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翊抱着一摞书进门时,正好撞见了要去米粮铺的春娘。
“这个时辰怎么就回来了?”钱婆子关心的上前接过她孙子怀里要卖的书籍。
“宫里的柔贵妃薨了,现在到处都在传圣上悲痛万分,无心朝政,上面不安定,下面的哪还有闲情雅致消遣。”
“哎,好好的怎么就薨了,那生意是要好一阵子难做了。”
进门一连叹了几口气,看到春娘后又守礼的站至一边,同钱婆子说了几句。
“姑娘是要出门?”
“嗯,我要去找米粮铺子。”春娘不愿再等了,顾不得说话,眼睛就一直飘向屋外。
钱翊皱眉,只觉春娘十分无礼,又恼自己有些挟恩,救了便救了,对方的态度如何都和他当初救她的心无关,实在不该要求她的态度。
“子安,家里正好米剩的也不多了。”
“瞧,这年纪大了,人的记性就差,都忘了问姑娘叫什么名字了,我让子安送你一程,你这身体还没好,不适合劳累。”
春娘难为情的垂着脑袋,“我叫春娘,去了米粮铺后,我会想办法……想办法还您救我的钱。”
春娘的世界里没有委婉的场面话,也没有所谓的好听话,既把话说的明白又能让对方下得来台面,满足了虚荣心后再高高兴兴的将钱拿了。
她有的只有最直白的本质,虚伪的人心会在她那里受到曝晒,坦荡的人心会在她那里得到解脱。
“你说你叫什么?”钱婆子有些激动地看着春娘,好似在确认什么。
“春娘。”认认真真的回复,让看着春娘眼睛的钱婆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直咧嘴吸气。
钱翊当然知道他祖母开心什么,他是不信的,尤其对方还是个无礼之人。
“快,子安,你雇辆马车拉粮时顺带着将春娘送去。”
哪里需要什么马车,那东西对他来说也是个骄奢品,不过是听对方叫春娘,恰好又和庙里大师的赠言合了,才如此一反常态让他雇辆马车去取米,但既然是祖母吩咐,他也不好拂了她面子,总归是要去一趟。
春娘只当是真的顺路,马车雇来时,钱婆子越加殷勤叮嘱道:“没事也可以常来,家里就婆婆我一个人,子安早出晚归,都没什么人说说话。”
春娘点头答应,越发坚定了所想,等到了米粮铺,找到大夫,她就同奚伯彦要些钱还给这家好人,然后她再努力报答他。
只不过春娘的想法只是她的一厢情愿,楼上楼下的米粮铺子换成了胭脂铺子。
“这位婶子请问原先的米粮铺子搬到哪里去了?”钱翊可没功夫在这儿看春娘失魂落魄,到路边卖菜的婶子那里打听到米粮铺子两天前就被官府封了,要想买米可以到街头新开的那家,它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家里的米要还能吃上几天,最好再等等。
钱翊回来时,就看到春娘还是呆傻的站在原先的米粮铺子前,“别看了,再看你也要被抓进去,官府封的。”
他不想再和她有什么牵连,劝了几句就打着马车要去新的米粮铺子看看价格,实在不行就兑点粗粮应付完这几天。
“我要去另一个米粮铺子看看,你要是没什么事就回家去吧。”钱翊显然不想再载着她,见春娘不回话,还傻愣愣的看着现在的胭脂铺,怒上心头,一声“驾”头也不回的赶着马车走了。
傍晚,排队才买到丁点米的钱翊花光了身上的积蓄,一路上都在说他们这边要打仗,镇上已经涌入了不少流民,要不这米价也不可能涨成这样。
他打算回家再拿些钱来买米,要是真的打起来,这米价只会越来越高,都是饿过肚子的人,那滋味他这辈子都不想再受了,寒暑苦读这么多年,就为了摆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没事还要看老天的日子,命从来都是别人予给予求,他祖父是,他父亲也是,但他钱翊不想,他要考取功名,爬的很高很高,他钱翊要出人头地,握着自己的命。
