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国该这样灭啊?
李靖看皇帝表情有所松动,就继续刺激皇帝开口。尉迟蓝知道李靖是大英雄,也帮他。
秦晓清才说:“最开始是时机没到,后来是因为你的思想不过关。没有真正领会大同主义,也不真的打算实施仁义。你得明白兼并以后,吐蕃人就是大唐人,现在你明白了这一点,朕当然会让你上战场。”
李靖对隋朝的忠心不用说,但正是因为太忠心,隋炀帝那样残害百姓还忠心大隋,怎么能领悟大同主义?现在军事仁义也才刚合格。
“陛下从哪里知道,臣不够仁义?”李靖非常疑惑,他知道自己的名声一直很好。
“是三门峡炸暗礁的那次。你做得很好,保证了航道安全。但是炸礁石的,你不许普通百姓去看,这不合理。用蒸汽船试航时,你重金让普通士兵和宦官上船,自己不上去。
这是因为知道自己重要,要保全自己,朕欣赏你。但是这两样小事都有问题,如果领悟了大同主义,不可能这样做。这也不怪你,李浑也这样,李渊的本质更是了,难改。”
李靖心情起起伏伏,原来是这样!从未在意过的大同主义,陛下真的在乎?以后的社会,真的能天下大同?!“臣明白了,谢陛下为臣解惑。”
“不必言谢。打吐蕃,你是大隋战神,朕自然信任你。这次一定派你去,你放心好了。不必这样吸引朕的注意。不过前二十名,你挑着带去吐蕃挣点军功吧!”
秦晓清一向喜欢依靠有能力的将领挑选武人,李靖也喜欢皇帝的信任,立刻点了6个人出来。还说:“这些人其实能力一般,还比不过陛下喜欢的李世民姐弟,不过堪堪可用而已。”
李靖这是在捧李世民和李丽萍,虽然他不喜欢李渊,但不妨碍他为这两个说点好话。顺便展示自己的选人用人实力,提前谦虚,再一举惊艳皇帝。
秦晓清对李靖等人很有信心,但她不怎么懂战争,所以到底还是有点慌。现在是最有利的时间,朗日伦赞还没有统一吐蕃,成为专制国王,吐蕃到处都是小国和部落对抗,打他们很容易。
如果这次失败,不但说明内部存在巨大问题,隋朝会失去大量民心。而且朗日伦赞可能会趁机统一吐蕃,那时候再打,就难多了。再等到朗日伦赞的儿子松赞干布出生,就太晚了,会有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等到松赞干布13岁成为国王,吞并吐蕃就失去了意义。她秦晓清又不是血腥残暴的侵略者,不能也不该对藏民下死手。结下死仇,吐蕃又处于弱势,结果肯定不是她想要的同化。
所以看似隋朝强大,犯错的机会很多,但秦晓清知道,机会不多了。所以她用高颎,保证输也不会输得太惨,还有第二,第三次机会。
高颎主管灭吐蕃之战。他虽然年老体衰,但统战能力依旧很强。李靖是主将,在他的奇袭下,吐蕃各部落纷纷臣服,吐蕃的亡国速度非常快,甚至还得为了士兵,放慢速度。
李渊跟着李靖,得了好处,一路都非常安全,两个孩子也没事。李世民和李丽萍常常用爹爹的望远镜观察战场,学习经验,都非常喜欢佩服李靖。
李靖是军中最快掌握先进科技的将领。望远镜现在是军事机密,本来李靖就爱奇袭,现在更不用说,敌人闻风丧胆。胆敢抵抗的,也撑不了一日。
但破城以后他并不屠城,更不纵兵劫掠,而是带着一部分富裕牧民和普通牧民惩罚血腥暴力的统治者,为他们调解矛盾,把先进农业技术带给他们,在地震时及时救援。
最后还做了秦皇汉武一样的事,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语言文字,统一度量衡,分州县立户籍,用更先进的封建制度管理吐蕃。
李世民和李丽萍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每过两三天,他们的住处就要向前推进几百里。
“走的时候,还在在大兴,回去,就要回新都吧?”李世民说。
“是啊,李靖将军真厉害啊,恐怕陛下已经在迁都了。迁都成功以后过不了多久,吐蕃就都归顺了吧。陛下说吐蕃只有几百万人,我们大隋可是有几千万人。”
李世民想到一路看到的景象,忍不住感叹,“李将军,真是大隋战神呐。想到一路上百姓对他的爱戴,又想到秦灭六国,我才知道,还能这样灭国!”
