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时济早已见到皇帝,此时已把施谓断臂及枕骨扇被抢一事说明,神态十分激愤,企图煽动听者的情绪。
至于听者,一刻多后,除了皇帝,还有被急召赶来的一些三品以上大臣及皇子,及三皇子口中的罪魁祸首孟淮妴。
乔时济不厌其烦地复述一遍。
此时,受到传召的施谓也终于赶来,他受了些伤,但能走路,只是没有换上公服,一身染了血的燕服外加上一件比甲遮盖被割破的衣衫,以免殿前失仪。只是那被白布包扎着的断臂下的点点红色,还是触目惊心。
蒋林身为救下施谓的人,也特被召来,蒋卫则亲自扶着他一同前来。
蒋林停职至今,无公服可穿,因此见着身旁弟弟穿着一身内赤外茶,胸腹牙色线纹绣小团花、品寸为朱红色底牙色线绣的公服时,他心中有一抹不快——其实方才蒋卫在家中时也穿着这身公服,但现在一起站在殿中了,叫他觉出自己的不堪来。
听了乔时济一腔真情的演绎,孟淮妴身为被攀咬方,出列辩驳起来。
“陛下明鉴,陛下命臣把折扇交给大理寺卿,臣的折扇又没有猫腻,何苦犯下这等恶行!”
“臣本就奇怪前日三皇子才看过折扇,为何今日又要求查看,原来……”她话未说尽,转而道,“大理寺卿才拿到折扇不过半日,竟然就遭了毒手,想必还没有时间查看折扇吧?”
施谓得了蒋卫吩咐,如实道:“我确实尚未来得及查看。”
“这就对了!贼人就是要在大理寺卿证明折扇寻常之前,把折扇抢走,如此快的速度,还让大理寺卿断了臂,很明显,这是想嫁祸于臣。”
都察院右都御史此时问道:“不知大理寺卿、蒋大少爷和三皇子殿下,三人是如何遇到的?”
这个缘由,乔时济方才讲述之时已说过,他再次重复:“我想知晓那折扇究竟是不是杀我满府的凶器,遂跟着大理寺卿,想瞧瞧他如何验看。”
蒋林也十分好回答,他道:“草民在府中养伤月余,人都要躺废了,这才去人少之处,瞧瞧外头的景色,听闻呼救,前往查看。”
施谓则面色古怪地看了一眼三皇子,才道:“陛下,臣,臣本想去寻个卖扇的铺子,先了解一二,以免把凌华郡主的折扇损坏了。可察觉到有人跟踪,就刻意往僻静处去,想引出跟踪之人。”
接着,他把自己的遭遇说了一遍,“两个护卫去追击刺客,臣以为那便是跟踪者,如今看来,跟踪的竟还有三皇子殿下。”
三人的理由都合情合理,眼睁睁看着施谓这说法对自己不利,乔时济也无法辩驳,他总不能说自己和施谓、蒋林相约。
即便大家对施谓是蒋家之人心知肚明,明面上也不能捅破。
因此,皇帝没有追究他们三人为何如此巧合的相遇,只着重问询刺客之事。
三皇子咬死是孟淮妴派人想换走折扇,孟淮妴则死不承认,蒙冤一般与乔时济辩驳,言有人想要嫁祸。
在两人争论之中,皇帝静静端坐,闭上眼睛,也不知听没听。直到他睁开双目,不经意般扫过施谓断了的半截胳膊,蒋卫才收回目光,心道:果然如此。
乔时济这个蠢货,想让皇帝相信今日的窃扇和谋害朝廷命官之事是孟淮妴干的,那么必须得让皇帝相信那折扇真的有问题。
在此之前,皇帝会相信的,只有栽赃嫁祸。
而施谓只断了半臂,原来是留着作此用处呢——施谓毫无性命之忧,能更使皇帝怀疑蒋家在搞党派倾轧、铲除异己。
看破了孟淮妴的这些算计,蒋卫是彻底打消了对施谓的疑虑。
只可惜,乔时济出口在前,他即便是想到了这些,也是无法力挽狂澜,只能任由事件发展下去了。
蒋卫所料不错,皇帝脑中想到的,会栽赃嫁祸的人是蒋家。若不是蒋家“自弹自唱”这出戏,施谓又怎会只断了胳膊呢?他该是没命才对!
至于折扇内有没有问题,孟淮妴是否参与了屠杀皇子之案,皇帝也怀疑,但案子查明之前,所有人都可疑。
可前有神剑出现在威远侯府上,还牵扯了怀国公,再有绞流环金扇在绥匀郡主手上——也不知自己这第三子是否真是太过单纯,叫什么人给利用了,才惹了这么一出。
想到此,皇帝视线从蒋卫和蒋林身上掠过。
若是灭杀皇子案的真凶在栽赃陷害,那么其目的,是要祸乱朝纲,搅个天翻地覆?这个人,真的是蒋家吗?
