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不期(二)
请柬的另一面,有十二生肖(羊、猪、兔、鼠、龙)的图案。
崔婉莺重新回到了那个挂满灯笼的起点,她走到第一个灯笼下,那里挂着一盒火柴,轻轻取下火柴盒。
她的目光又落在了不远处的一辆小车上,那里陈列着十二生肖的图案。
然而,十二生肖中的龙却空缺着,崔婉莺心中一动,想到了自己刚刚完成的那幅糖画——龙。
她缓缓走向小车,手中紧握着那串龙形糖画,轻轻地将糖画放置在了空缺的位置上。
“现在十二生肖都齐了,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她想了半刻,发现这个是可以点燃的灯。
随着“噗……噗”的几声,羊、猪、兔、鼠、龙的空灯亮了。
虎那个位置突然掉下一个老虎布偶来,崔婉莺环顾了下四周,把它捡了起来。
崔婉莺向右走去,她的目光被前方地面上的一双脚所吸引,心中不由自主地涌起了一股激动与期待。
在这片静谧的环境中,看到另一人的存在,让她有种莫名的惊喜。
(崔婉莺心想:木偶戏台下面露出了一双脚,应该是木偶师傅吧,终于看到一个人了。)
她有些拘谨的走向前,微微抿了抿唇。
“师傅您好,打扰一下,向您问一下路。”
过了有一会儿,没有任何人回应。
她心里咯噔了一下,紧捏住手指,“请……请问……有人在吗……”
任然没有人回应。
(崔婉莺心想:好诡异啊,我想我还是不要继续和他说话为好……)
崔婉莺又轻手轻脚地靠近那座木头做的戏台,戏台上有个红衣木偶。
突然,木偶缓缓张开了嘴,清脆而悠扬的唱腔在夜空中回荡:“小女子家中贫寒,凑些嫁妆也颇为为难,真希望有双漂亮的绣花鞋呀……”
崔婉莺想起了之前在那顶轿子中发现的那双精致绣花鞋,她将绣花鞋递向木偶。
木偶突然舞动了几下水袖,那动作轻盈而优雅。
随着水袖的舞动,从戏台的帘子上,缓缓掉下一个香囊。
她将香囊拿了下来,木偶的声音再次响起:“如果有一盒胭脂那就更妙了……”
崔婉莺依着木偶的指引,转身朝左边那条路走去。
她的目光被路牌下的一块东西吸引,那是一块福字玉饰,静静地躺在地上。
崔婉莺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捡起那块玉饰。
带着这份意外的收获,崔婉莺再次回到了灯笼下。她仰头望向那些高高悬挂的灯笼,每一个灯笼上都刻着字。
她开始仔细观察每一个灯笼,试图从那些字迹中寻找线索。
“谜语:『王字写头上』”
——老虎(布偶)
“谜语:『布中包花香』”
——香囊
“谜语:『倒写也欢喜』”
——福字(玉饰)
她将这些物品挂在灯笼底下的钩子上。
崔婉莺背后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打破了这份宁静。
她的心猛地一跳,缓缓转过身,只见一个纸人不知何时竟悄无声息地站在了她的身后。
纸人的突然出现,让崔婉莺心中涌起了一阵难以言喻的惊恐,她下意识地捂住了嘴,声音带着些许颤抖:“啊!这纸人是从哪冒出来的啊,刚才明明没在这里……它的手里好像拿着什么东西?”
崔婉莺努力平复着内心的惊慌,好奇心渐渐占据了上风。
她小心翼翼地靠近纸人,眼睛紧紧盯着纸人手中的物品——锣棒。
她伸手将锣棒从纸人手中轻轻取走。
缓缓转身,她的目光落在了一旁的告示上。
——
告示内容:
告示
庙会时间安排:
一更 开市.放孔明灯
二更 猜灯谜.木偶戏
三更 开庙.祭拜六老太爷
注意事项
今日须依此法打更
以让鬼神知晓时辰:
一更 罗敲二响
二更 罗敲四响
三更 锣.梆子.锣
崔婉莺又在这个地方转了转。
“这两个是什么啊,人形彩灯?”
