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下捉婿
温府,前厅。
“夫人,歇一会,歇一会。别再走来走去,老夫眼睛都花了。”温老爷坐在右侧的太师椅上,他身着乌青色绸缎,腰间环着镶金玉带,手里拿着个金算盘正在随意滑动。
“事关我未来贤婿,事关小满一生,如何能叫我安心坐着等!”宁夫人身着暗绿色长襟,发髻上插着两支镂空点翠金钗,双手腕上各戴着一只粗大的嵌珍珠宝石金手镯,满身金玉,好不富贵。
只见她双手合十,闭上眼睛,喃喃自语:“菩萨保佑,菩萨保佑,保佑我家小满喜得贤夫。”
一月前。
宁夫人独自一人带着丫鬟去城外的静安寺礼佛,正当她吃完斋饭准备回去的时候,碰巧听到隔壁女眷谈起这次科举,她本不感兴趣,但听到她们思虑是否榜下捉婿时,宁夫人一听就来兴趣了,毕竟女儿的婚嫁之事一直是她的心病。
温昭华已年过十七,她本该及笄之后就成亲的,谁知未婚夫在她及笄之前就因急病去世了。宁夫人知道这件事之后,抱着温昭华大哭两天,温老爷也愁得两日生了许多白发,觉得十分对不住温昭华。
事已至此,温叶两家也只好退还两家庚帖和信物,温老爷又叮嘱留守在江宁府的周叔平日多帮衬和照顾叶家。
“榜下捉婿,招赘?”在其中择一个身家清白,心性坚韧的良家子入赘岂不是更好?
宁夫人心生一计,连忙加入她们,交谈之间,发现她们竟然还有京中举子的考察书!
宁夫人立即花重金买下她们手中的考察书,带着珍珠和玉珠回府,连晚饭都没来得及吃,温老爷当晚回去之后,宁夫人就拉着他商讨。
温老爷沉默片刻,缓缓说道:“小满此前便同我说,她无兄弟,温家也无旁系,偌大家业,只能由她接手。自古女子婚嫁便随夫家过日子,若她不能承欢父母膝下,也将终日难眠。她要守住家业,此事最优解就是招赘。”
“她真这么说?”
温老爷点点头,两人相视一笑,开始谋划榜下捉婿一事,最终两人从数百人中选出了十人。
翌日一大早宁夫人便吩咐人去核实这十人的底细。经过八天观察,她从中选出六位学问、年纪、德行和样貌还算能过眼的人。
京城一直有榜下捉婿的传统,但她也是才知道,毕竟她来到这里五年,还没遇上一次春闱放榜,她细细打听榜下捉婿的东西,原本只需要钱,这好说。
她支走小满,让老爷带着小满出去考察庄子,在这期间,她让忠叔带着考试所需物品前去这六位学子的下榻之地。不过她做的这些都瞒着小满,小满性情聪慧,她瞒不过她的。
最后有三家收下了物品,那么她的未来贤婿就将会在这三家中产生!
长安街。
长街上人声鼎沸,叫卖声、谈笑生此起彼伏。长街两侧鳞次栉比,商铺勾檐相连。街道尽头是礼部南院,平日素来门可罗雀,如今确黑压压的一片,摩肩接踵。
“夫人!老爷!大公子中啦!五十二名!”
“钱贤弟,这次未中,兄长我也未中……”
“阿婆,这么多人挤在那,那可有便宜占?”王秀莲问道。
卖冰糖葫芦的阿婆眯着双眼看向高墙上垂落的红绸,打趣道:“榜下捉婿,便宜可大着呢,就看哪家先下手为强咯。”说罢,她看了眼王秀莲背后宛若乞儿般的娃娃,惋惜地摇摇头。
送货的脚夫见前面拥挤着,一时半会也过不去,又怕惊扰贵人,也凑上去搭话:“金榜题名,人生四大喜事之一,蹭蹭喜气也是好的。怎么感觉这种热闹场景很久没见过了?”
