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因冯老在这,又声称自己慕名而来,还点了醉流霞最负盛名的牡丹酥,这是不是故意刁难看客们不知道,也不关心,但心中明确这是一出好戏。
客人们要看看这不知名的小店能否赢得冯老芳心?又能否胜过醉流霞的牡丹酥?更甚者,超过醉流霞茶点一绝的地位。
这看戏的人坐了满一屋,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再加上又是大中午的,天干物燥,不免喉咙干涩不适,要点一盏茶来润喉。
掌柜见许若兰在东厨半天不出来,放声催她出去做茶,又派小二跟着宋槿仪打下手。
这宋槿仪只需忙活一人份的点心,而许若兰则要忙活前厅满满一屋人点的茶。
许若兰听见掌柜催她,应了一声,边走边嗔怪了宋槿仪两句,“都怪你,今日连我都忙的手不停歇。”
宋槿仪浅浅一笑,连忙告错,目送着她出去,继续手下的事。
这牡丹酥,《红楼梦》中也曾提到,是一道玲珑剔透的牡丹花样的小面果,贾母年长,不大爱吃这油炸之物,嫌油腻。
那冯老虽精神矍铄,可也是上了年纪,估计是吃不惯这油炸的果子,不如她改成笼蒸的做法。
被差去买澄面的小二也回来了。
她将澄面和糯米粉倒进一个盆里,加热水,边倒水,边搅拌,搅拌到面粉成絮状,再放在案板上加猪油揉搓,揉成团备用。
别看这一步简单,揉面可是个力气活,一通下来,那后背的汗都要浸透宋槿仪的衣衫,她停了手,去一旁的水桶舀了水,洗了脸,才觉得活了过来。
看着面团,思索着下一步该如何,这才后知后觉发现还少了一样东西——调色用的红曲粉!
虽然这红曲只是拿来调色而已,可确是点睛之笔,牡丹属红牡丹娇艳,余色皆差之分毫,且冯老本就是过来“挑刺”的,色香味缺一不可!
她得弄到调色用的食材。
她招呼来小二,问道:“这附近可有卖红曲的?”
小二挠了挠头说道:“有倒是有,就是隔着两条街的荣民街道有卖这个的,有些远,要费些时间。”
宋槿仪看了一眼揉好的面团,又看了眼菱花窗外的阳光,太阳悬空在苍穹,如一块巨大的圆形洛铁炙烤着下面,周围的白云都热得退避三舍。
日头正盛,这面团若是静置时间长了,就过了面质最好的时辰,到时候就要加碱来中和。
外行人可能吃不出什么太大的区别,可被称为“美食通”的冯老是一定能吃出来的。
“可有近一点店吗?就一刻钟就能买到的那种。”
“这……”,小二犯难地说道:“前面有家店是买卤水的,他们店应该有红曲粉,但这都快下午了,他们估计这会都用完了,而且不一定能借上。”
这可怎么办?
她抿紧下唇,头上沁出薄汗,这会能拿什么东西来代替红曲调色?
宋槿仪侧头瞥见灶上的一抹红?
夏日时令水果多样,昨个宋槿仪瞅见石榴卖的好,个头大,颜色鲜艳,便买了几个,中午无事,吃了一半。
宋槿仪走过去,掂量着剩下的半个石榴,粒大,色亮——如同红宝石。
也不是不行。
她将石榴肉剥出,放在石臼里捶出石榴汁,将刚才静置的面团取一半,捏成窝状,倒入石榴汁,继续揉搓面团均匀成粉红色。
再取一块小面团,揉成花苞,再将之前所剩的面团用橙子汁着色,用桔子橙子汁着色成黄色面团,再揉成细条状,裁短,插在花苞上做花蕊.
