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阎氏十族?
秦晓清没有特意封锁消息,因此皇后刺杀皇帝,皇帝手臂受伤的消息很快传了出去。
不但太后知道了,派人送东西关心。而且审问阎家人的官员也知道了,于是不再刑讯逼供,而是幸灾乐祸。
敢杀皇帝,昏了头了,要诛九族的!皇后怎么不早点被废!
没有人对阎家要被诛九族这事有异议,但阎家算是功臣之后,于是第二天上朝,就有人提到了这事。
不过是按常理提一嘴,但竟然有人有意见,那个人还是被刺杀的皇帝。难道皇帝想诛阎氏十族?
怎么可能,人哪有十族?
“阎姬虽然刺杀臣,按律该诛阎氏九族,但臣觉得阎家乃外戚,于国有功。臣愿意查清阎家九族中有罪之人,不牵连无辜。”
无辜?刺杀皇帝罪该万死,他们都该死,哪有无辜的?
大臣们觉得皇帝这是在笼络他们,或者太过软弱,于是悄悄地看太后。
太后却不这么想,皇帝是真受伤了,并且不算轻,不可能是为了笼络大臣才不杀阎家人的。
软弱?皇帝对阎家有生杀予夺大权,他没有软弱的机会。
邓绥处理政事,总是搞得自己心力交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认为皇帝是为了营造仁德的形象,而不是为了只自断半臂,于是撒手不管了。
“孤允了。”
“谢太后。”
秦晓清很高兴,没想到这么简单事情就成了。
又连忙说:“臣之前过于贪恋美色,没有得行。请求遣散嫔妃中没有生育的,出宫改嫁,四年中不立皇后。”
“准!”
“臣还想担任凉州刺史,为国效力。臣年纪见长,却没有尺寸之功,将来如何执掌天下,请太后准许!”
再准的话就太给皇帝面子了。于是邓绥压着自己的高兴,看了皇帝很久才说:“调羽林军给你要一些工夫,这几天好好准备。”
“喏!”
秦晓清坐下来捂着手臂,她太兴奋了,伤口似乎又流血了。
这似乎是好事。阎姬划得有点深,她担心得破伤风,那会死得很快。
不过经过这次被划伤但靠自己抓住皇后的事,秦晓清感觉自己没有那么胆小了。看来去了凉州,得多练习骑射,长长胆子。
下朝后,太仆杨震过来关心皇帝,想看看皇帝的伤口。看到手臂上翻开的血肉,杨震老泪纵横。
他提醒皇帝,株连的人里有邓家的人,要小心。
“我知道了。”
管他什么人,趁这个机会,有罪治罪。
并且,秦晓清决定,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动用酷刑。她不能被诱惑不能堕落,酷刑造就了多少冤案。
她必须有自己的底线,她已经感到自己在被同化了。
不过她没有被同化地彻底,她依然鄙视皇帝穷兵黩武,滥用民力,因为她把自己代入了被奴役的百姓。她当然知道那些皇帝的功绩,但她不赞同损一人而利天下。
阎家人听说阎姬刺杀皇帝,心里都非常害怕。原本他们以为可以靠贿赂审问的官员得到释放,现在不可能了。
于是有人寻死。
但皇帝要诛的人,提前死了,审问的官员也要受罚,于是被拦住了。
秦晓清因为皇后的大长秋江京在宫里被处置,离得近,便捂着手臂先去看他了。
江京还没受刑就交待了,但没有说是郑众指使,只说是想让皇后保持一点死前的体面,没想到皇后会那么做。
他认为皇帝不能原谅皇后,却会因为还记得皇后的美色,而放过他。至少不是杖杀,或许能得到一杯毒酒或者白绫。
“系统,江京是奸臣,可杀吗?”
“可杀。”
秦晓清颔首,不置可否。江京依例是死罪,在她这里也是死罪,真是难得。
她并没有就江京导致皇后刺杀皇帝一事进行问询,而是询问宫人江京的为人和有无其他犯罪。
江京是个唯利是图,卑鄙龌龊的小人,平素干的欺压弱小的事不少。皇帝一问,宫人看他死无翻身之地,纷纷告他。
秦晓清找到了两件人证物证俱在的案件,这两件事都够他死两次的了。“你干的事够死好几遍的了,你想怎么死?”
