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筝练球有以下几种模式:

    第一,实践出真知。在和对手互搏的过程中学习、反思,把对方的东西消化成自己的东西。

    第二,看看也行。通过打球的录像,自己感受主人公的技法,然后辅以实践,把人家的东西消化成自己的东西。

    第三,教学进阶。了解理论知识,教练从旁指导,常规式学习。

    陆筝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可以吸收任何乒乓相关的知识,且至今没有发现她的容量上限。

    不过她终究也是个普通人类,无法突破自己的身体极限。

    有些打法她get到了,但施展不出来……有些球她也预判到了,但就是接不着……诸如此类。

    所以陆筝的比赛经常出现这样的画面,比如对手有个球打了过来,她要么原地不动气馁捂脸,要么气的跺脚转身不管球,甚至直接离开球台去拿毛巾擦汗。

    她知道球会怎么落,知道自己接不到,所以干脆放弃挣扎,连跑都懒得跑。

    即便如此,业内人士依旧对她十分看好,无他,就这预判能力都很逆天了。

    她的预判很准确,那些球以她现有的能力,或者说现有的身体条件,确实接不到。

    十几年后,广大网友们回顾陆筝早年的比赛,都说她身体里可能藏着一个AI,或者绑定了什么乒乓球夺冠系统,不然怎么解释这开挂的职业生涯。

    2010年,68岁高龄的周显平继续带着12岁的陆筝横扫各大乒乓球赛事,但参加的赛事比去年少了许多。

    没办法,初中生的课业还是挺繁重的。

    陆筝牟足了劲平衡打球和学习,可天底下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呢?升学之后她的成绩一直保持在班上的中上游,马马虎虎,算看得过去。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也是同年,中国乒协确认钟仪琳不参加本赛季乒超联赛,种种迹象表明,这位乒坛一姐离退役不远了。

    “琳姐,你还年轻,怎么就想着退役了呢?”去钟仪琳家蹭饭时,陆筝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虽然还没公开,但相熟的人都知道,钟仪琳确实要退役了。

    厨房里,钟仪琳把可乐鸡翅从锅里盛出来:“觉得没意思了呗。”

    把最后一盘菜放到餐桌上,她边解围裙边说:“你看,我所有的冠军都拿到了,大满贯两次,奥运会冠军也有四个,已经没有什么挑战了。”

    “你应该懂这种感觉。”

    陆筝轻车熟路的拿碗盛饭,乖巧点头。

    她懂。

    没遇到李喻之前,她也觉得打球没意思。

    说起来也有两个多月没见过李喻了,自从她被周显平带在身边后,和李喻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

    “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啊,你到时候就算要退役,最起码得超过我知道吗?”

    陆筝是个什么性格,钟仪琳也有了认知,她是个很随性很率真的人,喜欢什么就会付诸行动,不喜欢了也不会委屈自己。

    她毫不怀疑未来的陆筝走到山顶之后会直接下来。

    她已经默认陆筝一定会达到那个成就。

    陆筝嘟了嘟嘴,眼珠子转了一圈,似乎在考虑什么,而后答道:“知道了。”

    寻常的一次对话,许下一个不寻常的承诺,而陆筝也真的践行了这个承诺。

    同一时间,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的会议室里,国乒女队的教练林立骅正在等待他的老朋友,同时也是国乒男队的主教练李国伦。

    林立骅和李国伦在职业生涯时被称作双子星,退役后二人分别进入国乒队担任男女队的教练。不过李国伦的教练事业更顺一些,从2003年开始便是国乒男队代理主教练,成为中国乒坛最年轻的主教练,并且一再连任。而林立骅在2008年竞聘女队主教练时失败,输给了前辈施皓。

    哥俩约在一起是为了讨论陆筝。

    从陆筝第一次在公开赛事露面,林立骅就开始关注她了,也有过几次现场观赛,他很看好陆筝,认为她进国家队只是时间问题和契机问题。

    而现在,时间到了,契机来了。

    半个月前,世界乒联宣布乒乓球混双项目成为2012伦敦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并取消了男双和女双,改为团体赛。

    团体赛倒还好说,双打依旧存在,就是由头变了而已,无伤大雅,可混双的变革大有不同。

    混双一直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等国际比赛中存在,但直到现在才成为奥运大家庭的一份子。

    钟仪琳已经确定会在今年宣布退役,女队主力将由罗晓溪、郭玥、邓琳、方穗禾接上。

    女乒的上一代主力是钟仪琳和汪琦。

    汪琦是名副其实的传奇人物,女子全满贯第一人,在钟仪琳还没起来之前,汪琦就是绝对主力。

    2008年京市奥运会,钟仪琳战胜了这位一直走在自己前面的师姐,获得女子单打冠军。

    奥运会结束后,汪琦宣布退役。

    按理说钟仪琳作为绝对主力应该是老带新,直到出现下一个把她打下来的人,但她不按常理出牌,巅峰时期就想退下来了,导致女队现在清一色都是刚冒头的小将,梯队建设有了瑕疵。