隔壁纸铺的伙计倚在门框上看热闹,解释道:“说起来,上次科举正好恰逢大旱荒年,据说是将科举的选拔的银两都调拨往各地缓解灾情,因而科举被迫取消。今年得以顺利进行,天佑我大殷啊!”
榜下角落,温家家仆以忠叔为首兵分三路。
一队拿着名单在榜上仔细查找;
一队等着拿到消息,立马回温府通知老爷和夫人;
一队拿着夫人给的画像逐个比对,生怕找错人。
榜下捉婿,这是夫人和老爷的要求,他们要有姑爷啦!
“都听懂了吗?记得把姑爷们都带到这。行,开始挤进去吧。”
“顾靖举,四十一名,快去找顾公子。”
“顾公子,可算见到你了!温家有请!”
“周公子,终于找到你了。”
“陈公子在这!”
“陈原平,九十六名!”
“周、周游公子,他落榜了。”
此时小厮们都过来汇合,一个独自回来两手空空,一个身旁站着一位身形端正的公子,一个气喘吁吁地刚从人群挤了出来,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掉队的周公子。
周游与陈原平对视尴尬一笑,互相行揖礼。忠叔朝两位读书人行了个拱手礼,随后示意那两个机灵的小厮先回去通知消息。
小环拉过忠叔,忠叔朝两人一笑,“两位公子,先失陪一下。”说罢两人往墙角走去窃窃私语。
“好嘞,还是您有法子。”小环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又向人群挤去。
“两位公子,府上有请,请随李某来。”忠叔带着两人上了马车,车夫驾着马车向温府方向出发。
温府,芙蓉院。
屋内点着安神香,烟雾袅袅升起,宛如青云缭绕,却不见形散。案上,算盘之声清脆而有节奏地响起,宛如细雨轻敲竹叶,摊开的账簿放置在算盘隔壁,用镇纸轻压着,女子时不时拿起骨雕狼毫笔在宣纸上做着记号。
“流月,现在什么时辰了?”说话的女子并未抬头,只是纤指在算盘上灵活地跳跃,
她便是温昭华,温家独女。
温昭华有两个贴身丫鬟,一个叫莲心,一个叫流月。莲心做事妥帖稳重,流月性格活泼稚嫩。
“小姐!现在是巳正!”只见一个穿着棉质藕荷色服饰双环发髻的小丫鬟走到门口,用手轻轻拍落肩上的槐花。她手里拿着一个食盒,轻跨门槛,走到茶几面前,把饭盒里的精致糕点拿出,一一摆放在桌上。
她转身看向书案面前的女子道:“小姐,算了这么久,也该休息一会了,今日小厨房做了你喜欢的奶酪浇鲜樱桃。”
温昭华起身伸了伸懒腰,往茶几那边走,刚坐下来,就听见流月说:“今年这槐花树长得可真好,落得我满肩,这不也落到了小姐发髻上。”说罢,她便挪到温昭华身侧,轻轻地将槐花拂至手心。
温昭华闻言便抬头看向院中的那棵槐花树,她来到这里已经五年了。
那年她十二岁,举家从江宁府迁至京城。
流月倒了一杯茶水,端在温昭华的面前,温昭华瞥了她一眼,挑了挑眉,拿起银匙,戳了戳那碗奶酪,笑道:“无事献殷勤,说吧。”
“我听前院的周大哥说,今天放榜,肯定很热闹,我也想着出去瞧瞧。”
“今日没什么好看的,明日举子们打马游街的时候,咱们喊上几个姊妹去酒楼看。”
温昭华为人爽朗大方,来到京中之后也结交了不少好友,玩得最要好便是光禄寺少卿程彦博的嫡次女程徽柔,其次就是礼部尚书崔明的庶女崔灵。
“小姐,你对我太好了。”转瞬之间,流月便把周大哥说过的榜下捉婿置于脑后。
似乎想起了什么,温昭华放下手中的甜点,“莲心呢?”
