甜,令人餍足。他试着活动了一下手脚,发现经过一晚上的休整,已经有了力气。
起身下床,就看见桌上有一碟三个细白面包子。顾况的肚子适时发出了响亮的一声,他顾不得什么仪态,抓起一个就塞进口里。
细白面的包子还有隐隐的余温,想来已经在桌上放了一些时候,嚼起来已经有点硬了,淡然无味。顾况禁不住想念将军府中每天热气腾腾的早饭。
清粥小菜,鲈鱼春卷,抱蛋鲜羹。
厨房的老高,布菜的小螺,服侍的阿喜。
数十年的光阴就这么湮灭于一场大火。
顾况空口大嚼,白面包子渐渐噎住了喉咙,变得难以下咽。
别想了,都已经不在了。
他告诉自己。
顾况这才察觉自己的脸上有些异样。
伸手一摸,才发觉不知不觉流下两行清泪。
他静静的抽噎了一会,将眼泪胡乱一抹,估摸着眼眶不那么红了,便拿上碟子里剩下两个包子,推开木门。
门口空地上的女人朝他回头看来。
一身青衣短打,头发束成高高的马尾,手上握着一柄缠布大刀,正舞得游刃有余。
正是程遥青。
顾况努力憋出一个难看的笑容:“师姐,好久不见。”
程遥青挽了个刀花,将刀收至背后。
面前的顾小少爷眼圈红红的,塞满包子的嘴让原本俊秀的脸多了一丝滑稽。他整个人如同抽离了魂魄一般摇摇欲坠。
像一只落魄的小狗。
程遥青心下如是想。
她朝着顾况招招手,示意他过来:“既然起来了,就让我看看这些年你的早功如何。”
*
顾况就知道,遇到程遥青准没好事。
顾况第二次见到程遥青,她正身着一身劲装,头发高高束起,右臂上扎着黑色纱布,抱着一把看起来就非常沉重的大刀。
顾老将军为顾况介绍:“这是你的师姐,程遥青。程女侠的刀法名冠江南,日后暂由她带你习武。你要向程师姐多多讨教。”
说是师姐,其实就是顾老将军给顾况找的临时习武师傅,顾况需要执师礼,遵师命。
顾况高兴地应下了,在祖父的指导下冲着程遥青磕了三个响头。
顾家的拜师礼不注重繁文缛节,无需礼金束脩,只需拜得三拜,就算诚心入门。
顾况三次拜首完毕,被程遥青双手扶起。
他抬首望去。
只见她眸色深深,如隔冰雪。
她是一个严格到近乎苛刻的老师,在顾况跟着她习武的一年内,真真是被折磨得死去活来。
譬如马步,一定要沉肩挺胸,塌腰直背,绵息长吐,腿定如松。
如若顾况下盘不稳,程遥青一脚就能将他勾倒,摔一个大马趴,然后从头开始计时。
再譬如虎贲拳,打起来得虎虎生风,手攫足踏,气势兼雄。
程遥青与他拆招,总是轻轻松松就化去顾况使出吃奶劲的拳头。“不够,再来一次。”顾况日日下习武场,噩梦里都是这句话。
一整年,无论是三伏酷暑,还是数九寒冬,顾况都被迫勤勤恳恳,不敢稍有懈怠。
连顾府里的小丫鬟都笑说:“小少爷好似变了个人呢。”
但是一年之后,顾况的苦日子结束得猝不及防。
当他又一日拖着不情愿的腿走到演武场中时,程遥青不见了,面前换了个粗憨魁梧的大汉。
“顾小公子,我是虎贲军第四营的牛七,顾将军说,让我负责以后教你习武。”
程遥青就此从他的生活中消失了。
*
逃脱程遥青魔爪的顾况怎么也想不到,他有朝一日又经历了自己幼时习武的痛苦。
他屈膝蹲腿,双手平举,拼命想稳住颤抖的腿脚。
身后风声传来,程遥青一个刀面拍在他的背上,顾况的身子晃了晃,几乎就快面朝地栽了过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堪堪稳住。
“顾小少爷这几年可是疏于练功啊。”
程遥青语气淡然,顾况却从里面敏锐地听到了一丝嫌弃。
不过是嫌弃他武艺不精呗。
顾况恨得牙痒痒,只能低头沉默以示不服。
缠了布的刀尖转到顾况的前方,挑起他的下巴。
“双目正视前方,想象你足坠千金。”
程遥青说着,又用自己的脚去勾顾况的脚。
这一次顾况没有被勾动,稳如磐石地站在地面上。
顾况感觉脚下的状况稳定,赶忙问出自己最想问的问题。
“师姐,你怎么来京城了?”