“是啊!”看过史书的李丽萍也是大开眼界,感到不可思议。她们因此也帮着做了很多事,对民生有了解,“陛下这么好,吐谷浑的百姓不过得也不好吗?不如我们回去的时候,让爹打下吐谷浑?”
李世民摇头:“我们劝爹,他不会听的。不如先和窦建德,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这些叔叔辈的人商量,让他们劝。说动了,我们再提。”
“好,要是爹不敢,那我们就带上他们一起干,军功大加一起分。”李丽萍说。
打下吐蕃只用了一年,这是因为大部分敌人都是不战而降,或者一触即溃。一年倒有八个月在走路,二个月打仗也常常打半个时辰,走半天。
但是管理吐蕃用了一年,一共花了两年时间收服吐蕃。李靖因此封忠义王,高颎李密等多人封侯以后,隋朝制度进入吐蕃,运行良好。大量汉人藏族官员为官,用心治理地方。
这是个容易出政绩的地方,因此在屈突通的响应下,西藏初期汉族官员等人才进藏的不少。离开西藏都护府以后,李丽萍李世民联合父亲李渊等人,在李靖的帮助下,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吐谷浑,留下了驻兵。
这么顺利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但新的吐谷浑王早就想到了,所以他政变了。吐蕃纳入大隋版图过得有多好,他们都知道,都想成为大隋人。
秦晓清一直只想当个华国人,所以并不很理解这种想法。听到李丽萍李世民姐弟两个十几岁的小孩,主导了拿下吐谷浑的行动,感到不可思议。
就像看到李靖一路打一路分田地和行秦皇汉武之事时一样,感到不可思议。这是什么人啊?神人吗?早知道李靖这么厉害,还用担什么心?难怪杨素说,你一定能坐到这个位置。纳言的位置除了李靖还有谁能当!
现在,不封王收不了场吧?
“其实,臣的儿女确实有功劳,但只是她们只是说出了征服吐谷浑打计划。臣和属下早就这么想了,具体怎么做也是我们做的。说是她们主导不过是为了扬名。十二三岁的孩子灭国,听起来多么威风。”李渊很心虚。
秦晓清很生气,她开始真以为这两个小孩有这么大能量。原来没有,要不是派人调查情况,她差点被骗了,都考虑要不要给他们封王了。现在她只想给伯爵之位。
见皇帝不说话,李渊看了皇帝一眼,被皇帝的愤怒之火灼伤了。他老实巴交地说:“我错了,大错特错,陛下不降罪给她们最低的男爵,臣就感激涕零了。”
秦晓清越想越气,就压下了这件事。当高句丽内部发生政变政局不稳,杨素想抓住这个短暂时机灭高句丽称王的时候,她爆发了。
“只许灭高句丽,不许再顺便灭其他国了。更不许轻敌,吐蕃的不良首领被我们杀了大半,高句丽内部贵族会非常警惕,一致对外,轻敌就是自杀,明白吗?”