取粉色和白色面团,揉成花瓣形状,再用塑刀压出花瓣经络。
这一步可是个细致活,她食指端着面团,再将做好的花瓣包在花苞上,直到花瓣层层叠叠,围成一朵牡丹花的样子。
她做了两对,寓意好事成双。
放在笼蒸里蒸了四分钟,选了一个最为平整漂亮的瓷盘,盘边有一圈绿叶缠绕的花边,正好衬托“主角”。
许若兰算了时间,估摸着应该差不多,揉着手腕,说歇息一刻,趁闲来看东厨做得怎么样了。
掀帘就见宋槿仪正端着盘子出来,她额头一层薄汗,发丝粘着脸颊两边,丝毫不影响她神采奕奕,满脸自信的神态。
她垂头看着宋槿仪刚做出来的牡丹酥,面色一变。
******
宋槿仪端着牡丹酥去到大厅。
过道两边的看客伸着脖子,看着这盘中珍馐。
还未到冯老那,这看客此起彼伏的质疑声就要将她淹没。
“好看是好看,但这与醉流霞的牡丹酥一点也不像啊!”
“毕竟醉流霞家的独一无二,要是那么容易做出来,那留香居早就复刻了出来。”
在质疑声中,她依旧从容地款步来到冯老跟前,说道:“这牡丹酥并未在小店的菜单上,应您老要求,这材料都是现买现做,时间稍长了一点,让您老久等了。”
“君子远庖厨,好事多磨。”,冯老笑了笑,他现在是个闲人,并不在意时间,只要这漫长的等待值得。
待看到宋槿仪所做的这一盘牡丹酥时,他嘴角的笑意减弱了几分。
他蹙眉不语,额头上的皱纹挤成了一根麻花。
一旁的掌柜见状,心道:“不好!”
见冯老迟迟不下筷子,又听旁边的看客幸灾乐祸声,他急得等不下去,准备打个圆场。
他指着宋槿仪没好气地说道:“没本事就别揽瓷器活,叫人看了笑话,冯老你别和一个小丫头计较……”
话还没说完,却见冯老突然动作,拿起筷子,但并没有直接下筷,而是抬头看向宋槿仪问道:“谓美食者,色香味俱全,小娘子这样式做得不错,就是和我曾见过的不太一样。”
宋槿仪笑了笑,“这食物还有什么规矩,只要好吃不就得了。”
冯老似乎也觉得她这话,话糙理不糙,认同般地点了点头,拿起筷子细细品尝起来。
他先是眉头一皱,随后以舒展,再然后将这两朵牡丹花咽下肚,最后放下筷子,敛去多余的神色。
他问道:“我能问问小娘子为何选择蒸煮,而不是油炸?”
“食物是为了人服务,这油炸略腻,怕您吃不惯,故而改了方式。”
冯老又问道:“你这味道也有几分差异,我说不上来,但口感清甜。”
“惯常用的是红曲粉,而我换了石榴汁调色,口感较之清爽。”
“不错。”,冯老对这道菜的评价以简单二概括,“没想到小娘子如此年纪,便对美食有这样的独特的想法和精绝的手艺。”
冯老拿筷子点了点掌柜,“你可是揽到宝了。”
与冯老这般从容完全相反的是周边的看客。
“冯老这么说是什么意思?是觉得比醉流霞的还要好吗?”
“怎么可能?醉流霞是什么地方,这里不过是个小小茶铺,怎么能和醉流霞相比?”
另有人尝过店里的点心,中肯道:“我就说这店里的味道不错,比那醉流霞也不差,价格还便宜一半,以后就在这吃好了。”
……
冯老用完餐便去结账。
掌柜殷勤道:“冯老愿意光顾小店,自是小店的荣幸,怎么收您老的钱?”
“好就是好,无需老夫认可。”,冯老不愿占他人便宜,执意付了钱。
待送走了这位大神,店内因冯老而来的看客也逐渐散去,如瓦舍一般的喧嚣也渐渐平息。静了半晌,闻声而来的食客蜂拥而来,占满了茶铺。
掌柜说好的半天假期,也打了水漂。
最后是食材用尽,才勉强早点关店。
店面打烊后,许若兰与宋槿仪相约,出去闲逛,许若兰与她继续谈起未完的话题:“你可知冯老举荐的那家店如今怎样?”