“蟠云玉也是稀有之物,正常人岂会拿它造两把一模一样的扇子!你如此做法,分明就是有猫腻!”乔时济还在与孟淮妴争论,并提出了这个质问。
“三皇子如何笃定我有两把一模一样的扇子?”孟淮妴不答反问。
乔时济回道:“我今日派人问过为你造扇的袭风阁管事,得知他阁中为你造的枕骨扇在‘枕’字上多了一撇,而我前日所见,你那把枕骨扇上的字,可十分完美!”
“是吗——”孟淮妴拖着疑问,视线刻意从蒋卫身上挑衅般掠过,看向施谓,“大理寺卿这个当事人怎么不说说当时发生了何事?”
施谓被这话气到,一脸羞怒,众人也是面有讪讪:你们吵得那么激烈,叫人家怎么插话?
他不动声色瞧了蒋卫一眼,见没有指示,才把遭遇道明,半分隐瞒也无。
施谓口齿清晰,十分肯定蒙面人抢走了自己怀中那把枕骨扇,他现在手上的,则是蒙面人留在车里的。
听到此处,孟淮妴表现出失望之色,深深看了蒋卫一眼。
蒋卫没有得意,只是微微垂眸,表示谦逊般。
这谦逊其实也不是装的,施谓断臂,已注定无法否定这整件事情的发生,即便他今日能拦下三皇子,也需要给施谓的断臂找个理由。
三皇子吐露抢夺一事后,若让施谓否定有两把枕骨扇,局面在皇帝看来将会变成:三皇子咬死有两把,而蒋家的人施谓确定只有一把,即代表蒋家在帮孟淮妴。
若让皇帝认为蒋家帮了孟淮妴,也并不能解除蒋家栽赃嫁祸的嫌疑,因为接下来,皇帝会认为,此局是蒋家在对付三皇子,同时蒋家还在离间皇帝与孟家的关系。
可三皇子是皇帝最喜爱的儿子,他又才被灭了满府,正是得皇帝心疼的时候,此时动他,不是在动人心肝肉吗?蒋家必然会被皇帝在心中大大记上一笔罪过。
况且,这还是孟淮妴配合的情况,若是孟淮妴不配合,承认自己有两把枕骨扇,那么说谎的施谓,又该如何圆?
而放任不管、任由发展,则会让皇帝怀疑蒋家想要利用三皇子对付孟家,这与蒋家想要铲除皇子相比,罪过轻多了。
能让他进退两难,孟淮妴不愧是棋高一着。
待施谓叙述过后,孟淮妴立刻上前,拿过枕骨扇,展开后对扇头处一瞧,大惊失色:“怎会如此?”
乔时济则是十分得意:“凌华郡主,这便是人证物证!大理寺卿可是亲眼所见两把枕骨扇,你还想否认吗?怎么这会在演什么呢?”
“三皇子此言差矣!”孟淮妴收起惊色,“我可从未否认过我有两把枕骨扇。”
又对皇帝道拱手道,“陛下,臣早朝时给出的枕骨扇,扇头之上可没有多这一撇啊!”
见她承认,乔时济忙对皇帝道:“父皇,她有两把枕骨扇,定是一把藏着武器,一把用作遮掩,早朝时竟不说明,看来那时就算计好了要来个偷梁换柱!”
“三皇子真是好想法!”孟淮妴对皇帝拱手道:“还请陛下明鉴,臣之所以有两把枕骨扇,是因第一把交给袭风阁所造,到手后不久,臣发现‘枕’字多了一撇,十分不完美,心中膈应,把那扇子让人扔到库房去了。可臣用心设计的折扇,必要得到,才又另找了凉扇楼打造。”
“早朝时,三皇子提出对臣常用的一把折扇有怀疑,臣便把常用的折扇拿出了,当时完全不记得数年前被扔入库房的那把残次品了啊!”
听到这种解释,蒋林特意四处看去,见到众人都不怀疑这套说辞,对蒋卫的算中又生不甘。
乔时济也很不满这套说辞,他抓着不放道:“袭风阁把你的扇子做坏了,你竟然也不去寻事?”
孟淮妴昂首看他,道:“我又不差钱,传出去了,还叫人觉得我斤斤计较,我何故要徒增恶名?”
这说辞也很合理,乔时济回想一番那扇头上的一撇,确实是正常人都不会斤斤计较的微小瑕疵。
眼见着路一条条被堵上,乔时济只得道:“这些都是你一面之词!谁知你是否在枕骨扇中藏有绞流环金扇!”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孟淮妴也怒了,“三皇子,你这意思,是无论如何都要把我郡主府掘地三尺了是不是?我倒要问一问,若大理寺卿所言不假,这把枕骨扇又为何会多这一撇?”