虽然是对杨素说的,但杨素一脸淡定,他知道陛下不是针对他,而是针对给儿女造声望铺路的李渊。当然,也是在提醒他。
不过他不需要提醒,他等封王的这一天很久了。高句丽不会一致对外的,高句丽现在局势很复杂。但他杨素不是吃素的,他儿子杨玄感也不是。
在杨素六个月灭掉高句丽,封韩王前,初级显微镜被四公主杨思华打磨了出来。
这次她们三个努力了很久的结果,她非常兴奋,晚上都睡不着。醒来立刻让姐姐杨阴华杨晨华,一起去看那些看不见的微小的伤害人的小虫子。
拿下高句丽这个劲敌,得到东北,都没有这个显微镜更让秦晓清兴奋。这个简单的东西原来也是那么的不容易,需要工业体系,但她们提前弄出来了。
这将颠覆中医行业,促进中医进一步发展。而且,了解了细菌,能够活多少条人命啊,现在的医学体系太原始粗糙了。
有了这个,像李世民这样的就不用担心他被蝴蝶掉了。很多早早去世的人才也因此能够活下来,秦晓清仿佛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
但她也知道,封建社会取得这样的成就不容易,她还需要更努力。隋朝还很脆弱,需要她维持。不过她已经开始去想,要当唐朝的哪一个皇帝了。
她当然可以随便选择,她现在玩的是简单模式。不过她经常忘掉这个,因为一切感觉和之前也没什么区别。她还是改革,还是发展,还是辛辛苦苦当皇帝。
她都没怎么去华清池泡澡,不过这年代特有的食物吃过,特有的植物看过,有名的人物见过,也不亏。
又过了几年,以后叫吕宋岛的人岛上的一个国王来到隋朝,朝见皇帝。他被隋朝文化吸引,想献土给大隋,从此让自己的国家也成为大隋国土,百姓共享富贵。
但他的大儿子不愿意,他只好让大儿子回去继承王位。自己带着王后长住洛阳城,又生了两个小儿子。他死后,王后带着王子改姓归化,融入了大隋。
东西突厥此时也终于忍耐不住,发生政变。新首领献土归降,李丽萍李世民兄妹受降大隋版图扩张。
秦晓清待他们如自己国民一样,东西突厥分别建府管理,因此百姓不肯反叛。虽然觉得面积实在太大,有畏难情绪。但一想到人口只有几千万,秦晓清就觉得自己又行了,现代可是有十几亿人。
直到室韦诸部被纳入统治,秦晓清觉得到了该走的时候了。她做到了她能做的,剩下的是新皇帝的事。她不会包办一切。
秦晓清立了新皇帝,退位当太上皇,在江南玩了一年。之后,她决定离开还在发展的大隋,去安史之乱发生前的唐朝,成为唐玄宗。
大唐风采是什么样的呢?秦晓清向往盛世。安史之乱时的悲惨不忍看,可以给历史转向吗?
秦晓清才说:“最开始是时机没到,后来是因为你的思想不过关。没有真正领会大同主义,也不真的打算实施仁义。你得明白兼并以后,吐蕃人就是大唐人,现在你明白了这一点,朕当然会让你上战场。”
李靖对隋朝的忠心不用说,但正是因为太忠心,隋炀帝那样残害百姓还忠心大隋,怎么能领悟大同主义?现在军事仁义也才刚合格。
“陛下从哪里知道,臣不够仁义?”李靖非常疑惑,他知道自己的名声一直很好。
“是三门峡炸暗礁的那次。你做得很好,保证了航道安全。但是炸礁石的,你不许普通百姓去看,这不合理。用蒸汽船试航时,你重金让普通士兵和宦官上船,自己不上去。
这是因为知道自己重要,要保全自己,朕欣赏你。但是这两样小事都有问题,如果领悟了大同主义,不可能这样做。这也不怪你,李浑也这样,李渊的本质更是了,难改。”
李靖心情起起伏伏,原来是这样!从未在意过的大同主义,陛下真的在乎?以后的社会,真的能天下大同?!“臣明白了,谢陛下为臣解惑。”
“不必言谢。打吐蕃,你是大隋战神,朕自然信任你。这次一定派你去,你放心好了。不必这样吸引朕的注意。不过前二十名,你挑着带去吐蕃挣点军功吧!”