“春娘呢?她找到要找的人了?”钱婆子满脸失望的看着钱翊身后。
“管她做什么,她就是个白眼狼。”
钱婆子还以为春娘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就不回来了,虽说因那赠言也有些失望,但总归是她自己的路,不过现下听她孙子的话可不是那么个意思,话里话外都在嫌弃人家。
“子安,她是你救的人,你救人时都没想过她还能不能活。”
钱翊知道他祖母的意思,他的心偏了,初衷也变了。
“原先的米粮铺子被官府封了,和她走近对我们祖孙俩不会是福,只会是灾。”钱翊以为他说的这么明白,他祖母就会理解他,不是他变了,而是她所谓的贵人弄不好就要成罪人了。
“她那样心性的孩子,怎么可能会和官府扯上关系,最多是去投奔里边什么人,人给你放哪去了?”钱婆子没说春娘是去投奔里边的谁,总之是不会有什么身份的,春娘那样的讨好不了人,但凡有些身份地位的谁不是被捧惯了。
说话归说话,怎么就扯到了心性上,“她什么心性?一点礼教都不懂。”
钱婆子听这话只觉得脑袋眩晕,心里连连摇头,自己的孙子哪有不知道的,和她丈夫,儿子秉承一性,心气高儿,没什么坏心眼,只是心性太直,甚至有些迂腐,与他利益无关还好,只要触及自身利益,哪有什么不好舍的。
就因为这样,大师的赠言才珍贵,过刚易折,不知变通,不够圆滑,即使高中,官场之路也不会顺。
“春娘的心性犹如稚儿,你将她丢半道上就是救了又杀。”钱婆子推开钱翊,就要出去找春娘。
听闻此话的钱翊被推个踉跄,随后也急忙追了上去,他们一路急赶,等到时,天上的雪花已经飘了多时。
夜深人静,路上不见行人,打烊的胭脂铺外还挂着新灯笼,红红的闪烁着微光。
“春娘,跟婆婆回去吧。”钱婆子在胭脂铺门口看到了春娘,她将蜷缩在地的春娘扶起,又将她身上落满的雪花,一点一点掸干净,掸到头发时,一旁的钱翊吓得双眼微怔,只见发黄的头发下是一张冻的青紫的脸。
钱婆子心下惊骇,连忙让钱翊将马车上的厚垫子扯来给春娘裹上。
春娘不动,只死死的盯着胭脂铺,钱婆子接过钱翊手里的厚垫子给她裹上,“你要找谁?明儿个让子安替你问问,雪下这么大,你在这儿等一夜还活不活了?要是不想跟我回去,家里还有谁人,我想办法给他去个信让他来接你走。”
能落在雪地里被狼咬成那样,怕是家里没个活人了,才想着翻过山来镇里投奔谁,这都是钱婆子的猜测,她原先不想多问,但眼下孩子心眼死,雪下这么大还守着不动。
现在钱翊终于知道春娘那样的心性是什么意思了,这看着明明就是个心智不全的傻子,他在同一个傻子讲所谓的礼教。
“我要找大夫。”春娘眼里流不出泪了,猩红的看着钱婆子。
“好,这就带你去找大夫。”春娘的身体冻的僵硬,钱翊顾不得男女大防,给钱婆子搭把手将春娘抬上了马车。
一连敲了数个大夫家的门,都不愿意大雪天的往山上跑。
钱翊因之前的置气,心下深觉自己没有君子胸怀,枉读了圣贤书,在拍开又一个大夫家的门后道:“重金酬谢。”说着就从长衫上拽下一枚成色不错的玉佩。
“医死医活都无怨,只为跑一趟宽一下老人家的心就成。”
屋内的大夫见眼前男子气宇轩昂,说话铿锵有力,手上还有握笔的茧子,存了点私心,再加上诊金确实颇丰,于是就朝屋里喊了声,“萱儿,带上里屋桌上最左边的那套银针,要出诊了。”
“大雪天出诊?”一道好听的女儿声,从屋里传出,钱翊急忙收回抵住门的手,有礼的退至一旁不乱看。
那名大夫见状,越加满意,直至李萱儿从屋里带着那套银针出来,面上都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堪配。
