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之前量子计算机的合作协议,米国被允许派驻一名宇航员入驻华国空间站。
2月28日(周六),米国派驻了一名宇航员到华国空间站上,意外地不是白人,是个华裔。中文名赵志新,是电力和热控系统的专家。曾在华国上过几年小学,因此会说中文。
当时空间站里有3名华国的宇航员,是两个月前交班来到空间站的宇航员班组,每个班组任务周期6个月。分别是45岁的指挥官陈飞扬,38岁的机械和电子工程师李俊,34岁的通信专家杨莉。由于经过系统性的培训,杨莉也负责大家的身体健康监测和紧急医疗救助。
陈飞扬亲自操控太空舱的对接,迎接赵志新的到来。舱门打开的时候,华国宇航员做了一个简短又正式的欢迎仪式。
由于知道赵志新的背景情况,所以陈飞扬用中文发表了一段欢迎词:“赵志新先生,您好,欢迎来到华国空间站。很高兴有您这样的专家与我们一起工作,期待我们在接下来的任务中合作顺利。”
赵志新也非常感谢华国宇航员的欢迎仪式,他带来了一些生活物资补给,也分享给华国的宇航员们。甚至还有一些米国特色小零食,意外地很合大家口味。
赵志新的预计工作时间是2个月,期间参与空间站的日常检修维护。主要检修太阳能板的电力供应,以及空间站内部的温度控制,能源效率提升。执行一些米国安排的科学实验,也协助参与华国宇航员的一些科学实验。
这段时间4位宇航员一起完成了大量的工作,也解决了大大小小的许多小故障,成为了一个非常高效的小团队。
3月16日(周二),李俊发现太阳能板的供电出现异常,部分太阳能板的发电效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通过远程检测,发现局部区域温度很高,影响了发电效率。
大家尝试了几种解决方案,包括重新调整电力分配和远程系统重启,发现都不能解决问题。这时赵志新提出,这个情况他以前好像遇到过。
“空间站使用的太阳能板是第三代柔性光伏面板,这种太阳能板具有高效能、重量轻、寿命长的优点,非常适合在太空环境中使用。但是这种太阳能板在边缘区域附近,有时会受到电磁效应的影响,容易积聚静电,特别是在电路连接点附近。静电会吸附微小的宇宙尘埃和高能粒子,虽然肉眼很难察觉,但这些粒子会导致局部温度升高,影响光伏层的正常工作效率。虽然不会导致太阳板完全失效,但是还是应该尽快处理下。”
陈飞扬表示:“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吧,太空里基本是真空的,运行了这么久,都没有遇到尘埃堆积的问题。而且强烈的紫外线和高能辐射,应该能把附着的微量物质蒸发掉。”
赵志新回应道:“我也不敢确定,只是有这个可能性。如果地球表面最近有火山喷发之类的,可能一个凑巧,有少量尘埃飘到这附近了。”
杨莉问道:“那是不是刷一下就好了?还是必须更换太阳能板?”
“画面里没有看到明显的被陨石击坏的现象,也没有完全不能用,直接更换还是太奢侈了。我这次带了一些应急小工具,有种导电微纤维布,由特殊的纳米材料做的,能中和静电,而且擦得干净彻底。把这种布绑到一个小刷子上,我出去擦一下试试,实在解决不了再更换吧。”
空间站配备了舱外维修机器人,可以做一些维修工作。如果是更换太阳能板,直接用机器人换就行。但是表面的擦拭,用机器人操作还是有点冒险,还是宇航员自己出舱去操作比较可靠。
赵志新有米国给他定制的舱外航天服,可能堆积尘埃的位置也是他比较清楚,所以没有过于耽搁,大家就赶紧准备起来,让赵志新去清理试试。
舱外宇航服是按个人尺寸定制的,包含关键的生命维持系统,所以宇航员平时互相间不触碰对方的舱外宇航服。但是穿戴还是需要别人协助的,大家帮赵志新穿好舱外宇航服,并做好各种检测。一切就绪后,才让赵志新出去。
赵志新带上小刷子,系着安全绳,一点点爬过去,小心地逐块擦拭太阳能板的表面。
陈飞扬密切地监看着赵志新的一举一动,李俊则扶着舱外机器人的操控杆,万一有问题随时支援。
杨莉则监看着电力系统的数据,实时观察电力供应是否恢复正常。
随着赵志新的擦拭,似乎是有效果了,太阳能板的发电功率慢慢在恢复,直到最后终于完全恢复了正常。
随后赵志新回到了舱内,大家给与了热烈的鼓掌。
其他宇航员帮赵志新脱下舱外航天服后,杨莉也给赵志新递上了一袋电解质补充液,帮助赵志新尽快恢复体力。随后,杨莉还为赵志新进行了全面的身体状况检测,确认所有生命体征正常。
正当大家庆祝这次的舱外维修圆满成功的同时,不远处一颗Peace-X公司的星网卫星,悄悄关闭了大功率激光发射。
4月28日(周三)赵志新结束了空间站的工作,乘坐返回舱回到了米国。
5月14日(周五),又出现了一次重大故障。
这次,是量子计算机受到了微陨石的撞击,其中一个花瓣已经完全损坏。
量子计算机的花瓣,没有看起来那么脆弱,表面其实有异常坚固的防护层。且花瓣的连接处有一定的弹性可以摆动。即使是手枪对着射击,大部分情况下都会被卸力弹出去。