宋槿仪摇了摇头,答不知。
“那家店就是如今云州汤羹一绝的刘家汤膳,他今日夸了你的手艺,说不定有一日,你也许会离开这,也许连醉流霞这样的地方也留不住你。”
宋槿仪笑了笑,没有应答。
她没有告诉徐若兰,她心中确实另有打算,这打工攒钱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待她攒够本钱,就自己租个小摊,开个小店。
这云州对她而言也不是个能长久待的地方。
再过段时间,她就开云州,离宋家远远的。
******
如名人效应那般,自从那冯老探店完毕,这茶铺不复往日清闲,忙得宋槿仪晕头转向,不知不觉就过了大半个月,进入这个月的下旬。
这一日忙完,小二在店门口挂上打烊的木牌。
宋槿仪则坐在前厅靠窗的木凳上,窗外流动的小商贩,叫卖着桃枝,蒲叶。
还有一些中年妇女手里拿着一个木架子,上面挂着五彩绳编织的手链,项链,还有装着艾草,紫苏的香囊。
她黯淡的眸中闪过一抹亮色,她被这彩色的饰品吸引,遥望着一对母女在小摊前驻足,比划着买东西。
前世,她看见街面上这些色彩鲜艳的小玩意,只能眼巴巴地隔着黑色铁门望着,她一个人无父无母自是不会有人送她这样的手链。
她常常想着,若是她也有父母会怎么样?
待卖货的妇人远去,她回过神来,看见许若兰从外面小商贩那买了一捧艾草挂在门口,想到今日已经是五月初二了,还有三天就是五月初五的端午节,还有六天就到下一个月了。
她叫住许若兰,“若兰姐,这马上就端午了,不如我们做点粽子应个景。”
“这……”许若兰不赞同地说道,“粽子太过家常了些,就只有蜜枣粽,品种既不丰富,做得方法也很简单,别说那些个手巧的妇人,就是我,也会粗略包一下。”
宋槿仪并没有被许若兰泼冷水的事实打击到,笑了笑,眼睛弯成月牙一般,说道:“我们当然不做家常的那种粽子,做点不一样的。”
“怎么个不一样?”
客人们要看看这不知名的小店能否赢得冯老芳心?又能否胜过醉流霞的牡丹酥?更甚者,超过醉流霞茶点一绝的地位。
这看戏的人坐了满一屋,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再加上又是大中午的,天干物燥,不免喉咙干涩不适,要点一盏茶来润喉。
掌柜见许若兰在东厨半天不出来,放声催她出去做茶,又派小二跟着宋槿仪打下手。
这宋槿仪只需忙活一人份的点心,而许若兰则要忙活前厅满满一屋人点的茶。
许若兰听见掌柜催她,应了一声,边走边嗔怪了宋槿仪两句,“都怪你,今日连我都忙的手不停歇。”
宋槿仪浅浅一笑,连忙告错,目送着她出去,继续手下的事。
这牡丹酥,《红楼梦》中也曾提到,是一道玲珑剔透的牡丹花样的小面果,贾母年长,不大爱吃这油炸之物,嫌油腻。
那冯老虽精神矍铄,可也是上了年纪,估计是吃不惯这油炸的果子,不如她改成笼蒸的做法。
被差去买澄面的小二也回来了。
她将澄面和糯米粉倒进一个盆里,加热水,边倒水,边搅拌,搅拌到面粉成絮状,再放在案板上加猪油揉搓,揉成团备用。
别看这一步简单,揉面可是个力气活,一通下来,那后背的汗都要浸透宋槿仪的衣衫,她停了手,去一旁的水桶舀了水,洗了脸,才觉得活了过来。
看着面团,思索着下一步该如何,这才后知后觉发现还少了一样东西——调色用的红曲粉!
虽然这红曲只是拿来调色而已,可确是点睛之笔,牡丹属红牡丹娇艳,余色皆差之分毫,且冯老本就是过来“挑刺”的,色香味缺一不可!
她得弄到调色用的食材。
她招呼来小二,问道:“这附近可有卖红曲的?”
