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苏公公很是为难,耐心劝道“公主,不是老奴不帮您,而是陛下说了,他,他不见人。您也是知道的,眼下战局紧张,太子殿下又,唉,您快回去歇着吧”
沈绒没动,她盯着那座硕大的宫殿,雷声夹杂着雨声响彻天际,这样大的动静,竟都盖不住殿内女子嬉笑的娇笑声。
亲生儿子方才为国捐躯,守国的将士苦不堪言,大凉士兵一路势如破竹,都快要打到淮阳城下了。
而她的父亲,他们大周朝的君主,正在做什么。
真是令人耻笑。
“公主…”
苏公公还想说些什么,只是话音未落,沈绒便衣裙垂落,跪在了金銮殿冰冷的石板上。
“公主您快起来”苏公公刚要伸手,便被沈绒抬手挡了回去。
无论如何,今日她都得见那个人。
“父皇”沈绒容色凄绝,声音嘶哑,试图压过雨声,“儿臣,愿和亲南去”
“儿臣愿和亲南去”
……
不知过了多久,直到沈绒的脸苍白的显现出几分病态,柔弱的脊背弯了下去,才终于等到殿内的嬉笑声停止。
殿门,开了。
雨停了,空气稀薄,一道残阳铺在天边。
沈绒身子不适,被金銮殿的宫女送了回来。
当夜,她发了高烧。
殿外狂风大作,阴云密布,殿内却烛火交错,酒池肉林,看的沈绒心里升起一阵阵的绝望。
沈绒垂眸跪在地上,苏贵妃披着一件纱衣,红冽的唇翘着,整个人娇娇柔柔的倚靠在大周天子沈权的身上,娇笑着看着跪在殿下衣衫尽湿的沈绒。
那句话,沈绒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陛下您看,臣妾都说了,公主早晚会主动请旨和亲的”
大周的停战书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前线,大凉应了,双方就这样轻而易举的达成了协议。
大周割十五座城池于大凉,并赠予大凉三十万两黄金,另,永安公主沈绒嫁于大凉太子姜溯为太子妃。
和亲圣旨一下,战事总算是安定下来了,宫里倒是热闹了起来,前前后后都开始忙起了和亲事宜。
左右有宫人忙活,沈绒本就已经心如死灰,自是不愿插手。
凤仪宫内药味刺鼻,沈绒坐在床榻前,一口一口的喂皇后秦氏用药。
自从听闻儿子战死沙场,女儿远嫁和亲,秦皇后病的便更严重了,甚至已经到了不可下床的地步。
药用了一半,秦皇后招了招手,沈绒放下碗勺,捻起帕子为秦皇后擦了擦唇。
“绒儿”秦皇后声音虚弱,握住了女儿的手“是母后没用,护不住你哥哥,也护不住你”
“母后,无事的,女儿既然是大周的公主,就当为大周百姓奉献所有”
这些日子以来,沈绒早便已经想清楚了。
“只是最让女儿难过的,便是皇兄,若是女儿能够早点想清楚,皇兄便不会”
起初沈权并非是没有想到要和亲,可一边有重臣在前朝煽动群臣,说是沈绒远嫁大凉,那秦家岂不是权利大过天,另一边,大周的武将一声声有辱尊严,都不同意用嫁一个女子的方式来换取短暂的和平。
沈权也为此不知该如何逼迫沈绒。
直到沈煊战死,大周没了可用之才,武将们一个个终于将他们的尊严踩在了脚下。
只可惜,自己终究是等不到他了。
沈绒垂眸笑笑。
陪秦皇后说了许久的话,沈绒这才离去。
看着女儿瘦弱的背影消失在殿门口,秦皇后终于忍不住一口血咳了出来。
侍女顿时慌乱,拿着帕子替秦皇后擦净胸前的血渍。
“娘娘,您为何不同公主讲清楚呢,过不了几日公主便要嫁入大凉,山高路远,怕是”
秦皇后神色淡然,“自此天人两隔,是吗”
