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天还是微凉的,来到这世界已经一段时间了,还是那么的不习惯。
梁婉呆在田野边上,回想着这段时间,上辈子她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过着朝九晚六的普通生活,在那个城市里奋斗自己的热情和青春也大概是扎跟不下来的,想着如果实在不行,就等买够社保以后就找个乡下地方养老,种种菜,养养鸡,也就过完自己这短暂的一生。
没想到还没等自己厌倦职场生活主动提出离职,就因为公司经营不善被迫离职,当然,认真工作干了几年,还是拿到了一笔不菲的辞退金。
有几个万这样子,梁婉想着可以先停下来到处走走,稍做休息,等职场的那个厌倦感过去后,再重新找个工作。
没曾想,开车进入隧道的时候,发生了塌方,直接狗带见到了这个世界。
大庆十年,是这个朝代,新皇刚登基不久,经济还没有发展起来。所以这个年代也稍做落魄,但也许是因为前两年的灾荒,所以百姓的生活都不太好。
梁婉叹了口气,没想到还没等到自己退休种田,反而先穿到这倒霉的世界,还不是什么皇亲贵胄,大家闺秀之类的,单看着这黄土泥路,就够自己受的了。
过了今年就年满17,在古代这个年代,已经是个出阁的待嫁姑娘了,不过梁婉并没有这个担忧,因为听父亲提起,在她还没出生的时候,当时正是朝代更替,时局动荡不安的时候,有一对气质非凡的夫妇来到这个村子安家,后来然后据说当时阿爷帮助了他们,又看上了人家的身家,硬是要和还没有出生的梁婉定下娃娃亲。
想到这,梁婉松了口气,好歹不用在这满土黄天的田地里种田,只希望对方能如约的按时来提亲。
“婉婉姐姐,快回来,提亲的人来了,”说话的是梁婉的小弟,脸白白的,大概有1米高的小菠萝头,眼珠转悠转悠,一看就是机灵的人。
这不得不打断梁婉刚刚的思绪,提起裙子往回走,说起这裙子还是新做的,前些日子男方家里来人下了定,送了好些布料过来,阿爸做主去镇上的成衣坊找绣娘给新赶的衣服,说是要习惯习惯,多沾点世家女子的那种温婉。
大老远的就看到门上挂了两个红灯笼,空气里还有些硫磺的鞭炮气味没有散去,地上散满了红红的纸衣。
“娘,我回来了。”
前方站着一妇人,梳着平常不易见的云髻,头发乌黑亮丽的,看着很是精神,脸上挂满了笑容,还搽脸胭脂点缀,一点也看不出是常日下田农作的妇人。
“婉婉,以后嫁过去了万不可使小性子,要侍奉公婆,晨昏定省,照顾夫郎,早日生下子嗣,为李家开枝散叶,知道吗?。”
说话间,梁夫人眼里掉下了几滴泪,拿起帕子擦脸擦脸,满是哽咽。
这世道不太好,梁家原先就是种田的,仅有几亩薄地,房子也在上次台风天里连屋上的茅草都吹走了。幸好这时从京里传来消息,说是17年前的李家在京城做了个大官,现下儿子高中已立业,到了成家的年纪,才想起这门娃娃亲。
好在这离京郊不远,于是梁家父母便动用了一些银两在京郊的不远处置了房产,一处三进三出的宅子,还在周边买了几处水田,就这么举家到京郊安住下来。
之所以这么顺利,还是因为梁家是世代的良农得以优待。今圣上看重农业,所以农民的地位还是可以的,只是士农工商,商人再有钱也没有农来的名声好听。
说起李家三郎,在家行第三,也算是李家夫妇的老来子,原本他们已经忘记有这么一门娃娃亲,准备在京里的世家女子中挑看一些贵女,以攀姻亲,只是圣上有意把边境的寒族女子嫁与京中官员子弟,以期民族融洽。边境的寒族也是近几年来才收复的。
京里好几个没有对象的官员子弟已经被圣上成功做媒,一时佳话连连,所以人人暗地里都抓紧说媒,而寒族人有着湛蓝的大眼睛,有好些父母没法接受,但也无法违背圣意,而李家对外的说法则是,在多年前的乱世中已为幼子定下姻亲,这才回绝了圣意。好不危险,差点就要有蓝眼睛金头发的孙儿了。
此次请来的是京里有名的媒婆,还专门合了梁婉还有李家三郎李闻,耳字一个门,寓意是想他一心只读圣贤书,专心无旁骛。李家世代从官,虽不是一品官,但在礼部也是个不大不小的要职。尽管相对清贫,小心谋划。