秦晓清一向喜欢依靠有能力的将领挑选武人,李靖也喜欢皇帝的信任,立刻点了6个人出来。还说:“这些人其实能力一般,还比不过陛下喜欢的李世民姐弟,不过堪堪可用而已。”
李靖这是在捧李世民和李丽萍,虽然他不喜欢李渊,但不妨碍他为这两个说点好话。顺便展示自己的选人用人实力,提前谦虚,再一举惊艳皇帝。
秦晓清对李靖等人很有信心,但她不怎么懂战争,所以到底还是有点慌。现在是最有利的时间,朗日伦赞还没有统一吐蕃,成为专制国王,吐蕃到处都是小国和部落对抗,打他们很容易。
如果这次失败,不但说明内部存在巨大问题,隋朝会失去大量民心。而且朗日伦赞可能会趁机统一吐蕃,那时候再打,就难多了。再等到朗日伦赞的儿子松赞干布出生,就太晚了,会有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等到松赞干布13岁成为国王,吞并吐蕃就失去了意义。她秦晓清又不是血腥残暴的侵略者,不能也不该对藏民下死手。结下死仇,吐蕃又处于弱势,结果肯定不是她想要的同化。
所以看似隋朝强大,犯错的机会很多,但秦晓清知道,机会不多了。所以她用高颎,保证输也不会输得太惨,还有第二,第三次机会。
高颎主管灭吐蕃之战。他虽然年老体衰,但统战能力依旧很强。李靖是主将,在他的奇袭下,吐蕃各部落纷纷臣服,吐蕃的亡国速度非常快,甚至还得为了士兵,放慢速度。
李渊跟着李靖,得了好处,一路都非常安全,两个孩子也没事。李世民和李丽萍常常用爹爹的望远镜观察战场,学习经验,都非常喜欢佩服李靖。
李靖是军中最快掌握先进科技的将领。望远镜现在是军事机密,本来李靖就爱奇袭,现在更不用说,敌人闻风丧胆。胆敢抵抗的,也撑不了一日。
但破城以后他并不屠城,更不纵兵劫掠,而是带着一部分富裕牧民和普通牧民惩罚血腥暴力的统治者,为他们调解矛盾,把先进农业技术带给他们,在地震时及时救援。
最后还做了秦皇汉武一样的事,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语言文字,统一度量衡,分州县立户籍,用更先进的封建制度管理吐蕃。
李世民和李丽萍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每过两三天,他们的住处就要向前推进几百里。
“走的时候,还在在大兴,回去,就要回新都吧?”李世民说。
“是啊,李靖将军真厉害啊,恐怕陛下已经在迁都了。迁都成功以后过不了多久,吐蕃就都归顺了吧。陛下说吐蕃只有几百万人,我们大隋可是有几千万人。”
李世民想到一路看到的景象,忍不住感叹,“李将军,真是大隋战神呐。想到一路上百姓对他的爱戴,又想到秦灭六国,我才知道,还能这样灭国!”
“是啊!”看过史书的李丽萍也是大开眼界,感到不可思议。她们因此也帮着做了很多事,对民生有了解,“陛下这么好,吐谷浑的百姓不过得也不好吗?不如我们回去的时候,让爹打下吐谷浑?”
李世民摇头:“我们劝爹,他不会听的。不如先和窦建德,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这些叔叔辈的人商量,让他们劝。说动了,我们再提。”
“好,要是爹不敢,那我们就带上他们一起干,军功大加一起分。”李丽萍说。
打下吐蕃只用了一年,这是因为大部分敌人都是不战而降,或者一触即溃。一年倒有八个月在走路,二个月打仗也常常打半个时辰,走半天。
但是管理吐蕃用了一年,一共花了两年时间收服吐蕃。李靖因此封忠义王,高颎李密等多人封侯以后,隋朝制度进入吐蕃,运行良好。大量汉人藏族官员为官,用心治理地方。
这是个容易出政绩的地方,因此在屈突通的响应下,西藏初期汉族官员等人才进藏的不少。离开西藏都护府以后,李丽萍李世民联合父亲李渊等人,在李靖的帮助下,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吐谷浑,留下了驻兵。
这么顺利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但新的吐谷浑王早就想到了,所以他政变了。吐蕃纳入大隋版图过得有多好,他们都知道,都想成为大隋人。
秦晓清一直只想当个华国人,所以并不很理解这种想法。听到李丽萍李世民姐弟两个十几岁的小孩,主导了拿下吐谷浑的行动,感到不可思议。
就像看到李靖一路打一路分田地和行秦皇汉武之事时一样,感到不可思议。这是什么人啊?神人吗?早知道李靖这么厉害,还用担什么心?难怪杨素说,你一定能坐到这个位置。纳言的位置除了李靖还有谁能当!