江京只感觉吞了一块冰,“奴才不想死啊!奴才只是一时糊涂!是有人不怀好意,告诉了奴才这事儿啊!”
秦晓清一听,江京说的还是刺杀她的这件事。他脱罪了这个有什么用,还有两个死刑,她不会放过他。
江京示意皇帝附耳过来,秦晓清凑近,听到了他说,“郑众,郑众,是他指使奴才的。”
秦晓清立刻捂住耳朵,失策了,万一他狗急跳墙,咬掉了自己耳朵怎么办?
“堵住了嘴巴,赐一根白绫,朕要亲眼看着他死。”
左右都战战兢兢,以为江京辱骂了皇帝,皇帝恨透了他。其实,不过是秦晓清谨慎,怕江京没死透而已。
名士杜根要求太后归还皇帝,被当庭杖杀。因为是名士,行刑的人放水,杜根捡回了一条命。后来安帝当政,他又做了官。
所以江京必须死透。
江京被勒死了,幸喜没有牵连他人。
至于郑众,他是太后的宦官,权势正盛,太后不可能处理他,自断臂膀。而且他助汉和帝诛窦,助邓太后掌权,功劳很大。
秦晓清很欣赏他,就算被他坑了,也没打算收拾他,只当作没听到,去了阎家人在的监狱。
因为要诛九族,许多无辜之人都被抓了。所以秦晓清去了那里,第一件事就是一个个查清无辜之人,都给放了。
放完,再审问阎家人的其他罪过。因为不动刑罚,阎家人感激涕零,纷纷说出实情。
于是阎家一半人被判处死刑,秋后问斩,还有一小半得坐牢,剩下的就可以回家了。声势不大,和诛九族的抓捕声势完全没法比。
太后不解,皇帝居然好好的干起了狱掾的活。大臣们也发现,皇帝似乎有自己的标准进行生杀,于是纷纷询问相关官员审问的情况。
官员不敢多说,只说皇帝不株连,不加刑。
秦晓清不知道这些,因为搞定了阎家,她的亲兵已经准备好了,粮草金银也准备好了,她可以去凉州了。
她要恶补凉州知识,打算去找了解凉州在凉州做过官的官员大谈凉州。结果却发现,亲兵来自羽林军,一半都是凉州人。
谁能比他们了解凉州,想在凉州当好刺史,当然得找他们。
走之前一天,她才想起来,要和孩子们告个别。
她最喜欢刘保,逗他玩了一会儿,告诉他父皇要去凉州,会经常给他写信。
宋娥在一旁说:“奴婢也识些字。”
听到这个,秦晓清就难受,蔡侯纸已经被发明出来了。可是听说像凉州这样偏远的地方,还在用竹简办公,效率真低啊。
古代因为疆域辽阔,交通不便,于是官员的上任期比较长。秦晓清于是一路走,一路体察民情。离开了京都洛阳,来到了广阔天地,秦晓清非常高兴。
她喜欢凉州的清凉。
只是,凉州因为羌人叛乱,又有旱灾蝗灾,甚至有些地方人相食,相比长安的繁华,可以说非常粗犷了。
上任以后,秦晓清没有急着改变什么,而是带着亲兵和请来的翻译,穿着普通的衣服,去体察民情。或者看地图,召见文武官员了解情况。
当然,也没忘了给太后和孩子们写信。
太后看完了信,一拍桌子,把信给郑众和蔡伦看。
“皇帝说凉州现在就有有军阀割据之态,你们怎么看?”
蔡伦:“皇帝说的也有道理,听说当地官员贪污,严酷压迫羌族百姓,羌人必定又起心作乱。
十二年羌乱,太后只敢一餐食肉,若是羌乱又起,军阀贪功请赏,就把这肉抢去了。”
郑众不知道江京有没有供出他,但他已经对皇帝下手了。皇帝不会放过他,只有图谋另立新帝,他才能保住自己。
于是郑众诋毁秦晓清,“皇帝处理凉州,凭借天子之力,想必三年内定能服众。那时收拢军队,太后又该如何自处呢?”