“回小姐,莲心姐姐她去了铺子,估摸着还没回来呢。”只见莲心撩开珠帘走了进来,朝温昭华福了一礼,笑着说道:“小姐,您交代的事情已经办好了,就等明日高中的举子们游街了。”
“嗯,好。回来就先去喝杯茶水,歇息一会。”
莲心支支吾吾,“小姐,我刚在长安街见到府中的家丁,人数还不少。”
闻言,温昭华原本在写请帖的手停了下来,蹙眉思索道:“他们去那干什么?”
过了一盏茶的时间,温昭华站了起来,手上拿着几张刚写好的邀帖,墨迹还未干透,温昭华朝字帖上轻轻吹了几口,随后递给莲心,“莲心,替我给程二和崔五送去。”
温府,前厅。
“夫人,先坐下来喝杯茶吧,李管家带人出去还不到一炷香啊。”珍珠走到宁夫人的身旁将她扶至左侧的太师椅上,随后捧过茶盏给她。宁夫人坐了下来,接过茶盏,微微抿了一口清茶。
“来财,去找两本账簿给我算一算。”
“老爷,您之前说过账簿都给小姐送去。”温老爷轻轻叹了一口气,“对对,我都忘了。”随后他把金算盘放在紫檀桌上,刚准备把茶盏拿起来喝一口,只听到外面传来小厮的声音:“中啦,中啦。”
呼吸之间,手中的茶盏一抖掉落在地面上,所幸地面铺设着地毯,不至于摔碎。温老爷喃喃自语:“碎碎平安,岁岁平安……”
宁夫人拍了拍温老爷的手臂,“哪里有碎,别乱说。”宁夫人给珍珠抬了个眼色,小丫鬟立马上前把地面的茶盏收走,珍珠带着人去后院找一块地毯替换,一柱香的功夫,完整如初。
“怎么说?有赏,都有赏。”宁夫人眉开眼笑地朝回来报信的小厮说。
“顾靖举,四十一名,陈原平,九十六名,周游,落榜。”
“下去领赏吧。”
宁夫人拿着三人的画像,和温老爷点评之前选的三支潜力股。
“这个顾靖举,人长得不错,为人诚恳,确为潜力股,看来那些女眷并没有骗我,的确抢手。”
“只是没想到这个周游,落榜了。”
温老爷摸了摸自己胡子,点点头说:“落榜了也不是不行,有钱可以再考,反正还年轻,他年岁几何?”
“约莫二十五?”
“那不行,有功名在身还好,没有的话就有点太大了。”
“那便给他一份薄礼,妥帖将他送走,也算结一份善缘。”
“夫人说得在理。”
只见两个小厮跑了进来,“夫人,老爷,姑爷们到啦!”
“快快有请!”宁夫人转过身,“玉珠,快去请小姐!”
温府,芙蓉院。
“上午的账簿看得差不多了,我去看看母亲。”说罢,她便带着流月走出书房,庭中满是槐花的香味,温昭华深吸一口,这日子过得真是舒坦。
“小葵,你喊人打一些槐花下来,送去厨房,让他们中午给母亲做一道槐花炒蛋。”
“昨夜陪母亲用饭时,感觉母亲有些胸闷气短,白芷,你去问问前院的忠叔把济世堂的顺气丸拿回来了没?”
“好的,小姐。”两个小丫鬟闻言便四散开始忙活。
温昭华还没跨出芙蓉院,就看到母亲的贴身婢女玉珠向她走来。温昭华笑了笑,开口道:“玉珠姐姐,我刚准备去春庭院找母亲,可是母亲找我?”