小二挠了挠头说道:“有倒是有,就是隔着两条街的荣民街道有卖这个的,有些远,要费些时间。”
宋槿仪看了一眼揉好的面团,又看了眼菱花窗外的阳光,太阳悬空在苍穹,如一块巨大的圆形洛铁炙烤着下面,周围的白云都热得退避三舍。
日头正盛,这面团若是静置时间长了,就过了面质最好的时辰,到时候就要加碱来中和。
外行人可能吃不出什么太大的区别,可被称为“美食通”的冯老是一定能吃出来的。
“可有近一点店吗?就一刻钟就能买到的那种。”
“这……”,小二犯难地说道:“前面有家店是买卤水的,他们店应该有红曲粉,但这都快下午了,他们估计这会都用完了,而且不一定能借上。”
这可怎么办?
她抿紧下唇,头上沁出薄汗,这会能拿什么东西来代替红曲调色?
宋槿仪侧头瞥见灶上的一抹红?
夏日时令水果多样,昨个宋槿仪瞅见石榴卖的好,个头大,颜色鲜艳,便买了几个,中午无事,吃了一半。
宋槿仪走过去,掂量着剩下的半个石榴,粒大,色亮——如同红宝石。
也不是不行。
她将石榴肉剥出,放在石臼里捶出石榴汁,将刚才静置的面团取一半,捏成窝状,倒入石榴汁,继续揉搓面团均匀成粉红色。
再取一块小面团,揉成花苞,再将之前所剩的面团用橙子汁着色,用桔子橙子汁着色成黄色面团,再揉成细条状,裁短,插在花苞上做花蕊.
取粉色和白色面团,揉成花瓣形状,再用塑刀压出花瓣经络。
这一步可是个细致活,她食指端着面团,再将做好的花瓣包在花苞上,直到花瓣层层叠叠,围成一朵牡丹花的样子。
她做了两对,寓意好事成双。
放在笼蒸里蒸了四分钟,选了一个最为平整漂亮的瓷盘,盘边有一圈绿叶缠绕的花边,正好衬托“主角”。
许若兰算了时间,估摸着应该差不多,揉着手腕,说歇息一刻,趁闲来看东厨做得怎么样了。
掀帘就见宋槿仪正端着盘子出来,她额头一层薄汗,发丝粘着脸颊两边,丝毫不影响她神采奕奕,满脸自信的神态。
她垂头看着宋槿仪刚做出来的牡丹酥,面色一变。
******
宋槿仪端着牡丹酥去到大厅。
过道两边的看客伸着脖子,看着这盘中珍馐。
还未到冯老那,这看客此起彼伏的质疑声就要将她淹没。
“好看是好看,但这与醉流霞的牡丹酥一点也不像啊!”
“毕竟醉流霞家的独一无二,要是那么容易做出来,那留香居早就复刻了出来。”
在质疑声中,她依旧从容地款步来到冯老跟前,说道:“这牡丹酥并未在小店的菜单上,应您老要求,这材料都是现买现做,时间稍长了一点,让您老久等了。”
“君子远庖厨,好事多磨。”,冯老笑了笑,他现在是个闲人,并不在意时间,只要这漫长的等待值得。
待看到宋槿仪所做的这一盘牡丹酥时,他嘴角的笑意减弱了几分。
他蹙眉不语,额头上的皱纹挤成了一根麻花。
一旁的掌柜见状,心道:“不好!”
见冯老迟迟不下筷子,又听旁边的看客幸灾乐祸声,他急得等不下去,准备打个圆场。
他指着宋槿仪没好气地说道:“没本事就别揽瓷器活,叫人看了笑话,冯老你别和一个小丫头计较……”
话还没说完,却见冯老突然动作,拿起筷子,但并没有直接下筷,而是抬头看向宋槿仪问道:“谓美食者,色香味俱全,小娘子这样式做得不错,就是和我曾见过的不太一样。”
宋槿仪笑了笑,“这食物还有什么规矩,只要好吃不就得了。”
冯老似乎也觉得她这话,话糙理不糙,认同般地点了点头,拿起筷子细细品尝起来。
他先是眉头一皱,随后以舒展,再然后将这两朵牡丹花咽下肚,最后放下筷子,敛去多余的神色。
他问道:“我能问问小娘子为何选择蒸煮,而不是油炸?”