至于听者,一刻多后,除了皇帝,还有被急召赶来的一些三品以上大臣及皇子,及三皇子口中的罪魁祸首孟淮妴。
乔时济不厌其烦地复述一遍。
此时,受到传召的施谓也终于赶来,他受了些伤,但能走路,只是没有换上公服,一身染了血的燕服外加上一件比甲遮盖被割破的衣衫,以免殿前失仪。只是那被白布包扎着的断臂下的点点红色,还是触目惊心。
蒋林身为救下施谓的人,也特被召来,蒋卫则亲自扶着他一同前来。
蒋林停职至今,无公服可穿,因此见着身旁弟弟穿着一身内赤外茶,胸腹牙色线纹绣小团花、品寸为朱红色底牙色线绣的公服时,他心中有一抹不快——其实方才蒋卫在家中时也穿着这身公服,但现在一起站在殿中了,叫他觉出自己的不堪来。
听了乔时济一腔真情的演绎,孟淮妴身为被攀咬方,出列辩驳起来。
“陛下明鉴,陛下命臣把折扇交给大理寺卿,臣的折扇又没有猫腻,何苦犯下这等恶行!”
“臣本就奇怪前日三皇子才看过折扇,为何今日又要求查看,原来……”她话未说尽,转而道,“大理寺卿才拿到折扇不过半日,竟然就遭了毒手,想必还没有时间查看折扇吧?”
施谓得了蒋卫吩咐,如实道:“我确实尚未来得及查看。”
“这就对了!贼人就是要在大理寺卿证明折扇寻常之前,把折扇抢走,如此快的速度,还让大理寺卿断了臂,很明显,这是想嫁祸于臣。”
都察院右都御史此时问道:“不知大理寺卿、蒋大少爷和三皇子殿下,三人是如何遇到的?”
这个缘由,乔时济方才讲述之时已说过,他再次重复:“我想知晓那折扇究竟是不是杀我满府的凶器,遂跟着大理寺卿,想瞧瞧他如何验看。”
蒋林也十分好回答,他道:“草民在府中养伤月余,人都要躺废了,这才去人少之处,瞧瞧外头的景色,听闻呼救,前往查看。”
施谓则面色古怪地看了一眼三皇子,才道:“陛下,臣,臣本想去寻个卖扇的铺子,先了解一二,以免把凌华郡主的折扇损坏了。可察觉到有人跟踪,就刻意往僻静处去,想引出跟踪之人。”
接着,他把自己的遭遇说了一遍,“两个护卫去追击刺客,臣以为那便是跟踪者,如今看来,跟踪的竟还有三皇子殿下。”
三人的理由都合情合理,眼睁睁看着施谓这说法对自己不利,乔时济也无法辩驳,他总不能说自己和施谓、蒋林相约。
即便大家对施谓是蒋家之人心知肚明,明面上也不能捅破。
因此,皇帝没有追究他们三人为何如此巧合的相遇,只着重问询刺客之事。
三皇子咬死是孟淮妴派人想换走折扇,孟淮妴则死不承认,蒙冤一般与乔时济辩驳,言有人想要嫁祸。
在两人争论之中,皇帝静静端坐,闭上眼睛,也不知听没听。直到他睁开双目,不经意般扫过施谓断了的半截胳膊,蒋卫才收回目光,心道:果然如此。
乔时济这个蠢货,想让皇帝相信今日的窃扇和谋害朝廷命官之事是孟淮妴干的,那么必须得让皇帝相信那折扇真的有问题。
在此之前,皇帝会相信的,只有栽赃嫁祸。
而施谓只断了半臂,原来是留着作此用处呢——施谓毫无性命之忧,能更使皇帝怀疑蒋家在搞党派倾轧、铲除异己。
看破了孟淮妴的这些算计,蒋卫是彻底打消了对施谓的疑虑。
只可惜,乔时济出口在前,他即便是想到了这些,也是无法力挽狂澜,只能任由事件发展下去了。
蒋卫所料不错,皇帝脑中想到的,会栽赃嫁祸的人是蒋家。若不是蒋家“自弹自唱”这出戏,施谓又怎会只断了胳膊呢?他该是没命才对!
至于折扇内有没有问题,孟淮妴是否参与了屠杀皇子之案,皇帝也怀疑,但案子查明之前,所有人都可疑。
可前有神剑出现在威远侯府上,还牵扯了怀国公,再有绞流环金扇在绥匀郡主手上——也不知自己这第三子是否真是太过单纯,叫什么人给利用了,才惹了这么一出。
想到此,皇帝视线从蒋卫和蒋林身上掠过。
若是灭杀皇子案的真凶在栽赃陷害,那么其目的,是要祸乱朝纲,搅个天翻地覆?这个人,真的是蒋家吗?