邓绥却记得,皇帝信中多是亲眼见到的百姓惨状,明显是亲笔信。她不信皇帝到了凉州就会想对她动手。
何况三年,她都不知道能不能活三年。
“不必说了。皇帝重孝,寄了些当地特产给孤,你们有喜欢的去挑挑。”
太后轻轻放下了这事,两个太监自然也不会多说什么,以免惹得太后不喜。
秦晓清知道三人成虎,因此很注重对太后的沟通。不过她是皇帝,有大义,太后不得不关注她,她不用担心言路闭塞。
现在既然大概清楚了凉州的情况,秦晓清便学后来的刘保,带着宦官孙程整顿吏治,整顿贪污腐败。只是东汉贪污成风。她必须放低标准,从轻发落,否则就无人可用了。
整顿以后,凉州官场风气明显好了很多,羌人身上的压迫也减轻了,但这不能使秦晓清满意。
于是她又找来了懂羌人语言的商贩教她外语,以免被当地官员蒙骗。也好更了解底层百姓生活。
凉州羌人多而汉人少,人口凋零,总人口只有不到五十万。百姓困苦,穷得父子母女共一套衣裳。农具也是石头的,还要靠自己拉犁。
不过好处是,这里出产葡萄酒,在长安久负盛名。不过这里的葡萄酒乃是珍品,出产甚少,不能作为财政来源。
凉州底子薄,还得是鼓励农耕的那一套才管用。这一套秦晓清已经很熟悉,只有农业生产好了,才能点科技树。
因为熟悉,她每天有了大把时间练习骑射,还靠着蹩脚的外语安抚了一次羌族起义,并认识了一个父母双亡的女孩子笛提莫。
还认识了东汉后期比较有名的皇甫规和张奂。现在两人都还是十三四岁的少年,和她一样,赞同“抚”。
第一年,不动比动更好,除了骑射,秦晓清没有其他活动,减少了花费。而凉州也大丰收了,有了一些底子,可以考虑赚钱了。
现代,凉州地区大概是近六百万人口,而现在只有不到五十万。秦晓清决定赚点钱,攒点家底,以后派凉州兵收复西域。
在她策马在凉州大地寻找金银铜矿的时候,太后传旨,要她带着亲兵立刻回京,不得有误,否则就是抗旨。
不但太后知道了,派人送东西关心。而且审问阎家人的官员也知道了,于是不再刑讯逼供,而是幸灾乐祸。
敢杀皇帝,昏了头了,要诛九族的!皇后怎么不早点被废!
没有人对阎家要被诛九族这事有异议,但阎家算是功臣之后,于是第二天上朝,就有人提到了这事。
不过是按常理提一嘴,但竟然有人有意见,那个人还是被刺杀的皇帝。难道皇帝想诛阎氏十族?
怎么可能,人哪有十族?
“阎姬虽然刺杀臣,按律该诛阎氏九族,但臣觉得阎家乃外戚,于国有功。臣愿意查清阎家九族中有罪之人,不牵连无辜。”
无辜?刺杀皇帝罪该万死,他们都该死,哪有无辜的?
大臣们觉得皇帝这是在笼络他们,或者太过软弱,于是悄悄地看太后。
太后却不这么想,皇帝是真受伤了,并且不算轻,不可能是为了笼络大臣才不杀阎家人的。
软弱?皇帝对阎家有生杀予夺大权,他没有软弱的机会。
邓绥处理政事,总是搞得自己心力交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认为皇帝是为了营造仁德的形象,而不是为了只自断半臂,于是撒手不管了。
“孤允了。”
“谢太后。”
秦晓清很高兴,没想到这么简单事情就成了。
又连忙说:“臣之前过于贪恋美色,没有得行。请求遣散嫔妃中没有生育的,出宫改嫁,四年中不立皇后。”
“准!”
“臣还想担任凉州刺史,为国效力。臣年纪见长,却没有尺寸之功,将来如何执掌天下,请太后准许!”
再准的话就太给皇帝面子了。于是邓绥压着自己的高兴,看了皇帝很久才说:“调羽林军给你要一些工夫,这几天好好准备。”
“喏!”