眼中的景象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跳跃的火苗像活泼的小鸟,富有生机地跃动着,也像他胸膛里那颗还在怦怦跳动的心脏。
顾况的意识逐渐回笼。
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寻找摸虎贲匕首和随身携带的玉佩。玉佩好端端躺在他胸前,身上的衣服却换了一套干燥的粗布单衣。
这救命恩人不图他的玉佩,多半也不会拿他的匕首。顾况的目光移到身侧的案几上,果然看到匕首静静地躺在那里。
虽然不知道是谁救了自己,但是匕首放在别人那里终归不放心。顾况想要起身去拿回匕首,却感觉四肢酸软,只能无力倒下,在床上躺成一个大字。
此时门板嘎吱一声。
顾况使劲抻着脖子看去,想要知道自己的救命恩人是何形貌。
门口进来的却是一位矮个敦实得像树桩子一样的老婆婆。粗布头巾,葛布围裙,皮肤也像树皮一样粗粝暗沉。
婆婆手里端了一碗姜汤,隔大老远就能闻到浓烈刺鼻的姜味儿。见顾况醒了,她说:“程姑娘说你在水中受了寒,让老婆子备上热辣辣的姜汤,等你起身了灌上一碗,消病消灾。”说着,把碗朝顾况面前一凑。
程姑娘?顾况心下疑惑。本能地伸手去接姜汤,手指一触碗沿,便被烫得一缩。
这婆婆也意识到了,粗黑的脸上泛起一点赧然的红色,笑道:“你们年轻人手嫩,不比老婆子。手老啦,不怕烫。”说着又朝碗里的汤匙努努嘴,”你用勺子,吹凉了再吃。”
顾况从小到大都喜欢在将军府中明德湖里凫水,每一次他上岸后,总得灌一碗姜汤下去。
可是眼前这碗姜汤与他往日里服用的都不一样。
将军府的姜汤,更应该叫作红糖姜水,明澄澄的橙红色汤面,吃进嘴里甜丝丝的,偶尔有一丝辣味,也立马被甜味盖过了。一碗下去,全身暖洋洋的,像是泡了个热水澡,通体舒畅。
眼下老婆婆端来的姜汤,黄黄水儿,底下半条捣碎的生姜,就算把姜末撇到勺底,稍不注意还是有漏网之鱼顺着水流进嘴里。这黄汤甫一入口,便有一股呛味儿直冲鼻腔。
婆婆一番好意,顾况面上也不好意思露出半分嫌弃之色,他只能一勺一勺,是捏着鼻子吃下了整碗姜汤。婆婆还想劝他嚼一嚼碗底剩下的姜末儿,被顾况婉言谢绝了。
喝完汤,顾况只感到一股热气从他肚子贯通到天灵盖。四肢百髓,暖是暖了,但是暖得暴力,暖得直接,暖得粗犷。
婆婆服侍他吃完姜汤就准备走了。顾况见状,赶忙拦下她:“婆婆刚刚说到程姑娘,请问她现在在何处?我想见见她。”
这婆婆倒也爽快:“程姑娘说啦,你看到这碗姜汤,应该就知道她是谁啦。她现在歇息下了,小公子不如明天再找她罢。”
顾况心中正摸不着头脑。但是他知道这婆婆叫自己小公子,并不是因为认出自己是将军府贵胄,只是老人家看自己着通身气度不似常人,猜出来的。