“夫人莫伤心,切莫误了好姻缘,大师说了,梁李两家本就相亲,这会子是亲上加亲,公子和小姐是前世修来的姻缘,今生便是良缘,李家必定不会亏待梁家小姐的。”媒婆一个劲的说好话。
说是这样说,但梁家父母也懂,这些年都没有过走动和往来,怕是早就忘了这恩情,也早就不奢想什么,只待寻个好人家把女儿嫁了就是,没想到圣上会来这么一心思。倒也成全了女儿和女婿。
“三月三,正是初春的好时节,小姐快更衣洗脸,天黑便要出发。”
“怎的这么急,我还想姐姐在家多陪陪我。”梁石头嘟着嘴,心里却跟明镜似的,好像姐姐嫁入了豺狼之家似的恐慌。
媒婆连忙打断道:“公子莫乱说,这是天作的姻缘,拆都拆不散的,月老爷爷那里已经挂上了号,你姐姐是享福去了。”
看着室内的陈设,座椅,无一不是新置办的,都是用的女儿的聘银,而自已给女儿置办的几亩水地还不能告诉亲家,别人家的女儿都是绫罗绸缎,朱钗满环的带着几个小丫鬟光鲜亮丽出嫁,梁父心里也不大好受。
只得站一边去,由着李家带来的下人一阵忙活。
梁婉坐在床边,换上了嫁衣,嫁衣上绣着好看的花纹,绸缎似的布料让她回不过神来,还以为这辈子都要跟田地打交道呢,连草和水稻苗都分不清的都市人,此时也是松了一口气。
只是从未见过这未来的夫郎,听石头前些日子看到的说是很是英俊,若不是圣上的异想天开,李家估计也不会想起她这么一个农家女子来。看来日后的日子也并不是那么舒坦的。
但对比前些日子下地插秧,能不自己亲自下田种地已经很好了。这个年代,天灾多得很,搬迁到京郊这边来,离洪涝灾害已经远了一大截了。听说每年都好多人因此流亡,成为灾民难民。
直到媒婆来把红盖头盖上,梁婉才缓过神来,牵着媒婆的手往花轿走去。
在哔哩啪啦的鞭炮声中,梁婉坐上了四人抬得花轿,还没来得细看,轿子便出发了。京郊离京中还要好大一段距离,梁婉刚开始还以为是做马车到城门,之后才换轿子呢。
夜已黑,凉风袭来,还吹不散脸上的热气,想到过了今晚便嫁做人妇,梁婉心里多少还有些羞涩。
听了一路的吹吹打打,梁婉肚子有些饿了,可是由于路途的原因,怕路上没有如厕的地方,她今天一天都没怎么喝水还有吃东西,只上花轿之前,石头给她手里塞了几块糕点。
嗯,是绿豆味的红枣糕,绿豆下火,正好这个时候需要,而红枣则有些甜了,甜腻腻的,让人更加的口渴。
李闻骑着马走在田野间,心里也是一阵踌躇,如果不是圣上的心思,不想官官相结,或许今日迎娶的不是一个高门大户的女子也至少是个门当户对的小姐,而不是小时候只在祖父口中得知的娃娃亲对象,听说当时也是迫不得已才定下的,因为他们梁家是农户,虽对官途上没什么助力,但也不拖后退也就勉强了。
或许在别的国家,农民的身份还不怎样,甚至乎由于贫穷还有些轻贱。
但在大庆,农民的待遇是比较优待的,不用交很重的税,有些荒野田地无主的都算是国家的,只要有人去开垦都不用银钱,只管种就是。至少,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有口饭吃就已然是体面人了。
今日慌忙,直到现在,新郎官李闻还没有见过未来妻子的脸,母亲说,若是实在不喜,过两年再娶过一门自己中意的妾室,而这已经在官家面前上了号,不好休弃,装也得装。
想到这,李闻心也是不太好受,虽说不能举案齐眉,但被母亲一通抱怨,多少对新妇也是有不满的。
在娉礼上,李家中规中矩,和两个大哥一样,只是两个大哥少说也大李闻十多二十,多少还是有点轻视的,但是看到梁家顺着杆子从江南举家搬迁到京郊,还用娉礼置办了房屋和田地,李母心里气的有点烧心,娶个媳妇怎么还养上她娘家了。
而李父对此并无太多话语,直道将来多了一门姻亲,要好生照料,莫给外面的人说闲话。因为李闻也在圣上合族的联亲名单上,好不容易才脱身出来的。
且今上看重良农,也是李家当初定下娃娃亲的缘由。不说高门大户这些虚的,至少还能得个好名声。李闻也因此从礼部调到了农部,不然今日迎娶的就是金发碧眼的寒部女子了。也好几个官员不接受因而丢掉官职或是告老还乡去了。