“蟠云玉也是稀有之物,正常人岂会拿它造两把一模一样的扇子!你如此做法,分明就是有猫腻!”乔时济还在与孟淮妴争论,并提出了这个质问。
“三皇子如何笃定我有两把一模一样的扇子?”孟淮妴不答反问。
乔时济回道:“我今日派人问过为你造扇的袭风阁管事,得知他阁中为你造的枕骨扇在‘枕’字上多了一撇,而我前日所见,你那把枕骨扇上的字,可十分完美!”
“是吗——”孟淮妴拖着疑问,视线刻意从蒋卫身上挑衅般掠过,看向施谓,“大理寺卿这个当事人怎么不说说当时发生了何事?”
施谓被这话气到,一脸羞怒,众人也是面有讪讪:你们吵得那么激烈,叫人家怎么插话?
他不动声色瞧了蒋卫一眼,见没有指示,才把遭遇道明,半分隐瞒也无。
施谓口齿清晰,十分肯定蒙面人抢走了自己怀中那把枕骨扇,他现在手上的,则是蒙面人留在车里的。
听到此处,孟淮妴表现出失望之色,深深看了蒋卫一眼。
蒋卫没有得意,只是微微垂眸,表示谦逊般。
这谦逊其实也不是装的,施谓断臂,已注定无法否定这整件事情的发生,即便他今日能拦下三皇子,也需要给施谓的断臂找个理由。
三皇子吐露抢夺一事后,若让施谓否定有两把枕骨扇,局面在皇帝看来将会变成:三皇子咬死有两把,而蒋家的人施谓确定只有一把,即代表蒋家在帮孟淮妴。
若让皇帝认为蒋家帮了孟淮妴,也并不能解除蒋家栽赃嫁祸的嫌疑,因为接下来,皇帝会认为,此局是蒋家在对付三皇子,同时蒋家还在离间皇帝与孟家的关系。
可三皇子是皇帝最喜爱的儿子,他又才被灭了满府,正是得皇帝心疼的时候,此时动他,不是在动人心肝肉吗?蒋家必然会被皇帝在心中大大记上一笔罪过。
况且,这还是孟淮妴配合的情况,若是孟淮妴不配合,承认自己有两把枕骨扇,那么说谎的施谓,又该如何圆?
而放任不管、任由发展,则会让皇帝怀疑蒋家想要利用三皇子对付孟家,这与蒋家想要铲除皇子相比,罪过轻多了。
能让他进退两难,孟淮妴不愧是棋高一着。
待施谓叙述过后,孟淮妴立刻上前,拿过枕骨扇,展开后对扇头处一瞧,大惊失色:“怎会如此?”
乔时济则是十分得意:“凌华郡主,这便是人证物证!大理寺卿可是亲眼所见两把枕骨扇,你还想否认吗?怎么这会在演什么呢?”
“三皇子此言差矣!”孟淮妴收起惊色,“我可从未否认过我有两把枕骨扇。”
又对皇帝道拱手道,“陛下,臣早朝时给出的枕骨扇,扇头之上可没有多这一撇啊!”
见她承认,乔时济忙对皇帝道:“父皇,她有两把枕骨扇,定是一把藏着武器,一把用作遮掩,早朝时竟不说明,看来那时就算计好了要来个偷梁换柱!”
“三皇子真是好想法!”孟淮妴对皇帝拱手道:“还请陛下明鉴,臣之所以有两把枕骨扇,是因第一把交给袭风阁所造,到手后不久,臣发现‘枕’字多了一撇,十分不完美,心中膈应,把那扇子让人扔到库房去了。可臣用心设计的折扇,必要得到,才又另找了凉扇楼打造。”
“早朝时,三皇子提出对臣常用的一把折扇有怀疑,臣便把常用的折扇拿出了,当时完全不记得数年前被扔入库房的那把残次品了啊!”
听到这种解释,蒋林特意四处看去,见到众人都不怀疑这套说辞,对蒋卫的算中又生不甘。
乔时济也很不满这套说辞,他抓着不放道:“袭风阁把你的扇子做坏了,你竟然也不去寻事?”
孟淮妴昂首看他,道:“我又不差钱,传出去了,还叫人觉得我斤斤计较,我何故要徒增恶名?”
这说辞也很合理,乔时济回想一番那扇头上的一撇,确实是正常人都不会斤斤计较的微小瑕疵。
眼见着路一条条被堵上,乔时济只得道:“这些都是你一面之词!谁知你是否在枕骨扇中藏有绞流环金扇!”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孟淮妴也怒了,“三皇子,你这意思,是无论如何都要把我郡主府掘地三尺了是不是?我倒要问一问,若大理寺卿所言不假,这把枕骨扇又为何会多这一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