也就是说,眼前这位婆婆虽然不是敌人,但也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份。
因此,顾况也不敢再多问下去,生怕一个不慎再次将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中。他装作了然的样子,千恩万谢地送走了婆婆。
婆婆心善,临走时为他熄了灯。室内顿时一片黢黑。
顾况却一时半会睡不着。他睁着眼,逐渐适应了黑暗的环境。
月光透过薄薄的窗户纸洒将进来,婆娑的树影也被勾勒在窗纸上,像一副工笔画作。有风拂过,树叶子簌簌摇晃,窸窸窣窣的,却令人莫名安心。
顾况这才想起来今晚是十五,正是明月高悬,清辉无限的时候。
经历了一晚上的火场逃生,月下惊魂,直到此时此刻,顾况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来。他又一次感受到自己坚实有力的心跳声,年轻,笃定,有无限的希望。
久违的睡意渐渐爬上顾况的眼皮,但是他心中有诸多疑问牵挂着,关于刘公子和玉郎,关于异族人阿叵苏,关于神秘的程姑娘。半梦半醒间,他的记忆不断倒流,流回临水听风,流回年少时的明德湖,最终流回六岁时的夏日。
他记起这所谓的程姑娘是谁了。
程遥青。
八年前不声不响地消失,她如何又突然出现了?
他恨恨地在舌尖转过她的名字,心头一松,沉沉睡去。
*
在混沌未明的梦境中,顾况回到了第一次见程遥青的场景。
那时他正和爷爷送来的新朋友在明德湖里玩一种追浮标的游戏。
所谓追浮标,就是一个人身后绑了浮标,先行出发,第二个人待他游出一尺有余时奋起直追。
如若追上,则能赢下顾小少爷所设的奖励。
顾况兴致勃勃地当戴浮标的那个人。
岸上一声号令,他便往湖心奋力排浪游去。
也许是他游得有点太性急了,没划拉几下,就感到左小腿的腿肚子一片酸软,根本使不上力。
他的心一下子慌乱如麻。腿上无处使力,手里还在扑腾,奋力将自己的头浮出水面,高喊:“救命啊!救命啊!”
所幸岸上家丁众多,水里还有一个能泳的,很快,乌泱泱一群人如同下饺子一般,把呛了好几口水的顾小少爷从水里捞了出来。
顾况伏在地上,在仆人们的帮助下呕出脏水。
正当他呕得胃里酸水都要出来的时候,抬眼看到了一角素白的裙裾。
他抬起头,看到了一位一身缟素,头簪白花的少女。
剪水瞳,远山眉。
顾盼神辉,肤赛霜雪。
容色逼人,摄人心魄。
顾况的呼吸不由得一窒。
如果不是此时一身秽物的尴尬境地,他一定会盛赞一句:“姑射仙子真临世,九天仙女落凡尘!”
只是这少女脸上带着些掩不住的憔悴,眼中还含着一种顾况没见过的神色。
后来顾况才品出来,这种神色叫嫌弃。
少女手里拿了一个花鸟纹青瓷碗,蹲下往顾况嘴边一凑。
“喏,姜汤。”
顾况想也不想,一仰脖子灌下去。
舌尖传来燎烧般的辣意。
嘶,好辣!
顾况欲哭无泪。
仙女姐姐,你忘了放红糖!