    不过瑕不掩瑜,因为这些小将都是能上战场的人。

    罗晓溪、郭玥是同龄人,原本应该是接力钟仪琳的下一代,然后邓琳、方穗禾作为种子继续下下一代,哪怕钟仪琳退的猝不及防,罗晓溪和郭玥也不是兜不住,坏就坏在郭玥出问题了。

    内部开始流传钟仪琳退役的消息后,郭玥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她对自己的认知产生了偏离,开始自恃资历高而放松对自己管理的要求,认为自己将接盘钟仪琳成为女乒一姐。

    今年下半年开始,她以各种理由不打不练,经常连队内的比赛也不参加,因为她不满教练组没把更多的资源放在自己身上。

    这样的态度,这样的行为,郭玥已经触犯了队规,不适合留队。

    冠军?那又怎样呢,国家队的冠军还少吗?凭什么所有人都要围着你一个人转呢?

    国家队需要优秀选手,但在集体利益面前,没有谁不可或缺。

    新增混双项目之后,最好的人力排布就是不上男单女单的两名“第三人”选手冲混双,然后一个单打选手和“第三人”选手再冲团体双打。

    也就是“第三人”打满两个双打,外加团体的一场单打,那么“第三人”的重心就需要放在双打上。

    总共三个参赛名额,两个单打里势必要分一个出来参加团体双打,只能取利益最大化让“第三人”主双打,能保住一个专练单打的算一个,分心练双打总归有点影响。

    男队的现有主力是老将汪华、汪克明、冯励,三人被称为“三虎将”,代表了一个时代。

    老将未退,小将冯戎、钟承翊也已冒头,外加一个正在上升期的袁辛。

    男队这边伦敦奥运会的出战名单可没有女队明朗,竞争激烈,也许在奥运会之前便会出现时代的更迭。

    这么看来男队的梯队建设比女队好一些。

    说回女队的现状,郭玥离开后,女队就需要补一个种子选手。可纵观队内,暂时没有综合能力特别出挑的人。

    简单说就是,抛开双打能力,现有的选手几乎在同一个起跑线,而当下的需求是要一个能快速进入双打状态的人。

    陆筝的横空出世让教练组看到了新的选择。

    所有选手都有自己习惯的打法,但陆筝没有,她什么都能来,左手也能打,适应性极强。

    有几次公开赛上,陆筝右手打完两局换左手来一局,观众席都惊呆了,也给林立骅留下了深刻印象。

    左手位在双打方面占据一定的天然优势,加上陆筝已经具备进国家队的能力,算起来她已经甩了同一起跑线上的人一截。

    即便左手位不是她的强项,大不了就右手位呗,顶多和其他人一样回到原起跑线,反正启用陆筝不是个亏本的买卖,最差也能保本。

    大赛经验不够?没关系,还有两年,可以补。

    没有双打经验?也没关系,还有两年,可以补。

    国家队:过来吧你!

    因为主要的考量在于新增混双,所以李国伦和林立骅一起商量这件事。

    李国伦对陆筝的了解没有林立骅多,但他知道陆筝这个人,乒坛新秀。

    “全青赛快到了,先看看她的成绩吧。”李国伦捏了捏眉心。

    根据国家队的人才选拔机制,全国青年锦标赛单打冠军能直接入选国家二队,为年轻的潜力选手提供上升通道。

    如果陆筝在年底拿到了直通二队的名额,再通过第二年年初的队内大循环取得靠前名次,就能升入国家一队。

    顺利的话整个过程会非常丝滑,她可以卡点在三个月内完成两级跳。

    从市队到国家二队,再到国家一队。

    所以陆筝现在要做的就是,获得全青赛单打冠军!

    林立骅背地里早就把陆筝给规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等人进队了立刻就抓走开练双打,他连训练排期都整出来了,保管让陆筝在国家队的每一天都无比充实。

    当然了,也不是把人小姑娘钉死在双打上,她的单打训练也会兼顾,再怎么样还是得做个人的,不会扼杀一个全能选手。

    不知不觉间林立骅已经被周显平和钟仪琳同化了,他对陆筝也开始抱有盲目的信心,还没比赛就下意识觉得冠军非她莫属,国家队她是进定了。

    11月25日,2010年全国青年乒乓球锦标赛在苏省的金陵举行,陆筝代表京市队出战女子单打,成为年龄最小的运动员。

    经过7天先分组循环、后捉对淘汰及附加赛的激烈角逐,陆筝不负众望获得女单第一名,直接入选国家二队。

    事情似乎照着所有人期待的方向发展,孰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陆筝差点连国家二队都进不了。

章节目录

绝对球感[乒乓]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现眼包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现眼包子并收藏绝对球感[乒乓]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