这李萱儿也没辱没了她爹堪配二字,二八年华,身姿风流,面如银盘,眉眼如画,这小镇上出现这么个人物,确实是该媒婆踩碎门槛,她爹眉眼朝天,谁也瞧不上。
李萱儿没曾想屋外有个外男,先是一惊而后又细细打量了起来,这越打量脸越红,她爹见状,心下有谱,于是也不再站着,叮嘱关好门就隔在两人中间往马车上去了。
李萱儿看见屋外的马车,心里一喜,脚步越加轻盈,钱翊见对方走的不急不缓心里也高看她一眼,再加上有辆马车等在外,不自觉的脚步越加踏实。
掀开帘,钱婆子和李萱儿撞个正脸,马车不大,里边已经坐了两人,再坐,最多也只能坐一人,他自然是要在外赶车,只是如今还有两人,钱翊面上一烧,竟想不出解决办法。
片刻时间,钱婆子叫住放下车帘的李萱儿,“我是子安的祖母,在这里住了这么多年,还从没见过你这般好样貌的姑娘,进来坐,大雪天的姑娘家不受冻。”说着就抱着春娘往里去了去。
帘内的春娘在发烧,整个人烧的都糊涂了,眼神呆滞,穿过李萱儿看向帘外的大夫。
春娘不看她,但是李萱儿却当着钱婆子的面瞥了一眼春娘,随后自信地撒开眼不再瞧。
钱翊见状,终于有了反应,“李大夫,舍妹身体不适……”
“无碍,女眷坐车里,男人坐车外就是了,救人要紧。”
帘内的三人,各自为营,谁也没有开口说话,三个时辰的车程,赶到时李萱儿都睡了一觉。
帘外的天,蒙蒙亮,钱翊止不住打了个哈欠。
春娘裹着厚垫子坐在车内不住地发颤,钱婆子只让她将头伸出去看了一眼,点头后,就对着车帘外的钱翊道:“就是这儿了,春娘身体不适就不上去了,你带着大夫,按照春娘说的几个特征去找找,找到后不管人还在不在,带些信物回来,也好叫你妹子和我宽心。”
帘外的钱翊搓了搓冻麻的双手歉意道:“劳烦了。”
李萱儿本来不想去的,但呆在马车上看不到他,又和车内的两人没话说,索性悄悄闹到她爹面前,要跟着去。
最后她爹拗不过她,三人就一齐往山上去了。
“这个时辰怎么就回来了?”钱婆子关心的上前接过她孙子怀里要卖的书籍。
“宫里的柔贵妃薨了,现在到处都在传圣上悲痛万分,无心朝政,上面不安定,下面的哪还有闲情雅致消遣。”
“哎,好好的怎么就薨了,那生意是要好一阵子难做了。”
进门一连叹了几口气,看到春娘后又守礼的站至一边,同钱婆子说了几句。
“姑娘是要出门?”
“嗯,我要去找米粮铺子。”春娘不愿再等了,顾不得说话,眼睛就一直飘向屋外。
钱翊皱眉,只觉春娘十分无礼,又恼自己有些挟恩,救了便救了,对方的态度如何都和他当初救她的心无关,实在不该要求她的态度。
“子安,家里正好米剩的也不多了。”
“瞧,这年纪大了,人的记性就差,都忘了问姑娘叫什么名字了,我让子安送你一程,你这身体还没好,不适合劳累。”
春娘难为情的垂着脑袋,“我叫春娘,去了米粮铺后,我会想办法……想办法还您救我的钱。”
春娘的世界里没有委婉的场面话,也没有所谓的好听话,既把话说的明白又能让对方下得来台面,满足了虚荣心后再高高兴兴的将钱拿了。
她有的只有最直白的本质,虚伪的人心会在她那里受到曝晒,坦荡的人心会在她那里得到解脱。
“你说你叫什么?”钱婆子有些激动地看着春娘,好似在确认什么。
“春娘。”认认真真的回复,让看着春娘眼睛的钱婆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直咧嘴吸气。
钱翊当然知道他祖母开心什么,他是不信的,尤其对方还是个无礼之人。
“快,子安,你雇辆马车拉粮时顺带着将春娘送去。”
哪里需要什么马车,那东西对他来说也是个骄奢品,不过是听对方叫春娘,恰好又和庙里大师的赠言合了,才如此一反常态让他雇辆马车去取米,但既然是祖母吩咐,他也不好拂了她面子,总归是要去一趟。