*
一觉醒来,已是天光大亮。
一宿黑甜,令人餍足。他试着活动了一下手脚,发现经过一晚上的休整,已经有了力气。
起身下床,就看见桌上有一碟三个细白面包子。顾况的肚子适时发出了响亮的一声,他顾不得什么仪态,抓起一个就塞进口里。
细白面的包子还有隐隐的余温,想来已经在桌上放了一些时候,嚼起来已经有点硬了,淡然无味。顾况禁不住想念将军府中每天热气腾腾的早饭。
清粥小菜,鲈鱼春卷,抱蛋鲜羹。
厨房的老高,布菜的小螺,服侍的阿喜。
数十年的光阴就这么湮灭于一场大火。
顾况空口大嚼,白面包子渐渐噎住了喉咙,变得难以下咽。
别想了,都已经不在了。
他告诉自己。
顾况这才察觉自己的脸上有些异样。
伸手一摸,才发觉不知不觉流下两行清泪。
他静静的抽噎了一会,将眼泪胡乱一抹,估摸着眼眶不那么红了,便拿上碟子里剩下两个包子,推开木门。
门口空地上的女人朝他回头看来。
一身青衣短打,头发束成高高的马尾,手上握着一柄缠布大刀,正舞得游刃有余。
正是程遥青。
顾况努力憋出一个难看的笑容:“师姐,好久不见。”
程遥青挽了个刀花,将刀收至背后。
面前的顾小少爷眼圈红红的,塞满包子的嘴让原本俊秀的脸多了一丝滑稽。他整个人如同抽离了魂魄一般摇摇欲坠。
像一只落魄的小狗。
程遥青心下如是想。
她朝着顾况招招手,示意他过来:“既然起来了,就让我看看这些年你的早功如何。”
*
顾况就知道,遇到程遥青准没好事。
顾况第二次见到程遥青,她正身着一身劲装,头发高高束起,右臂上扎着黑色纱布,抱着一把看起来就非常沉重的大刀。
顾老将军为顾况介绍:“这是你的师姐,程遥青。程女侠的刀法名冠江南,日后暂由她带你习武。你要向程师姐多多讨教。”
说是师姐,其实就是顾老将军给顾况找的临时习武师傅,顾况需要执师礼,遵师命。
顾况高兴地应下了,在祖父的指导下冲着程遥青磕了三个响头。
顾家的拜师礼不注重繁文缛节,无需礼金束脩,只需拜得三拜,就算诚心入门。
顾况三次拜首完毕,被程遥青双手扶起。
他抬首望去。
只见她眸色深深,如隔冰雪。
她是一个严格到近乎苛刻的老师,在顾况跟着她习武的一年内,真真是被折磨得死去活来。
譬如马步,一定要沉肩挺胸,塌腰直背,绵息长吐,腿定如松。
如若顾况下盘不稳,程遥青一脚就能将他勾倒,摔一个大马趴,然后从头开始计时。
再譬如虎贲拳,打起来得虎虎生风,手攫足踏,气势兼雄。
程遥青与他拆招,总是轻轻松松就化去顾况使出吃奶劲的拳头。“不够,再来一次。”顾况日日下习武场,噩梦里都是这句话。
一整年,无论是三伏酷暑,还是数九寒冬,顾况都被迫勤勤恳恳,不敢稍有懈怠。
连顾府里的小丫鬟都笑说:“小少爷好似变了个人呢。”
但是一年之后,顾况的苦日子结束得猝不及防。
当他又一日拖着不情愿的腿走到演武场中时,程遥青不见了,面前换了个粗憨魁梧的大汉。
“顾小公子,我是虎贲军第四营的牛七,顾将军说,让我负责以后教你习武。”
程遥青就此从他的生活中消失了。
*
逃脱程遥青魔爪的顾况怎么也想不到,他有朝一日又经历了自己幼时习武的痛苦。
他屈膝蹲腿,双手平举,拼命想稳住颤抖的腿脚。
身后风声传来,程遥青一个刀面拍在他的背上,顾况的身子晃了晃,几乎就快面朝地栽了过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堪堪稳住。
“顾小少爷这几年可是疏于练功啊。”
程遥青语气淡然,顾况却从里面敏锐地听到了一丝嫌弃。
不过是嫌弃他武艺不精呗。
顾况恨得牙痒痒,只能低头沉默以示不服。
缠了布的刀尖转到顾况的前方,挑起他的下巴。
“双目正视前方,想象你足坠千金。”
程遥青说着,又用自己的脚去勾顾况的脚。
这一次顾况没有被勾动,稳如磐石地站在地面上。
顾况感觉脚下的状况稳定,赶忙问出自己最想问的问题。
“师姐,你怎么来京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