“小姐,夫人让您即刻去前厅。”玉珠面带喜色地看着温昭华,目光柔和,温昭华面色不显,问她什么事情,她也打太极,只是说小姐去到那就知道了。
她给流月使了个眼色,让她先去前厅打听一下。
“夫人,歇一会,歇一会。别再走来走去,老夫眼睛都花了。”温老爷坐在右侧的太师椅上,他身着乌青色绸缎,腰间环着镶金玉带,手里拿着个金算盘正在随意滑动。
“事关我未来贤婿,事关小满一生,如何能叫我安心坐着等!”宁夫人身着暗绿色长襟,发髻上插着两支镂空点翠金钗,双手腕上各戴着一只粗大的嵌珍珠宝石金手镯,满身金玉,好不富贵。
只见她双手合十,闭上眼睛,喃喃自语:“菩萨保佑,菩萨保佑,保佑我家小满喜得贤夫。”
一月前。
宁夫人独自一人带着丫鬟去城外的静安寺礼佛,正当她吃完斋饭准备回去的时候,碰巧听到隔壁女眷谈起这次科举,她本不感兴趣,但听到她们思虑是否榜下捉婿时,宁夫人一听就来兴趣了,毕竟女儿的婚嫁之事一直是她的心病。
温昭华已年过十七,她本该及笄之后就成亲的,谁知未婚夫在她及笄之前就因急病去世了。宁夫人知道这件事之后,抱着温昭华大哭两天,温老爷也愁得两日生了许多白发,觉得十分对不住温昭华。
事已至此,温叶两家也只好退还两家庚帖和信物,温老爷又叮嘱留守在江宁府的周叔平日多帮衬和照顾叶家。
“榜下捉婿,招赘?”在其中择一个身家清白,心性坚韧的良家子入赘岂不是更好?
宁夫人心生一计,连忙加入她们,交谈之间,发现她们竟然还有京中举子的考察书!
宁夫人立即花重金买下她们手中的考察书,带着珍珠和玉珠回府,连晚饭都没来得及吃,温老爷当晚回去之后,宁夫人就拉着他商讨。
温老爷沉默片刻,缓缓说道:“小满此前便同我说,她无兄弟,温家也无旁系,偌大家业,只能由她接手。自古女子婚嫁便随夫家过日子,若她不能承欢父母膝下,也将终日难眠。她要守住家业,此事最优解就是招赘。”
“她真这么说?”
温老爷点点头,两人相视一笑,开始谋划榜下捉婿一事,最终两人从数百人中选出了十人。
翌日一大早宁夫人便吩咐人去核实这十人的底细。经过八天观察,她从中选出六位学问、年纪、德行和样貌还算能过眼的人。
京城一直有榜下捉婿的传统,但她也是才知道,毕竟她来到这里五年,还没遇上一次春闱放榜,她细细打听榜下捉婿的东西,原本只需要钱,这好说。
她支走小满,让老爷带着小满出去考察庄子,在这期间,她让忠叔带着考试所需物品前去这六位学子的下榻之地。不过她做的这些都瞒着小满,小满性情聪慧,她瞒不过她的。
最后有三家收下了物品,那么她的未来贤婿就将会在这三家中产生!
长安街。
长街上人声鼎沸,叫卖声、谈笑生此起彼伏。长街两侧鳞次栉比,商铺勾檐相连。街道尽头是礼部南院,平日素来门可罗雀,如今确黑压压的一片,摩肩接踵。
“夫人!老爷!大公子中啦!五十二名!”
“钱贤弟,这次未中,兄长我也未中……”
“阿婆,这么多人挤在那,那可有便宜占?”王秀莲问道。
卖冰糖葫芦的阿婆眯着双眼看向高墙上垂落的红绸,打趣道:“榜下捉婿,便宜可大着呢,就看哪家先下手为强咯。”说罢,她看了眼王秀莲背后宛若乞儿般的娃娃,惋惜地摇摇头。
送货的脚夫见前面拥挤着,一时半会也过不去,又怕惊扰贵人,也凑上去搭话:“金榜题名,人生四大喜事之一,蹭蹭喜气也是好的。怎么感觉这种热闹场景很久没见过了?”