春娘只当是真的顺路,马车雇来时,钱婆子越加殷勤叮嘱道:“没事也可以常来,家里就婆婆我一个人,子安早出晚归,都没什么人说说话。”
春娘点头答应,越发坚定了所想,等到了米粮铺,找到大夫,她就同奚伯彦要些钱还给这家好人,然后她再努力报答他。
只不过春娘的想法只是她的一厢情愿,楼上楼下的米粮铺子换成了胭脂铺子。
“这位婶子请问原先的米粮铺子搬到哪里去了?”钱翊可没功夫在这儿看春娘失魂落魄,到路边卖菜的婶子那里打听到米粮铺子两天前就被官府封了,要想买米可以到街头新开的那家,它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家里的米要还能吃上几天,最好再等等。
钱翊回来时,就看到春娘还是呆傻的站在原先的米粮铺子前,“别看了,再看你也要被抓进去,官府封的。”
他不想再和她有什么牵连,劝了几句就打着马车要去新的米粮铺子看看价格,实在不行就兑点粗粮应付完这几天。
“我要去另一个米粮铺子看看,你要是没什么事就回家去吧。”钱翊显然不想再载着她,见春娘不回话,还傻愣愣的看着现在的胭脂铺,怒上心头,一声“驾”头也不回的赶着马车走了。
傍晚,排队才买到丁点米的钱翊花光了身上的积蓄,一路上都在说他们这边要打仗,镇上已经涌入了不少流民,要不这米价也不可能涨成这样。
他打算回家再拿些钱来买米,要是真的打起来,这米价只会越来越高,都是饿过肚子的人,那滋味他这辈子都不想再受了,寒暑苦读这么多年,就为了摆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没事还要看老天的日子,命从来都是别人予给予求,他祖父是,他父亲也是,但他钱翊不想,他要考取功名,爬的很高很高,他钱翊要出人头地,握着自己的命。
“春娘呢?她找到要找的人了?”钱婆子满脸失望的看着钱翊身后。
“管她做什么,她就是个白眼狼。”
钱婆子还以为春娘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就不回来了,虽说因那赠言也有些失望,但总归是她自己的路,不过现下听她孙子的话可不是那么个意思,话里话外都在嫌弃人家。
“子安,她是你救的人,你救人时都没想过她还能不能活。”
钱翊知道他祖母的意思,他的心偏了,初衷也变了。
“原先的米粮铺子被官府封了,和她走近对我们祖孙俩不会是福,只会是灾。”钱翊以为他说的这么明白,他祖母就会理解他,不是他变了,而是她所谓的贵人弄不好就要成罪人了。
“她那样心性的孩子,怎么可能会和官府扯上关系,最多是去投奔里边什么人,人给你放哪去了?”钱婆子没说春娘是去投奔里边的谁,总之是不会有什么身份的,春娘那样的讨好不了人,但凡有些身份地位的谁不是被捧惯了。
说话归说话,怎么就扯到了心性上,“她什么心性?一点礼教都不懂。”
钱婆子听这话只觉得脑袋眩晕,心里连连摇头,自己的孙子哪有不知道的,和她丈夫,儿子秉承一性,心气高儿,没什么坏心眼,只是心性太直,甚至有些迂腐,与他利益无关还好,只要触及自身利益,哪有什么不好舍的。
就因为这样,大师的赠言才珍贵,过刚易折,不知变通,不够圆滑,即使高中,官场之路也不会顺。
“春娘的心性犹如稚儿,你将她丢半道上就是救了又杀。”钱婆子推开钱翊,就要出去找春娘。
听闻此话的钱翊被推个踉跄,随后也急忙追了上去,他们一路急赶,等到时,天上的雪花已经飘了多时。
夜深人静,路上不见行人,打烊的胭脂铺外还挂着新灯笼,红红的闪烁着微光。
“春娘,跟婆婆回去吧。”钱婆子在胭脂铺门口看到了春娘,她将蜷缩在地的春娘扶起,又将她身上落满的雪花,一点一点掸干净,掸到头发时,一旁的钱翊吓得双眼微怔,只见发黄的头发下是一张冻的青紫的脸。