“娘娘恕罪”
“嫁去大凉就嫁去大凉吧,本宫的身子每况愈下,怕也撑不了多久了。日后我不在了,苏贵妃又怎会放过绒儿”
“现在,本宫一定要撑着,直到送绒儿出嫁那一日”
沈绒出嫁这日,万里无云,是个难得的晴天。
宫殿内被红绸点缀的有些诡异,沈绒屏退了所有下人,独自一人坐在铜镜前,为自己簪上一支又一支发簪。
分明是她的大喜之日,可少女眼眸中波光粼粼,丝毫不见喜色。
与殿外敲锣打鼓的热闹场景大相径庭,殿内落针可闻,只留有少女惋惜的一声。
她只能安慰自己一句,“永安,不怕”
秦皇后已经许久没有这么认真的打扮自己了,今日终于又将一身皇后朝服披在了身上,头戴凤冠。
只是,连日以来的病痛,已经将她折磨的瘦骨嶙峋。
她早已下不了床了,只是今日,她用尽了全身所有的精力撑着自己,只为亲自送她的女儿出嫁。
沈绒被左右两个侍女扶着走出宫殿,沿着一路的红绸行至乾坤殿前,沉重的婚服压的沈绒几乎喘不过来气。
皇子公主,文武百官,后宫佳丽,呜呜嚷嚷的站了一片。
可又有几个是真心站在这里,送她远去的呢。
“儿臣,拜别父皇母后”
沈绒跪地,顶着满头珠翠重重行了一个大礼。
一切流程照旧,全程都是秦皇后忍着病痛和哭泣在与沈绒交代,沈权甚至不愿多与女儿说一句话。
“吉时到—”
礼官的一句话,殿前又恢复了锣鼓喧嚣的热闹模样。
秦皇后由侍女扶着,小心翼翼的迈下台阶,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万般不舍的将红盖头盖在了女儿头上。
母女二人谁也不曾想到,彼此今日忍得艰难的第一滴泪,在此时终于划过了脸颊。
自此,便是此生不见。
三年后
秦皇后还是没能撑过沈绒出嫁的那一夜,她的丧仪被沈权以战局方才稳定为借口,办的草率。
在荣恩寺祭拜完秦皇后,沈绒便准备启程回东宫。
“今日真是热闹”青鸾道“太子妃,咱们从后门走吧”
沈绒点点头,反正从哪里走都一样。
后院僻静,沈绒已经许久没这么悠闲的散过步了。东宫虽不比后宫麻烦,可也要时刻应付着姜溯的姬妾们,平日里也总是劳心伤神。
直到,一个匆匆而来的身影直直的撞在了沈绒身上。
沈绒踉跄着后退一步,幸好有青鸾扶着。可另一人便没这么好的运气了,就这么向后摔倒在了石板路上。
“您没事吧”青鸾担忧,又转过头去声严厉色的质问另一人,“你怎么走路的”
沈绒定睛一瞧,是个女子,且还是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儿。
“对不起对不起,我方才是在走神,所以,所以才会”那女子说到一半,一双杏眸试探的抬眸望了一眼,又吓得跪在地上,万般惊恐,“参见太子妃,请太子妃恕罪”
见这姑娘受怕的样子,沈绒笑了笑,“无事,你快些起来吧”
说罢,便给身侧的青鸾递了个眼神。
青鸾虽然气愤,可还是乖乖的过去将女子扶了起来。
“你认识我?”
女子点点头,小鹿一般的眸子像是受了惊,一闪一闪,“您嫁来大凉那日,臣女曾远远的瞧了一眼”
沈绒叫怪,既能够出现在婚宴,那必不是普通人,可如此明艳动人的姑娘,自己却是一点印象都没有。
“你是哪家的姑娘,为何每逢宫宴,我都未曾见过你?”
“臣女是沈尚书的长女,名唤沈绒,平日里很少出门,今日也是因为是臣女母亲的忌日,才有机会出府,太子妃对臣女毫无印象也是正常的”
许是连母亲的忌日在同一日,沈绒竟也多嘴问了句。
“沈rong?”沈绒笑笑,“是哪个绒字?”