现在,不封王收不了场吧?
“其实,臣的儿女确实有功劳,但只是她们只是说出了征服吐谷浑打计划。臣和属下早就这么想了,具体怎么做也是我们做的。说是她们主导不过是为了扬名。十二三岁的孩子灭国,听起来多么威风。”李渊很心虚。
秦晓清很生气,她开始真以为这两个小孩有这么大能量。原来没有,要不是派人调查情况,她差点被骗了,都考虑要不要给他们封王了。现在她只想给伯爵之位。
见皇帝不说话,李渊看了皇帝一眼,被皇帝的愤怒之火灼伤了。他老实巴交地说:“我错了,大错特错,陛下不降罪给她们最低的男爵,臣就感激涕零了。”
秦晓清越想越气,就压下了这件事。当高句丽内部发生政变政局不稳,杨素想抓住这个短暂时机灭高句丽称王的时候,她爆发了。
“只许灭高句丽,不许再顺便灭其他国了。更不许轻敌,吐蕃的不良首领被我们杀了大半,高句丽内部贵族会非常警惕,一致对外,轻敌就是自杀,明白吗?”
虽然是对杨素说的,但杨素一脸淡定,他知道陛下不是针对他,而是针对给儿女造声望铺路的李渊。当然,也是在提醒他。
不过他不需要提醒,他等封王的这一天很久了。高句丽不会一致对外的,高句丽现在局势很复杂。但他杨素不是吃素的,他儿子杨玄感也不是。
在杨素六个月灭掉高句丽,封韩王前,初级显微镜被四公主杨思华打磨了出来。
这次她们三个努力了很久的结果,她非常兴奋,晚上都睡不着。醒来立刻让姐姐杨阴华杨晨华,一起去看那些看不见的微小的伤害人的小虫子。
拿下高句丽这个劲敌,得到东北,都没有这个显微镜更让秦晓清兴奋。这个简单的东西原来也是那么的不容易,需要工业体系,但她们提前弄出来了。
这将颠覆中医行业,促进中医进一步发展。而且,了解了细菌,能够活多少条人命啊,现在的医学体系太原始粗糙了。
有了这个,像李世民这样的就不用担心他被蝴蝶掉了。很多早早去世的人才也因此能够活下来,秦晓清仿佛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
但她也知道,封建社会取得这样的成就不容易,她还需要更努力。隋朝还很脆弱,需要她维持。不过她已经开始去想,要当唐朝的哪一个皇帝了。
她当然可以随便选择,她现在玩的是简单模式。不过她经常忘掉这个,因为一切感觉和之前也没什么区别。她还是改革,还是发展,还是辛辛苦苦当皇帝。
她都没怎么去华清池泡澡,不过这年代特有的食物吃过,特有的植物看过,有名的人物见过,也不亏。
又过了几年,以后叫吕宋岛的人岛上的一个国王来到隋朝,朝见皇帝。他被隋朝文化吸引,想献土给大隋,从此让自己的国家也成为大隋国土,百姓共享富贵。
但他的大儿子不愿意,他只好让大儿子回去继承王位。自己带着王后长住洛阳城,又生了两个小儿子。他死后,王后带着王子改姓归化,融入了大隋。
东西突厥此时也终于忍耐不住,发生政变。新首领献土归降,李丽萍李世民兄妹受降大隋版图扩张。
秦晓清待他们如自己国民一样,东西突厥分别建府管理,因此百姓不肯反叛。虽然觉得面积实在太大,有畏难情绪。但一想到人口只有几千万,秦晓清就觉得自己又行了,现代可是有十几亿人。
直到室韦诸部被纳入统治,秦晓清觉得到了该走的时候了。她做到了她能做的,剩下的是新皇帝的事。她不会包办一切。
秦晓清立了新皇帝,退位当太上皇,在江南玩了一年。之后,她决定离开还在发展的大隋,去安史之乱发生前的唐朝,成为唐玄宗。
大唐风采是什么样的呢?秦晓清向往盛世。安史之乱时的悲惨不忍看,可以给历史转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