“食物是为了人服务,这油炸略腻,怕您吃不惯,故而改了方式。”
冯老又问道:“你这味道也有几分差异,我说不上来,但口感清甜。”
“惯常用的是红曲粉,而我换了石榴汁调色,口感较之清爽。”
“不错。”,冯老对这道菜的评价以简单二概括,“没想到小娘子如此年纪,便对美食有这样的独特的想法和精绝的手艺。”
冯老拿筷子点了点掌柜,“你可是揽到宝了。”
与冯老这般从容完全相反的是周边的看客。
“冯老这么说是什么意思?是觉得比醉流霞的还要好吗?”
“怎么可能?醉流霞是什么地方,这里不过是个小小茶铺,怎么能和醉流霞相比?”
另有人尝过店里的点心,中肯道:“我就说这店里的味道不错,比那醉流霞也不差,价格还便宜一半,以后就在这吃好了。”
……
冯老用完餐便去结账。
掌柜殷勤道:“冯老愿意光顾小店,自是小店的荣幸,怎么收您老的钱?”
“好就是好,无需老夫认可。”,冯老不愿占他人便宜,执意付了钱。
待送走了这位大神,店内因冯老而来的看客也逐渐散去,如瓦舍一般的喧嚣也渐渐平息。静了半晌,闻声而来的食客蜂拥而来,占满了茶铺。
掌柜说好的半天假期,也打了水漂。
最后是食材用尽,才勉强早点关店。
店面打烊后,许若兰与宋槿仪相约,出去闲逛,许若兰与她继续谈起未完的话题:“你可知冯老举荐的那家店如今怎样?”
宋槿仪摇了摇头,答不知。
“那家店就是如今云州汤羹一绝的刘家汤膳,他今日夸了你的手艺,说不定有一日,你也许会离开这,也许连醉流霞这样的地方也留不住你。”
宋槿仪笑了笑,没有应答。
她没有告诉徐若兰,她心中确实另有打算,这打工攒钱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待她攒够本钱,就自己租个小摊,开个小店。
这云州对她而言也不是个能长久待的地方。
再过段时间,她就开云州,离宋家远远的。
******
如名人效应那般,自从那冯老探店完毕,这茶铺不复往日清闲,忙得宋槿仪晕头转向,不知不觉就过了大半个月,进入这个月的下旬。
这一日忙完,小二在店门口挂上打烊的木牌。
宋槿仪则坐在前厅靠窗的木凳上,窗外流动的小商贩,叫卖着桃枝,蒲叶。
还有一些中年妇女手里拿着一个木架子,上面挂着五彩绳编织的手链,项链,还有装着艾草,紫苏的香囊。
她黯淡的眸中闪过一抹亮色,她被这彩色的饰品吸引,遥望着一对母女在小摊前驻足,比划着买东西。
前世,她看见街面上这些色彩鲜艳的小玩意,只能眼巴巴地隔着黑色铁门望着,她一个人无父无母自是不会有人送她这样的手链。
她常常想着,若是她也有父母会怎么样?
待卖货的妇人远去,她回过神来,看见许若兰从外面小商贩那买了一捧艾草挂在门口,想到今日已经是五月初二了,还有三天就是五月初五的端午节,还有六天就到下一个月了。
她叫住许若兰,“若兰姐,这马上就端午了,不如我们做点粽子应个景。”
“这……”许若兰不赞同地说道,“粽子太过家常了些,就只有蜜枣粽,品种既不丰富,做得方法也很简单,别说那些个手巧的妇人,就是我,也会粗略包一下。”
宋槿仪并没有被许若兰泼冷水的事实打击到,笑了笑,眼睛弯成月牙一般,说道:“我们当然不做家常的那种粽子,做点不一样的。”
“怎么个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