“晚秧初捻金绒线,正是臣女闺名”
青鸾一听顿觉惊讶,不禁感叹起二人的缘分,同名亦同姓。
天降的缘分,沈绒没有说话,温柔的抬眸,眼底波光流转。
那日后,二人算是成了好友,沈绒常邀沈绒在东宫小聚。
夜里繁星点点,今夜是八月十五,和宫里的规矩一样,初一十五太子需留宿在太子妃的殿内。
沈绒嫁来后,姜溯一直待她不错,太子妃该有的权利和地位,丝毫没有因为她是大周的公主就缺斤少两。
只是三年来,他们二人也未曾有一儿半女。
沈绒不觉得有何不好,孩子到底还是要和自己爱的人拥有才好。
每每想起这个事,沈绒总是不自觉想到大周边境那个爬树摸鱼的小男孩。
今日姜溯有要事实在脱不开身,便唤了沈绒到书房伺候笔墨。
夜已过半,沈绒闲来无聊,在书房内转了转,无意间竟看到一本年少时很爱读的话本。
抬手抽出话本子的瞬间,一叠信件也紧随着落了下来。
沈绒余光扫了一眼,本不觉得有什么,可下一秒,她的目光却死死地粘在了信封上。
太子亲启。
就四个字,却让沈绒如坠冰窟。
她颤颤巍巍的伸手,拿起落在地上的信封,这个字迹,她永远不会忘记,是那千里之外逍遥自在的皇帝,她的父皇。
她本以为,当年沈煊的战死只是以外,可在读完那封信后,她却不自觉的手脚冰凉。
是他亲手杀了哥哥!是他害怕哥哥得胜归来会谋权夺位,这会在背后射那一箭致使哥哥命丧黄泉!
沈绒靠在书架边,大口大口喘着气,她不敢相信这都是真的,为了皇位,不惜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
还有自己,沈权他本就打算用自己换取和平,又想充当一个好的父亲,所以杀了哥哥,也杀了母后,母后的病也是被他一碗接一碗毒药造成的。
以及,末尾提到的枕边人,除了苏贵妃她想不到第二个如此让沈权听话的女人。
这二人一个出谋划策,一个付诸行动,将他们母子三人算计的团团转。
殿内适时传来姜溯疲惫的声音,“太子妃,出了何事”
“没,没事”沈绒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平静下来,“殿下恕罪,臣妾忽觉得身体不适,想先回房歇息片刻”
“既然身体不适就先回去吧,孤还有要事便不送太子妃了”
沈绒撑着身子,回寝殿的路忽然变长了许多。
坐在铜镜前,沈绒抚着自己倦怠的脸颊,甚至留不出一滴泪。
她知道姜溯在做什么,他在想如何名正言顺的攻打大周。
三年过去了,大凉从未放弃过吞并大周。
沈绒有时很不明白,既如此,大凉当年为何还要同意和亲的请求。
沈绒没动,她盯着那座硕大的宫殿,雷声夹杂着雨声响彻天际,这样大的动静,竟都盖不住殿内女子嬉笑的娇笑声。
亲生儿子方才为国捐躯,守国的将士苦不堪言,大凉士兵一路势如破竹,都快要打到淮阳城下了。
而她的父亲,他们大周朝的君主,正在做什么。
真是令人耻笑。
“公主…”
苏公公还想说些什么,只是话音未落,沈绒便衣裙垂落,跪在了金銮殿冰冷的石板上。
“公主您快起来”苏公公刚要伸手,便被沈绒抬手挡了回去。
无论如何,今日她都得见那个人。
“父皇”沈绒容色凄绝,声音嘶哑,试图压过雨声,“儿臣,愿和亲南去”
“儿臣愿和亲南去”
……
不知过了多久,直到沈绒的脸苍白的显现出几分病态,柔弱的脊背弯了下去,才终于等到殿内的嬉笑声停止。
殿门,开了。
雨停了,空气稀薄,一道残阳铺在天边。
沈绒身子不适,被金銮殿的宫女送了回来。
当夜,她发了高烧。
殿外狂风大作,阴云密布,殿内却烛火交错,酒池肉林,看的沈绒心里升起一阵阵的绝望。
沈绒垂眸跪在地上,苏贵妃披着一件纱衣,红冽的唇翘着,整个人娇娇柔柔的倚靠在大周天子沈权的身上,娇笑着看着跪在殿下衣衫尽湿的沈绒。
那句话,沈绒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陛下您看,臣妾都说了,公主早晚会主动请旨和亲的”
大周的停战书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前线,大凉应了,双方就这样轻而易举的达成了协议。
大周割十五座城池于大凉,并赠予大凉三十万两黄金,另,永安公主沈绒嫁于大凉太子姜溯为太子妃。
和亲圣旨一下,战事总算是安定下来了,宫里倒是热闹了起来,前前后后都开始忙起了和亲事宜。