她突然想起先前告示上的内容,那里恰好有一个锣。
敲两下锣,时间变为一更。
她轻轻挥动锣棒,敲响了两下锣声。
随着“嘡嘡”两声,最后一丝锣声的消散,突然间,一阵神秘的风从四面八方涌来,携带着铃铛的响声。
风停铃静,当崔婉莺再次看向,她惊讶地发现,周围发生了变化。
最让她惊讶的是,夜空中的月亮,原本还是一弯新月,此刻却已变成了圆满的皓月。
她喉咙有些发干,瞳孔微缩。
“附近的摊位怎么不一样了?月亮也变成了满月……越来越不对劲,这样下去,我要崩溃了……”
她走向那些摊位,摊位上有很多狰狞的面具。
她看路过一个戴着面具的纸人旁边,那个纸人旁边有个告示:元宝=面具。
她又回到那棵树下。
挂在树上的几个灯笼不见了,树下有一个未点燃的孔明灯。
她又朝另一条街道走去,来到一个摊位前,那里有一个没有画脸的纸人。
纸人旁边的木板上有两行字:
心灰意懒 有头没脸
石锅下面有张纸露出来。
——
纸上的内容为:
益昌镇的传说中,最早提及婚礼请柬的是旧时代的郑家灭门事件。
郑家是当时益昌镇最大的望族。
据说受民间方图蛊惑郑家大少爷在中元节娶妻结果新娘妇过门后,当天晚上就猝死了。
郑加对外宣传新两父是疾病身亡,但外人流传的说法是中邪。
据说,事后郑家悄悄请了道士作法,似乎进一步验证了外人的猜测。
一年后的中元节,因不明原因大火郑家灭门,连不在宅中的族人也同时因火而死。
每一个火灾现场都发现了残余的婚礼请柬。之后就流传其诅咒请柬的故事。
【没有找到任何实体资料证实这一事件,暂时无法确认真伪】
她看完请柬,仔细的观摩了一遍下面的红色字体。
崔婉莺垂下眸子,低声道:“下面这些红字的字迹……是张辰瑞写的?他是在研究什么民间传说吗?”
崔婉莺翻看纸的另一面,“看上去像是民国时期的报纸,好像是刚粘上去的,还有点粘……”
报纸上有一个灯笼的图案,下面有一排数字:
□ □
壹 貳 伍
叁
肆
陆
她又找到一个灯笼,她按照数字的顺序依次点了几下灯笼上的流苏。
里面突然出现一个剪刀。
崔婉莺将剪刀拿了出来,又朝里面看了看,“灯里面好像还有什么东西?”