梁婉呆在田野边上,回想着这段时间,上辈子她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过着朝九晚六的普通生活,在那个城市里奋斗自己的热情和青春也大概是扎跟不下来的,想着如果实在不行,就等买够社保以后就找个乡下地方养老,种种菜,养养鸡,也就过完自己这短暂的一生。
没想到还没等自己厌倦职场生活主动提出离职,就因为公司经营不善被迫离职,当然,认真工作干了几年,还是拿到了一笔不菲的辞退金。
有几个万这样子,梁婉想着可以先停下来到处走走,稍做休息,等职场的那个厌倦感过去后,再重新找个工作。
没曾想,开车进入隧道的时候,发生了塌方,直接狗带见到了这个世界。
大庆十年,是这个朝代,新皇刚登基不久,经济还没有发展起来。所以这个年代也稍做落魄,但也许是因为前两年的灾荒,所以百姓的生活都不太好。
梁婉叹了口气,没想到还没等到自己退休种田,反而先穿到这倒霉的世界,还不是什么皇亲贵胄,大家闺秀之类的,单看着这黄土泥路,就够自己受的了。
过了今年就年满17,在古代这个年代,已经是个出阁的待嫁姑娘了,不过梁婉并没有这个担忧,因为听父亲提起,在她还没出生的时候,当时正是朝代更替,时局动荡不安的时候,有一对气质非凡的夫妇来到这个村子安家,后来然后据说当时阿爷帮助了他们,又看上了人家的身家,硬是要和还没有出生的梁婉定下娃娃亲。
想到这,梁婉松了口气,好歹不用在这满土黄天的田地里种田,只希望对方能如约的按时来提亲。
“婉婉姐姐,快回来,提亲的人来了,”说话的是梁婉的小弟,脸白白的,大概有1米高的小菠萝头,眼珠转悠转悠,一看就是机灵的人。
这不得不打断梁婉刚刚的思绪,提起裙子往回走,说起这裙子还是新做的,前些日子男方家里来人下了定,送了好些布料过来,阿爸做主去镇上的成衣坊找绣娘给新赶的衣服,说是要习惯习惯,多沾点世家女子的那种温婉。
大老远的就看到门上挂了两个红灯笼,空气里还有些硫磺的鞭炮气味没有散去,地上散满了红红的纸衣。
“娘,我回来了。”
前方站着一妇人,梳着平常不易见的云髻,头发乌黑亮丽的,看着很是精神,脸上挂满了笑容,还搽脸胭脂点缀,一点也看不出是常日下田农作的妇人。
“婉婉,以后嫁过去了万不可使小性子,要侍奉公婆,晨昏定省,照顾夫郎,早日生下子嗣,为李家开枝散叶,知道吗?。”
说话间,梁夫人眼里掉下了几滴泪,拿起帕子擦脸擦脸,满是哽咽。
这世道不太好,梁家原先就是种田的,仅有几亩薄地,房子也在上次台风天里连屋上的茅草都吹走了。幸好这时从京里传来消息,说是17年前的李家在京城做了个大官,现下儿子高中已立业,到了成家的年纪,才想起这门娃娃亲。
好在这离京郊不远,于是梁家父母便动用了一些银两在京郊的不远处置了房产,一处三进三出的宅子,还在周边买了几处水田,就这么举家到京郊安住下来。
之所以这么顺利,还是因为梁家是世代的良农得以优待。今圣上看重农业,所以农民的地位还是可以的,只是士农工商,商人再有钱也没有农来的名声好听。
说起李家三郎,在家行第三,也算是李家夫妇的老来子,原本他们已经忘记有这么一门娃娃亲,准备在京里的世家女子中挑看一些贵女,以攀姻亲,只是圣上有意把边境的寒族女子嫁与京中官员子弟,以期民族融洽。边境的寒族也是近几年来才收复的。
京里好几个没有对象的官员子弟已经被圣上成功做媒,一时佳话连连,所以人人暗地里都抓紧说媒,而寒族人有着湛蓝的大眼睛,有好些父母没法接受,但也无法违背圣意,而李家对外的说法则是,在多年前的乱世中已为幼子定下姻亲,这才回绝了圣意。好不危险,差点就要有蓝眼睛金头发的孙儿了。
此次请来的是京里有名的媒婆,还专门合了梁婉还有李家三郎李闻,耳字一个门,寓意是想他一心只读圣贤书,专心无旁骛。李家世代从官,虽不是一品官,但在礼部也是个不大不小的要职。尽管相对清贫,小心谋划。