但总有角度凑巧的,刚好击中关键部位,从监控画面上看,花瓣表面已经严重变形,里面的核心计算单元应该已经受损了。
量子计算机可以自动跳过这个受损模块,不影响程序正常运行,但是损坏的部件还是要尽快更换掉。
其实这也不是第一次更换量子计算机的花瓣部件了,早在1月22日(周四)就已经有一个花瓣被陨石击坏,就是由李俊操作舱外机器人进行更换。空间站上只有10个花瓣备件,现在还剩9个,还有一个换下来的破损件,由陈飞扬亲自贴上标签存放在这里。
由于有之前的经验,这次李俊更换花瓣的操作也很顺利,拆下来的损坏件也带回了舱内。
陈飞扬仔细检查了下,这次外壳还是没有破裂的,受损情况没有上次的严重,上次的已经出现外壳破裂了。
于是拍好照片,贴上标签,写上收回的时间,放回了备件收纳区。
然而陈飞扬突然发现,之前的那个回收的备件,标签似乎有变形。自己做事还是很仔细的,标签贴的是比较平整的。
陈飞扬有点不太放心,叫来李俊和杨莉,一起检查看下。陈飞扬小心地撕开标签,发现之前的裂缝有明显被撑开的痕迹。
陈飞扬急忙打开登记存档的照片,对比当时回收时的状态,发现之前只是一条裂缝,而现在有明显被撬开的痕迹。这个备件回收后,陈飞扬怕有东西从裂缝散落出来,故意把标签贴在裂缝上。之后放在备件区就再也没有人接触过了才对,谁会来撬开这个裂缝?
备件就放在工作区,这里是24小时视频监控的。由于带宽问题,视频不会24小时全量备份到地球上,所以全量视频还是在空间站里面。
三名宇航员紧急向地面汇报了这个情况,担心量子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材料被窃取,最大的嫌疑人就是赵志新。但是三人花了一些时间仔细查看了监控视频,没有看到有人接触备件的画面,一时间也没有证据。
航天总局要求宇航员将所有视频文件发回地面,由总局来分析这些视频画面。并且华国方面要求米国将赵志新交给华国进行审查,但是米国以缺乏证据为由,拒绝交出赵志新。
因此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华国和米国的太空合作也全面暂停。
2月28日(周六),米国派驻了一名宇航员到华国空间站上,意外地不是白人,是个华裔。中文名赵志新,是电力和热控系统的专家。曾在华国上过几年小学,因此会说中文。
当时空间站里有3名华国的宇航员,是两个月前交班来到空间站的宇航员班组,每个班组任务周期6个月。分别是45岁的指挥官陈飞扬,38岁的机械和电子工程师李俊,34岁的通信专家杨莉。由于经过系统性的培训,杨莉也负责大家的身体健康监测和紧急医疗救助。
陈飞扬亲自操控太空舱的对接,迎接赵志新的到来。舱门打开的时候,华国宇航员做了一个简短又正式的欢迎仪式。
由于知道赵志新的背景情况,所以陈飞扬用中文发表了一段欢迎词:“赵志新先生,您好,欢迎来到华国空间站。很高兴有您这样的专家与我们一起工作,期待我们在接下来的任务中合作顺利。”
赵志新也非常感谢华国宇航员的欢迎仪式,他带来了一些生活物资补给,也分享给华国的宇航员们。甚至还有一些米国特色小零食,意外地很合大家口味。
赵志新的预计工作时间是2个月,期间参与空间站的日常检修维护。主要检修太阳能板的电力供应,以及空间站内部的温度控制,能源效率提升。执行一些米国安排的科学实验,也协助参与华国宇航员的一些科学实验。
这段时间4位宇航员一起完成了大量的工作,也解决了大大小小的许多小故障,成为了一个非常高效的小团队。
3月16日(周二),李俊发现太阳能板的供电出现异常,部分太阳能板的发电效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通过远程检测,发现局部区域温度很高,影响了发电效率。
大家尝试了几种解决方案,包括重新调整电力分配和远程系统重启,发现都不能解决问题。这时赵志新提出,这个情况他以前好像遇到过。
“空间站使用的太阳能板是第三代柔性光伏面板,这种太阳能板具有高效能、重量轻、寿命长的优点,非常适合在太空环境中使用。但是这种太阳能板在边缘区域附近,有时会受到电磁效应的影响,容易积聚静电,特别是在电路连接点附近。静电会吸附微小的宇宙尘埃和高能粒子,虽然肉眼很难察觉,但这些粒子会导致局部温度升高,影响光伏层的正常工作效率。虽然不会导致太阳板完全失效,但是还是应该尽快处理下。”
陈飞扬表示:“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吧,太空里基本是真空的,运行了这么久,都没有遇到尘埃堆积的问题。而且强烈的紫外线和高能辐射,应该能把附着的微量物质蒸发掉。”
赵志新回应道:“我也不敢确定,只是有这个可能性。如果地球表面最近有火山喷发之类的,可能一个凑巧,有少量尘埃飘到这附近了。”
杨莉问道:“那是不是刷一下就好了?还是必须更换太阳能板?”