她摸索了一番,拿出来看,是一个纸元宝。
她回到一开始戴面具的那个纸人旁边,把元宝放在它手上。
那个纸人的手突然将自己的面具摘了下来,朝她的方向递过来。
崔婉莺有些慌张地从它手中接过面具。
她把面具给那个没有脸的纸人戴上,将山楂倒进石锅里。
山楂刚放进去,那个纸人手里拿的木锤子就一直砸向山楂,直到砸碎了为止。
崔婉莺将锅中的山楂核拿了出来。
她回来到一个打气球的地方,上面写着10分有奖,击中红色气球有4分,蓝色气球有2分,黄色气球有1分。
她低下眼眸,看向装好的山楂核。
“就用这些山楂核当弹丸好了。”
她拿起摊位桌上的弹弓,瞄准气球,打中两个红色气球和一个蓝色气球。
“啪”的一声,一个气球突然掉下一根蜡烛。
崔婉莺拿起蜡烛,无奈的摸了摸太阳穴。
“桌子上绑着这个气球里竟然有东西,早知道我就直接打爆这个气球了……”
请柬的另一面,有十二生肖(羊、猪、兔、鼠、龙)的图案。
崔婉莺重新回到了那个挂满灯笼的起点,她走到第一个灯笼下,那里挂着一盒火柴,轻轻取下火柴盒。
她的目光又落在了不远处的一辆小车上,那里陈列着十二生肖的图案。
然而,十二生肖中的龙却空缺着,崔婉莺心中一动,想到了自己刚刚完成的那幅糖画——龙。
她缓缓走向小车,手中紧握着那串龙形糖画,轻轻地将糖画放置在了空缺的位置上。
“现在十二生肖都齐了,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她想了半刻,发现这个是可以点燃的灯。
随着“噗……噗”的几声,羊、猪、兔、鼠、龙的空灯亮了。
虎那个位置突然掉下一个老虎布偶来,崔婉莺环顾了下四周,把它捡了起来。
崔婉莺向右走去,她的目光被前方地面上的一双脚所吸引,心中不由自主地涌起了一股激动与期待。
在这片静谧的环境中,看到另一人的存在,让她有种莫名的惊喜。
(崔婉莺心想:木偶戏台下面露出了一双脚,应该是木偶师傅吧,终于看到一个人了。)
她有些拘谨的走向前,微微抿了抿唇。
“师傅您好,打扰一下,向您问一下路。”
过了有一会儿,没有任何人回应。
她心里咯噔了一下,紧捏住手指,“请……请问……有人在吗……”
任然没有人回应。
(崔婉莺心想:好诡异啊,我想我还是不要继续和他说话为好……)
崔婉莺又轻手轻脚地靠近那座木头做的戏台,戏台上有个红衣木偶。
突然,木偶缓缓张开了嘴,清脆而悠扬的唱腔在夜空中回荡:“小女子家中贫寒,凑些嫁妆也颇为为难,真希望有双漂亮的绣花鞋呀……”
崔婉莺想起了之前在那顶轿子中发现的那双精致绣花鞋,她将绣花鞋递向木偶。
木偶突然舞动了几下水袖,那动作轻盈而优雅。
随着水袖的舞动,从戏台的帘子上,缓缓掉下一个香囊。
她将香囊拿了下来,木偶的声音再次响起:“如果有一盒胭脂那就更妙了……”
崔婉莺依着木偶的指引,转身朝左边那条路走去。
她的目光被路牌下的一块东西吸引,那是一块福字玉饰,静静地躺在地上。
崔婉莺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捡起那块玉饰。
带着这份意外的收获,崔婉莺再次回到了灯笼下。她仰头望向那些高高悬挂的灯笼,每一个灯笼上都刻着字。
她开始仔细观察每一个灯笼,试图从那些字迹中寻找线索。
“谜语:『王字写头上』”
——老虎(布偶)
“谜语:『布中包花香』”
——香囊
“谜语:『倒写也欢喜』”
——福字(玉饰)
她将这些物品挂在灯笼底下的钩子上。
崔婉莺背后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打破了这份宁静。
她的心猛地一跳,缓缓转过身,只见一个纸人不知何时竟悄无声息地站在了她的身后。
纸人的突然出现,让崔婉莺心中涌起了一阵难以言喻的惊恐,她下意识地捂住了嘴,声音带着些许颤抖:“啊!这纸人是从哪冒出来的啊,刚才明明没在这里……它的手里好像拿着什么东西?”
崔婉莺努力平复着内心的惊慌,好奇心渐渐占据了上风。
她小心翼翼地靠近纸人,眼睛紧紧盯着纸人手中的物品——锣棒。
她伸手将锣棒从纸人手中轻轻取走。
缓缓转身,她的目光落在了一旁的告示上。
——
告示内容:
告示
庙会时间安排:
一更 开市.放孔明灯
二更 猜灯谜.木偶戏
三更 开庙.祭拜六老太爷
注意事项
今日须依此法打更
以让鬼神知晓时辰:
一更 罗敲二响
二更 罗敲四响
三更 锣.梆子.锣
崔婉莺又在这个地方转了转。
“这两个是什么啊,人形彩灯?”