“夫人莫伤心,切莫误了好姻缘,大师说了,梁李两家本就相亲,这会子是亲上加亲,公子和小姐是前世修来的姻缘,今生便是良缘,李家必定不会亏待梁家小姐的。”媒婆一个劲的说好话。
说是这样说,但梁家父母也懂,这些年都没有过走动和往来,怕是早就忘了这恩情,也早就不奢想什么,只待寻个好人家把女儿嫁了就是,没想到圣上会来这么一心思。倒也成全了女儿和女婿。
“三月三,正是初春的好时节,小姐快更衣洗脸,天黑便要出发。”
“怎的这么急,我还想姐姐在家多陪陪我。”梁石头嘟着嘴,心里却跟明镜似的,好像姐姐嫁入了豺狼之家似的恐慌。
媒婆连忙打断道:“公子莫乱说,这是天作的姻缘,拆都拆不散的,月老爷爷那里已经挂上了号,你姐姐是享福去了。”
看着室内的陈设,座椅,无一不是新置办的,都是用的女儿的聘银,而自已给女儿置办的几亩水地还不能告诉亲家,别人家的女儿都是绫罗绸缎,朱钗满环的带着几个小丫鬟光鲜亮丽出嫁,梁父心里也不大好受。
只得站一边去,由着李家带来的下人一阵忙活。
梁婉坐在床边,换上了嫁衣,嫁衣上绣着好看的花纹,绸缎似的布料让她回不过神来,还以为这辈子都要跟田地打交道呢,连草和水稻苗都分不清的都市人,此时也是松了一口气。
只是从未见过这未来的夫郎,听石头前些日子看到的说是很是英俊,若不是圣上的异想天开,李家估计也不会想起她这么一个农家女子来。看来日后的日子也并不是那么舒坦的。
但对比前些日子下地插秧,能不自己亲自下田种地已经很好了。这个年代,天灾多得很,搬迁到京郊这边来,离洪涝灾害已经远了一大截了。听说每年都好多人因此流亡,成为灾民难民。
直到媒婆来把红盖头盖上,梁婉才缓过神来,牵着媒婆的手往花轿走去。
在哔哩啪啦的鞭炮声中,梁婉坐上了四人抬得花轿,还没来得细看,轿子便出发了。京郊离京中还要好大一段距离,梁婉刚开始还以为是做马车到城门,之后才换轿子呢。
夜已黑,凉风袭来,还吹不散脸上的热气,想到过了今晚便嫁做人妇,梁婉心里多少还有些羞涩。
听了一路的吹吹打打,梁婉肚子有些饿了,可是由于路途的原因,怕路上没有如厕的地方,她今天一天都没怎么喝水还有吃东西,只上花轿之前,石头给她手里塞了几块糕点。
嗯,是绿豆味的红枣糕,绿豆下火,正好这个时候需要,而红枣则有些甜了,甜腻腻的,让人更加的口渴。
李闻骑着马走在田野间,心里也是一阵踌躇,如果不是圣上的心思,不想官官相结,或许今日迎娶的不是一个高门大户的女子也至少是个门当户对的小姐,而不是小时候只在祖父口中得知的娃娃亲对象,听说当时也是迫不得已才定下的,因为他们梁家是农户,虽对官途上没什么助力,但也不拖后退也就勉强了。
或许在别的国家,农民的身份还不怎样,甚至乎由于贫穷还有些轻贱。
但在大庆,农民的待遇是比较优待的,不用交很重的税,有些荒野田地无主的都算是国家的,只要有人去开垦都不用银钱,只管种就是。至少,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有口饭吃就已然是体面人了。
今日慌忙,直到现在,新郎官李闻还没有见过未来妻子的脸,母亲说,若是实在不喜,过两年再娶过一门自己中意的妾室,而这已经在官家面前上了号,不好休弃,装也得装。
想到这,李闻心也是不太好受,虽说不能举案齐眉,但被母亲一通抱怨,多少对新妇也是有不满的。
在娉礼上,李家中规中矩,和两个大哥一样,只是两个大哥少说也大李闻十多二十,多少还是有点轻视的,但是看到梁家顺着杆子从江南举家搬迁到京郊,还用娉礼置办了房屋和田地,李母心里气的有点烧心,娶个媳妇怎么还养上她娘家了。
而李父对此并无太多话语,直道将来多了一门姻亲,要好生照料,莫给外面的人说闲话。因为李闻也在圣上合族的联亲名单上,好不容易才脱身出来的。
且今上看重良农,也是李家当初定下娃娃亲的缘由。不说高门大户这些虚的,至少还能得个好名声。李闻也因此从礼部调到了农部,不然今日迎娶的就是金发碧眼的寒部女子了。也好几个官员不接受因而丢掉官职或是告老还乡去了。