隔壁纸铺的伙计倚在门框上看热闹,解释道:“说起来,上次科举正好恰逢大旱荒年,据说是将科举的选拔的银两都调拨往各地缓解灾情,因而科举被迫取消。今年得以顺利进行,天佑我大殷啊!”
榜下角落,温家家仆以忠叔为首兵分三路。
一队拿着名单在榜上仔细查找;
一队等着拿到消息,立马回温府通知老爷和夫人;
一队拿着夫人给的画像逐个比对,生怕找错人。
榜下捉婿,这是夫人和老爷的要求,他们要有姑爷啦!
“都听懂了吗?记得把姑爷们都带到这。行,开始挤进去吧。”
“顾靖举,四十一名,快去找顾公子。”
“顾公子,可算见到你了!温家有请!”
“周公子,终于找到你了。”
“陈公子在这!”
“陈原平,九十六名!”
“周、周游公子,他落榜了。”
此时小厮们都过来汇合,一个独自回来两手空空,一个身旁站着一位身形端正的公子,一个气喘吁吁地刚从人群挤了出来,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掉队的周公子。
周游与陈原平对视尴尬一笑,互相行揖礼。忠叔朝两位读书人行了个拱手礼,随后示意那两个机灵的小厮先回去通知消息。
小环拉过忠叔,忠叔朝两人一笑,“两位公子,先失陪一下。”说罢两人往墙角走去窃窃私语。
“好嘞,还是您有法子。”小环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又向人群挤去。
“两位公子,府上有请,请随李某来。”忠叔带着两人上了马车,车夫驾着马车向温府方向出发。
温府,芙蓉院。
屋内点着安神香,烟雾袅袅升起,宛如青云缭绕,却不见形散。案上,算盘之声清脆而有节奏地响起,宛如细雨轻敲竹叶,摊开的账簿放置在算盘隔壁,用镇纸轻压着,女子时不时拿起骨雕狼毫笔在宣纸上做着记号。
“流月,现在什么时辰了?”说话的女子并未抬头,只是纤指在算盘上灵活地跳跃,
她便是温昭华,温家独女。
温昭华有两个贴身丫鬟,一个叫莲心,一个叫流月。莲心做事妥帖稳重,流月性格活泼稚嫩。
“小姐!现在是巳正!”只见一个穿着棉质藕荷色服饰双环发髻的小丫鬟走到门口,用手轻轻拍落肩上的槐花。她手里拿着一个食盒,轻跨门槛,走到茶几面前,把饭盒里的精致糕点拿出,一一摆放在桌上。
她转身看向书案面前的女子道:“小姐,算了这么久,也该休息一会了,今日小厨房做了你喜欢的奶酪浇鲜樱桃。”
温昭华起身伸了伸懒腰,往茶几那边走,刚坐下来,就听见流月说:“今年这槐花树长得可真好,落得我满肩,这不也落到了小姐发髻上。”说罢,她便挪到温昭华身侧,轻轻地将槐花拂至手心。
温昭华闻言便抬头看向院中的那棵槐花树,她来到这里已经五年了。
那年她十二岁,举家从江宁府迁至京城。
流月倒了一杯茶水,端在温昭华的面前,温昭华瞥了她一眼,挑了挑眉,拿起银匙,戳了戳那碗奶酪,笑道:“无事献殷勤,说吧。”
“我听前院的周大哥说,今天放榜,肯定很热闹,我也想着出去瞧瞧。”
“今日没什么好看的,明日举子们打马游街的时候,咱们喊上几个姊妹去酒楼看。”
温昭华为人爽朗大方,来到京中之后也结交了不少好友,玩得最要好便是光禄寺少卿程彦博的嫡次女程徽柔,其次就是礼部尚书崔明的庶女崔灵。
“小姐,你对我太好了。”转瞬之间,流月便把周大哥说过的榜下捉婿置于脑后。
似乎想起了什么,温昭华放下手中的甜点,“莲心呢?”