秦晓清坐下来捂着手臂,她太兴奋了,伤口似乎又流血了。
这似乎是好事。阎姬划得有点深,她担心得破伤风,那会死得很快。
不过经过这次被划伤但靠自己抓住皇后的事,秦晓清感觉自己没有那么胆小了。看来去了凉州,得多练习骑射,长长胆子。
下朝后,太仆杨震过来关心皇帝,想看看皇帝的伤口。看到手臂上翻开的血肉,杨震老泪纵横。
他提醒皇帝,株连的人里有邓家的人,要小心。
“我知道了。”
管他什么人,趁这个机会,有罪治罪。
并且,秦晓清决定,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动用酷刑。她不能被诱惑不能堕落,酷刑造就了多少冤案。
她必须有自己的底线,她已经感到自己在被同化了。
不过她没有被同化地彻底,她依然鄙视皇帝穷兵黩武,滥用民力,因为她把自己代入了被奴役的百姓。她当然知道那些皇帝的功绩,但她不赞同损一人而利天下。
阎家人听说阎姬刺杀皇帝,心里都非常害怕。原本他们以为可以靠贿赂审问的官员得到释放,现在不可能了。
于是有人寻死。
但皇帝要诛的人,提前死了,审问的官员也要受罚,于是被拦住了。
秦晓清因为皇后的大长秋江京在宫里被处置,离得近,便捂着手臂先去看他了。
江京还没受刑就交待了,但没有说是郑众指使,只说是想让皇后保持一点死前的体面,没想到皇后会那么做。
他认为皇帝不能原谅皇后,却会因为还记得皇后的美色,而放过他。至少不是杖杀,或许能得到一杯毒酒或者白绫。
“系统,江京是奸臣,可杀吗?”
“可杀。”
秦晓清颔首,不置可否。江京依例是死罪,在她这里也是死罪,真是难得。
她并没有就江京导致皇后刺杀皇帝一事进行问询,而是询问宫人江京的为人和有无其他犯罪。
江京是个唯利是图,卑鄙龌龊的小人,平素干的欺压弱小的事不少。皇帝一问,宫人看他死无翻身之地,纷纷告他。
秦晓清找到了两件人证物证俱在的案件,这两件事都够他死两次的了。“你干的事够死好几遍的了,你想怎么死?”
江京只感觉吞了一块冰,“奴才不想死啊!奴才只是一时糊涂!是有人不怀好意,告诉了奴才这事儿啊!”
秦晓清一听,江京说的还是刺杀她的这件事。他脱罪了这个有什么用,还有两个死刑,她不会放过他。
江京示意皇帝附耳过来,秦晓清凑近,听到了他说,“郑众,郑众,是他指使奴才的。”
秦晓清立刻捂住耳朵,失策了,万一他狗急跳墙,咬掉了自己耳朵怎么办?
“堵住了嘴巴,赐一根白绫,朕要亲眼看着他死。”
左右都战战兢兢,以为江京辱骂了皇帝,皇帝恨透了他。其实,不过是秦晓清谨慎,怕江京没死透而已。
名士杜根要求太后归还皇帝,被当庭杖杀。因为是名士,行刑的人放水,杜根捡回了一条命。后来安帝当政,他又做了官。
所以江京必须死透。
江京被勒死了,幸喜没有牵连他人。
至于郑众,他是太后的宦官,权势正盛,太后不可能处理他,自断臂膀。而且他助汉和帝诛窦,助邓太后掌权,功劳很大。
秦晓清很欣赏他,就算被他坑了,也没打算收拾他,只当作没听到,去了阎家人在的监狱。
因为要诛九族,许多无辜之人都被抓了。所以秦晓清去了那里,第一件事就是一个个查清无辜之人,都给放了。
放完,再审问阎家人的其他罪过。因为不动刑罚,阎家人感激涕零,纷纷说出实情。
于是阎家一半人被判处死刑,秋后问斩,还有一小半得坐牢,剩下的就可以回家了。声势不大,和诛九族的抓捕声势完全没法比。
太后不解,皇帝居然好好的干起了狱掾的活。大臣们也发现,皇帝似乎有自己的标准进行生杀,于是纷纷询问相关官员审问的情况。
官员不敢多说,只说皇帝不株连,不加刑。
秦晓清不知道这些,因为搞定了阎家,她的亲兵已经准备好了,粮草金银也准备好了,她可以去凉州了。