“画面里没有看到明显的被陨石击坏的现象,也没有完全不能用,直接更换还是太奢侈了。我这次带了一些应急小工具,有种导电微纤维布,由特殊的纳米材料做的,能中和静电,而且擦得干净彻底。把这种布绑到一个小刷子上,我出去擦一下试试,实在解决不了再更换吧。”
空间站配备了舱外维修机器人,可以做一些维修工作。如果是更换太阳能板,直接用机器人换就行。但是表面的擦拭,用机器人操作还是有点冒险,还是宇航员自己出舱去操作比较可靠。
赵志新有米国给他定制的舱外航天服,可能堆积尘埃的位置也是他比较清楚,所以没有过于耽搁,大家就赶紧准备起来,让赵志新去清理试试。
舱外宇航服是按个人尺寸定制的,包含关键的生命维持系统,所以宇航员平时互相间不触碰对方的舱外宇航服。但是穿戴还是需要别人协助的,大家帮赵志新穿好舱外宇航服,并做好各种检测。一切就绪后,才让赵志新出去。
赵志新带上小刷子,系着安全绳,一点点爬过去,小心地逐块擦拭太阳能板的表面。
陈飞扬密切地监看着赵志新的一举一动,李俊则扶着舱外机器人的操控杆,万一有问题随时支援。
杨莉则监看着电力系统的数据,实时观察电力供应是否恢复正常。
随着赵志新的擦拭,似乎是有效果了,太阳能板的发电功率慢慢在恢复,直到最后终于完全恢复了正常。
随后赵志新回到了舱内,大家给与了热烈的鼓掌。
其他宇航员帮赵志新脱下舱外航天服后,杨莉也给赵志新递上了一袋电解质补充液,帮助赵志新尽快恢复体力。随后,杨莉还为赵志新进行了全面的身体状况检测,确认所有生命体征正常。
正当大家庆祝这次的舱外维修圆满成功的同时,不远处一颗Peace-X公司的星网卫星,悄悄关闭了大功率激光发射。
4月28日(周三)赵志新结束了空间站的工作,乘坐返回舱回到了米国。
5月14日(周五),又出现了一次重大故障。
这次,是量子计算机受到了微陨石的撞击,其中一个花瓣已经完全损坏。
量子计算机的花瓣,没有看起来那么脆弱,表面其实有异常坚固的防护层。且花瓣的连接处有一定的弹性可以摆动。即使是手枪对着射击,大部分情况下都会被卸力弹出去。
但总有角度凑巧的,刚好击中关键部位,从监控画面上看,花瓣表面已经严重变形,里面的核心计算单元应该已经受损了。
量子计算机可以自动跳过这个受损模块,不影响程序正常运行,但是损坏的部件还是要尽快更换掉。
其实这也不是第一次更换量子计算机的花瓣部件了,早在1月22日(周四)就已经有一个花瓣被陨石击坏,就是由李俊操作舱外机器人进行更换。空间站上只有10个花瓣备件,现在还剩9个,还有一个换下来的破损件,由陈飞扬亲自贴上标签存放在这里。
由于有之前的经验,这次李俊更换花瓣的操作也很顺利,拆下来的损坏件也带回了舱内。
陈飞扬仔细检查了下,这次外壳还是没有破裂的,受损情况没有上次的严重,上次的已经出现外壳破裂了。
于是拍好照片,贴上标签,写上收回的时间,放回了备件收纳区。
然而陈飞扬突然发现,之前的那个回收的备件,标签似乎有变形。自己做事还是很仔细的,标签贴的是比较平整的。
陈飞扬有点不太放心,叫来李俊和杨莉,一起检查看下。陈飞扬小心地撕开标签,发现之前的裂缝有明显被撑开的痕迹。
陈飞扬急忙打开登记存档的照片,对比当时回收时的状态,发现之前只是一条裂缝,而现在有明显被撬开的痕迹。这个备件回收后,陈飞扬怕有东西从裂缝散落出来,故意把标签贴在裂缝上。之后放在备件区就再也没有人接触过了才对,谁会来撬开这个裂缝?
备件就放在工作区,这里是24小时视频监控的。由于带宽问题,视频不会24小时全量备份到地球上,所以全量视频还是在空间站里面。
三名宇航员紧急向地面汇报了这个情况,担心量子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材料被窃取,最大的嫌疑人就是赵志新。但是三人花了一些时间仔细查看了监控视频,没有看到有人接触备件的画面,一时间也没有证据。
航天总局要求宇航员将所有视频文件发回地面,由总局来分析这些视频画面。并且华国方面要求米国将赵志新交给华国进行审查,但是米国以缺乏证据为由,拒绝交出赵志新。
因此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华国和米国的太空合作也全面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