左右有宫人忙活,沈绒本就已经心如死灰,自是不愿插手。
凤仪宫内药味刺鼻,沈绒坐在床榻前,一口一口的喂皇后秦氏用药。
自从听闻儿子战死沙场,女儿远嫁和亲,秦皇后病的便更严重了,甚至已经到了不可下床的地步。
药用了一半,秦皇后招了招手,沈绒放下碗勺,捻起帕子为秦皇后擦了擦唇。
“绒儿”秦皇后声音虚弱,握住了女儿的手“是母后没用,护不住你哥哥,也护不住你”
“母后,无事的,女儿既然是大周的公主,就当为大周百姓奉献所有”
这些日子以来,沈绒早便已经想清楚了。
“只是最让女儿难过的,便是皇兄,若是女儿能够早点想清楚,皇兄便不会”
起初沈权并非是没有想到要和亲,可一边有重臣在前朝煽动群臣,说是沈绒远嫁大凉,那秦家岂不是权利大过天,另一边,大周的武将一声声有辱尊严,都不同意用嫁一个女子的方式来换取短暂的和平。
沈权也为此不知该如何逼迫沈绒。
直到沈煊战死,大周没了可用之才,武将们一个个终于将他们的尊严踩在了脚下。
只可惜,自己终究是等不到他了。
沈绒垂眸笑笑。
陪秦皇后说了许久的话,沈绒这才离去。
看着女儿瘦弱的背影消失在殿门口,秦皇后终于忍不住一口血咳了出来。
侍女顿时慌乱,拿着帕子替秦皇后擦净胸前的血渍。
“娘娘,您为何不同公主讲清楚呢,过不了几日公主便要嫁入大凉,山高路远,怕是”
秦皇后神色淡然,“自此天人两隔,是吗”
“娘娘恕罪”
“嫁去大凉就嫁去大凉吧,本宫的身子每况愈下,怕也撑不了多久了。日后我不在了,苏贵妃又怎会放过绒儿”
“现在,本宫一定要撑着,直到送绒儿出嫁那一日”
沈绒出嫁这日,万里无云,是个难得的晴天。
宫殿内被红绸点缀的有些诡异,沈绒屏退了所有下人,独自一人坐在铜镜前,为自己簪上一支又一支发簪。
分明是她的大喜之日,可少女眼眸中波光粼粼,丝毫不见喜色。
与殿外敲锣打鼓的热闹场景大相径庭,殿内落针可闻,只留有少女惋惜的一声。
她只能安慰自己一句,“永安,不怕”
秦皇后已经许久没有这么认真的打扮自己了,今日终于又将一身皇后朝服披在了身上,头戴凤冠。
只是,连日以来的病痛,已经将她折磨的瘦骨嶙峋。
她早已下不了床了,只是今日,她用尽了全身所有的精力撑着自己,只为亲自送她的女儿出嫁。
沈绒被左右两个侍女扶着走出宫殿,沿着一路的红绸行至乾坤殿前,沉重的婚服压的沈绒几乎喘不过来气。
皇子公主,文武百官,后宫佳丽,呜呜嚷嚷的站了一片。
可又有几个是真心站在这里,送她远去的呢。
“儿臣,拜别父皇母后”
沈绒跪地,顶着满头珠翠重重行了一个大礼。
一切流程照旧,全程都是秦皇后忍着病痛和哭泣在与沈绒交代,沈权甚至不愿多与女儿说一句话。
“吉时到—”
礼官的一句话,殿前又恢复了锣鼓喧嚣的热闹模样。
秦皇后由侍女扶着,小心翼翼的迈下台阶,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万般不舍的将红盖头盖在了女儿头上。
母女二人谁也不曾想到,彼此今日忍得艰难的第一滴泪,在此时终于划过了脸颊。
自此,便是此生不见。
三年后
秦皇后还是没能撑过沈绒出嫁的那一夜,她的丧仪被沈权以战局方才稳定为借口,办的草率。
在荣恩寺祭拜完秦皇后,沈绒便准备启程回东宫。
“今日真是热闹”青鸾道“太子妃,咱们从后门走吧”
沈绒点点头,反正从哪里走都一样。
后院僻静,沈绒已经许久没这么悠闲的散过步了。东宫虽不比后宫麻烦,可也要时刻应付着姜溯的姬妾们,平日里也总是劳心伤神。
直到,一个匆匆而来的身影直直的撞在了沈绒身上。
沈绒踉跄着后退一步,幸好有青鸾扶着。可另一人便没这么好的运气了,就这么向后摔倒在了石板路上。
“您没事吧”青鸾担忧,又转过头去声严厉色的质问另一人,“你怎么走路的”
沈绒定睛一瞧,是个女子,且还是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儿。
“对不起对不起,我方才是在走神,所以,所以才会”那女子说到一半,一双杏眸试探的抬眸望了一眼,又吓得跪在地上,万般惊恐,“参见太子妃,请太子妃恕罪”
见这姑娘受怕的样子,沈绒笑了笑,“无事,你快些起来吧”
说罢,便给身侧的青鸾递了个眼神。
青鸾虽然气愤,可还是乖乖的过去将女子扶了起来。
“你认识我?”