她要恶补凉州知识,打算去找了解凉州在凉州做过官的官员大谈凉州。结果却发现,亲兵来自羽林军,一半都是凉州人。
谁能比他们了解凉州,想在凉州当好刺史,当然得找他们。
走之前一天,她才想起来,要和孩子们告个别。
她最喜欢刘保,逗他玩了一会儿,告诉他父皇要去凉州,会经常给他写信。
宋娥在一旁说:“奴婢也识些字。”
听到这个,秦晓清就难受,蔡侯纸已经被发明出来了。可是听说像凉州这样偏远的地方,还在用竹简办公,效率真低啊。
古代因为疆域辽阔,交通不便,于是官员的上任期比较长。秦晓清于是一路走,一路体察民情。离开了京都洛阳,来到了广阔天地,秦晓清非常高兴。
她喜欢凉州的清凉。
只是,凉州因为羌人叛乱,又有旱灾蝗灾,甚至有些地方人相食,相比长安的繁华,可以说非常粗犷了。
上任以后,秦晓清没有急着改变什么,而是带着亲兵和请来的翻译,穿着普通的衣服,去体察民情。或者看地图,召见文武官员了解情况。
当然,也没忘了给太后和孩子们写信。
太后看完了信,一拍桌子,把信给郑众和蔡伦看。
“皇帝说凉州现在就有有军阀割据之态,你们怎么看?”
蔡伦:“皇帝说的也有道理,听说当地官员贪污,严酷压迫羌族百姓,羌人必定又起心作乱。
十二年羌乱,太后只敢一餐食肉,若是羌乱又起,军阀贪功请赏,就把这肉抢去了。”
郑众不知道江京有没有供出他,但他已经对皇帝下手了。皇帝不会放过他,只有图谋另立新帝,他才能保住自己。
于是郑众诋毁秦晓清,“皇帝处理凉州,凭借天子之力,想必三年内定能服众。那时收拢军队,太后又该如何自处呢?”
邓绥却记得,皇帝信中多是亲眼见到的百姓惨状,明显是亲笔信。她不信皇帝到了凉州就会想对她动手。
何况三年,她都不知道能不能活三年。
“不必说了。皇帝重孝,寄了些当地特产给孤,你们有喜欢的去挑挑。”
太后轻轻放下了这事,两个太监自然也不会多说什么,以免惹得太后不喜。
秦晓清知道三人成虎,因此很注重对太后的沟通。不过她是皇帝,有大义,太后不得不关注她,她不用担心言路闭塞。
现在既然大概清楚了凉州的情况,秦晓清便学后来的刘保,带着宦官孙程整顿吏治,整顿贪污腐败。只是东汉贪污成风。她必须放低标准,从轻发落,否则就无人可用了。
整顿以后,凉州官场风气明显好了很多,羌人身上的压迫也减轻了,但这不能使秦晓清满意。
于是她又找来了懂羌人语言的商贩教她外语,以免被当地官员蒙骗。也好更了解底层百姓生活。
凉州羌人多而汉人少,人口凋零,总人口只有不到五十万。百姓困苦,穷得父子母女共一套衣裳。农具也是石头的,还要靠自己拉犁。
不过好处是,这里出产葡萄酒,在长安久负盛名。不过这里的葡萄酒乃是珍品,出产甚少,不能作为财政来源。
凉州底子薄,还得是鼓励农耕的那一套才管用。这一套秦晓清已经很熟悉,只有农业生产好了,才能点科技树。
因为熟悉,她每天有了大把时间练习骑射,还靠着蹩脚的外语安抚了一次羌族起义,并认识了一个父母双亡的女孩子笛提莫。
还认识了东汉后期比较有名的皇甫规和张奂。现在两人都还是十三四岁的少年,和她一样,赞同“抚”。
第一年,不动比动更好,除了骑射,秦晓清没有其他活动,减少了花费。而凉州也大丰收了,有了一些底子,可以考虑赚钱了。
现代,凉州地区大概是近六百万人口,而现在只有不到五十万。秦晓清决定赚点钱,攒点家底,以后派凉州兵收复西域。
在她策马在凉州大地寻找金银铜矿的时候,太后传旨,要她带着亲兵立刻回京,不得有误,否则就是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