“回小姐,莲心姐姐她去了铺子,估摸着还没回来呢。”只见莲心撩开珠帘走了进来,朝温昭华福了一礼,笑着说道:“小姐,您交代的事情已经办好了,就等明日高中的举子们游街了。”
“嗯,好。回来就先去喝杯茶水,歇息一会。”
莲心支支吾吾,“小姐,我刚在长安街见到府中的家丁,人数还不少。”
闻言,温昭华原本在写请帖的手停了下来,蹙眉思索道:“他们去那干什么?”
过了一盏茶的时间,温昭华站了起来,手上拿着几张刚写好的邀帖,墨迹还未干透,温昭华朝字帖上轻轻吹了几口,随后递给莲心,“莲心,替我给程二和崔五送去。”
温府,前厅。
“夫人,先坐下来喝杯茶吧,李管家带人出去还不到一炷香啊。”珍珠走到宁夫人的身旁将她扶至左侧的太师椅上,随后捧过茶盏给她。宁夫人坐了下来,接过茶盏,微微抿了一口清茶。
“来财,去找两本账簿给我算一算。”
“老爷,您之前说过账簿都给小姐送去。”温老爷轻轻叹了一口气,“对对,我都忘了。”随后他把金算盘放在紫檀桌上,刚准备把茶盏拿起来喝一口,只听到外面传来小厮的声音:“中啦,中啦。”
呼吸之间,手中的茶盏一抖掉落在地面上,所幸地面铺设着地毯,不至于摔碎。温老爷喃喃自语:“碎碎平安,岁岁平安……”
宁夫人拍了拍温老爷的手臂,“哪里有碎,别乱说。”宁夫人给珍珠抬了个眼色,小丫鬟立马上前把地面的茶盏收走,珍珠带着人去后院找一块地毯替换,一柱香的功夫,完整如初。
“怎么说?有赏,都有赏。”宁夫人眉开眼笑地朝回来报信的小厮说。
“顾靖举,四十一名,陈原平,九十六名,周游,落榜。”
“下去领赏吧。”
宁夫人拿着三人的画像,和温老爷点评之前选的三支潜力股。
“这个顾靖举,人长得不错,为人诚恳,确为潜力股,看来那些女眷并没有骗我,的确抢手。”
“只是没想到这个周游,落榜了。”
温老爷摸了摸自己胡子,点点头说:“落榜了也不是不行,有钱可以再考,反正还年轻,他年岁几何?”
“约莫二十五?”
“那不行,有功名在身还好,没有的话就有点太大了。”
“那便给他一份薄礼,妥帖将他送走,也算结一份善缘。”
“夫人说得在理。”
只见两个小厮跑了进来,“夫人,老爷,姑爷们到啦!”
“快快有请!”宁夫人转过身,“玉珠,快去请小姐!”
温府,芙蓉院。
“上午的账簿看得差不多了,我去看看母亲。”说罢,她便带着流月走出书房,庭中满是槐花的香味,温昭华深吸一口,这日子过得真是舒坦。
“小葵,你喊人打一些槐花下来,送去厨房,让他们中午给母亲做一道槐花炒蛋。”
“昨夜陪母亲用饭时,感觉母亲有些胸闷气短,白芷,你去问问前院的忠叔把济世堂的顺气丸拿回来了没?”
“好的,小姐。”两个小丫鬟闻言便四散开始忙活。
温昭华还没跨出芙蓉院,就看到母亲的贴身婢女玉珠向她走来。温昭华笑了笑,开口道:“玉珠姐姐,我刚准备去春庭院找母亲,可是母亲找我?”
“小姐,夫人让您即刻去前厅。”玉珠面带喜色地看着温昭华,目光柔和,温昭华面色不显,问她什么事情,她也打太极,只是说小姐去到那就知道了。
她给流月使了个眼色,让她先去前厅打听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