她突然想起先前告示上的内容,那里恰好有一个锣。
敲两下锣,时间变为一更。
她轻轻挥动锣棒,敲响了两下锣声。
随着“嘡嘡”两声,最后一丝锣声的消散,突然间,一阵神秘的风从四面八方涌来,携带着铃铛的响声。
风停铃静,当崔婉莺再次看向,她惊讶地发现,周围发生了变化。
最让她惊讶的是,夜空中的月亮,原本还是一弯新月,此刻却已变成了圆满的皓月。
她喉咙有些发干,瞳孔微缩。
“附近的摊位怎么不一样了?月亮也变成了满月……越来越不对劲,这样下去,我要崩溃了……”
她走向那些摊位,摊位上有很多狰狞的面具。
她看路过一个戴着面具的纸人旁边,那个纸人旁边有个告示:元宝=面具。
她又回到那棵树下。
挂在树上的几个灯笼不见了,树下有一个未点燃的孔明灯。
她又朝另一条街道走去,来到一个摊位前,那里有一个没有画脸的纸人。
纸人旁边的木板上有两行字:
心灰意懒 有头没脸
石锅下面有张纸露出来。
——
纸上的内容为:
益昌镇的传说中,最早提及婚礼请柬的是旧时代的郑家灭门事件。
郑家是当时益昌镇最大的望族。
据说受民间方图蛊惑郑家大少爷在中元节娶妻结果新娘妇过门后,当天晚上就猝死了。
郑加对外宣传新两父是疾病身亡,但外人流传的说法是中邪。
据说,事后郑家悄悄请了道士作法,似乎进一步验证了外人的猜测。
一年后的中元节,因不明原因大火郑家灭门,连不在宅中的族人也同时因火而死。
每一个火灾现场都发现了残余的婚礼请柬。之后就流传其诅咒请柬的故事。
【没有找到任何实体资料证实这一事件,暂时无法确认真伪】
她看完请柬,仔细的观摩了一遍下面的红色字体。
崔婉莺垂下眸子,低声道:“下面这些红字的字迹……是张辰瑞写的?他是在研究什么民间传说吗?”
崔婉莺翻看纸的另一面,“看上去像是民国时期的报纸,好像是刚粘上去的,还有点粘……”
报纸上有一个灯笼的图案,下面有一排数字:
□ □
壹 貳 伍
叁
肆
陆
她又找到一个灯笼,她按照数字的顺序依次点了几下灯笼上的流苏。
里面突然出现一个剪刀。
崔婉莺将剪刀拿了出来,又朝里面看了看,“灯里面好像还有什么东西?”
她摸索了一番,拿出来看,是一个纸元宝。
她回到一开始戴面具的那个纸人旁边,把元宝放在它手上。
那个纸人的手突然将自己的面具摘了下来,朝她的方向递过来。
崔婉莺有些慌张地从它手中接过面具。
她把面具给那个没有脸的纸人戴上,将山楂倒进石锅里。
山楂刚放进去,那个纸人手里拿的木锤子就一直砸向山楂,直到砸碎了为止。
崔婉莺将锅中的山楂核拿了出来。
她回来到一个打气球的地方,上面写着10分有奖,击中红色气球有4分,蓝色气球有2分,黄色气球有1分。
她低下眼眸,看向装好的山楂核。
“就用这些山楂核当弹丸好了。”
她拿起摊位桌上的弹弓,瞄准气球,打中两个红色气球和一个蓝色气球。
“啪”的一声,一个气球突然掉下一根蜡烛。
崔婉莺拿起蜡烛,无奈的摸了摸太阳穴。
“桌子上绑着这个气球里竟然有东西,早知道我就直接打爆这个气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