钱婆子心下惊骇,连忙让钱翊将马车上的厚垫子扯来给春娘裹上。
春娘不动,只死死的盯着胭脂铺,钱婆子接过钱翊手里的厚垫子给她裹上,“你要找谁?明儿个让子安替你问问,雪下这么大,你在这儿等一夜还活不活了?要是不想跟我回去,家里还有谁人,我想办法给他去个信让他来接你走。”
能落在雪地里被狼咬成那样,怕是家里没个活人了,才想着翻过山来镇里投奔谁,这都是钱婆子的猜测,她原先不想多问,但眼下孩子心眼死,雪下这么大还守着不动。
现在钱翊终于知道春娘那样的心性是什么意思了,这看着明明就是个心智不全的傻子,他在同一个傻子讲所谓的礼教。
“我要找大夫。”春娘眼里流不出泪了,猩红的看着钱婆子。
“好,这就带你去找大夫。”春娘的身体冻的僵硬,钱翊顾不得男女大防,给钱婆子搭把手将春娘抬上了马车。
一连敲了数个大夫家的门,都不愿意大雪天的往山上跑。
钱翊因之前的置气,心下深觉自己没有君子胸怀,枉读了圣贤书,在拍开又一个大夫家的门后道:“重金酬谢。”说着就从长衫上拽下一枚成色不错的玉佩。
“医死医活都无怨,只为跑一趟宽一下老人家的心就成。”
屋内的大夫见眼前男子气宇轩昂,说话铿锵有力,手上还有握笔的茧子,存了点私心,再加上诊金确实颇丰,于是就朝屋里喊了声,“萱儿,带上里屋桌上最左边的那套银针,要出诊了。”
“大雪天出诊?”一道好听的女儿声,从屋里传出,钱翊急忙收回抵住门的手,有礼的退至一旁不乱看。
那名大夫见状,越加满意,直至李萱儿从屋里带着那套银针出来,面上都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堪配。
这李萱儿也没辱没了她爹堪配二字,二八年华,身姿风流,面如银盘,眉眼如画,这小镇上出现这么个人物,确实是该媒婆踩碎门槛,她爹眉眼朝天,谁也瞧不上。
李萱儿没曾想屋外有个外男,先是一惊而后又细细打量了起来,这越打量脸越红,她爹见状,心下有谱,于是也不再站着,叮嘱关好门就隔在两人中间往马车上去了。
李萱儿看见屋外的马车,心里一喜,脚步越加轻盈,钱翊见对方走的不急不缓心里也高看她一眼,再加上有辆马车等在外,不自觉的脚步越加踏实。
掀开帘,钱婆子和李萱儿撞个正脸,马车不大,里边已经坐了两人,再坐,最多也只能坐一人,他自然是要在外赶车,只是如今还有两人,钱翊面上一烧,竟想不出解决办法。
片刻时间,钱婆子叫住放下车帘的李萱儿,“我是子安的祖母,在这里住了这么多年,还从没见过你这般好样貌的姑娘,进来坐,大雪天的姑娘家不受冻。”说着就抱着春娘往里去了去。
帘内的春娘在发烧,整个人烧的都糊涂了,眼神呆滞,穿过李萱儿看向帘外的大夫。
春娘不看她,但是李萱儿却当着钱婆子的面瞥了一眼春娘,随后自信地撒开眼不再瞧。
钱翊见状,终于有了反应,“李大夫,舍妹身体不适……”
“无碍,女眷坐车里,男人坐车外就是了,救人要紧。”
帘内的三人,各自为营,谁也没有开口说话,三个时辰的车程,赶到时李萱儿都睡了一觉。
帘外的天,蒙蒙亮,钱翊止不住打了个哈欠。
春娘裹着厚垫子坐在车内不住地发颤,钱婆子只让她将头伸出去看了一眼,点头后,就对着车帘外的钱翊道:“就是这儿了,春娘身体不适就不上去了,你带着大夫,按照春娘说的几个特征去找找,找到后不管人还在不在,带些信物回来,也好叫你妹子和我宽心。”
帘外的钱翊搓了搓冻麻的双手歉意道:“劳烦了。”
李萱儿本来不想去的,但呆在马车上看不到他,又和车内的两人没话说,索性悄悄闹到她爹面前,要跟着去。
最后她爹拗不过她,三人就一齐往山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