女子点点头,小鹿一般的眸子像是受了惊,一闪一闪,“您嫁来大凉那日,臣女曾远远的瞧了一眼”
沈绒叫怪,既能够出现在婚宴,那必不是普通人,可如此明艳动人的姑娘,自己却是一点印象都没有。
“你是哪家的姑娘,为何每逢宫宴,我都未曾见过你?”
“臣女是沈尚书的长女,名唤沈绒,平日里很少出门,今日也是因为是臣女母亲的忌日,才有机会出府,太子妃对臣女毫无印象也是正常的”
许是连母亲的忌日在同一日,沈绒竟也多嘴问了句。
“沈rong?”沈绒笑笑,“是哪个绒字?”
“晚秧初捻金绒线,正是臣女闺名”
青鸾一听顿觉惊讶,不禁感叹起二人的缘分,同名亦同姓。
天降的缘分,沈绒没有说话,温柔的抬眸,眼底波光流转。
那日后,二人算是成了好友,沈绒常邀沈绒在东宫小聚。
夜里繁星点点,今夜是八月十五,和宫里的规矩一样,初一十五太子需留宿在太子妃的殿内。
沈绒嫁来后,姜溯一直待她不错,太子妃该有的权利和地位,丝毫没有因为她是大周的公主就缺斤少两。
只是三年来,他们二人也未曾有一儿半女。
沈绒不觉得有何不好,孩子到底还是要和自己爱的人拥有才好。
每每想起这个事,沈绒总是不自觉想到大周边境那个爬树摸鱼的小男孩。
今日姜溯有要事实在脱不开身,便唤了沈绒到书房伺候笔墨。
夜已过半,沈绒闲来无聊,在书房内转了转,无意间竟看到一本年少时很爱读的话本。
抬手抽出话本子的瞬间,一叠信件也紧随着落了下来。
沈绒余光扫了一眼,本不觉得有什么,可下一秒,她的目光却死死地粘在了信封上。
太子亲启。
就四个字,却让沈绒如坠冰窟。
她颤颤巍巍的伸手,拿起落在地上的信封,这个字迹,她永远不会忘记,是那千里之外逍遥自在的皇帝,她的父皇。
她本以为,当年沈煊的战死只是以外,可在读完那封信后,她却不自觉的手脚冰凉。
是他亲手杀了哥哥!是他害怕哥哥得胜归来会谋权夺位,这会在背后射那一箭致使哥哥命丧黄泉!
沈绒靠在书架边,大口大口喘着气,她不敢相信这都是真的,为了皇位,不惜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
还有自己,沈权他本就打算用自己换取和平,又想充当一个好的父亲,所以杀了哥哥,也杀了母后,母后的病也是被他一碗接一碗毒药造成的。
以及,末尾提到的枕边人,除了苏贵妃她想不到第二个如此让沈权听话的女人。
这二人一个出谋划策,一个付诸行动,将他们母子三人算计的团团转。
殿内适时传来姜溯疲惫的声音,“太子妃,出了何事”
“没,没事”沈绒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平静下来,“殿下恕罪,臣妾忽觉得身体不适,想先回房歇息片刻”
“既然身体不适就先回去吧,孤还有要事便不送太子妃了”
沈绒撑着身子,回寝殿的路忽然变长了许多。
坐在铜镜前,沈绒抚着自己倦怠的脸颊,甚至留不出一滴泪。
她知道姜溯在做什么,他在想如何名正言顺的攻打大周。
三年过去了,大凉从未放弃过吞并大周。
沈绒有时很不明白,既如此,大凉当年为何还要同意和亲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